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小学数学应用题

时间:2018-06-12 16:14:45 小学辅导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1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1

  1、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几个?

  2、妈妈买来2只苹果和6只梨,如果要把它们全部装在袋子里,每只袋子只能装4只水果,需要几只袋子?

  3、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4、老师有8袋乒乓球,每袋6个,借给同学5个,还剩多少个?

  5、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7套故事书,每套9元,还剩多少元?

  6、绿化带种有9棵柳树,松树的棵树是柳树的倍,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倍,绿化带中有松树几棵?有杨树几棵?

  7、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5人一组,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8、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买了7本,小胖买了4本,每本书7元,他们一共用去几元?

  9.填上条件,再解答。

  ⑴____,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⑵.植物小组栽培了9盆菊花。送给幼儿园盆,剩下的平均放在8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10.同学们参加劳动。二()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正确地叙述图意,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图画应用题.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图中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学生开火车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师: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1(花图).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花瓶里有5朵花,花瓶外有3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问:图上哪一部分不容易看出来?(花瓶里的花的朵数)

  说明:当图上的物体数量比较多或者物体间相互遮盖的时候不容易数出它的个数,这时候题中会给我们标明是多少或者能够让我们根据题中给的条件算出来,这道题就给我们标明了数据(板书:5朵).

  师:下面就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集体说图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朵,怎么想?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就要把花瓶里的5朵和花瓶外面的3朵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谁会列算式?

  板书:5+3=8

  问:5+3=8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3和8呢?

  (2)出示例题图2(小猫图).

  师: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在学生独立说的基础上指名说图意.(一共有8只小狗,跑了2只,还剩几只?)

  问:还剩几只?(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算的或数的)

  师:当数量比较多或者数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问:谁来说说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2=6

  问:8-2=6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2和6呢?

  2.教学做一做

  (1)投影出示蜗牛图

  指名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6+2=8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

  (2)投影出示小猪吹泡图

  学生试着自己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8-3=5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8表示什么?

  3.总结质疑: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图画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6页的第14题,然后投影订正.

  2.摆一摆、说一说

  两人一组,一人摆学具,一人说题意列算式.

  3.看算式编题

  出示:3+5= 8-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题,指名回答,大家当裁判.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3

  假设你站在甲、乙两地之间的某个位置,想乘坐出租车到乙地去。你看见一辆空车远远地从甲地驶来,而此时整条路上并没有别人与你争抢空车。我们假定车的行驶速度和人的步行速度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且车速大于人速。为了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你应该迎着车走过去,还是顺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点?

  在各种人多的场合下提出这个问题,此时大家的观点往往会立即分为鲜明的两派,并且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说,由于车速大于人速,我应该尽可能早地上车,充分利用汽车的速度优势,因此应该迎着空车走上去,提前与车相遇嘛。另一派人则说,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我应该充分利用时间,马不停蹄地赶往目的地。因此,我应该自己先朝目的地走一段路,再让出租车载我走完剩下的路程。

  其实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两种方案花费的时间显然是一样的。只要站在出租车的角度上想一想,问题就变得很显然了:不管人在哪儿上车,出租车反正都要驶完甲地到乙地的全部路程,因此你到达乙地的时间总等于出租车驶完全程的时间,加上途中接人上车可能耽误的时间。从省事儿的角度来讲,站在原地不动是最好的方案!

  不过不少人都找到了这个题的一个: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顺着车的方向往前走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你或许会直接走到终点,而此时出租车根本还没追上你!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4

  答:每支铅笔0.2元。

  15、想: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解:卡车的数量:360÷[10×6÷(8-6)]=360÷[10×6÷2]=360÷30=12(辆)

  客车的数量:

  360÷[10×6÷(8-6)+10]=360÷[30+10]=360÷40=9(辆)

  答: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解: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960÷80=12(天)

  公路全长:

  (720 80)×12+1200=800×12+1200=9600+1200=108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想:根据已知条件,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2×(12÷3)=2×4=8(个)

  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1800÷(8 4)=18000÷12=150(双)

