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百文网手机站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时间:2022-07-22 10:40:37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精选13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性系列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精选13篇)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

  偶像杨澜,70亿身家

  杨澜以70亿元身家登榜“2010胡润女富豪榜”,这位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名人主持时刻保持着她的优雅,她的气质与修养为女性提供了榜样。而她的着装更是白领女性参照和模仿的标准。一起来看这为时刻优雅得体的女性——杨澜。

  创办澜珠宝

  在一次高朋云集的国际艺术活动中,一位美国著名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深深吸引了杨澜目光。那是源于她胸前一只翠蓝的别针,如此静谧却又触动人心。在了解到那原是中国的珠宝时,杨澜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静。LAN就此诞生,把爱与荣耀的象征意义延伸到东方元素之美与现代顶级工艺的设计中。然后与席琳·迪翁CelineDion合作请其代言。

  杨澜:我所经历的艰辛和失败

  我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说,我跟你回去。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女人。通过做她这期节目,我真正确立了一点——我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我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我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国际经济,但是对历史的爱好是从中学就开始的。我喜欢苏东坡、罗斯福和丘吉尔,很早就看过尼克松写的《领导者》那本书,也看过法拉奇的《世界风云人物访谈录》。高考的时候,我曾经最想报的就是历史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我的职业理想产生影响。

  我有文化理想,我觉得中国需要有一个有文化感和价值感的电视平台。我想到了,就去做了。2000年,我做了阳光卫视,制作和播出以纪录片为主的电视节目。

  我做企业有点误打误撞。我是个做内容出身的人,没想要做渠道,好像也没想做多大的商业链。我做企业的出发点就是想做内容,然后为了这个内容来配备一个相匹配的运作机制。这有点想喝杯牛奶就自己养头奶牛的意思。因为市场上没有卖这杯牛奶的,你就必须自己养奶牛。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时间久了,你对养奶牛的事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感情。奶牛有奶牛的意义。慢慢地,你看到周围这片草原上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他们也养着自己的一头或者一群奶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

  当然了,我这是有点难为自己。我大学学过国际经济,但这和真正做企业完全是两回事。我为了养这头奶牛,做了自己不完全喜欢、起码是不完全热爱的事情。中国不像美国。美国的传媒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你只要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上世纪末,中国传媒从过去的僵化体制到逐渐开放,它需要很多鲜活机制在运作成长,才可能有市场,才可能有个体的创造。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也许再过30年,我就不需要做这样的选择了。

  吴征一开始就是鼓励我的,但是对我来说,从做节目到做企业,这个转型极其困难,一开始就摔了个大跟头,就是阳光卫视。现在看来,我的文化理想的冲动,远远大于我的商业和企业管理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

  我在阳光卫视创建的最初,就没做好商业判断上的准备。一开始我就按照整个一个电视台的建制,在香港做了很大的、耗资数千万的电视制作中心,有大量的原创节目,每年几百个小时。其实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纪录片是一个小众市场,又是是基于一个境外卫视不能够完全落地的现状,我当时应该更多地以采购节目为主,减少制作成本,尽量不要做这么多的原创和这么大的制作中心。

  这就说明我的幼稚。在商业上当时我是很幼稚的。我还记得,当我非常兴致勃勃地让吴征去参观我刚刚建好的制作中心的时候,他吓了一大跳,当时他就跟我说,我没想到你们拉了这么大一个摊子,是要出事的。

  前后有5年的时间吧,我很累。关键是当你的商业模型不对的时候,你会越做越累,并且事倍功半。现在看来,一开始这个公司其实从资本运作上也存在问题。这样一个收入模型还没有得到稳定来源和实践肯定的公司,一下就上市了,然后上市又对财务报表有要求,这使得你在短期的营收和长期的战略定位上经常产生矛盾,实际上是给整个经营团队带来很大困扰,也给我自己带来很大困扰。

  那几年,我哭过很多次。吴征他是知道我的,我有这份文化理想。在阳光卫视后期,他跟新浪、贝塔斯曼等公司做了一系列资本操作。虽然有很多人质疑他说,他是不是喜欢资本操作,但其实他是希望用资本操作的方式引进不同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让这个卫视平台能够撑得更久一点。我理解他的这份苦心,其实这也是说明他对我的爱吧。我觉得是。所以回头想想,他也非常不容易,真的。

  最后说服我放弃的还是吴征。他说,文化理想可以有很多种实现方式,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你的商业模型又出了问题,出于投资人利益考虑,你也应该学会放弃。我一开始不愿意面对和承认,前后有3年,反反复复。我也跟他吵过架,埋怨他做出了错误的商业决策。那时候我们在上海住得多。有一次,在上海的家里,他很严肃地跟我谈这个事情。他说,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你现在必须要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你要考虑这个问题,你退出就是对这个事业、投资者和现有平台的一个最好的负责任的方式。

  他这个话对我是很大的刺激,让我觉得,我得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自己。我终于做了决定。2003年夏天,我把阳光卫视卖掉了。

  我至今也不觉得阳光卫视是一种文化上的失败。它商业上失败,但是有文化价值。毕竟那之后才有了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各种纪录片频道和人文频道的出现。我经常被人嘲笑说,是用个人的一个商业行为,来完成一个国家该做的事情。

  去年在世博会的一次活动上,我碰到王石,他还主动跟我谈起阳光卫视的事情。他说阳光卫视有它的成功之处,它是一个开创性的事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尝试了一种文化和商业的结合,虽然商业上不成功,但是为后来的人指出了哪条路走得通、哪条路走不通。我不是一个溢于言表的人,但是你做的一件事情过了那么久还有人记得,并且有人肯定,我觉得很温暖。

  我现在感到很庆幸,做阳光卫视的时候我才30岁,算是很年轻。在输得起的时候输一次也没什么,30岁失败总比50岁失败来得好点儿吧。但是当时,这件事情让我有极大的挫败感,甚至接下来的两三年都没缓过劲来。我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不停地工作。我发现,工作是带给我平复的最好的办法。我继续做《杨澜访谈录》,2006年开始做《天下女人》,后来,又有了天女网、澜珠宝和其他业务。

  对于公司来说,这次失败也是一次完成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机遇。公司过去是一个平台的运营商,在阳光卫视出售以后,它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商。但我在这之后慢慢看清媒体市场的走向:在一个整合媒体的时代,单一的媒体平台是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无论是品牌的推广还是商业的合作,都需要一个整合媒体的概念。“整合”现在变成一个很时髦的观点了,应该说我在2005年的时候就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向,而且正因为我没有一个平台去经营的时候,这个又变成了唯一的商业出路,所以我们比较早就开始多媒体经营和战略的转型。现在看起来,这种预见还是正确的。

  我们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一个是以《杨澜访谈录》品牌为核心的精英阶层影响力社区。一个是以《天下女人》品牌为核心的都市白领女性影响力社区。第三个是我们在近些年拓展的新业务——承接地方城市大型活动和演唱会的制作。我们不仅是制作者,还会把城市文化推广和背后的立体宣传作为一种服务提供出来。这是公司成长性很快的业务。到2011年,这种大型活动和整合传播会占到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此外,我们还有实体珠宝店、网络影视剧平台、信用卡开发等关联业务。这些业务都不是独立的,都和我们网络上的整合营销、整合传播捆绑在一起。

  公司现在平稳发展,到2012年会具备更大的商业规模,这也得益于我过去四五年的积累。其实,我并没有想要做多大。可能吴征是做投资和金融的,有时候他会注重一种资本放大效应。但我做媒体还是喜欢踏踏实实的,对我来说,适当的规模和优秀的品质要比单纯的规模重要得多。不过后来我也发现,当你建立一个机构之后,这个机构会有自己的需求,它会成长,并且开始有自己的欲望。

  去年,我做了《杨澜访谈录》的十周年庆典。10年前的杨澜还比较顺利,就是个乖乖女。如果见到那时候的杨澜,我会问她,是不是敢做一些挑战性的,甚至叛逆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个叛逆性的事情,杨澜后来果然做了,并且是对整个电视行业现行体制和运营方式的某种叛逆。

  这10年的经历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前几天,我带我的孩子去美术馆。那儿陈列了很多民间工艺品,其中有一种就是民间做馒头的那个范子,上面印个小鱼,印个小鸡,然后把它盖在馒头上面,馒头上就会有这个印子。我就觉得,我杨澜特别不需要去做一个范子。所谓模范,其实一个模字一个范字,我觉得特别不需要做那些东西。

  这些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各有各的精彩,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来。我就做我自己。我的喜好,我的为人,骨子里的东西从来没有改变过。我的企业我自己说了算,我的节目我自己说了算,我没必要按别人的需求来塑造我自己。当然,我这些年也多了一些世故,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也多了一些见识,看到过很多场面,也更淡定,但是归根到底,你要是能够做自己,那么所有这些失败的经验都很值得。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2

  美国流浪少女成功进哈佛

  莉斯·默里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灵震撼,以致于被拍成电影并获得大奖,女性励志故事。一个生活在无家可归者家庭的女孩,父母双双感染上艾滋病,但这个女孩没有放弃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运挑战,最后踏入了哈佛大学的学术殿堂。

  由于父母都染上了毒瘾,默里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从此默里流落街头。她在17岁决定回到学校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小小年纪就无家可归,但在她的身上却充满了优雅的气质和真挚的性情,她的执著、不向命运屈服、坚强的意志和不断地进取鼓舞了成千上万美国人,人们从这个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艰难与困境障碍的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人生自我选择的动力。

  有些人出生以后就具有反叛性,默里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毒品,家庭的收入几乎都被父母用来满足他们的毒瘾上,默里和她的姐姐从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岁以前,小小的默里并无太大的追求,过着贫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在她看来,长大后能有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默里10岁时,她的母亲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后默里一直照顾在病魔中挣扎的母亲。默里不愿母亲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愿走上同母亲一样的生活道路。默里的母亲在她15岁时过世,这把她带入了噩梦般的生活,但也让她清醒,开始寻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里在母亲过世后向自己发誓,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不会像母亲那样轻易地放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默里看到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里终于明白,不管怎样,人是不能向命运低头的,世界在不停的运转,生活仍在继续,不会因为你的失落与沮丧而改变,一味的伤心只会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沦,于是她决定坚强,坚强的开始新的生活。

  默里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我是属于一个自我教育型成长起来的孩子,当我无家可归时,没有人来指导我,引导我。那时,我会到自助书店去偷我喜欢看的书。当然,今天我会原谅自己年青时的行为。在一次被我偷过书老板主持的演讲会上,我作为主讲人对他说,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里说,在人的一生中,感恩应是一个人首要的特质,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感恩的心从我记事时起就深含在我的内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其次,不论环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选择。当我住在大街上时,我在思考人生的价值,我知道当我克服每天遭遇的这些障碍后,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我迈向自己的目标。

  当然,在我的生活中,我有过无数次的抱怨,我抱怨到了晚上不知要睡在哪儿?我抱怨一无所有,我抱怨为什么是我要流落街头?

