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代马的特点艺术特征

时间:2022-03-30 12:13:29 唐朝历史 我要投稿

唐代马的特点艺术特征

  唐马是唐代的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也是唐代经济基础形象的一个侧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代马的特点艺术特征,欢迎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唐代马的特点艺术特征

  唐代马的特点

  唐代的马俑是以饱满、健壮、安静的形象和动势特征见长,大量的唐代马俑姿势是一些等候主任的鞍马和等待货运的立马。这些彩陶与三彩的马和骆驼是描写来回跋涉运送珍贵的商品、丝绸和布匹的行脚,有的配有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牵马者,这就很容易看出这些马是丝绸之路的常客。唐马雍容的姿态,不同于汉马的飞驰也有一些唐马佣刻有小猫小狗坐在马背上,反映出唐代生活安定。这些立马和游马雕塑的大量出现,是和唐代强盛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反映唐代有许多西域人来往于长安的盛况,那些经由丝绸之路而来的少数民族和中东、西欧各国的商队、旅客和使节,都成了雕塑者的观察和雕刻的对象,这个贸易集散的大都市又是政治中心的长安,街头满是马厩,有着千千万万的各种良马。这些马住在马厩或伫立街头,都是雕塑家乐于取材的。唐马是唐代的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也是唐代经济基础形象的一个侧面。金银壶上的“舞马”浮雕,构思别致,形式独特,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它记载的唐代马戏风格,也反映出唐代的繁荣。造型艺术反映出一个社会的侧面,社会生活又左右艺术的内容、形象和风格。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墓左右的六块骏马浮雕像。它在世界美术史上是占有地位的著名雕刻,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打仗时骑过的六匹立过功的战马。

  从浮雕的形式和层次的处理方式看,六骏和汉代的浅浮雕不同,前者立体感强,体积丰满,层次也较丰富,它以艺术处理来调整比例压缩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既丰富了空间感,又使浮雕的深度成为有条理的简化层次,使之适合建筑平面与室外光线,这种处理方法,在第三空间——“深度”的表现力方面,比起浅浮雕优越,使六骏技法增加了刻画具体形象的艺术手段,更利于表现马的形象,成为具体和造型饱满的六骏,更由于浮雕各层转折明显有力,以及浮雕起位构成的轮廓线小于马的轮廓线。有些靠浮雕底板部分增加了往里转折的面和线,个别位置运用镂空,构成较深的颜色。骏马立体感和脱离浮雕底板的视觉效果,使六骏浮雕能充分的体现唐太宗需要“锲为真形”的艺术手法,从这个要求来看,正是汉代画像和浅浮雕锁不能实现的,六骏浮雕得到巨大的进展,成为肖像马浮雕的高峰。

  但是汉代的浅浮雕在上述方面的不足,并不损害汉代画像马的水平,因为汉马画像砖石在反映奔马速度感觉方面,却胜过六骏,体现马援奏折中“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的飞速观念形态。雕塑的技术往往是观念的产物。

  汉代马的特点

  汉代的马雕像不同于秦代的写实和严谨,而是在形和神的结合程度上有了新的提高,《铜奔马》和《马踏匈奴》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武威出土的《铜奔马》亦称《马超龙雀》(原名《马踏飞燕》),自从它重见天日以来,就在艺术界和考古界受到极大的重视。

  这件雕塑 按168—172年间东汉出土的作品,武威出土,作为河西四郡之一的武威,在当年是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河西地区又是重要的牧马基地,从西汉到东汉数百年间,名马良种都在河西繁殖。传警骏马尤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武威发现《铜奔马》这样的雕刻艺术正是东汉时期战争状态的生活反映。

  《铜奔马》的艺术造型异常精巧。骏马腾跃之雄姿作凌空之势,后脚落在一只飞行的燕子身上,它栩栩如生的表现出了骏马的神速,甚至空中的.飞燕速度也落在神马的后面。“奔马塌飞燕”仅仅是一个情节,烘托马的神速,雕刻的主题思想是不断的飞速前进去执行战争的任务。这位汉代的无名雕刻师,以他奇妙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造型手法塑造了神速的骏马。把造化之形和心灵之意凝聚成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雕塑历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尊艺术精品。