  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

  18、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解:水泥用完的天数: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180×2=360(袋)

  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想: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解:每个茶杯的价钱: 90÷(4×5 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3×4=12(元)

  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想: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 1)倍。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5

  应用题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不少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数学能力比较差,根本无法解答应用题,因此,这些学生便害怕应用题,见到应用题就头痛。为了使学生面对应用题有信心,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一些创新做法。

  一、加强解题策略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思维的训练正是通过解题实现的;策略则是解题的核心,因而加强解题策略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每一个合理的问题都必然有其突破口,只是有的数量关系被叙述的情节所掩盖;学生一下子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提炼数量关系,寻找突破口就成了关键,如《平均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小明、小军和小红练写毛笔字,平均每人写20个,其中小明写24个,小军写18个,小红写了多少个?这题目与例题及基本练习在结构上相反,解题思路互逆,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能发现该题与例题的相通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点明平均数怎样求,反之根据平均数可求得什么,这样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2、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对他们思维能力的不同方面进行训练。其实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例如,一间房子地面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地砖铺地,共需96块,如果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由于受新学的知识——比例应用题干扰,部分学生会且只会用反比例解:3×3×96=4×4×X,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一般应用题的方法去解,于是又有了以下几种:3×3×96÷(4×4),96×(3×3÷4÷4)或96÷(4×4÷3÷3)。

  3、提醒学生注意解题后的思考。解应用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出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解题策略的回顾和总结,经常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进行思考?有哪些不同的解答方法?要引用哪些知识?用哪些方法更有利?

  二、突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放开手脚,给学生以充分的研究时空,把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研究中逐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勇于探索的能力。

  1、合理猜想。。直觉和猜想是创新的先导,虽然猜想不是很严密,但在重大的发明发现中,许多成果得益于合理的猜想或顿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理的、大胆的猜想。如:某农具厂计划生产600件农具,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多少天完成?课堂有学生提出这样解:25÷1。25=20(天),并且认为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25倍,时间一定缩短,小于25天。学生没有学过反比例知识,这只是他的一种猜想和直觉罢了,但正因为如此学生就创造性地用一步计算解答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借助形象。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两种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为小学生创造地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许多科学发明和发现是由形象思维创造的,诸如富兰克林把电流设想成水流一样。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主要形式是数形结合。有些应用题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与问题,画出线段图、示意图或分析图,使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分析。对于数量关系较为隐蔽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等操作来解答。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也为学生理解算理拓宽了思路。

  三、重视交流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简洁而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随着高科技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学生懂得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发给各小组一些花,告诉学生可以将这些花互赠于其他小组。这样你这组的花可以比原来的多,也可比原来的少,根据相关信息编出应用题,并解答。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第一小组:我们组原来有10朵花,送给第二小组3朵,第三小组送来4朵,现在一共有多少朵?列式:10—3 4=11(朵)答:现在一共有11朵。

  第二小组:我们组原来有12朵花,第四小组送来5朵,送给第一小组2朵,现在一共有多少朵?列式:12 5—2=15(朵)答:现在一共有15朵。

  ……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编应用题时,既要考虑送给哪个小组,送几朵,又要算清其他送来几朵,怎样编题?怎样解答?

  通过若干小组的汇报、编题、解答等训练,既使学生掌握了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结构,又使学生的交流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故事、事例、新闻等学生生活经历的现象入手,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的需求,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周围问题。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根据日常购物、学校的水电耗费、操场、花圃、教室等相关信息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进行讲解或练习。像这些应用题,来源于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激发了学生乐于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应用题的题型特点,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从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入手,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6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注入理论的元素。而应用题则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认知数学知识的程度得以提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内容,为培育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1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各个教育机构已经着力去改变教学模式,不过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的老师大有人在,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学习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较多的互动,更甚者要求学生去背诵解题思路和方法,长期下来学生本身依赖老师灌输知识的程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失去了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动力,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就难以得到培育。

  1.2应用题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应用题教学要求老师展开应用题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不过就当前的教学模式而言,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将应用题融入实践元素,只是局限在教学的表面,并没有将理论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由于没有实际生活作依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授应用题的难度。

