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新常态>《如何适应作风新常态

如何适应作风新常态

时间:2022-05-18 09:34:41 新常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适应作风新常态

“新常态”是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新常态之“新”,在于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在于相对稳定。“新”是表象,“常”是目的。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是新的发展态势、新的行为规范或新的“习以为常”。如果说增速换档、结构调整、政策转型是经济新常态;那么,狠刹“四风”、肃纪清源、恢复传统日益成为作风新常态。党员干部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能否自觉适应新常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谈一些粗浅体会。

首先,思想上要有新认识。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全面落实、“三严三实”的深入人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作风建设呈现出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问题整改与制度完善相衔接,专项督办与综合治理并举,临时性检查与全方位监督并进,“老虎”与“苍蝇”齐打,德政与法治齐抓等新常态。作风新常态反映了党中央的坚定信心,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正风肃纪的螺丝将越拧越牢,关住权力的笼子将越织越密,联系群众的发条将越上越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作风新常态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中国梦的重大现实意义,彻底打消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摒弃重温旧梦的侥幸心理,克服“且行且观望”的消极心态,尽快适应作风新常态,减少作风转变期的阵痛,更好地融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

其次,言行上要有新习惯。作风新常态打破了党员干部旧有的工作、生活模式,很多同志产生了诸多不习惯和不适应。有的抱怨工作纪律严了,怀念“八点上班九点到,十点回家做饭了”的轻松日子;有的感叹工作节奏快了,认为“压力山大”、“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留恋过去“一张报纸一包烟,悠哉游哉过一天’的惬意;有的怨恨禁令多了,吃喝受限、开支透明、乘车不便、用房变小、福利取消、收入减少、特权“清零”、监督多元,觉得“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有的信奉“少干事,不出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在其位不谋其政,只当和尚不撞钟,为政不勤、为官不为。面对作风新常态,哀叹报怨毫无意义,重温旧梦绝不可能,顶风违纪自我毁灭。广大党员干部应痛定思痛,自我革新,对照好干部二十字标准,认真反思入党的动机、从政的目的、做人的价值,淡化“官”念,定准坐标,将个人需求从物质层次向精神层面提升,少一点蝇营狗苟,多一份光明磊落;少一点功利实惠,多一些勤廉美名。牢记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尤其要从违规违纪者的“归零”结局中接受警示教育,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敬法畏纪、遵规守矩。要善于把持自己,把好关口,不撞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习惯于在遵章守纪中谋划发展,习惯于在严格律己中履职尽责,习惯于在清风正气中干事创业。

第三,工作上要有新业绩。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追求,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烈义,有“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超凡脱俗,民间也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吃凉粉腾板凳”等俗言俚语。党员干部是公仆,理应付出更多的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党员干部是勤务员,理应成为最忙碌的人,枕戈待旦,夙夜在公。要自觉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价值追求,把“三严三实”作为人生信条,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激发“为民务实清廉”的正能量,心存敬畏做人、胸有成竹干事、两袖清风为官,敢于担责、勇于创新、善于作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利己之小事、多为惠民之大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对得起党性良心的新业绩。

新风带动革新,革新促进常态。我们要以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牢固树立“永远在路上”的思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坚持不懈地推进作风新常态。编辑:马海东

作风建设要适应“新常态”2017-01-06 14:32 | #2楼

在指导兰考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成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党的以来,随着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落实,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党员干部一些旧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被打破,产生了诸多不习惯和不适应:有的感叹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为官不易”;有的感到教育实践活动标准太高、要求太严,期盼活动快点结束;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随着改革深化,各项党纪党规持续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将成新常态,能不能适应这些新常态,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新的考验。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不论是谋事、干事还是做人,都要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从严从实抓党风、持之以恒改作风,适应新常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在谋事上要适应“不唯上”的新常态,保持群众第一的平常心。大多数时候,上级和领导的要求与群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但在两者不相一致的时候,应该把群众的要求放到第一位。然而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是深刻领会活动实质,聚焦“四风”,纠正“四风”,抓住机遇净化自身,而是心怀“闯关”心理,抱着“做秀”思想,领导在时劲头十足,领导一走偃旗息鼓。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思想上没有把群众放在第一的位置。教育实践活动虽有期限,但作风建设无止境。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第一”成为一切工作的新常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此状况下,党员干部要主动提高认识,贯彻群众路线,坚持群众第一,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群众至上为根本,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群众第一”成为谋事做事的新常态;要融入群众接地气,经常性地开展“有辣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净化思想和心灵。把群众至上当成一种追求和修养,工作方向才能不偏,服务群众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在创业上要适应“不务虚”的新常态,保持老实干事的平常心。要求“创业要实”。对党员干部而言,创业就是干事,必须做到求真务实、老实干事。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好务虚”、不实在,有的形式大于内容,表里不一,追求表面热闹没有实质东西;有的讲话空话套话连篇,全是没用的“废话”;有的办事追求轰动效应,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形式主义。这些都是作风不实的表现。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说新话、说实话,让人耳目一新;言必信、行必果,不说空话套话,不出“空头”文件,以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推进改革,为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干部的本职是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走富裕之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做到这一点,需要把“不务虚、只唯实”当成新常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难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

