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三伏贴防治哪些病

时间:2023-08-28 08:40:58 志升 中医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三伏贴防治哪些病

  冬病夏治是中医推荐的一种特色疗法,使用三伏贴冬病夏治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那么三伏贴管用吗?三伏贴能治哪些病呢?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三伏贴防治哪些病的知识,欢迎阅读。

  贴敷加针灸治鼻炎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同属肺系疾病,发病机理相同。鼻炎急性期以控制症状为主,缓解期则需要长期、综合性的治疗。

  从中医角度来看,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在于人体自身正气不足,外邪侵犯所致,儿童尤以肺卫气虚为主。针灸主要选取印堂、迎香、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以温补肺、脾、肾之脏气,乃治本之法,可常年治疗。三伏天是自然界里阳气最为充足的时机,此时敷贴辛温利水、宣通鼻窍的中药,以温肺利气、补益阳气、鼓舞正气,从而进一步加强治疗。

  不过,并非所有的过敏性鼻炎都适宜贴敷,只有经医生辨证属于虚寒体质者才适合,发热、流黄色脓鼻涕或鼻炎合并感染的患者不宜贴敷。

  止哮喘

  三伏之日,阳气旺盛,此时皮肤气血充盈,是治疗和调整肺脏疾病的最好时机。主要选取天突穴、膻中穴、大椎穴、肺俞穴进行贴敷,有助于根除体内宿痰、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

  这里要提醒的一点是,对于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如果存在咳脓痰等热证的表现,是不宜在三伏天贴敷温热性质药材的,否则会使体内热邪更加旺盛,导致入冬后病情加重。

  化痰平喘

  肺系疾病可谓冬病夏治的首要对症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多以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色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为主要症状。

  在三伏天时期,选取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巨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肺俞、心俞和膈俞这三组穴位进行伏贴治疗,通过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病目的。其中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对咳喘等肺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心俞穴可调补人体阳气,起到春夏养阳的作用;膈俞穴具有祛除痰浊的作用,从而去除引发咳喘病的“病根”。

  通脉护心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金匮要略》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认为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而阴寒、痰饮、血瘀等是发病之标。因此,冠心病常常在秋冬或冬春季节发作以及病情加重。

  主要选取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心俞穴(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横指)进行贴敷。三伏贴作为冠心病治疗的手段之一,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在敷贴期间不可盲目减药、停药。

  贴、服、洗,拔走关节“寒痰”

  慢性颈肩腰腿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起病缓慢,迁延不愈,主要症状为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中医理论认为“痹证”顽固性疼痛的根源在于关节肌腠内有“寒痰”。

  夏季贴敷三位一体疗法,即贴敷、内服与外洗三者相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等顽固性疼痛,主要适用于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背肌筋膜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慢性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膝关节髌骨软化症、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脊柱炎。

  贴敷时最好别进空调房。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一贴一补调脾胃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脾胃与一年中气温最高、雨水最足的长夏相应。因此,脾胃虚弱、慢性肠炎、虚寒性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的患者尤其不能错过利用炎夏调养脾胃的好时机。

  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是把内病外治与冬病夏治相结合。温中暖胃贴选取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进行贴敷。三伏时节是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内服温补汤药,易治寒性病症。配合“三伏补”中的“化湿温胃合剂”,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化湿和胃。

  中医三伏贴防治哪些病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治疗: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胃肠道功能紊乱。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

  4、骨关节疾病:骨性关节炎,颈腰部肌肉疼痛、软组织损伤。

  应用三伏贴需要注意:

  1、贴敷期饮食宜清淡,避免服用刺激辛辣、海鲜、羊肉等食物。

  2、贴敷期间如有皮肤过敏需要及时取下药膏,清除干净残留物质。

  3、需要保持贴敷处皮肤干燥。同时避免贪凉。

  4、三伏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