  1.3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下,学生过分注重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渐渐的失去了观察生活现象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当应用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通常不明白该题目是在何种背景下出题。另外,老师在针对应用题教学时,得知学生无法理解体型只是去批评,不去顾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不断批评下就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应用题的信心。此外,大多数学生遇到由很多文字所罗列出来的应用题,缺乏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无法把应用题应用到自身生活中去,也就正确的解析应用题。

  2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2.1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是将陈旧教学模式改变,把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牵扯到的应用题与现实相结合,将抽象的应用题变得具体和形象,通过具体化抽象问题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提升。与此同时,老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应将应用题联系到学生自身生活中,也可以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去,使教学效率更加高效。此外,作为具有客观性的情景教学,学校应当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平台促使学生全方位领会应用题表述的内涵,进而使学生理解本应用题的程度加深。比如,老师在展开加减算法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直接了当的给小学生讲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思路,极易揭露应用题中的数据,进而使学生只专注于数据,而忽略了解析应用题的实际数据,从而使学生偏离了解题思路。我们可以设计一下的应用题:帽子价格10元、衣服价格52元、一双鞋价格32元、裤子价格70元,问题①爸爸给女儿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总共花了多少元钱?②裤子比衣服贵多少钱?③假设爸爸只买了一双鞋子,将100元付给卖家,那么卖家应当找回多少钱?在对该应用题进行教学时,老师应当把学生从数字中拉出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法引发学生的教学兴趣,也就是抽出两名同学来扮演爸爸和卖家,两者之间进行情景对话,使学生在情景演绎中,明白买卖的关系,更加清晰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提高,为提升应用题教学品质奠定基础,同时为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相关内容提供保障。

  2.2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采用环境教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教育环境下,环境教学法在展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渐渐得到重视,最近几年来教学环境法主要着力点是教学气氛,即充分运用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学习应用题的解析,为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提供环境保障。因此老师彻底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氛围的烘托,采用的形式是分组学习竞赛、学生主动在黑板上演示解题步骤等方法,从而集中学生精力投入到应用题学习中去。比如在倍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应用题:①熊猫捡到了5个玉米,猴子所捡的玉米是熊猫所捡数量的两倍,问题时猴子和熊猫捡玉米的个数是多少?②学校体育部买回了8盒羽毛球,7个羽毛球组成一盒,平均发送给五年级的四个班,那么各个班可以分得的乒乓球个数是?老师这时按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法划分成解题小组,并提出在特定时间内解答出应用题的要求,每个解题小组派遣一个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整个应用题的解析步骤,老师以学生实际解题状况为依据进行评分。

  2.3小学数学应用题采用习题教学法:一般探究习题教学法主要包含:①加大小学生课堂练习应用题的力度,这主要体现在老师在教授完一节课内容后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任务进行练习,进而加深小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记忆,同时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最后老师以学生解析习题的状况为依据,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②加大小学生课后练习习题的力度。具体体现在结束本节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写作业的时间应当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这样学生就会劳逸结合,形成科学的学习规律。③定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不过小学生自律性不强,这时老师应当联合家长进行监督,确保复习应用题的有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生展开应用题教学,应当以应用题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征、实际状况为依据,引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切实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摒弃原先的填鸭式教学法,真正致力于提升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君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115.

  [2]薛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06):193.

  [3]李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02):277.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7

  一个蓄水池,每分钟流入4立方米水.如果打开5个水龙头,2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如果打开8个水龙头,1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现在打开13个水龙头,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水放空?

  解:先计算1个水龙头每分钟放出水量.

  2小时半比1小时半多60分钟,多流入水

  4 × 60= 240(立方米).

  时间都用分钟作单位,1个水龙头每分钟放水量是

  240 ÷ ( 5× 150- 8 × 90)= 8(立方米),

  8个水龙头1个半小时放出的水量是

  8 × 8 × 90,

  其中 90分钟内流入水量是 4 × 90,因此原来水池中存有水 8 × 8 × 90-4 × 90= 5400(立方米).

