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 百文网手机站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时间:2022-04-28 10:34:05 战略管理 我要投稿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通用12篇)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与业务流程目标体系是落实企业战略的两条腿,没有这两条腿企业的变革就不能前行,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永远是悬在空中的美好愿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欢迎阅读。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1

  第一步明确战略

  可以说做绩效考核体系,不梳理一个公司的战略肯定是不行的,明确战略主要工作就是战略问题确认、清晰企业愿景与战略目标体系、外部环境分析与行业分析、内部资源能力分析、总体战略及业务战略确立、核心竞争力或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职能战略及战略实施计划设计。经过第一步我们就对企业的战略体系有了充分的把握,而绩效管理正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抓手。

  第二步分解重点工作

  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重点工作的分解,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是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一个企业组织除非是从事公益性事业的组织之外都是为了最求财务收益的,而财务收益是由谁来创造的哪,那就是客户,如何赢得客户必须靠良好的内部运营,而企业不断地自我学习与成长正是提升内部运营能力的手段。

  第三步分解关键因素

  运用组织功能分解法(FAST法)进行关键因素的分解,企业价值链通常包括研发、采购、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六个主价值链条,在主价值链条之外还有人力资源、IT服务、行政支持等辅助环节,我们就是循着企业价值链的主链条和辅助环节对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进行分解。

  第四步绘制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绘制的思路就是用价值树的分解方法采用层层剖析的方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按照从上到下依次是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逻辑关系进行层层分解。财务层面主要是阐明了公司所经营行为所产生的可衡量性经济结果,体现了公司对股东价值的增值。客户层面的重点是公司期望获得的客户和细分市场,部门如何满足内部和外部客户的需求。内部运营层面的重点是为了吸引并留住目标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的财务回报率期望,公司必须擅长什么核心经营流程,并符合公司的价值观趋向。学习与成长层面的重点是为了取得竞争成功,组织以及员工需要具备的核心知识和创新精神。

  第五步将关键因素转化为绩效指标

  例如某公司财务层面的关键成功因素为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那么净资产收益率就为其关键绩效指标。企业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时必须要考虑到可度量性,同时也要考虑得到这一关键绩效指标的成本问题,当成本过大带来的管理提升效果又不十分明显,那么这个绩效指标也可能不被采用。

  第六步明确部门使命

  考核指标分解到部门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部门使命做指引。在明确部门使命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使命不是职责的简单叠加,其次使命是各部门对公司战略的支撑点,最后重点在于描述部门的价值、意义与作用。这个过程是与各部门领导反复磋商探讨的过程,部门使命必须让每个部门负责人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为第七步落实公司及各部门指标打下良好基础。

  第七步落实公司及各部门指标

  部门是实现公司战略的各承接主体,在部门指标设计时要依据平衡计分卡思想,对企业战略实现的结果和过程同样关注,分年度指标、月度指标进行综合的设计。

  第八步指标要素设计

  部门中的每个岗位是公司这个有机整体中每一个细胞单元,公司是否有活力能否基业长青,业务蒸蒸日上关键是做为每一个细胞单元岗位上的员工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因此,细化到每个岗位的指标要素设计是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岗位指标的设计必须与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充分结合,同时保证考核指标是岗位主体通过努力可以达成和提升的。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2

  一、精细化绩效管理的内涵

  内涵:建立以专业化管理体系、指标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架构,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贯穿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全过程,采用“PDCA”法,形成闭环,通过流程分析、关键环节控制,采用分项归析的分析方法,构建部门、班组、员工绩效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真正做到量化员工工作绩效,提升质量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目的;并研发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化、透明化、信息化”管理。管理精细化是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具体实践。

  二、精细化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1、建立工作流程

  按照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管理的内涵,建立工作流程图。

  2、设定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对工作指标实行分类,由分类到分项,由分项到分步骤,由分步骤到分细节。建立严密的指标体系,设定指标名称和指标最佳值,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确定控制原则。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及目标值。

  3、搭建精细化绩效管理系统

  (1)以信息化推动绩效精细化绩效管理,按照精细化绩效管理要求,建立精细化绩效考核支持系统,构建信息共享、流程通畅、规范统一的绩效评价平台,实现绩效考核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精细化绩效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2)精细化绩效考核系统主要功能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专业化管理体系;构建责任明确、流程清晰、闭环监督的组织体系;抓住核心业务,提取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以任务为主线,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为要点,构建评价体系;以信息化为平台,实现“网络化、透明化、信息化”管理。

  4、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制度及工具

  如: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生产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生产单位精细化考核办法;生产单位班组绩效考核指标;生产单位员工工作任务卡;班组员工月度考核评价表;班组员工月度考核汇总表;班组员工绩效改进计划表;班组员工绩效面谈记录;班组员工绩效申诉表;生产单位计划完成情况汇总。

  5、确保体系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组织机构生产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的组织机构。

  (2)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考核决策等工作。人力资源部:协助制定各类计划、工作指标、生产任务书、标准化管理等管理工作,对绩效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激励兑现。生产单位:成立考核小组,负责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计划制订上报、下达工作指标、任务及统计报表和信息发布工作。生产单位下属班组:负责工作指标、任务接收、员工考评、计划完成情况上报和信息维护工作。

  (3)人员能力说明

  1)有较丰富的绩效管理工作经验。

  2)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能力。能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业务工作,能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3)熟悉计算机相关应用系统。

  三、结语

  该系统自应用以来,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班组绩效考核问题,减少了班组因忙于考核登记,没有时间、精力抓管理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真正做到量化员工工作绩效,提升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管理水平。能科学、准确地评价员工绩效,激发员工潜能,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员工相互激励、比贡献、赛成效的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收入凭贡献而非平均分配”。经过实践证明,以管理标准为基础,工作任务为主线,关键环节控制为手段,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指标改进和提升整体绩效为目的,实现管理闭环和员工绩效“网络化、透明化、信息化”管理的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管理体系,是科学的、有价值的。其必能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3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赢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创造出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绩效管理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和企业的整体绩效的不断提升,进而推动企业建立自身在市场上的独特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到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规模较小、管理落后、制度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认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苦于无法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想使绩效管理助推企业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脱节。一方面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愿景和发展战略可行性较差。企业的愿景和战略被比喻为企业前进的罗盘和发动机。如果企业描绘的愿景不能凝聚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企业发展战略不够明确并且经常改变,那么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也就无法建立。然而,在现实当中,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都把企业经营的重点放在企业的短期利润目标上,没有完善的、稳定的发展战略,缺少发展愿景和长期计划目标。因此,从绩效管理的持续性上看,发展战略的缺失使得绩效计划无法制定,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也难以确立,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只能以出勤率、工作量完成情况等简单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和管理;另一方面绩效管理的实施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联系程度不够。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并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最终目的。因此,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短期的绩效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考虑赢得未来的非财务指标。然而,从整体上看,中小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挂钩。企业的绩效考核或者评价主要是围绕年度经营预算和赢利目标建立的,无形中对短期的和战术性的行为提供了支持,没有能够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无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二)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等环节的循环系统,而绩效考核只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所进行的绩效管理,实质上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实施环节即绩效考核。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实际上只有一个绩效考核方案,没有绩效计划、绩效辅导和绩效反馈等的绩效管理环节。即使在绩效考核的实施中,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绩效考核之前,许多企业没有进行绩效计划,没有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具体安排都不了解。绩效考核过程中,对考核的方式和结果控制不严,往往是考核对象匆匆填完考核表格就各自处理手头工作去了,考核者也没有就考核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和潜在的障碍等与考核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绩效考核之后,企业没有进行绩效反馈,而考核结果往往仅用于发放奖金,而没有与员工晋升、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等相联系。

