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28 16:55:34 欧敏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2

  课题: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

  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 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练习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1)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米?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米,学习用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充分感知,具体实践,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具体实践,领悟测量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新课时,通过用厘米量,引发思考: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怎么办?引起探究和学习的动机。新课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认识米。首先是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并借助身边的物体作参照,让学生充分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接着学习米和厘米间的进率关系,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比较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引导学生估计、猜想:1米有多少厘米?进一步比较100厘米和1米的长度,帮助学生作出更明确的判断,最后通过观察米尺,确认1米=100厘米,这样更有利于长度观念的建立,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二层次,学习用米量。先通过量黑板的长,作为示范,然后通过测量绳子(1米、2米、3米)初步体验操作方法,最后通过分组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教室的长、宽,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领悟测量方法,并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在实际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师准备:

  一把米尺,一把折尺,卷尺,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测量结果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一把折尺,一根比1米长的绳子,一把学生用尺,宽1厘米的纸条(长度不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请同学们伸出你们自己的小手,指出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请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交流。

  3、请学生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把10厘米长的纸条剪下,拿给大家看,用手比划10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用米量。

  1、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想说呢?(用这把学生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课件出示)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测量,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请同学们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子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如果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子方便呢?

  教师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A、教师拿出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B、让学生拿出折尺(或1米的绳子),拉直,和黑板上画的线段比一比,说出折尺的长度是多少?(1米)

  C、再伸开自己的两臂和折尺比一比,看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课件演示)

  D、让学生站立身体,并把米尺竖起来和身体比一比,到什么地方是1米。

  E、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课件演示)

  F、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绳子,把绳子的一部分拉直,拉出1米的长度,同桌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谁拉出的长度更接近1米。

  教师:“你怎样记住1米的长度?”(启发学生用长度大约是1的物体作参照。)

  (2)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1厘米和1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再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然后猜想一下,1米有多少个1厘米长。

  拿出刚才剪下的.10厘米长的纸条。让学生观察它的长度,估计一下,1米有多少个10厘米长,1米有多少厘米?然后打开折尺,在折尺上找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看看一共有多少厘米?问:“你估计得对吗?”(课件演示)

  同时教师在1米长的线段上依次标出10、20、30……100厘米。

  再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请同学们按3人进行分组,在绳子上量出1米、2米、3米,做上记号。(合作要求,3人分工合作,两人拉绳子,一人用折尺量,每量一次都用彩色笔做上标记。)

  让学生把量出的1米、2米、3米依次拉开给大家看,并说一说量的方法。(量的时候绳子和折尺都要拉直,每次量的时候,都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左端的起点,在右端对准1米的刻度处画上标记。可以多让几个组说一说量的方法,引导同学们总结经验。)

  (2)让学生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有多少米。

  教师:“哪些同学估计得最接近呢?要量一量才知道。现在有一把1米长的米尺、一把1米长的折尺,还有一盘卷尺(把卷尺拉出给大家看)。选用哪种尺量更方便?”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请一个小组用卷尺量黑板的长。(教师指导学生三人分工,两人拉卷尺,一人看尺,并记录量的结果,其他的同学注意看他们量的方法。)然后,把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换一个组再量一次。

  (3)请大家来总结用米尺或卷尺量长度的方法。

  ①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注意右端对着几米几厘米。

  ②用卷尺量时,尺要拉直、拉平。

  ③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要几个人分工合作。

  3、小结: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卷尺量比较方便。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

  (1)我们的课桌长100(),笔长10()。

  (2)大树高3(),大桥长20()。

  2、实际测量。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3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把量的结果填入下表中。(课件演示)

  课桌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教室长()米()厘米

  宽()米()厘米

  四、归纳质疑。

  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1米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多少厘米是1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些什么收获?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

  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

  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4页,《认识米 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

  师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

  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提问: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3)学生动手操作

  ⑴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①同桌两人合作量一量,从地面到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是1米,并比划出来,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①量一量,双手张开多大是1米?把这个长度记在你的头脑里。

  ①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约是1米。(门的宽……)

  2.认识厘米和米的关系。

  (1)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请你用手比划出来。

  (2)分组实验。

  (课前让学生准备10厘米长的纸条若干条、不同长度的厘米尺作为测量工具。)

  同学们,你们桌上都有一条1米长的绳子,你们能测量出它有多少厘米长吗?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工具去测量。

