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时间:2023-05-17 12:09:06 宗泽 职场攻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人的一生实际的工作年限短短数十载,但往往每个人的成就却参差不齐。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下面一起跟小编了解下吧。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我知道你很努力。你准时上班,鲜少请假,按时按点完成交代的任务。然而最终被认可的却总不是你。为什么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却迟迟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只不过达到了最低限度的工作要求,而并没有"超出预期"。倘若你企图在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你就得学会"让你的付出增值"的技巧,也就是说,你得成为组织中那个无可替代的人。

  你的所作所为必须要超出老板的预期,至少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雇佣了你这样的员工,我真是太明智了"。

  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不可替代?尝试下面的七个步骤,你一定会有惊喜。

  1、走出小天地,关注公司的大蓝图

  在你本职的领域里专精当然很重要,但除此以外,你也需要了解你所在公司背后更宏观的东西--产业链、竞争对手、最新发展动向、以及面临的挑战。

  专业发展当然重要,但永远不要止步于此。你所在的企业,你所在的行业,你都有必要去关注,去了解。

  例如,作为IT开发者的你,难道会满足于仅了解编码的最新技术?不,你还需要去了解这些新技术是如何被应用于产业发展的。

  将你的知识运用到所在行业的实际操作中,是自我增值的一个相当好的途径。除了知道如何做好你的工作之外,从宏观上,你必须搞清楚你该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2、预测问题,而不只是应对问题

  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工作中仅仅满足于自己能够对老板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你不用慌张地翻阅成堆的文件,也不会尴尬地告知老板只能待会儿再向他汇报。

  但这还不够。如果你真的想把事情办到老板心坎上,你就不该让老板有问出这个问题的机会。

  预测老板可能关注的问题,及时整理相关信息反馈给老板。这样一来,老板的时间精力都被节省了,也就自然能感受到你工作的热忱。

  3、被动接受任务,不如主动解决问题

  其实,任何人(好吧,几乎任何人)只要被吩咐了,都能干好任内的事。

  想要为自己增值,你就该表现出更积极的一面。看到问题,先解决;有事情要做,主动接手;对于程式化的一些工作,制定一本小册子告知新员工;把你的工作流程记录在案,分析如何能够简化它;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某些小改进,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老板最看重的是员工的眼界。如果你的眼光能长远到预见未来公司发展的需求,并就此与老板进行一番探讨,你的老板自然会很欣赏。

  倘若你认为某个项目出现问题,相较于到处向别人吹嘘你是多么双眼如炬一眼就看到问题所在,你还不如主动着手帮忙解决。

  记住:看到问题的人从来不缺,缺的是解决问题的人。

  4、用一个特别之处,打造你的个人品牌

  如果你只是按时按点完成任务,那么你可能很难让人有印象深刻的表现。

  你该追求的,是超出大家的预期,起码在某一个领域。比如,你可以笔杆子过人、或者非常有创意,甚至于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追求卓越,这些都是亮点。

  你真正该放在心上的,是选择一个值得你花时间花精力的任务,然后表现出优秀的过人之处,塑造你的个人品牌。你做了什么事,不管多小,别人都在看着呢。

  5、欲盖只会弥彰,主动陈述错误

  如今职场人身上的责任感正变得越来越淡薄。无数的人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害怕承担与之相伴的后果。

  而你要做的,是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犯了错,老老实实向老板说明你的失误何在,然后表明其实你已经有了对策。如果你还能把对策一步步陈述清楚,那就再好不过了。

  人无完人,犯错难免。但你完全可以在犯错后向你的老板展现出你的责任感,创造力,以及弥补错误的积极性。

  6、与其他部门,搞好关系

  独木难成林,你所在的部门总有需要其他部门协作的时候。因此,提前与公司内其他部门搞好关系,也是上层愿意见到的。

  毕竟所有的工作最终都是"人"的工作,因此,点对点的个人接触往往比部门间的接触更高效。

  面对一个棘手的任务,如果你对你的老板说:"何必把这件事再分派下去呢?我知道隔壁部门有个某某此时此刻就能把这件事办成。"你的老板心里一定会乐开了花吧。

  7、危机面前,面不改色

  能够引起老板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你处理危机的能力。

  不管是公司内的人际冲突、规则变更引起的骚动还是别的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时,你都应该保持冷静、控制好情绪--你的沉着和冷静思考的能力让你在危机中展现出领导力,而只有潜在的"领导"才能获得机会。

  从经济学角度,企业最本质的目的就是营利。能够在职场叱咤风云的一定是那些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大的人。

