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培训

下象棋口诀

时间:2023-06-19 18:31:44 夏仙 棋类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下象棋口诀

  中国象棋博大精深,规则虽简单,可是一局棋就是一个世界。多少次象棋比赛,竞技双方可以连下几天都不厌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象棋口诀,欢迎阅读!(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下象棋口诀

▼目录▼
【1】象棋口诀【4】中国象棋六十个小技巧
【2】象棋历史【5】象棋布局
【3】象棋规则【6】象棋术语

象棋口诀

  1、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2、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3、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4、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5、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6、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7、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8、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

  9、输棋只因出车迟

  10、一车十子寒

  11、得势宁可弃车

  12、车不落险地

  13、低头车,阵式虚

  14、单车欲保剑,不能一条线

  15、单车难破士象全

  16、马不躁进,马有八面威风

  17、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

  18、马退窝心,不死也昏

  19、马跳边,易被歼

  20、马不落角隅

  21、双炮一条绳,残棋马胜炮

  22、炮勿轻发,开局时,炮不换马

  23、炮头空,恶又凶

  24、炮进冷巷,难兴风浪

  25、有炮需留对方士

  26、残棋炮归家

  27、中卒守将门,无事莫轻进,无“叫将”不食中宫卒

  28、小卒过河当车使

  29、一卒之微,全局攸关

  30、卒坐宫心,老帅发昏

  31、棋多双卒易胜

  32、一卒功成见太平

  33、象眼谨防塞,臭棋乱飞象

  34、缺象惧炮攻

  35、象棋象棋,无象无棋

  36、无事不支士

  37、支起羊角士,不怕马来将

  38、背士将,忌炮攻

  39、支错士,自找事

  40、缺士怕双车

  41、无事不动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42、双子配合,车结“霸王”,铁壁铜墙,双马如绞刀,看你往哪逃

  43、连环马气死单车

  44、中路攻坚靠叠炮

  45、二鬼拍门,车心马角,神仙难救

  46、车马有冷着

  47、单车寡炮不成棋

  48、马后炮,把命要,卒坐宫心马一绕,将帅发呆死期到

  49、三子归边,将帅喊天

  50、大刀剜心,老将抽筋

  51、插上铁门闩,老帅受熬煎

  52、天地炮响,神兵难挡

  53、死子不急吃

  54、棋优不顾家,好比睁眼瞎

  55、开局务要抢先,善战者求势

  56、欲弃子攻杀,须全局筹划

  57、先固己,再攻人

  58、劣势不妨搏杀

  59、宁失子,不失先

象棋历史

  起源传说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国际象棋也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汉刘向《说苑·善说》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三、起源于舜的时期。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现代学者常任侠《中印艺术因缘》一书中说:“象因桀骜不驯,舜把他禁居起来,又恐他寂寞,所以为他制作棋局,使他有所娱乐。因其名象,故称象棋。”

  四、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五、起源于春秋时期。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产生的。象棋各子的名称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不过,象棋也可能是因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六、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七、起源于楚汉相争时期。象棋的棋盘的中间写着“楚河汉界”,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可信。也传说是韩信发明的。清梁同书《渊深海阔象棋谱序》:“又闻象棋始于韩信,朱子云博局红也。”现代周家森《象棋源流考》:“韩信伐赵时,作象棋和叶子戏以如士卒,因年终士卒思乡,一得博具,则相聚共戏,钱财输尽,乐而忘归。”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双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发展定型

  一、六博——象棋的萌芽时期

  迄今所知,国家最古老的棋戏是六博和围棋,并称博弈。春秋以前的围棋活动已无从查证,据可靠的'记载,迟至春秋时期才有人以弈喻事。六博的出现比围棋略早,《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跟进公下了三天六博棋角胜负,至春秋时代博弈已并行于世。《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认为空闲时行六博下围棋是有益有娱乐活动,比无所事事要好。可见孔子时代,博弈已成为日常游戏的一部分。六博亦作六簿。《楚辞·招魂》说:“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可知六博亦即簿,蓖蔽象棋,这是国象棋一名的最早出典。自先秦至唐,各种博戏多有涌现,盛行于世,可以找到若干中国象棋萌芽的诸因子,因此,可将这一时期称之为象棋史上的萌芽时期。

