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百分网手机站

心理咨询行业历史

时间:2018-04-24 18:01:32 心理咨询师 我要投稿

心理咨询行业历史

  导语: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职业适应和发展问题,等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里,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心理咨询对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来说,是独特的,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它是独立于心理学的学术和精神病学的药物临床的,它的背后,也有自己赖以支撑的学科——精神分析。

  由于心理咨询看似百家争鸣的复杂性,了解它就必须从历史入手。

  最早的心理咨询手段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那就是催眠术,这种方式作为处理人的神经症、尤其是癔症的手段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国被正式确立,沙可和伯恩海姆都因此留名史册。弗洛伊德那时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帮助沙可做了许多事,在沙可那里学了许多东西,也在和伯恩海姆工作的时候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催眠术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催眠对症状的影响那么不稳定?这类问题到现在、过去近一个半世纪了,还是没有解答。不过弗洛伊德在这种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路,——

  ——1900年新的世纪开始的时候,伴随着《释梦》(又译作《梦的解析》)的诞生,他开创的精神分析也正式诞生,从此,整个被我们现在称作心理咨询的行业有了主心骨和顶梁柱,一百一十年历久弥新,精深博大的影响了整个人类精神世界和生存方式。精神分析用了三十年时间占领世界,然后用了半个世纪主宰世界,一直到八十年代,无论是私人开业还是精神病院的医生,精神分析都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理论来源和处理方式,也一直是在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心理学的位置上帮助了一代又一代的向心理学求助的人。

  精神分析从最开始就展现了自己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的独特性。心理学主流的研究立足于实验室实验,立足于各种动物或者人身的生理基础,精神病学、尤其是近几十年不断反对精神分析的精神病学则也以此为基础,只有精神分析实实在在的把人当人,承认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并在这个维度上试图以帮助解决人的精神症状与困境为目标来建立人类精神结构的体系性认识,两相配合,不仅将整个行业步步推进,而且因其对人类精神的重新认识,彻底的转变了整个人文学科界的发展方向,今天的哲学、历史、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无不渗透着精神分析的影响,学界耳熟能详的诸位刚刚逝去的思想大师,福柯、德勒兹、德里达、鲍德里亚、罗兰巴特等,无不是在拉康对精神分析的重新发展后确立了自己终生的实践方向。当然,由于国内对于精神分析的普遍无知,法国思想家的许多着作便连名字都搞不清楚。例如福柯的《性欲史》,就因为一线学者们不知道sexualité是性欲、是精神分析最基本的概念,因而将其翻译成《性史》或者《性经验史》,乍一看还以为是人类学的人类性生活索引。又例如新近出版的《恋人絮语》,则是完全搞不懂罗兰巴特是在拉康对于爱情的精深演绎和“四大辞说”的结构下意图突出展现爱情的辞说。絮语?这个词应该翻译成“辞说”,它是我们一直错误的翻译为话语的词,而学界都清楚,当我们说例如“话语权”这样的话的时候,那意味不可能靠“絮语”这样的美妙而轻微的表述来展现。

  在精神分析发展的如日中天的那些日子里,还有行为主义附属的行为疗法若隐若现,这种方法由于其不分青红皂白的简单易行而至今仍然受到精神病医生和我那些不思进取的同行们的推崇。这种方法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如果你怕蛇,那么就把你扔到蛇窝里,只要没死,早晚能好。这种疗法是怎么来的呢?当年行为主义根本不搞这些临床心理的事,心理学家们只是在与小白鼠、小猫、小狗和大猩猩整日为伴的时候自以为是的认为人也和这些动物一样,想折腾出什么就能折腾出什么,想消除什么就能消除什么,可惜后来发现猪拱地,怎么折腾这猪它就是拱地,于是行为主义的体系就这么崩塌了。而这种好不关注人的苦难的不分青红皂白也因此从未真正取得过什么它不该有的地位。

  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理咨询行业的确立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熟起来的两股新潮流,这两股潮流的开始都源于对精神分析的修正。

