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时间:2022-09-22 15:49:56 增收 我要投稿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7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1、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

农民富则国家盛。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2、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先体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只有建立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

同富裕。如果农民收入相对下降,农民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导致农村社会矛盾加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胡-锦-涛曾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会更加牢固。”因此,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先体现。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

放眼30年改革开放全过程,回望30年风雨兼程不凡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壮丽恢弘的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过去30年农民收入有了很大增长,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增长不是匀速的,就全国平均而言,经历了6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4年,是农民收入高速增长阶段。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改革,为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在短短的6年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增长

2.66倍,年均递增17.71%。

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0年,是农民收入在波动中缓慢增长阶段。此阶段农民收入波动非常明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97.6元增长到1990年的686.31元,扣除物价影响年均递增2.97%。

第三阶段为1991年至1996年,是农民收入回升阶段。从1991年开始,尤其是1992年以后农村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农民收入出现了强劲的回升趋势。1991年农民收入比1990年增长了2%,维持了上升态势。1992年农民收入走出了低速徘徊的势头,增速达5.9%。随后几年,农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第四阶段为1997年至2000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6%。1998年增速为4.3%,1999年增速为3.8%,2000年收入增长速

度为2.1%。

第五阶段为2001年至2003年,是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阶段。进入新世纪,农民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比上年增加113元,增长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2%,扭转了增幅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第六阶段为2004年至2017年,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阶段。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4年至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30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幅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6%。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01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同比实际增长10.3%,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总体稳定增长,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二是收入差距扩大,这不仅表现在城乡差距扩大,也表现在不同地区间的农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而且这种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三、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落实到实处.农业资本长期投入不足,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二,农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现有农业组织结构的两个量著特点:一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二是规模小。”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经营规模、经营手段或经营方式都仍处于传统农业水平,一方面农户小规模经营缺乏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很难提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农户过于分散,不便于了解市场、进入

市场和规避市场风险,面对竞争激烈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农民往往无所适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第三,资源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基事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土地资源高度紧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2亩,户均承包耕地仅7亩多,且由于人口分布不平衡,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使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即使土地生产潜力很大,也难以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第四,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相对过剩,导致农产品价格下滑、农业收入下降。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跃升,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导致农产品相对过剩,粮食价格下跌,畜产品格和糖、棉、油等主要经济作物价格也在不断走低,使农民增产不增收。

第五、科技因素的制约。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制约了他们的创收能力。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绝大多敷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文化素质低,既影响了科技种田在土地上获得更好的利益,又使他们缺乏竞争力,限制了他们从土地以外创收的空间,使其收入难以提高。

四、农民增收的对策

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绝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为此.国家应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以巩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促进农民增收要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活加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关注农村,重视农业,保护农民,全面提升农

业产业化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要在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化农业,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农业,用产业化经营统领农业”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支柱产业开发和基地建设,着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要抓好支柱产业开发。支柱产业是主宰一方经济的产业,表现在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能较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对其他产业和本地经济有很大推动作用。

2、突出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积极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开发和建设。重点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抓好基地建设。其次要围绕龙头企业抓好产业基地建设。三是围绕集约经营抓好产业基地建设。

3、要突出龙头企业发展。要积极抓住改革改制的有利时机,对辖区内亏损、破产的涉农企业,通

过产权出售等形式买断企业和职工身份,引导企业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从根本上把企业解放出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科研成果、科技项目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4、要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从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生态环境治理,到产中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和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储运、质量检测等,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要抓好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创建工作,使农产品逐渐满足人们对营养、安全、卫生、保健、无污染等方面的需求。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要抓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教育、实用技术和农机推广、农产品检验检测、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预算内农业科技投入。

(二)、促进农民增收要突出落实惠民政策

1、要狠抓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 积极狠抓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种粮农民直补政策的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特别是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要狠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要按照土地改革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安臵失地农民,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大胆进行土地合理流转,积极支持发展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连片租赁、承包耕地和允许农户依法有偿向农业龙头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以使用权入股参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同时,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镇,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基地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经济产业带。