  《铜奔马》的形象豪纵,它昂头竖耳,万里骁腾,“竹批双耳骏,风入四蹄轻”,“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莫嫌金甲重,再去捉飘风”,从上述的历史趣闻以及杜甫、李贺写的句子,仿佛就是《铜奔马》的形和神,而《铜奔马》正是这些神马记载和诗文的佐证。

  《铜奔马》似马,但概括而夸张,它不完全似生活中的马,正如它的神速超越了生活中常见马匹一样,不同于凡马。中国传统雕刻重视内容的真实,但更为注意提取表现主题的神和形,这些理论指导着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

  《马踏匈奴》和《铜奔马》都是汉代杰出的艺术遗产,他们都不是生活中某一匹具体的马,而是具有时代的特色。它的构思和雕塑情节的选择,全采用了出色的雕塑语言艺术,而且造型也有鲜明的风格。汉马轮廓有力,体积的转折明显,形象方头平腹,这种形象和造型符合战斗性格的意象。

  《马踏匈奴》则以安详静止的姿态出现,《马踏匈奴》是几年霍去病将军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深入敌后消灭侵略者的内容,描绘战胜至欢愉和继续警惕的神态。战胜奴隶主的战马既警惕又安详,既善良又含讽刺的神情,似乎在讥笑被他踏在下面的残暴的侵略者,仰卧马下挣扎的人是形象凶恶的武夫,露出一副绝望的表情,反衬出马的英雄形象,构成别具匠心的构图。在造型上特征明显,同属汉代的马,《铜奔马》的脚《马踏匈奴》的脚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奔马的脚细而刚健有力,既符合良马的形象,也有助于飞驰的意境,而《马踏匈奴》的马脚粗而坚实厚重,犹如四根巨大的石柱,与马身造型配合,使马构成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加强了“侵略和永不翻身”的的意象。值得注意的是用马的形象代替霍去病大将军成为石雕群的主像,使它具有象征性,具备浪漫的特色,使观众联想的领域更加宽广,同时也可以看到马的形象在汉代的位置和马在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马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崇敬。

  马不是一般的动物和家禽,而是正义、善良、胜利、美好的象征,正如古诗描写的那样:“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打功。”征战连年的汉代,流下了许多雕刻的战马,生猛而响亮的汉马雕刻,动态强烈,感情含蓄,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秦代马的特点

  秦马雕刻已经具有很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马雕刻,创作出雕塑史的高峰。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以后,六国的雕塑能工巧匠都成了秦始皇的工匠,秦国的雕塑成为宣扬秦国国威的工具,“把天下兵器铸造成十二金人”是一例。兵马俑雕塑向我们展示了秦时期写实雕塑技术的高超,当时的“陶马俑”塑造与制作的技术与艺术,无愧是古代第一流的艺术品。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显示那种“威仪樀樀”的阵容,与万千人马的形象,既显示出秦代统一天下的武装力量,也说明了艺术造诣的水平。这些看上去和真马等大的陶马,是生活中大型马匹的尺寸,但在未烧制前的陶马成品,更比真马的体型大过越百分之八十左右,这样庞然大物——马的陶塑,能刻画成为形体矫健,而且又都是具体的良种,说明了秦时雕塑马的卓越成就。这种重视良马形态的秦代雕塑,大都符合古时良马活千里马的要求,使人感到秦马俑是“兵强马壮”的壮马。是战斗力很强的军马。为了表现“马”力的雄伟,它以马形与造型强调形象的健壮,在造型上要求结实和有生气,它不同于东周洛阳铜马的浑厚和庄重,而突出表现良马的任性和结实重视奔马或力士马奔跑和运动时主要筋骨肌肉的塑造,强调这些部分造型的准确了力量,构成耐劳的特性而且在关节与蹄腕等能活动的部位,则雕塑出灵巧、结实的外形,雕刻家重视肌肉骨骼突出与隐去的形象与位置及其穿插关系,做到了“来去分明”,“交代清楚”。马的胸腔、骨盆、头颅的造型,各自成为坚固的整体,颈项与腰部等把主要体积相连接的部位,又塑造出了便于活动的外貌,加上马腿脚造型的恰当,比例适度构成了矫健耐奔跑的基本形。

