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素质

俞敏洪认为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时间:2023-11-17 14:05:56 赛赛 基础素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俞敏洪认为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创业是一个不断被筛选淘汰的过程,那些经历了市场考验幸存下来的创业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俞敏洪认为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欢迎阅读。

  俞敏洪认为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创业的三大前提:理想、思想和创想

  任何一个人想要做成事情,一定要有三个想:理想,思想和创想。每个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理想跟高度相关,思想跟人的宽度相关,而创想则跟人的长度相关,就是你能走多远。这三个想,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做成大事的人来说都特别重要,从古代到现代,不管经济形势、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起到重大的作用。

  1.通过实现阶段性的理想一点点拔高我们人生的高度

  至于理想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理想就是一辈子不断把自己拉高的状态。如果一个人,比如说以打麻将为自己的终身理想,我想到顶了也就是全世界的麻将专家,我觉得即使做到这一点,也好像没什么真正的成就感。但是如果换一个理想,比如说愿意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情,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一个人的理想可以有大有小,例如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曼德拉一辈子的理想。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都已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以至于所有黑人都失去了这样的思考能力。其实非洲这片土地自古以来是黑人的土地,不是白人的土地,曼德拉突然发现了,作为黑人他们应当是这块土地的主人,怎么现在却被隔离,弄得到最后变成下等人,被白人剥削压迫呢? 所以他下定决心,一辈子要为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而奋斗。这个理想把他弄到监狱里,被关了27年,但是27年他没有一天停止过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所以当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种族隔离政策土崩瓦解,最后他被有了同等权利的黑人加白人选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

  一个人即使想不清楚一辈子想干什么,但是有两件事情肯定能做:第一是三年到底应该达成一个什么状况,这一点应该能够想清楚;第二是你保持每天的进步心态,就是想要自己变得更加完善更加成长的心态。

  我一辈子没有特别宏大的理想,企业家们其实也少有真正一辈子想干什么的理想。比如说马化腾年轻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一辈子做一个人与人无缝对接的全世界最伟大的腾讯社区——微信,那时候微信连影子都还没有。马云也是连续做了四个公司以后才开始做阿里巴巴,并倡导要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但这是他年轻的时候想不到的。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用新东方这个平台,为中国千家万户的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服务。

  阶段性的理想却总是可以有,比如说我在农村的时候,阶段性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学,尽管没有想到要考上北大,但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理想在指引,所以第一年高考失败后选择继续考,第二年失败还是继续考。农村的孩子很少连考三年的,我几乎是个特例。因为在农村,你要高考就要放下手中的农活,一放下农活父母就会找你算账。大家看中国合伙人中出来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成东青跪在母亲面前说他要考第三年。虽然我没在我母亲面前跪过,但是给我母亲说过同样的话,硬要考第三年,所以最后第三年考上了,当时的理想不是要考北大,而是要离开农村,就是这么一个卑微的理想,一点点地嫁接起来,慢慢地人生就会有高度,这个高度是一点点拔高。

  如果我一辈子在农村,打死也不可能认识盛希泰这样的人,最重要的是你的圈子变大了。如果我现在还在农村,我的圈子就是我那帮头发已经花白天天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太,而来北大我认识了一批北大的同学,这边的同学高度也越来越高,为什么?因为他们也要不断地成长。

  北大毕业后,我留校当老师,就发现北大的一批顶级老师居然跟我变成了同事,这种感觉非常好。原来对他们是仰视的,现在变成同事了,在一个教研室,可以和他们讨论问题、侃大山了,你才会发现这些老教授很平易近人,人生进一步被拔高。因为这些老教授、老思想家们的思想意识、儒雅态度很多时候能给你带来启发和智慧。

