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 百分网手机站

三国演义与人才战略管理

时间:2017-06-13 17:13:13 战略管理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与人才战略管理

  一部《三国演义》,也是一部人才 战略学——“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人才战略 ,才用其长,不求全责备,故战将千员,谋士如云,一统北方。“求贤若渴”,是刘备的人才战略,以情动人,以信用人,故诸葛孔明鞠躬尽瘁,辅佐开创蜀汉基业。“得人者昌”,是孙权的人才战略,举贤成风,人才辈出,故能雄踞江东。

  传统的、僵化的人事体系,无疑只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并使企业和长期竞争优势渐行渐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人才战略彻底落实到执行中,并和考核体系相结合。自最高领导层以下,每个层级的管理者 都必须负起发现和发展人才的重任,人才管理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并且和激励系统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此外,高管层必须彻底把人才战略变成企业的一部分。

  在企业发展竞争的社会,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许多企业招人、选人、用人、留人都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有些都是双向选择的,今天你聘我,我不一定选你,我去应聘,你也不一定选我,当你聘了我之后,过了一定发展阶段,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那只能走,就这样造成“工荒”现象是这样,造成人才流动率过高。

  正在发生的人才战争,将决定你、我、他的命运!是欧洲流失的人才,让美国率先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实现了宇航员登陆月球;是中国和印度流失的人才,缔造了美国的世界高科技中心——硅谷。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胜过石油,胜过金融街,胜过核武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人才战争将从根本上决定中国未来能否实现伟大的崛起与复兴。

  为什么因为缺乏医生,塞拉利昂2003年婴幼儿死亡率高达16.6%,人均寿命不足40岁,而在美国芝加哥的塞拉利昂医生却还比塞拉利昂全国还多?

  为什么美国的“氢弹之父”、“电子计算机之父”来自欧洲?为什么欧洲免费输送科学家让美国爆炸了原子弹、制造出了导弹、把人造卫星送上天、使宇航员登上月球,冷战中却还需要美国人的保护?

  为什么美国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业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国的创始人?为什么美国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接近40%来自外国出生?为什么这些外国出生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有22%来自中国大陆?为什么中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留学博士学成不归的比例高居新兴国家首位?

  为什么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80%、北京大学76%高科技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并且从2006年开始荣登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为什么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为什么中国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万留学生,却只有30多万人回国?为什么中国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总之,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成为决定各国走向世界命运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高端人才紧缺的我国却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大的人才流失国之一,未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继续,以及面临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型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等核心战略目标,我国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达到空前迫切的阶段。因此,出台与改革相关计划、政策、制度,推动人才回流,展开国际人才竞争,必将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二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有目共睹——有些在华企业抓住机遇、突飞猛进,而有的企业却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些成功企业和一般企业之间的一大差别在于人才管理上的差距:谁能有效地吸引、激励、培养和保留公司发展需要的关键人才、赢得人才大战,谁就能赢得今天的商战,并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确保基业常青。这点对所有在华运营的企业都一样,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跨国公司。

  似乎现在人才荒已经成了大多数企业会面临的问题,大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有执行力的批量人才招不到,小企业需要没经验的白纸也招不到,人才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向空气蒸发了一样,而用人留人更成了企业的“老大难”,人才之荒最苦的当仁不让还是老板……现代的商业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而竞争的领域已经直接进入了人才争夺的领域,企业与企业的竞争甚至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人才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正在酝酿,抢夺人才已经上升成为许多企业以及国家的'最高竞争战略。可谓人才代代有,理念最重要!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认为,在现阶段中国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存在着三种人才价值观倾向:

  一、人才是为企业所用的。

  中国长期以来多数都是这个思想。请看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用人经验时曾说过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国家,抚百姓、给饷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这番话的潜台词是:人才是为我服务的。

  二、人才是态度好的、有奉献精神的人。

  中国大量的民企是这样看待人才的。只要有人不计代价地给企业干活,他们就是人才。其实,这也是传统封建帝王将相的一种顽固-全球品牌网-的思想。人要不计代价,要牺牲自己,要为他人的幸福而活着。

