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考察心得

时间:2023-02-18 22:27:26 考察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工地考察心得

首先要在这里感谢王岩老师为我们争取、联系到这样一次额外的考察机会。以下是通过这次考察本人从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及些许体会。

建筑工地考察心得

我们小组二人是在工地施工队上参加实习的,在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和施工队形影不离。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到随意闲谈的朋友,我们学着一点一点主动的去与人相处,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不管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还是仅仅为了能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主动,礼貌的交流都应该是很必要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交流能力、交流技巧,氛围和谐了很多事情协调起来就简单得多了,毕竟任何一个工程都不是某一个人之力建起来的。建筑工业是一个跨多个专业领域的行业。尤其是当你是一位管理层人员或即将往该方向发展,交流,协调就变成了工作的重点。在这一点上我们表现都还不错,以一个施工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里充满了那份应有的激情与责任感,切切实实的融入到施工队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在此次实习中,我们了解了商品住宅房屋建筑工程的功能布局、造型美观等设计理念和施工务实的方法与工艺。由于我们加入时工程已经建到十三层,所以错过了很重要的那部分基础工程。每天我们都是站在施工员的角度,做着一些施工员该做的事,放线,打标高,检查模板、钢筋,浇筑混凝土,验收砌体…… 给我体会特别深刻的是:

建筑工程一般都存在分包现象。由于这个工地上的管理模式稍有一点儿不同,工人拿钱与施工队签字没什么联系,所以存在一些素质较差的班组对施工员的话经常是爱听不听。不按要求施工或要求整改的不按期进行,这就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些细部工程的进度及质量,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如有一楼层的阳台装饰柱浇筑完了,垂直度都跑得没边了,最后不得不全部打掉重做。下面是我日常工作中注意到的在工程中比较常见都很重要,应该加以注意的几个方面。

1、最常见的蜂窝麻面现象 。

像这样的蜂窝麻面现象一般都会在拆模不久就被泥水工用水泥砂浆给抹平了。然而当大蜂窝出现在关键受力点时就不是能随便抹平掩盖的,它往往可能引发结构上的破坏,后果将极为严重。几乎所有的蜂窝麻面现象都是由于浇筑时振捣不够密实引起的

2、爆模、扩模

构件的尺寸标准很大程度依赖于木工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态度。素质差的木工班组往往会出现尺寸偏离甚至扩模,爆模的现象。

3、预留孔洞的施工。

预留孔洞施工在建筑工地施工中常会出现忘留,留置错位等通病,在建筑工地屡见不鲜,也是我此次实习所见到的施工败笔之一。对此,我决定熟读图纸,把握细节,并加强与个施工班组之间的协调与交流,是孔洞预留等细部构造处理 1

完美。

以及其他有先后施工顺序的梁柱对应该关系。

4、防水、防渗问题

厨房、卫生间

防水、防渗问题

永远是个重点……

5、施工工艺

我当时在工地上看到了很多已吊送到现场的电焊设备,把玩了几下就是没弄懂它们是用来干嘛的,队长又不在旁边。于是我等了好一会,直到焊工完完整整的在我眼前操作完一连串动作…… 从它的施工工艺上才使我回想起课本上的那个名词——电渣压力焊。

这一次普通的实践活动,对我的影响是很深远的,通过活动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促使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又近距离的接触了建筑工人的日常工作,体会到了他们工作的辛劳,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工作,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钦佩。经历了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的思想成熟了许多,就我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2

建筑工地考察心得 [篇2]

时隔七年再次回到安徽的西递、宏村,品味徽州古村落的幽静、淡雅,别有一番感触。当年背着画板穿梭于巷弄、古道间的记忆已逐渐远去,但村落、老街、庭院看起来却并无变化,依旧那么深远、静谧,令人神往。不同的是,此行既非写生,也非观光,而是带着调研目的而来,因此目光不能一味停留在美丽山水、诗意画卷中,还必须透过风景看到内涵,用心体会、静心思考。冥思多日,好不易萌生几点粗浅看法,或许对于我们建设品质之城略有启发:

一、徽州古村落的主要特点

徽州古村落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黟县的宏村和西递,是徽州古村的杰出代表,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为"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徽州古村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天人合一的村落布局

徽州地处皖南,有山有水,看风水自古流行。风水之说是否科学暂不论之,但是从几百年来村落繁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和谐,呈现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好画面。