  后来我做企业,刚开始就是一个人做,没几个人会理我,但是现在新东方上市了,新东方还在发展,所以我身边就有了一大批做企业的、有眼光的朋友,比如盛希泰、柳传志、马云、李彦宏等。尽管我跟这帮朋友在一起,觉得自己依然不是一个企业家,没有他们的高度,但我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话可以吧。一个人讲话是输出,但一个人聆听吸纳,是智慧的状态,所以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就听他们讲,我听他们讲完了,把他们的话拿过来,在这儿讲。

  所以你发现通过理想的高度,把你不断拔高,你交往的圈子也越来越高,由于你周围有理想、有能量的人越来越多,你就进一步拔高自己,因为你不得不跟着这帮牛人往前走。所以交朋友有一个要素,叫做宁为牛后不为鸡头。而创业则正好相反,一定要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创业什么概念呢?我宁可自己就是一只小鸡,我慢慢长大,我也不跟在牛屁股后面干,因为在牛屁股后面永远是屁股,说不定你长大了就长成火鸡了,说不定就长成巨型的恐龙鸡了。

  新东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我在北大干,北大是很牛的,如果今天我还留在北大,可能我最多只是北大的一个教授,影响力可能仅限于几十个学生身上,对我来说肯定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自己创业从零做起,新东方第一个班13个学生,现在能够影响到无数年轻人,千家万户,这就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带来的自我成长。但是交友,你必须宁为牛后不为鸡头,比如说像我交到盛希泰这样的朋友,我是天天要观察怎么样向他学习的,他再比我牛我都不会妒忌,为什么呢?因为你作为牛屁股,跟在后面,他走多远,你就能跟多远,你只要跟上就行了,就怕你到时候跟不上,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是理想的高度,就是把高度拔高了,你做事情就相对容易,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没有高度的人,最后能创出大业来的?不太可能。

  2.通过读书、学习和聆听拓展我们思想的宽度

  有人说创业就创业吧,你讲什么思想呢?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一个创业者只是一头扎到商业模式中,只是狭隘地想着要创业、要赚钱,你什么时候看到过这些人真正能够把事情做大的?

  任何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从柳传志到马云到马化腾到雷军,每一个人除了讲创业以外,他们的语言中无不充满着各种思想。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是读书太少,只是天天微信来回发,天天看各种商业模式,看到别人赚钱就眼红。一个人怎么样才能不眼红别人呢?妒忌和敬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你边上这个朋友创业了,赚了十万八万,你却失败了,你就开始妒忌。然而,你会妒忌马云吗?你会妒忌马化腾吗?你会妒忌盛希泰吗?你根本就妒忌不了,他们离你太高太远了。他们太高太远是怎么来的?除了生意的成功以外,还是他们做事和思想的境界所决定的。所以说中国的孩子们,一天到晚想着赚钱,但是却不想着拓展自己的宽度,一辈子也成不了。

  金字塔怎么造起来的?创业的成功就是金字塔顶上的那块尖石,如果没有底下的铺垫,顶上的那块尖石依靠什么?底下的石头是什么?就是你思想的宽度。所以各种读书,学习,聆听,对我们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让你自己变成一个有健全思想的和独立思辨能力的人,其实非常重要。

  我们常常把自己跟犹太人和日本人相比,说我们和犹太人一样聪明,比日本人还要勤奋。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在读书上比犹太人和日本人差很远。犹太人平均每年读书65本,日本人平均每年读书45本,中国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每年每人5本。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个数据不对头,我觉得中国人读不了5本书,不信大家举个手,你认真读过5本书,除了《菜谱》,除了《吸引女人的42招》这些书之外,你真正读过5本书的请举一下手。你看一半都不到,那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另外一半人没有读过超过5本书,那么怎么会有5本书的统计数据呢?我曾经在各个城市给中小学老师讲课,让他们举手,非常可惜,中国的中小学老师连十分之一的手都不举起来,也就意味着中小学老师几乎不怎么读书,一个读书这么少的老师怎么教出热爱读书、热爱思想的学生来呢?很难。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平均每年读100本轻轻松松,后来我到大学调研,说一年读过30本书的同学请举手,十分之一,如果大学生都不读书了,这个民族怎么可能有希望?我们常常说犹太人很厉害对不对?别忘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创造发明一半与犹太人相关,全世界诺贝尔奖有200多是犹太人,每年全世界的创新专利犹太人贡献了30%。这个民族太厉害了,人家一年读65本书,而我们5本都不到。