  由此,你需要做的,就是让你所在的公司认定,在你身上投资,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回报。

  去努力,但更要为自己增值。

  别让自己的许多努力,都变成了感动自己的借口。

  如何升职加薪

  1. 两把刷子耍对脸

  所谓两把刷子,就是无论你受到领导的重视与否,你必须得有两把刷子,要么有非常出色的执行力,要么得有灵活应变的工作能力,能办成点事,有了这两样做基础,然后再把这两把刷子往领导脸上耍,耍出光彩来,自己不要揽功,时时处处为领导着想,完成这一步的最重要标志,就是领导会在会上会下,开始点你的名字或者说你的事迹了,然后我们进入第二步。

  2. 一把凳子坐到终

  记住,领导的左膀右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忠诚与信任,所以我们坐到哪个领导的凳子跟前了,就一定要持续的往下走,不可因为某种变故二放弃或者改变,如果中途而变,你的名声传出去就非常不好,换个领导的话,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一定要把这个凳子坐到终,直到领导调走了或者升值,你没有办法再坐,即便这样,也要与这位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步最重要作用就是你一旦跟随哪个领导,是比较忠诚的,至少让大家这么认为,然后进入第三个步骤。

  3. 一个圈子入主流

  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实质性的入流了,同流才能入流,所以你必须先进入到领导的圈子里,才能成为心腹,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先期进入圈子一般都是试探性的,比如邀请领导与领导在一个圈子里的同事朋友一起坐坐,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来往,这样几个回合下来,你的心里面就有底了,进入圈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开始邀请你参与圈子里的活动了,比如开始找你一起打个牌,共同处理个事,单独找你喝茶等等,完成这最关键的一步,就要进入深入经营的第四步。

  4. 很多法子随时用

  想得到领导的重用与升迁得快,你必须经常琢磨领导的需求,把这些需求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主意,然后把这些方法和主意经常奉献给领导,甚至你都可以直接替领导解决一些比较头痛的问题,比如处理一些尾巴事件,擦擦屁股等等,不要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在中国,这就是现实,你不入流,就无法同流,更谈不上进入上流了,所以你脑子里一定储存足够的法子随时备用,其实很多电视剧里的情节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写照,随着与领导及这个圈子关系的深入,我们进入第五步。

  5. 一颗棋子不争辩

  在领导最后决定要重用你之前,一定会给你制造点麻烦的,不要有任何例外的幻想,随时做好这个准备,这个过程你就是一个棋子,领导会给你很多争辩的机会,如果你一味的去争辩,去论对与错,去讲有没有道理,你就上当了,前面所有做的工作就白费了,记住,领导只会用能办事,不与领导讲对与错,有理没理,能藏事,不找事,会来事的人,这个与能力无关,相信你也能感受到职场上的这些潜规则。

  6. 动动脑子随势行

  过了第五步,我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了,这个时候你还要做最坏的打算,就是趋势变了,你也必须变,你不能逆趋势而为之,毕竟此一时彼一时,我们给自己的底线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把自己给搭进去,很多方面就吃这方面的亏,不能给自己留一手,在不知不觉中进去了,在潜规则下做了牺牲品,所以我们脑子里必须紧绷,小心谨慎下不留后患。

  怎么做可以提高加薪成功率

  一、准备工作

  做一些薪资调查,打探一下薪资水平,提问可以委婉一些,比如:以现在的生活水平,你觉得在我这个级别的员工挣多少钱最合理?收集答案后你能大致估出可以提要求的薪金上下限,而不会因为太直接引起别人的反感。上网查询同等职位及工资也能收集很多有用信息。搞清楚同级别的人挣多少钱,才不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二、平时注重积累

  把你优良业绩、对公司的贡献等都记录下来,形成有说服力的材料,让老板知道你为公司创造的利润。记录下你的工作量与加班时间,并证明额外的加班是因为工作量太大,而不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这些都是加薪的有力理由。

  三、找准时机

  可以在老板比较空闲、看来心情不错的时候,与他面对面交流。面对面比电话、邮件要好,因为这个过程有互动,可以防止产生误会。

  四、多重选择

  如果老板不能给你加薪,你可以趁此机会提出一些其他要求,如果老板拒绝了你的要求,你要表明,你仍会努力工作,但要问明原因,为下次加薪做好准备。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有许多比你更积极的人,懂得永远要比老板要求做的更多。你必须超越上司对你的期待,让他对你印象深刻。