  文献所记载最早的六博是两位君主,商代的帝武乙和穆王满。《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谬辱之”;《穆大子传》载:“(穆王)北入邮,与井公博。三日而决”,上述记载虽然并不一定可靠,但这样的传说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西汉或战国时的人都认为六博的产生早于春秋时代,是十分久远的事。而据研究表明,秦代六博棋是象棋的鼻祖。

  《庄子·骈拇篇》有“博塞以游”之语,对此成玄英疏云:“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可见塞戏是由六博发展而来,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掷骰行棋。从西汉墓中出土的塞戏棋具看,棋盘的形制与六博大致相同。塞戏在春秋战国时已十分流行。而到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

  二、象戏——象棋的雏形时期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象戏的首次记载出二十四史。《北史》卷十,天和四年有“五月己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僚讲说”,《周书》卷五所记相同。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唐代中期,象戏进一步向现制象棋靠拢。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据《梁公九谏》记载,武则天竟做了一个与天神大罗天女下象棋的梦,还被天女战败,此梦竟使她深感疑惑:不知吉祥否,夜寐梦下棋,必与她平日嬉戏象棋入迷有关; 汝南人岑顺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一天晚上,梦见金象国与天那国两军交战,请岑顺观战。金象国的军师向其国王汇报作战计划:“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岑顺梦醒后,其家人在屋内发掘出一座古墓,“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秤,皆以金铜成形”,这才知道梦中那位军师所言,“乃象戏行马之势也”。从这则故事可以知道,宝应年间的象戏已有将、车、马、卒等兵种,而且车、马、卒的步法与现代已没什么两样,而将可以满盘行走又类似国际象棋中的王。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中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这种象戏被称为“宝应象棋”,将象戏作为象棋的代称。

  三、宋代象棋——象棋的发展和定型时期

  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即在使用带有九宫的棋盘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棋类的棋子种类并将其中三个兵升级成一个士及两个炮,以符合当时人的趣味。另外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盘上有没有河界。宋、元期间的《事林广记》刊载了两局象棋的全盘着法。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面的“将”改为“帅”。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十八变》、《梦入神机》、《橘中秘》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橘中秘》谱多为和棋,个别排局已经涉及古代象棋规则问题,利用规则当中的“将”、“杀”等战术手段而达到和棋的目的。不难看出,在明代,象棋技术水平和技术理论的发展己经开始趋向精细化,棋手和爱好者对象棋的要求也不再仅仅满足在排局构思巧妙和杀法精彩的层面。象棋的理论发展与技战术融合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变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著《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开创了迄今三百余年“马炮争雄”的历史篇章。不仅如此,象棋著名的四大排局“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千里独行和蚯蚓降龙”也都是在清代完成的。这四个排局各具特色,但都是围绕车、马、炮、兵相互配合而展开,这些排局迄今为止仍然是公认的难度最高,最为复杂的。可以说清代是古代象棋发展理论和技术战术水平达到巅峰的历史阶段。

  走向国际

  象棋在国外,尤其是东南亚的侨胞和外籍华人中也广泛流传。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把象棋看作是侨胞与祖国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把开展象棋活动看作是炎黄后裔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近几十年来,随着贸易和文化交往的不断发展,象棋在英、美、法、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发展了不少的爱好者。象棋正从它的发源地,经过亚洲,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从亚洲来看,不仅港澳等地棋风很盛,而且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国的华侨和外籍华人中,象棋也很普遍。那些地区和国家每年都举行象棋比赛,而且都已分别成立了象棋总会或象棋协会。

  交流

  1978年11月间,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国家的侨胞名流和棋界人士的发起和合作下,亚洲象棋联合会应运而生。如今,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中国、文莱、马来西亚和香港、澳门地区都是“亚象联”成员。香港名流霍英东先生出任本届会长。

  自从“亚象联”成立以后,亚洲地区的象棋活动更加活跃,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象棋交往和比赛活动逐年增多,棋手水平普遍提高,涌现出不少有前途的青年棋手。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还专门培养了一些女棋手,女子下象棋的也逐渐增多起来。体现亚洲棋手友谊和水平的“亚洲杯象棋锦标赛”现已举办五届。亚洲城市名手邀请赛从1981年创办,现已举办三届。第4届亚洲城市名手赛据悉将在澳门举行。“亚象联”还多次举办各会员国和地区之间的友谊赛和互访。