  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也几十个了,日本人的创新坦率说是真的创新,尽管他们和美国人相比还有差距,因为美国人很多是犹太人。但是日本人的创新真的很厉害,韩国人的创新也不算太差,咱们中国人有多少是真正创新的?我们最近看的项目有上千个,有创新意识的项目比较少,而那种在高科技上带有突破性,让人眼睛一亮,觉得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就不得了的项目少之又少。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模仿,包括中国一些大的公司。你会发现即使我们号称是高科技创新公司的也在模仿别人。而这种现象与什么相关?跟创新意识缺乏相关,创新意识为什么没有?没有思想,为什么没有思想?读书不够。

  3.创想就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点突破

  第三个是创想,创想是走长度的,就是所谓的突破。我认为不一定非要天翻地覆的东西,创意上的突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比别人想的往前走了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我常常喜欢用吉利汽车集团的老总李书福来举例,李书福学历不高,但是有创想。每次他都能够在现有商业模式上往前走一步。刚开始他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厂,一年能赚几十万块钱。大家想一下一个农民一年能赚几十万块钱,一般的农民都会做什么?肯定就把这个修理厂一直开下去,然后拿钱盖房子娶老婆生儿子,这就是中国农民的典型特点。但李书福本质上还真不是农民,尽管他特别了解农民。他想既然摩托车我自己那么熟练,为什么不买摩托车配件攒成新摩托车卖呢?所以他就造新摩托车,品牌叫吉利,价格很便宜,尽管质量不是很好,但是价格便宜,中国农民品牌意识淡薄,更多是我比你更好的意识。你骑自行车,我骑摩托车,你骑摩托车老子开汽车,是不是感觉很好?

  李书福后来赚了很多钱,就觉得应该造汽车。结果朋友告诉他,说书福汽车不能造啊,上海汽车厂为了造小轿车用了美国的技术,长春汽车厂为了造小轿车用了德国的技术,你一个农民,摩托车还没造好就要造汽车。李书福说这有什么难,不就是把两辆摩托车焊在一起吗?结果他就真的造汽车了,一辆小轿车只卖两万不到,但是中国农民就买啊,为什么?你开摩托车,我开汽车了。李书福这样的突破,就是一种创想,事情做着做着就能做成大事情,紧接着过了两年李书福把沃尔沃汽车公司给买了,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公司,安全带、安全气囊都是沃尔沃公司发明的。

  所谓创意和创想是在现有模式上,你怎么样想办法往前突破一点,所以我觉得中国公司的模仿根本就不可怕,比如说阿里巴巴模仿ebay起家的,百度是模仿google起家的,但是现在所有这些公司,包括腾讯,包括小米,都有各方面的突破,而这些突破即基于中国的人口原因、地理原因,也基于科技创新对中国的适应性,一点点突破加起来,最后就变成了一件大事了。

  新东方其实也是有很多突破的,没有突破你怎么可能把一个培训机构做成一个美国上市公司呢?创意就是你在现有基础上,不能满足现状,进一步往前突破的感觉。所谓的走路就是这么一个概念,当你走累了,你再往前走一步,你才有成就感。为什么我们要去徒步,你平时散步是不会有成就感的,你每天散步就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已。但是你背上包一天去徒步五十公里,就是对自己的挑战,挑战成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如果徒步五十公里你还走得满脚血泡就更加有成就感,为什么?因为真正的成就感是在痛苦的挣扎中达到某个目的而带来的享受。