  打开13个水龙头每分钟可以放出水8×13,除去每分钟流入4,其余将放出原存的水,放空原存的5400,需要

  5400 ÷(8 × 13- 4)=54(分钟).

  答:打开13个龙头,放空水池要54分钟.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8

  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 :设总工作量为1,则甲每小时完成1/6,乙每小时完成1/8,甲比乙每小时多完成(1/6-1/8),二人合做时每小时完成(1/6+1/8)。

  因为二人合做需要[1÷(1/6+1/8)]小时,这个时间内,甲比乙多做24个零件,所以

  (1)每小时甲比乙多做多少零件?

  24÷[1÷(1/6+1/8)]=7(个)

  (2)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7÷(1/6-1/8)=1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68个。

  解二: 上面这道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

  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的工作量之比为 1/6∶1/8=4∶3;

  由此可知,甲比乙多完成总工作量的 4-3/4+3 =1/7

  所以,这批零件共有 24÷1/7=168(个)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9

  1.一间房间长4米,宽3米。如果每平方米铺9块地砖,那么这间房需铺几块地砖?

  2.一扇防盗门高20分米,宽12分米。要给30扇这样的门涂油漆。(涂两面)一共要涂多少平方米?

  3.有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土地要铺上草皮,每块草皮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至少要多少块这样的草皮才把这块地铺满?

  4.有一块长为20米,宽为80分米的长方形土地要铺上地砖,每块地砖的边长是50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砖才能把这块地铺满?

  5.在长为8米,宽为5米的土地上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土地的面积是多少?

  容积和重量问题(必考几率80%)

  1.现有浓缩杨梅汁2750毫升,加上11升水后分给25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多少毫升的杨梅汁饮料?

  2.某超市搞优惠活动买1瓶2升装的芬达送一瓶355毫升的芬达,小雅买了5瓶2升装的芬达,她一共能得到多少毫的芬达?若分给25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到多少毫升?

  3.净水社每天可以生产10000升纯净水,如果每桶装19升,那么最多可以装满多少桶?

  4.码头有煤370吨,如果一辆卡车一次可以装煤6吨,全部运走这些煤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卡车?

  5.5辆卡车7次可以运送280吨货物,每辆卡车每次可以运送多少吨货物?

  6.码头有煤炭384吨,如果每辆车可以装6吨煤炭,用8辆货车要装多少次才能运完?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10

  161. 李强从甲地去乙地,去时先骑自行车,途中又换乘汽车,3小时到达乙地;回来时全乘汽车,1+4/5小时就到达乙地。单乘汽车比既骑自行车又乘骑车少用的时间相当于去时骑自行车时间的3/5。那么李强从甲地到乙地全部骑车需要多少小时?

  162. 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果,所用的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的费用分别是4。4元、6元、6。6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果混在一起作成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几元?

  163. 甲、乙、丙三人共同购买一辆汽车,买车时甲、乙付的钱分别是其他二人付钱总数的1/4,假如甲、乙再各付30000元,那么丙比乙少付6000元,买这辆车共用几元?

  164. 甲、乙两人以均匀的速度绕圆形跑道按相反的方向跑步,他们的出发点分别在直径的两个端点,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那么在乙跑完100米时第一次相遇,甲跑一圈还差60米时,第二次相遇。跑道的长是几米?

  165. 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比为4:3,甲容器水深7厘米,乙容器水深3厘米。再往两个容器各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时水深几厘米?

  166. 有一辆沿公路不停地往返于M,N两地之间的汽车。老王从M地沿这条公路步行向N地,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中途迎面遇到从N地驶来的这辆汽车,经20分钟又遇到这辆汽车从后面折回,再过50分钟又迎面遇到这辆汽车,再过40分钟又遇到这辆车再折回。N,M两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167. 用甲、乙、丙三个排水管排水,甲管排出1立方米水的时间,乙管能排出1。25立方米的水,丙管能排出1。5立方米的水。现在要排完某个水池的水,先开甲管,2小时后开乙管,几小时后再开丙管,到下午4时正好把水排完,且各个排水管排出的水量正好相等。问什么时候打开的丙管?