3、要狠抓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要严格执

行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中小学教育“一费制”收费和违反农民负担政策的“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村账镇代管”工作。同时,要把减轻农民负担与乡镇机构撤并、农村教育体制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从体制上构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防止涉农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4、要狠抓财政支农政策的落实。要结合县情建立县级农业发展基金,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经认定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要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坚决突破一切妨碍促进农民增收的思想观念,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和自主创新的政策规定,消除一切束缚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

(三)、促进农民增收要突出发展劳务经济

1、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充分抓住省政府的“阳光工程”和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青年农民培训班”等机遇,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采取政府“买单”、农民“选单”、培训“订单”的方式,积极推

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同时,鼓励各类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培训的质量和层次,努力实现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

2、要大力组织劳务输出。要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地区建立劳动协作站点,并积极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协作关系,及时与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加强劳务协作,促进劳务输出合理、有序、稳定发展。

3、要加大劳动力就地转移力度。要积极开辟一些适合农民既不离乡又不离土的就业门路,开工建设一批工程量大、开发时间长、就业岗位多的重点工程,兴办社区公益事业,着力开发一些二、三产业就业项目,鼓励和支持农民就地转移。

(四)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提高农民

的收入水平。

农村城镇化是21世纪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解决农村问题,必须走城镇化道路,城乡统筹考虑。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基数,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04-02 09:38 | #2楼

郭家街道办事处解放社区由原解放村和徐家村合并而成,位于南芬区西北部,地域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4亩,林地面积32182亩,共有人口1946人,下设六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57名。

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农

村社区建设实验(社区)工作方案》精神,站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高度,按照南芬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解放村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建设目标,进行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2017年10月,投资近300万元建成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近年来,在市、区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及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解放社区以调整产业结构、让群众富起来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一、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机构,把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作

为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建立农村社区组织机构,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社区居民自治原则,自2017年12月下旬起,通过村民代表推荐社区筹建工作小组、推选社区成员候选人等选举筹备工作,由全体村民投票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 1

员。基本形成党支部、村、社区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社区主任和村主任“一肩挑”,社区成员和村班子交叉任职的组成模式。同时,通过推选等形式产生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这些工作人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0%,平均年龄42岁,其中女干部占30%,他们既有一定的文化理论素养,又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社区居委会严格按要求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明确居民小组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建立起一套党支部领导下社区依法民-主自治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进社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利益实体作为产业发

展的强力支撑。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农户的收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我们积极推行“协会+支部+农户”模式,以产业发展为纽带,把具有共同利益的农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相连的实体,共享服务、共同发展。社区内现有冰葡萄运销协会、野生榛子协会、香瓜种植协会、绒山羊养殖协会等5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共381人。协会给广大农民提供了组织的依托和学习提高的平台。2017年,香瓜种植协会为16户成员办理小额贷款,到秋季香瓜统一销售后,所有农户都还清了贷款还有结余。经过两年的运行,各专业协会的承载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动员组织能力等逐渐提高,吸引的农户越来越多,为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三、转变观念身体力行,把示范带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

要突破。

合村建社区之前,解放村农民人均收入不足四千元,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村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却始终徘徊不前。由于长期形成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农民还依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经济非自主的边缘水平。村民思想普遍都比较保守,习惯于普通大田作物种植,没有人愿意冒风险发展新的致富项目。有的农户住址偏僻,山高路远,与外界联系较少,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怎样干才能激活居民内在生产活力、让全村人都尽快富裕起来呢?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我们深切地感到身上沉重的担子。