  创业就是这样的,你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没有苦没有悲没有绊,一路顺风,你就算创业成功了也不会有成就感。比如你老爸是个亿万富翁,给了你一千万,你用一千万赚了一千二百万,你觉得你会有成就感吗?你不会。只有你向别人借了钱,当然现在不需要借,有洪泰基金给你投,天天别人逼债的情况下,最后你做成一个千万级或者亿万级的公司,回过头来你才觉得自己是真正的成功。

  在理想、思想、创想你都做到的前提下,我认为创业就是小菜一碟,怎么做事情都能做成功。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你是一个有创想的人,怎么会做不成事情?

  二.创业三大要素:认清自己、积累经验、成为领袖

  现在我们来谈谈创业的三大素,第一要认清自己,第二要积累经验,第三要成为领袖,这些非常重要。

  1.认清自己 突破局限

  什么叫认清自己,每个人都是有自我局限性的:个性上,有内向的有外向的;做事方式上,有喜欢自己做事的,有喜欢把一个团队融起来做事的。你要想办法认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创业项目。有的人坦率说就不适合合伙一起干,就适合一个人干,所以我也挺佩服那些企业家的,上市了自己还拥有90%的股份,我说太牛了,我上市的时候,只有20%了,都被人“抢”光了,后来我觉得我太无能了,我要有80%的股份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啊?但是人就是不一样的,我把股份分给别人,所以遇到我这样的人你就可以跟着我干,但是可能你遇到的另外一种人他就喜欢紧紧攥着,难道他就不是一个企业家吗?他是,他只要有能力,自己干上去,给人足够的钱,就不给你股份,也可以。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你看今天的华为,任正非就是不上市,他干得也挺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运营自己,只要认清自己的长处才能够把事情干好。

  认清自己的过程是一个突破局限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加勇气的过程,比如说你认清了自己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这个懦弱已经使你变成一个胆怯的人,已经变成了创业和做其它事情的一个障碍,那你就要想办法突破。这个突破有的时候是有难度的,比如说我对于失败的突破,是没有心理障碍的,高考两年了,第三年继续考还觉得挺开心。但是后来我发现做别的事情会有障碍,比如说我在大学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到人面前去做演讲,北大整整四年我没参加过一次学生活动,就是怕到台上一讲,大家把我给哄下来。那我现在怎么敢在这里胡说八道呢?很简单,后来在北大当老师了,不得不讲,我就开始慢慢练习在别人面前讲话的勇气,最后发现讲话这件事情不算一件难事,然后自己再慢慢往前发展 。

  刚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当时的生源都在北大清华,我也雇不起别人给我贴广告,所以每天晚上就自己去贴广告,又怕学生认出我,就穿着棉大衣,晚上带个墨镜,还戴着帽子和口罩去贴广告,没想到即使这样,还是被认出来了。我半夜12点在北大校园贴广告,结果学生过来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奇怪,左看看右看看,说这不是俞老师吗?我只能把口罩摘下来了,说:“是我。”他说,俞老师这个事情你不用自己干,我们学生就帮你干了,所以第二天学生就开始帮我贴广告。

  我发现其实你认为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别人不这么看。有的时候你认为失败很丢人,其实别人不这么看,在你自己心目中,认为很丢脸的事情,在别人眼中根本就什么都不是。事实上大家90%的精力只关注自己在干什么,你离婚了与我何关?你被女朋友甩了与我何关? 所以你不要太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你也不要把自己的失败看得太重,这就是突破局限。

  2.积累经验 迎接失败

  第二是积累经验。这是什么概念呢?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迎接失败的过程,只有失败才能给你真正的经验教训。如果一路成功,比如说你谈恋爱一次就成功了,你跟这个女人过一辈子,请问你有没有恋爱经验,非常有限。但是你谈一个失败了,谈两个失败了,谈三个失败了,你最后就会开始琢磨我为什么失败,我身上到底有什么毛病,这个毛病怎么改才能让女孩子喜欢我,慢慢就谈上了自己真正喜欢的恋爱。