  第一股潮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我们今天的心理咨询框架直接来源于人本主义的发展。无条件积极关注,斜对角的交谈,以支持性的关系来发挥治疗效果,这些都是人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确立下来的,人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强调自我实现、成长、存在等对于一个人而言的至高价值,这也就包含了两个内在的特征,一是在在自由理想下的朝向自我提升的伦理应然性,一个人应该朝向某周精神性的提升而不是沉溺、满足于现状,二是复归于一种古老的修行传统,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晚年对最高层次的超越需要的提出将人的精神提升和一些必备的历练联系在了一起,而这种历练是在东西方的古代传统中流传的。这些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心理咨询来说构成了基本框架,我们今天所说的咨客、也就是来访者,咨询师等等这样的称谓,心理咨询得以脱离医患关系成为任何人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是有赖于此。马斯洛说过,真正的健康不是我们所说的正常人、平常人的心理状态,真正的健康是佛陀那样的绝对健康,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本主义作为一股当年很大的势利后来衰落了,早在九十年代末,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重大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临床领域还是通过心理咨询的广泛市场化得以留下了自己的衣钵,并且由于欧文亚隆这位杰出的大师而在团体治疗领域确立了人本主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团体治疗之外,人本主义的衰落是有一些内在的因素的,并且和精神分析关系很大。首先,人本主义的几位创始人都是精神分析家,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都是由于对于精神分析的一些具体方面的不满试图走出一片更广阔的路,然而,有的路其实是一样的。例如无条件积极关注,这并不是新的东西,而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则,在分析室内,分析家就是要全盘接纳分析者的所有话语,当然,人本主义的先行者们更愿意将目光放在积极的方面,以此来向自我实现迈进。而自我实现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其实正是和精神分析在美国的自我心理学派的关于自我的完善的理论导向相合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对于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导向的换汤不换药。人本主义对于宗教的引入也不是开创者,而是源于对于荣格派精神分析的继承,并且由于缺乏荣格的特殊禀赋,这种继承也并不怎么好,最关键的还在于宗教中人的境界提升在方法上有与心理咨询的根本冲突。心理咨询也好,精神分析也罢,根本上是一种辞说的实践,而宗教对于人的提升是一种漫长的身体实践,例如想要正觉就必须受戒守持,这种东西是无法在脱离了强烈信仰的情况下实行的。结果至今未息的东施效颦只能导致一种事实上的青黄不接,人本主义在完成了自己革新性的历史任务后便在团体治疗中发挥其特殊效能去了,毕竟只有在一种团体环境中,人本主义的优点才能充分在段时间内获得加成,固有弱点才能不显现,因为人一多,纯粹个人性的深入无法做到,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以及宗教混淆不清的那一部分就无从显现了。当然,这里还涉及到古往今来的对于宗教的误解,我们一般以为宗教是一个团体实践,相反,所有真正的行者都知道,宗教的信仰是个人的信仰,成道不可能与第二个人有关。

  第二个潮流是认知治疗的潮流,这个潮流发展到现在已经如日中天,在西方已经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当然,在中国表面上看来也是如此。认知治疗顾名思义,强调认知功能对于人的精神的优先性,在这种视角之下,将科学心理学的实验与测量领域的多种严密的技术性手段创造性的引入治疗领域,从而确立了一种技术性极强并且细致的短程治疗手段,这种手段是当今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主流。从这认知的名头来看,认知治疗看起来是来源于认知心理学,然而这情况只对了一半,从技术领域,认知治疗的强技术特征确实源自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心理学传统。咨客到来和离去都要通过从0到7或者到10的情绪自评来衡量心态和咨询效果,这显然来源于心理测量;用严密的表格开进行认知治疗中具体的书写操作来寻找和确定自动思维,这中表格的条条框框也是源自实验传统。