  168. 有一项工程,由三个工程队每天轮流做。原计划按甲、乙、丙次序轮做,恰好整天完工;如果按乙、丙、甲次序轮流做,比原计划多用0。5天;如果按丙、甲、乙次序轮流做,比原计划多用1/3天。已知甲单独做13天完工,且3个工程队的效率各不相同,那么这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队合作要几天?

  169. 小明5点多起床,一看钟,6字恰好在时针和分针的正中间(即两针到6的距离相等),这时是5点几分?

  170. 一只救生船从港口开到出事地点要行840千米,船速每小时20千米,船上一架直升飞机,每小时可飞行220千米,中途飞机起飞,提前赶到出事地点,这样从船离港口到飞机到达出事地点一共用了10小时,飞机在船离港口后多长时间起飞?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11

  1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师在对简单的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设计问题的能力水平较低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往网更倾向于操作起来相对容易的补充条件问题,而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编题训练较少,新课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知识量少,所以放弃了积极的引导,同时,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而相对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也较少,因此,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遏制。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尽管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能够更好的进行课堂导入和探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生活较少。很多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挖掘,因此,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书本上的一些例子,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训练的提醒老套。

  1.3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单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倡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而这种轻松的探究过程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展开,但是现实中的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单一,学生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主体地位,学生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少,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提问回答为主。所以这样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2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2.1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的预备策略

  首先,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如何,在进行教学之前应逐渐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和使用相关的数学量词。在小学数学认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词,能够培养学生做好解决和分析简单应用题,这是进行教学的启蒙工作。

  其次,在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之前,尤其是对于低端的学生来说,应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列式训练加强小学生口述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这是低端小学生简单应用题的入门教学,对于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内容,总结出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然后由教师完整的叙述出这两个条件和问题,再提问让学生重复教师所说内容即可。由此逐步递进,慢慢培养学生看到图片可以自己说出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再次,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鼓励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通过平时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2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应用题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观察。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教师在学生读题时要加强指导避免学生关注一些无关的信息。尤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为文字进行审题和观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例如:提醒学生不能放过图中的文字信息,看图时可以先寻找文字信息然后结合图画内容,确保正确理解图中所给信息等等。

  其次,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声读题从整体把握简单应用题的题意。图文结合型简单应用题中观察并口述出来是审题的关键,纯文字的简单应用题读题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关键,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特点,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题。

  再次,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由于数学应用题自身在语言上精练和抽象。小学生理解能力薄弱是解题过程中的困难。因此,对于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找准题目中的关键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让学生先由直观到表象,最后再抽象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数量关系的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题目对学生加以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题,引导学生从题目条件入手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找准题目条件中的对应关系从而真正判断分析出“条件与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逐层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意识的寻找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在收集辨别信息的过程中认弄清数量关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在多样题目的对比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与思考

  重视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相关的数学教学任务和相应的教学知识,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进行巩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会分析题目的关键和核心点,能够通过联想等方法将抽象的题目形象化。教师要转换视角,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从数学角度看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2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解答方法,通过我近年来的教学,对这部分知识有以下体会。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2、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3、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1)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2)找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有许多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都有一句关键分率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翻译成一个等量关系,然后根据这一个等量关系,即可求出题目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分析。有部分分数应用题,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总之,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我将其以上三点用了六句话进行总结了一下,做分数应用题时,“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则加,比1少则减”。所以只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结构中前后知识点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学会变得比较轻松。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3

  1、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

  3、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参加?

  4、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5、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6、小红有28个气球,小芳有24个气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个,还剩多少个?

  7、小军和小丽做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送给老师50个,他们还要做多少个?

  8、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9、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10、小东上午做了10道数学题,下午做的比上午多3道,小东一共做了多少道?

  11、小红看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5页,第二天看的比第一天少6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12、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13、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14、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掰了9个玉米,我掰了6个,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15、小明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15个,还剩多少个?