  默里谈到,然而,我知道我需要改变,我没有了妈妈,但我却有我自己。面对人生你可以选择怨恨也可以选择感恩。我选择了回到学校学习,我穿着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学校去申请入学,励志《女性励志故事》。我向学校发誓,每一门功课我都要争取拿到A,校方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我问校方,如果我十二分的努力,它会改变我的人生吗?

  17岁那年,默里终于回到高中读书,学校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她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高中,她选早上的课、下午的课、晚上的科、选独立研究的课,她每天要做一个小时的地铁到学校,还要去打工养活自己。

  默里说,我尽一切努力来学习,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我必须要完成承诺,很快我成了学校学业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这过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残酷的,我也想到退缩,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诺,我不能放弃。

  默里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了她的高中学习生活,虽然依然是缺衣少食。默里进入高中的一个两年毕业的加速班,每天晚上她依然要露宿街头,只能在马路边的楼梯角借着路灯看书、做作业。但她却在读书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那么地喜爱读书,结果默里用两年的时光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和顽强克服困难的经历获得《纽约时报》奖学金,获得奖学金1万2000美元。而当她的故事在报纸上披露以后,让冷漠的纽约人也十分感动,民众捐献出20万美元,资助默里上大学。

  默里谈到,高中毕业前,我的老师带着我和其他9名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来到哈佛校园,站在哈佛校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一个超出你的预料的梦想可能变成事实时的那种惊奇、那种难以言表的时刻。她又一次问自己“这些人和我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是命运还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区别吗?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

  默里决定申请哈佛大学,她说,我是如此地喜爱哈佛大学,这里的教育会使人与众不同。最终默里被哈佛大学录取,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默里喜悦地表示,我感到如今就好像身上插上了翅膀,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

  对于童年时代的境遇以及父母压在她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负,默里回答她既不感到痛苦也不感到愤怒。虽然父母染上不良嗜好,但她的父母依然是爱她的。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父母染上了可怕的疾病,父母也尽量避免传染给她。默里说,人的一生无法割断童年,童年的记忆会伴随自己成长,重要的是从往事的经历学到人生的道理。

  默里说,我爱我的妈妈,自始至终,自始至终,尽管她吸毒,尽管她没有照顾女儿,而一直是我在照顾她,好像她变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经典语句 )如果可能,我愿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家庭的完整。

  默里的童年对她而言是不幸的,也是无助的,小小的孩子是从哪里获得力量的呢?默里说,是爱。尽管父母染上毒瘾,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的爱,我的叔叔就想教父一样,他十分关心我。学校的同学对我也很关心,他们成为我最好的朋友。

  默里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受很多东西,但他们可能不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会与孩子站在一起。小时候我虽然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就像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一样,我必须面对被父母忽略的这一现实,但父母的爱是永存的。我从小很早就开始读书,我的父亲常带我去图书馆借书,他是纽约大学心理学博士候选人,早年他有着很好的人生,但毒 品毁了他。

  默里在哈佛大学三年级时,她的父亲也成为艾滋病重症患者,默里休学回到父亲身边照顾他。父亲过世后,默里又重新回到哈佛就读,并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默里再度进入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默里谈到,我极度渴望成功,想进入哈佛大学,想获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用来供自己读书,我得到了这一切,当我坐在哈佛大学学生宿舍时,我突然感到孤独,因为尽管我获得了这一切,但我的母亲却离我而去。我意识到,任何的成功如果没有履行职责那就是一种失败,我的职责是要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一生可以获得很多,但如果要弥补自己身上的创伤,需要自己去正视它。成功是一种对选择的满足,即使没有名利,一个人也会做到成功。

  当回答记者提出的“你曾经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可怜”这一问题时,默里说,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默里说,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是要为更多的人服务,我愿意去帮助他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尽我所能来帮助他们。这是我的人生目标,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人生追求,重要的是这种追求是来自你的内心。我会记住妈妈曾同我说的一句话,生活并不会停留在那等候每一个人,你的生活永远都不会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脚下。

  波什在电影《风雨哈佛路》中饰演默里,她曾和默里一起呆过两个星期,她说,默里并不是在告诉我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要振作,绝对不是告诫或教训你要锲而不舍。这样说有些奇怪,但默里不断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说的那样她已经很糟了,生活对她来说已无退路,那么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还会有多糟。这点也正是默里故事的价值之一,它不是简单对你进行励志的说教。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3

  初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的林荫道上铺满落叶,一辆轮椅缓缓行来。椅上的年轻女性身着橘红色上衣,近视镜后的目光睿智沉静。她,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女教师侯晶晶博士。

  理想与奋斗照亮人生

  侯晶晶的老家在安徽马鞍山,1986年,11岁的她突遭厄运,一次误诊让这个小女孩不幸双腿瘫痪。惊愕、愤怒、绝望,幼小的侯晶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是父母的悉心关怀让侯晶晶逐渐恢复了平静,病痛减轻后的侯晶晶对父母说:“把我的书包拿来吧,我想看书!”出院后,侯晶晶开始自学初中、高中的课程。邻居悄悄劝她的父母:“让孩子学点手艺吧,还可以为家里挣些钱,读书对她来说有多大用处?”侯晶晶的父母回答:“孩子喜欢学习就让她学,知识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

  侯晶晶先后完成了英语专业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课程,她的目标渐渐清晰:“我活着不能成为别人的负担!既然不能做体力活,那我就从事脑力劳动。”1998年,侯晶晶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之后,侯晶晶又以研究方向总分第一考取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师大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走得更远一些,为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多一些。”侯晶晶这样解释自己执着的求学历程。

  2004年,完成博士学位的侯晶晶在南京师范大学留校任教,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着深深的思考:“像我这样受教育过程比较特别的人对教育事业更热爱、更有感情,我有深切的感受,教育对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种巨大的拯救、唤醒的力量!”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4

  张泉灵

  1997年,张泉灵考入央视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张泉灵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2010年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2015年7月上旬,张泉灵确认从央视离职,7月13日以顾问形式加盟傅盛战队 ,成为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

  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我想,我做好了准备,放下,再开始一次。

  我今年42岁,1997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人生从哪个角度算都过了一半。一切都算顺利。按通常的视角,功成名就。按通常的规划,还是最好的新闻平台,还是最好的位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初心其实未改。我的初心就是满足好奇心和不止于独善其身。

  决心改变起源是虚惊一场。简单说,2015年初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我肺癌。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我换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如果,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那么如果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特别关注互联网。我开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逻辑和想法。比如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针对出租车司机的电台节目收听率下降,完全不是因为有更好的节目出现了,而是司机都在用滴滴接单就不听广播了。很像《三体》里,一句无情的话,我消灭你,和你无关。

  总之,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不是我积累了多年的知识和逻辑可以解释的。而它,毫无疑问在渗透进我习惯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开始有一种恐惧。世界正在翻页,而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

  有一天,我看见了一篇霍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莱昂纳德·蒙罗蒂诺合写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描述了这样的一种场景。一群金鱼被养在圆形玻璃鱼缸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哪个更真实?在金鱼的世界里,由于光在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外力影响的物体,在金鱼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线运动的。而如果金鱼足够聪明,那么,金鱼也可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总结出一套物理学规律。虽然,这样的规律对于金鱼缸外的我们来说,根本就是胡说。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在一个更大的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圆形金鱼缸里呢?

  其实,人生时不时的是被困在玻璃缸里的,久了便习惯了一种自圆其说的逻辑,高级的还能形成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洽。从职业到情感,从人生规划到思维模式,无不如此。

  我突然觉得,如果好奇心已经在鱼缸外,身体还留在鱼缸内,心会混乱吧。我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要离开我工作了18年的央视,去换一种视角看世界?

