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25 05:12:02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1、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目标,而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决定法律本身的命运。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军。这个群体的法律意识强弱,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二、当前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1、温州高教园区2017年在校大学生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2017年,笔者对温州高教园区三所高校04、05和06三个年级共580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

(1)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5.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0.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8.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2%,无意向的人占38%;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6.4%,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大学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政意识的表现。 (3)有被动法律意识,欠缺主动法律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这种被动的法律意识更多的是一种守法教育下的结果。譬如,现在一些高校内的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都以描述违法犯罪的案例及其所受的惩罚居多,往往使得大学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法律的铁面无私和无情,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得出了只要自己不违法,就无需学法的错误结论。守法教育固然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果将守法教育代替整个法制教育,以守法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归宿,则不仅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意识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悖逆。只有彻底转变法观念,以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权利的积极行使为出发点,才能在更深层面上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建设法治国家做出回应。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不仅仅是依托于学校,更需要深深地扎根于以社会为背景的“土壤”之中。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http://www.ahsrst.cn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平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3、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关于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的思考2017-05-12 10:02 | #2楼

一、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的调查结果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为了客观反映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对我院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进行研究。问卷涉及到了关于法治理念、刑事犯罪、法律维权以及法制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总体上说,大学生法制意识随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感兴趣,但只懂而不会去实践,面临侵权时法律维权意识还不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还不强,学校、尤其是家庭的教育功能更需进一步的提升。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1)法治理念。大学生一方面对我国的法制建设非常关心,表现出要求加快和完善法制建设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对法制的认识出现了一些模糊现象,比如认为人情大于法,权与法相比,权大于法等。(2)刑事犯罪。大学生虽然对学生犯罪重视程度加强,但是普遍对刑法的认识不够。对刑事责任年龄等问题并不确切的知道,学生并不知道如果在不同年龄,实施同样的行为会带来怎样不同的后果,以及该承担怎样的责任。(3)法律维权。一是学生对自身权益认识不够,在社会实践中,很多时候比如在兼职过程中、劳动争议中忽视了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二是学生对待消费等领域的侵权纠纷,认为用法律途径来维护权益的比例很高,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很少。(4)法制教育。学生的法制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较多,来自于家庭的教育较少、甚至于几乎没有。学校法制教育中课堂教育占主要位置,但学生对于法律相关方面的课程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还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网络等新媒体,但对于网络上的法律实践、法律观念缺乏正确判断,容易盲目,需要加以引导。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虽然逐渐提高,但仍有很多地方缺失。一方面,大学生个性特征比较明显、心理成熟程度不同,这都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法律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大学生接触社会经验不足,使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时难免感到迷茫,难以实现。

(二)社会上不良因素。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影响下,一些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的地方和部门,存在一定的权大于法的现象,使得学生法制意识仍有较重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对很多社会事件,法律热点既起到了加强传播的作用,同时也难以避免一些错误言论的散播,这使得大学生在辨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误导。

(三)高校教育薄弱环节。高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学生对法律相关学习的课堂接受效果不如其他专业理论课显著,学习主动性也不强。同时,对于在课堂上,校园中学习到的法律知识难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也影响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

(四)家庭教育忽视作用。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教育。但是,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教育更是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家庭教育就逐步减弱,尤其是在法制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是缺乏。有的家庭从未对学生在此方面进行教育。

三、大学生增强法制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大学生法制意识重要性的认识。“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将法律意识转化为法律行为需要法律信仰的支持。学校和学生都要坚定信念,树立信仰,这是加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前提和关键。学校不仅要加强学生法制意识教育,同时要加强依法治校建设。面对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困难和问题,要用法律思维加以解决,并且将经验理论化,将理论制度化,推进制度法律化。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途径。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主要依托于课堂,但一些老师不够重视,方法单一,缺少实践训练,学生缺乏学习法律知识主动性,以致大学生法律知识不足。加强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应注意增加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训练。高校应该重视法律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并提供各种实践训练的机会,如举办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制方面的辩论会、模拟法庭,通过网络等媒体传播作用放大教育效果,采用校园短剧、微视频等形式拓展多种多样的、学生喜爱的培养途径,使大学生切身体会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使高校真正把提高学生法制意识落到实处。

(三)建立家校一体平台,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家庭是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更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延伸。父母言传身教,发挥亲情的感染力,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道德品行对子女的榜样力量是巨大而深刻的,父母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则孩子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父母多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除了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以外,还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道德法制教育,多关心孩子,但不溺爱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03-25

员工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03-25

当前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03-25

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03-25

初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03-25

中职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