  (三)忽视绩效反馈和改进。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持续地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水平,使企业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绩效反馈是影响和决定管理效果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可忽视。绩效反馈和改进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考核结果告知考核对象;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和考核对象的沟通,找出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讨论、研究制订出改进方案,来完成下一阶段的改进和提升。目标管理理论认为,员工在清晰的目标激励下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而经常性地收到效果反馈能使员工感受到自己被管理者重视从而把工作改进转变为自觉行为。应当明确的是,绩效反馈并不是在员工工作出现问题时才进行。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持续关注,随时发现员工在完成任务中的偏离目标行为,及时进行指导并寻找解决办法。可以说,及时和具体的反馈是帮助员工实现良好的绩效并最终完成规定目标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许多时候绩效反馈仅仅是走走形式,或者干脆没有。中国人普遍喜欢讲究面子,人们多愿意说好话,而指出员工工作中的问题或者善意的提醒往往不被认可。尤其是许多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在企业里工作的人许多都与经营者“沾亲带故”,绩效反馈往往无疾而终。

  二、构建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策略

  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其绩效管理体系仍然遵循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一般规律,即包含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等环节和内容。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经营条件的限制,包括企业规模、人员数量、管理资源等,要想和大型企业一样进行规范而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实施,肯定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样会占用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因此,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主要“骨骼”,既精简又实用。具体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改进三个环节。

  (一)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首要环节,它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逐级分解,按照组织管理层次分别制定计划和目标,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计划是行动的先导。绩效计划通过上级和员工共同参与,就员工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潜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预想,最终形成确定的文字表述。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加强了目标的可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员工制定具有前瞻性并且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从而避免员工个人目标的盲目性。

  中小民营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时:首先,要认识到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开展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和绩效考核的可靠依据,而非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因此是绩效管理必不可少的前置环节,应该认真制定;其次,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可能无法理解复杂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对此,企业需要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对他们晓以利弊,鼓励他们参考其他员工的绩效计划制定自己的岗位工作重点和目标标准等;第三,直线管理人员要和员工就绩效计划书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制定出来的绩效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并且最终能够完成,保持目标的激励性。

  (二)绩效考核

  1、绩效指标的选择。绩效指标就是用来评估部门、团队和员工绩效的标准,一般分为特征性指标、行为性指标、成果性指标三大类型。中小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组织结构、组织氛围和员工情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首先,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要准确清晰,尽量设计数量少、表述简单的量化指标。指标要切实能够反映岗位或者工作的基本特征,其结果要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状况;其次,在指标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员工参与,通过与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达成一致。同时,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绩效指标的设计与衡量方式也需要根据需要进行定期地增加和删减。应当把员工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结合起来,在指标设计中考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部门、团队的绩效指标和员工个人的绩效指标能够互相体现;第三,通过对企业整体目标的层层分解,使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地传递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上。部门和员工在完成绩效目标的同时,都应该明确自己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关键职责、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从而实现权责对等,保证目标的完成。

  2、绩效考核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首先,要根据企业的人员结构和组织构架,在比较各种不同考核方法的优缺点后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且不可盲目求新求异。对于规模较小,人员结构和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的企业,考核方法不必复杂;对于规模较大,人员结构和组织架构比较复杂的企业来说,也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或者方法组合。其次,考核方法选择的过程应当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并纳入到绩效沟通的过程中。这样做的优点是,员工通过沟通就能够感受到绩效管理不是为了对自己实施控制,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双赢,从而减少绩效考核中员工的戒备和抵触心理。同时,通过和员工的充分沟通,员工已经对考核办法和程序有了了解,增加了其对考核的信任,从内心接受并积极改进。

  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严格执行绩效计划,按照相应流程进行考核,增强考核人员的执行力;二是要以人为本,注意考核过程中的人性化导向,在考核前期结果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影响结果的长期性因素,避免出现考核失误而引起抵触情况发生;三是不仅要重视考核结果,更要重视考核的过程,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三)绩效反馈和改进。作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压轴”环节,绩效反馈和改进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它既是对上一个绩效管理循环的最后总结,又是对下一个绩效管理循环的有效开启。可以说,绩效反馈和改进决定了绩效管理循环能否成功升级,是实现绩效管理升华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是由无数个单体绩效管理循环构成的螺旋型上升循环,如果没有绩效反馈和改进,绩效管理循环就会止步不前,绩效管理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对中小民营企业而言,绩效改进是推动企业效益提升和管理升级的必要手段。首先,应该把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在员工完成绩效目标的全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完整地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其次,对于未完成绩效考核目标的员工和部门,要进行彻底的原因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原因,制订科学、合理、有序的调整和改善方案,明确改进方向和下一步的目标;第三,在和绩效目标未达成或存在明显问题的员工进行沟通以及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把所有相关讨论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档或者纸质文档,形成结论后,由员工、主管、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共同签字存档。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新的挑战,中小民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使中小民营企业不断提升效率,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4

  摘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绩效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在简要介绍绩效管理中绩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企业发展实际,指出了企业绩效管理中管理者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对绩效沟通重视不够;绩效制度缺乏,上下级的沟通不够;绩效沟通实践上存在的沟通技巧与反馈效力的缺失等问题。最后结合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为企业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沟通;策略探析

  一、绩效管理中绩效沟通概述

  从理论上来讲,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以及绩效反馈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有机系统。绩效沟通指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为了达到绩效评估目的,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分享各类相关绩效信息,以期得到对方的反应和评价,通过双方多种形式、内容、层次的交流,提高企业绩效的过程。

  二、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绩效沟通重视不够

  沟通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核心手段,已经被众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知。尤其是绩效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由于忙于日常的生产运营,往往忽视了对于企业绩效的一些管理和沟通,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只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抓好了就可以了,对于企业绩效沟通可以忽略不记。出现以上的问题和表现主要在于这些管理者对于绩效意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这种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他们认为只要给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表现打打分,然后再填写一张绩效考核单,给员工一个绩效反馈单就万事大吉。在他们看来,过多的沟通都是在浪费时间,有一张绩效考核表就可以知道员工的工作情况。其次,许多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取得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为此对于绩效管理不是特别的重视。

  2、绩效制度缺乏,上下级的沟通不够

  绩效管理作为特殊的管理模式,需要有具体的配套制度去落实和执行,由此才可以保证绩效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绩效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据相关调查显示,有35%的员工认为在绩效管理的沟通上,上下级几乎是存在隔膜的,双方绩效管理的沟通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各个企业在绩效制度的建立上也乏善可陈,对于绩效制度的落实也缺乏监督,上级在下达任务时不习惯用沟通的方式,而是一种指令性的方式。这使得员工工作业绩难以得到很好的反馈,同时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一些工作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更无从得到反馈性的指导。正是这种绩效制度的不完善和上下级缺乏沟通,导致企业绩效管理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

  3、绩效沟通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过程中,只有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互动,才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出不足,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企业之间,往往因缺乏沟通,使得一些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措施无法执行,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对企业良性发展的一个制约。一般来说,绩效沟通实践上存在如下问题。

  (1)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在具体的绩效管理中,造成绩效管理不畅的因素众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上缺乏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由于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忙于企业的生产与营销,往往在绩效管理上缺乏足够的沟通经验和知识储备,使得他们在和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沟通时缺乏信心。如何和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沟通,沟通什么内容,用什么技巧来沟通,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者绩效知识的缺乏和经验上的不足,导致企业上下级绩效沟通的氛围和结果都差强人意。

  (2)绩效沟通简单化、反馈效力差。绩效管理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手段,而要达到相对完美的绩效效果,就要在绩效沟通上多下功夫。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企业对于绩效沟通的落实上,比较简单化。对于绩效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上仅仅进行简单的绩效评估,而忽视了对绩效指标的制定和落实,这种考评结果的简单化和笼统化对绩效工作的改进没有太大的作用。绩效沟通简单化、反馈效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员工的考核缺乏实际的绩效指标。通过日常的调查,我们发现,管理者很少与员工就考核指标进行沟通和探讨,所有对于员工绩效指标考核的内容和指标都是出自其主观意识和想当然的。信息由下向上传达较少,这使得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大大减弱,而且也不能全面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其次,对员工的考核结果缺乏反馈。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绩效考核中,一些企业对于考核结果不进行公开,企业员工不能很好地通过绩效反馈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不利于员工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提高和改善。造成企业管理者不向下级反馈绩效考核表的因素很多。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者日常缺乏对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方面资料的收集,即使收集到了一些绩效考核信息也难以发现一些有实质的问题,无法为企业员工提供精确的绩效改正信息;另一方面,员工对于绩效考核中的疑问也很少和上级领导沟通,使得绩效考核工作进入僵持化阶段,影响绩效工作的深入发展和进行。

