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百分网手机站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

时间:2020-10-24 13:50:4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篇」

  新学期已经到了了,在开学前老师们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工作计划。本文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篇】,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篇」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做了较大的变动和修改,共安排九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包括《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五个单元;“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等三个单元;此外安排有《整理与复习》单元。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值息》;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安排《找规律》单元,同时增设《探索规律》的活动,本册教材安排探索和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本册教材没有安排“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

  (一)教材编排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五个单元。

  1. 《认识多位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全单元包括:认识整万数;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认识整亿数;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多位数,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会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四段安排:先安排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速度等;接着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最后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

  3. 《用计算器计算》: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在本单元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帮助学生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4. 《运算律》: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分配率),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解决如相遇问题之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等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图形与几何”领域:《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等三个单元。

  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一步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的认识;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水平或者垂直平移或旋转(90°),能把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全。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三角形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认识等腰梯形。

  3. 《确定位置》: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值息》。

  1. 《一亿有多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等活动,推算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一亿枚1元硬币的高度、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 《数字与值息》: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会自主设计编码的方案,从而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符号化思想。

  “探索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引导并启发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合理转化,有序思考并抽象概括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算法,初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材的调整变化。

  1、统筹安排“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五个单元。

  《认识多位数》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设了用算盘表示数的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之前,增加了积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是新增了常见数量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既有经验中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悟数学抽象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计算器计算》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两个单元整合而成,主要教学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以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教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用计算器探素商不变的规律、积的变化规津等内容,同时还新编例题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运算律》单元主要是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中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合并成一个单元。这样在基本完成整数运算教学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对运算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整数运算的理解,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后继学习中主动将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分数运算中去。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继续教学画线段图、示意图描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把实验教材中《解决间题策略》单元的相遇问题安排在《运算律》单元,以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二是安排例题教学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能更好地体现直观图示在描述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2、合理整合“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

  “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等三个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调整到多边形的认识之前教学,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认识多边形时。主动从图形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多边形的特征,丰富对多边形的认识;二是由于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所以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教学;三是适当降低画平移后图形的要求,不再要求在方格纸上同时将一个图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平移。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这样安排能更好地凸显相关知识和方法间的联系,促进学习方法的迁移。

  《确定位置》单元由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移来,主要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

  3、精心选择“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

  按照教材修订的整体方案,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值息》。其中,《一亿有多大》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移来,《数字与信息》由五年级下册移来,且都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修改,以突出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探索性。同时删去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安排的《美妙的“杯琴”》等四次实践活动。

  4、删去“找规律”单元,增设“探索规律”的活动

  根据实验区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安排《找规律》单元,不再要求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同时增设《探索规律》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探索意识。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5、其他变化

  此外,本册教材没有安排“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删去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统计》单元。还前移了《升和毫升》《混合运算》单元,这两个单元都安排在四年级上册;后移了《倍数和因数》《用宇母表示数》单元,分别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

  (三)教材的编排特点:

  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二是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对例题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都是图形的全等变换,但由于运动方式不同,构成要素各异,学生认识和理解的难度也不同。为此,教材根据图形运动的不同特点,在尊重学生既有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合理设置认知起点,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感知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例如,认识图形的平移时,教材直接呈现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图形中对应边或对应点的平移距离,掌握正确数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获得对图形平移特征的认识。

  认识图形的旋转时,由于图形的旋转涉及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等要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材适当降低了认知起点,引导学生结合小区门口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实例,初步感知构成旋转运动的要素,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用抽象的图形表示转杆旋转的过程,由此获得对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的认识。

  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操作进一步丰富对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认识。这样,基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设置不同的认知起点,既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探索空间,又突破了认知难点,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准确把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或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补全,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而画运动后图形的关键是确定运动后图形的顶点。教材无论是教学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还是教学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都紧紧抓住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寻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图形运动特征的认识,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例如,教学画旋转后图形时,教材在附页中提供了与所旋转图形完全一样的纸片,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找到旋转后图形的顶点,再通过比较和交流,明确旋转前后图形对应边之间的关系,学会画旋转后图形的方法。这样设计,有效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难点,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强化对图形旋转特征的认识。

