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资料

教师如何做好期中考试前的复习

时间:2023-04-17 17:54:53 晓丽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如何做好期中考试前的复习

  为了让同学们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教师在期中考试前该让学生如何复习?如何做好复习计划让学生最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老师期中考试前的复习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如何做好期中考试前的复习

  教师如何做好期中考试前的复习

  【老师期中考试前复习计划】

  一、周密计划,打有准备之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期中复习之前,应该根据这次复习的容量以及所用时间,大体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必须实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全部内容,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确保复习的质量。

  二、精心设计,打有战术之仗。

  这是复习的关键。期中复习课不同于平时的新授课,这时的课堂容量非常大,如果不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浓缩,只会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流于形式。因此,朗宁教育建议教师应该对复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串成知识网络。有些知识可能要打破教材的顺序,跨章节、跨单元。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前后联系,从较高层面上驾驭知识,才能使学生跳出课本看所学知识,跳出知识本身去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这也便是平时所说的变教知识为教能力。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精心设计教案。

  复习阶段,往往教师没有教案,总认为写教案多余。其实,这时的复习重点已经不在课本知识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之间有何关联,应如何建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起来条分缕析,应用起来开阖自如。这时的教案是一个去粗取精、由厚变薄、由多变少的过程。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要下功夫写。

  2、要精心设计课堂流程。

  复习阶段,有效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繁杂的复习任务,提高复习效率,必须设计好课堂流程。有效的课堂流程,可以使整节课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精讲少讲,又能把知识内化到学生头脑中,还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会越来越乐学。

  3、要精选习题。

  复习阶段,有的教师最轻松,他的复习计划可以这样概括:一课时复习一单元,同时做这一单元的检测题。于是,习题成了这个阶段的命根子、压轴戏。这种靠多做来压题、猜题、提高成绩的题海战术,效率极低,效果极差。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巩固所学知识,适当的强化训练完全有必要,但必须精选习题,否则,学生如果不加选择的做题,做得越多越糊涂,头脑越乱,反而不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当然,以上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商讨,离不开集体备课与教研。

  三、因材施教,打耐心细致之仗。

  复习阶段,往往课堂容量大,复习进度快。因此,这一阶段,应充分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进步。对于平日的学困生来讲,就更会产生畏难、厌学情绪。朗宁教育提醒,教师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复习,让这些学生建立起必胜的信心,能学多少算多少,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就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而言,这部分学生恰恰就是突破口。因为他们有潜力。要想让他们学有所得。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

  许多教师在期中会印发大量的复习材料给孩子,期待练习以巩固。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练习集中,往往导致一些孩子草草了事以应付检查。到头来,练习归练习,考起来照错不误。难怪许多老师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怎么搞的,讲过多少遍你还错?练习都做过了你还错?其实,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另一些认真的孩子打的是“疲劳战”,消耗过多精力,被题海淹没。这样的复习日子自然难熬,这属于方法不当。可想而知,小时候就将学习变为极端痛苦之事,这对今后继续拓展、深入地学习非常不利。

  教师如何做好期中考试前的复习

  首先复习课的时间在占的课时较少,要想搞好复习工作,必须先搞好平时的教学工作,搞好平时的教学工作要做到以下三点:

  1、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做到看懂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一般课的结构是:例题——由例题得到的结论或规律等等——巩固练习,在教学例题时,现在教材中的情景图很多,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好图意,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例题教学完了,还可以对例题进行变化和补充的练习。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抓住关键句,如: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还有现在课改教材中没有根据条件提问题与根据条件和问题提条件的训练了,但我认为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有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在练习时,作为教师要多看书、《评价手册》、《补充习题》等学习资料中的习题类型,教师心中要有数,哪些是学生熟悉的、哪些是学生陌生的,陌生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同时还要注意把练习题和例题教学进行比较,解决问题还要注重对比训练。

  2、发挥学生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材中的“算一算,比一比”,练习中的“思考题”、“找规律”、“探索与实践”这些题要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再分析,要给学生想的过程、动手的过程,其实让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和同学、家长探讨,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很重要,不能放弃。

  3、抓两头,带中间

  抓好的学生的作用是:他们在班上起带头示范的作用。例如:好的学生有所退步时。要找他谈心,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抓后进生的作用是:作为教师,衡量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所教班级学生考试的平均分,一个后进生进步了能使一个班的平均分上来1分,甚至2分。后进生一个也不能丢,怎样抓好后进生呢?至今我也没能找到好的方法,有时可以请学生帮忙,但大多数我是带到我的身边,这样老师就要吃辛苦,没办法,教师是良心工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其次,复习的关键还是在平时。那么复习时要做到什么呢?教材中的内容和易错的题老师心中要有数,书上的题要题题过关,平时练习的题,虽然订正了,老师也复批了,但学生容易遗忘,有些易错题复习要训练。