  我常常说我特别后悔一次性就把新东方做成功了,这个太要命。因为我从北大出来就做新东方,从13个学生干起,干到三年以后同期在校学生就已经到了五千人,一年四期已经到两万人,年收入近两千万。我觉得做得很成功,所以一直拿着新东方不放,自以为是。

  但我周围很多做成大事的人,都不是一次做成事情的,马云的阿里巴巴,是他做的第五个公司;史玉柱更是第一个公司惨败,欠了人几亿块钱,到处躲藏,最后东山再起;很多创业者,都是度尽劫波,终成正果的。

  3.成为领袖 走向成功

  第三个要素,成为领袖。马云到最后能做到阿里巴巴,跟他前面的创业经验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对于你来说,你不能说我做失败了一个公司,我就不做了,但是一般的人就会这样想。会不会觉得自己不是干这个活儿的?既然你觉得不是干这个活儿的,算了,我为盛希泰打工算了,你可能会这么想,对不对?但是你一旦说我不是干这个活儿的,我打工算了,你就把自己整个人生的性质改变了,你本来是一个英雄,但是变成了一个跟随者。

  性质是不能随便改变的,你看我跟盛希泰两个人,一般来说绝对不可能为人随便去打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天生就必须是成为领袖的人物。尽管我在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狗熊一样,但是一旦意识到成为领袖的好处,你就会不断加强自己成为领袖的气质。明明没有道理的事情,你只要用坚定不移的口气讲出来,它就有了道理。明明这条路走不通,只要你手一挥告诉大家,跟着我一定有饭吃,大家就跟着你走。你不能说这个事情我觉得可能也走不通,我们走着试试看吧,那就没有人跟着你走。

  俞敏洪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

  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说要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作为创业者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创业者需要不停的去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创新。

  2. 分析决策能力

  分析决策能力是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如果创业者没有办法为团队做出决策,在项目遇到困难之时分析不出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他创业成功的几率将会小很多。

  3. 预见能力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创业者要有预见能力,要看见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看得比别人长远。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这样才能对未来有个更清晰的规划与定位,不至于走错、走偏。

  4.组织协调能力

  创业者其实就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导演,需要协调好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场景布置、录音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一部电影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导演的组织协调能力。创业者亦是如此,需要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还要激励员工,认可员工的价值,组织好员工之间的协作,处理好突发事件,解决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从而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5. 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一种软实力,拥有强大的社交能力意味着你就拥有了一个强大的人脉圈。特别是在中国,这就是一个关系社会,没有人脉,没有关系你连一份工作都不一定能做得好,更别说创业了,创业涉及到找人、谈业务、融资,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人脉才能行得通。

  同时,会社交也就说明你愿意跟这个社会打交道,但你看事情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超越社会,这样你才能干出点事情来。

  6. 应变能力

  世上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从你决定创业的那一刻起,你就应该明白,这不是一条坦途,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给你走,创业这条路充满变化,市场在变,环境在变,消费者也在变。所以创业者应该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从变化中去分析、去判断这里面所蕴藏的商机,并把危机转化成可以为己所用的机遇。

  7. 用人能力

  马云不懂编程、不懂财务、不懂设计,但是他把阿里巴巴做成了亚洲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他自嘲公司里的人问他的事情,他95%不知道,他确实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谁知道,谁应该知道。他说,CEO的本事,就是会用别人的脑袋。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也没办法维持一个项目的运转。创业者要去找人,找合伙人,找同事,找下属,让大家跟自己一起来干这件事。

  同时,用人也是一项技术活,用得好了万事大吉,用得不好那可就麻烦不断,找个能力不好的做不出事情来,找个能力过高却不服从上级的也做不出事情来。所以用人在于一个“度”,起码要让你找来的人服你,你也要用个人魅力去征服他们,让他们相信跟着你干是有前途的。

