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百文网手机站

历史错误常识

时间:2021-06-18 16:58:53 历史常识 我要投稿

关于历史错误常识

  篇一:有一种历史常识错误叫“穿越”

关于历史错误常识

  新版《水浒传》正在全国、热播,尽管逃过了被“全盘否定”的命运,刚开播便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却让新《水浒》雷翻观众。“当看到那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时,哥乐了!”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这样说。

  有一种历史常识错误叫穿越。玉米在明朝才引入中国,宋人宋江如何与公孙胜在玉米地里“斗法”?难怪有网友讽刺说:“如果不看剧名,还以为在看《李自成》呢。”不独新《水浒》,“穿越”已经成为不少历史影视剧的“硬伤”,一抓一大把。比如,电影《关云长》中,曹操请关羽做家乡菜,关羽竟将胡萝卜搬上了桌,而胡萝卜在13世纪才从伊朗引入中国……

  历史常识错误不断,原因究竟在哪?窃以为这是快餐时代的一个附属物,当我们指责建筑快餐化、食品快餐化时,殊不知精神产品领域的快餐化更严重,每年出版的垃圾读物有多少,委实难以统计。这些粗制滥造的作品错别字多、错误常识多,有的时候连工具书也错误不断,因此影视剧粗制滥造并不让人错愕。

  当前,影视剧制造存在两大失衡或误区。一是演员片酬极高,占影视剧投资的大头。当钱都投向了演员,影视剧的制作难免泥沙俱下。二是投资方舍得做宣传,而不愿投入资金做精品。这两大失衡直接导致影视剧质量没有保证。其实,如果多聘请一些专业的文史人员,像宋朝出现玉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穿越到刘备口中这样的低级错误,就不可能出现。只想早日杀青,大力宣传,然后卖掉片子,赚快钱,不出现历史知识错误才怪。

  说到影视剧粗制滥造,著名导演谢飞曾经谈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各地电视台都在限价,制片方又无法预计销售状况,只能不断压缩成本,粗制滥造。演员的片酬降不下来,就只能加快进度,每天工作12个小时,分组拍摄,三五天就拍一集戏。拍《日出》时,我没经验。为保证长度和进度,我一开始让演员放慢语速,后来又让他们加快语速。”谢飞说这话是在七八年前,如今,三五天拍摄出一集戏早不是新闻,已经成为常态了。

  诗人惠特曼说,“惟其存在伟大的读者,方能产生伟大的诗人。”同样的道理是,惟其存在伟大的观众,方能产生伟大的影视剧。如今人人都有遥控器、人人都有麦克风,当观众对那些粗制滥造的影视剧说不,果断用遥控器投票时,影视剧精品也许才能多一些。

  篇二:历史常识类型问题

  1.(自贡市20xx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体现的史观有( )

  A.全球史观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解析】材料中对洋务运动的批判,反映的是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而认为洋务运动符合时代潮流,则反映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也就是看其怎样推动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社会,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全球史观,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故B项错误;结合A、B 两项分析可以D项信息材料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C

  2.(昆明市2014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 )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由于史料不足,导致后人对秦朝制度多持否定态度,而随着近年来考古发现,人们对秦朝的具体情形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受时代的局限,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观点虽然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

  【答案】A

  3.(乌鲁木齐地区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下列与此观点相符合的评述是( )

  A.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 B.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规律可寻

  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解析】材料主旨是研究历史要还原历史的真相,而不是从现实出发研究历史,故A项错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故B项错误;?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 ?说明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该放回到当时历史环境中去,故D项正确。

  【答案】D

  4.(烟台市2014届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

  【解析】首先,找出反映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其次,提取关键信息?文明?、?整个人类?,由此可见,作者视角侧重于文明角度和全球责任,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

  【答案】D

  5.2007年7月,《张学良口述历史》出版。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口述历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 )

  A.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是价值很高的一手史料

  B.通用于缺少文献资料的特定领域和问题

  C.对政治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作用很大

  D.是对文字记载历史的唯一补充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类型(口述史料)

  【解析】口述史料不属于一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实物史料,故A项错误;口述史料是历史的再现,可以用于讨论历史本原的依据,故在缺少其他史料的情况下有很大作用,故B项正确;口述史料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应与其他史料一起作为研究历史的依据,故单独的口述史料不能对研究政治制度和经济史有很大作用,故C项错误;D项?唯一?二字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B