  返回目录>>>

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行棋规定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右图。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准备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棋例总纲

  棋例释义

  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称为《棋例》。

  长将、长杀、长捉、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统称为“禁止着法”。

  闲着(含:兑、献、拦、跟)、数将一闲、数杀一闲、数捉一闲等着法,无论是否重复,统称为“允许着法”。

  车、马、炮、过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帅(将)、未过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简称“子”。

  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断是否“捉子”的依据之一。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过河兵(卒)价值浮动,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

  棋例总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一方为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判负。

  棋例通则

  允许帅(将)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按闲着处理。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或借帅(将)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兵(卒)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不含将杀),按闲处理;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则应按捉处理。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构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兑,按捉等,依此类推。

  棋例细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按闲着处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按闲着处理。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单方面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

  发生互打时,兵(卒)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胜负规则

  胜负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1.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2.己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3.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4.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5.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6.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7.违反比赛规则。

  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记谱方法

  介绍

  中国象棋的记谱方法一般由四个字组成:

  第1字是棋子的名称。如“马”或“车”。

  第2字是棋子所在纵线的数码。

  第3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前走用“进”或“上”,向后走用“退”或“下”。

  第4字是车、炮等前后进退的格数,或者马、象等斜走及将帅车炮兵卒等横走到达纵线的数码。

  举例

  “炮二平五”,表示红炮从纵线二平移到纵线五。

  “马8进7”,表示黑马从纵线8向前走到纵线7。

  “车2退3”,表示黑车沿纵线2向后移动3格。

  当一方有2个以上名称相同的棋子位于同一纵线时,需要用“前”或“后”来加以区别。例如,“前马退六”(表示前面的红马退到直线六)、“后炮平4”(表示后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线4)。

  兵卒在特殊局面下的记谱方法(主要创作排局时遇到的多,实战也可遇到):

  当兵卒在同一纵线达到3个,用前、中、后来区分,达到4个,用前、二、三、四区分,达到5个,用前、二、三、四、五区分。

  当兵卒在两个纵线都达到两个以上时,按照旧的记谱方式举例:前兵九平八,此时可省略兵(卒),记做前九平八,以达到都用4个汉字记谱的要求,此表示方式已在中国象棋DhtmlXQ动态棋盘上实现,是对中文记谱方法的一个重要完善。

中国象棋六十个小技巧

  一、双士缺象畏炮攻,双象少士怕兵冲

  二、一车十子寒

  三、死子勿急吃

  四、卒子过河后应注意:

  1.其它后勤子力(车、马、炮)须能配合以利推进

  2.占据要点,主导局面,不轻言牺牲

  五、布局反先要点:

  1.逼使对手走子还原(重复)

  2.促使对方有效步数减少

  3.干扰敌方布阵或造成僵局,使对方无好棋可下

  六、马吃方原位七兵后,可用二路炮塞对手相眼,以便跃马

  七、边卒挺进有三用处:

  1.压制对方边马

  2.我方能车一进三高出车或保中卒

  3.能马三进一再马一进三进河口象位

  八、巡河炮应对要领:

  1.上士勿急,以免被瞄象控制

  2.跨河车联合小卒围捕之

  3.随时注意对方平包脱根兑子或叫杀之着

  九、河口马应对要领:

  1.高车骑河驱之。若对方有巡河炮保马的棋则考虑先七星剑弃兵拆除炮架,再用车驱之(横线、纵线均可)

  2.伸炮跨河借彼兵做炮架击之

  3.伸炮跨河伏进卒渡河做炮架击之

  十、当对手炮打边卒时:

  1.避其沉底,上象或平包阻之

  2.诱其沉底,车马回师围捕之。对方之沈底炮可用己方车马(或车马象)捕捉,无论马是正马或边马。

  十一、单一功能的「守着」或「攻着」效果有限,应朝「守中带攻」或「攻中带守」方向思考

  十二、明显攻着不易得手,切忌一厢情愿,意图侥幸,应注意攻着之暗度及深度

  十三、中局炮胜马,残棋马胜炮

  十四、中路无法突破或我方阵型有缺陷时,中炮位置应予调整(移型换位)

  十五、占有先手时,宜避兑进攻主力

  十六、车不立险地

  十七、要注意兑子,得子后的棋型及先手得子。失先非上策

  十八、得子→占先→成势→做杀

  十九、奕棋的思考方向在于:

  1.寻找己方的最佳可行途径

  2.阻扰对方的最佳可行途径

  二十、仕勿轻上,兵戒冒进,子忌险弃

  二十一、有三子靠近九宫时,注意突起发难,弃子成杀

  二十二、以士角炮突发打掉对方六路士,有时会有出乎意外的奇袭效果

  二十三、棋弈思考的基本动作是:

  1.思考对方刚走的这一步棋用意何在

  2.思考对方下一步棋的最可能方向

  3.思考己方的'因应之道,予以破坏或将计就计

  4.随时要有全局在胸

  二十四、后手布局应分析对方前一手棋(伺机反扑)

  1.如为好,好在哪里?如何阻攻?可否守中带攻?

  2.如为软手,软在哪里?如何见缝插针?可有暗藏机关?

  二十五、七路马被对方车压制时,考虑:

  1.用一子保之(如高车保马,士角车保马,另一炮保马,退窝心马保马),而用另一炮击之(横线击杀或纵线击开均可)

  2.可否弃马使彼车立暗位?或伸炮过河伺机平七倒挂金钩双击车相或单纯击杀该暗位车

  二十六、我车即将被对方炮击时,考虑:

  1.移开后是否先手捉子或叫杀

  2.伸炮护前挡驾反打彼炮

  3.先离险地

  二十七、马前卒疏通性不如对手时应留意:

  1.避免兑车,以免残棋难下 2.车应伺机巡河兑换三、七兵

  二十八、中央象位有马,可防止对方两边马

  二十九、拐角马救急时可护住一士

  三十、子力交换前应研判:

  1.交换后之棋型 2.不以好子换坏子,不以活子换死子,不以重子换轻子

  三十一、注意「假先手」

  三十二、车占兵线时,「收兵」顺序应细算之

  三十三、残棋对方缺双士时,以车马攻之,可以一将一杀(兼吃兵),变少卒为多卒、化危机为转机

  三十四、双马炮优于双炮马,?炮优于双马,双马优于双炮

  三十五、车马炮优于车双炮,车双炮优于车双马

  三十六、对于以车塞我相眼时,考虑:

  1.先退炮驱赶危险,再进炮还击

  2.设陷阱,再回炮赶之或回马士角趋之

  三十七、临杀勿急,催逼宜紧,勿手软

  三十八、以二路车压对方边马,再用二路包塞象眼可得子

  三十九、随时注意下列可能性及可行性:

  1.弃子取势

  2.先弃后取

  3.车换马炮

  4.弃子渡兵过河

  5.叫将反将

  四十、对方上士阻挡我方四路马时,可考虑马四进二,再马二进一,马一退三

  四十一、彼方用车护马(炮)而用另一炮打我车时,考虑:

  1.用炮挡于车前护驾反打

  2.用我方另一子对捉彼车(炮击、兵觑、或跳无根马作炮架直击)使彼车移开而马(炮)脱 根

  四十二、当红马吃原位七路卒后,我方可象五进七配合七路马困彼马

  四十三、对方捉子未必要逃,可考虑:

  1.弃子 2.还捉 3.暗保 4.牵制

  四十四、随时注意下列手法之运用:

  1.七星剑

  2.窝心马(回旋,护底相,保马打车,暗捉彼车)

  3.缩炮(过宫,叠炮,整型,摆脱牵制,反牵制)

  四十七、己牵制对方子力时要注意对方借杀,叫将兑子或弃子遁逃反击

  四十八、车借中炮力而吃象时(险地),宜防卫彼方车吃中炮或突然「偏将」「露帅」

  四十九、残棋炮归家,有炮须留他家士

  五十、随时留意对方(及我方)士角炮的突袭(炮击柳条穿鱼),阻拦或截断的作用

  五十一、马后藏车、炮后藏车似拙实巧

  五十二、「禁区」有时存在似险实安的现象,对于一些在常规下不宜轻进的「禁区」往往能以出人意外的着法履险如夷,这盲点要注意

  五十三、看似有根,实则无根或根子负担过重或根子不能胜任(移位)会造成双方盲点

  五十四、中局十技:「挪、抽、捉、兑、牵、拦、逐、运、弃、杀」及停着顿挫

  五十五、两军相逢勇者胜

  五十六、车马冷着,车控线,马控点

  五十七、计算时,不能只注意深度,更要注意宽广度

  五十八、先要预算,走时再算,切忌连走

  五十九、先自固,加强对敌方的「控制」,放慢进攻节奏,遵守「子先势杀」的旋律,战局反而会更有利

  六十、布局原则:

  1.首要尽快出动大子:车路要通,马路要活、炮勿轻发

  2.抑制对方大子出动

  3.注意子又的协调性和联络性

  返回目录>>>

象棋布局

  1、当头炮(炮二平五)

  这是象棋里的主流招法,直接威胁黑方中卒,刚猛直爽。“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黑方通常跳马保卒或还架中炮,发展成为顺炮、列炮、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等体系。也有进炮保卒或补士象的冷门应法,中炮的应法最多有十种。

  2、飞相局(相三进五)

  稳健型开局,先巩固阵地,再伺机反击。飞相局曾是胡荣华的镇山宝,杀败过许多弈林好手,他说“飞相十八应”,说明了应法之多。因为飞相没有对黑方构成任何直接威胁,所以除常见的左中炮、过宫炮、士角炮外,至少还有十几种可行的应法,甚至挺中卒都是不违棋理的。

  3、仙人指路(兵七进一)

  投石问路,既可为马开路,又可试探对方棋路,刚柔相济,意向莫测。应对仙人指路最凶悍的莫过于炮2平3卒底炮,平地一声雷。另外,飞象、左中炮、对兵局、起马局、过宫炮等等也屡见不鲜,最有趣的是卒3进1弃卒抢三先,俗称“瞎眼狗”。

  4、起马局(马二进三)

  一匹正马是迟早要跳的',开盘就跃出,何乐而不为?有棋友在“华工象棋论坛”论证了起马局红方总比黑方快半拍,以后还可多得两兵终获胜。这位棋友的观点虽不完善,但此人无疑是起马局的能手。其实后手方并不惧怕,一步卒7进1制马就很有针对性,其它还有许多应法当然也未尝不可。

  5、过宫炮(炮二平六)

  流行弈法,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结构良好,攻守咸宜。黑方有飞象、还中炮、挺卒、进马、提横车等多种应法。过宫炮古已有之,数百年不断演绎着新的传奇。

  6、仕角炮(炮八平六)

  首着平炮于仕角,今后可发展成反宫马、单提马、五六炮等阵型。后手还架反手中炮或挺卒较为流行。

  7、上仕局(仕四进五)

  既然飞相可以,上仕又有何不妥?同样巩固阵地,还有再架中炮的机会。记得有一次亚洲大赛上就有专业棋手使用过。

  8、兵底炮(炮二平三)

  有很多红棋阵容会有这一步炮,这里只是改变次序先为之。古谱称之“敛炮”,有锋芒内敛之意。

  9、金钩炮(炮二平七)

  有的称为“大过宫炮”,将子力集中于左翼,又为右翼子力开通道路。特级大师庄玉庭对此阵颇有研究。

  10、边马局(马二进一)

  冷门,偶尔用之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当然另一个马还是扑向中心较好,如果再马八进九形成“蝴蝶”就感觉不怎么舒坦了(事实上还是有人喜欢这么走,并配合担子炮,让人觉得无懈可击)。

  11、九尾龟(兵九进一)

  和边马局一样,旁敲侧击的战略思想。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京华棋坛风云录》中有一则名手对局就用的这个。

  12、巡河炮(炮二进二)

  在让双马时,这着几乎是必走的。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巡河炮同样有拦车,闪击等多种用途。所谓“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

  13、边炮(炮二平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贯当头妙,冲前落角宜……”。炮二平一还可以为车马让路,形成先手三步虎。

  14、龟背炮(炮八退一)

  这个名称是来源于“中炮对龟背炮”。记得读大学时寝室里下棋曾一度流行这种走法,甚至有同学用得得心应手,还总结出退炮后的几种后续手段(如保马前卒,打车,平窝心炮),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饶有趣味。

  15、过河炮(炮二进四)

  屏风马世界里有左炮封车,双炮过河等阵容。首着就过河,似乎动向暴露过早,但民间确实有人执先手这么走,好象一时也找不到什么明显弱点。

  16、急先锋 (兵五进一)