  (3)指名汇报。

  提问:从刚才大家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1米=100厘米)

  (4)验证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引导学生通过数米尺上的刻度验证刚才实验的结果。

  3.用米量

  师创设故事情景:明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一个星期天,明明去看望奶奶。他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家的窗帘已经破旧了,他想:平时奶奶多疼我啊,我也应该孝敬奶奶。于是,明明决定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给奶奶买窗帘布。他就自己先量出了窗户的长和宽,再把这个尺寸告诉布店的老板,老板帮明明选了一块又实惠又好看的布。明明把这块布送给奶奶,奶奶用它做了美丽的窗帘布。大家直夸明明是个聪明孝顺的好孩子。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

  要知道1米=100厘米

  突破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量。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认识米尺

  2、教学例4

  (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3、做课本14页,做一做

  4、教学例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

  (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例1~例3,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0 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然后提问:

  “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接着再问:

  “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

  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

  “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

  “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

  “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

  “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

  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3呢?。”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说明例1下面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也让学生拿出一颗,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用厘米量。

  (1)估量纸条长度。

  教师出示5厘米长的那根纸条,同时让学生也拿出比较短的那根纸条,说:“刚才你们量过自己的食指大约有 1厘米宽,现在估计一下你们拿出的纸条是几个食指宽,也就是有几厘米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解:“你们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尺量一量,那么怎样用米尺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2)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 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看例3,把纸条的长度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③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以纠正。

  ④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9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平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习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P26《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

  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那如果要测量我们学校到祁门县火车站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师:谁知道绕学校运动场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400米)那跑两圈半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

  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吗?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千米和1000米(个别读、全班读)

  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表示?(1km=1000m)

  4、绕跑道跑一圈是200米,绕跑道跑5圈是1千米,从我们学校大门口到新十字路口测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多,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从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二)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个别说,看书上的想法,自由读一遍,全班读。

  2千米500米=()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个别说,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2、试一试:8千米=()米6千米20米=()米

  做在草稿纸上,教师巡视指导,指出易错处,6020米中的“0”容易遗漏。选一题说说想法。

  3、刚刚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错,那米化成千米呢?老师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4000米=()千米4350米=()千米()米

  (想: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6000米=()千米5830米=()千米()米

  三、作业设计: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冰箱高140()。电线杆的高约6()。数学书厚大约6()。从祁门到屯溪的距离大概是70()。一支铅笔长2()

  2、练习六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知道了多少长的距离大概是1千米,那我们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几分钟,走1千米需要几分钟呢?下课或放学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或你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第十四页练习六(1)第1-2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千米=1000米1000米=()千米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准备:

  米尺、卷尺、剪刀、绳子、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

  米尺、卷尺、剪刀、绳子、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64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绳子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绳子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绳子)这段绳子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绳子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绳子,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绳子。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学反思

  对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学生也并非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动

  测量与统计

  活动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

  (2)交流每个家庭的身高.

  (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教师要加强指导)

  表一:学生身高统计表;表二:妈妈身高统计表;表三:爸爸身高统计表.

  (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

  活动二:

  (1)测量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

  (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身高与体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体重也相应的越重.)

  (3)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

  (建议超重的同学减肥;建议不达标的同学注意饮食习惯,不挑食.)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让学生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化聚。

  3、德育教学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步骤:

  一、 情境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 学生尝试回答

  二、探索感知

  学生看教学情境挂图

  (1)教师引导: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常用千米作路程长度的计量单位。(板书:公里)

  (2)联系生活:你知道扬州到南京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你的家离学校多少公里?

  认识千米:

  (1)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同学们走学校100米跑道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2)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3)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学校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4)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单位化聚:

  (1)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 师:火箭的速度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 )米

  (2)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约6000千米。

  师:南京长江大桥的长是多少千米?

  板书:5000米=( )千米

  三、综合练习。

  1. “想想做做” 1 读题 解题 交流做法

  2. “想想做做” 2 读题 解题 交流做法

  3. “想想做做” 4 先填空 再交流

  4.“想想做做” 5 比较

  5.“想想做做” 6 看题

  6. 拓展训练:判断

  1千米比1000米短。( )

  1千米的公路修了一半是500米。 (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米》教学设计08-09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1-25

《千米和米》教学设计12-2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1篇)06-01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02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9篇)04-02

三年级《千米认识》教学设计06-25

认识米教案(通用12篇)10-27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04-06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模板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