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百分网手机站

论语译注之子罕篇

时间:2017-07-25 14:02:56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论语译注之子罕篇

  《论语》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译注之子罕篇的知识,欢迎阅读。

论语译注之子罕篇

  1子罕①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注释】

  ①罕——副词,少也,只表示动作频率。

  2达巷党①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

  达街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学问广博,可惜没有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了这话,就对学生们说:“我干什么呢?赶马车呢?做射击手呢?我赶马车好了。”

  【注释】

  ①达巷党——《礼记杂记》有“余从老聃助葬于巷党”的话,可见“巷党”两字为一词,“里巷”的意思。

  3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③,吾从众。拜下④,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

  孔子说:“礼帽用麻料来织,这是合于传统的礼的;今天大家都用丝料,这样省俭些,我同意大家的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又磕头,这是合于传统的礼的。今天大家都免除了堂下的磕头,只升堂后磕头,这是倨傲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我仍然主张要先在堂下磕头。”

  【注释】

  ①麻冕——一种礼帽,有人说就是缁布冠(古人一到二十岁,便举行加帽子的仪式,叫“冠礼”。第一次加的便是缁布冠),未必可信。

  ②纯——黑色的丝。

  ③俭——绩麻做礼帽,依照规定,要用二千四百缕经线。麻质较粗,必须织得非常细密,这很费工。若用丝,丝质细,容易织成,因而省俭些。

  ④拜下——指臣子对君主的行礼,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再磕头。《左传》僖公九年和《国语齐语》都记述齐桓公不听从周襄王的辞让,终于下拜的事。到孔子时,下拜的礼似乎废弃了。

  4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5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⑵不得与⑶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被匡地的羣众所拘禁,便道:“周文王死了以后,一切文化遗产不都在我这里吗?天若是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天若是不要消灭这一文化,那匡人将把我怎么样呢?”

  【注释】

  ①子畏于匡——《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离开卫国,准备到陈国去,经过匡。匡人曾经遭受过鲁国阳货的掠夺和残杀,而孔子的相貌很像阳货,便以为孔子就是过去曾经残害过匡地的人,于是囚禁了孔子。“畏”是拘囚的意思,《荀子赋篇》云:“比干见刳,孔子拘匡。”《史记孔子世家》作“拘焉五日”,可见这一“畏”字和《礼记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的“畏”相同,说见俞樾《群经平议》。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十五里有匡城,可能就是当日孔子被囚之地。

  ②后死者——孔子自谓。

  ③与——音预。

  6太宰①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

  太宰向子贡问道:“孔老先生是位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道:“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到,便道:“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穷苦,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样多的技巧吗?是不会的。”

  【注释】

  ①太宰——官名。这位太宰已经不知是哪一国人以及姓甚名谁了。

  7牢曰:“子云,‘吾不试①,故艺。’”

  【译文】

  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些技艺。“

  【注释】

  ①试——《论衡正说篇》云:“尧曰:‘我其试哉!’说《尚书》曰:‘试者用也。’”这“试”字也应当“用”字解。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①,吾已矣夫!”

  【译文】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也没有图画出来了,我这一生恐怕是完了吧!”

  【注释】

  ①凤鸟河图——古代传说,凤凰是一种神鸟,祥瑞的象征,出现就是表示天下太平。又说,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孔子说这几句话,不过藉此比喻当时天下无清明之望罢了。

  10子见齐衰①者、冕衣裳者②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③;过之,必趋③。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着礼帽礼服的人以及瞎了眼睛的人,相见的时候,他们虽然年轻,孔子一定站起来;走过的时候,一定快走几步。

  【注释】

  ①齐衰——齐音咨,zī;衰音崔,cuī。齐衰,古代丧服,用熟麻布做的,其下边缝齐(斩衰则用粗而生的麻布,左右及下边也都不缝)。齐衰又有齐衰三年、齐衰期(一年)、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几等;看死了什么人,便服多长日子的孝。这里讲齐衰,自然也包括斩衰而言。斩衰是最重的孝服,儿子对父亲,臣下对君上才斩衰三年。

  ②冕衣裳者——卽衣冠整齐的贵族。冕是高等贵族所戴的礼帽,后来只有皇帝所戴才称冕。衣是上衣,裳是下衣,相当现代的`帬。古代男子上穿衣,下着帬。

  ③作,趋——作,起;趋,疾行。这都是一种敬意的表示。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①。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②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

  孔子病得厉害,子路便命孔子的学生组织治丧处。很久以后,孔子的病渐渐好了,就道:“仲由干这种欺假的勾当竟太长久了呀!我本不该有治丧的组织,却一定要使人组织治丧处。我欺哄谁呢?欺哄上天吗?我与其死在治丧的人的手里,宁肯死在你们学生们的手里,不还好些吗?卽使不能热热闹闹地办理丧葬,我会死在路上吗?”

