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时间:2021-11-23 18:33:26 期中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教学情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2]

本次期中考试采用岫岫岩高中试卷,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段最高分90分,及格人及格率37.33%;年段平均分55.11分。各班详情见教务处的质量分析表(excel)。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2第一、二、三、单元。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并有旧教材的知识点。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考试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

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统考试题,把握教学复习备考的大方向。

2、抓一个理念:始终坚持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学习,咬定基础不放松,能力培养是关键。近年文综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是向于新角度,新材料,新观点,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平时注重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高考试题才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掌握双基基础上,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准确分析问题,首先要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把它运用到历史思维中去,做到融会贯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体会。

3、抓好三个依据“一是课标、教材,二是学情,三是考纲与考试说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强调能力考查,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方法,只有真正落实《考试说明》中各项能力考核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考试要求。

4、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形式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5、指导学生全面地、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复习中要稳扎稳打,依据教材落实知识要点和知识结构。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记忆知识要点,通过把握知识点间的线状联系,块状联系,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结构。

6、加强审题和答题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索审题、答题的思想和方法,在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上下功夫,杜绝背题应考,要训练学生阐释历史问题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要注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做到答案准确、完整、流畅、简洁、合乎语法规范。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3]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遵循新课改理念,试题难易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覆盖了高中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与分析归纳的能力,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利于养成历史学习规范,有利于高一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夯实基础,为以后学习作知识和能力准备。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0分,从全级的平均分和各档人数分布情况看,试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良好。

二、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贴近教材

试卷紧扣教材,注重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注重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试题客观题部分大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观题部分,26题是必修一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西方联邦共和制,《权利法案》;27题是必修二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8题是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等均是完全依托教材,试卷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课本,以夯实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2.巧设情景,图文并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新材料在高考试题中的运用越来越常见,所选材料广泛,形式多样,重视考查学生信息解读、知识迁移能力。本卷材料选取多样化,充分运用文献、图片、表格、评论等多种材料来命题,创设历史新情境,注重题引的设置,强调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体现了试题的新颖性和可读性。如选择题的6、11、13、14、19、23、25题。

3.凸显史观,倡导课改

高中历史新课程突出“三大-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这成为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特点,本次考试命题设计上也反映了这一特点。如主观题26题有关近现代西方民主的解读彰显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精神和理念。

三、 学生答题情况

对于一部分基础题,学生的得分情况较好,由此可见,对于课本内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平时识记不够,导致基础分拿不到。

对于一部分理解性题目,从答题情况来看,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包括不会提取相关信息、不会回归教材以及对这类材料题目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大面积丢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不会阅读材料,找不到材料的中心旨意,不会将材料的中心旨意和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在答题时简单搬动材料,简单的罗列教材知识点。

从卷面情况来看,书写总体不行,字体缭草,错别字多,不易得分。文字表达能力不行,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口头语言。答题不规范,条理不清晰,不会用专业语言总结归纳。

四、对今后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1、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试卷不论怎么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不会变,教师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以教材为本,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默写的方式强化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上课对主干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剖析,加强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对易混、易错知识点时常进行点拨,反复提醒学生注意。

2、讲练结合,强化训练。

虽然课时有限,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尽量精讲精练,适当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选题要精,一定要选择一些典型的试题进行变通训练,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整合,做到融会贯通,把解题技巧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指导。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立足考试趋势,课堂上应适当引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观点,史论结合。

3.优化课堂 展现魅力

历史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许多学生因学习历史不得法,看得多忘得也快,考试时常出现脑子一片空白或张冠李戴,成绩自然也难提高,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这是最重要的,

让历史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教师要展现个人教学魅力,人格魅力,让历史课堂成为“魅力课堂”,学生只有从心底里佩服老师,才会真正喜欢历史课,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4]

一、试卷的结构特点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各占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三教材全部八个专题的内容和必修二前两个专题的内容,考查范围符合教学进度。试题难度适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我校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

(1)选择题得分率高,有小部分学生的选择题得满分50分。非选择题的准确率也较高,总分平均分66.359分。

(2)开放性的问题回答较好。

(3)回归教材知识点的回忆准确率高。

(4)大部分学生的文字书写规范、工整。

2、存在的问题:

(1)错别字现象还有。这在各个小题的回答中均能看到一些错别字。

(2)部分学生因审题失误导致失分。特别表现在第26题第1小问的回答中没有看到“分别”一词,回答时笼统不清,也没有表达出图片之间的关系。第27题第2小问的原因分析,学生分析原因时脱离题目。第28题第2、3小问回答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没在回归教材的知识点。学生失分较为严重的是不能回答“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和人民不满情绪高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没有表述出来。

(3)部分学生从图片、文字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方法没在把握。比如第26题第1、2小问,第27题第1、2小问,在第28题第1、2小问,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提炼信息。

(4)部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历史概念的表述不清。比如第26题第1小问的三个概念: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的表述不清楚。第26题第2小问,有一部分学生提到“官僚资本主义”,第27题第1小问的技

共 2 页

术变化得分较差,没在理解“技术”这一概念。第28题第1小问的三个历史概念表述不清。

(5)历史辨证思维能力不足。比如第26题第3小问,没有辨证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回答时大部分学生只说出“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发展艰难而曲折”,大部分学生在第27题第3小问的回答中没有想到新式交通工具的负面影响。小部分学生在第29题第3小问的回答中不能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并且没有体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回答时没有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论证史论。

三、以后教学改进措施与建议

1、强化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

2、精心备课,构建高效课堂。认真研究课标和教学目标,注意对历史教材的整合,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争取使学生当堂消化和掌握所学知识,不留“夹生饭”。

3、加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强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本份试卷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和历史概念的考查,这对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学完一个专题后,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对专题主干知识进行整合,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主干知识体系,并督促和要求学生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记忆。老师对基本历史概念和名词进行阐释、比较,并把它们放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认识。

4、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从试卷体现出的通过提供多元材料、创设问题情景的考查特点看,注重“证据意识”、“过程方法”、“分析探究”,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阐释、探究问题的能力显然也是新课程高考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史料教学,加强对具体历史材料的讲解、分析、讨论,不要随意下结论、给定义,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研究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5、加强答题规范和答题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朱治国

2015-5-7

共 2 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相关文章: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07-04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07-04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06-20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1-17

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07-04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01-30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07-04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06-15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