  这时候,猎豹的CEO傅盛带我见到了一批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们,全新的思维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轻的活力,尽管不成熟却一直向前冲的动力。他们像一群新世界的侦察兵,他们是未来。

  多想,把他们记录下来。

  多想,可以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需要我重新建立一种更开放的学习心态,也需要一猛子扎下去的时间和精力。无论如何都不是,隔着玻璃可以完成的。

  而跳出鱼缸,跳出自己习惯的环境,跳出自己擅长的事情,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而我,是否要去冒这个险?在我已经42岁的时候。

  美国著名的投资人格雷厄姆认为,最适合创业的年龄在25岁。因为25岁时,人们拥有“精力、贫穷、无根、同窗和无知”的武器。这里的无知是创业者们根本不知道创业的前途有多么艰难,因而无所畏惧。而我,既没有25岁的熬夜能力,也没有随时把所有东西打包就能搬家走人的方便。

  事实上我第一次提出要离开的时候,那些爱我的而企图保护我的人,都在坚决地说不。在这个年纪,从婚姻的角度,什么决定,都得是两个人的接受而不是一个人的痛快。和那些多年来给我机会给我指点的师长们谈起改变也总有一种内疚,说好的体制内宝贵的坚持,我没有走到底。

  我唯一拥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岁还有的好奇。艰苦的挣扎也没有磨蚀的好奇。幸好,爱我的人只是因为想保护而阻拦,他们终究是爱我的,知道于我,浇灭好奇心,无异于谋杀。

  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我没有说服他们,甚至没有说服自己,这一步的跳出去我是安全的。最早离开海洋的生物,一定有一大批在肺进化完全之前灭绝。既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放下,失败又如何,不过是另一次开始。

  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

  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其实,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所以,这就是我新的开始,紫牛基金的合伙人。而紫牛基金本身也会以创投界一种全新的方式起步。猎豹移动CEO傅盛、罗辑思维的罗振宇、经纬的张颖、多玩游戏的李学凌、58同城的姚劲波、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时尚集团的苏芒,我们会一起来寻找风口上的紫牛,用实实在在的创业帮助,带你一起飞。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5

  王莹莹:95后女孩创业爱上萤火虫

  树林、星空、萤火虫……都市人群对遥远乡村生活的记忆,总是那么浪漫和唯美。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在城市中更是难得一见,成为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在十堰,湖北医药学院一群90后学生,敏感地捕捉到这一情感载体,利用专业所长,将萤火虫孵培这一科研项目运用到了商业领域。

  95后女孩爱上萤火虫,卵冻技术获得专利

  95后女孩王莹莹是十堰人,圆脸、长发、语速平缓,第一面给记者的印象十分沉稳。

  在她的QQ空间里,70%以上内容都在记载萤火虫的培育过程。透过显微镜拍摄的萤火虫,从虫卵到幼虫,再到成虫,不同的阶段呈现粉色、紫色、橙色等,美丽得像一幅幅抽象画。现在还在上大二的她,是湖北医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指导老师陈绚丽的带领下,渐渐接触到萤火虫培育技术。一开始,她对这些小虫子很恐惧,但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小家伙。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王莹莹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萤火虫主要吃螺蛳、蜗牛、贝类等,位于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城市里没有萤火虫是因为空气、光电、声音等污染,让它们没有生存空间。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从虫卵到成虫整个生命周期为一年,而萤火虫成虫的寿命只有短短五六天。成年雄虫在这短暂的生命里抓紧时间利用发光讯号招徕雌虫,雌虫也以发光形式回应,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大自然闪烁的光影美景。

  众所周知,萤火虫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然而,去年底,王莹莹所在的医药学院出名了,原因就是他们实验室研发出了萤火虫卵冻技术,实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萤火虫。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科普为主商业为辅,闪闪亮光带来财富

  “除了卵冻技术,我们还可以人工培育,在室内繁育萤火虫。另外,可以生态复育,就是在萤火虫稀少或消失的区域引入适宜品种,复育成生态景观地。”王莹莹对记者说。

  一个偶然的念头,让她有了新思路:淘宝上一只野外捕捉的萤火虫能卖四五元,而日本水生幼虫一年能创造100亿元产值。如果能将这一先进成果向市场转化,岂不是既能做科普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结果得到一致认同。今年初,由王莹莹发起成立了精灵生态旅游开发公司,15名同学和老师都成为公司股东。暑假时,公司在武当山举行了萤火虫放飞主题活动,短短两个晚上,就吸引了三四千人参观体验。“一张门票卖10元,相对于几万元的收入,其实我们更满足于初次创业的兴奋。”王莹莹说。

  目前,公司已设计出萤火虫灯笼、萤火虫树以及类似观赏鱼的萤火虫生态缸等工艺品,同时配合生态造景,与博物馆、科教馆及景区达成合作。他们的创业计划也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项目。“未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设想,比方说将项目嫁接进婚礼、咖啡馆等。”尽管公司运营还不成熟,但王莹莹很淡然,“以科普为主,开拓市场赚钱将水到渠成”。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6

  JK罗琳她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那时她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长大后,她喜欢上了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怀着美丽的梦幻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回到了英国,牺身于爱丁堡一间寒冷无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有一段时间,她疯狂地写作,写自己的遭遇,写人间百态,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写了。她希望多发表文章,能以此能改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那些成名的作家一样,随便写点文字,大笔稿费就自动送到家了。但现实很残酷,一年间她仅发表了7篇文章,其中三篇没有稿费,只给她几本刊物。

  没有人知道她当时的郁闷,她没有人知道她的`颓废,她觉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实在太窘迫。她原本就是一个爱美的女子,正值青春,她渴望穿时尚华丽的衣服,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每当年幼时那些斑斓芬芳的梦想再次涌现时,她都难过得哭了。

  24岁那年,她从曼彻斯特到伦敦旅游,这次行程改变了她的一生。当行驶的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时,她看见外面有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穿过车窗对着她微笑。她微笑很可爱,很调皮,一下子抓住了她心,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微笑,竟然十分熟悉。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念头:以这个小巫师创作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虚构的,把自己多彩的梦幻融入进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人展示另一个世界。

  接下来,她开始动笔。为了节省家里的暖气费,她总是呆在小咖啡馆里写作,由于没钱买纸张,她只有把故事写在捡来的小纸片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尽管写作很辛苦,但她没有退缩,因为她不甘心领取救济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经历了伤害和磨难,她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吃饭。

  小说完成后,她把它寄给了她几家出版社,但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愿意接受。那时,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的生活极其艰辛,当然没有钱自费出版了。后来,一个家濒临倒闭的小出版社冒险出版了这部小说;再后来,美国一个不入流的小制片人觉得这部小说的故事不错,便把它搬上了荧幕。

  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的时间后,她的小说长期占据了世界畅销书榜首的位置,那家小出版社起死回生声誉大震,以小说拍摄的电影风靡全球,那个不入流的制片人也因此跻身一流的制片人行列。

  她叫J·K·罗琳,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连出版七部,每部都引起轰动,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已被翻译成63种语言,在全世界的发行量已经超过4亿,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在成功面前,J·K·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3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创作了两部小说,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5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如今,J·K·罗琳时常出现在各种晚会上,她已不再年轻,在岁月的磨砺中,她的面庞留下了沧桑。可是,透过岁月清晰的刻痕,你会发现,她的目光是那么清澈,她的笑容是那么纯真。她长得并不美,可她有孩子般的天真,成就了另一种美。她说:“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痛苦,敏感、纤细、难堪、害羞、冒失、煎熬,这都是要经历的过程,它们都是成长所必备的无素。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值得我们去尝试。”

  是的,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在经历挫折与打击后,我们才能更加体会到生命的真味,去让自己的心灵开出一朵芬芳的花!曾经有过黯淡,但双眸依然闪光;曾经有过杂乱,但一路奔跑成长,这就是人生最好的铭记。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7

  今年35岁的潘远香是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村民,她3岁时因病致双下肢瘫痪,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曾自卑和哀怨过,但擦干眼泪后,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她艰难求学和创业,创建了一个养殖场,还要带动村民致富。她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潘远香说。

  近日,记者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实地采访了这位自强不息的“爬行女强人”和她的养殖场。

  祸从天降 小女孩学会坚强

  潘远香的犇犇肉牛养殖场位于大乘镇正直村石明组,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记者赶到这里时,潘远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尽管之前当地有关部门作了介绍,但初见潘远香还是带给了记者强烈的震撼:她的下肢严重萎缩,只有上半身能够活动,要挪动身躯必须靠双手爬行。她此时正坐在地上,费力地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里后,她又使用双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进入养殖场内后,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样,和场内的西门塔尔牛说话,并一一为它们喂草料。

  就是这样一个潘远香,却建起年产值超4百万元肉牛养殖场。

  3岁时,潘远香因高烧不止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经医生抢救命保住了但却不能直立行走。后经检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慎打坏坐骨神经。从此,潘远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从5岁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动的她,便在家厨房负责烧火煮猪食。至此再没单独“行动”过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学会了爬行。“在一次烧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喷出来,把旁边一堆柴火点燃了,把我吓着了就摔了个跟头,然后我下意识的往外头爬。”

  学会爬行的潘远香很兴奋,她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废人。从此,她开始试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尽力学会自己做家务。为了读书,她坚持爬行上学。“夏天地面很烫,手掌心几乎全是泡,冬天两只手全是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肿得像泡粑。”潘远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编手套,由于技术不过关还没到校就磨破了。“那时候家里穷,下雨天手上沾满了泥,只能到校前两手搓搓就算了。”

  10岁才勉强上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对于潘远香而言,都比常人艰难许多。别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却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艰难念完小学和初中,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但继续上学却成了难事,无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学校拒之校外。但潘远香并不服输,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高场职中的一位招生老师答应让她入学,还为她争取到了特殊照顾。当年,潘远香的事情经媒体报道,迎来不少好心捐助,为她省去了三年的学费。

  生活磨砺 “爬行女”乐观面对

  潘远香2003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又去学习了电脑和会计知识。2005年开始和人一起做家装,她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做熟人的活以及他们介绍的家装,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一点钱。”