  三、增强绩效沟通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1、强化绩效沟通理念,形成良好沟通氛围

  通过科学证明,良好的绩效沟通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企业可以有效保证绩效管理的一种手段。为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深刻地认识到绩效沟通的作用,使得绩效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最大的效力。要充分重视绩效管理的提升,将其当作常规的经营手段。此外,绩效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绩效管理工作,为企业上下级绩效沟通提供畅通的通道。要从上而下贯彻和执行绩效管理理念,为企业推行绩效沟通奠定基础。

  2、建立系统完善的沟通制度,保障绩效沟通的有效推行

  绩效管理要得到有效的推进,就必须要有一个制度保证绩效的顺利进行,以便保证绩效的实效性和功效性。为此做为企业的领导人必须将绩效管理上升到一个管理层的高度,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如此才可以促进绩效的有效的推行。一方面按照绩效考核计划和绩效反馈表进行各个方面的沟通,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包括绩效制度的制定和绩效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要将绩效管理落实到实处,要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实现双方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为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提供契机,这样可以使员工绩效考核成果及时得到反馈,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发展。

  3、注重绩效沟通培训,提高管理者绩效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绩效管理是一种双向的行为和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为此要提高企业绩效管理,企业一定要注重绩效的沟通,尽量弥补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企业高层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绩效管理水平。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部门职责,对于绩效管理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制度。当然,对于管理者也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绩效知识的培训,以便不断加强和提高管理者的在绩效管理上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保障绩效沟通达到理想效果。

  4、加强管理过程中的绩效沟通,将绩效沟通贯穿绩效管理各环节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才可以不断顺利地进行绩效沟通和提升,任何有效的绩效管理都离不开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更需要有绩效沟通意识,为此才可以不断促进和加强绩效工作的管理。作为绩效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述求,为此企业在制定绩效制度时一定要和企业的员工多沟通,以便确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指导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该何时完成其固有的工作进度。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绩效指标对员工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并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以便进一步加强和员工面对面的沟通。对于好的绩效结果要多进行制度上的鼓励,对于不好的绩效的结果,要和员工一同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找到改进措施,达到预期的改进目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

  四、结语

  针对当前企业管理者对绩效沟通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对绩效管理缺乏足够的理解,企业上级和下级在沟通上的缺失,尤其是绩效沟通在实践中存在的沟通技巧与反馈效力的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和提高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理念上对绩效管理进行升华,与此同时还要为企业绩效管理创造良好氛围,切实加强企业领导者在绩效管理上的素质和沟通技能,以便不断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的深入发展,并通过各种综合手段的运用,协调各方利益,运用各种措施合力解决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相信在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绩效沟通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良平、苗举: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绩效沟通问题及相关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

  [2]杨德新:企业绩效管理中的沟通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4(10).

  [3]王竹卿:企业绩效管理扁平化问题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

  [4]周健: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有效策略[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

  [5]李默: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5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企业管理的所有过程和方面,科学有效的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提升管理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员工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员工的价值创造潜力和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紧密匹配,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正确激励和引导员工,才能实现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双赢。

  一、目前员工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1.重经营轻管理

  目前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中,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过于强化业绩经营指标,弱化管理控制指标,这是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如果没有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作保障,企业业务经营就如同失去了僵绳的马,跑得再快的马也会偏离正确轨道,成为害群之马。

  2.重个人轻团队

  目前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中,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弱化了团队协作精神。试想在现代化企业中,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简单化劳动,而是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项目。在过于重视个人业绩考核,轻视团队协作考核的管理体系下,势必造成员工个人利益至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最终集体效益得不到保障,形成恶性循环。

  3.重惩罚轻奖励

  在目前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大多是没有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某项经营指标的绩效考核得分扣减项,而较少主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提出某项合理化建议的绩效考核得分增加项,这是重惩罚轻奖励的怪象。员工在正能量的绩效鼓励下应该比负能量的绩效惩罚下工作效能更能提高,而且正能量的绩效鼓励环境才能吸引人才,负能量的绩效惩罚环境只会流失人才。

  4.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大多绩效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绩效考核结果,如为了在短期内达到某个企业经营目标量身定做,更多反映了领导意志,而忽略了被考核者的意愿,忽视了沟通反馈的环节和过程。一个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管理者闭门造车为企业目标量身定做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如果得不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让大多数员工感受不到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性,那只能是一纸空文,毕竟员工才是企业绩效的具体落实者。

  二、员工绩效管理的定义

  目前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未能清晰地定义绩效管理,而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员工绩效管理是指采用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对照企业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职程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管理不能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强调的是过程和结果,绩效考核强调的仅为结果;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激励和发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监督和控制;绩效管理的重心是绩效与企业战略的关联度,绩效考核的重心是如何考核评价;绩效管理的流程为持续评估和沟通,绩效考核的流程为一次性考核。所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是对绩效总体工作把控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

  三、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业绩优先、规范管理原则

  员工绩效管理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在突出企业价值贡献度的同时,强调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合规经营的价值理念,经营部门固然重要,但管理部门是支撑保障,不能顾此失彼,经营和管理同时创造价值,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各类员工的价值创造和业绩贡献,建立导向清晰、激励有效的专业化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2.分级负责原则

  按照科学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须结合员工所在岗位的特点,分类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提高绩效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按照员工岗位汇报关系,由各级管理者具体承担下级员工的绩效管理职责。

  3.客观公正原则

  企业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员工绩效管理工作,从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双向角度实现制度公平、操作公平和结果公平,客观评价被评价者取得的真实业绩,准确反映被评价者的努力程度、履职程度和价值贡献。

  4.持续沟通原则

  企业管理者须对辖属员工的绩效进行全过程管理,既要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阶段全面征求员工的意见,更要根据员工各阶段绩效表现和工作业绩,经常与员工及时地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将改进提高作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确保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共同提升。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1.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指标管理

  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中,有两种重要的考核指标体系,一种是定量指标体系,一种是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可以体现企业经营业绩,具有简单明了、容易实施、约束力强的特点。定量指标非常客观、具体,能准确地反映工作成果,评价结果比较直观,一般适用于业务经营岗位。定性指标可以体现企业控制协调水平,需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一般适用于行政管理岗位。企业需在建立具体详尽的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岗位特点,按不同比重科学设置定量定性指标组合,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2.分类分层相结合的类别管理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以责任来分层的,分为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基层管理层、普通员工层,在推动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时,要提炼出共性的、具有可比性的考核指标,对不同层级的考核对象进行考核,建立纵向分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同时企业的岗位类别是以职种来分类的,分为企划人员、市场人员、营销人员、工程人员、行政人员等,在设计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指标时,要考虑到各专业人员的岗位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横向分类别绩效管理体系。在纵向分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和横向分类别绩效管理体系双重结合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分类体系。

  3.部门岗位相结合的责任管理

  部门职能绩效指标是衡量部门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指标,是对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效果的直接衡量方式,该指标为企业总体战略指标和经营目标的分解、部门应承担的职能等。员工岗位绩效指标是衡量某岗位员工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指标,是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直接衡量方式,该指标为部门职能的承接和分解以及个人应该履行的岗位职责。在设计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时,应以岗位指标为主,辅以部门指标,建立个人团队相结合的绩效管理责任体系。

  4.KPI考核和360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管理

  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运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为KPI考核法和360度考核法,这两种考核方法各有利弊。KPI考核法即企业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成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工具,指标量化细致,目标性强,但量化指标评价需要提供大量数据支持,侧重于容易量化,容易搜集数据的业务经营类员工岗位考核。360度考核即全方位考核法,是将与员工工作发生关联的上级领导、同事、客户、下属员工都作为评价者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多角度考核,兼听则明,但对于一些数据很难辨别真伪,需要大量精力去分析,侧重于不容易量化,综合性较强,接触面较广的综合管理类员工岗位考核。所以在设计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中,业务经营类员工岗位考核以KPI考核法为主,辅之以360度考核法;综合管理类员工岗位考核以360度考核法为主,辅之以KPI考核法,构建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法体系。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6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在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组织绩效管理中,必须注重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本文对企业组织绩效管理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并以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为例,指出了当前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体系;概念;问题;策略