  2、《认识多位数》

  本单元编写时有以下特点:

  (1)适时更新和充实一些现实而有趣的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教材中有许多素材已比较陈旧,不能客观反映时代的脉动,也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教材精心选择一些反映社会发展现状的事实材料,如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油菜籽的产量等,以及与天文、地理、生命、环境等学科有关的材料,如人体内全部毛细血管的总长、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等,作为学生认识多位数的题材,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认识和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拓宽知识视野。

  (2)加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多位数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基本相同,学生有条件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中来。但由于实验教材仅在练习中安排一道相关的练习,容易被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所忽视。为了加强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本次修订专门安排例题教学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自主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整万和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3)借助数轴的直观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是求近似数的基本方法,但由于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教材改变了实验教材的编排思路,先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描点表示数,再借助数轴的`直观,自主探索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这样把抽象的数转化为能直观比较长度的线段,有利于学生理解“四舍”与“五入”的合理性,掌握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感受图形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3、《三位数乘两位教》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把日常生活中同类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系统掌握整数乘法运算的算法,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个特点:

  (1)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积的变化规律是乘法运算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单元安排积的变化规律,既是对学生己经积累的计算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为接下来学习和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提供必要的支撑。为此,教材的例4以“提出猜想------举例验证------获得结论------应用拓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体验由简单现象出发归纳出一般结论的过程,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2)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出常见数量关系的过程。

  常见数量关系是描述现实生活中某一类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己经积累起来的具体数量关系,正是进一步抽象与概括的基础。因此,教材强调让学生自主经历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例2和例3分别呈现了和单价、速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分析和概括,把实际问题中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能表示一类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经历这一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水平,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

  4、《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器的引入,不但解决了大数目计算的问题,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研究数学的范围,使一些具有特定结构且含有简单规律的计算得以成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素材。教材特别重视提供一些有趣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和归纳,主动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而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积累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结构美和形式美,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例如,教材的例3提供了一组被除数不变,除数依次是111、222、333…的算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再如,教材第43页第6题是由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改编而成的,根据九宫格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可以写出很多相等且对称的加法算式,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与神奇,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5、《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重点是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描述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直观图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1)教材注意选择合适的实际问题作为体会策略价值的载体。

  教材选择了一些数量关系相对复杂,通合画图描述和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描述问题的方法,感受直观图示对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作用。例如,教材的例1是一道己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由于根据己知条件不能直接求出题目中任一个未知数,而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后,能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问题,能更好地凸显直观图示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形成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2)教材注意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

  例如,例1要求: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随后的“练一练”要求:看图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例2要求:怎样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体会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提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运算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出发,自主归纳并总结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二是能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相关的简便计算和实际问题。主要有两个特点:

  (1)精选典型问题,促进数学理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感性经验,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把己经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学习素材的选择又直接影响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再现与调度。因此,教材特别注重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问题为素材,以激活学生的己有经验,促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完成对运算律的有意义建构。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实验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是求“买5件运动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解决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发现“5个65加5个45”与“5个1O0 (65+45)”之间的等价关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修订教材改变了例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6个24加4个24”与“10 (6+4)个24”之间的联系,进而获得对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与理解。

  (2)加强实际应用,凸显应用价值。

  为了凸显运算律的应用价值,教材在引导学生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同时,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一方面,结合运算律的教学适当安排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精心选择相遇问题作为例题,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整理条件与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比较两种解法------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促使他们主动把已经习得的解题策略和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对不同解法的比较中感受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积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7、《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有:

  (1)适当前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三角形性质的必备基础。实验教材是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三角形分类之后教学的,本次修订,把“三角形内角和”安排在三角形分类之前教学。