  6.(宜宾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由于营养和疾病控制能力的提高,在过去200年间英国人的平均身高已经提高,这是一种合理的假设。统计表明,英国人平均身高长期上升的趋势在19世纪中期发生逆转。由此可知( )

  A.假设的历史结论都应有统计数据作佐证

  B.英国人的平均身高不断提高的假设成立

  C.过去200年间英国人的平均身高呈下降趋势

  D.统计方法有助于增进历史结论的准确性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历史结论可以是一种合理的假设,并不一定要有统计数据佐证,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人平均身高长期上升的趋势在19世纪中期发生逆转?可知并非不断提高,故B项错误;据材料?在过去200年间英国人的平均身高已经提高?可知并非下降趋势,故C项错误;合理的统计方法对历史结论的准确性有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

  7.(宜宾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如果过去30年间的妇女运动相比以前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它已经更多地意识到需要利用一种有关过去的记忆。对女权主义者而言,这种需要并不能通过对一些非凡女性的研究来加以解决,例如伊丽莎白一世,她在一个男人世界成功进行了统治,而应把重点放在大多数妇女所遭受的经济和性别剥削上,放在激进分子纠正这种状况的努力上。”史学家在此认为妇女史研究应( )

  ①注意历史时代发展的变化 ②突出代表性人物的研究

  ③重视群体性情况的研究 ④重点研究妇女的经济状况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妇女史研究)

  【解析】据材料?过去30年间相比以前有什么变化?可知妇女史研究随历史时代发展的变化,故①正确;据?并不能通过对一些非凡女性的研究?和?应把重点放在大多数妇女?可知重点应关注群体性情况的研究,而非突出代表性人物研究,故②错误;同理,故③正确;据材料?应把重点放在所遭受的经济和性别剥削上?和?放在纠正这种状况的努力上?可知重点在于努力纠正经济和性别剥削的努力,而非妇女的经济状况,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8.(吉林市2014届二模)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这些记述表明《史记》( )

  A.作者考察过这些地区 B.主要记载了亚洲历史

  C.是一部杰出世界历史 D.具有独到的世界眼光

  【考点】文史常识——《史记》

  【解析】司马迁对亚洲和西方的记述,并不能说明作者考察过这些地区,故A项错误;题干包括亚洲和西方,故B项错误;《史记》主要是记录传说中的中国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并不是世界历史,故C项错误;在西汉时,司马迁就以独到的眼光关注亚洲和西方,体现了司马迁治史的独到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9.(石家庄市2014届高三质检)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 )

  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肩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料处理)

  【解析】材料反映地下新史料的发现对史书记载的补充作用,符合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观点,故C项正确;A项从事物演变和联系探究历史、B项从假设到求证、D项对史料的存疑均与材料无关,故A、B、D项错误。

  【答案】C

  10.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甄别

  【解析】《呐喊自序》中的这段回忆再现了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前后对洋务由排除到接受的转变,是他个人真实经历,去伪存真也可供历史研究,故C项正确;文学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一定没有史料价值,故A项错误;题目材料中的叙述应该有一定的真实性,并不是作者臆说,故B项错误;题目材料虽是个人生活,但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C

  11.(襄阳市2014年普通高中第二次调研)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谈到:“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据此,历史研究应该重视( )

  A.语言研究 B.边缘学科 C.社会应用 D.扩充知识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材料主张重视?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学问?,即要重视边缘学科,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不符,故A、C、D项错误。

  【答案】B

  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唐代发明曲辕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说明?普遍使用?,故A项错误;古希腊考古发现笔迹相同的陶片刻有同一人的名字,反映?陶片放逐法?存在局限,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民主的空子,并不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故B项错误;

  ?经学科、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反映中体,?政法科、工科?反映西用,故C项正确;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相反苏联工农业失衡局面一直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C

  13.(淄博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

  【解析】文明史观侧重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进,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整体史观侧重于人类横向的联系,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革命史观侧重于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对蒋介石的功过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符合唯物史观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观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14.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天下佛寺无处不有,僧尼可达数百万,以此反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虽为普通事实、人物,亦足以为历史事实;如多数碑碣之广泛叙述忠孝仁慈,千篇一律,虽为史家斥为毫无价值,但可见出社会心理趋向,亦可具有历史意义。”这说明了( )

