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统筹>《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6 20:56:14 统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十二五”期间,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新时期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着力点。最近,我们带着有关问题深入三原、王益等县区,对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一、有益探索及生动实践

近年来,铜川市王益区、咸阳市三原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因地制宜,强化扶持,多措并举,大胆探索农业产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程。近年来,王益区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产业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助推等方式,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等农业产业,取得了良好效果。区政府三年来投入扶持资金300余万元,发展苹果、仙桃、核桃等鲜干果经济林。截止目前,全区鲜干果面积达到8.3万亩,总产3.2万吨,实现收入5120万元。其中“常家乐”牌苹果创造了亩收入1.1万元的记录。孟家塬村建立的2600亩“孟姜红”牌优质大甜桃基地,已挂果1600亩,1个大甜桃卖5元钱,1礼品箱12个甜桃卖60元钱,仅大甜桃一项年收入达700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2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常家乐”牌苹果和“孟姜红”牌大甜桃两个品牌,带动全村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二是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王益区始终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重点来抓,着重从土地租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信贷扶持、技术支持、完善服务、人才激励、以及表彰奖励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做大做强做新龙头企业。从调查情况看,该区近年来培育壮大了齐天乳业、全福庄烤鸡蛋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三原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搞好服务等措施,引进、培育壮大了正大公司、恒源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探索形成了“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高效农牧业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陕西正大带动三原及周边农村规模养殖户达65000户,户均增收1.5万元。恒源公司带动当地600余户农民养鸭,年户均增收2万元,就地安置近百名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将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王益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全力推进。该区黄堡镇、以及撤乡建镇的王家河镇,通过兴建工业园区,实施“关中百镇”、省级重点镇建设,对园区及城镇道路、供水、排污、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改造,改善了工业园区的基本条件,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吸纳4281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及园区就业发展,推进了城乡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通过推进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每年带动8000多名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同时,还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市民,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王益区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村村通、防洪保安、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旅游、通电、通讯、以及农业生态等项目,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调查,该区每年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35%以上,解决了全区2.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05 公里,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缓解了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制约,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五是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原县近年来通过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用水、人才培养等扶持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据统计,全县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1家,会员总数18900人,带动农户5695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9%左右。从县上和合作社反映情况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一般农户增收30%左右。王益区近年来扶持建设了36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黄堡镇孟家塬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收入较非社员增长35 %以上,高的达40-60%。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带动该村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业规划不协调。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影响着城乡产业的规划协调、资源配置、统筹谋划及协调发展,致使产业规划自成体系,相互脱节,“两张皮”现象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城乡产业发展对接不够,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政策措施落实也不到位。总体上看,目前我省统筹城乡产业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工业和农业产业发展反差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二)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总体看,各县(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延伸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通过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第一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整合城乡生产要素能力较弱,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能力更为有限。

(三)对农业产业化支持仍不到位。一是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上面强调重视农业产业化时,一些地方则加大扶持力度,财政投入增加,等强调抓其他工作时,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就逐步削弱。二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大。县(区)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虽逐年加大,但占比依然偏低。三是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四)土地流转缓慢、规模偏小制约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仅有1.53亩,王益区人均也只有1.76亩。耕地人均占有少,目前仍主要是以户为主分散经营,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功能。这种分散经营体制,影响了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及优化配置,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急需的土地,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保障和解决。

(五)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对接不够制约发展。农村商品市场与大中城市市场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虽已形成了区域性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但

连接和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能力依然不强,尤其与城市市场连接渠道不畅通,加上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一些农产品难以销往大中城市。一些偏远山区原始的占路为市现象依然存在。

三、战略思考及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认真加以推进。

(一)以实施城乡产业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省市县各级应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城乡产业融合趋势需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集约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思路,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项目布局、制度创新、政策制定等诸多方面,统筹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产业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产业统筹规划中,应更加注重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流动和配置,有利于县域发展城市配套产业,有利于城乡产业的互补与协调发展,做到城乡产业规划同绘、部署安排同步、产业共兴共荣。既要搞好城乡产业总体规划,亦应搞好专项规划,保持城乡产业规划的协调性、连续性、渐进性和操作性。

(二)以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大区域、大产品、集中做大,小区域、小产品、依次做强”思路,以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为载体,在做大做强做新苹果产业的同时,把核桃打造成继苹果之后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把陕南蚕桑产业打造成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高地,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佳、竞争能力不强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体系。

不断健全完善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用于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长速度,应高于同级财政增长幅度及支农资金增长速度。二是健全完善农业风险规避制度及政策性保险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健全完善金融支农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信贷质押担保范围,切实解决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四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规模经营。

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链条向产前和产后延伸,进而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带动种养加、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培育壮大、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资金投入、技术改造、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建立健全互惠互利、互促共赢的利润连接机制。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农户入股、以及“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共赢发展。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挖掘内部潜力活力,提升发展水平与层次。通过培育、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其辐

射带动功能及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四)以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所在。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强力推进“三化”协调互促互动,力促一二三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县域工业化。以县域工业园区为平台,用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和牵引龙头企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深度精度,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叫得响的龙头企业品牌。以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效益提升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

