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前景>《建筑业发展前景

建筑业发展前景

时间:2022-09-22 22:47:12 前景 我要投稿

2017年建筑业发展前景

1 发展成就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2017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3.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7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集体建筑经济, 包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体经济, 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肌的股份制经济和广大职工投资人股的股份合作经济。它是劳动者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民有民营经济。它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本经济, 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成。建筑业的集体经济, 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 无论在容纳劳动就业、在完成建筑总产值, 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 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速铁路、大体积混凝土筑坝、钢结构施工、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出台了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2 主要问题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突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不落实,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有些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建筑业人才匾乏。目前, 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口3400多万中有2300多万是农民工, 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加之,近年来企业效益大多不理想, 人才外流严重, 庸才增多。

技术开发资金投人少。我国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仅占销售额的0.3-0.5%, 而发达国家一般占5-9%左右, 有的超过10% , 一般企业也达3%。

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以技术创新为例,我国建筑业的技术贡献率仅为25-35%, 而发达国家为70-80%;国家每年专利受权6万余件, 但形成生产能力的仅1万多件, 大约有80%的专利技术被闲置。这主要由于目前技术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和政府机构里, 企业虽说是创新主体, 但却缺乏一流技术创新人才。长期以来, 没有有效机制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层皮的问题, 导致社会智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

《2017年建筑业发展前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无论是总体还是个体, 无论在技术、管理,

还是在资产规模上,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力都很弱, 这与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很不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走出低利润率的境况。故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 我国公司无论在资产规模、营业收人、劳动生产率, 还有是获利能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政府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3 面临的挑战

建筑业也面临高、大、难、新工程增加,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

首先, 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与更多承包商在平等条件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持续多年, 包括像中建总公司这样的大型建筑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序的工程任务不足的窘境。其原因同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业无序状态有密切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并不强烈, 因为我们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是比较谨慎的。加人世贸组织后, 数以千计国际大承包商将涌人国内, 国内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其次, 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自身国际竞争实力强的挑战。缺乏名牌企业是我国建筑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一具原因, 在资金实力上, 国外一些大建筑企业不光自身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而且有着成熟的融资经验和较宽的融资渠道。由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还表现在技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上, 而且中国多是依靠劳务分得市场竞争, 既使撇开其他方面不说, 单就技术竞争而言, 我国建筑业已明显处于劣势。目前我国的一些国际资金贷款项目及一些大型的总承包项目许多被外企抢走,就是竞争力不强的表现。

最后, 中国建筑企业面临国际惯例的挑战。近来年, 全球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希望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 使得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确定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 业主希望简化产品购买的组织,而又不损害其利益, 由此产生了许多创新的项目建设模式。而多年以来中国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一直采取谨慎态度, 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营方式和国际惯例。人后世, 就会留下许多空白, 导致自我保护能为很弱, 如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失衡, 合同执行过程不会利用国际惯例和合同赋予的正索赔权利保护自己, 在非已责任造成的情况下, 不能据理力争等。这些必然影响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

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 全球化和地域化

建筑, 是人类把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起来, 经过建造活动, 而创造的具有艺术成分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即建筑既包括人的建造活动, 又包括建造活动的成果——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 由于世界交通的高速与便捷, 由于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往日庞大的地球变成今日的“地球村”, 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趋同, 从而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种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和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提高我们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 另

一方面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有极大冲击,使一些地方的建筑失掉民族和地域特色。但由于建筑具有历史性、连续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 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使它们完全消失的。特别是中国本土建筑有许多具有很高科技和艺术价值的东西,既不可能被全球化浪潮淹没, 我们自己也不能随便抛弃。建筑既有全球化趋势, 又有地域化或本土化趋势, 二者同时存在。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两种发展趋势, 我们就容易迷失方向。无论传统的建筑, 还是外国的建筑, 都不能毫无选择的加以套用。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在分析、选择、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创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地方特色, 又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来。

2 大型化和多元化

随着人地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稀缺; 社会生产、生活对大型建筑的需求; 加之建筑科技的进步, 人们建造出一幢幢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建筑来。这些建筑往往能容纳几万到十几万人在其中生活、工作、娱乐。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建筑就是一个小城市, 而城市则是一个大建筑。这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建筑体量大型化趋势的同时, 建筑形式、风格、艺术倾向也日益多元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建筑文化上的反映; 也是国外建筑理论、风格、流派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 同时也是建筑师们解放思想、百花齐放、勇于创新的结果。现在我国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少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艺术倾向不同的公共建筑, 这对改变我国城市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不良形象有重大作用。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艺术风格多元化趋势必然会更加明显强劲。在建筑设计领域,建筑家们努力从生物形体中寻找原型和灵感, 从而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建筑结构形式来, 如薄壳结构, 就是对动物壳体的研究与模仿。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的千姿百态的生物, 是建筑师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这种“仿生建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2017年建筑业发展前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 工业化和自动化

我国当前建筑业的总的技术状况, 是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与此同时, 前工业社会的手工作业、粗放经营与信息社会的少数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并存。根据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它的发展将需要先后完成以下几个任务。首先, 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业, 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其次, 是继续完成建筑(重点是居住建筑) 的工业化任务(即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生产) , 这就要完成建筑技术体系和建筑部品体系的集成;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制定标准化、模数化的规范。建筑工业化生产, 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缩短工期; 减少现场施工作业; 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程度, 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 是把信息技术引入施工过程, 实现施工组织信息化, 工作流程科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第四, 是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加快建筑机器人研究使用步伐, 让机器人去完成施工中的脏活、重活、危险活。 4 高强化和优质化

