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高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时间:2017-10-30 09:44:05 中小学辅导 我要投稿

高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期中考试就要开始了,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的复习提纲,欢迎大家参考!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 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 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3 、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 变化 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 的人 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 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 趋于缓 慢,很多国家 实施 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

  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 本主义发展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1.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 线开辟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 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 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 国家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 工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 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2.南亚、南欧、非洲人 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 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 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 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 “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  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 、城市形态的类型: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功能区比较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 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

  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 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 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 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 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 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2)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交通运输便利

  (3)市场广阔

  (4)地广人稀

  (5)机械化程度高

  (6)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地价低

  (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1)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

  (2)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高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1.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2.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3.八上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4.初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5.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6.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7.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8.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