  16、会议室里,单人椅有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17、食堂运来3车大米,每车8袋,吃掉18袋后,还剩多少袋?

  18、有40人要过河,租8条小船(每条小船限乘4人)和1条大船(每条大船限乘6人),够坐吗?

  19、小明买一支钢笔花了8元,买书包的钱是买钢笔的6倍,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我有50元,要买一件29元的衣服和一副18元的眼镜,还剩多少元?(两种方法)

  20、小李有43张邮票,小生的邮票比小李多9张,小英的邮票比小生少14张。(1)小生有邮票多少张?

  (2)小英有邮票多少张? (3)他们三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21、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买票够吗? 票价: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

  23、20xx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中国队主场得分12分,客场得分比主场得分少5分,中国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24、20xx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卡塔尔队主场得分3分,客场得分是主场得分的2倍,卡塔尔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25、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26、小刚存了8元,小兵存的是小刚的9倍,小兵和小刚一共存了多少钱?

  27、6个小朋友要折80只纸鹤,每人已折了9只,还要折多少只? 12元能买3辆小汽车,要买5辆小汽车要多少元?

  28、有2箱水,每箱有8瓶,把这些水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几瓶?

  29、2张纸可以做8朵花,5张纸能做多少朵?

  30、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组,需要4条船。如果每8人一组,需要几条船?

  31、张姨用15元买了3双鞋,买5双鞋要多少元?

  32、王老师买8条跳绳用了40元,一个皮球比一条跳绳贵3元,一个皮球多少元?

  33、有4篮苹果,每篮9个,把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34、小红每天做8朵红花,做了3天。她要把红花奖给6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多少朵?

  35、妈妈买了3个茶杯用去24元,爸爸买了4个碗用去36元。茶杯和碗哪个贵?贵多少?

  36、25人用一条船过河,每次只能坐5人,要几次才能过完?

  37、有4只小兔,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现在每2只小猴分成一组去抬东西,可以分成几组?

  38、3个小动物吃了12个苹果,7个小动物要吃多少个苹果?

  39、一本故事书24页,小红每天看6页,几天看完?这本故事书小明8天看完,每天要看几页?

  40、小东有4元,小明的钱的小东的3倍。小明买6个本子刚好把钱用完,每个本子几元?

  41、小朋友吃早餐,每6人坐一张桌子,要坐2张桌子,一共有多少人? 46、妈妈买了4盒彩笔,每盒8支,用去了15支,还剩多少支?

  42、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15个,谁写得多?多几个?

  43、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4行,每行5个,两人一共写了多少个?

  44、操场上有6行,每行6人,如果排成4行,每行有多少人? 50、有24张画,平均挂在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多少张? 1、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45、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46、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47、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8、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49、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50、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4

  1、本书有680页,小晨第一天看了328页,第二天看了285页。这本书还有多少页没看?

  2、爸爸带了980元钱。买一辆自行车用去276元,买一台电风扇用去189元。爸爸还剩多少元?

  3、小明有186张画片,送给小方98张,送给小云35张。小明还剩多少张?

  4、学校图书室有684册故事书。一年级同学借去179册,二年级同学借去134册。图书室还剩多少册故事书?

  5、王爷爷养了348只鸡。昨天卖了156只,今天卖了97只,还剩多少只鸡?

  6、二(1)班有男生19人,女生14人。二(2)班比二(1)班少2人。二(2)班有多少人?

  7、农场养了348只公鸡,295只母鸡。养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68只。农场养了多少只鸭?

  8、同学们做红花208朵,黄花167朵。做绿花的朵数比红花和黄花的总数少59朵。做绿花多少朵?

  9、小云有邮票138张,小军有邮票175张。小明的邮票的张数比小云和小军的总数多37张。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0、学校原来有680本练习本,用去478本。又买来350本。学校现在有多少本练习本?

  11、汽车原来有37人,到小庄站下去19人,到新村站又上来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2、原来有95张白纸,上星期用了67张,这星期又买来53张。小方现在有几张白纸?