  A.存在数量大是社会现象成为历史事实的前提条件

  B.能反映社会重要趋向的普通事实可成为历史事实

  C.历史学家是普通事实能成为历史事实的决定因素

  D.反复出现但未经考古验证的文字记录无历史价值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

  【解析】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反映了普通民众希望通过礼佛来结束动乱的迫切愿望,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忠孝仁慈等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故B项正确;?存在数量大的社会现象?并不一定能成为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故C项错误;反复出现但未经考古验证的文字记录并不一定没有历史价值,故D项错误。

  【答案】B

  15.(黔东南州2014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

  【解析】从材料?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说明作者强调?治乱论?,即:但凡出现一个太平的?治世?,在它之前或之后,都必然有民不聊生,朝政败坏的?乱世?,又从材料?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说明作者认为?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故B项正确;历史是在进步的,故A项错误;梁启超属于近代人物,他强调?治乱论?,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16.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 )

  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从?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可知A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从?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和?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可知历史研究的不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故B项错误;从?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漠不关心?,可知历史不是研究孤立的个别事件,故C项错误;综合题意可知历史既要研究人又要体现人对事件的价值联系,D项最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17.《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A.断代史 整体史观 B.编年史 文明史观

  C.编年史 社会史观 D.国别史 生态史观

  【考点】史学理论——史书体例、史学观念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著作的目录是按时序编排的,因而特点之一是编年史,从目录中的标题中?旧大陆文明中心??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信息可以看出具备文明史观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B

  18.(莆田市2014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①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战争。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③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以上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评价

  【解析】①②属于历史史实;③④是关于近代历史的解释评价,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9.(淮北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在1936年的一份手稿中写道:“圣奥古斯丁从一个早期基督徒的观点来看待罗马的历史;提累蒙特从一个十七世纪的法国人的观点来看;吉本从一个十八世纪英国人的观点来看;而蒙森则从一个十九世纪德国人的观点来看。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那是没有意义的。”此观点认为( )

  A.历史学家会站在各自立场不断改变历史视角

  B.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始终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C.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事物的评价有明显差异

  D.历史学家的观点会因国家利益的不同而不同

  【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

  【解析】A项没有突出时代差异,故A项错误;B项没有突出不同的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人站在不同角度得出不同观点,故C项正确;圣奥古斯丁是从早期基督徒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不是因国家利益的不同而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C

  20.(厦门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托克维尔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

  A.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B.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D.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篇三:历史常识性知识整理

  曹操有一次去打袁术,军中缺粮,曹操下令让管粮官把大槲换成小槲,有些士兵饿得去吃玉米。 其实玉米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才被引进中国,三国的时候中国哪儿有玉米。 电视剧中蜀汉军队打出的旗子上写的是一个“蜀”字。

  蜀汉的国号本来是“汉”,“蜀”是当时魏、吴两国对刘备政权的一种带有歧视性的叫法,而“蜀汉”则是后世史家的称呼。旗子上应该写“汉”字 。

  杨启隆劝紫云下毒害康熙,“反清复明”,杨说其母被杀进宫里的清兵而死。 攻入大明皇宫的是李自成而非清兵。

  顺治宠妃董鄂妃患天花,佟妃这样对孝庄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荤八素的。

  董鄂妃其实不是汉女董小宛,史学界已有定论。王国维指出:“董氏,实董鄂妃,又作栋鄂妃,为八旗著姓。 剧中孝庄几次这样自称: “我孝庄……”

  孝庄太后原名布木布泰,13岁时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病逝,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谥号是死者的哀荣。 康熙下密旨给姚启圣,令施琅不得入台。

  事实是收台后,施琅入台接受郑克塽投降,且在台三个多月进行安抚。

  潘虹饰演的慈禧太后称李鸿章、左宗棠都是“三朝元老”。

  李、左都是咸丰朝后期弹压太平天国起家的大员,到同治朝只能算是“两朝老臣”,何来“三朝元老”之说? 剧中提到赫赫有名的老将冯子材时,一会儿称“提督”,一会儿称“总督”。

  总督是封疆大吏,是地方最高长官,而提督仅仅是总督管辖下的武官,这两者岂可混为一谈? 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时间是1874年。 “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 ,圆明园是1860

  年英法联军烧毁的。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

  、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

  ,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

  ,称乾隆皇帝。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1、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2、官讳: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主动避长官的名讳。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

  3、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

  子之名的。

  4、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天干地支生肖

  12345678910111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天干:(时间-3)÷10的余数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排列。例如2009年余数是6那么在十天干中第六位是己。 地支:(时间-3)÷12的余数就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例如2009年余数是2,地支中的第六位就是丑。那么今年2009年就是己丑。