  三、所有人都是人才。

  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能力,都不仅能为服务的组织做贡献,也可以同时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而取得收入。他们为企业 工作是自由选择,他们完全有权力将他们自己的才能衡量一个他们认为合理的收入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以前中国企业都有一个部门叫“人事部”,现在都普遍改叫“人力资源部”了。可是名字改了,意义就改了吗,还是在盲目跟风?以前叫人事部的时候,主管的职位是主任,改为人力资源部以后,主管的职位变成了经理。有什么变化吗?有。所谓“经理”,就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是要经营、管理公司的人。

  所谓“资源”,指的是可以开发的东西,油田是资源,天然气是资源,煤矿是资源,土地是资源,人更是资源。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 有没有主动去开发“人”这个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源?有没有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挖掘起潜力、取其潜能?我们有没有让员工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 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哪个企业吸收并聚集了优秀人才,就获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就会在激烈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胡一夫老师认为,要想吸引、聚集、驾驭大量的优秀人才来兴盛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就应当拥有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

  一、要有爱惜人才的理念。

  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各级管理者必须爱惜人才,绝不能嫉贤妒能。即使管理者自身是一个非凡的人才,如果手下没有几个才华卓越的干将和一大批各类骨干,孤家寡人是很难成就大业的。

  二、要有求贤若渴的观念。

  既有爱才之心,自有求才之渴。从群体看,人才难得。既是人才,必有出众之处,自然是不可多得。胡一夫老师表示,不多的人才又是淹没在广大的人群之中,这就需要管理者孜孜以求才能得到。

  三、关键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关键人才是我们的核心和代表,是我们的灵魂和骨干。公司不论大小,不管是何种所有制结构,都必须拥有这样一批核心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将是关键人才的竞争,核心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四、要有宽容人才的肚量。

  用才不容易,容才就更难。人才有所长,也必有所短,而且往往是优点越突出,其缺点也较突出。恃才自傲是人才的通病。大才者通常不拘小节,异才者甚至还有怪脾癖习,人才与人才之间还常常有各种矛盾。

  五、要有举荐人才的美德。

  管理者应有举荐人才的美德。一个岗位不适合的人才是一个不安定因素,即使他本人顺从,没有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绪,但“事不平,有人鸣”。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人才与管理者作对比,降低管理者的威信。

  六、建立人才培养的机制。

  要拥有人才就要有培养人才的机制,海尔、联想、华为、蒙牛这些顶尖企业都是人才辈出。为什么是它们呢?是因为它们的制度吗?制度每个公司都有,为什么别的公司没有成功?是因为它们领导的杰出才能吗?一个领导者有很多工作,能用多少时间培养人才,又能培养出多少人才?胡一夫老师表示,其实,这些杰出的领导者无不是创造出一种极佳的企业环境,营造出一种良性的企业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孕育出企业的人才。

  七、要有识别人才的慧眼。

  如果管理者不独具慧眼,人才虽然在眼前,也会错过。识才须看本质。要察言观行,尤其是现行,这是识别人才本质的根本方法。要善于识别不同类型的人才。人各有才,只不过是才能有大小之分、方向之别。

  八、要有驾驭人才的能力。

  管理者如果善于驾驭人才,领导效能就会事半功倍。培训讲师胡一夫认为,管理者的才干不一定样样都强过别人,但他必须具备超群的用人才能。

  九、要有保护人才的魄力。

  护才之魄,既是管理者的“才才”,也是管理者的“才德”。管理者既要防止“棒杀”人才,又要防止“捧杀”人才。人无完人,即使人才,也会犯错误,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失误,特别是在开拓探索的过程之中。

  十、人才即是人财。

  每一个员工都是一座宝藏。只有管理者先意识到员工是宝藏,接下来才可能从开发的角度去对待员工。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开发垃圾堆的。用什么方法来开发“人”这座宝藏呢?胡一夫老师表示,可以通过制度去管人,也可以用权威去压人,但每个管理者更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人材变成人才,人才变为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