  13、体育队有17人,合唱队有45人。舞蹈队的人数比体育队和合唱队的总人数少4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4、小明看一本43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147页,第二天看了108页。这本书小明还有多少页没看?

  15、奶奶养了24只鸡,养鸭的只数比鸡多16只。养鹅的只数比鸭少8只。奶奶养了几只鹅?

  16、体育室有235根跳绳。上午借出87根,下午借出104根。还剩多少根跳绳?

  17、同学们做纸花。做红花258朵,做黄花175朵,做白花64朵。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8、小东有248张画片,送给小方39张,送给小明73张。小东还剩多少张画片?

  19、同学们拍球。小军拍了108下,小红比小军多拍了47下,小方比小红少拍13下。小方拍了多少下?

  20、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3人。到中心站下去24人,到花园站又下去了5人。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21、小明买一枝铅笔用去8角钱,买一块橡皮用去5角。他付给营业员2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2、同学们做纸花。做红花371朵,做黄花168朵,做白花的朵数比红花和黄花的总朵数少35朵,同学们做白花多少朵?

  23、李老师有415本练习本,发给二年级同学196本,一年级同学208本。李老师还剩多少本?

  24、农场有公鸡286只,母鸡357只。养的鸭比鸡的只数少194只。农场养鸭多少只?

  25、火车从扬州站出发,车上有343人,到达镇江站下去167人,到达南京站又上来209人。这时火车上有多少人?

  26、二年级有男生47人,女生55人。三年级比二年级多14人,三年级有多少人?

  27、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168朵,第二组做了204朵,第三组做的和第二组同样多。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8、同学们去植树,一年级栽了47棵,二年级栽了54棵,三年级栽的比一、二年级栽的总棵数少17棵。三年级栽了多少棵树?

  29、小方看一本548页的书。第一天看了146页,第二天看了207页。这本书还有多少页没看?

  30、小明有34个红球,28个黄球和76个白球。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球?

  31、军军有309张画,方方有196张画。小红比军军和方方的总张数少254张。小红有多少张?

  32、学校买来89个球,其中25个是篮球,37个是排球,剩下的是皮球。皮球有多少个?

  33、校栽了45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少17棵,水杉树比柳树多31棵。水杉树有多少棵?

  34、同学们做纸花。做红花107朵,做黄花35朵,做白花26朵。做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白花的总朵数多几朵?

  35、小红有64张纸。做纸花用去27张,做纸船用去19张。小红还剩多少张纸?

  36、一辆火车上原有967人。先下去288人,后来又上来105人。火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37、家里原来有43个苹果,妈妈又买来15个,小明吃了19个。现在还有多少个苹果?

  38、图书室原来有543本童话书。借给二年级106本,给借三年级264本,还剩多少本?

  39、学校举行运动会,二(1)班男生得了28分,女生得了24分,二(2)班比二(1)班多得了5分,二(2)班得了多少分?

  40、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4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2人,到邮电大楼站下去9人。又上来13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42、三年级买来科技书18本,故事书24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三年级六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多少本?

  43、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运回树苗76棵。五年级领走27棵,六年级领走33棵,还剩下多少棵树苗?

  44、幼儿园买了48个白皮球,24个花皮球,平均分给9个班,每班分得几个?

  45、小芳看一本书,每天看5页,9天后还剩56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46、学校买粉笔,白色粉笔比彩色粉笔多42盒,彩色粉笔39盒,买了多少盒白色粉笔?

  47、同学们参加方块队训练,三年级34人,四年级47人,每9人一行,应排几行?

  48、植树节四、五年级同学种了108棵柳树,还种了3行杨树,每行7棵。

  (1)种的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棵树?

  (3)四、五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5

  一、应用题

  一桶油,连桶重900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550克,问油重多少克?桶重多少克?

  指导: 油重:(900-350)×2=700(克) 桶重:900-700=200(克)

  二、应用题

  一条马路长450米,每隔50米安一盏街灯,共需要安多少盏街灯?