  生肖:算法同地支。那么2009年就是牛年。

  纪月常用序数

  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中国古代还有报更(打更)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一更(17-21时)、二更(21-23时)、三更(23-1时)、四更(1-3时)、五更(3-5时)

  天色夜鸡平日食

  纪时半鸣旦出时

  时辰现代时间

  隅日日晡日黄人中中昳时入昏定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31~3~5~7~9~111315171921~1357911~~~~~~

  131517192123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谷雨4月19--21日芒种6月5--7日大暑7月22日--24日白露9月7--9日霜降10月23--24日

  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2日

  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立冬11月7--8日冬至12月21—23

  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篇四:总结历史剧的九大常识错误

  总结历史剧的九大常识错误

  我们看历史剧的时候,往往会发现那些编剧经常犯“常识性”的错误。我总结了九个最常犯的错误。

  一、称谓,譬如对皇帝的称呼,其实翻开史书看,在明、清之前,基本上是看不到称呼皇帝做“皇上”的,所以现在许多历史剧往往在明、清之前就出现“皇上”的称呼,是大错特错的。在明、清之前,还是最好称“陛下”稳妥一些。还有就是皇后的自称,常说“哀家”,其实只有死了老公的才能自称“哀家”,皇后一般自称都是用“吾”或者“本宫”的居多。还有一个“格格”的称号,这可是大作家琼瑶误导了大家,以为只有公主才称为格格,结果弄得许多清朝的戏都错用这个称谓,其实“格格”就相当于“小姐”,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后来也用来特指贵族王公的女儿,是一个无定制的称呼。

  二、谥号,经常在戏里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才立的,但剧里却经常听到什么太宗、仁宗的称呼,真是死人也给气活了。另外,清朝时候皇帝的年号也不是随便能称呼的,不能让臣民们随便地直呼“康熙”、“乾隆”之类。

  三、三字经,许多剧集都出现用三字经教孩童的场景,但是却时空穿越得很严重。因为三字经是南宋才出现的,如果放在早前的时间就严重错误了。

  四、佛教,同样地,看过《美人天下》之类的剧集,你应该知道编剧的无知到了什么程度。佛教是东汉时才传入中国的,但编剧不去好好学习,就胡乱把佛教时间推移到西汉,那是严重的历史常识认知错误。其实在此之前的中华大地,人们祭祀的不是佛祖道祖,而是天和地。

  五、食物,这个更容易犯错,譬如玉米、譬如米饭、譬如面条,这些日常食物也是容易出错的常识。甚至还连食具也是随便乱用。

  六、诗辞,唐诗、宋辞过早出现在前期的朝代,也是因为编剧的文学功底不够,不了解早期的辞赋和诗歌所致。如果他们能多读不同朝代的诗辞歌赋,估计这个常识错误就不会发生了。还有成语,也是经常乱用的,没有弄清楚出处和时间,就出现穿越。

  七、银子,许多历史戏都滥用了银两这玩意儿,其实通行于民间的,还是以铜钱为主,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铜钱以及计算方式,普通老百姓哪来这么多银两付账啊!

  八、文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重中之重,可是编剧们也不加深究,

  就随便在秦汉时期用了“宋体”、“楷体”这样的后来字体,也是很大的常识性错误。

  九、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经典的戏剧对白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可是这个词是在朱元璋才开始使用的,平白无故地往前推,每个皇帝的圣旨都这样用,那就实在太离谱了。

  我不介意戏剧对人物的性格或者内心世界加以虚构,毕竟那些东西在史学家笔下也是带有他们浓厚个人喜好的,但是历史的常识性东西绝不允许有错,因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

  篇五:电视剧中普遍存在的历史错误总结

  1.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古装剧里太监宣读圣旨必然的开头,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现在的古装剧甭管哪朝哪代都是这样的开头,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是这样的。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也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行。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在唐朝一般诏书的开头“门下”二字,而元朝汉文诏书的开头一般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分别为诏曰,制曰和敕曰。“诏曰”是诏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须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时均会使用敕曰,意为告诫官员要勤于政务,勿贪图享乐,要忠于朝廷,勿结党私营,危害朝廷。

  参考史料: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曰奉天殿,门名亦如之。??太祖‘奉天’二字实千古独见,万世不可易,以故祖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2.毕諴之父赠承德郎翰林院学士,母葛氏封恭人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尔毕矩乃翰林学士,毕諴之父,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庆延乃子,翰墨奇香,甚悼尔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特赠尔:承德郎,翰林院学士。尔灵不昧,其尚知荣。