  然而在其他方面,认知治疗更主要是和精神分析有着隐晦的关系。前面提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那些内容并不和认知治疗的内容有任何相关,只在情绪理论的假说部分能够对于认知治疗中理智胜过情感的基本立场提供一些支撑,在这方面真正提供强大理论支撑的恰恰是精神分析,是拉康的贡献直接论证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符号性结构对于精神系统的优先性。这样,就涉及到了精神分析发展的自身困境与认知治疗的创立。无可否认,精神分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自己的发展,当年许多分析家都意识到了精神分析的局限,从而走上了进一步发展的道路,雅克拉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他说法语、又不出书,生前基本对英语系为主导的精神分析界没多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认知治疗的创始人埃利斯和贝克走上了抛弃精神分析创造新治疗方式的道路,他们二位都是合格的精神分析家,在自己的临床中也取得了与同行一样的成果,只是他们在面临一些精神分析面对的困境时试图用新的方式解决掉这些困难。

  首先,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和担当,很多人只愿意花一点心思来让自己舒服,这使得精神分析的前提就无法做到,因此埃利斯立足于用精神分析的深厚背景来主动的在较短的咨询过程中帮助人,这意味着相对于精神分析的大量倾听少说话而言,要更主动的说话,他说这是认知治疗,其实这恰恰是今天已经公认的精神分析短程治疗,或者说精神分析咨询,早在弗洛伊德探索精神分析的阶段,这种做法就是经常应用的,后来是因为这样会导致问题的无法深入被弗洛伊德放弃了。

  其次,埃利斯所强调的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贝克所强调的对于自动思维的重新认识,这些认知治疗的理论核心并不是首创,而本来就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则,精神分析的技术性原则被拉康总结为对于个人历史的重构,也就是说,在基本层面上便是对于某些重要事件的重新理解。而对于自动思维的重新认识,对于世界的接纳,这是精神分析的经典概念,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什么是自己不能的、并接受。

  再次,贝克所创造的书写法,确实是一种心理咨询手段的开创性发展,这涉及到无意识运作的特殊原理,这种原理仍旧来源于精神分析,拉康强调,在语言的运作所实现的精神分析运作中,有一种内在的书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内在书写将无意识中许多混乱的东西连接在一起,这对于主体的重构,对于一个人内在的重新认识是核心。

  后来认知治疗进一步融入了辩证法、东方内观修行,然而问题暴露的也就越来越明显,那就是认知治疗的最初动力源于对于美国式的“短、平、快”的追求,可书写、内观这些古老的传统恰恰是靠着积年累月的功夫才能实现转变,初衷就是指向更深的安定,这使得认知治疗为当今的心理咨询形成了一种基本效果,那就是让人较短时间的有所转变,然后过一段问题又来了,当然,这种短平快加无限重复也是行业基础,否则我的同行们没有回头客就活不下去了,这一种趋势也确实获得了咨客们的认可,周瑜打黄盖的局面于是成型。

  在这两种新潮流的基础上,近年来又有许多小流派形成,家庭治疗、积极心理学、NLP等,这些小流派都在两个新潮流基础上进行了对于精神分析重新融合,在此不再多加讨论。

  如果你多少读过或者听过心理学的历史故事,会知道心理学诞生以来绝大多数的流派都不长寿,短的十年,长的五十年,只有精神分析这个流派是唯一的例外,一百一十年来不仅稳稳当当的构成了所有临床心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源头,也从未中断的按照统一的线索为人类精神结构这种纯心理学问题贡献了越来越丰富和深刻的认识,至少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心理咨询界,精神分析是当之无愧的父亲。

  精神分析的内涵并非普通的知识,可以读了就记住并有效的,精神分析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否则只会遭到人的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式的抵抗,因此,我会在本书的后两部分具体的将精神分析的法则与经验融汇在一些常见症状、困境和短程个案故事中。

【心理咨询行业历史】相关文章:

1.如何对待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

2.对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的误解

3.青年心理咨询

4.哪些人需要做心理咨询师给予心理咨询

5.美容行业英语

6.速录行业小知识

7.速录行业前景

8.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