  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组织绩效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其体系的优化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一、绩效管理相关概念

  1.绩效绩效指的是企业在某时间段内个人或者组织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其中,投入指的是对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等方面的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与工作任务相关的数量、质量、效率等等。

  2.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分为个人绩效管理和组织绩效管理两个层次,指的是对员工及组织的行为与结果进行控制的系统。个人绩效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而设置的工作目标,促使员工做出更好的工作。组织绩效管理是管理人员为组织而设定的任务,包括要求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率而采取的相应管理措施。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需要企业员工与管理者双方面的共同参与。

  二、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组织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以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为例,在企业中,仍然存在有很多落后的管理理念,这些落后理念的存在使得科学的前瞻性管理理念和方法很难真正落实。大部分的管理层人员没有认识到组织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因此导致在该工作推行时管理者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使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行只是表面工作。

  2.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晰绩效管理工作是一个过程,具有连续性,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多,对员工的行为作出客观评价,并因此作出对员工奖惩的决定,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该环节中实现对员工行为的量化与评价,是阶段性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二者之间的理念与方法区别甚远。然而在企业中,很多管理者只是对员工进行书面考核,并没有注重在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

  3.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在绩效考核中,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随意性较强。首先,在考评指标的设计中存在问题,使考评结果产生误导,在绩效考核中过于重视定量指标,而没有意识到定性指标的重要性,在定量指标的制定中也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选取了很多空泛定性指标,没有区分开员工的素质与绩效考评。其次,绩效考核标准不清晰,无法具体解释每个考核指标的含义,使得考核标准的主观性强,操作性差,无法真正评价出员工工作。由于考核标准不科学,因此无法使员工信服。

  三、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1.优化绩效管理计划,明确绩效目标首先要对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进行规范,从企业财务、客户、内部运营以及学习提升四方面进行指标的量化,找出其中的重要指标,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成立覆盖企业整体的绩效指标体系。在指标评价系统中,设置由部门经理、总监、副经理、员工等组成的绩效指标链。通过这种形式,企业整体员工的积极性得以提升,而且通过这种链式结构,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增多。其次,优化绩效计划。在绩效计划的优化过程中,要确保指标链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在绩效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争取企业整体人员的参与,与每个人签订绩效计划书,使企业的绩效管理目标得到落实。

  2.辅导与优化绩效执行第一,加强绩效沟通,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实时调查,准确把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把绩效信息提供给员工,保证在绩效评估过程中数据的客观、真实。第二,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可以根据职位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一般情况下,要求部门经理每季度参加一次考核,对员工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第三,提升优化绩效的反馈与利用率。在绩效考核结束后,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让员工认识到自身不足以及后期工作注意事项。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对员工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总之,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对组织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制定科学有效的组织绩效管理体系,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张铭.BE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分析[D].西北大学,2010

  [2]王丽凤.CA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邓炳瑜.家有电视购物公司绩效考评方案诊断与再设计[D].湘潭大学,2012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7

  摘要:目前的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科学、客观和规范的考核方法和工具。传统的考核方法一般是作为对员工的控制手段存在的,有很重的维护领导权威。大多数采用的绩效管理方法是个人年终工作小结或是小组评议等主观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的建筑企业形式及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文章主要探讨了建筑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体系建设。

  关键词: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目前,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的建筑企业管理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建筑企业的绩效评价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将企业与员工的发展相结合,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相结合,满足员工个人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而不只是简单的关注到员工的薪资、福利及晋升等这些基本问题。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能够适应、配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一、建筑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的形势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挑战。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都跟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悉悉相关。在建筑行业,我国应用计算机是从人力无法完成的复杂结构计算分析开始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区域规划、建筑CAD设计、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账管理、工程计划网络制定等经营管理方面,20世纪90年代又扩展到工程量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深基坑支护、建筑物垂直度测量、现场的CAD等施工技术方面的应用。因此,研究我国建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问题,有利于建筑施工建筑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目前,在我国企业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项目管理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建筑企业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都要依赖于建筑企业中的处于各种岗位的员工来实现。在社会制度的背景下,在社会关系空间中,建筑企业员工个人追求自我认同,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之间势必会产生矛盾,这是导致建筑企业员工身份认同困境的根源所在。

  二、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建筑建没工程项目都在搞项目绩效评价,但多数建筑企业管理绩效评价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缺乏硬性指标约束,评价机制流于形式,缺失合理、公平公正、科学。在众多的诸如加薪,升迁等对策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近年来兴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给所有建筑企业指明了一条新出路,对员工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建筑企业员工自身特征发生了变化,因此当他们处在同样的环境中时,便会产生更大的困惑,而这些变化也更是会反应在行动上,进而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员工的自我身份认同困境具体体现在他们的身份分类的矛盾、目前身份归属的矛盾以及未来身份归属的矛盾上。基层组织对建筑企业管理评价工作认识不足。

  (二)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由专门的评价小组来进行评价,这种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开性,但同样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方面。以庞大的数量与巨大的规模向城市流动,穿梭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建筑企业员工到后来的外出务工者,这样的词语逐渐被人们提起,建筑企业员工以及建筑企业员工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出现了,即制度以及政策的变化,建筑企业员工的自由流动,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是建筑企业员工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居民的排斥、建筑企业员工的城市适应、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成为了建筑企业员工流动衍生的社会问题。然而把焦点聚焦到建筑企业员工自身,在这些社会变化与变迁后,其身份也悄然声息的发生着变化。

  (三)绩效评价的“经验主义”

  组织往往利用这些资料来确认表现出色的“明星”员工,并对他们加以培植以便让他们承担更重大的责任。职业生涯管理就是将组织和员工的工作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共同目标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努力加以实现的过程。从个人的角度看,成功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就是如何对个人的需求、理想、愿望与个人实际的能力、技术、动机等特征作出现实的、中肯的自我评价。因此,对员工尤其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员工而言,必须能够将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这其中还包括员工对于组织中存在的机会的评估过程。那前面所做的工作完全没有必要了。

  三、国内建筑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领导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够

  绩效评价是项目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想要取得成功,那么领导就应当十分重视并支持绩效评价工作,并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工作才能有针对性的贯彻实施。如果领导意识到绩效评价是项目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就应当给绩效评价活动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方面的支持,甚至亲自参与或监督,以便评价得以顺利进行,评价结果也必然受到重视。在实践评价中,领导很少意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绩效评价只不过是一种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只需要日常的观察、考核可以做出评价,所以绩效评价工作无法真正有效开展、发挥作用。

  (二)对绩效评价定位模糊

  我们从小就一直在探索: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我们怎么才能提升生命的品质,让生命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看,职业生涯是我们认知、情感和社会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解决在认知、情感和社会观念方面面临的问题。从生理角度看,职业生涯是以生命周期的理念为基础,对我们自己的体力、体能、智力、智能等从发育、成熟到衰退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很多建筑项目管理由于对绩效评价的目的认识不够造成的绩效评价定位的模糊。

  (三)绩效评价培训工作不到位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以便使员工能够沿着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前进,并成功地驾驭其发展过程。众所周知,当组织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时,会给组织中的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生涯发展机会。然而也要认识到,即使组织是处于衰退或战略调整阶段,更应该设计各种开发计划为员工创造职业生涯机会。有时组织发展速度的放慢,会迫使各建筑企业在开发和管理职业生涯方面更具有创造性。

  (四)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不当

  很多国内建筑企业并不是在分析自身建筑企业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绩效评价方法,而是复制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机械的套用,而不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做出相当调整,使绩效评价过程成为被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的一种博弈,也使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工作氛围,打击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绩效评价丧失本身应该具备的意义,非但没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反而影响工作情绪,甚至降低了原有的绩效水平,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综上所述,不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已经影响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在该理论出现以前,企里是人适应机器,后来马斯洛提出,员工的潜能、价值实现应当得到重视,坚信人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即达到自我实现。