  一、不管坐什么位置,都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一般进入社会工作十年到十五年左右,就会有一种“上下卡住”的闭塞感和无力感。因为,这个阶段的上班族即便拥有一定的资历与经验,工作也得心应手,但是上面有比自己更资深的前辈压着,身边有随时想超越你的同辈,下面又有一群“年轻就是本钱”、娴熟科技的新时代员工虎视眈眈。这种时候,该从哪方面打造个人竞争力?外语能力与使用网络的能力,在现今最为重要。

  二、永远做得比老板要求的更多一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有许多比你更积极的人,懂得永远要比老板要求做的更多。你必须超越上司对你的期待,让他对你印象深刻。别只等着上司传授经验、带领你成长,事实上,你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提出能够推动公司往前进的漂亮点子。

  三、当个“用人达人型”主管:

  当你是员工时,你必须力求个人表现,以符合上司的要求;然而,当你成为上司,你的价值就不再来自个人成绩,而是来自整个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你必须了解部门中每个员工的特质,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避免犯同样的错。因此,你要让自己成为知人善任的“用人达人”,带动整个部门的整体成绩,进而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四、随时拓展人脉并懂得维系:

  别以为只有负责某些职务的人需要人脉,事实上,不管你处于什么位置,人脉关系永远会带给你更多意想不到的益处。拓展人脉,处处是契机。除了特定活动的场合之外,从飞机上的邻座到网际网络,再加上善用“朋友的朋友”,都是好管道。人脉建立不难,重点在维系。建议最少一年一次,跟连络簿、好友名单上的每一个人聊一下近况,保持住彼此的关系,让对方一听到你的名字就记起你。

  五、勇敢迈向“绕道型”人生:

  很多人的人生,大抵逃不了“求学→毕业→就职→结婚→升官→退休”的固定模式,踏着传统上最多人走过的足迹。然而如果你还年轻,不妨跳脱这样的模式,勇敢走一段“绕道”的人生吧。多结交来自全球各国的朋友,开拓自己的视野与国际观。这样,当你踏入职场,也许起步会比别人晚一点,但开阔的心胸与观照全球的视野,会让你比别人更加速进步,也拥有更多机会。绕道的人生,途中的各种经历与美好风景,都会成为你冲刺的丰沛能量。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获得事业成功的法宝之一,想要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你要努力成为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的人。

  1、成为不可缺少的人

  公司里,老板宠爱的都是些立即可用并且能带来附加价值的员工。管理专家指出,老板在加薪或提拔时,往往不是因为你本分工作做得好,也不是因你过去的成就,而是觉得你对他的未来有所帮助。身为员工,应常扪心自问:如果公司解雇你,有没有损失?你的价值、潜力是否大到老板舍不得放弃的程度?一句话,要靠自己的打拼和紧跟时代节拍的专精特长,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这至关重要。

  2、寻求贵人相助

  贵人不一定身居高位,他们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方面比你略胜一筹,也许是你的师傅、同事、同学、朋友、引荐人,他们或物质上给予、或提供机会、或予以思想观念的启迪、或身教言传潜移默化。有了贵人提携,一来容易脱颖而出,二则缩短成功的时间,三是不慎办砸了事能有所庇护。

  3、建立关系网络

  社会上,一些专业能力等硬件未必很好的人却能出人头地,不少人是得益于人际交往能力。单位里亦如此。建立关系网络,就是创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和合作。如何增加“人际资产”呢?组织中不乏以兴趣、爱好、同学、老乡等关系结成的“小团体”,争取成为其中一员;热情帮助别人,广结善缘;诚实、信用、正直是赢得信赖和敬佩的基础。

  4、不要将矛盾上缴

  多年前,一位资深前辈曾告诫说,向领导汇报时要切记四个字:“不讲困难”。据传说,古代信使如连续报来前线战败的消息,就有砍头的危险。老板每天都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要比员工遭遇更多的难题,承受更大的压力。将矛盾上缴或报告坏消息,会使老板的情绪变得更糟,还很有可能给他留下“添乱、出难题、工作能力差”的负面印象。

  5、不要发牢骚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说,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牢骚通常由不满引起,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这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却是老板心中的最痛。大多数老板认为,“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惹是生非,而且造成组织内彼此猜疑,打击团体工作士气。为此,当你牢骚满腹时,不妨看一看老板定律:一、老板永远是对的;二、当老板不对时,请参照第一条。

  6、善于表现、适时邀功

  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喜欢表功,而应担心自己的努力居然没被人看到,才华被埋没了。想办法做个“有声音的人”,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向老板汇报,要先说结论,如时间允许,再作细谈;若是书面报告,不忘签上自己的名字。

  除老板以外,还要将成绩设法告诉你的同事、部属,他们的宣传比起你来效果更佳。会议是同事、主管、老板及顾客之间不可多得的沟通渠道,会议发言是展现能力和才华的大好时机。

  心理解读: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在职场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职场上大放异彩。

  职场上没有钱多、活少、路近的工作

  职场上假如有一份工作,钱多、活少、路近,你自然会乐开了花,但这样的工作只存在于完美的假设中,或者你有个很厉害的爹(包括干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权衡这些因素呢?