在做人上要适应“不失德”的新常态,保持勤廉奉献的平常心。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百行德为先。”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把以德修身当做人性的完善和不懈追求,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追求,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超凡脱俗;也有“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朴素情感。时下,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抱怨“为官不易”的同时,却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搞“为官不为”。为官不为,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腐-败,根源是党员干部失了德、忘了本。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理应付出更多的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党员干部是“服务员”,理应成为忙碌的人,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以德修身融入血液,积极适应这种新常态,保持勤廉干事、敬业奉献的平常心。

(作者系河南省温县、组织部长)

在指导兰考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成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党的以来,随着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落实,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党员干部一些旧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被打破,产生了诸多不习惯和不适应:有的感叹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为官不易”;有的感到教育实践活动标准太高、要求太严,期盼活动快点结束;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随着改革深化,各项党纪党规持续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将成新常态,能不能适应这些新常态,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新的考验。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不论是谋事、干事还是做人,都要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从严从实抓党风、持之以恒改作风,适应新常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在谋事上要适应“不唯上”的新常态,保持群众第一的平常心。大多数时候,上级和领导的要求与群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但在两者不相一致的时候,应该把群众的要求放到第一位。然而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是深刻领会活动实质,聚焦“四风”,纠正“四风”,抓住机遇净化自身,而是心怀“闯关”心理,抱着“做秀”思想,领导在时劲头十足,领导一走偃旗息鼓。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思想上没有把群众放在第一的位置。教育实践活动虽有期限,但作风建设无止境。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第一”成为一切工作的新常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此状况下,党员干部要主动提高认识,贯彻群众路线,坚持群众第一,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群众至上为根本,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群众第一”成为谋事做事的新常态;要融入群众接地气,经常性地开展“有辣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净化思想和心灵。把群众至上当成一种追求和修养,工作方向才能不偏,服务群众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在创业上要适应“不务虚”的新常态,保持老实干事的平常心。要求“创业要实”。对党员干部而言,创业就是干事,必须做到求真务实、老实干事。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好务虚”、不实在,有的形式大于内容,表里不一,追求表面热闹没有实质东西;有的讲话空话套话连篇,全是没用的“废话”;有的办事追求轰动效应,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形式主义。这些都是作风不实的表现。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说新话、说实话,让人耳目一新;言必信、行必果,不说空话套话,不出“空头”文件,以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推进改革,为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干部的本职是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走富裕之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做到这一点,需要把“不务虚、只唯实”当成新常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难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

在做人上要适应“不失德”的新常态,保持勤廉奉献的平常心。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百行德为先。”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把以德修身当做人性的完善和不懈追求,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追求,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超凡脱俗;也有“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朴素情感。时下,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抱怨“为官不易”的同时,却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搞“为官不为”。为官不为,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腐-败,根源是党员干部失了德、忘了本。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理应付出更多的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党员干部是“服务员”,理应成为忙碌的人,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以德修身融入血液,积极适应这种新常态,保持勤廉干事、敬业奉献的平常心。

【如何适应作风新常态】相关文章:

如何在创新融合中寻找新突破02-11

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02-18

作风建设表态发言02-09

常态化防控措施(精选11篇)08-17

个人作风方面自我评价04-19

企业作风的口号39条02-04

作风建设述职报告范文12-20

干部作风建设总结01-20

保安军训团结作风的总结06-08

科室作风整改措施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