  【注释】

  ①为臣——和今天的组织治丧处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死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才给他组织治丧处。古代,诸侯之死才能有“臣”;孔子当时,可能有许多卿大夫也“僭”行此礼。不同之处是治丧处人死以后才组织,才开始工作。“臣”却不然,死前便工作,死者的衣衾手足的安排以及翦须诸事都由“臣”去处理。所以孔子这里也说“死于臣之手”的话。

  ②无宁——“无”为发语词,无义。《左传》隐公十一年云:“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杜预的注说:“无宁,宁也。”

  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①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

  子贡道:“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道:“卖掉,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者哩。”

  【注释】

  ①贾——音古,gǔ,商人。又同“价”,价钱。如果取后一义,“善贾”便是“好价钱”,“待贾”便是“等好价钱”。不过与其说孔子是等价钱的人,不如说他是等识货者的人。

  14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②?”

  【译文】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注释】

  ①九夷——九夷就是淮夷。

  ②何陋之有——直译是“有什么简陋呢”,此用意译。

  15子曰:“吾自卫反鲁①,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②。”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的篇章]整理出来,使《雅》归《雅》,《颂》归《颂》,各有适当的安置。”

  【注释】

  ①自卫反鲁——根据《左传》,事在鲁哀公十一年冬。

  ②雅颂各得其所——“雅”和“颂”一方面是《诗经》内容分类的类名,一方面也是乐曲分类的类名。

  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①,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②?”

  【译文】

  孔子说:“出外便服事公卿,入门便服事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礼,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注释】

  ①父兄——孔子父亲早死,说这话时候,或者他哥孟皮还在,“父兄”二字,只“兄”字有义,古人常有这用法。“父兄”或者在此引伸为长者之义。

  ②何有于我哉——如果把“何有”看为“不难之词”,那这一句便当译为“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全文由自谦之词变为自述之词了。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①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注释】

  ①舍——上、去两声都可以读。上声,同舍;去声,也作动词,居住,停留。孔子这话不过感叹光阴之奔驶而不复返吧了,未必有其它深刻的意义。

  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喜爱道德赛过喜爱美貌。”

  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⑴。”

  【译文】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呵!”

  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听我说话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谈到颜渊,说道:“可惜呀[他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从没看见他停留。”

  22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

  孔子说:“庄稼生长了,却不吐穗开花的,有过的罢!吐穗开花了,却不凝浆结实的,有过的罢!”

  【注释】

  ①秀——“秀”字从禾,则只是指禾黍的吐花。

  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值不得惧怕了。”

  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可贵。顺从己意的话,能够不高兴吗?分析一下才可贵。盲目高兴,不加分析;表面接受,实际不改,这种人我是没有办法对付他的了。”

  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⑴。”

  26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注释】

  ①三军——周朝的制度,诸侯中的大国可以拥有军队三军。因此便用“三军”作军队的通称。

  27子曰:“衣①敝缊②袍,与衣①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③?’”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

  孔子说道:“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罢!《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会好?’”子路听了,便老念着这两句诗。孔子又道:“仅仅这个样子,怎样能够好得起来?”

  【注释】

  ①衣——去声,动词,当“穿”字解。

  ②缊——音运,yùn,旧絮。古代没有草棉,所有“絮”字都是指丝绵。一曰,乱麻也。

  ③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两句见于《诗经邶风雄雉篇》。

  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①也。”

  【译文】

  孔子说:“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注释】

  ①雕——同凋、凋零,零落。

  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①;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一道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种成就;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种成就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体而行;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体而行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通权达变。”

  【注释】

  ①立——《论语》的“立”经常包含着“立于礼”的意思,所以这里译为“事事依礼而行”。

  31“唐棣①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古代有几句这样的诗:“唐棣树的花,翩翩地摇摆。难道我不想念你?因为家住得太遥远。”孔子道:“他是不去想念哩,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注释】

  ①唐棣……何远之有——唐棣,一种植物。“唐棣之华,偏其反而”似是捉摸不定的意思,或者和颜回讲孔子之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思差不多。“夫何远之有”可能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意思。或者当时有人引此诗,意在证明道之远而不可捉摸,孔子则说,你不曾努力罢了,其实是一呼卽至的。


【论语译注之子罕篇】相关文章:

1.论语译注之子张篇

2.论语译注之子路篇

3.《论语译注》前言

4.论语译注之颜渊篇

5.论语译注之阳货篇

6.论语译注之里仁篇

7.论语译注之季氏篇

8.论语译注之泰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