  四、加强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文化,是指建筑企业成员所培养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和能量释放力,并弥漫于建筑企业文化群体之间,把每个个体的行为整合起来,维系主导并昭示着建筑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在企业中要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为员工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和晋升通道,激励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挖掘出员工的最大潜力。例如营销管理者除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外,还需要足够的营销管理知识和能力。基于营销人员的专业等级晋升而规划能有效摆脱业绩提成的诸多弊端。很多建筑企业的方法是营销人员业绩的好坏,在薪酬方面做出体现,业绩好坏同时也关系到营销人员在企业的发展,这种做法在中低级营销管理者中实行比较合理。但如果营销队伍的庞大,营销业务增大的情况下,把握营销合同、降低营销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防止客户资源流失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熟悉各种法律知识的高级营销员、主任营销员。对这类员工的等级设置如果与营销副经理、经理同级,会极大地激励其在自己擅长的营销领域得到职业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员工最看重的是公正的业绩考核,愉快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的自主性,其次是稳定的薪酬福利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采取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方法。岗位轮换是指在公共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或某些具有特殊工作性质职位(财务、人事、审计、计划、物资等)的公职人员,有计划地交流轮换岗位的制度安排;挂职锻炼是指为了使年轻的公职人员增长才干,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其到基层部门实地担任一定职务的内部交流活动。

  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根据组织的需要和发展要求,考虑是选择外补晋升制还是内升晋升制对组织更为有利。外补晋升制是指当组织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由本部门以外的公职人员进入补缺的方式。其优势在于,扩大了选择范围,可以吸收卓越人才;能够因事择人,促进组织创新,提高工作效率。问题是,新任人员对工作环境不熟悉,与原组织成员融合需要时间,外补过程对原部门公职人员的情绪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内升晋升制是指当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由本部门内职务较低的公职人员晋升补缺的制度。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建筑企业横向流向建筑企业权力层应该加强。很多管理职位上的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创新意识减弱,不利于建筑企业绩效的改善和管理创新。但在横向交流时要因人而异,有些部门的工作性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当无法获取更佳的人选时,可以将这部分人员相对固定,但同时逐步提高其经营和管理要求,这样既有利于员工的成长,也有助于建筑企业绩效的上升。

  调整和优化多通道模式,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都大大的拓宽了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通道,既实现了管理人员在三个通道同一等级的横向发展,也实现了管理人员在三个通道不同等级的纵向发展,形成了管理员工愿意承担更多责任和挑战性的工作,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职业领域,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的良性人才培养和成长模式。管理人员是建筑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掌舵人,多通道模式是培养和锻造建筑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后备干部队伍的最有效途径。

  在营销过程中,建筑企业固定客户资源的维护和国内外主要客户的开发由营销部领导负责。伴随行业竞争的激烈,建筑企业对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建筑企业成立仅仅数年,全方位营销模式起步较晚,产品的竞争优势尚没有完全形成,经常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挤压。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加大营销队伍的培训工作。个人职业生涯以组织为依存载体。

  参考文献:

  1.付亚如,许如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周文,虞涛.绩效管理[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李芝山.绩效管理:价值、问题及策略[J].中外企业家,2009(2).

  4.孙宗虎.绩效目标与考核实务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8

  如何构建及构建一个怎样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深化提升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武义县烟草专卖局紧扣“绩效有考核”,坚持走“项目攻关、试点先行、稳步推广”的工作路线,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一、绩效管理之体系架构

  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中,除了公平公正、合法依规、奖优罚劣等基本原则外,还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对评价机制、评价指标的设定要力求科学合理;各科室、部门、岗位考评指标项目要尽量保持项目均衡、分值均衡、难易均衡;所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均要易懂、易学、易掌握、易操作;评价体系涵盖对员工综合评价的方方面面,力求全面客观;所有评价指标设定的目标都指向对员工的“有效激励”,要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创新。

  就体系框架而言,绩效管理体系应从考评主体、对象、周期、标准以及过程追溯、结果运用和持续改进等八大要素着手,切实解决谁来考核、考核什么、怎么考核、考核结果如何运用以及如何持续改进等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依据这一预设,武义县局(分公司)结合面谈、申诉两大机制,形成了以绩效考核、星级评定、绩效应用三大模块为主体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武义县局(分公司)将绩效考核分成了三级:一级考核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由局(分公司)考核工作小组直接考核各科(室)负责人,实行月考;二级考核围绕重点、突出过程,由各科(室)负责人考核所属所(队、部)负责人和科室人员,实行周考;三级考核围绕过程、突出细节,由所、队、部负责人考核一线员工,实行日考。

  在武义县局(分公司)的激励模式中,积分项目按德、能、勤、绩、廉、创(创新)六个纬度设定,根据季度评定情况分设了五个级别,评定标准预设了考核级别对应的人员分布呈橄榄形,也就是说处于三星、四星级中间偏上素质的人员为多数。结果应用模式本着“公平公正、明晰差距、有效激励”的原则,突出了年度评先评优、月度绩效工资及年终奖金、年度档位升降、岗位竞聘和识别培训需求等五个方面。

  二、绩效管理之科学实施

  一个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正常运行离不开强有力的考评领导机构和考评日常工作机构。武义县局(分公司)设置了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和绩效管理工作小组二个层级考核机构承担一级考核职能,同时,又组织了单位中层和基层负责人分别承担本部门的二、三级考核职能,保证了考核的客观性、全面性。

  考核方法要解决的是如何考的问题。考核人员应运用业务知识和考核技能,综合以下几个环节来提升考核水平:要坚持“后台”与“前台”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考评手段,单位考核领导小组每月对考核情况作出评价。

  考核的沟通反馈,是确保考核公平公正不可缺少的举措。武义县局(分公司)将其分为面谈和申诉两大环节,由领导管理层出面做思想工作,引导员工养成按章程办事、依标准工作的习惯,树立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一方面有效纠正了基层员工对考核工作的认识偏差,减少了岗位工作中的“旧错重犯”现象;另一方面及时修正了考评工作中的不当条例,推动了考核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9

  摘要:水利施工企业采取绩效管理的方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环保、信息、文明施工等进行管理和控制,可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在绩效管理中,水利施工企业各级管理者共同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班组、作业队、项目部和水利施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绩效。绩效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的循环过程,即PDCA循环,绩效计划(plan)、绩效管理的实施(Do)、绩效管理的监控(check)、奖惩与指导(Action)。绩效管理对提升水利施工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没有有效的绩效管理,企业和个人绩效得不到持续增长,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关键词:水利;施工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实践

  引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对水利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建设市场激烈竞争,水利施工企业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促进企业和员工绩效持续增长的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

  1、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1.1明确岗位职责

  理清业务流程,为水利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打好基础根据水利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需求,因事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并对各部门、项目部组成机构在跨部门协作中的职责进行界定和落实,把握关键岗位的工作职责。首先,确定各部门以及项目部管理机构在业务流程中的责任;其次,结合企业工作需要,确定各部门以及项目部管理机构岗位结构、各岗位名称及基本工作内容;第三,落实各岗位职责,明确在跨部门协调中的责任。清晰、准确进行岗位描述,编制部门职责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和对口联系表。理清业务流程,一是对水利施工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业务流程清单;二是对业务流程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确认核心流程、流程关键点;三是调整优化业务流程,清理无效的,简化复杂的,确认流程关键点及责任部门,编制业务流程清单及部门职能关联表。

  1.2确定各部门以及项目部组成机构各层级各岗位的指标体系

  1.2.1确定指标的总体要求

  将水利施工企业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项目部、各岗位。在落实过程中结合部门特点补充个性化指标及导向指标。对员工而言,员工个人的关键指标(KPI)须紧密结合该员工岗位的关键职责和要求,其总数量上以5~10个为宜。员工个人的KPI和工作目标的权重比例,一般来说两者权重之和不低于65%,临时性工作指标权重在5%~25%之间。