  潘远香说,她2006年尝试养鸭,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亏了几万元,都是借的,压力太大了。”正当她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她当年成家了。原本应该沉浸在婚姻的喜庆之中,丈夫却在她怀孕期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谈到这里时,潘远香神情显得非常凝重。“儿子现在9岁了,送在我妹妹那里读书。家庭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现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养殖场。”潘远香对于家庭的变故不愿多谈。“儿子出生后过得十分艰苦,我的身体情况不好,连背他都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孩子慢慢长大,也十分健康,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这个残疾妈妈给他带来了自卑情绪。我必须学会坚强和乐观,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须搞好自己的养殖场,让孩子今后以妈妈为骄傲。”潘远香说话间透露出坚毅。

  艰难创业 残疾身躯撑起一片天

  儿子2岁时,潘远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几年时间里,潘远香搞装修、养鸡鸭,事业上最终都没有起色,还负了债。“受到打击,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上天已经对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担。”潘远香说,她又重回原点,脚踏实地重新从事自己的装修行业,其它的就不要去乱想了。

  2012年,她开始四处了解和学习肉牛养殖,还专门请教了畜牧部门专家。说干就干,在亲朋好友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场2013年在她老家动工建设。“现在已投入了200多万,除了养殖场建设外,肉牛的本钱很大。”潘远香说,养殖场目前有42头肉牛,还有75头分给了屏山的农户喂养。

  据潘远香介绍,养殖场今年的计划是出栏200头肉牛,产值400万左右。今后,她还将建一个肉牛屠宰场,形成一条产业链,直接面向市场。“预计6月就有一批肉牛上市,前来预购的很多,目前供不应求。”

  潘远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带动附近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养殖场今后繁殖的小牛将送给乡亲们喂养,我提供技术和饲料支持,并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长期在8—10月之间,乡亲们每头牛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告诉记者,?如今,肉牛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他们走上了养殖场加养殖户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良好。

  潘远香的想法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58岁的村民潘洪清说,潘远香虽然残疾,但干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养殖场的时候,我和其他村民经常来帮忙,我还借了2万元给她。我今后也准备养几头牛,这样既能照顾家里,每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不必出门打工了。”

  学驾驶开车梦今年能实现

  在潘远香的家中,她购置了一台安装在汽车上的残疾人操作设备。“开车也是我的梦想”,潘远香说。

  其实潘远香从小读书、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读高场职中。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等她长大了,随便摆个摊摊,找个人家嫁了。但是在潘远香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努力过上好日子。

  潘远香说,从小一个亲戚要经常骑摩托车进城,那个时候他很喜欢进城去,因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虽然她身体残疾,却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没有感觉到自卑。”潘远香谈到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时候说。潘远香说,她还在上海学习驾校,能够开车也是她的梦想,也许今年就能实现。

  据屏山县残联负责人介绍,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23名周边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潘远香身残志坚,自强创业,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将自立、自强的道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潘远香是残疾人创业中的典型,市县对她的养殖场都十分重视,并给予了政策支持。目前,省市县残联打算将潘远香的自强创业事迹在全国相关会议上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将联系畜牧等部门,为潘远香的养殖场提供支持和帮助。”该负责人说。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8

  格力女王大权独揽的“董时代”。

  脚踩高跟鞋,身着紧身及膝蓝色花纹改良旗袍,头发盘起,姿态婀娜却满脸刚毅。她在人群的簇拥下快步走来,女王般的气场令会场瞬时安静。

  2012年8月28日下午2点,董明珠率领她的新部属齐齐亮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000651.SZ)2012年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自5月25日以来,她独挑大梁,身兼格力集团董事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及总裁三职,格力正式进入权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时代”。

  她当天的打扮赢得了在场男士的赞美。但婉约的打扮无法掩盖她好斗、强悍的性情。她的竞争对手们都怕她,有同行甚至这样评价:以前觉得追上格力可能还有点希望,如今董明珠掌权,追格力彻底没希望了。

  当然,人们对大权在握的“董明珠时代”也充满了疑虑:她是否依然会坚持对工业精神和技术创新的追求?能否超越她的前任朱江洪,带领格力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她最终会将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带向何方?

  董明珠主政,肯定不一样

  5月25日,珠海市国资委空降周少强担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兼总裁,并提名其为格力电器董事候选人。但因中小股东的否决票,周少强未获股东大会通过而落选。

  根据格力电器在深交所发布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并续聘其为公司总裁。同时,黄辉、庄培、望靖东等公司副总裁均获得续聘,格力电器高层管理团队大局上保持了稳定和延续。

  朱、董留一,就不会出问题

  投资者代表市场选择了董明珠,这被视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进步。

  格力电器一位董事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最后的结果,大家确实都没料想到,但又能预感到会发生一些事情。”那天会场上的争论非常激烈,火药味极重,气氛很紧张。

  上述董事进一步指出:“格力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他们希望企业持续发展,而不希望倒退,从这个角度看,这个结果也很正常。”

  董明珠顺利地接过了她的前任、曾经最默契的拍档朱江洪手中的权杖。

  格力电器平稳过渡,旗下的大多数员工几乎没有感觉到交接班的变化。他们认为,只要朱江洪和董明珠任何一个还在,格力就不会出问题。

  “这就像两个人坐在同一个车里,突然有一个人要下车,没换挡,没有交接环节,至少我感受不到。”格力电器副总裁、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技术部门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中国的电器行业,朱江洪与董明珠的配合被视为“绝配”。按原来的分工,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强调工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长于营销,主抓市场和财务。两人默契配合,成就了格力电器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在格力集团副董事长鲁君驷看来,“无论是营销还是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营销可能会更强,技术创新将持续发展。”

  然而,在外界眼中,董明珠长于营销,而不专于技术。人们担心,朱江洪离开后,董明珠是否依然坚持对工业精神和技术创新的追求。

  “格力技术的研发是格力发展的基石,在格力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手。目前为止,团队还在,政策机制没有改变,大方向也没改变,只要这些都没变,起码反向的变化是没有的。当然,现在可能更多地提出了创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这意味着将来只会走得更好。”格力电器主管技术的副总裁黄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黄辉此次升任董事,这被解读为格力电器未来对技术的考量。

  从技术原理到消费者导向

  董明珠上任之后,对黄辉所管辖的部门提出了三点要求:技术研发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产品开发的概念一定要新颖,产品必须要有灵魂和内涵;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原创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设计。

  董明珠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她希望格力在技术领域有突破性和创造性,你的产品要能给别人带来一种新的感受,甚至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在望靖东看来,董明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平时的穿衣打扮,很自然地也体现在对产品的要求上。

  格力电器工业设计中心部长吴欢龙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朱总(朱江洪)的要求已经很高了,现在董总(董明珠)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在市场上看到过太多优秀的产品,这意味着她对时尚和品味的要求更高。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的眼神很犀利,望一眼,几秒钟之内,她就能指出问题的要害。当然,她的表达方式也比较严厉。

  8月28日临时股东大会那天,与新管理层一起亮相的还有格力的系列新产品。董明珠特意提醒各位股东注意产品外观设计上的新变化——“我们的产品不仅注重质量,也注重美观”。

  这些产品被她否了很多次,不符合她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做修改。“有时候我们觉得可以了,但她觉得还不行。她是理想主义者,最终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做成功了。”望靖东对她是十分敬佩的。

  吴欢龙说,“朱总是带着技术原理的色彩去考虑产品的开发,董总则带有更多消费者的色彩。产品的目标是消费者,这无可厚非。”

  习惯了朱江洪的温和与包容,吴欢龙们必须要开始慢慢适应董的严苛。“董明珠试图贯彻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工业精神,我们从追求很好转向了追求极致。”

  黄辉坦言,在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岗位上工作,不可能没有压力。不过,这对于做技术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别人老是问,你们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多少,其实我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格力在研发上的投入从不封顶。

  不封顶的投入卓有成效。黄辉声称,他们已经解决了稀土的替代问题,“全世界只有格力解决了,这意味着成本大幅度降低,格力空调的价格摆脱了稀土价格的影响。”去年,在稀土价格暴涨的时候,做一台空调所需的稀土等同于一台压缩机的价格,空调厂商苦不堪言。

  黄辉像朱江洪一样痴迷于技术,在格力服务了20年。董明珠对他十分尊敬。黄辉说,他希望有一天,人们谈到格力,就谈到格力的技术。

  大权独揽的“董时代”

  要靠技术,但不能只靠技术。董明珠始终认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管理,如果没有优秀的管理就不可能有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谈,“管理不达标,没有规矩怎么可能有优秀的人才?”