  俞敏洪创业者能力

  1、目标能力

  首先,谁都想创业,谁都想当自己的老板,可是你还得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业?你有什么样的目标?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做大一件事情,并且前提是你在进行自我评估后发现这有可能实现,这个时候你才能开始创业。如果说你都没有目标,只是一时冲动,只是觉得你应该去干点什么,并且对所干的事情又没有太多的热爱,那创业就只不过成为一种风气,而不是现实,你也不一定能做成大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当初做新东方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那个时候从北京大学把大学老师的工作辞退后出来做培训机构,我希望自己能做成一家真正有意义的培训机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目标,新东方的培训事业才蒸蒸日上,不断前进。

  随着培训的开展,新东方的目标也在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做一所学校变成想在全国各地开设新东方学校,到现在我们已经做成了美国上市公司。总而言之,你的目标是上升的,但基础是不会变的。比如我最初做新东方的基础就是想做成一所有品牌、有品位、对学生的前途负责、让学生喜欢的培训学校,从本质上来说,新东方到今天依然是这样的。

  所以,我觉得目标能力对创业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全心全意热爱这个目标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你的这个目标一定是能做大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比如说你喜欢书法,就一下子去创立一家书法公司,这不太容易。

  2、专业能力

  如果你对一个专业不懂就去创业,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就像你开了一家饭店,假如你自己不是厨师,又没有太雄厚的资金一下子请很多大厨师,就很难把控你这家饭店的质量,而且很容易被大厨师炒鱿鱼。比如你请了一个大厨师,他做的饭很好,招来很多顾客,这时候他一看自己的地位很重要,就反过来跟你要价,说不给更多的钱就不干,你一生气把他开了。这样一来,你饭店的菜也做不好了,最后面临倒闭。

  十几年前我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周围的很多培训机构都是被优秀老师炒鱿鱼炒倒了。他们课上得很好,学生很满意,老师就开始向老板要价,老板自己不懂教学,又咽不下这口气,最后老师都跑到别的培训机构去了,老板就只能把学校关掉了。

  新东方当初能做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就是个“大厨师”,也就是说新东方当时开设的很多课程,我自己都能教,因此我的老师在拿到他们觉得比较满意的工资时,就不会跟我提出非分的要求。他们知道,一旦提出过分要求,我自己能把他们的课给上了,同时又不会对新东方造成太大伤害。

  所以,当你白手起家、身无分文或者资金有限时,有一个重要前提:你必须是你创业的这个领域的专家,是一个能控制住专业局面的人。比如你开一家软件设计公司,自己都不懂软件,你首先把控不了质量,其次把控不了人才,会很麻烦。

  这是第二点,就是原则上必须在想创业的这个领域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达到专业水平,才能有对专业的把控能力。

  3、营销能力

  一旦开始创业,你该怎么做?比如你的公司开了,产品也造出来了,下一步怎么办?如果产品造出来没人买的话,公司就白开了,有无数公司都是开起来最后却关门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懂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如何推销自己的公司品牌。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把公司“卖”出去,一个是卖公司的产品,另一个更重要的是随着产品的销售,卖出公司的品牌,就是说让大众认可你公司的品牌,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产品是从你的公司卖出来的。

  这就涉及营销,营销分两部分:实的营销和虚的营销。所谓实的营销,比如我做新东方,营销的是新东方的课程,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来上这个课,上完能有什么收获。但是无数培训机构一直以来也在营销课程,却始终只是小机构,而新东方能做大,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们营销了品牌。

  新东方开始不断有内涵,到最后人们不是因为听到新东方有什么课程而来上课,而仅仅只是听到“新东方”三个字就来上课,这个时候品牌营销就算是成功了。这就是虚的营销。在中国做企业,品牌营销往往还跟个人营销结合在一起,就是说你个人的形象有时候能代表企业形象,所以往往要把个人的道德、行为和企业的道德、行为结合起来。比如很多人讲到新东方的时候会说,新东方就是俞敏洪,俞敏洪就是新东方;讲到联想的时候会说,联想就是柳传志,柳传志就是联想。

