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2-08-12 14:03:26 初三 我要投稿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5篇)

  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5篇)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7.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2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3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小编相信看过上面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之光的折射定律,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可以顺利答题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4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R P=I??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5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

  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6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10.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必须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11.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12.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3.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14.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15.判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

  ①分流法: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如果电流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如果其他用电器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如果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方法: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三、电流(I)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毫安=1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

  初三重要物理知识点的汇总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7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04年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06年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

  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

  例析: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潮湿的地面会变干

  B. 扫地时,太阳下能看到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

  C. 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

  D. 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很快整杯水变红了

  解析:

  A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而蒸发的实质是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有些运动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有能力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跑出液面成为气体分子,可见蒸发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对于B选项中的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因为可以用肉眼观察的到,所以很明显不是分子的运动。C、D选项都是扩散现象,只能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B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8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9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看过上面的物理知识点之声音的传播后,想必同学们已经熟知其要点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0

  机械能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1

  知识点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 正 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 负 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_负电荷_,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荷。

  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_转移_。

  —→ 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5、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①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②用验电器。

  知识点二、电路

  1、电路定义: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

  2、三种电路:(1)通路;

  (2)开路;

  (3)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①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②用电器短路(部分电路短路):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不能工作,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切断任何一个元件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只需一个开关。

  (2)并联电路:电路中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用电器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总电路,各支路上的开关控制各个支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知识点三、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_正电荷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和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电磁铁等);电流的 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5、电流的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电荷量( 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说明:电流只与电荷量、通电时间有关,与导线的粗细,即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

  6、电流的公式:I=Q/t

  (I表示电流,单位是: A ;Q表示:电荷量,单位是: C ;t表示时间,单位是: s )

  7、单位:1、国际单位:安 A 2、常用单位: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A 1A=1000μA

  8、测量工具:电流表,符号:

  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使用时规则: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 0~0。6 安,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 安; ② ②0~3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 安。

  知识点四、电压

  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 V ) ; 常用单位:V V 、μV 换算关系:1v=1000V 1V=1000 V 1 V=1000μV

  (一节干电池1。5V ;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测量工具:电压表

  (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2)、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 ②0~15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 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 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 ②1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 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2

  并联

  特点是对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电路、线路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1、把电路中的元件并列地接到电路中的两点间,电路中的电流分为几个分支,分别流经几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叫并联。

  即若干二端电路元件共同跨接在一对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样连成的总体称为并联组合。其特点是:①组合中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电压;②流入组合端点的`电流等于流过几个元件的电流之和;③线性时不变电阻元件并联时,并联组合等效于一个电阻元件,其电导等于各并联电阻的电导之和,称为并联组合的等效电导,其倒数称为等效电阻;④几个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并联时的等效电容为;⑤几个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并联时的等效电为;⑥正弦稳态下,几个复数导纳的并联组合的等效导纳为,式中Yk是并联组合中第k个导纳。

  并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1/R=1/R1+1/R2+1/R3+…… (R1、R2、R3……表示各支路电阻大小);若只有两个电阻并联,则有计算公式:R=R1XR2/R1+R2(此公式只能用于两个电阻并联,多个电阻并联只能用上一个公式)。

  2、串联和并联的区别: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

  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3、在并联电路中,除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以外,电阻和其它物理量之间均成反比(在相同时间内), R1:R2=I2:I1=P2:P1=W2:W1=Q2:Q1 除电阻和电压以外,其它物理量之间又成正比I1:I2=P1:P2=W1:W2=Q1:Q2 。

  4.无论是电源还是电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串联的时候各串联单元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时各并联单元电压相等,电流相加。

  不管是串联还是并联,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要领。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并联电路

  对于物理中并联电路知识的学习,我们做了下面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并联电路公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加油。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3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平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4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2021年初三物理知识点15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6%~15%,汽油机的效率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最大,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热机效率比较低,说明热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较少,即热机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第一,燃料并未完全燃烧,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损失掉,例如从汽车排出的气体中我们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机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烧;第二,热机工作的排气冲程要将废气排出,而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另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第三,由于热机的各部分零件之间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第四,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也未完全用来对外做功,而有一部分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这部分虽然是机械能,但不能称之为有用功。据上所述,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这么多,所以热机效率一般都比较低。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根据前面所归纳的损失能量的几个原因,我们只要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损失的部分尽可能减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

  (2)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以减小磨擦生热的损耗;

  (3)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热电站废气来供热。这种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比起一般火电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初三物理备考知识:安全用电

  1.安装家庭电路应注意的问题

  (1)开关应接在火线上,这样可以使开关断开后,灯泡不再与火线相连,不管是更换灯泡,还是检修电路,安全系数都会高一些。

  (2)接螺丝口灯座时,应将灯口的螺旋套接在零线上。

  (3)接插座时,两孔插座的左边孔接零线,右边孔接火线;如果是三孔插座,除了两个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外,另一个孔要接地;另外,在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前还要装一保险丝,且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

  2.怎样防止家庭电路触电事故的发生?

  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应注意遵守安全用电的原则:第一是不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与火线连通的导体;第二是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伏,它们在电工技术中虽然都叫低压电路,但都大大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值,所以不要把低压线路的电压与安全电压混为一谈。

  基础知识精讲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2.高压触电分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两种。

  3.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的电压叫安全电压。

  4.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典型例题

  例1为什么家庭电路导线的接头处要用绝缘胶布裹好,而在实验室用蓄电池做实验时,导线的接头都是裸露的?

  分析:不要认为人只要接触裸露的导线就会发生触电事故。要记住36伏这个数据。以36伏作为判断的依据,不高于36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解:通常家庭电路的火线对地的电压为220伏,如果导线接头处不用绝缘胶布裹好,人不慎碰到火线,就会造成触电事故。

  实验室蓄电池电压较低,三节串联只有6伏,远低于对人体安全的电压36伏,人碰到裸露的接头当然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例2是不是只要接触到火线就一定会触电,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触火线?

  解析所谓触电是有电流从人体通过,若有电流从人体通过必然要形成一个通路,接触了火线,但若不能形成通路,电流就不会发生也就无所谓触电,一个人站在一个绝缘体上(例如干燥的木桌)并用一只手去接触火线,此时由于木桌绝缘,构不成通路,无法形成电流,所以不会出现“触电”情况,但在一般情况下,要尽量减少接触火线的机会。

  课本难题解答

  为什么常常在通向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的火线上装一根保险丝,而不是在通插座的火线和零线上各装根保险丝?

  分析与解答这样做是为了安全,如果火线和零线都安装保险丝,当零线上保险丝先熔断后,电路虽切断了,但插座与火线相通,而使插座带电,一旦接触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如果仅在火线上装保险丝,一旦保险丝熔断,插座与火线立即断开,不会有触电危险。

【初三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10-03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06-02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11-04

初三物理《杠杆》的知识点11-08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2-12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2-11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0-17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7-29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01-26

声音的特性初三物理知识点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