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化静为动读后感

时间:2022-09-26 16:22:22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化静为动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静为动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化静为动读后感

  随着“双元制”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的推广,有借鉴意义的西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逐渐被接受,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并形成概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化静为动,专业实践课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将“经验”转化为认识,上升到表象形成概念,有利于学生优化课程结构,弥补学生在认识中的缺陷,使学生在努力求索中发展认识,促进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笔者在专业实践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的效果,下面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以动激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的老师,是自我需要的导火线,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如果专业实践课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从书本到练习”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其结果是枯燥而抽象的。老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越听越乏味,越学越厌烦。于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天性动、喜欢新奇、厌倦呆板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采用“以动激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1.以画激趣

  学生们都喜欢图片,所以,在媒体应用无所不在的今天,笔者根据学生的这一爱,把专业实践的有关内容制作成鲜明、生动、形象的powerpoint,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认识机械与仪器上安全操作必要性”一课时,投影出血淋淋的违章操作事故案例,揭示出违章操作的危险性,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摆激趣

  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不定条条框框,不搞机械操作,而是让学生自由地摆弄教具来解疑答问,使之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液压元件结构与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对照挂图,了解拆装液压阀的过程,了解其结构与作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且内容丰富、幽默风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3.以用激趣

  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笔者尽量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生产、生活相联系。例如,讲授“认识长度检验时仪器选择和使用”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以身边的课桌、实习工件、自身的头发为对象,选择不同精度等级的量具进行测量。在测量中,学生学会了钢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的选择和使用,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感觉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枯燥的,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以动引探,促进学生认识事物规律

  1.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动引探

  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笔者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使之获得大量感知,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例如,讲授“压力取决于负载”这一概念时,不是简单的公式推导,而是让学生亲手做实验,观察有无负载时各液压表的读数变化情况,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压力取决于负载”这一概念。通过这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使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知识的规律,内化智力活动,使之不但知其结果,而且知其过程,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根据学生的思维持点,以动引探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明显优于抽象思维。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实物教学,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专业知识,积极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例如,教学“钻头几何角度”这一概念时,学生联想到图钉越尖越锋利,错误认为“麻花钻的顶角越尖,刀具也越锋利”。通过把麻花钻顶角磨成90°、120°、140°左右三种不同顶角,然后钻削同一厚度为12mm的板料,学生会发现,90°顶角的麻花钻很快磨损,以致不能完成钻削;140°顶角麻花钻花很大力气和时间才能完成钻削;只有120°顶角麻花钻较能顺利完成钻削。这样,通过学生具体操作,推翻自己错误的静止概念,从而掌握正确的概念。同时,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丰富的想象力。

  3.根据“实践第一”的.观点,以动引探

  思维始于实践,实践促进思维。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操作、思考,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新生长点,或用“经验”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材料热处理”概念时,是不是加热温度越高,其综合机械性能越呢?通过让学生把工件加热到不同温度600℃(微红)、780℃(樱红色)、900℃(白亮色),进行淬火,然后通过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试验其机械性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前者磨损很快,后者极易断裂,均不能完成加工,只有次者能顺利完成加工。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实践、探索、思考,学生总结出结论:对t7、t8材料淬火的热处理温度,应选择在780℃左右。在教学中,以动引探,真正把学生推到了主体位置,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精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寻找事物规律的良思维品质。这些正是21世纪建设者应有的素质。

  三、以动助静,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技校生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长时间静坐思考,一味地强迫安静伏案,有违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讨论,去实践,这是积极求知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优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优等生可锻炼学习和思维能力,后进生可通过帮助由不知到知。

  在课堂上,激烈的争论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数控铣床编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分组进行编程。由于各组学生的刀具、路径、转速等参数选择不同,其所编程序各有差异。然后,各组派代表,讲述各自程序特点;通过争论,对比、分析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选择出最佳方案,使学生在争论中得到个性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活跃其思维。学生们在这种热烈、民主的争论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点燃智慧的火花。

  “化静为动”,专业实践课的一些新尝试,使专业实践课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他们的个性。专业实践课的“化静为动”,也为学校的教学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化静为动读后感】相关文章:

以动写静作文01-19

小学美术《线条的动与静》教案09-24

线条的动与静的教案设计11-28

以静为话题作文08-25

以静为话题的作文08-10

以静为题的作文01-20

关于静化心灵的唯美句子06-25

动如暖阳静便沧桑的散文随笔09-02

以静为题目的作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