  因此,在中国,个人品牌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品牌的成长,而企业品牌的成长倒过来也带动个人品牌的成长,这两个加起来形成你公司强有力的虚的营销。加上你的产品本身也能被老百姓接受,这样产品才会有价值。

  举个例子,一家生产鞋的公司,没有任何名气,尽管鞋的质量跟著名品牌鞋的质量不相上下,但品牌鞋卖1000块钱,它的鞋也许只能卖100块钱,这中间差的900块钱是怎么来的呢?是品牌营销,你没品牌,所以价格提不高。

  所以,一家公司要成功,品牌营销有时候甚至比产品营销还要重要,品牌营销的价值是无限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造的包只能卖1000人民币,同样材质的包印上LV的标志之后就能卖10万元人民币,背后都是品牌价值在起作用。所以,利用营销能力把产品推销出去,把品牌推销出去,把自己推销出去,变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4、转化能力

  第一种转化是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你拥有了技术,拥有了能力,但没法转化成产品卖出去,这是不行的。像比尔·盖茨要是一辈子待在实验室的话,我估计他就是个穷光蛋。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微软产品,推销到全世界,他就成了全世界的首富。所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产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种是转化个人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知识分子创业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能把在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能力、管理能力。比如我从北大出来,完全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抱着书生意气,抱着在学校里的那种单纯思想和行为方式去干事情,难度会比较大,即使在西方社会也是这样,更不用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里。

  因此,如果你不能把大学里的专业能力转化为社会能力、管理能力,就会很麻烦。你管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管得很好,但管一帮人并不一定能管好,那么你就需要学会从管自己一个人转换成管一帮人,也就是说把专业能力转化成综合能力,把专业才能转化成领导才能。

  而这种转化要经历很痛苦的过程,我个人从北大出来,到最后觉得自己当了新东方的领导,管着100多人的团体管得比较得心应手,至少花了五年的时间。能力是能成长的,现在我在新东方手下管着近一万人的教师和员工,依然没出现什么大的差错,表明新东方管理能力的增强。所以,人的能力是在不断转化的,关键是你自己要努力去转化。比如有很多大学生性格很内向,不愿意跟社会人士打交道,但你要想创业的话,人际交道是不能不打的,不打的话你就封闭了自己,同时把可能成功的机会也封闭了。

  5、社交能力

  进入社会,首先你要理解社会,要理解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我刚开始出来的时候,社会上那些风气、三教九流,我完全不懂,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觉得特别吃力,新东方的发展也处处受制于人,一会儿居委会的老太太来把我骂一顿,一会儿城管的人来了又把我罚一通,最后弄得没办法,我慢慢学会了心态平和,去理解这些社会上的人。最后当你开始混迹于这个社会,并且思想和境界又超越这个社会的时候,你大概就能干出点事情来了。

  你不能显示出不愿意跟社会打交道的样子,但你看事情的眼光又是超越社会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就是这个概念,小的隐士、没有什么出息的隐士才跑到山里隐居起来,不愿意跟社会打交道,那些大的圣人、智者都是在社会中跟人打交道而思想境界又超于社会的人。做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家如果不能和社会同存又不能超越社会,就会很麻烦。所以,我觉得社交能力对一个企业家或创业者来说十分重要。

  6、用人能力

  仅仅一个人做事情不能叫创业,那叫个体户。要想创业的话,就得找一帮人,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同事、你的下属,这些人从一开始你就得用对了,挑了没有能力的人,最后做不出事情来;挑了过于有能力的人,最后跟你造反,老跟你过不去,你也做不出事情来。把人招进来了就得让人服你,因此就得展示你的个人魅力,还得展示你的判断能力、设计能力,让大家觉得跟着你走是有前途的,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候,大家也愿意跟着你。

