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金融基础名词解释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

时间:2022-09-23 00:56:58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

1、A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2、A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

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也称“集团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3、A证券承销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为传统与基础的业务,它是指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以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

4、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我们通常所称的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的指标

5、A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

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如商业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门贷款,中央银

行可削减对该银行的贷款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虽然窗口指导没有法

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

6、经济范畴的信用: 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7、远期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而事先由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8、中央银行票据: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10、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11、贷款承诺:也叫信用额度,即银行承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以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要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

12、信用交易:所谓信用交易又称"保证金交易"

(Margin Trading)和垫头交易,是指证券交易的当事人在买卖证券时,只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的保证金,

或者只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的证券,而由证券公司提供融资或者融券进行交易。因此,信用交易具体分为融资买进和融券卖出两种。也就是说,客户在买卖证券时仅向证券公司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交付部分证券,其应当支付的价款和应交付的证券不足时,由证券公司进行垫付,而代理进行证券的买卖交易。其中,融资买入证券为"买空",融券卖出证券为"卖空"。

13、A次级金融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这类债券的期限比较长,一般为十年最低不低于五年。所筹集到的资金可以按规定计入银行的附属资本。

14、A通货膨胀: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也是货币失衡的外在表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通货膨胀问题

15、收益资本化: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16、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

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存储起来

17、A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18、A开放式基金:指基金可以无限的向投资者追加发行基金份额,并且随时准备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因此基金份额总数是不固定的。

19、A再保险: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保险人,为再保险

20、A货币市场基金: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

21、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投保标的之间的利害关系

22、A信用货币: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

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23、商业本票:是企业为筹措短期资金,由企业署名担保发行的本票

24、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

2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

26、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者经过特别合同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7、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 。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28、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29、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公司债券附加可转换条款,赋予债券持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按预先确定的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该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

30、回购协议: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放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

31、并购业务:并购业务即兼并与收购业务,对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业务已成为投资银行除承销与经纪业务外最为重要的业务种类。

32、金融期权: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额资产的权力的合约。

33、远期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而事先由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

常用金融名词解释2017-04-09 22:52 | #2楼

1、 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2、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7、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8、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9、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1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3、贴现:指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放款。

14、承兑:指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15、股票价格指数: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16、法定存款准备金: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该比例被称作法定准备金率。

17、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18.固定汇率:是按照汇率是否固定来分的。固定汇率是一国的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率,是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的。

19、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指不规定上下浮动的幅度的汇率。

20.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21.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22、超额准备金率: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紧占全部存款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是指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2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24、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2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6、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即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

28.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29.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子并维持本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主要有:黄金、外汇、IMF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30.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3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是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32.外生变量: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通常能为政策所选择。

33.内生变量: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

34.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3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6、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急剧的波动。

37、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38、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选取的基本要求有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39、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40、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41、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主要指后者。

42、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43、金融压制: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体系与实际经济同时呆滞落后的现象,金融压制使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出现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

44、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

45、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面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46、再贴现:是指商业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生贴现。

4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48、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49、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50、浮动汇率是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5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52、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货币化程度一般可以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衡量。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的活期存款。

3、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4、货币增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5、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6、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7、外汇: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 支付手段。

10、铸币平价: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两种金属

铸币含金量之比。

11、国际信用: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

动。包括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

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家资本市场业务、国

际租赁和直接投资。

12、债权融资: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融资活动,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13、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

14、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15、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依靠信用制度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

16、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17、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18、收益资本化:即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19、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20、"四行二局一库":是指旧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处于核心低位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体系。“四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二局(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库(中央合作金库),是国民党政府实行金融垄断的重要工具,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21、货币经营业: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22、商业银行:是办理各种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特点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比例相当大。

23、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24、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让与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

25、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26、财务公司:国外财务公司主要是经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目的是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的发展。

2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或场所),也就是各种融资市场的总称。

28、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9、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为长期资金市场。

30、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

31、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32、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

33、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3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为的票据转让。

35、票据承兑: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36、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37、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场所。

38、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系统记录。

39、国际结算:通常认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现资金跨国界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40、信用证:是由开证行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局面承诺。

41、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金按照市场规则融通的场所或运营网络。

42、套汇: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43、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44、清算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46、流动性陷阱:指当利率降到一个低点以后,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变得无穷大的一种极端形式,此时中央银行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都对利率不起作用。

47、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48、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49、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5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52、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54、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55、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部、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56、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57、融资比率:各融资方占全部资金来源的份额。

58、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59、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60、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6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63、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工具。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64、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65、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的比率。

66、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67、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68、现货交易:指成交约定在2-3天内实现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

69、期货交易:指证券买卖双方成交后,按照契约规定的价格、数量,经过一定时期后才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

70、商业票据:是指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是商业信用工具,是提供给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主要分期票和汇票两种。

71、有价证券: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是企业认购的,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可以或最终可以变现的票据。它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具有与企业现金相同的性质和价值。

72、证券收益率: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同本金之间的比率。

73、金融机构:泛指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又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的金融企业,按是否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的主要方式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两类,

74、货币经营业:早期银行业的萌芽,由委托从事兑换业务的货币兑换商同时代管货币及代理由交易引起的有关货币支付等服务性活动。

75、专业银行:是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并提供专门性的金融服务。

76、保险公司:是一种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77、信用合作社:是吸收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存款,并办理放款业务的一种信用组织。通常分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78、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的业务,形成银行资金来源,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银行自有资本。

79、资产业务:是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能表明银行资金的存在形态以及银行所拥有的对外债权。资产业务提供了创造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80.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综合会计记录。中央银行正是通过自身的业务操作来调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社会货币总量。

81.流通中货币: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有价证券和收购黄金外汇投入市场,成为流通中货币,成为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

82.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

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83.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是按汇率的制定方法进行的划分。基本汇率是指本币与对外交往中最经常使用的主要货币(一般选择美元)之间的比价;套算汇率是指根据基本汇率套算出来的其他货币与本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84.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是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来考虑的。买入汇率是银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是银行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85.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是按外汇的交割期限不同来划分的。买迈成交后,即期完成交割的外汇所使用的汇率是即期汇率,非即期完成交割的外汇是远期外汇,所使用的汇率是远期汇率。

86、电汇汇率、信汇汇率与票汇汇率:是按照外汇支付方法划分的,分别是银行采用电报、信函、以及买卖外汇汇票、支票和其他票据时所使用的汇率。

87、开盘汇率与收盘汇率:开盘汇率是银行在营业日开始时进行外汇买卖所使用的汇率,收盘汇率是银行在营业日终了时进行外汇买卖所使用的汇率。

88、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金按照市场规则融通的场所或运营网络。

89、金融国际化:由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所到来的银行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国际化现象。

90.货币供给新论: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信用创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后的货币供给理论。

91.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而如果在货币流通过程中,Md≠Ms, 则为货币失衡。

92、需求拉上:这是指经济运行中社会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激增,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即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93、成本推动:这是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会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和垄断行业和垄断大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而制定的垄断价格。所以有把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分为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性通货膨胀。

94、北欧模型:是一种以小国开放经济为对象,从经济结构、部门分析通货膨胀的一种理论模型。

95、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96、经济增长: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97、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98、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100、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10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02、金融压制论:金融压制使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出现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导致金融压制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市场发育不全;理论认识上存在误区。 103、金融深化论: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一是政府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干预;二是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是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功能等。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股票基础名词解释03-21

基础货币名词解释03-21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03-21

桩基础名词解释03-21

金融常用名词解释03-21

公安学基础名词解释03-21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大全03-21

电工基础常用名词解释03-21

常见金融名词解释大全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