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防控>《夏季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夏季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时间:2022-03-21 17:00:23 防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季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属综合性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免疫、消毒工作和饲养管理是防控疾病发生的关键,作为养殖户,应抓以下几方面工作,才能避免高热病的发生:

夏季猪高热病防控措施

一、免疫接种

针对不同猪龄和养殖期,重点抓好四大免疫接种。具体免疫注射详见母猪和仔猪免疫程序。

二、加强消毒工作。

猪舍每周消毒2次,厂区内舍外环境每隔10天用生石灰抛撒一次。另外还要加强外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控制人员进出生产区。

三、饲养管理

夏季避免高温高湿,加强通风降温。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减少应激次数。尽可能选用优质配合饲料,控制霉菌毒素,提高猪群的综合抗病能力。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应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和增加开支。

四、药物保健

母猪产后肌注土霉素粉针2-3支/头,主要预防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和无乳综合病;仔猪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注射20%的长效土霉素0.5毫升/头;新购仔猪立即用20%的长效土霉素2毫升/头—3毫升/头肌注,到场后在饲料中添加抗

菌药物,待猪群稳定后即可进行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疫苗的补防工作。

五、防控措施

高热病最主要的病毒性病原是猪瘟和伪狂犬病,支原体感染可使病症加重,蓝耳病和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能引起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发生高热病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猪场和农村养殖户,在加强猪瘟等病毒性病疾免疫的同时,生产上主要以控制气喘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继发感染的细菌病。

每年6、7、8、9月份,每月用磺胺间甲氧粉或土霉素粉进行给母猪和育肥猪进行拌料药物保健,连用7天,剂量:磺胺六甲氧粉600克/每吨饲料;土霉素粉800克/每吨饲料。

六、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工作。

蚊蝇是传播高热病的主要罪魁祸首,猪舍门窗可用纱网封闭防蚊蝇,同时使用驱蚊药品等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

七、夏季可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粉,每吨料添加1公斤,以增加猪只采食量,同时可预防猪中暑造成的酸中毒。

夏季猪 “高热病 ”的综合预防措施2017-04-08 08:02 | #2楼

猪高热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该病表现为病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 40℃以上,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喜伏卧、嗜睡,呕吐、腹泻、便秘、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严重呈腹式呼吸,眼分泌物增多,患猪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稍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母猪断奶后发情天数延长,假怀孕的母猪增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 5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子和木乃伊胎 ,部分病猪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肌肉震颤,转圈,逐渐消瘦,也有全身黄染或苍白现象,病程后期,两肢麻痹或步态不稳出现食欲废绝或仅喝水表现。该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达 30%,特别是仔猪有时可以造成全群死亡。

猪“高热病 ”的病因还没有完全确定,根据发病省份、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国家兽医诊断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本病发生主要是由病毒(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细菌(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和寄生虫(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病原体的 2种或多种混合感染造成的。

1强化环境卫生消毒

猪场要设多道消毒防线,避免外人进入场内,尤其是收猪车要在距场 500米外彻底消毒后方可接近猪场,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保持环境清洁。每个星期对猪场环境及圈舍进行 2~3次彻底消毒,以降低并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在高温季节应增加消毒次数,发病猪舍每天要消毒 1~2次,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猪舍及环境均需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其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的消毒剂,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剂,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此外灭蝇、灭蚊、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一般每 3个月全场驱虫 1次。

2开展免疫预防

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饲养户应主动联系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请教专家制定适合本场的合理免疫程序,保证疫(菌)苗确实有效,并免疫到位,重点做好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猪肺疫、猪丹毒、猪伪狂犬、链球菌 Ⅱ型、大肠杆菌苗、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具体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

3加强兽医卫生监督管理

坚决制止猪患病就卖掉的做法,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正确处理病死尸体,病死尸体一定要进行焚烧深埋,禁止食用或出售,防止疫病的传播。

4药物预防

要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无传染病时不要用抗生素,倡导用益生素、中药保健;有传染病时,在隔离病猪的同时,结合消毒对同群及全场猪进行药物保健(包括使用抗生素),但不可长时间用抗生素进行保健。对有病的猪只给予退烧、消炎的同时,选用清热解毒和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制剂,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在当地畜禽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采集病猪内脏(肺、脾、肾)无菌制成自家苗,以 2毫升 /头的剂量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情较重的猪,应使用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使用黄芪多糖与长效磺胺类药物, 1天 1~2次,连用 3天,也可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如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则治疗效果不佳,应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5加强饲养管理

养猪生产应做到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种猪、育肥猪分开饲养,相对隔离,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 “全进全出 ”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 1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必须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猪。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工作,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尽量降低猪舍温度,营造凉爽、洁净、安静的小气候环境。育成舍安装大功率电风扇,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在生长和育成猪舍的露天运动场上搭建凉棚,铺设遮阳网,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 4~6次;有条件的可安装水帘降温系统,一般舍温可降低 5℃左右。应做好猪舍周围环境的绿化工作,植树绿化能有效调节小气候环境,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猪群转群和混群次数,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 1.2平方米 /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 10~12头左右。饲喂合理配比的预混料或全价饲料,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饲料中可考虑添加 0.2%~0.3%小苏打,提高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的添加量,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6小结

笔者通过多年和饲养户的接触发现,当猪场暴发“高热病 ”时,现场控制的重点是尽量避免健康的猪只少发病,尽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不是集中精力治疗病猪。猪“高热病”往往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症状、病变复杂。饲养户对“高热病”缺乏深入了解,基层兽医普遍存在大剂量和超疗程使用兽药的现象,且不注意配伍禁忌,易造成药物中毒,引起猪实质

性器官受损衰竭,加快生猪死亡,发病猪只痊愈难度较大,因此综合防制至关重要。应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特别是规模化应建立稳定健康的种猪群,尽可能实现自繁自养,实施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封闭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消毒,提前保健预防,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不松懈,并加强免疫抗体监测等方面从源头上杜绝猪“高热病”的发生。

【夏季猪高热病防控措施】相关文章: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05-31

夏季猪中暑防治措施01-06

疫情防控措施02-14

管控区防控措施04-26

隔离区防控措施06-08

隔离区防控措施04-26

防范区防控措施04-26

防控物资保障措施04-26

精准化防控措施04-26

风险岗位防控措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