  首先说说钱多这个事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钱多可能是第一位考虑的。但如果你只是冲着钱去,恐怕也很难得到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1975年至1995年,美国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了近40%,但美国人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感到更幸福。尽管拥有了等离子电视机、游戏机和第三辆小车,但是人们并没有对生活感到比30年前多一丝半点的满足。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早在1974年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只有在贫穷国家,人们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才与平均收入呈线性增长关系。只要最低生存标准达到了,这种相关性很快就会瓦解。伊斯特林依据当今的美元价值(购买力)在15000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画了一条线,在这条线以上,收入对人们的幸福指数几乎是没有贡献的。

  你或许会对这个理论存疑,同学会上那些收入比你高得多的同学,开着好车,也买了房子,出尽了风头,而你内心郁郁寡欢,感到焦虑,虽然可能你们都在那条线上,为什么彼此的差距还这么大呢?

  20世纪美国思想家H.L.门肯说:富人是一个比他的亲戚每年多赚100美元的人。门肯还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对工资是否满意,取决于他是否比他老婆的妹妹的老公挣得多。

  传统经济学用来作参考的绝对收入,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当然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幸福学研究专家发现,大多数人主要关心的是他们相对于其他人的境遇。

  科学家莎拉·索尔尼克和戴维·海明威曾做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实验:他们问学生更愿意生活在哪一个世界里,一个是他们有5万美元收入,而其他人都只有他们一半的收入;另一个是他们有10万美元的收入,而其他人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结果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前者,尽管选择后者其收入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接下来我们说说“活少”这件事

  那些在华尔街、在投行拿高薪的精英都是在没日没夜地工作,中午和你在香港吃饭,晚上却在北京谈业务。假如能找到一个钱不多但清闲的活儿,你觉得如何?

  事实上,还是会有大量的人有强烈的不满。因为人们很少会去对比每小时工资,而是对比年收入。另外,工作清闲同样意味着在工作中学习和磨炼的时间少了,而别人有机会对某一项工作或课题反复研究。

  某位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赢得满堂喝彩,一个观众赞叹地说:“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演奏技能,我要也能把小提琴拉得这么好就好了。”小提琴家问:“你愿意每天拉10个小时的琴吗?”根据统计,当我们在某样事物上花费达到1万小时,才可能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因此,时间的付出其实是有收益的,而清闲也是有成本的。当你在清闲的时候,别人在突飞猛进,你的清闲会拉开日后和他人的距离。

  再说说最后一点,离工作地点的距离远近

  瑞士经济学家布鲁诺·弗雪和阿洛伊斯的研究发现:受试者通勤时间越长,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就越低。我们设定0分代表彻底不满意,10分代表完全满意,去上班路上的时间少于10分钟的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能达到7.24分。通勤时间每上升19分钟,满意度会下降0.12分。一个人去上班,在路上每天花费45分钟,则需要再赚380美元,才能达到不用耗费这么长通勤时间的同事的生活满意水平。

  事实上,你生活在大城市,路上花费超过一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了,因此收入的差异和上班距离的长短是一种权衡。如果你还是拿不准,不妨听听经济学家是怎么说的——如果你对在这之间取舍感到为难,那么就以通勤时间短为好。因为如果你选择更多的收入,你就会很快习惯这份高收入,久而久之,你就几乎不会注意到它。但是,你绝对会注意到每天必须忍受的长途通勤。

  心理解读:在高薪、工作条件、通勤时间之间并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公式,具体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薪水只会给人带来一小段时间的快乐,但不利条件为人所接受将会给人留下日复一日的痛苦。接受高薪而选择承受较差的工作条件,那同时可能会对家庭生活形成压力,也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为什么总是跳槽?不适应还是不适合