  1.2.2确定指标的原则

  水利施工企业在确定指标时,要根据水利行业管理需要坚持SMART原则,即指标要具体化(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有关联性(Relevant);有时效性(Time-based)。指标须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要有竞争力,需要保持领先对手的优势。

  1.2.3确定指标的方法

  一是邀请有管理经验的水利建造师等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二是根据水利标准使用因果图分析法。三是运用水利施工经验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对象的分布规律,为事前和事中控制提供依据。具体有分层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等。

  1.3确定分值(或权重)的原则和方法

  1.3.1主要原则

  根据水利施工规范和标准,越难实现的越重要的分值越高,权重越大。其次,坚持合理确定区间原则,即指标数量在5-10个时区间一般为5%~30%。第三,客观、容易确定原则,便于在实施阶段克服主观因素、随意性。

  1.3.2主要方法

  一是德尔斐法,又称专家咨询法。二是主观经验判断法。结合水利施工企业要求,对指标赋与相应的分值和权重。三是调查表法。将水利施工管理考核指标用一定的形式,制成表格由被考核人员赋分确定权重,然后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反馈意见,汇总分析,确定权分值。

  1.4确定评分规则

  综合运用水利施工经验确定考核指标评分规则,可避免到考评对象过度追求某目标,忽略其他目标。评分规则规定,如果达到目标可得基本分;增加或扣减分别设置两个区间,处于某个区间就在基本分基础上相应增减。评分规则应设置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超过最高目标不再加分,到最低目标以下的,要扣全部基本分。

  1.5确定指标的目标

  综合运用内部历史数据法和外部竞争数据确定。这样使得目标值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竞争性。见公式(1)。目标值=水利施工企业目标值前2-3年的平均值×70%+同类水利施工企业先进水平乘以30%(1)

  1.6合理选择绩效考核方法模型

  一般来讲,关键指标法(KPI)适合那些管理基础差,人员素质不高的企业;平衡计分卡更适合那些管理基础扎实,员工素质较高的企业;强制分布法副作用大,更适合身处竞争性行业的外企与民企,通常不适合国企。

  1.7设立绩效考核组织

  水利施工企业需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或绩效考核小组负责绩效考核工作,成员可以从企业高层、中层、各项目部以及员工代表中抽取。实行换届制,任职期满重新确定组成人员。适当控制规模,并且不同层级的比重要做出规定,通常的做法是基层员工的比重一般不超过全体成员数的30%。设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绩效考核信息的收集、统计、整理以及阶段绩效考核的牵头组织实施。

  2、绩效考核沟通与辅导

  2.1运用GROW模型工具进行绩效考核沟通

  水利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做好绩效沟通,与员工的绩效沟通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必要的威慑力。GROW模型工具:Goat(沟通目的/目标);Reality(现实状况);Options(不同的解决方法);Willingness(员工意愿和承诺),可以运用于绩效管理中的三个阶段,即绩效、绩效目标实施阶段和绩效考核评估阶段。正式的绩效考评沟通前,充分准备好面谈资料,包括员工的“岗位说明书”和绩效考评表、员工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打分情况,下一阶段工作目标等。员工也应准备好表明自己成绩的资料和数据,个人发展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打算向主管提出的问题。

  2.2进行绩效辅导原因、时机和方法

  2.2.1绩效管理者进行绩效辅导的原因

  当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不进行绩效辅导或者实施了不恰当的绩效辅导时,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力将明显下降,绩效结果也会持续下降。而当实施了持续的绩效辅导,对员工的绩效提出了建设性的改善意见的时候,员工的绩效将大幅提高。如果经理和员工一起制定了绩效指标,在过程中部门主管适当地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并及时做出调整,员工的绩效将会明显提高,对绩效的认同度也会显著提高。

  2.2.2选好绩效辅导时机

  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把握好绩效辅导的时机。首先,当员工需要征求你的意见时。其次,当员工希望你解决某个问题时。再次,当你发现了一个可以改进绩效的机会时。最后,当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能时。

  2.2.3如何进行绩效辅导

  一是正面反馈,其要点首先是让下属知道他的表现达到或超过他的期望。其次让下属知道他的表现和贡献得到了认可。正面反馈的要求:真诚、具体。正面反馈的步骤:首先具体地说明下属表现上的细节。其次是反映下属哪方面的品质。最后这些表现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二是负面反馈,其要点是具体地描述下属的行为,要耐心、具体描述相关的行为。(可说,所做)对事不对人,描述而不是判断。负面反馈的要求,描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要客观、准确,不指责;探讨下一步做法,提出建议以及这种建议的好处。负面反馈的步骤: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即BEST法则,又叫“刹车”原理。

  3、绩效考核的实施

  3.1宣讲引导,寻求支持

  绩效考核会触动每一个人的利益,为了消除负面认识,水利施工企业的领导者有必要在推动绩效考核之前对企业运营现状、未来工、竞争环境做一个充分说明。通过前期宣讲,让每个人意识到推行绩效考核的意义,最大限度地获得员工的理解。

  3.2注意收集绩效信息

  水利施工企业收集绩效信息重点,分散在野外的各项目部。收集绩效信息时:一是,要注意收集多种表现形式的绩效信息,以便绩效评估时证据有力和争议时提供证据;二是,要注意多渠道收集信息,有来自被考核者本人、主管、同事,也有可能来自供应商和客户;三是,要注意收集绩效管理不同阶段的信息。

  3.3各阶段考核的实施

  对水利施工企业机关和项目部职能部门可采用日常评、月度考评、年度考评相结合办法。日常考评主要运用关键事件法,按奖惩类指标评分规则评分;月度考评侧重考评生产经营(管理)业绩;年终考评时,在总分中予以加分或扣分,或直接实行一票否决。年度业绩的考评,对各项业绩类指标的累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得出年度业绩分;年度能力素质的考评,对照能力素质类考评标准,进行打分、汇总,计算年度考评汇总分。为体现考评连续性原则,年度考评还要综合运用日常考评和月度考评成果。水利施工企业对项目部、作业队和辅助车间的绩效考评,要突出对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合同履约、档案信息、经济指标等工作的绩效。可根据施工项目部和辅助车间的特点,从项目部组建到竣工验收期间,进行定期与不定期考核。

  3.4认真处理绩效考核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3.4.1妥善处理对考核的质疑

  水利施工企业在整个考核实施过程中,要妥善处理考核对象的质疑。员工最大质疑即是“绩效考核有什么意义?”绩效考核是否会流于形式?。“一线推动者”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绩效考核是一个长期的事,这一点也是需要和其他员工交流、传递的。只有时间久了,绩效考核才能够使员工的工作行为慢慢转变,内部的工作文化慢慢形成,而且绩效考核需要一步一步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要修改和完善。

  3.4.2争取各部门积极配合

  一是明确各个主体在绩效考核实施中扮演的角色和相应的责任;二是为了达成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推进,绩效考核主体要多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比如在绩效考核前制定详细的考核日程安排,并且明确各主体在里面要承担的角色和提交的工作成果,事先做沟通和时间确认工作。

  3.4.3如何避免评估分数差异过大

  要避免评估分数差异过大,首先,在绩效评估中尽量的采取“有交集”的评估主体,同时尽可能的采取“大样本量”;其次,就是统一标准,考核实施的“一线”推动者,可以通过“评估标准培训”、“试评估”等方式,在绩效考核打分的前期,先达成评估者对评估标准的有效统一,然后再开始真正的绩效考核评估;最后,可以采取数理方法进行校正。比较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平均数校正、百分数法等。

  4、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4.1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等体系联系起来

  一是基于绩效等级的绩效加薪;二是考核外部相对薪酬水平的绩效加薪;三是参考内部相对薪酬水平的绩效加薪;四是结合外部相对薪酬水平,并引入时间变量的绩效加薪;五是结合内部相对薪酬水平并引入时间变量的绩效加薪;六是基于一次性发放的绩效奖金。

  4.2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称升降联系起来

  水利施工企业可将考核结果与职位升降挂钩,作为企业经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升降调整的重要信用证据。按照考核结果可分为四种情况分别处理:一是原岗戒勉;二是离岗巡视;三是降职使用;四是直接免职。

  4.3妥善安排调整岗位或安排培训

  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选择调整岗位,还是安排培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选择培训时,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操作要领:一是培训开始时,应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二是在培训过程中,对员工参与培训的情况要进行登记,要求员工在培训登记卡上签名,如果第三次进入优化范围,直接免职,安排一般岗位发挥专长;三是培训结束后,应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求员工签名确认。

  5、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

  水利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即PDCA循环绩(见图1)。绩效考核从组织目标的分解和岗位职责的确定开始,水利施工企业各层级的管理人员在每个绩效考核周期中肩负着绩效考核的如下四项任务:一是确定绩效考核目标;二是记录过程数据;三是客观公正评价;四是绩效沟通和提高。管理人员应当与员工一起总结回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积极协调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家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人力资源与开发管理,2011(06):52-54.