  此着锋芒外露,旗帜鲜明,从第一步就吹起进攻的号角。粮草未至,兵马先动,被对方一招炮8平5,这位急先锋就要堵枪眼了。但是这却恰恰见证了一种中国象棋的兵的精神,一种勇往直前,永不回头的精神,一种活到老,战到老的精神。

  17、游离相(相三进一)

  首着飞边相,乍一看,作用不明显,事实上,就是要这种不明显的感觉。欲伤敌,先伤己,欲迷惑敌人,先迷惑自己,在有理无理之间,杀敌在疑真疑幻之际,简直就象<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刘以达一样,四处如鬼魂般的游离,让人不知所以然,其实却是高手中的高手!当敌人暗笑你的时候,机会就来了。

  18、铁滑车(车一进一)

  以前民间棋法有云,三步不动车着,局势难得先。如今首着即动车,一开始即毅然弃马进车,不对个别得失斤斤计较。接下来一路车可平四,平六,平八,甚至平二回捉炮等奇妙弈法,为的就是能够兵贵神速,对方尽管在一开局就吃个马,但却不是白吃的!,黑方将要面对红方暴风骤雨般的攻势,当年,高宠虽有万夫不当之勇枪挑铁滑车的时候,不就是因为一个“快“字而抵挡不住么铁滑车的攻击么?

  19、宝炮车(车一进二)

  此着仿名于宝马车,亦算一招惊世之着,首着动车,而且动两格,弃马不但止,还要把车塞到了炮边卒底的角落地方,让对方百思不得其解。表面看乃是臭着中的臭着,事实上,这一臭着却并不是一无是处,既可保边卒,又可保炮,而且无论二路炮平三,平四,平五,平六,平七都可用此车看住,确实是保炮有功,故美名曰“宝炮车”

  20、扬威炮(炮二进三)

  炮二进三!厉害吧,一出手乃高举高打的姿态,马上冲过河,到对方边界进行捣乱,此着与炮二进七下马威不大一样,后者虽英勇壮烈,但是却是视死如归,义无反顾,一去不回头,而前者却是后着多变,进退自如,富有弹性,既可以继续在对方河岸左右盘横耀武扬威,也可以从容的退回本方疆土巩固防守,进退皆宜,对方遭逢此开局,必然被气得火冒三丈,啼笑皆非。《桔》谱有言,“骑河车,禁子得力”我就说“骑河炮,扬威有功”故改名“扬威炮”,如何?

  21、举香朝天(炮二进一)

  也叫夹卒炮,这一招在后手对付中炮时往往出奇制胜。卒林要道,兵家必争,先手第一步就将炮进一格,朝天一柱香,既护住兵线要道,又为起马出车开通道路,实在是高招!

  22、御驾亲征(帅五进一)

  古往今来,天上地下,南征北战,东邪西毒,王者之举,舍我其谁!首着老帅上前一步,意味深长,其重大作用有三!第一,蛇无头不行,军无帅不威,首着老帅出动,乃身先士卒之举,可以充分号令三军,充分激发各种兵种的小宇宙,厉其兵,秣其马,壮其士,稳其相,锐其炮,勇其车,此乃以一动百之举,一着以后,其余各子行布得法,着着争先,利其多矣。第二,第一点说的全是废话。第三,其实这个御驾亲征走法,一般是高手先手让先的走法!

象棋术语

  非着法类

  【河界线】名词。棋盘中间未画直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河界线”。

  【中线】名词。棋盘中第五条直线。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点。对局时,须力争控制该线,使之不被对方棋子侵入或牵制。

  【肋道】也称“两肋线”,名词。棋盘中的第四、第六条直线。因在中线将位左右,形似人体的两肋,故名。均为对局双方攻守的要道线,控制肋道,应以对方上士的动向为进攻目标。

  【兵线】也称“卒林线”、“兵行线”。名词。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供双方置兵、卒。兵、卒有巩固阵地、绊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占据对方的兵线,就能予对方以压力和威胁。

  【九宫】也称“九宫禁区”。名词,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 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士活动的地区。如被对方车、兵占据,就易发生危险。

  【局面】术语。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颁的状态,通常包括“ 先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简化” 、“均势”等。

  【对局评注】在报刊或棋谱上,对比赛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实战对局,用复盘形式加以评述,分析双方战略战术中的优劣得失,与各种攻防着法的变化,以供爱好者欣赏、借鉴、参考,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复盘】也称“复局”。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如按照棋排演,类如复盘,称“打谱”或 “研阅棋谱”。