  指导:150÷50=9(盏) 9+1=10(盏)

  三、应用题

  小明和小芳同时上楼,当小明上到5搂时,小芳上到3楼。当小明上到13楼时,小芳上到几楼?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7

  船在静水中往返A、B两地和在流水中往返A、B两地相比,哪种情况下更快?

  这是一个经典问题了。答案是,船在静水中更快一些。注意船在顺水中的实际速度与在逆水中的实际速度的平均值就是它的静水速度,但由前一个问题的结论,实际的总平均速度会小于这个平均值。因此,船在流水中往返需要的总时间更久。

  考虑一种极端情况可以让问题的答案变得异常显然,颇有一种荒谬的喜剧效果。假设船刚开始在上游。如果水速等于船速的话,它将以原速度的两倍飞速到达折返点。但它永远也回不来了……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8

  知识点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问题:一定数量的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多一些,物品就不够;每人少一些,物品就有余。盈亏问题就是在已知盈亏的情况下来确定物品总数和参加分配的人数。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盈、亏与两次分得差的关系。

  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1)(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2) 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

  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

  例1

  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

  解析

  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树的棵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14+4=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的棵数相差7-5=2棵。所以植树小组有18÷2=9人,一共有5×9+14=59棵树。

  例2:

  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解析

  分析与解答:这是两亏的问题。由题意可知:三好学生人数和铅笔支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45-7=38支。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得到的铅笔相差9-7=2支。所以,三好学生有38÷2=19人,铅笔有9×19-45=126支。

  例3:

  有一些少先队员到山上去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16棵,还有24棵没种;如果每人种19棵,还有6棵没有种。问有多少名少先队员?有多少棵树?

  解析

  分析与解答:这是两盈的问题。由题意可知:少先队员的人数和树的棵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24-6=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种的树相差19-16=3棵。所以,少先队员有18÷3=6名,树有16×6+24=120棵。

  例4:

  学校给一批新入学的学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解析

  分析与解答:把“每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转化为“每间住14人,则少14×4=56人”。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34+56=90人,而每个房间相差14-12=2人。所房间数为90÷2=45间,学生人数为12×45+34=574人。

  例5: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坑没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4个,其余的人各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树坑。少先队员一共挖多少树坑?

  解析

  分析与解答:如果每人都挖6个树坑,那么少(6-4)×2=4个树坑,两次相差4+3=7个树坑。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挖的相差6-5=1个树坑。所以,少先队员一共有7÷1=7人,一共挖5×7+3=38个树坑。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9

  一座下底面是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石台,它的一个顶点A有一个虫子巢穴,虫甲每分钟爬6厘米,虫乙每分钟爬10厘米,甲沿正方形的边由A-B-C-D-A不停地爬行,甲先爬2厘米后,乙沿甲爬行过的路线追赶甲,当乙遇到甲后,乙就立即沿原路返回巢穴,然后乙再沿甲爬行的路线追赶甲,.......在甲爬行的一圈内,乙最后一次追上甲时,乙爬行了多长时间?

  解:

  10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0×4×100=4000厘米。

  每分钟乙虫比甲虫多行10-6=4厘米。

  每次乙从起点出发追及,乙行的路程不能超过4000厘米。

  所以每次追及的时间不能超过4000÷10=400分钟。

  所以相差的距离不能超过400×4=1600厘米。

  设每一次追的距离为1份,

  那么下一次追及的距离是1+6×[1÷(10-6)]×2=4份。

  每次从起点出发追及的距离依次是2、8、32、128、512、20xx、……

  因此,最后一次追及相差的距离是512厘米。

  当乙追上甲时,甲共行了512÷4×10=1280厘米。

  所以,从乙出发到最后一次追上甲,甲共行了1280-2=1278厘米。

  甲行这段路程的时间就是乙爬行的所有时间。

  所以是1278÷6=213分钟。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10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1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教师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教师板书并同时演示“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1)5个8相加是多少?

  (2)5的8倍是多少?

  (3)4个7相加是多少?

  (4)4的7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便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学生多次体验,为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合】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2.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法

3.小学数学应用题

4.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5.小学数学应用题教案

6.小学数学应用题总结

7.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8.小学数学应用题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