为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社区班子成员多次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前往吉林、桓仁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在外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实际,我们认准了发展冰葡萄种植业的增收思路。立足于示范引导,村集体首先在五组和六组进行冰葡萄项目种植,并从辽宁果树研究所引进了适合本地栽植的冰葡萄品种。但当时村民发展积极性并不高,还是担心有风险。万事开头难,为打消村民的疑虑,社区主任徐长虎带头把自家13亩耕地全都栽上了冰葡萄,决心干出个样子来给群众看。由于缺乏种植管理技术,冰葡萄遭受虫害,长势不好,大家都心急如焚,多次到桓仁请专家来帮助指导田间管理。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种植第二年就获利28000元。随着技术的成熟,加之科学的管理方法,种植冰葡萄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每亩冰葡萄纯利润能达到4000多元。

亲眼看着社区主任带头发展冰葡萄种植,并获得成功,乡亲们从心底里服了气,像吃了定心丸一样都信心十足地开始种植冰葡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村集体又投资为种植户每亩补助建设资金1200元,用于购置水泥杆、安装滴灌设施等。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冰葡萄运销协会主动与本溪森澳山葡萄酒有限公司协调沟通,并签订购销合同,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今年喜获丰收、得到实惠的村民孙德贤高兴地说,如果没有村干部带头发展致富项目,帮助跑销路,我那有限的几亩地根本不会有今天这么高的收入。

目前,全村冰葡萄种植户已达到10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0%,种植规模已达到380亩,共栽植冰葡萄8万余株,年销售量可达12万斤,仅冰葡萄一项平均每户可增收近万元。

四、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优质服务和资金扶持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发展冰葡萄项目的成功示范带动作用,社区在工作上取得了主动,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也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支持发展各种有利于致富增收的经营项目。

一是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几年前,二组村民试种香瓜效益可观。着眼于让更多村民参与受益,社区利用远程教育网对农户进行培训,并带领村民到沈阳、凤城等地参观学习,先后协调争取上级资金20万元,村集体投入20万元,为每栋大棚补助建设资金5000元,并帮助农户购钢材、调地块,

支持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全村共有62户村民响应号召参与发展,共建大棚98栋,发展嫁接香瓜300亩,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今年1月,我们带领村民到市内、沈阳搞市场调查分析,比差价、找销路,拉订单、签合同,逐步打开了市场销路,目前生产的香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主要销往沈阳和本溪市内,效益非常看好,让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目前,每年每栋大棚纯利润已提高到1万元。

二是鼓励发展养殖项目。村集体先后筹资190万元,带动农户建肉食鸡养殖小区、绒山羊养殖小区和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全村家禽畜牧养殖户数近150户。同时,注重加强日常服务和管理,完善承包方式,支部带头协调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当得知养猪大户王庆敏缺乏流动资金影响扩大生产规模时,社区干部主动帮助她到金融部门争取贷款,并积极协调电信公司、广播电视局改造线路,为扩建养猪场腾出8亩土地,村里还投资3万多元为其购买水泥、钢筋等物资,帮助新建现代化猪舍1处,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目前,养殖场存栏猪已达到400多头,每年可获利近10万元。社区还安排大学生志愿者为养鸡专业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现6户肉食鸡、蛋鸡规模养殖户,年出栏肉食鸡50000多只,年产鸡蛋150万枚,每户年均获利可达3万多元。

三是支持发展林业项目。林改后,为鼓励村民向林业要效益,特别是发展以野生榛子为主的林地经济,我们聘请区林业、农发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场地规划设计,并逐户现场指导项目改建、技术服务。目前,共规划野生榛子园4处6000多亩;此外,新建刺龙芽生产基地1处100亩、柞

蚕基地1处300亩,发展林下参3000余亩,建成红松嫁接苗示范园1处200多亩等;林地多种经营项目为村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测算,仅野生榛子园一项,农民就可以增加收入150余万元。

如今,解放社区服务中心已成为村民议大事、谋发展的主阵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愿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末,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同时在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农户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也得到了更新和改造,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现代生活和科技的信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营销和投资的理念,社会参与的意识以及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现在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区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解放社区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由此催生出新一代的、整合的、高素质的农业生产力,将成为解放农村社区发展的不竭动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关文章: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做活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3-21

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03-21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03-21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03-21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03-21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