《建筑工地考察心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徽州古村落的格局反映出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选址思维。以宏村为例,当时依风水所选位置,由于河水地势较低,村落地势较高,用水较为不便,吸取先人屡遭火灾侵袭的教训,世祖汪思齐非常注重村落水系的构筑,花费数年的时间在村内精心规划了一套人工水系,利用宏村细高东低的地势,将村西的西溪之水引入村中,又在村中心开凿半月形月塘蓄水,用以防火、饮用、灌溉,两百年后,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挖成南湖,湖畔建南湖书院,祖辈构思的牛形水系村落终于形成,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2、独特优美的建筑艺术

黟县境内至今还保存着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西递村、宏村就有古民居361幢,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徽州古民居因风格独特而自成一派,在中国建筑史中被命名为徽派建筑。徽派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特征:

(1)天井院落。徽州民居大多高墙深院,外部给人厚实封闭之感,内部通过设置天井、庭院,尺度却十分宜人。天井院落多以石板铺就,布有小水池或水缸,意为"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再设置几处花坛果木、假山盆景、石凳石几,颇有几分江南园林之感;

(2)粉墙青瓦马头墙。徽州民居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粉墙青瓦,色彩明快,然而岁月的痕迹会使粉墙逐渐斑驳,远看与山水融合在一起反而增添了几分写意。两侧山墙厚重,因有抵御火灾功效,又称"封火墙"。墙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下,轮廓分明,形似高昂的马头故又被叫做马头墙,马头墙层层叠叠远看就如同群马昂首奔跑,十分壮观;

(3)门罩。门罩是厅堂的脸面,代表了家族地位与实力。徽州民居几乎家家有门罩,门罩俨然已成为入口的一种标识和符号。门罩前伸,可避免雨水顺墙而下,更使大面墙面装饰端庄富丽。徽州民居的门罩上多饰以砖刻和石雕图案,千姿百态。

(4)"三雕"。

即木雕、石雕、砖雕,徽州民居将这三雕融为一体,技艺独特、登峰造极。木雕主要装饰于建筑内部构件上,如梁枋、梁架、斗拱、雀替、窗扇、门扇、栏杆等,例如宏村承志堂的厅堂梁枋雕饰"百子图",画面生机盎然、惟妙惟肖;石雕主要体现在门罩、漏窗、抱鼓石、石牌坊等处,例如西递村西园中就有两扇石雕漏窗,雕工精湛;砖雕多装饰于门罩、贴墙牌坊、屋脊上的人字封檐、庭院明窗等处,多与石雕配合使用。三雕的图案题材丰富多彩,多以吉祥福禄寿禧的图像为主,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民间娱乐、风俗民情等,以花卉果木、飞禽走兽为题材的也不少,寓意各不相同。

3、尊儒敦礼的宗族文化

徽州是礼仪之邦,宗法、家族、孝悌伦理观念根深蒂固,古代文人赵吉元这样描述:"新安各族,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名有宗祠统之",反映了当时严格按照宗族聚居的风气。"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徽州各村宗族皆有祠。西递村胡氏在明代中期就有十余幢祠堂,到清乾隆年间有祠堂三十余幢。"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尊卑有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亲疏有秩"等伦理价值,通过一套严谨的宗族体系被世代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了古徽州特有的宗族文化,为历史上徽商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二、带给杭州的几点启示

徽州古村落凭借天人合一的村落布局、独特优美的建筑艺术和尊儒敦礼的宗族文化,让每个过往的人大吃一惊,谁也不曾想到,在这深山绿水之中竟藏有这样清雅脱俗的世外桃源,隔世、入世的尺度把握的如此精妙,传统、开放的程度捏拿的如此到位,不愧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经典之作。杭州与古徽州一样,拥有美丽的山水、厚重的历史,虽然一个是城,一个是村,情况各异,但是,仔细观摩徽州古村落的过去与现在,仍然可以为我们带来几点启发:

1、古村落与"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宣传"新农村"建设,可是到底怎样才算得上"新农村",是不是有了水泥马路、花园洋房、小汽车就成了"新农村"?对此我一直不敢苟同,却始终找不到更理想的范本,如今到了西递、宏村,我才豁然,徽州的古村落不正是我理想中的"新农村"么。

