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 百分网手机站

2017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2)

时间:2017-05-16 高中会考 我要投稿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

  政治、文化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的合理容量

  正相关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反相关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二.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估计值不确定。 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主要功能分区:

  ① 住宅区: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化: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② 商业区:位置:市中心、干道两侧或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特殊形式:CBD中心商务区。特点: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 工业区:运输量大 → 寻求交通便捷的地带 →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形成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

  ⑴ 经济因素:① 距市中心远近② 交通便捷程度 ⑵ 社会因素 ⑶ 历史因素

  ⑷ 行政因素:如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多是先建基础设施后招商引资。

  付租水平:商业区变化最急剧,工业区变化最和缓。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等级划分标准:

  ① 超级大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② 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③ 大城市:人口50~100万④ 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

  ⑤ 小城市:人口20万以下⑥ 城镇型居民点:县城、建制镇、工矿区

  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间间隔越大

  城市发展的条件:地形、资源、交通。

  第三节 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衡量城市化高低标准)。

  城市化发展特点:

  1、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起步早3.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过快的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

  建设生态城市:节能建筑,绿色交通,与自然协调。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① 绝对区位:该事物所在的位置,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② 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空间联系,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

农业地

域类型

混合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分布地区(国家)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

、南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干旱、半干旱区

牧牛(美国、澳大利亚)牧羊(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地区

作物(或畜种)

小麦、羊(玉米、猪、牛)

水稻

小麦、玉米

牛、羊

奶牛

典例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美国中部平原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西欧

区位

自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好

社经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科技水平高;政策鼓励扶持;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自然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

社经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生活习惯种植历史悠久;饮食习惯喜事大米

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社经地广人稀;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饲料因素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气候温和潮湿

多雨多雾,日照少,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市场因素

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人们饮食习惯

 

机械化程度高,缓解了劳动力不足

特点

家庭农场经营;划区轮作;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P46

小农经营

单场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大

①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高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措施

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

①适度规模经营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加快机械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④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①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区,实行休耕,轮作

②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P50)

①培育良种牛

②改善交通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动物疫病的防治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的区位选择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谁是老土运动员 水 市场 劳动力 土地 运输 动力 原料

  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鞍钢

宝钢

交通因素

铁路运输便利

水陆交通便捷

主导因素

原料、燃料

市场和交通

地位

曾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

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污染程度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储

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处,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处 

水泥厂、酿造厂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区及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扶梯废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钢铁厂、发电厂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关系

  工业集聚

  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优点: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迎合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量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

概念

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典例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

地位

在各国以致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问题

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

发展

3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

  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充足;利铁矿区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根本原因)

  综合整治: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1、“新工业”两种典型形式:

  ①新发展起来一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意大利东北部、中部

  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德国南部、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九洲岛)

  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

  相关工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提高

  产品面向世界

  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文件,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1) 短途运输公路占优势,长途运输水运成本最低。

  (2) 管道运输的特殊性: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更多高中会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1.2017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

2.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

3.2017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大全(经典详细)

4.2017年高中化学会考复习知识点大全

5.2017文科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6.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2017

7.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2017

8.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2017

9.2017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详细】

10.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考点归纳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