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 百分网手机站

资本运营机遇与风险分析

时间:2017-08-01 09:40:06 资本运作 我要投稿

资本运营机遇与风险分析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资本运营风潮正日益兴起,资本运营的规模不断扩大,有不少企业利用资本运营这把利剑取得了超速发展和骄人的业绩,资本运营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

  一、资本运营的机遇

  企业通过对资本运营进行有效的运作,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低成本资本扩张,增强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能力,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提高企业的创利能力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纵观现代知名企业的发展历史,几乎没有一家不是以某一种或几种资本运营方式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荣事达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典范。荣事达曾经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然而它却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工厂发展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家用洗衣机生产基地。1995年和1996年连续保持市场占有率、产销量和销售额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的绩效,成为安徽省区域经济乃至全国家电行业的支柱企业。应该说,在荣事达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其出色的资本运营手段功不可没,而其中三个举措就更为重要。

  (一)大胆举债,迅速脱贫。1985年荣事达生产的“百花”牌洗衣机由于产品质量不高,加上宏观紧缩、市场萧条、产品积压滞销,使企业陷入困境。此时新任厂长陈荣珍尖锐地指出,企业陷入困境的直接导因是市场疲软,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深层矛盾在于生产设备、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把希望仅仅寄托在宏观松动,市场回升上。不解决深层矛盾,企业便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他决定从日本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双桶洗衣机生产技术设备,一步到位上档次,充分发挥后来优势。

  但引进设备的资金从哪儿来?企业领导提出“不敢当债主,就当不了财主”,在资本只有300万元的情况下,贷款270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90%,这在今天看来实为天文数字。但正是由于抓住了这次机遇,新引进的生产设备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在1987年、1988年经济高涨之时,产品供不应求,获得了超常的高额利润,迅速还清了债务,完成了初始的资本积累,具备了进入洗衣机行业竞争的实力,使企业从此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二)成功融资,适时扩张。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把模糊技术成功地运用于家电领域。模糊型家电产品代表了当代家电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要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国内家电的技术水平,就必须迎头赶上。荣事达果断决策,从日本三洋公司引进代表波轮式模糊洗衣机最高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但是,2个亿的资金从何而来?单纯靠自身积累,时间等不起,又会错过市场机会,显然不是良策。那么再走八十年代中期举债经营的老路?

  荣事达集团的决策者深入地分析了九十年代客观经济条件所发生的变化:中国家电行业已渡过起步阶段,总供给能力已大大超过社会需求,洗衣机生产能力过剩50%以上,且正逐步走向成熟,城市居民洗衣机拥有量已达80%以上,接近饱和。这决定了洗衣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资本利润率不断下降。因此,现在再好的洗衣机项目也不可能有八十年代中期那种供不应求的轰动效应,不可能再获得超常的高额利润。加之整个国民经济正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也有了重大调整,税前还贷、企业承包均已停止、取消。在这种新形势下,再走高比例负债进行投资的老路,必然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必须另辟蹊径。

  于是,荣事达从盘活存量入手,以存量带动增量,以增量促进存量,实现了资本运作的又一次良性循环。1993年荣事达先将现有企业的40%股权出让给港方,获得资金1个多亿,拿这1个亿再与日本三洋公司合资建厂,又引进1个多亿,使公司资本在两年中翻了两番。在这一资本运作过程中,公司存量资产增长了4倍,不仅解决了模糊洗衣机生产基地建设基金,而且改善了集团的总体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降至40%以下。

  经过10个月的建设安装,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产40万台模糊洗衣机生产能力的制造企业顺利建成投产,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996年一季度已实现利润400多万,这是一个把技术进步、规模扩张和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

  (三)纵向兼并,盘活资本。兼并联合也是盘活存量、优化资本结构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成功的兼并联合是企业在短期实行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几年来,荣事达先后兼并了四个企业,数量虽不多,但效率高,并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兼并前个个亏损,兼并后不但壮大了企业的实力,而且成了数百万的盈利户。

  二、资本运营的风险

  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本身存在着复杂的程序和技术性事务,对标的资产的质量、未来发展的前景,及其对公司整体的影响,虽进行了程序性的计量,但其中存在的隐患很难完全根除,未来的变数也难以料定。因此,资本运营也存在着风险。

  在资本运营实践中,由于环境的变化或对资本运营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操作,资本运营失败并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安然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可正是这样的高手拿出了接近6亿美元亏损的季度财务报告。

  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九十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SPE(特殊目的实体)的运用可谓是别具匠心。

  安然利用“资本运营”圈钱,真是费尽心机。安然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子公司,大部分设在免税区,利用资产置换、关联交易达到避税目的,同时把不动产置换给子公司,由子公司用资产抵押发债,取得现金注入安然公司,如果资产升值,就收回资产,用现金或优先股偿债,实现利润;而如果资产减值,损失便隐而不报,再建一个子公司,用资产抵押套现偿还债务,就这样用一种类似“传销”的链条式手段进行自己的资本运营,创造着虚假的利润。

  这个时候,安然仿佛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俨然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这个被精心包装的财务黑洞也就越发深不可测了。而这一切到最后只能是一场空,当资本运营这把双刃剑再也不能掩盖其巨大的财务黑洞之时,安然犹如失去根基的大厦轰然倒地。

【资本运营机遇与风险分析】相关文章:

1.资本运营机遇与风险

2.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分析

3.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及价值分析

4.资本运营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

5.公司资本运营及风险控制

6.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如何规避

7.分析企业资本运营策略

8.资本运营的范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