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初高中衔接语文试题

时间:2020-10-04 12:22:29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2014初高中衔接语文试题

  2014初高中衔接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2014初高中衔接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苔藓.xiǎn       扶弱济.困jì      掺.酒chān       出殡.bìn

  B、瞥.见piē        蹑.手蹑脚niè     昵.称 ní         狭窄.zhǎi

  C、窗槛.kǎn        着.想zhuó       一幢.zhuàng     砖砌.qì

  D、模.特mé        编辑.jí          唠叨.dāo        瞅.一眼qi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嘎然而止     义愤填膺

  B.不屑置辩      夙夜忧叹     攘除奸凶     与日俱增

  C.嗟来之食      望文生义     根深底固     张冠李戴

  D.惨绝人寰      同舟共际     尖嘴猴腮     意兴阑珊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

  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原始文化遗址水洞沟,人们发现了略加磨制的鸵鸟蛋穿孔饰件和骨片制成的骨锥,这是磨制技术的萌芽,在人类生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B.王艳毕业后去了深圳,按她的话说她现在只想挣很多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C.随着世界各国交往逐年增多,各国输出劳工、侨民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全球侨汇金额猛增。

  D.封龙山又叫飞龙山,位于石家庄市区22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见诸史册,汉唐以来一直是河北名山。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⑤③②④

  D. ③⑤①④②

  6、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B.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C.川剧的变脸被誉为“中国一绝,世界一绝”,但它到底是什么时期出现,谁是最先的发明者,已经无法考证,更没有明显的文字记载。

  D.“我们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清楚了吗?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②近年来,很多俄罗斯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对目前俄罗斯国内外出现的        俄罗斯历史这一行径和现象表示了深刻的忧虑和愤懑。

  ③目前,成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是全国唯一在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         并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

  A、侵袭    窜改    遏制

  B、侵蚀    篡改    扼制

  C、侵袭    窜改    扼制

  D、侵蚀    篡改    遏制

  8、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临近春节,小偷活动猖獗,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B.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上海市78名市场管理人员获得执法证,首批人才市场执法官开始

  上岗。

  C.前几年下海的她事业有成,开了一家美术设计公司,手下都是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在30----50之间。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全球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那时的北半球不存在大陆冰川,北极地区生长着树木,海平面比现在高出25米。若未来亦是如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消失将是不可避免的,届时全世界将失去10%的光合作用产物;原先大量贮藏在土壤和半腐烂植物中的碳,当土壤变暖时,细菌的`作用加速了碳的分解,使更多的碳进入大气,碳的反向循环将致使全球气温再升高1.5度。而变暖的海洋将引发特强的飓风,引发海水倒灌,毒素将侵入地下水,致使粮食生产严重下降,更多的老年人将因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非洲、中美洲的情况将更糟,粮食供应将发生困难。美国同样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高山冰雪消失,西部城市和农场将出现水荒,一丁点火星就可以引发森林和草场的大火,直至全部毁灭。同时,印度次大陆将面临尘土侵袭,土地干旱,人们要么就地挨饿,要么四处漂泊,为饮食而争斗;由于海平面的不断抬升,北冰洋将至少失去80%的冰,海水涌进纽约,像1953年曾发生在英格兰东部的惨境将变得司空见惯,北海将使荷兰变得支离破碎,饥民流将无法控制。

  9、下列各项中,可用来说明“碳的反向循环”的一项是(    )(3分)

  A、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B、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把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10、对地球变暖时面临的危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极地区形成大面积森林。

  B、海洋引发特强飓风,海水倒灌。

  C、更多的老年人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D、更多的人面临饥饿的危险。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山冰雪消融后,不少国家将出现水荒。

  B、森林会沦为引火的干柴,直至全部烧毁。

  C、有些地区的人们因全球变暖而纷纷迁移。

  D、海平面抬升后,有的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4分)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5) 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 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14) 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 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18) 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9) 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20) 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21) 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23) 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27) 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29) 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32) 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33)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12.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6分)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13.(8)- (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4分)

  14.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4分)

  15.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分)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不符合)第    句。

  16.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7—20题。(共20分)

  学贵有恒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

  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

  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释】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驽马徐.行弗间   徐:缓慢

  B.他人莫及.也       及:比得上

  C.其子趋.往视之   趋:催促

  D.自矜.功效也       矜:夸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而.力疲气竭       学而时习之

  B.灌溉以.时耳     策之不以.其道

  C.凡人于.初植者     胡不见我于.王

  D.苗则.槁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9.将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5分)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共6分)

  (1)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2)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21.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3分)

  四、古诗鉴赏(共13分)

  (一)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晚  (宋)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22.这首诗中的        和             体现出了晚春景物的特点。(2分)

  23.请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4、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3分)

  25、这首诗在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4分)

  五、作文(60分)

  26.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努力不够,就找理由来开脱;因为用心不够,就找理由来为自己打圆场;因为做得不好,就找出理由来推辞。其实,说出来的理由都是托辞。请以“其实那不是理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中心明确,语言流畅。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600字左右。

【2014初高中衔接语文试题】相关文章:

2014自学考试绘画基础试题09-12

2014年自考《国际企业管理》试题11-22

2014年浙江自考保险法试题10-29

初二语文上册衔接与排序专题训练07-29

2014自考《大学语文》学习技巧07-31

2014年自考语文复习方法11-15

2014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09-12

2014自学考试国际运输与保险试题09-12

2014年自考英语二模拟试题及答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