  【棋谱】用图和文字记述棋局的书籍。按所记述的棋局排演,可参考吸收其着法,或探讨研究名手的棋艺风格。

  【先手】术语。有二义:1、也称“先走”。开局时的`先走者。2、也称“得先”。棋局形势中的主动者。

  【后手】术语。有二义:1、开局时后者。2、也称“失先”、“落后”。棋局形势中的被动者。

  【均势】也称“并先”。术语。指对局中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着】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即为走了一着。

  【回合】术语。对局中,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闲着】也称“停着”。术语。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走子不起进攻作用,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强子】术语。指车、马、炮等战斗力较强的各类子。兵、卒须视形势而定,一般以过河界的为强,在自界的为弱。

  【吃子】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一棋子从棋盘的这一交叉点走到另一交叉点而吃掉对方棋子,并占领后一交叉点,称为“吃子”。

  【弃子】术语。对局中,舍弃某一子,称为“弃子”。常作为一种战术。主动而有计划的弃子,可得先而占优势或攻主局。

  【胜势】术语。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于胜利在望一方,称为“胜势”。

  【绝杀】术语。指对局,下一着要将死,而对方又无法解救。

  【入局】术语。一般指攻入对方阵地而能构成杀局的着法。常见于中局阶段,多数为“弃子入局”。

  【例胜】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攻方可以必胜守方,称为“例胜”。

  【例和】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对攻方可以弈成必和的棋势,称为“例和”。

  【巧胜】术语。指实用残局结尾时,由于守方未能及时弈成例和的棋势,被攻方乘机取胜,称为“巧胜”。

  【巧和】术语。实用残局结尾时,守方以巧着弈和攻方,称“巧和”。

  着法类

  【两头蛇】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后,再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此时双马显得灵活,其状如“两头蛇”,故名。

  【仙人指路】一种开局着法,指第一步走兵三进一或兵七进一。因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有试探对方棋路的意图,故得名。

  【窝心马】也称“塞心马”、“入宫马”。指马走入己方的九宫花心,通常此着走后使将、士壅塞,易受到对方子力的牵制。

  【盘头马】也称“中炮连环夹马”。象棋术语。指开局先走一方架中炮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鸳鸯马】象棋术语:指对弈中一方两马结成连环,互保互助,因而得名。又称“连环马”。

  【屏风马】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在双炮尚未开动时,一方双马并踞(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马2进3),保护中卒(兵),状似屏风,故名。

  【单提马】布局术语,指开局阶段一方一马正起,一马屯边,多用于先手五七炮开局和后手起横车布局。

  【反宫马】布局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故亦称“夹炮屏风”。

  【拐角马】布局术语。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跳到己方士前位置,再穿上角奔河头。

  【先锋马】术语,先挺三兵或七兵,随即进马河口,如军队行军时的先头部队,故名。

  【当头炮】也称中炮。一种开局着法。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又称炮二平五。

  【五六炮】术语,是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多数用于对屏风马、反宫马,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

  【巡河炮】术语,象棋中利用开局利用炮的一种形式。在开局时,一方的炮从原始位置直升至己方河线,然后利用挺兵作为像中路一侧的炮架。

  【过宫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

  【五七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后手)走成中炮七路炮。是缓攻型布局的典范。

  【卒底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

  【金钩炮】布局着法。和卒底炮类似,一方用另一架炮制约对方的兵或相。

  【担子炮】术语,指双炮在一条直线上中间隔一子,两炮互相联络、保护,其状如扁担,故名。

  【天地炮】象棋专业术语。一炮镇中路,一炮压底线,使对方的士象将五子都受牵制。

  【横车】象棋术语。一方走“车一进一(车1进1)”或“车九进一(车9进1)”,以后横向出动,称为“横车”。

  【直车】象棋术语。一方走“车一平二”或“车九平八”,以后从二路或八路两直线出动,称为“直车”。

  【肋车】象棋术语。指把车开到四路(4路)和六路(6路)。因其紧贴将门要道,酷似人的双肋而得名。

  【骑河车】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限制对方兵、马等各子的活动,禁子有力。

  【三步虎】象棋术语。开盘伊始一方走上马、平炮、亮车,三步开出主力车。因状如虎爪揪地,又棋谚有云“车强如虎”,故称之为“三步虎”。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