材料是建设的基础。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上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实心粘土砖, 这不仅破坏农田、影响生态环境, 而且也增加建筑自重。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 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 建筑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发展的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 功能材料优质化,新材料的广泛使用。

5 生态化和节能化

随着传统工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资源的消耗, 城市的扩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此外, 城市污水、垃圾、噪声污染也很严重。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量大面广更使我国污染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城乡同时受到污染。于是“可持

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生态化趋势出现的大背景。它们也是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化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格。中央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 原来是节能省地型住宅, 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 现在统称为节能省地型建筑。这关系到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 涉及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由建筑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 就是说绿色建筑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全局性的问题, 是每一个企业、行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公认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整个建筑的活动, 乃至建筑物存在的整个周期都要尽量好的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 资源包括能源。最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二个重要概念就是整个建筑活动, 以及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尽量减少环境的负担, 尽量少的污染环境, 保持环境, 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第三个组成部分, 建筑物不是回到草房子的时代, 草房子是绿色的, 它也不污染, 而我们要的建筑物是要人性化的, 能够为人提供更好地生存、生活空间的这么一个建筑物, 最后要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共融。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 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国要不改变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 推进绿色建筑是中国必须要做的。

6 智能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建筑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早在1984 年美国康乃狄格州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办公大楼,随后, 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相继掀起了建造智能化建筑的热潮。同时, 智能化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陆续出现。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建设始于1990 年, 已建成的号称“智能建筑”的大厦不下数百座。其中较成功的智能建筑是上海博物馆, 不仅国内领先, 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认为智能建筑迅速崛起, 标志建筑跨入一个新时代, 建筑智能化在时间上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在空间上应分为不同层次, 不应只是一个模式; 智能建筑也必然是一个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 应努力把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建筑中来, 为祖国和人民设计和建造更多的智能建筑来。

结 语

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较高的水平, 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WTO 过渡期结束, 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 我国建筑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增强活力, 实现新发展。另一方面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改进并规范招投标规则。建立全国联网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 实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自律、政府监管、专家咨询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勘察设计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重点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确保建筑工人作业安全, 对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负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发展,以及反映会员诉求, 维护会员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建筑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产业结构优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设计中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确保新建工厂和技术改造后的企业都能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筑业要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世界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2017-04-07 08:52 | #2楼

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会给建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会有更多更好的建筑出现,这是不言而喻的。科技的发展,无论在建筑材料还是施工技术上,都会对建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也是完全能够预知的。我们在这里对这些都不去加以具体的讨论,单是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当前的社会观念和时代精神将会对世界未来建筑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看法:

1.世界未来的建筑将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尊重人、爱护人,以人为本,这是当代世界的一种社会思想潮流和时代精神,无论什么体制和制度的国家都鲜明地打出了这面旗帜,这将对世界未来建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筑是与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联系最为直接的领域之一,未来世界对人的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必将在建筑上充分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归结到一点就是建筑的更加人性化。所谓建筑的人性化,就是要以人的感受为一切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处处关注人的体验,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具体地说,无论在公共建筑还是住宅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上,都会更加考虑到适合人的需要,从尺度到空间,从结构到布局,都会力求做到设计得更加合理,方便人的活动和居住,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和舒适,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协调。同时,也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人性化的态度应当成为世界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无论建筑的观念和风格发生怎样的变化,人性化的基准线都是不会偏离的,世界将以此来作为衡量一切建筑概念的首要标准。

2.世界未来的建筑将会更加生态化

近些年来,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识。在这个与整个人类前途攸关的问题上,越来越能够抛弃各种隔阂与成见,采取一致的行动,从而在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潮流,这也将会深刻地影响到未来世界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建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建筑本身就在多方面直接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建筑材料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等。世界未来的建筑必将在这些方面更多地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因素,将会做到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将会在世界建筑上得到全面的弘扬。住宅小区的设计与规划,将会更多地考虑怎样给人们营造一个舒适、清新,能够亲近自然的生态家园。各项景观的设计都会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和植被的保护,各种建筑物的设计都会考虑到尽量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

3.世界未来的建筑风格将会更加多元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点在未来将会表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宽容,各种思想潮流、风格流派将会在同时并存的前提下互相竞争,共同发展。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当代建筑观念与风格多元化的局面将会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不同的地域、国家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都会根据自己的传统和习俗,在建筑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形式。各种建筑观念和风格都会在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前提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发展,接受历史的考验和取舍。未来建筑的多元性还将表现在充分满

足人的不同生活需要上,根据现代社会人们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建筑类型也将会是多种多样的,像各类住宅、商业建筑、公益建筑、文化娱乐建筑等,既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又有多种形式。如在住宅方面,可以想见,未来的住宅将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而出现多种类型和形式,让人们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建筑业发展前景】相关文章:

建筑业发展前景03-21

建筑业未来发展前景03-21

现货发展前景03-07

公司发展前景03-21

it行业的发展前景03-21

秘书的发展前景03-21

网店的发展前景03-21

文秘发展前景03-21

文秘的发展前景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