  敕曰:德之在人,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学士毕諴之母葛氏,孝敬勤俭,贞静淑懿,笃生哲嗣,克举其官。兹特赠尔为恭人,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敕命 大中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宝

  2.臣妾

  现在的古装剧中皇后和妃嫔均对皇帝自称臣妾,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臣妾的本意为天下的男女,特指低贱的男女。一般情形下皇后和妃嫔对皇帝的自称为妾,妾身,贱妾,小妾等。很少有自称臣妾的,目前只在《明史》一部正史中发现皇后称臣妾的记载,另外在《四朝闻见录》中也发现了妃子自称臣妾的记载。

  史料参考:

  1.《尚书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

  2.《明史》卷五四 志第三 礼志八 嘉礼二 册皇后仪册妃嫔仪附条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绶,读册。皇后北面称臣妾,跪受。其后沿为定制,而仪文代各不同。明仪注大抵参唐、宋之制而用之,太祖初,定制。”

  3.《四朝闻见录》: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臣妾诚梦不到此。这是宋高宗对当时还是德妃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说等韦太后回来就册封她为皇后时吴氏的回答。

  3. 大人

  称呼当官的为大人,源于清代,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性控制。所以现在的编剧给我感觉都太缺乏历史常识了,不管哪一年代的古装戏,全称大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观众。大人前面一般会加上姓,比如刘大人,但是现在的编剧都称呼和珅为和大人,这就不对了,和珅姓和吗?不是,他姓钮钴禄,和珅是他的名字,所以按照汉人的叫法可叫钮大人。

  4.总兵

  总兵这一官职源于明朝,现在的《隋唐演义》和《封神演义》这种官职居然满天飞,确实是误导了不少无知少年。总兵简单而言就是边防军的统领。总兵一职在明初还是无品级的,但到了明末就成了军队的领袖,高级将领,相当于现在军区的司令。总兵到了清朝官阶为正二品,归巡抚提督统辖。

  5.包拯

  影视剧中的包拯包青天杀人前居然不需要奏报皇帝核准,这简直是逗死我了,宋朝的死刑复核复奏制度哪里去了?他包青天杀人不用皇帝批准,这就和杀人犯杀人没有差别。那还要皇帝干嘛?他包青天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干脆篡位自立为皇帝好了。

  所谓死刑复核复奏制度就是在地方官判决一个犯人死刑后,要上奏给中央,宋朝是上奏给刑部,刑部审查后交由皇帝批准,皇帝批准后方可执行,一般都在皇帝批准后三日内执行。这个制度始于北魏太武帝,隋朝和唐初是实行三复奏,而唐太宗李世民害怕枉杀人命,还一度实行五复奏制度,后来改为地方三复奏,中央五复奏。所谓三复奏就是指前后向皇帝上奏三次,五复奏同理,皇帝均要同意,方可杀人,而且明确规定皇帝同样执行死刑三日后必须执行。如果说在复奏没有批准的情形下,或者批准后不是在三天后执行,则执行死刑的官吏要获罪。历朝历代的复奏次数不一样,但是上诉执行死刑的规定是一样的。包拯没经过皇帝批准就杀人,是要获罪的。

  6.奴才和奴婢

  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哪朝太监都对皇帝和后妃们自称奴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宦官自称奴才始于明代。清朝的满臣和入了旗的汉臣也自称奴才,没入旗的汉臣只能自称臣。这事实上这是清廷的一种民族歧视,因为臣比奴才地位更低。而且清朝的女官(即高级宫女)也是自称奴才。

  现在的影视剧宫女们对皇帝和后妃都自称奴婢,这也是不对的。奴婢的本意为奴隶,男称奴,女称婢,奴婢是没有自由的。倒是在元朝的戏剧中有发现宦官自称奴婢的,所以可以知晓宦官有自称奴婢的。

  7.夜市

  现在不少影视剧在唐朝出现了夜市的剧情,夜市,一般认为起源于北宋东京,在两宋时期夜市发达,而且商品玲琅满目,有娱乐场所,有饮食服务,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但是在唐朝除了上元节这一天,夜市开放,男女们都跑到了街上去看花灯,去尽情玩乐,这天也是有情男女最开心在一起的一天,因此也说法认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上元节。有人曾经拿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来证明唐朝有夜市,今天我要给予反驳,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夜市千灯照碧