  为什么总是跳槽

  老是跳槽的人通常有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这个工作不适合我”。原因包括,“太枯燥了,不感兴趣”、“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能力不擅长”等等。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在“不适合”的背后有一大部分是“不适应”的问题,而从“不适应”到“适应”是我们在职场中必须经历的进化过程。

  没有什么是天生适合的

  “适合”这个词很有意思,第一个字叫做“适”,代表主动的适应,第二个字才是“合”,代表匹配度。很多人只看到了“合”,却没有看到所有的“合”都需要“适”的过程。

  举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适合什么工作?答案是,不知道。因为这个婴儿需要在后天发展出他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等,需要寻找职业机会,尝试和冒险,总结和反思。

  这种发展到什么时候停止呢?因人而异。我唯一知道的是,它一般不会在职业的前三年定型,甚至会持续10年以上。

  人的生命不是机器零件,必须契合职业的齿轮;也不是一把锁,只能配一把职业的钥匙。生命更像是流动的水,可以因环境而变化成不同的形状,并在这个过程中去改变环境。

  对于职业而言,大多数的情况是,我们要去“适”,才能达到“合”的状态。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发展的态度,而希望一劳永逸呢?是压力、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完美主义、对失败的担忧等等。

  不适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新人,工作3年以内,在职业中产生了“不适感”,那么我要恭喜你,你正在成长。

  哈佛幸福课的老师泰勒·本·沙哈尔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区,他以运动举例,舒适区的运动量太少,达不到训练目标;拉伸区能让自己的肌肉拉伸,提升成绩;损伤区是过度训练,会导致身体受损无法恢复。他认为最好的成长既不是在舒适区,也不是在损伤区,而是在拉伸区,而在这个区域,一定是有轻微不适感的。

  我们进一步来区分几个名词的意思

  所谓“不适”是指“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比如从学校到职场,就是一个角色、规则的巨大转变;

  所谓“不适应”指的是,你对于“不适感”缺乏“应对”能力;

  所谓“适应能力”指的是,你对于变化的环境引发的“不适感”的“应对”能力。

  这种“适应能力”,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而是象水一样的灵活,充满弹性。

  从这个角度上说,“适应能力”越强的人,能找到的“适合”的职业选项越多。但很多人搞反了,他们希望通过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让自己“适应”,以至于“舒适区”越来越小,降低了自己的适应能力。而更好的策略是,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拥有更多“适合”的选项,然后再选择其中“最适合的”。

  如果总躲在自己的“舒适区”,是无法获得成长的。正如一些小病可以增加我们的免疫力,而一直生活在无菌实验室中的人,才是最危险的。

  从更大的范围看,生物也正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中不断进化。你觉得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者”是“适合”的物种,还是“适应能力强”的物种?我认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适合主义的带来的风险

  只讲“适合”不讲“适应”的人,往往只要求职业适合他,却没有想过自己如何适应职业。他们往往是责任的逃避者。

  只讲“适合”不讲“适应”的人,往往没有看到适合也是有匹配程度的,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你只能找到相对的适合,却永远无法达到绝对的适合。

  只讲“适合”不讲“适应”的人,往往是“静止的”、“固定化思维”的人,而看不到自己的特质和职业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认为:只要找到一个完美的对象,就可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追求“门当户对”,却往往让自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中。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很多人谈到职场的不二法宝是“不可替代”——没有人可以替代你的位置。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是很难的,不是仅仅讨得上司喜欢那样简单的。

  概括起来说,你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有能力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是一个行家里头,能够帮助上司实达成心中期望的目标,成为上司所依赖的人。二是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有比上司强的地方,够成为上司的“老师”或“益友”,是一个上司所敬重的人。

  实际上,一个人的权力和影响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你会什么?二是你认识谁?你会什么?就是说你得有一身真能力,能为组织带来真正的价值,能为上司解决棘手的问题,是组织中的“大拿”,组织和上司都离不开你。你认识谁?就是能够为你说话、为你承担责任、为你付出的人是谁?是你的上司或老板吗?或者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这两方面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就是一个有权力和影响的人。

  或者说,你要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你同时也必须是一个拥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

  成为上司依赖的人

  管理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有问题,或者问题悬而不决都是管理弱化的表现,是管理者无能的表现,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暴露“问题”的一个原因吧。所以,在企业做久了,你就会发现,一个干部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能够得到上司的信任和依赖,与他是不是干净利落地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被誉为“东方德鲁克”的日本管理大师畠山芳雄在《这样的干部辞职吧》中谈到“干部三种状态”,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不妨把干部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不会解决问题的干部;二是不想也不愿解决问题的干部;三是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干部。

