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线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试题

时间:2021-11-24 17:19:42 分数线 我要投稿

2018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试题

  把握高考、就是创造未来,珍惜高考复习的每一分钟,我们就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2018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试题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试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鹤,其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为传诵,是咏梅诗中的极品。

  B.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D.宋末诗人文天祥,一生致力于国事,诗文洋溢着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其《正气歌》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后人传诵。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倩女离魂》。

  B.“南戏中兴之祖”是人们对南戏优秀作品《琵琶记》的誉称,该剧为元末高明所作。

  C.“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神灵梦感来启开情节,故得此名。

  D.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中《天净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又称“叶儿”。每支小令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多用来写景抒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B.套数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联接许多曲牌成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可写景抒情,也可叙述故事,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

  C.杂剧是古典戏曲的一种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吸收历代各种表演艺术成果而形成的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

  D.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可用不同的宫调演唱。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奇的名称曾用来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到明代专指一种特定的戏曲形式。

  B.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的'传奇,在明代有两大流派,即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王景为代表的“吴江派”。

  C.传奇的戏剧结构,篇幅长短不限,视故事情节而增减,一段戏称为一出,通常一部作品有几十出。

  D.清代最杰出的传奇作家和作品是洪昇的《桃花扇》和孔尚任的《长生殿》,这两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成就,成为清代传奇发展的顶峰。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话本产生于南宋,是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它是适应都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需要而产生的。

  B.拟话本是模拟话本而作的小说,其名最初见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著名的作品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C.冯梦龙的“三言”又称“古今小说”,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D.起源于宋元说话的章回小说,以分回标目为主要特点,盛行于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的演义小说,它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依正史记载结合野史杂记及民间传说,加以深化铺陈而成,如《三国演义》。

  B.神怪小说大多是写神仙怪诞之事,但其中亦寓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神怪小说的宏篇巨作。

  C.产生于明代,以描述世俗生活为主的世情小说流传下来的作品以《金瓶梅》为代表。

  D.谴责小说是以暴露社会,指责政治****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一部谴责小说的上乘之作。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词集。

  B.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节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烈火金刚》等。

  C.《阿房宫赋》《师说》《论积贮疏》《项脊轩志》《石钟山记》都在标题中标明了文体。

  D.“念奴娇”“永遇乐”“水调歌头”“倘秀才”“西江月”“扬州慢”“雨霖铃”等都是词牌名。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1、其……之谓:可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如:

  ①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②《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

  2、孰与: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或“谁与谁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如: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无乃……欤(乎):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相当于“岂不是……吗”、“恐怕……吧”。如: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②举兵伐之,无乃妨于义乎 ——《魏文侯书》

  ③无乃毁灭先圣,自是非他欤?——《榴窗随判》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⑤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4、得无……乎(耶):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莫非”“恐怕……吧”或“该不会……吧”。

  ①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但在《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5、何……为: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或“还要……干什么呢”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史记·项羽本纪》

  6、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7、所以:①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②表手段和目的,可译为“用来……的人(物或手段等)”。如: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表手段)——《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手段)——《师说》)

  高考语文复习讲义

  ★雍州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在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青海东南部以及宁夏一带的地方。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区域划分,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商君

  即商鞅。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国力迅速增强。却因得罪很多人不得善终。

  ★连横

  即连衡,战国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合纵”相对。就是西边的秦国拉拢东面的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其他国家。从地域上说,秦在西,六国在东,六国中任何一国与秦国结盟都是东西结合,东西为横,故称“连横”。

  ★合纵

  “合众弱以攻一强”,许多国家联合起来抵抗秦国,以防止秦国的兼并。

  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最初合纵既可以对秦国,也可以对齐国。连横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强大,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抗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以求苟安。

  ★百越

  秦汉时期,中原人把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所有种族均称作“越”,史称“北方胡,南方越”,因民族众多,故称“百越”。

  秦汉以后,百越是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所有民族的泛称。

  ★黔首

  战国时期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

  古代表示平民的称呼有百姓、民、匹夫、布衣、黎民、黎苗、氓隶、白衣、白屋、丁口、白身、庶人、褐夫、闾左、闾阎、野人等。

  ★陶朱、猗顿

  陶朱,即陶朱公范蠡,传说他曾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后代很多生意人供奉他,称他为财神。猗顿,战国时巨商。

  ★句读

  古代的文章或者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的时候,按照句意和语气,在必须停顿的地方,用简单的符号标记一下,以便识别。

  ★巫医乐师百工

  “巫”指从事占卜、祈祷等为人祈福、去灾的人。“医”指以治病为职业的人。上古巫医不分。“乐师”指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西周时指工奴,后来泛指各种手工业者。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试题】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经典试题11-16

2018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讲义08-29

2018广东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一轮复习试题08-29

文学常识试题08-14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文学常识08-31

中考语文复习须知的文学常识之最09-26

2017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建议07-27

2017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07-18

高三语文考试复习核心考点:文学常识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