以城镇化为引领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行有利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土地、财税和投融资等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综合承载功能的快速提升,城镇集聚和扩散效应的充分发挥,吸纳更多农民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整合城乡生产要素,促进城市资源下乡,农业经营及农产品进城,实现发展第一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加快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步伐,拓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五)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流通体系。在全力搞好县域农产品流通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辐射带动功能的基础上,应着力抓好城乡流通市场的有效对接,全方位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应着力推进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期货交易等多种流通交易方式,提升农产品流通速度及其附加值。通过城乡市场一体化融合发展,力促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努力实现城乡产业的共荣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六)以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力促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互动发展。一是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互促互动、协调发展机制。一方面,应全面贯彻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充实项目库,以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缩小城乡产业差距,促进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联席会议及协调调度制度,把二者统筹协调发展,并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定期不定期督查落实,形成各部门鼎力抓统筹协调发展合力。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222017-02-20 19:52 | #2楼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十二五”期间,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新时期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着力点。最近,我们带着有关问题深入到各村,对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 有益探索及生动实践

近年来,长新乡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因地制宜,强化扶持,多措并举,大胆探索农业产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程。近年来,长新乡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产业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助推等方式。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生态发展路子,在培植壮大烤烟、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泡核桃为主的林果业,重视和加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鼓励和发展绿色生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是进一步夯实烤烟生产基础,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水平,确保烟叶生产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泡核桃生产。三是抓实畜牧产业化发展。抓好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科技培训工作。四是继续抓好林下中药材、蔬菜等产业的培植,壮大富民产业群。

—1—

(二)将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长新乡始终将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重点来抓,着重推进现代烟草产业建设,强化项目支撑,重点抓好河谷烟区的培植,建成永香村、丰胜村、新松村密集化烤房群;建成永香村中片、丰胜村下片、豆寺村南片烟水工程。优化品种,强化节令意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实现提质增效。依托项目带动,加大投入,抓实“三户一区”建设工作,建成长春、松炼、豆寺、佳局等村的综合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示范户群体不断壮大。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河谷以生猪为主、山区以黑山羊和黄牛为主的“两带”畜牧经济模式形成。大力扶持和引导群众发展以泡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年平均2万亩的任务抓好种植工作,完成10万亩核桃栽种,累计建成12万亩泡核桃基地,核桃产业规模初步形成,新塘、新和、新松、丰华、豆寺等村的核桃产业已初见效益。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资源潜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促进经济的发展。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确保资源有序开发。树立通过抓原料生产、抓工业发展的理念,动员和引导农民为龙头企业生产提供原料,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2—

积极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基地,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寻求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引进外商,做好农产品加工及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推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工业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长新乡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村村通、防洪保安、农田水利、安全饮水、通电、通讯、以及农业生态等项目,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缓解了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制约,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二、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业规划不协调。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影响着城乡产业的规划协调、资源配置、统筹谋划及协调发展,致使产业规划自成体系,相互脱节,“两张皮”现象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城乡产业发展对接不够,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政策措施落实也不到位。总体上看,目前我乡统筹城乡产业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二)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总体看,各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

业链延伸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通过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第一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整合城乡生产要素能力较弱,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能力更为有限。

(三)对农业产业化支持仍不到位。一是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大。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虽逐年加大,但所占比例依然偏低。三是农村金融改革滞后。

(四)土地流转缓慢、规模偏小制约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调查情况看,我乡目前仍主要是以户为主分散经营,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功能。这种分散经营体制,影响了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及优化配置,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战略思考及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认真加以推进。

(一)以实施城乡产业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城乡产业融合趋势需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集约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思路,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项目布局、制度创新、政策制定等诸多方面,统筹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产业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发展。城乡产业统筹规划中,应更加注重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流动和配置,有利于城乡产业的互补与协调

发展,保持城乡产业规划的协调性、连续性、渐进性和操作性。

(二)以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的同时,把核桃打造成继烤烟之后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做优畜牧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佳、竞争能力不强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体系。

不断健全完善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农业风险规避制度及政策性保险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健全完善金融支农政策。四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规模经营。

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链条向产前和产后延伸,进而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带动种养加、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三)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培育壮大、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资金投入、技术改造、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建立健全互惠互利、互促共赢的利润连接机制。引导和支持龙头企

业,通过订单农业、农户入股、以及“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共赢发展。

(四)以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所在。

以城镇化为引领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财税和投融资等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综合承载功能的快速提升,城镇集聚和扩散效应的充分发挥,吸纳更多农民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整合城乡生产要素,促进城市资源下乡,农业经营及农产品进城,实现发展第一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加快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步伐,拓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五)以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力促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互动发展。一是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互促互动、协调发展机制。一方面,应全面贯彻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发展规划,以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缩小城乡产业差距,促进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产业化与统

筹城乡发展联席会议及协调调度制度,把二者统筹协调发展,并纳入相关部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定期不定期督查落实,形成各部门鼎力抓统筹协调发展合力。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业产业化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方案05-11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3-12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04-02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04-02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05-06

关于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03-20

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03-21

红星乡核桃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03-24

城乡低保调研报告05-06

统筹城乡会议表态发言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