  阿里巴巴的马云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要归因于他的个人魅力,他有能力把一帮人聚在一起,给他们不高的工资,给他们承诺未来,这个未来到最后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大家会有一个期盼。所以,用人能力是有巨大力量的,是领导能力的一个典型体现。

  当刘邦打下天下,手下问他为什么能做到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其实我自己一点本领都没有,但我能用萧何、韩信、张良等这样的人才,是他们帮助我打天下;项羽身边只有一个范增,他都没有能力好好用上,最后一定会被我抓起来。这就体现了领导能力的重要作用,一个孤军奋战的人也许能成为英雄,但他不能成就事业。

  不管刘邦有没有打过仗,他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还是领袖,因为他创建了一个几百年的帝国朝代,容纳了那么多有识之士。所以,用人能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新东方没有相当一批人才,是走不到今天的。新东方有一句话叫“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这儿干”,这只“土鳖”就是我,而“海龟”就是围绕在我身边的新东方的几十名高层管理者,他们大部分都是海外留学归来的。

  海归本身眼界是比较高的,很多人的眼睛都长在额头上,是很容易看不起土鳖的,所以我必须抱着为他们服务的心态,同时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超强,在很多方面必须接近甚至超越他们,他们才会服你,才会跟着你干。当然,当你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个性、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你要能把他们统一在一起,既要运用利益的杠杆,又要动用感情的杠杆、事业的杠杆,把他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7、把控能力

  把控能力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企业的把控。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什么?发展节奏是什么?什么时候该增加投入?什么时候应该对产品进行研发?等等。

  其次是对人的把控。当一个人走进你的公司之后,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每天衡量自己到底应该得到什么,人与人之间永远会寻找一种平衡关系。

  人与人之间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就是每天都在衡量我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当对方觉得你的分量重,他没有分量的时候,他是不会来跟你计较的;等到对方觉得他的才能、他的技术或者他的领导力已经达到能和你较劲的程度时,对方不提出来,那他就是傻瓜。

  所以,人与人永远都是处在一种平衡中,而这种平衡需要你对人性进行很深刻的了解,并且随时把握每个人的动向,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还能压制住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能让他们跟你一条心,不断往前走。其实,对人的把控能力、对环境的把控能力、对企业发展步骤的把控能力,构成了你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8、革新能力

  所谓革新能力,就是reform、Renovation等这样的能力,也就是需要你不断把旧的东西去掉,把新的东西引进来,进行体制上的革新、制度上的革新、技术上的革新以及思想上的革新。

  从我自己做事情的过程来看,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家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承认自己的现在,追求自己的未来的过程。一旦你觉得现在这样就已经挺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在新东方经历了无数次否定,新东方从个体户发展到家族店,然后变成哥们合伙制,接着变成国内股份制有限公司,然后发展成国际股份制有限公司,最后变成美国上市公司,每一个步骤都脱了一层皮,因为每一次改变都意味着要进行大量的利益改革和结构改造、大量的人事改革和改造,如果改不过来,企业就有可能面临崩溃。

  当初跟我一个时期做外语培训班的人,很多到现在依然是夫妻店,这是我15年以前的状态,但新东方迅速把夫妻店改变成了现代化的企业,每年培训150万学生。每一次的改革都伴随着阵痛,但也伴随着发展。而改革还得把握好步骤,如果改得不好,改得太猛了,企业也有可能崩溃;但如果停滞不走,也会崩溃。这就像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如果想一步到位,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变成现代化,就会有危险。但中国若不改,就会陈旧落后,也很危险。

  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又不能不走。对创业的改革也非常重要,比如在技术方面,你不更新的话,最后就会失去市场,也会失去机会。

  总而言之,以上提到的八种能力,是我觉得在创业中最重要的八种能力,也是人们能成就大事业的八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