  [2]钟兰芳.浅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J].人力资源与开发管理,2011(08):69-70.

  [3]王小刚.绩效加薪的六种方式[J].人力资源与开发管理,2011(10):71-73.

  [4]丁丽华.水利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实施与绩效考核[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146-147.

  [5]杨斌.水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0):77-78.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1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企业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它也是一种牵引机制,它是以一种记录、奖惩的方式,指导企业员工要具备些什么,要鼓励哪些行为,决不允许哪些行为的出现。还可以根据反馈指出员工的实际工作哪些还没有达到企业期望,从而更好地指导员工进行相关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发电企业在不断地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更加重视绩效管理。然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仅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长时间以来,企业都在致力于研究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绩效管理。发电企业一直在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绩效管理,不少企业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成就也非常的显着,但仍然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本企业,对发电企业改进与完善绩效管理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

  1、发电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我国发电行业这处在一个由垄断到竞争的过渡环节。未来发电企业竞争主要会从发电资源的竞争转向企业管理方面。从现代管理理论来看,再结合相关实践,我们发现,绩效管理不只能够保障实现企业短期经营目标,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发电企业的绩效管理基本沿用行业垄断时期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层级式的绩效考核,即由上级单位确定下级单位的生产或经营目标,下级单位再根据这一目标分解到下属部门或员工;一个考核周期(一般是一年)结束后,集中进行考核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作为企业、部门或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

  2、发电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发电企业上下级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行政单位的管理方式。可以看出,现在发电企业的绩效管理,实际上是基于上述行政管理模式的绩效考核。

  首先,这种统一的绩效管理模式忽略了各个经营单位的个性,这样难免会使不同企业的绩效管理效果不一样。另外,随着经营管理权的下放,不少发电企业要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是说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绩效目标,不再使用被动接受绩效目标的方式。

  其次,下级单位不能够充分的参与到绩效目标的确定中,或者是没有积极地配合,就难免会使目标制定的有偏颇,也不会制定出很明确的考核标准,这就会使得绩效考核只是形式上的任务。

  第三,论文格式绩效考核工作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因为平时未积累绩效信息,就会导致考核结果偏于主观、比较片面,没有说服力,而且考核结果也较难与薪资调整、岗位调整等激励措施很好的结合。

  最后,传统的绩效考核一般把重点放在考核本身,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是相脱离的,绩效管理并不能很好的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所以,发电企业要抓住发电行业改革这个机会,建立更加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改善自己的绩效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3、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完善发电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3.1 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运用较为成熟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关键绩效指标法、目标管理法和平衡计分卡方法等。对绩效管理方法的选择,必须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如果主要业绩内容容易进行量化评价,则适合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发电企业对下属独立业务核算单位的绩效管理可以考虑这种方法。如果企业对主要管理目标的达成程度只能进行定性的评价,则采用目标管理法就更好;发电企业对职能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可以使用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方法兼顾了企业的量化财务目标与其它一些定性管理目标,是当前最为先进的绩效管理方法,但它往往只有在那些管理基础好、崇尚竞争与挑战的企业中才能体现出优势。

  另外,在绩效考核主体方面,要努力实行多样化,实现主管领导、关联部门、关联岗位的多角度考核。国有企业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发电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主体非常容易由于人际关系的影响而产生各种顾虑,这种多角度的考核能够最大限度的摆脱由于人际关系而导致的'考核不实的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法,找出最适合企业的方法。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各企业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且,只用一种方法很容易在管理中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尽量采用更多的方法。

  3.2 绩效目标的确定

  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设定哪些方面的绩效目标,即所谓绩效指标的选择问题;二是对于每一个方面的绩效指标,企业希望部门或员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即所谓绩效目标值的确定问题。对于绩效指标的选择,首先必须体现个性化管理,也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部门或岗位,选择相应类型的指标体系。例如,对于那些直接产生效益或主要负责控制成本的部门,可考虑设定财务指标等定量指标;对于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管理部门,应主要考察其例行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与效率。其次,指标的选择应该兼顾企业的短期与长期目标,例如,既要设定年收入等体现当期业绩的指标,也要设定技术先进程度等体现企业远期实力的指标。绩效目标值的确定,对于定量指标可以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而定性指标则必须在上下级之间的充分沟通之下制定绩效目标,因为这一过程本身实际上达成了一种对定性指标衡量标准的默契,从而大大便于绩效目标的完成与评估。

  3.3 绩效信息的管理

  只有拥有统一、规范、全面的绩效信息,才能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实现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这样得到的绩效考核结果才有充分的说服力。绩效管理决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工作,而是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每月、每季度都必须参与的例行工作。因此,尽管绩效考核的主体可以也

  应该多样化,但必须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绩效信息的收集、整理。对于部门绩效信息的管理可以由经营部门负责,对于员工的绩效信息管理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3.4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

  现代的绩效管理已经突破了奖优罚劣的思路,逐渐关注于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力,发电企业需要改变以往“一岗定终身”的员工管理方式,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绩效考核的结果,体现了企业对所有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发展潜力方面的评价,由此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调整计划,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对部门或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评估后,可以用薪资调整、岗位变动等措施体现企业对被评估对象过去工作的认可;但更重要的是,针对绩效考核的结果,需要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改进措施。例如,对那些工作态度好,但能力不足的员工可以安排业务培训;对那些能力强,但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应着重加强思想引导,提高其责任感与忠诚度等。只有做好了这样一个绩效信息的反馈工作,才能实现部门或员工绩效在考核的引导之下不断提升,进而实现企业更进一步的目标。

  4、结束语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向个性化管理方式发展,更多的是要求企业与员工之间做好工作绩效等方面的交流。更加确切的讲,因为我国发电企业以前的成长环境并不紧张,管理方式也没有很严格,因此我们上面说的那些绩效管理模式,应该在实际的推广当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力体制的改革,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都将会从根本上推动发电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发电行业的竞争力。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11

  摘要: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能够有效的促进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整体绩效管理,内部单元绩效管理以及员工绩效管理的三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在围绕着企业战略的情况下对三层次绩效管理体系的运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战略;绩效管理;多层次

  企业绩效的管理包括着企业和员工两个层次,两者都在不同的领域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绩效管理体系却无法将企业绩效与员工绩效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他们通常分成两种情况。一种强调这企业绩效的重要性,并通过加强对员工的要求来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另一种则是将发挥员工的潜力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来进行绩效管理。但这两种绩效管理的观点无疑都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一、传统绩效管理体系的缺陷

  1.企业整体绩效管理

  一个企业如果仅仅将绩效管理停留在企业整体的层面上,那么,企业的战略就会因为难以深入到企业的组织层次而无法有效的被员工们执行。企业整体的绩效管理往往也难以考察具体过程中的绩效,这会使得企业只能关注到自身表面的一些问题,而对其内在的潜在问题难以察觉。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就会变得难以对症下药,甚至会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恶化。而企业整体层次上面的绩效管理就像是缺乏地基的大厦,看似完美,却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整体的绩效管理是不完善的。

  2.员工层次绩效管理

  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一般注重员工的潜力的发挥,通过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来达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目的。但是员工相对于整个企业来讲,太过于分散,这会使得整个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情况,员工之间也就缺乏了凝聚力与协调性,也有可能会使员工在实现自己个人绩效的时候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而且这样的绩效考核方法会使得员工们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长此以往,还会加剧员工之间的矛盾。因此,片面的进行员工层次的绩效考核也难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三层次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双层次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而为了避免这些缺陷为企业带来的影响,企业可以构建与实施多层次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整体、各组织单位以及员工层面的全面考核来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