  秦马造型是根据生活中良马外贸的综合,但又重视具体特征,它不是柱体的几何物形,因而在观看秦代陶马之后感觉到动物的热量,而不是静物的质感或者静止的感觉。显示出有高度写实能力的秦马俑,是许多有特点的局部组成的,但这些局部并不跳跃,而是适宜的归于整体当中。曾经一位西方现代雕塑名家对兵马俑十分佩服,他赞颂兵马俑雕塑的整体感强,而且造型与材料的性能非常吻合,是杰出的雕塑艺术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陶马是表现待命战斗的战马,它并无疲乏的表情,立马成了充沛精神的待命,是内力含蓄的神态,这形神兼备的雕塑艺术的“神采”,是来自生活形象与造型的刻画之中,待命战斗的秦马,蕴藏有充沛的、动的能量。但雕塑所表现马的动作,是静态,是积蓄力量耐心待命、含蓄的静态雕塑艺术精品。秦岭兵马俑之技巧更为上乘之精品。

  拓展:唐代时期马的特点

  众所周知,盛唐一世,物华天宝,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对外交流带来了中国养马业的极大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说,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马品种最丰富的时期。而大唐初期的马匹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外域贡马、战争俘获、隋宫厩马和互市买马。外域贡马主要来自于东西突厥以及其势力范围下的西域诸国,如焉耆、康 居(乌兹别克)、坚昆(柯尔克孜)等;战争俘获则是唐初在多次对突厥的战争中俘获的突厥战马,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载:大业二十年,李世民从李渊,会马邑 郡守王仁恭,大破突厥于马邑,“获其特勒以乘骏马”武德五年,“突厥颉利可汗率众来寇,李神符出兵与战于汾水东,虏其马两千匹。又战于沙河之北,获其乙利 达官并可汗所乘马及甲。”武德八年九月,“突厥入寇幽州,王君廓破其,获马五千匹。”贞观四年,李靖北击突厥,“虏驼马数十万计。“张宝相擒颉利并其所乘 千里马以献。通过战争,对唐帝国的马匹数量进行了大量补充。而在唐之前的隋朝,隋文帝隋炀帝父子 ,也曾多次接受外域所贡良马,充实宫廷马厩。如开皇十二年,突厥部落大人相率遣使贡马万匹;大业三年五月,突厥启民可汗献马三千及兵器新帐等。

  隋亡后隋朝宫廷的御马被唐所接收,成为其马匹来源之一。再加上李渊、李世民时期与突厥的互市买马,使得唐朝的马源极大地丰富并发展。据统计,当时从各族与西 域各国引进的优良种马高达83种之多,如吐火罗马、骨利干马等。从以上四条渠道,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马匹来源大都来自于北方突厥或突厥控制下的西域诸国。那么,究竟什么是突厥呢?

  突厥是中国古代民族。先世源出于丁灵、铁勒。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攻灭东突 厥,在武则天时期,再度建立后东突厥帝国。隋末唐初,西突厥势力强大,中亚和新疆地区都受其统治。突厥人长于养马,也善于与西域各国换马,更时常从其他民 族掠夺或勒索良马。《唐会要》卷七十二说:“突厥马技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

  唐朝时期突厥的涵盖面非常广,包括了现今内外蒙古、新疆等大片区域,而所覆盖的草场类型多达十余种。在这么宽广的区域内,所繁育的马匹种类必然也是不相同的,在气质、体质上都会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只能综合其特点,归纳为悍威强,体质干燥结实。东突厥主要为粗糙型的草原马,而西突厥及西域各国则相对较为清秀细致。

  从现存唐朝宫廷仕女骑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唐马形象大多圆润丰满,弯颈圆腹,四肢则纤细直长,排除其 夸张得艺术手法,我们不难发现,这和阿拉伯马的很多特征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唐朝宫廷里已经存在有阿拉伯马或者其杂交品种。著名的昭陵六骏中的青 骓,也可以为我们的结论佐证。青骓马形上有明显的“双脊”特征,即马脊椎两侧上有两条肉脊,使人在马上骑起来非常舒服。双脊是阿拉伯马的特征之一,也是乘骑马的优良特征。但其头部轻微凹陷,与典型的凹头有比较大的差别,所以应该是阿拉伯马与突厥马系的杂交马

【唐代马的特点艺术特征】相关文章:

唐代雕塑的特点艺术特征11-29

唐代楷书的特点有哪些艺术特征11-29

唐代仕女画的特点艺术特征11-29

唐代绘画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02-28

唐代的特点具有什么特征03-21

唐代玉人的特点有什么特征03-03

唐代音乐的特点有哪些特征03-17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11-29

电视剧的特点艺术特征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