  2001年,董明珠当上格力电器总经理后,曾在公司内部发起过一次“整风运动”。那时,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董明珠大刀阔斧地调整干部,整顿干部作风。十余年后的今天,已经是董事长的她,依然觉得每一个干部必须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因为她认为,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时间的不断推移,干部队伍的自我约束面临更多的问题。

  “我永远是对的”

  董明珠提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的12字管理方针。这个方针针对的是拥有权力的干部队伍,“容易犯错误的往往是手上有权力的人,而不是工人。”

  董明珠要求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戴上党徽,接受大家的监督。“我认为党员就应当要起先锋模范的作用,接受大家的监督。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共产党员,起带头作用。”

  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在白色衬衫上别上了党徽。“上班期间戴,出去办事也戴,有时下了班也懒得取。很多人讶异,你们这几天搞活动吗?”有一天照镜子,望靖东觉得,戴习惯了其实还蛮好看的。

  董明珠说:“有的干部权力太大,利用公家的权力为私人谋利,这在公司当中自然形成很坏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发现一个杀一个,格杀勿论,绝不手软。

  然而,按照这个逻辑演绎,权力高度集中、最容易犯错的恰恰是董明珠本人,这也正是大股东与外界所担忧的。珠海市国资委拟派国资委副主任周少强过来当总裁,实际上也是希望能起到分权、制衡的作用。

  权力过大确实容易犯错误,但容易犯错误不代表就一定会犯错误。你的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任何时候决策,你要考虑你背后的股民利益、员工利益,这些东西如果能够随时随地记住,就不会作错误的决策。”董明珠说,她每天都在反思,头脑很清醒。

  她有很强的道德优越感,甚至可以说是精神上的洁癖。董明珠从不认为自己需要监督,只因为她自身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并自信不会滥用权力。她曾说:“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董明珠不好糊弄

  包括望靖东在内,董明珠的下属都怕她。所谓怕,一方面是对她很敬畏,另一方面,因为她的要求很严格,你达不到她的要求,心里就有压力。

  “可能我的原则性太强了。”董明珠“自我检讨”说,“我有一个毛病,他们想讲什么事,我一看基本都知道。”

  “她的洞察力和观察力非常强,和你聊几句,就能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董明珠原来的秘书何滔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他们都怕她,她知道。“每次他们来办公室找我之前,都要做好功课。做好了功课,敲我办公室的门之前,还要喘口气,常常紧张得还没讲完就走了。你不能听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要判断。”董明珠很不好糊弄,她最讨厌撒谎的人,“一个人只要说谎,他就可以做一个不忠诚于企业的人,在小事上说谎的人,在承担大事的时候也会。你可以不做,但不能对我说谎。”

  她说,她唯一要做的是把干部队伍带好。“我的责任是为那些想做事业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和环境,最起码给努力工作的人公平公正的机会。在格力的环境里,我们不容许偷鸡摸狗、弄虚作假的人存在。”

  她认为,领导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因为不公平的政策,一定会带来不公平的结果。那些很会在你面前表现的人得到提拔,那些很卖力工作却没到你面前表现的人得不到公正对待,这样的环境很糟糕,对企业是巨大的伤害。不公平、不公正的环境和人才机制,只能培养又奸又猾的人。“为什么我要提这12字方针,就是为了渗透这种公平公正的文化。”

  董明珠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观音要考验三只猴子,中间摆了水果,三只猴子都想去拿,但一拿就被大雨淋。雨停了,又去拿,又被淋。雨又停了,但只有一只猴子敢再去拿了,另外两只猴子于是都打它,不让它去拿。这时候,来了一只新猴子,它看到老的猴子都不拿,它于是也不拿。

  “这就是文化。”董明珠很受启发,决定加快速度,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传承下去。

  “我随时准备退休。”

  2008年,曾有媒体这么问董明珠:你可以一个人来面对格力、领导格力吗?当时她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突然,因为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4年后,她终于一个人领导格力了。

  她没有私心,也不会蛮干

  同一个问题,格力集团副董事长鲁君驷如是回答:董明珠已经完全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在鲁君驷看来,董明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企业家:有很执着的敬业精神,舍弃了一切奉献企业,对企业没有私心,拥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过往的业绩很显赫。

  董明珠多年的朋友、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谢惠刁对此亦深信不疑。“这么多年的交往,可以判断这个人很廉洁,她没有亲人在格力,也很少朋友。”谢惠刁感慨,董明珠为格力付出了太多,“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格力。她已经这么成功了,还经常出差,一有时间就去看市场。”在董明珠的极力推销下,谢惠刁旗下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二期全用了格力空调。

  董明珠几乎没什么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鲁君驷坦言,很难找到一个像她这么投入的人了。

  在董明珠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一幅字:“献身企业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杰”。这是朱江洪在2005年送给董明珠的生日贺礼。

  “朱董”配的默契一直为业界称道。朱江洪扮演的角色始终温和、包容;董明珠扮演的角色多数时候咄咄逼人、强势霸道。两人性格上互为补充,配合默契。有同行说,遇到董明珠是朱江洪的福气,遇到朱江洪是董明珠的运气。有竞争对手说,两人要是吵架或者有一个生病或退休就好了。

  如今,有一个人真的退休了,调和的那个角色没有了。

  董明珠说,她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因为责任重大。“不当董事长的时候,从法律上说,很多事情不需要直接去面对,但现在我必须要直接去面对了。”

  有人担心,没有了朱江洪的缓冲,董明珠强势的性格能否妥善处理与珠海国资委的关系?在望靖东看来,董明珠处理事情是很讲策略和艺术的。多年以来,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还是企业外部销售团队的管理,如果不讲究策略和方法,不可能管理好。这么多的专卖店,她能把原来的一盘散沙捏成一个管理体系,没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策略,光靠强势是不可能实现的。“她非常智慧,强势只是体现她在原则面前不让步的那一面。”

  董明珠甚至不认为这会成为问题。“市场决定了企业的胜负,而不是国资委。心要用在产品上去,不要顾忌自己的乌纱帽。至于妥协,非原则性的没必要计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大多数时候,她都敢于并且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她强势,但公正,没有私心。“她的强势有她的道理,这么大的企业需要决策果断、一锤定音的人,也需要有人敢于承担责任。”望靖东说。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9

  一个残疾小女孩成为博士的故事

  初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的林荫道上铺满落叶,一辆轮椅缓缓行来。椅上的年轻女性身着橘红色上衣,近视镜后的目光睿智沉静。她,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女教师侯晶晶博士。

  理想与奋斗照亮人生

  侯晶晶的老家在安徽马鞍山,1986年,11岁的她突遭厄运,一次误诊让这个小女孩不幸双腿瘫痪。惊愕、愤怒、绝望,幼小的侯晶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是父母的悉心关怀让侯晶晶逐渐恢复了平静,病痛减轻后的侯晶晶对父母说:“把我的书包拿来吧,我想看书!”出院后,侯晶晶开始自学初中、高中的课程。邻居悄悄劝她的父母:“让孩子学点手艺吧,还可以为家里挣些钱,读书对她来说有多大用处?”侯晶晶的父母回答:“孩子喜欢学习就让她学,知识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

  侯晶晶先后完成了英语专业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课程,她的目标渐渐清晰:“我活着不能成为别人的负担!既然不能做体力活,那我就从事脑力劳动。”1998年,侯晶晶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之后,侯晶晶又以研究方向总分第一考取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师大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走得更远一些,为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多一些。”侯晶晶这样解释自己执着的求学历程。

  2004年,完成博士学位的侯晶晶在南京师范大学留校任教,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着深深的思考:“像我这样受教育过程比较特别的人对教育事业更热爱、更有感情,我有深切的感受,教育对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种巨大的拯救、唤醒的力量!”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0

  很励志的女画家

  温素洁习画,可以写成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 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以务农为生,而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画一些漂亮的东西。上了初中,终于有了美术课,美术老师就成了我的偶像。我认真听课,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几乎都认真写下。很可惜一周只有一节美术课,并且到后来也取消了,所以在我15岁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当时不被父母理解的决定,那就是毅然辍学开始拜师学习画画。”温素洁在向《投资者报》讲述自己这段历史时语调很平淡,但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姑娘。

  2003年,她拜河南商丘当地的文化站长为师,从此走上了要当一位女画家的求索道路。“我学画画的早期,大量临摹黄胄的速写和国画,后来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在河南商丘办美术补习班,我才有幸学习素描、速写、水粉、油画等基础课程。”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为了学习画画只能壮着胆子出去卖画,就这样,依靠断断续续卖画取得的收入,我一坚持就是10年。”

  “我爸爸那时候告诉我,画画是公主、宰相的女儿才能做的,你一个农村孩子学什么画画?在农村学画画有多么难,恐怕没人想象得到。”温素洁称,“因为学画画,过年过节我从来不串亲戚,因为所有的亲戚没有理解和支持我的,相反他们会数落我、侮辱我,甚至侮辱我的父母,总感觉我的爸爸妈妈养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女儿。”

  在温素洁辍学学习绘画后的两年里,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但是温素洁却不为所动。她相信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我始终认为,年轻时外出靠体力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资。当时外出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工厂打工的同乡有时也拿回来一些工厂的招工简章。可是那上面几乎都写着,‘只招18~26岁的’。可人要活很久,到26岁以后你能去干什么,以后靠什么生存?”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当时自己的亲人与朋友经常劝我出去打工,但我也总是回答他们,‘让我去打工,比给自己几个耳光还让我难受’。”

  不出去打工,但又要维持生计和画画的学业,怎么办?于是想到了卖画。“ 我第一次出去卖画是16岁,当时卖了一幅我的启蒙老师创作的作品,钱不多,200元,但这是我在绘画上赚到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温素洁称,之后,她就陆陆续续去郑州、开封、商丘,以卖画为生。

  就这样,温素洁终于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了事业,并且终于靠书画维持了自己的生活。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1

  张惠斌的关门女弟子

  “我的亲传女弟子学画数年来意志执着坚定,不惧任何艰辛,感动了神灵。在艺术上取得了飞跃的进步,她对中国笔墨的迷恋程度非常人可比拟。愿素洁坚持一生磨练,我相信最终成就非同小可。”这是已故著名画家张惠斌对自己这位关门女弟子亲笔写下的评语。

  温素洁的这位恩师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并没有得到过名师传授,完全依靠的是勤奋和悟性,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画过油画、连环画、年画、版画、水彩画,还有大量速写。也许是相似的经历,也许是温素洁做人做事的认真和灵性,2008年温素洁一个人来到北京,与张惠斌结识后便一见如故,深感投缘。

  “北京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真正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鼓起勇气来到北京的是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年轻的心是一样的。孙少平当时想出去闯荡的想法和我20岁时的想法惊人的相似,所以看完《平凡的世界后》,我震惊了,并且很快就决定到北京闯荡。