"新农村"的规划应该充分尊重自然,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完全雷同、不考虑地理环境差异的村庄规划是失败的,过分强调农居布局的整齐划一则是对村庄原有特色的一种扼杀,村庄规模应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无序蔓延;"新农村"的建筑绝不应该只有小洋楼,浙江民居在各地都有自己的版本,应该鼓励其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的建筑特色,使用地方传统的建筑符号;最后,"新农村"应该重视村落文化的培育,努力形成有利于村落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特别是伦理道德体系。虽然徽州古村落世代相传的宗族文化算不上先进,但是宗族文化中有几点却非常值得学习:一是讲究忠孝礼义。康熙皇帝说过"孝治天下",一个孝字奠定了几千年的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不应该舍弃而应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同时还应提倡诚信待人、不失礼义。二是重视教育,通过教与学强化价值体系,提高文化修养。

2、城市规划与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概念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其创始人是著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他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美好图景:一个兼有城与

乡两者的优点、既可以具有高效能、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清静、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的城市。他提出要控制中心城市规模,通过在其周边建立多个小规模城市分担压力,通过铁路串成城镇体系,城市之间通过农田与森林等自然环境进行分隔。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

通过本次对黄山市的调研,穿梭于黄山市内各个区县、古村落之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田园城市的理解。黄山市由"三区四县"组成,三区为屯溪区(市政府所在地)、徽州区、黄山区,四县为黟县、祁门县、休宁县、歙县。城市规模都不大,三个区基本都是15万人左右,四县人口略多,但大多散布在村镇中。相邻区县之间交通非常方便,仅需要20-30分钟即可到达,沿途则是农田果园、山川溪流等自然景观。这样城市规模和景观是令人羡慕的,同为"山水城市、旅游城市",杭州的形式则不容乐观,中心城区正呈现蔓延之势,南向滨江、萧山,东向九堡、下沙,北向半山、丁桥,就连敏感的西侧风景区,也逐步在向留下、闲林、余杭靠近。城区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生态屏障,各城区独立性不强,对中心城区依赖性较高,不少市民每天要往返穿越好几个城区,增加了交通压力,明明二十分钟车程的距离因为交通堵塞往往耗费人们2-3倍时间。

3、新建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徽州区、歙县等地,我们还充分感受到了当地新建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尊重。汽车驶出古村落后,途经许多新建的集镇,我们发现无论是地产商建造的住宅、商铺,还是居民自发建造的楼房,外观上都非常注重对传统的徽派建筑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建筑材料换成了空心砖和混凝土,但是粉墙黛瓦这个大原则没有被打破,除此之外,马头墙作为徽州民居的标志性元素也被广泛的采用,不少建筑还吸纳了传统门罩的做法来装饰自家的大门。

这种自发的建造行为反映了居民对本地文化的心理认同。为什么他们没有像杭州萧山、余杭等地的农民那样,选择尖顶的小洋楼,而是一定要和徽州老宅子造成一个模样?这是因为他们打从心底里认为徽州的民居是非常美的,这种美也是世界公认的,为此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如果没有这种心理上的真正认同,历史文化也不可能真正传承下去,正如杭州人如果没有认识到老房子的价值,也不可能真正保护好老房子一样。

4、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回归到本行,从专业的眼光来看徽州古村落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仍然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首先是在修缮可识别性上做得较好。在使用原材料按照原工艺进行修缮时,新修补的部位十分明显,没有刻意做旧或处理,而是保持新旧对比。例如缺损的木板墙、楼梯、隔栅等部位,都会按照原样选择新的木材进行修补。这与乌镇、西塘等地的做法不一样,新旧完全无法辨识,为了防止新构件被认出,不惜使出油漆、火熏等办法。

其次, 较好的处理了旅游开发与历史建筑安全容量的关系。以西递为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慕名前来的游客非常之多,为了减少对原住民的影响,保证历史建筑的安全,仅选择了西园、瑞玉庭等二十余处重点民居对外开放,游览这些民居时,二楼以上部分及后院部分通常不予开放,防止游客鱼贯而入,使用荷载超出历史建筑可承受的范围,并且影响原住民生活,真正做到了"保护为主,利用为辅"。

【建筑工地考察心得】相关文章:

酒店考察心得报告08-03

高效课堂考察心得08-03

酒店工程考察心得08-03

外出学习考察心得08-03

专业建设考察心得08-03

苗木基地考察心得08-03

重庆成都考察心得08-03

云南采风考察心得08-03

小区景观考察心得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