  这样安排,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第一,三角形的特征由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等三部分组成。把三角形的内角和安排在三角形分类之前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形成结构性的认识。第二,由于实验教材后置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探索三角形分类方法时,学生往往不能清楚地解释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又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三角形分类方法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材在认识和理解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后,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再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凸显了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有利于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2)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观察、测量、实验等是学生探素图形特征的常用方式。教材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图形特征的过程,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获得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例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材提供了四根小棒,先让学生任意选用三根摆三角形,并通过对各种情况的比较,初步提出猜想:再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验证猜想,获得结论:接着针对本课的难点展开讨论,进一步完善认识。这样设计,活动线索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索活动,进而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8、《确定位置》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在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数对的含义,初步学会用数对描述位置方法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如教材第101页第6题,呈现了小乐家附近街道的平面图,要求学生先根据提供的数对在平面图上画出小乐从家去图书馆的行走路线,再自己设计行走路线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再如第102页第9题提供了同一条直线上5个点的数对,要求学生先在方格图中描出数对所对应的点,再连接这些点,看能发现什么。这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对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旋转”教学从停车场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这个情景引入;乘法分配率从学生领跳绳引入等。

  教学中应当利用好这些教材资源,为教学服务。在运用情境进行教学时要注意:1.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正确看待情境的作用。创设的情境必须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指向鲜明。3.创设情境时必须有思考性和趣味性。例如提供长短不同的小棒,提出“任选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又如,用猜三角形内角度数的游戏情境引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

  2、加强“四基”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学后,整数的基础知识基本结束,要进行有关整数部分的阶段性回顾和整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整数知识领域的基本技能。例如《认识多位数》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读数,写数的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如《运算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不仅在整数四则运算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小数和分数的运算系统中同样适用。教学中结合四则混合运算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准确,合理,灵活地计算。

  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等单元时,要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一亿有多大》;《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字与信息》;《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单元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体悟到这些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孕含着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利用这些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思考有据,表达有条理的思考品质。

  3、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独自或者合作探究的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如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等单元时,就完全可以学生独立探究,自学新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自豪感。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依据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教材的一个着力点。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单元时应让学生经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检验回顾的全过程,掌握最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去分析具体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5、强化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在“成功阶梯”中前行。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内容、方法上要敢于作出大胆、有益、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客观、有积极意义的评价,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有效发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单方面的智力发展、简单的好坏与否已经不能诠释教学评价的内涵。所以,教学时要把握评价的内容,涵盖三维指标。要立足过程评价,贯穿阶段始终。评价的作用,不单是在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一个鉴定性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反思、改进、优化,提高“学”与“教”的效率。

  力争评价主题多元,鼓励超越自我。单一的师评生受、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互动评价等评价方式也就应运而生。评价主体的多元,能充分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比较和欣赏同伴,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自我、改进自我、超越自我,在“成功阶梯”中不断前行。

  三、教学进度

  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 和 课 时 安 排备 注

  13.2~3.7《平移、旋转和轴对称》(4)机动(1)3月2日开学

  23.8~3.14《认识多位数》(4)机动(1)

  33.15~3.21《认识多位数》(4)机动(1)

  43.22~3.28《认识多位数》(2)

  《三位数乘两位数》(2)机动(1)

  53.29~4.4《三位数乘两位数》(4)机动(1)

  64.5~4.11《三位数乘两位数》(3)机动(1)清明节放假

  74.12~4.18《用计算器计算》(3)《一亿有多大》(1)

  《解决问题的策略》(1)

  84.19~4.25《解决问题的策略》(3)机动(2)

  94.26~5.2《运算律》(4)劳动节放假

  105.3~5.9《运算律》(3)机动(2)

  115.10~5.16《运算律》(2)期中整理和复习(3)

  125.17~5.23《运算律》(3)机动(2)

  135.24~5.30《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4)机动(1)

  145.31~6.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4)儿童节

  156.7~6.1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2)

  《多边形的内角和》(1)机动(2)

  166.14~6.20《确定位置》(3)

  《数字与信息》(1)机动(1)

  176.21~6.27整理与复习(4)端午节放假

  186.28~7.4整理与复习、期末检测


更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推荐:

1.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2017年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计划

3.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5.小学生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6.2017年小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7.2017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8.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9.2017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10.2017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篇」】相关文章:

1.高三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有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3.【精选】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4.精选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5.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

6.一年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7.小学体育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8.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答案精选

9.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