  “2008年我一个人来到北京,认识了我一直崇拜的画家张惠斌。他的画廊是我经常待一天的地方。”温素洁回忆道,来到北京后自己仍然以卖画为生。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画不好卖,为了节省开支,当时自己租住在一个楼梯下面的小房间,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去。“我回老家的时候兜里仅剩下49块钱,只够一张单程火车票。我永远记得回家那天自己在火车站哭成了泪人儿。”温素洁至今回想起那时的情形,依然还有些伤感。

  然而,上帝总是会赐给世人渴望的机会。在温素洁回家后不久,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张惠斌老师打来的,让她去北京跟他学画画。

  “这对我的人生来说真的是戏剧性的一幕,也是上天给我的恩赐。”温素洁称,接到电话后,她不假思索地就买了当天开往北京的火车票,然后在北京租了一个六七平米的地下室,从此开始了跟随张惠斌学习绘画的宝贵时光。

  “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我才知道老师找到我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我一个人在北京租住在别人楼梯下面的小房子里,并且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生活了两年多,而且隔三差五地去恩师的画廊观摩,一待就是一天。”温素洁这种为了画画不顾一切的精神让张惠斌老师有种“似曾相识”的触动。也正是因为在温素洁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张惠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画法教给温素洁,不仅每天亲自给温素洁示范各种画法,又在2011年帮温素洁考入北京画院进修。

  “我是太喜欢画画了,在很落后的河南农村长大,顶着全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北京求学,因为要生存,就走上画商品画的路。我有今天,可以说完全是张惠斌老师救了我。”温素洁心存感激地表示。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2

  纪清远印象中的“蹭画生”

  “我第一次关注温素洁,是由于她身上那股对画画锲而不舍的劲头。比如,为了让自己的人物画的基础打得更牢,她经常到其他人物画辅导班“蹭画”,硬是挤进去偷学。”著名画家纪清远这样评价温素洁。

  “温素洁画人物画,深得著名人物画家张惠斌先生造型严谨、笔墨流畅、色彩淡雅别致的影响和真传。为了加强她对人物结构关键之处的理解和正确表现,张惠斌先生又介绍温素洁跟我学习速写。她也确实进步很大。”纪清远称,温素洁除了入迷一般练习速写,还深深懂得自己与那些经过院校人物画专业训练的画家的最大差距,那就是没有学习过透视、解剖、结构等造型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温素洁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去图书馆及其他人物画辅导班偷学。

  “2013年3月20日,这是我最悲痛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的恩师张惠斌老师永远安息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导。我也会像他那样把绘画当作自己一生的奋斗和追求,把他独特的绘画技巧永远传承和发扬下去。”提起自己的恩师,温素洁的双眼含着泪花。

  恩师的逝去,让温素洁低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她又振作起来,继续投身于研习绘画。“经过十几年的绘画旅程,中国笔墨在我的生活里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好,它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责任,要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去热爱我们的国粹。中国画是历史留下的丰厚遗产,值得全世界人们重视、继承和发扬。”温素洁侃侃而谈,“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用线条来表现,它的每一点每一笔都有表现力。虚实问题对于中国画也比西洋画重要。中国画的‘虚’为留白,西洋画则仍为色彩。从一定程度上讲,留白比填色更难。这一切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

  在温素洁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她的爱好是中国传统的笔墨(国画)。“对画的爱分几种,有喜欢、有热爱、有痴迷。毫无疑问,我对中国笔墨是无比痴迷的。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盒墨汁,能把我关在画室十几年,十几年后这种痴迷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强烈,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魅力,这就是美的魅力。”温素洁称,“作为艺术家,要热爱生活、对美的事物拥有敏感的嗅觉,能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并将其记录下来。这就是创作灵感,就是生活感受与自我情趣迸发出的火花。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并不是艺术,创作是生活的升华,而不是照搬生活和简单拼凑,要发挥想象力,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绘画作品的意境之美和笔墨之美。中国画以我国所特有的绢、宣纸、毛笔和墨,绘景抒情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得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作为一个画家,温素洁希望把自己的每幅作品都创作成精品,这既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3

  清华附中的郭雨齐有着90后女生特有的淡定,瘦瘦高高,话不多,但有自己的想法。今年高考,郭雨齐完成了从高一入学时排名垫底到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排名年级第二的完美逆转。她将自己的蜕变归功于对清华的喜欢、同学的引导及师长的帮助。

  高一考试班级垫底

  郭雨齐高中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她形容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还是以玩为主”,没有在学习上下太大的功夫。她有个爱好是画漫画、插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小有名气。上初中时,老师还常常向郭雨齐的家长“投诉”她上课画漫画。

  到了高中,郭雨齐进入了学校的“龙班”,很多“学霸”们汇集在一起,学习上以玩为主的郭雨齐在高一考试时遭遇了滑铁卢。高一年级大考,她所在的班有40多人,她排名就在40多名。从初中“以玩为主”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过渡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郭雨齐并不适应。她说,那时候的自己不会学习,特别是班里学霸云集,这让她有了危机感。她从内心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好好学习。父亲决定给她报辅导班提高成绩。

  自主学习劳逸结合

  郭雨齐说,经过了同学的“刺激”,她自己“想好好学习”的意愿特别强烈,但是苦于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一对一的辅导对她来说帮助很大。

  从高一开始,郭雨齐便在辅导班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长达3年。她觉得自己的英语非常薄弱,便主攻英语。整个高中三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辅导机构上课,即使没课,她也愿意去上自习或者找老师答疑。最开始,她的英语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学校排名100名左右。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成绩不断提高并得以巩固,20名、10名……在今年的高考中,她的英语分数为132分。郭雨齐的父亲说,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她的英语成绩一直稳定在一个高位。

  学校为郭雨齐制订了复习手册,辅导老师则协助她寻找薄弱点,再进行针对性练习。郭雨齐觉得自己在词汇量方面不足,在一些英语题上,因为世界观不同,无法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思路。英语老师便会重点在这方面给她讲解,同时培养她的猜词能力,让她进步很大。

  “我从不刻意背单词,不会学习到很晚”,郭雨齐说,自己到了高二学习上才“开窍”,找到了方法,也没有一门心思死读书。在高三学习紧张的时候,她偶尔还会画张漫画调节情绪。

  郭雨齐的学习效率很高,她说,班里的同学对她促进很大,她会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往往上课时学到的知识比课下能节省几倍的时间”。同时,她也会利用辅导机构提供的答疑机会进行提高。

  高考超常发挥锁定清华

  今年高考,郭雨齐的总分达到了700分,成为年级第二名,而年级第一则是今年的区理科状元。她形容自己的高考是超常发挥。她在理综上表现突出,考到了288分的高分。对于今年学生们普遍反映的数学难的情况,郭雨齐提前20分钟就做完了题,她认为数学有些简单,自己反而没有太多优势。今年高考,她的数学取得了142分的高分。郭雨齐说,在以往的模拟考中,她总会有一门出现低级错误,这次表现反倒不错。她的父亲说,以郭雨齐平时在班里的成绩冲击清华还是有些悬,但今年北京实行平行志愿,于是父女俩决定试一次。

  郭雨齐有个习惯,考试后不与同学对答案,“考试完了就不想了”,甚至连查分她都不想查。最后,还是学校告诉她,自己的成绩是700分,被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录取。

  谈及上清华,郭雨齐说这是自己的夙愿。上学时,她每天都要从清华经过,同学们也会结伴去清华的图书馆自习,学校的氛围很好,她又对美术感兴趣,因此报考了清华大学,并被最钟爱的建筑专业录取。她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形容高中三年的生活。从班级40多名,一举成为年级第二名,郭雨齐完成了逆袭。她说自己不是“学霸”,“我认为学霸都是死读书的,我不是。”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女性职场励志故事01-25

职场女性励志故事01-25

女性励志文章05-18

女性励志散文06-15

女性的励志名言11-03

女性经典励志名言12-10

经典女性励志的语录08-01

让成功变成系列励志文章11-08

女性减肥励志语录06-1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精选13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性系列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精选13篇)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

  偶像杨澜,70亿身家

  杨澜以70亿元身家登榜“2010胡润女富豪榜”,这位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名人主持时刻保持着她的优雅,她的气质与修养为女性提供了榜样。而她的着装更是白领女性参照和模仿的标准。一起来看这为时刻优雅得体的女性——杨澜。

  创办澜珠宝

  在一次高朋云集的国际艺术活动中,一位美国著名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深深吸引了杨澜目光。那是源于她胸前一只翠蓝的别针,如此静谧却又触动人心。在了解到那原是中国的珠宝时,杨澜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静。LAN就此诞生,把爱与荣耀的象征意义延伸到东方元素之美与现代顶级工艺的设计中。然后与席琳·迪翁CelineDion合作请其代言。

  杨澜:我所经历的艰辛和失败

  我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说,我跟你回去。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女人。通过做她这期节目,我真正确立了一点——我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我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我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国际经济,但是对历史的爱好是从中学就开始的。我喜欢苏东坡、罗斯福和丘吉尔,很早就看过尼克松写的《领导者》那本书,也看过法拉奇的《世界风云人物访谈录》。高考的时候,我曾经最想报的就是历史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我的职业理想产生影响。

  我有文化理想,我觉得中国需要有一个有文化感和价值感的电视平台。我想到了,就去做了。2000年,我做了阳光卫视,制作和播出以纪录片为主的电视节目。

  我做企业有点误打误撞。我是个做内容出身的人,没想要做渠道,好像也没想做多大的商业链。我做企业的出发点就是想做内容,然后为了这个内容来配备一个相匹配的运作机制。这有点想喝杯牛奶就自己养头奶牛的意思。因为市场上没有卖这杯牛奶的,你就必须自己养奶牛。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时间久了,你对养奶牛的事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感情。奶牛有奶牛的意义。慢慢地,你看到周围这片草原上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他们也养着自己的一头或者一群奶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