  显然,前两种干部不会为企业增加价值,只会带来麻烦,只有第三种干部才是上司喜欢和依赖的干部。实际上,一个人有没有水平,能不能予以重用,就看他能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一位经营者进入一家公司后,短期内就使该公司重新兴旺起来。有人向他求教,他说,我就做了一件事,把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他说,他来到公司后的第一件事是单独会见了科级以上干部,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相似的问题:“在你负责的领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对那些没有实质性回答的人,直接列入落选名单。而对那些能够指出问题的原因或背景的人,并有明确解决对策和目标的人,特别是对两三年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也说得头头是道的人,直接委以重任。

  我们常常看到有许多的年轻人一起毕业、一起工作,甚至进入同一个企业,往往只有少数几个人脱颖而出,要么成为领导,要么成为专业技术带头人,而大多数人一直默默无闻,这一切都与他们能不能替上司解决组织中的疑难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你会什么?不在于你懂得多,有学历有知识,而在于能干,有实战经验,能成事。有的人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做起来样样不行,这样的人不靠谱。就如同纸上谈兵,不仅不容易成事,而且容易坏事。

  成为上司尊重的人

  关系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是需求。你能不能持续满足对方的需求,甚至不断地开发对方新的需求,帮助对方不断实现新的价值,这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所以,那些有关系的人往往本身就是大用之才,能够给他人带来需要的价值。

  实际上,你的关系硬不硬并不在于对方,而在于你自己,自身强,关系自然会强。或者说,他人是不是把你当个“人物”来看。当个人物来看,他人自然会高看你一眼,否则随时会有放手的那一刻。

  我们可以从许多优秀的领导者身上发现这一点,他们作为下属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尽管他们和自己的上司会发生冲突,甚至性格上差异也很大,但依然受到上司的敬重而“不可替代”。

  柳传志与杨元庆俩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异,用柳传志的话说,杨元庆是一个不善于妥协的人,但柳传志对杨元庆的评价很高,说他心怀坦荡,对什么事有意见都能放到桌面上来,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中国市场有深刻的了解和执行能力在业内是最优秀的。对PC业务的感觉非常好,或者说极好。杨元庆也的确没有让柳传志失望,在杨元庆的领导下,联想成功进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收购了IBM - PC部门,推进了联想的国际化步伐。这也许就是柳传志对这个接班人非常满意的原因吧。以至于称杨元庆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王石脾气火爆、生硬、虚荣,不高兴时、很急时会骂人。而郁亮为人谦虚,很少骂人,柔中带刚,王石说郁亮细腻、踏实,“重剑无锋”的稳健性格,使得万科的调整有条有理,纹丝不乱。虽然他不懂建筑,但他发挥专家的能力,请懂设计的专家来担当这个方面的重任。令业界惊诧不已。王石在回忆录《道路与梦想》中评价郁亮“一直在工作中所表现的沉稳作风和出色的专业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认识谁?不在于你认识的人有多少,而在于你认识的人是谁。很多人看上去关系很多,人情来往也多,但却办不成什么事;有的人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不显山不露水,但办事能成事,这叫有关系。

  关系也是权力与影响的重要来源,在你需要的时候,有没有人挺你,是谁在挺你,这一点很重要。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能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也很清闲,二是别的人觉得你俩都很清闲。

  不要在老板不在的时间偷懒,因为你手头被打了折扣的工作绩效迟早会将你的所作所为暴露无遗。

  不要将公司的财物带回家,哪怕是一把废弃的尺子或一个鼠标垫。

  不要仅为赚取更多的钱,就为公司的竞争对手做兼职。更不要为了私利,就将公司的机密外泄,这是一种职场上的不忠,员工之大忌。

  不要每日都是一张苦瓜脸,要试着从工作中找寻乐趣,从你的职业中找出令你感兴趣的工作方式并尝试多做一点。试着多一点热忱,可能你就只欠这么一点点。

  不要推脱一些你认为冗长且不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你所有的贡献与努力都是不会被永远忽略的。

  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发泄到公司的客户身上,哪怕是在电话里。在拿起电话前,先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用适当的问候语去接听办公桌上的电话。

  不要一到下班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问题解决好,那你必须让人知道。如果你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那你应于抵家后打电话问问事情是否已得到控制。就算是平常的日子,在离开公司之前,向你的主管打声招呼也是好的。

  不要提交一份连你自己都不想收到的报告,更不要言之无物,因为你不只有填写报告的义务,同时也有提出改善意见的责任。

  冒领功劳等于制造敌人,若你因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成绩而受到称赞,那么你就坦白地讲出来。