  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这首诗里的夜市千灯,其实是在暗示我们这一天为上元节,为灯节,所以这也符合唐朝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有夜市的史实,所以说那些说唐朝有夜市的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夜市源于宋朝,两宋时期是夜市最为繁荣的时期。

  8.称呼

  我发现现在的古装剧,不管哪朝,汉人对自己父母的称呼都为爹娘,事实上这未必,称呼各朝都有差别,比如说南北朝隋唐时期称呼父亲为耶耶,称呼母亲为阿娘。

  9.古代的公文没有标点符号

  古代的标点符号,并不像现在这样存在。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而是由读者自己标上去从而方便阅读的。古代的公文亦没有标点符号,现在的古装剧由于全部使用标准普通话,所以公文有标点符号,这也不能算错误。如果为了让剧中的公文更有历史感,其实是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古文,同时也不加标点符号,这是我的一个提议。

  10.本宫

  本宫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宫之主,也就是说只有一宫之主才能称本宫,比如说皇太极在1936年立的五宫,分别是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孝端文皇后),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敏惠恭和元妃),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懿靖大贵妃),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康惠淑妃),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说只有这五宫的女人才有资格称本宫,剩余的皇太极的其他女人都没有这资格。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太子也能自称本宫,这是因为太子是东宫之主。因此本宫并不只是皇帝女人的专有称呼。至于现在的电视剧我感觉上有的不是一宫之主的女人也能称本宫,因此这也是错误的。

  11.太医是如何给宫中女眷看病

  宫中女眷可不是寻常的女人,这些都是皇帝的亲人,太医给这些人看病时,那是无法当面诊脉的,那是必须在一个屏风外瞧病。那么屏风外怎么瞧病呢?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那就是悬丝诊脉。所谓悬丝诊脉指的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形下,在医生给女病人瞧病时,用一根丝线,丝线一端绑在女病人的手上,另外一端在医生手中掌握着,然后判断脉象,诊断病情。当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诊不到脉搏的。所以太医只有通过询问病人,以及花钱贿赂伺候病人的宫女太监,来得知病人的具体病症,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治愈病人。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喷一喷《甄嬛传》,在《甄嬛传》中温实初温太医居然能够当面给甄嬛和沈眉庄诊治,还能和沈眉庄发生一段感情。这个照史实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特别是在清廷的这种森严的宫禁制度中,一个太医怎么可能当面诊治皇帝的女人,又怎能轻易地,而不被皇帝察觉,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挺好笑的。

  12.清朝的发式

  清初颁布的剃发易服令,要求汉人以及在其治下其他民族全部剃成女真族的发式,汉人奋力反抗,当时造成了满清的大屠杀,著名的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清初的发式是金钱鼠尾,也就是后脑勺留一撮头发然后垂直留辫子。而现在有关清朝的戏的那种后脑勺大辫子的发式,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了,清朝中期和清朝前期都不是这个样子的。

  13.击鼓鸣冤

  现在的影视剧中百姓向官吏击鼓鸣冤的情节时常出现。然而衙门前的鼓最早并不是作如此用,而是官吏的下班铃声,鼓一敲就宣告下班了。而作为百姓鸣冤用则是始于明清,在此之前并非如此。因此这也是现代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错误。

  14.哥哥

  哥哥用来称呼兄长是在唐朝以后,在唐朝前哥是歌的意思,因此在唐朝前的电视剧不应该出现管兄长称呼哥哥的剧情。而在唐朝前用兄称呼哥哥,比如说可以称呼大哥为长兄。 史料记载:

  《史记 燕召公世家》: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这里的哥是歌的意思。

  15.公公

  现在的电视剧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管任何太监都称呼公公。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公公只是对于年纪较长并且地位最高的尊称,这个就好比我们现在可以称呼老爷爷为老公公,需是年老之人。只不过年老往往和地位有一定挂钩,地位高的太监往往年纪都较大。

  另外这里补充说明一点,用老公称呼太监,这也是确有其事,只不过是明清两朝的北京市民对于太监的一种俗称。

  史料记载:《红楼梦》第83回:“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历史错误常识】相关文章:

精选历史常识02-07

历史常识大合集02-07

历史文化常识01-20

有关历史常识的备考技巧02-07

历史文学常识:十圣02-04

数学的小常识:圆的历史02-16

行测历史常识汇总02-15

历史常识之后在古代是帝王02-03

历史常识:后在古代是帝王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