  2、抓计算,特别是口算,要天天练,每天练10题左右,练习的形式是让学生把得数写在本子上,然后对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练习到了。

  3、辅导后进生时要做到“善待后进生”。比如有一次放晚学后我辅导一学生,把他喊到讲台边,在黑板上讲解给他听,讲了三遍他还不会,在旁边来接他的爷爷说:“你怎么还没听懂,我在旁边就听懂了。”他答:“站在这里我害怕,老师说什么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4、辅导后进生还可以让优生辅导,以优带差。有时学生用他理解的方式和他们的语言交流,学生更容易明白。

  5、复习时,特别是数学这门课,难免要做试卷,评讲试卷时不能平均使力,要在错的人数较多的习题上花大力气。

  教师如何做好期中考试前的复习

  一、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必须先订立一个复习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具体的复习计划安排主要包括包括一下几个内容:复习主题、复习目的要求、复习的重难点、复习方法、复习时注意的问题、题型举例、需要重点辅导的学生、时间安排。

  二、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

  教师要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学会调整休息等。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不断地复习,争取能够将书本知识完全掌握。

  三、在复习时,注意方法的选择

  复习课忌枯燥无味,要追求生动活泼,轻松有趣,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纵观目前大多数的复习课,存在大量机械、重复的学习或者练习,使有些学生对复习课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产生逆反情绪,所以,只有采取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复习的高效率。

  四、讲练结合

  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五、重视学生的反馈

  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有的放矢,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可以采取课堂问答总结、观察学生、作业等途径获得。

  许多教师总认为期中复习都是刚刚讲过的东西,拿上书本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做教师首先就没有真正的复习,复习是要备课的,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在备课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识之间的关联。那么,备课中要注意什么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识的回忆

  知识的回忆需要一定的路线,通过对期中考试前几单元核心知识的回忆,从中找出一条线路来。找出指导学生复习的有效途径,有了清晰的回忆路线,我们就能轻松越过知识再现这一关。

  二、知识的对比

  对比是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课与课的对比、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对比、现在的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的对比等等,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找出共性。

  三、知识的延伸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把握住这种延伸关系。知识的延伸关系包括: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你会发现同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几个单元完成的,有时候在同一本教材,有时候在不同的几本教材,这就需要老师抓住知识的联系。例如:一个知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在不同的教材中,数学中学习分数这一知识时,先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即认识几分之一,接着是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然后是分数的意义,最后是分数的应用,这样思考之后,在复习中,就应该注意这些知识上的关联,强化学生知识的系统性。

  四、方法的领悟

  每到考试前,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新课程标准不仅着眼于知识的掌握,还着眼于思想方法的领悟。因此,感悟方法,也是复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方法问题我上面已经讲过了,关键是不同的知识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行。做到了以上,再配以适当的练习,复习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下面说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前面我说过,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在再教学,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才行。

  一、再现法

  再现法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再现原识记材料的方法,例如语文中的听写就是很典型的一种再现。其目的一是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错误;二是通过复习来巩固记忆。运用再现法时,最好能将原识记材料放在身边,以便随时对照检查,这主要运用于一些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口述法

  口述法是运用口头复述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复习任务把主要意思给学生讲一遍,也可以和学生合作,师生共讲共说。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而且能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既可以回忆,又可以使知识逐步趋于系统。

  三、要点法

  即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抓住要点也就抓住了问题的主干。这就要求大家必须弄清楚本课、本单元、本阶段教材的要义所在,吃透教材才行。

  四、检测法

  即在复习中,运用检测这种手段,发现学生的知识欠缺而采取不同的弥补措施。例如课内各种检查、单元检测、个别提问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五、提纲指导法

  要求教师列出本阶段的知识要点,可以以课为单位,也可以以单元为单位,还可以以期中考试的前几单元为单位,以提纲的形式把知识点列出来,学生比照提纲进行复习活动。

  六、分类性复习

  就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分清类别,从而使得复习过程更为条理。例如,语文的复习,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部分。小的方面分,基础知识又可以分为识字、生字、词语书写及运用、积累的句子、文学常识、基本背诵内容等等。

  常说教无定法,其实复习也是如此,要因科目制宜,因学生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