  不要在上司说些不好笑的笑话时开怀大笑,应当明白上司需要一个有创意、有热忱的工作者远远胜过一个应声虫。

  不要把办公室家庭化,这是不专业的表现,也是侵犯公司领地,更何况公司的客户没几个人愿意知道你的家庭是什么样。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职场竞争惨烈,如何让你的岗位无人可以取代?如果你能避免以下自招失败的事情,你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个让老板无法不用你的人。

  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会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也很清闲。二是别的人觉得你们都很清闲。

  不要在老板不在的时间偷懒,因为你手头被打了折扣的工作效绩迟早会将你的所作所为暴露无遗。

  不要将公司的财物带回家,哪怕是一把废弃的椅子或一个鼠标垫。

  不要做夸张的装扮,工作场合远离半尺厚的松糕鞋与有孔的牛仔裤,否则你的这种装扮让别人无法集中精神,也制造出与业务极不相称的气氛。

  不要仅为赚取更多的钱,就为公司的竞争对手做兼职。更不要为了私利,将公司的机密外泄,这是一种职场上的不忠,员工之大忌。

  不要淹没在电子邮件中,除非你正在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否则没必要立即或时时刻刻阅读邮件。预留一段时间,一次性做出处理。

  不要每日都是一和苦瓜脸。要试着从工作中找寻乐趣,从你的职业中找出令你感兴趣的工作方式并尝试多做一点。试着多一点热情,可能你就只欠这么一点点。

  不要推脱一些你认为冗长及不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你所有的贡献与努力都是不会被永远忽略的。

  不要忘记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一贯的表现。因此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司整体利益做出直接贡献。

  不要将个人情绪发泄到公司的客户身上,哪怕是在电话里,在拿起电话前,先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用适当的问候语去接听办公桌上的电话。

  不要一到下班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问题解决好,那你必须让你知道;如果你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那你应于抵家后打电话到公司问问事情是否已得到控制。

  不要滥请病假,应考虑到自己的缺席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如果真的需要请假,请一定如实申报。

  不要言而无信,否则会让所有与你工作上有关系的人都生活在惶恐之中。

  不要提交一份连你自己都不想收到的报告,更不要言之无物,因为你不只有填写报告的义务,同时也有提出改善意见的责任。

  不要只是一味待候或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觉得自己没有负上责任,因此出了错也不用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并永远不将你列入升迁之列。

  冒领功劳待于制造敌人,若你因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成绩而受到称赞,那么你就坦白地讲出来。

  不要在上司说些不好笑的笑话时开怀大笑,应当明白上司需要一个有创意有热忱的工作者远远胜过一个应声虫。

  不要把办公室家庭化,这是不专业的表现。也是侵犯公司领地。更何况公司的客户没几个人愿意知道你的家庭是什么样。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身在职场,让自己不可替代的唯一途径就是专业化生存方式。专业化生存就是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选择一个合适的行业、职业领域,通过学识、经验、能力的不断累积,提升专业职业素质,拓展自己在行业或专业领域内的声望和实力,塑造专家里手的职业形象,最终实现职业常青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开创通往职业高峰的黄金道路。

  如果你能按照下面的策略去行动,你将会成为一个在职场不可替代的人,重用、晋升、加薪将会接踵而至,好运就会频频到来。

  一、隆力奇告别职场“万金油”

  “万金油”,顾名思义,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会一点,哪儿都能用,但是都派不上大用场。

  职业“万金油”有如下特征:

  ——什么都会,但什么都只会一点儿,证书不少,真正能拍着胸脯说是这个专业的专家却没有;

  ——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透;

  ——日常事务还能应付,一旦让他独立运作一个项目,他又觉得心中无数;

  ——想换个地方可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干什么;

  ——工作内容较杂乱,没有行业或职业核心职业竞争力。

  不少人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好学,更不是不努力,问题是他们总是眼皮太活,朝三暮四,东一榔头西一棒,耐不住性子在底层进行专业能力积累,甚至抱着投机侥幸心理,试图撞到南墙行大运,到头来却是光开花不结果,真正成了“万金油”。

  二、隆力奇告别职场“万金油”

  “万金油”,找准专业方向

  工业革命的结果就是现代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没有核心能力的企业将会逐渐倒闭;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没有核心能力的人,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为了不至于使自己成为各方面都懂一点、会一点的“半瓶子醋”,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否正走在一条正确的职业道路上?我的职业方向清晰吗?