  当然了,我这是有点难为自己。我大学学过国际经济,但这和真正做企业完全是两回事。我为了养这头奶牛,做了自己不完全喜欢、起码是不完全热爱的事情。中国不像美国。美国的传媒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你只要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上世纪末,中国传媒从过去的僵化体制到逐渐开放,它需要很多鲜活机制在运作成长,才可能有市场,才可能有个体的创造。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也许再过30年,我就不需要做这样的选择了。

  吴征一开始就是鼓励我的,但是对我来说,从做节目到做企业,这个转型极其困难,一开始就摔了个大跟头,就是阳光卫视。现在看来,我的文化理想的冲动,远远大于我的商业和企业管理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

  我在阳光卫视创建的最初,就没做好商业判断上的准备。一开始我就按照整个一个电视台的建制,在香港做了很大的、耗资数千万的电视制作中心,有大量的原创节目,每年几百个小时。其实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纪录片是一个小众市场,又是是基于一个境外卫视不能够完全落地的现状,我当时应该更多地以采购节目为主,减少制作成本,尽量不要做这么多的原创和这么大的制作中心。

  这就说明我的幼稚。在商业上当时我是很幼稚的。我还记得,当我非常兴致勃勃地让吴征去参观我刚刚建好的制作中心的时候,他吓了一大跳,当时他就跟我说,我没想到你们拉了这么大一个摊子,是要出事的。

  前后有5年的时间吧,我很累。关键是当你的商业模型不对的时候,你会越做越累,并且事倍功半。现在看来,一开始这个公司其实从资本运作上也存在问题。这样一个收入模型还没有得到稳定来源和实践肯定的公司,一下就上市了,然后上市又对财务报表有要求,这使得你在短期的营收和长期的战略定位上经常产生矛盾,实际上是给整个经营团队带来很大困扰,也给我自己带来很大困扰。

  那几年,我哭过很多次。吴征他是知道我的,我有这份文化理想。在阳光卫视后期,他跟新浪、贝塔斯曼等公司做了一系列资本操作。虽然有很多人质疑他说,他是不是喜欢资本操作,但其实他是希望用资本操作的方式引进不同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让这个卫视平台能够撑得更久一点。我理解他的这份苦心,其实这也是说明他对我的爱吧。我觉得是。所以回头想想,他也非常不容易,真的。

  最后说服我放弃的还是吴征。他说,文化理想可以有很多种实现方式,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你的商业模型又出了问题,出于投资人利益考虑,你也应该学会放弃。我一开始不愿意面对和承认,前后有3年,反反复复。我也跟他吵过架,埋怨他做出了错误的商业决策。那时候我们在上海住得多。有一次,在上海的家里,他很严肃地跟我谈这个事情。他说,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你现在必须要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你要考虑这个问题,你退出就是对这个事业、投资者和现有平台的一个最好的负责任的方式。

  他这个话对我是很大的刺激,让我觉得,我得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自己。我终于做了决定。2003年夏天,我把阳光卫视卖掉了。

  我至今也不觉得阳光卫视是一种文化上的失败。它商业上失败,但是有文化价值。毕竟那之后才有了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各种纪录片频道和人文频道的出现。我经常被人嘲笑说,是用个人的一个商业行为,来完成一个国家该做的事情。

  去年在世博会的一次活动上,我碰到王石,他还主动跟我谈起阳光卫视的事情。他说阳光卫视有它的成功之处,它是一个开创性的事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尝试了一种文化和商业的结合,虽然商业上不成功,但是为后来的人指出了哪条路走得通、哪条路走不通。我不是一个溢于言表的人,但是你做的一件事情过了那么久还有人记得,并且有人肯定,我觉得很温暖。

  我现在感到很庆幸,做阳光卫视的时候我才30岁,算是很年轻。在输得起的时候输一次也没什么,30岁失败总比50岁失败来得好点儿吧。但是当时,这件事情让我有极大的挫败感,甚至接下来的两三年都没缓过劲来。我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不停地工作。我发现,工作是带给我平复的最好的办法。我继续做《杨澜访谈录》,2006年开始做《天下女人》,后来,又有了天女网、澜珠宝和其他业务。

  对于公司来说,这次失败也是一次完成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机遇。公司过去是一个平台的运营商,在阳光卫视出售以后,它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商。但我在这之后慢慢看清媒体市场的走向:在一个整合媒体的时代,单一的媒体平台是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无论是品牌的推广还是商业的合作,都需要一个整合媒体的概念。“整合”现在变成一个很时髦的观点了,应该说我在2005年的时候就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向,而且正因为我没有一个平台去经营的时候,这个又变成了唯一的商业出路,所以我们比较早就开始多媒体经营和战略的转型。现在看起来,这种预见还是正确的。

  我们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一个是以《杨澜访谈录》品牌为核心的精英阶层影响力社区。一个是以《天下女人》品牌为核心的都市白领女性影响力社区。第三个是我们在近些年拓展的新业务——承接地方城市大型活动和演唱会的制作。我们不仅是制作者,还会把城市文化推广和背后的立体宣传作为一种服务提供出来。这是公司成长性很快的业务。到2011年,这种大型活动和整合传播会占到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此外,我们还有实体珠宝店、网络影视剧平台、信用卡开发等关联业务。这些业务都不是独立的,都和我们网络上的整合营销、整合传播捆绑在一起。

  公司现在平稳发展,到2012年会具备更大的商业规模,这也得益于我过去四五年的积累。其实,我并没有想要做多大。可能吴征是做投资和金融的,有时候他会注重一种资本放大效应。但我做媒体还是喜欢踏踏实实的,对我来说,适当的规模和优秀的品质要比单纯的规模重要得多。不过后来我也发现,当你建立一个机构之后,这个机构会有自己的需求,它会成长,并且开始有自己的欲望。

  去年,我做了《杨澜访谈录》的十周年庆典。10年前的杨澜还比较顺利,就是个乖乖女。如果见到那时候的杨澜,我会问她,是不是敢做一些挑战性的,甚至叛逆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个叛逆性的事情,杨澜后来果然做了,并且是对整个电视行业现行体制和运营方式的某种叛逆。

  这10年的经历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前几天,我带我的孩子去美术馆。那儿陈列了很多民间工艺品,其中有一种就是民间做馒头的那个范子,上面印个小鱼,印个小鸡,然后把它盖在馒头上面,馒头上就会有这个印子。我就觉得,我杨澜特别不需要去做一个范子。所谓模范,其实一个模字一个范字,我觉得特别不需要做那些东西。

  这些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各有各的精彩,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来。我就做我自己。我的喜好,我的为人,骨子里的东西从来没有改变过。我的企业我自己说了算,我的节目我自己说了算,我没必要按别人的需求来塑造我自己。当然,我这些年也多了一些世故,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也多了一些见识,看到过很多场面,也更淡定,但是归根到底,你要是能够做自己,那么所有这些失败的经验都很值得。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2

  美国流浪少女成功进哈佛

  莉斯·默里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灵震撼,以致于被拍成电影并获得大奖,女性励志故事。一个生活在无家可归者家庭的女孩,父母双双感染上艾滋病,但这个女孩没有放弃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运挑战,最后踏入了哈佛大学的学术殿堂。

  由于父母都染上了毒瘾,默里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从此默里流落街头。她在17岁决定回到学校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小小年纪就无家可归,但在她的身上却充满了优雅的气质和真挚的性情,她的执著、不向命运屈服、坚强的意志和不断地进取鼓舞了成千上万美国人,人们从这个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艰难与困境障碍的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人生自我选择的动力。

  有些人出生以后就具有反叛性,默里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毒品,家庭的收入几乎都被父母用来满足他们的毒瘾上,默里和她的姐姐从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岁以前,小小的默里并无太大的追求,过着贫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在她看来,长大后能有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默里10岁时,她的母亲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后默里一直照顾在病魔中挣扎的母亲。默里不愿母亲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愿走上同母亲一样的生活道路。默里的母亲在她15岁时过世,这把她带入了噩梦般的生活,但也让她清醒,开始寻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里在母亲过世后向自己发誓,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不会像母亲那样轻易地放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默里看到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里终于明白,不管怎样,人是不能向命运低头的,世界在不停的运转,生活仍在继续,不会因为你的失落与沮丧而改变,一味的伤心只会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沦,于是她决定坚强,坚强的开始新的生活。

  默里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我是属于一个自我教育型成长起来的孩子,当我无家可归时,没有人来指导我,引导我。那时,我会到自助书店去偷我喜欢看的书。当然,今天我会原谅自己年青时的行为。在一次被我偷过书老板主持的演讲会上,我作为主讲人对他说,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里说,在人的一生中,感恩应是一个人首要的特质,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感恩的心从我记事时起就深含在我的内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其次,不论环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选择。当我住在大街上时,我在思考人生的价值,我知道当我克服每天遭遇的这些障碍后,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我迈向自己的目标。

  当然,在我的生活中,我有过无数次的抱怨,我抱怨到了晚上不知要睡在哪儿?我抱怨一无所有,我抱怨为什么是我要流落街头?

  默里谈到,然而,我知道我需要改变,我没有了妈妈,但我却有我自己。面对人生你可以选择怨恨也可以选择感恩。我选择了回到学校学习,我穿着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学校去申请入学,励志《女性励志故事》。我向学校发誓,每一门功课我都要争取拿到A,校方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我问校方,如果我十二分的努力,它会改变我的人生吗?

