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助理 百分网手机站

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判断标准

时间:2017-06-20 16:24:13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 我要投稿

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判断标准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轨迹现象",即血压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百分位数基本不变,儿童期患高血压的患儿到成年期患高血压的风险是儿童期非高血压人群的4.6倍。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我国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学龄前儿童为2%~4%,学龄儿童为4%~9%。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儿童高血压对预防成人高血压、减少成人期心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的知识,欢迎阅读。

  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儿童高血压同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80%为继发性高血压。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6岁),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非常低,随年龄增长,学龄期(6~12岁)及青春期(>12~18岁)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单就高血压本身而言,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相似,继发性高血压除具有高血压的表现外还具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1原发性高血压

  1.1一般临床表现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多为轻、中度高血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当血压明显升高或持续性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惊厥、偏瘫、失语、昏迷等高血压脑病表现,当血压短期内急骤升高时还会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

  1.2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因起病隐匿,故多数在发现时血压已明显升高,常伴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1.2.1心血管损害

  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儿童高血压引起靶器官损害的最突出表现,临床工作中可利用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进行判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l media thickness,CIMT)增加也是反映儿童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一个证据。

  1.2.2肾脏损害

  儿童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尿蛋白增加。但很多肾脏疾病本身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故发现高血压并伴肾功能改变时,应注意区分原发或继发。

  1.2.3视网膜损害

  儿童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多为Ⅱ级,即局灶性小动脉收缩或迂曲。视网膜病变出现较其他靶器官损害要早,对于早期评价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及评价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继发性高血压

  有研究报道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中,肾脏病变占60%~70%,其他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中毒等共占25%左右。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相比,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升高更明显,除具有高血压本身的表现外,还表现出相关原发疾病的临床特征。

  2.1肾源性高血压

  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炎型肾病、先天性多囊肾、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等多种肾实质性病变均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这些患儿的血尿、蛋白尿、氮质血症、水肿等表现较为突出,且多有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故表现出舒张压增高、脉压差减小的特点。

  另外,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炎、肾静脉炎等肾血管疾病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对于发现有腹部血管杂音的高血压患儿应高度警惕。

  2.2心血管源性高血压

  主动脉缩窄、脉压增宽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等是导致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这些患儿多具有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活动量下降、发绀等先天性心脏病表现,而且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还会表现出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的特点。

  2.3内分泌源性高血压

  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内分泌疾病有皮质醇增多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这些疾病除有高血压表现外,多同时具有电解质或内环境紊乱的临床表现。

  儿童高血压的判断标准

  正常血压水平与年龄、性别和身高有关,故儿童血压不同于成人,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可用来判断儿童高血压。

  1以年龄换算定值判断法

  目前公认的平均血压与年龄的换算公式为:婴儿平均SBP=[68+(月龄×2)]mmHg;≥1岁的儿童平均SBP=[80+(年龄×2)]mmHg;各年龄组儿童的DBP=[SBP×2/3]mmHg。SBP或DBP高于同年龄段的平均血压2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由此简化出来一个简单的诊断标准,即婴幼儿SBP>100/60 mmHg,学龄前儿童SBP>110/70 mmHg,学龄期儿童SBP>120/80 mmHg,13岁以上者SBP>140/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这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广的一个判断标准,但此标准仅考虑年龄因素,难免误诊或漏诊。

  2均数±标准差法

  将个体血压与同年龄、同性别组群体血压相比,个体血压超过群体血压均数的2个标准差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此标准同时考虑了年龄、性别对血压的影响,但没有区分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临床中使用范围不广,通常只适用于学生体检及人群健康调查。

  3百分位数法

  即以儿童群体血压数据为基础,构建儿童的血压百分位曲线,并选取相应的百分位数血压数值作为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判断标准。

  2010年米杰等对我国4个直辖市和7个省、自治区的儿童进行调查,同样利用百分位数法提出我国3~17岁儿童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简称2010年中国标准,见表1、表2),该标准包括了SBP、DBP-K4、DBP-K5 3个指标的参照标准。将2010年中国标准的高血压诊断界值(P95)与2004年美国标准中身高P50所对应的高血压诊断界值(P95)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性7岁前和15岁后的SBP的诊断界值及男、女性5岁后的DBP-K5诊断界值均是2010年中国标准低于2004年美国标准,其他年龄组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标准符合我国儿童发育水平,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患儿的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故易得到及时诊治。而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值升高程度多数较轻,症状多数缺乏,即使有也表现轻微,因而易被忽视。因此,对儿童高血压进行早期识别并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