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2)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2)

时间:2020-08-26 09:23:11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洗胃: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减轻和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尸冷: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故尸体温度逐渐下降

尸斑:死亡后由于血液循环停止及地心引力的`作用,血液向身体最低部位坠积,皮肤呈现暗红色斑块或条纹状

尸僵:尸体肌肉僵硬,关节固定

尸体腐败:死亡后集体组织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因腐败细菌作用而分解的过程

临床死亡期: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一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一直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

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长期医嘱:是自医生开写医嘱起,至医嘱停止,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医嘱

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之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有的需立即执行,通常只执行一次

备用医嘱: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必要时用,两次执行之间有时间间隔,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临时备用医嘱:指自医生开写医嘱时12小时内有效,必要时用,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为达到诊治的目的而拟定的书面嘱咐,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2017-04-09 16:34 | #2楼

1. 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损伤是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的损伤。

2.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3.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是指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4. 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是指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自身固有的病原体的感染。

5.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以外的个体或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感染。

6.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7.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8.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9. 休息: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减少活动量,使患者身心放松,没有紧张和焦虑,处于一种平静、安宁的生理、心理状态,包括身体休息和心理休息。

10. 昼夜节律:人类的睡眠-觉醒活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近似,与24小时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称为昼夜节律。

11.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简称ROM练习):是指反复进行某个或某些关节的各方向运动,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ROM(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

1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组织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

13. 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4.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0℃~40.0℃之间,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常见于伤寒、肺炎等。

15. 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相差在1.0℃以上,且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16. 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间歇数小时或数天。常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等。

17.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18. 脉率: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健康成人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分。

19. 脉搏短绌(绌脉):指同一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患者。

20. 呼吸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通气需要量增加而引起的呼吸费力,称为呼吸困难。

21. 高血压:指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2.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23.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

24.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25. 继发效应:是指持续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后,机体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

26. 心肺复苏术(CPR):是指对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次畅通气道,再进行人工呼吸,将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位,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27.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8. 被-迫卧位:患者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检查的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29. 吸痰法:是利用负压,经口、鼻腔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30. 试验饮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协助诊断疾病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31.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32. ‘十字’定位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自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33.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34. 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热能和营养素,从而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35. 胃肠内营养(EN):简称肠内营养,是采用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能量及营养素的支持方法。

胃肠外营养(PN):胃肠外营养可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外营养(PPN),指通过胃肠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儿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04-10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大全一04-09

护理学名词解释04-09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04-09

桩基础名词解释04-09

妇科护理学名词解释04-09

淘宝重点名词解释04-09

儿科护理学常考名词解释04-10

电工基础常用名词解释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