  1.企业、组织、员工三层次绩效考核体系

  对一个企业来讲,企业高层需要在去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对中间部门与员工进行有效的统领,借此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员工作为企业任务的最终执行者,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部分,而中间部门的作用则是连接企业与员工,充分协调企业整体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并对员工下发细致的任务与分工,从而让员工自身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达成一致。因此,一个企业若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将企业、部门与员工三者之间的绩效管理连接在一起。唯有这三者前行的方向一致,企业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2.细化指标,落实责任

  企业通过各部门与员工进行交流与联系,将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分化成具体的个人目标来传递给员工,从而保证一个部门之间能够为同一个大的目标进行努力,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同时,也保证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目标一致。而将责任充分的落实在部门与员工则是为了使企业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避免了在某些环节无法有效进行连接的问题。

  3.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对部门与员工之间的绩效考核来进行奖惩,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使得员工加深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有效的提升整个企业的效益。而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它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因此,有效的惩戒机制可以遏制某些好吃懒做的不良风气的传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加紧密,方能让企业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三、结束语

  传统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缺乏部门这个关键的调节环节,因此存在着各自各样的缺陷。而绩效管理作为一套有机整合的流程和系统,需要企业去给予极大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绩效管理体系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企业、部门、员工为基础的多层次绩效管理体系,旨在希望当今企业能够有着更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并通过对多层次的绩效管理系统的理解与利用,来有效的提升企业自身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程芳.关于多层次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3(6)

  [2]刘祥龙,马玲.“三位一体”多层次绩效管理研究——以国网集体企业为例[J].财政监督,2015(12)

  企业如何构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篇12

  执行力一直是企业十分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绩效管理能力不足或根本没有进行绩效管理造成的。绩效管理是企业提升绩效水平和执行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不应仅将其作为一项管理技术来看待,因为绩效管理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发现的问题,其本质是要解决组织中人的问题,解决企业执行力的问题。

  因此,要提升执行力,企业有必要重新审核已有的管理制度,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价执行力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检核绩效能力的不足,系统地重构绩效管理系统。

  一、检核绩效管理的定位与要求

  绩效管理是最传统、最困难的管理工作之一。不少管理者对其感到沮丧和困惑,其结果往往陷入“为考评而考评”的怪圈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绩效管理体系本身的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在进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企业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其关注的重点放在指标设定等技术层面上,而很少关注绩效制度本身的定位与要求。检核绩效管理的定位与要求,可以使绩效制度设计更具有目标性,保障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1、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关系。在这方面,需要检核的是,绩效管理制度是否准确把握组织变革趋势合理地进行了弹性化的设计?是否将企业共同愿景具体转化为可以量度的总体目标?是否将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形成一整套基于绩效提升的战略规划模块?

  2、绩效管理与用人机制的关系。在这方面,需要检核的是,是否根据既定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方案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编制工作说明书?是否制定任职资格等级标准?是否建立岗位能力测量评价系统?是否形成了一整套基于绩效要求的选人用人制度模块?

  3、绩效管理与人员激励的关系。在这方面,需要检核的是,绩效是否与薪酬挂钩?是否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当的“绩效薪酬”?是否更注重激励员工的内在薪酬和隐性薪酬?是否形成一整套基于绩效考评的战略薪酬模块及激励机制。

  4、绩效管理与人员开发的关系。在这方面,需要检核的是,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准确辨别员工潜在的绩效提升空间?哪些是由于自身技能退化或老化造成的绩效提升障碍,哪些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剧烈而引发的适应性学习能力局限,又有哪些是属于组织文化建设滞后或精神动力不足所带来的高端绩效整合问题?在弄清楚这样一系列绩效状态及开发需求的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培训开发项目,形成一整套基于绩效改进的培训开发模块。

  5、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的关系。在这方面,需要检核的是,绩效管理是否能够进行动态有效地进行绩效监控?是否通过指标设定,将组织文化、员工关系和HR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否形成一整套基于绩效整合的员工关系调控体系和精神支撑模块?

  二、检核绩效管理的框架和内容

  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在于其框架及内容的合理性。在设计绩效管理制度时,需要认真讨论绩效考评的具体细节,以使其与企业的环境相适应。

  1、检核绩效考评的主体。绩效按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在设计考评主体时,我们需要详细地讨论是否需要分级进行考评,是否需要建立部门绩效考评与岗位个人考评相结合的两级考核制度。这涉及到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问题。

  2、检核考评指标。德鲁克曾说过:“目标不是命令,而是承诺,不是命定,而是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既要从岗位和个人层面对考评指标进行认真仔细地论证,又要从宏观系统的层面看待企业——部门——个人各项考核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在目标设置和分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工作流程,进行双向交流,反复沟通。通过制度化的指标设定使员工的注意力放在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上,而非上司个人的要求。

  3、检核考评权限。考评权限涉及到谁考核谁的问题。360度考评还是自上而下的垂直考评?这个问题应视企业的具体考评目标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无论谁考评谁,总的原则是要求考评者对被考评者的业绩表现,有足够的时间、能力和资格进行观察、判断及客观评价。

  4、检核考评周期。考评时期和周期的选择也是决定一个组织绩效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点。绩效考评周期的长短以及时机的把握应与具体的考评目的相适应。如果考评目的主要是用于奖励,那么周期应尽量与奖励期限相契合。如果考评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完成情况,改进下一阶段的工作,那么考评周期应视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生产经营周期而定。

  5、检核考评的反馈机制。绩效面谈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员工非常迫切地希望知道上司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员工最希望的就是在考评后,上司要告诉我做得不足是什么,我做了了成绩,管理者你也不要给我抹杀。因此,应检核考评的反馈机制是否制度化和日常化。

  6、检核考评结果运用。绩效考评的结果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通常而言,应在绩效管理制度建立时,调整薪酬制度,设立各种奖励措施,如绩效工资、奖金等。此外,绩效考评结果还应与员工的职业升迁、培训开发、绩效改善等挂起钩来。

  三、检核绩效管理的配套建设

  绩效管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光有硬性的技术是行不通的,还必须有软的配套的建设,必须注意营造适宜的组织氛围。因此,在绩效管理系统的建设中,还应检核企业在软性环境方面是否支撑着绩效管理的实施。具体来说,应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核:

  1、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公开、公正、公开的原则?

  2、日常管理过程中,是否引导员工从企业、团队角度去思考和解决有关绩效问题?

  3、是否建立了日常化、制度化的反馈机制,并成为管理者的工作习惯?

  4、管理者是否与员工能够以开放性、反思性和引导性的提问方式讨论各种绩效问题?

  5、企业是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和畅通的绩效申诉渠道?

  四、检核绩效管理过程中HR的角色定位

  绩效管理的过程中,HR作为体系建设的主导者应清晰地认清自己扮演的角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检核HR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是否做到位:

  1、在绩效体系规划中,HR是否以专业精神赢得高层领导的支持,是否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是否在广泛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绩效体系规划,确定考评方案?

  2、在绩效跟踪监控中,HR是否采取措施分阶段地进行绩效管理?是否对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是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监控?是否召集日常绩效反馈和定期绩效工作会议?是否为直线经理人员提供绩效知识的咨询与服务?

  3、在绩效考评中,HR是否综合考虑了预算约束、工作性质和组织特点?是否选择和设计适当的绩效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技术?是否在专业操作层面上积极预防和有效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考评主观偏误?

  4、在绩效反馈改进中,HR是否及时提供有关绩效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及专项培训?是否做好企业层面的绩效面谈和信息反馈工作?

  通用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如果说,在我奉行的价值观和管理体系里,要找出一个真正有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是最佳、最公正和最仁慈的管理方法,那就是有鉴别力的绩效考评”。如前所述,绩效管理的系统重构,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是执行力的问题。只要企业拥有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就一定拥有强大的绩效管理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