  ——我选择了一个职业中的专业作为突破口了吗?

  ——我是否像艺术家对待作品一样,仔细认真地对待自己工作的每个细节?

  ——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我坚持学习有关的专业书籍和专业知识吗?

  ——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都尽心尽力,做到了极致?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我是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就说明你并不比他人做得好,也无法超越他们。

  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空间。职场生存也是如此,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有机会施展,现如今已一文不值了。”

  所以,我们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仔细审视自己,认清环境,彻底搞清楚: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会干什么?社会和企业需要我做什么?

  三、隆力奇告别职场“万金油”

  “万金油”,苦练技能绝活儿

  ——我的绝活儿是什么?

  ——我凭什么在企业里不可替代?

  ——我能为企业解决什么样的技术、技能问题?能为企业创造什么别人不能创造的价值?

  ——我凭什么让企业对我高看一眼?我凭什么让企业给我待遇、给我荣誉、给我加薪?

  让自己不可替代才能使自己的职业价值保值增值。职业人士的价值不是老板或别人施舍的,而是由市场需求和自己的能力决定的。如果一个职业人缺乏业绩的支持,他随时都面临被市场抛弃的可能。因此市场价值是职业人的生命,失去了职位,没有关系;但是失去了市场价值,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

  成功靠的不是幻想与等待,而是日复一日地行动,聪明虽然可贵,但真正的成功往往需要几分傻气,只有“傻干”、苦练的人才能最终显示出他的聪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需要我们付出非常的努力,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

  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需要我们拥有毅力,所谓毅力就是坚强持久的意志。具体来说,毅力是顽强不息、坚定不移的意志,是人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一个人。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新人正在职业道路上持续攀升,他们不再仅仅需要学做一个好员工,也开始要学做一个好领导,并且指导他人成为好员工。

  作为走在(走向)领导岗位的年轻同志,也有一上手就顺风顺水的。

  我前任老板有一句话:“虽然大家都说80后不好管理,但我的实践经验说明,只要给80后一个舞台,他们必将回报给公司一份精彩。”只此一句话,让多少年轻的同志“知遇之感”油然而生,而后竭力以报。这话是前几年说的,现在眼看着80后已经成长为一代业务主力人员。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领导岗位是前辈的,也是他们的,而且越来越会成为他们的。

  职业指南er们有一个倾向,就是喜欢搞“新员工、应届生”这种话题,当然作为一个买卖我可以理解这是一个需求旺盛,很容易切入的领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新人正在职业道路上持续攀升,他们不再仅仅需要学做一个好员工,也开始要学做一个好领导,并且指导他人成为好员工。

  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有过一个过程:老板开始放手让我自己制定并组织资源完成计划,他只告诉我,如果你需要资源,可以来找我要支持——当然我们是一家不大的公司,我很清楚想也不要想那种大手笔市场费用之类的事儿。

  然后我就陷入了一种巨大的痛苦中,仿佛在没有航海图的情况下,仅仅带着一个指南针划着小舢板,就被踢进没有航标的大海里,我冲老板吼叫说:“你想要我做什么你可以直接说吗?”老板说:“我并不希望复制一个我,我希望你能超越我的水平。现在我不会给你你不能胜任的工作,但你必须自己计划,然后去组织实现。”

  这个过程很痛苦,我先搜集了别人的经验凑合搭出了一个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下凑合去干,干完了之后反过来再优化框架形成我自己的套路,但做顺了之后,会发现自己的能力特别是视角更上了一个台阶,我开始能看到纯执行时候看不到的需求、问题、资源以及解决方案。不管做多大,或者多小的领导,这个过程都是绕不过去的,否则不管title如何,永远不过是个执行者。

  作为年轻的领导,不管在哪个层级,实际上有几个坎,10个人以下的管理是一个层面——在此时需要懂得聚拢人心,组织资源以完成目标;20-100人基本一个层面——此时需要懂得授权、管控与指导的平衡以保证完成目标的过程受控;再往上走,就通常是小老板或者高层管理人员了,管理幅度也许反而小,需要的又是不同的能力。

【如何在职场上做到不可替代】相关文章:

在职场如何让你变得无可替代12-02

如何挽救在职场上的错误12-03

在职场上如何与老板相处02-13

在职场上如何保护自己12-04

在职场上如何变得强势12-04

如何在职场上保护自己12-02

在职场上要如何防小人12-02

如何在职场上快速晋升12-02

在职场上如何跟上司相处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