  17岁那年,默里终于回到高中读书,学校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她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高中,她选早上的课、下午的课、晚上的科、选独立研究的课,她每天要做一个小时的地铁到学校,还要去打工养活自己。

  默里说,我尽一切努力来学习,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我必须要完成承诺,很快我成了学校学业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这过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残酷的,我也想到退缩,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诺,我不能放弃。

  默里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了她的高中学习生活,虽然依然是缺衣少食。默里进入高中的一个两年毕业的加速班,每天晚上她依然要露宿街头,只能在马路边的楼梯角借着路灯看书、做作业。但她却在读书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那么地喜爱读书,结果默里用两年的时光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和顽强克服困难的经历获得《纽约时报》奖学金,获得奖学金1万2000美元。而当她的故事在报纸上披露以后,让冷漠的纽约人也十分感动,民众捐献出20万美元,资助默里上大学。

  默里谈到,高中毕业前,我的老师带着我和其他9名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来到哈佛校园,站在哈佛校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一个超出你的预料的梦想可能变成事实时的那种惊奇、那种难以言表的时刻。她又一次问自己“这些人和我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是命运还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区别吗?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

  默里决定申请哈佛大学,她说,我是如此地喜爱哈佛大学,这里的教育会使人与众不同。最终默里被哈佛大学录取,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默里喜悦地表示,我感到如今就好像身上插上了翅膀,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

  对于童年时代的境遇以及父母压在她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负,默里回答她既不感到痛苦也不感到愤怒。虽然父母染上不良嗜好,但她的父母依然是爱她的。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父母染上了可怕的疾病,父母也尽量避免传染给她。默里说,人的一生无法割断童年,童年的记忆会伴随自己成长,重要的是从往事的经历学到人生的道理。

  默里说,我爱我的妈妈,自始至终,自始至终,尽管她吸毒,尽管她没有照顾女儿,而一直是我在照顾她,好像她变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经典语句 )如果可能,我愿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家庭的完整。

  默里的童年对她而言是不幸的,也是无助的,小小的孩子是从哪里获得力量的呢?默里说,是爱。尽管父母染上毒瘾,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的爱,我的叔叔就想教父一样,他十分关心我。学校的同学对我也很关心,他们成为我最好的朋友。

  默里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受很多东西,但他们可能不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会与孩子站在一起。小时候我虽然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就像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一样,我必须面对被父母忽略的这一现实,但父母的爱是永存的。我从小很早就开始读书,我的父亲常带我去图书馆借书,他是纽约大学心理学博士候选人,早年他有着很好的人生,但毒 品毁了他。

  默里在哈佛大学三年级时,她的父亲也成为艾滋病重症患者,默里休学回到父亲身边照顾他。父亲过世后,默里又重新回到哈佛就读,并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默里再度进入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默里谈到,我极度渴望成功,想进入哈佛大学,想获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用来供自己读书,我得到了这一切,当我坐在哈佛大学学生宿舍时,我突然感到孤独,因为尽管我获得了这一切,但我的母亲却离我而去。我意识到,任何的成功如果没有履行职责那就是一种失败,我的职责是要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一生可以获得很多,但如果要弥补自己身上的创伤,需要自己去正视它。成功是一种对选择的满足,即使没有名利,一个人也会做到成功。

  当回答记者提出的“你曾经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可怜”这一问题时,默里说,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默里说,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是要为更多的人服务,我愿意去帮助他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尽我所能来帮助他们。这是我的人生目标,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人生追求,重要的是这种追求是来自你的内心。我会记住妈妈曾同我说的一句话,生活并不会停留在那等候每一个人,你的生活永远都不会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脚下。

  波什在电影《风雨哈佛路》中饰演默里,她曾和默里一起呆过两个星期,她说,默里并不是在告诉我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要振作,绝对不是告诫或教训你要锲而不舍。这样说有些奇怪,但默里不断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说的那样她已经很糟了,生活对她来说已无退路,那么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还会有多糟。这点也正是默里故事的价值之一,它不是简单对你进行励志的说教。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3

  初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的林荫道上铺满落叶,一辆轮椅缓缓行来。椅上的年轻女性身着橘红色上衣,近视镜后的目光睿智沉静。她,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女教师侯晶晶博士。

  理想与奋斗照亮人生

  侯晶晶的老家在安徽马鞍山,1986年,11岁的她突遭厄运,一次误诊让这个小女孩不幸双腿瘫痪。惊愕、愤怒、绝望,幼小的侯晶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是父母的悉心关怀让侯晶晶逐渐恢复了平静,病痛减轻后的侯晶晶对父母说:“把我的书包拿来吧,我想看书!”出院后,侯晶晶开始自学初中、高中的课程。邻居悄悄劝她的父母:“让孩子学点手艺吧,还可以为家里挣些钱,读书对她来说有多大用处?”侯晶晶的父母回答:“孩子喜欢学习就让她学,知识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

  侯晶晶先后完成了英语专业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课程,她的目标渐渐清晰:“我活着不能成为别人的负担!既然不能做体力活,那我就从事脑力劳动。”1998年,侯晶晶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之后,侯晶晶又以研究方向总分第一考取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师大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走得更远一些,为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多一些。”侯晶晶这样解释自己执着的求学历程。

  2004年,完成博士学位的侯晶晶在南京师范大学留校任教,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着深深的思考:“像我这样受教育过程比较特别的人对教育事业更热爱、更有感情,我有深切的感受,教育对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种巨大的拯救、唤醒的力量!”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4

  张泉灵

  1997年,张泉灵考入央视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张泉灵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2010年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2015年7月上旬,张泉灵确认从央视离职,7月13日以顾问形式加盟傅盛战队 ,成为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

  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我想,我做好了准备,放下,再开始一次。

  我今年42岁,1997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人生从哪个角度算都过了一半。一切都算顺利。按通常的视角,功成名就。按通常的规划,还是最好的新闻平台,还是最好的位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初心其实未改。我的初心就是满足好奇心和不止于独善其身。

  决心改变起源是虚惊一场。简单说,2015年初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我肺癌。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我换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如果,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那么如果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特别关注互联网。我开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逻辑和想法。比如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针对出租车司机的电台节目收听率下降,完全不是因为有更好的节目出现了,而是司机都在用滴滴接单就不听广播了。很像《三体》里,一句无情的话,我消灭你,和你无关。

  总之,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不是我积累了多年的知识和逻辑可以解释的。而它,毫无疑问在渗透进我习惯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开始有一种恐惧。世界正在翻页,而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

  有一天,我看见了一篇霍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莱昂纳德·蒙罗蒂诺合写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描述了这样的一种场景。一群金鱼被养在圆形玻璃鱼缸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哪个更真实?在金鱼的世界里,由于光在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外力影响的物体,在金鱼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线运动的。而如果金鱼足够聪明,那么,金鱼也可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总结出一套物理学规律。虽然,这样的规律对于金鱼缸外的我们来说,根本就是胡说。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在一个更大的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圆形金鱼缸里呢?

  其实,人生时不时的是被困在玻璃缸里的,久了便习惯了一种自圆其说的逻辑,高级的还能形成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洽。从职业到情感,从人生规划到思维模式,无不如此。

  我突然觉得,如果好奇心已经在鱼缸外,身体还留在鱼缸内,心会混乱吧。我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要离开我工作了18年的央视,去换一种视角看世界?

  这时候,猎豹的CEO傅盛带我见到了一批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们,全新的思维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轻的活力,尽管不成熟却一直向前冲的动力。他们像一群新世界的侦察兵,他们是未来。

  多想,把他们记录下来。

  多想,可以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需要我重新建立一种更开放的学习心态,也需要一猛子扎下去的时间和精力。无论如何都不是,隔着玻璃可以完成的。

  而跳出鱼缸,跳出自己习惯的环境,跳出自己擅长的事情,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而我,是否要去冒这个险?在我已经42岁的时候。

  美国著名的投资人格雷厄姆认为,最适合创业的年龄在25岁。因为25岁时,人们拥有“精力、贫穷、无根、同窗和无知”的武器。这里的无知是创业者们根本不知道创业的前途有多么艰难,因而无所畏惧。而我,既没有25岁的熬夜能力,也没有随时把所有东西打包就能搬家走人的方便。

  事实上我第一次提出要离开的时候,那些爱我的而企图保护我的人,都在坚决地说不。在这个年纪,从婚姻的角度,什么决定,都得是两个人的接受而不是一个人的痛快。和那些多年来给我机会给我指点的师长们谈起改变也总有一种内疚,说好的体制内宝贵的坚持,我没有走到底。

  我唯一拥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岁还有的好奇。艰苦的挣扎也没有磨蚀的好奇。幸好,爱我的人只是因为想保护而阻拦,他们终究是爱我的,知道于我,浇灭好奇心,无异于谋杀。

  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我没有说服他们,甚至没有说服自己,这一步的跳出去我是安全的。最早离开海洋的生物,一定有一大批在肺进化完全之前灭绝。既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放下,失败又如何,不过是另一次开始。

  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

  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其实,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所以,这就是我新的开始,紫牛基金的合伙人。而紫牛基金本身也会以创投界一种全新的方式起步。猎豹移动CEO傅盛、罗辑思维的罗振宇、经纬的张颖、多玩游戏的李学凌、58同城的姚劲波、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时尚集团的苏芒,我们会一起来寻找风口上的紫牛,用实实在在的创业帮助,带你一起飞。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5

  王莹莹:95后女孩创业爱上萤火虫

  树林、星空、萤火虫……都市人群对遥远乡村生活的记忆,总是那么浪漫和唯美。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在城市中更是难得一见,成为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在十堰,湖北医药学院一群90后学生,敏感地捕捉到这一情感载体,利用专业所长,将萤火虫孵培这一科研项目运用到了商业领域。

  95后女孩爱上萤火虫,卵冻技术获得专利

  95后女孩王莹莹是十堰人,圆脸、长发、语速平缓,第一面给记者的印象十分沉稳。

  在她的QQ空间里,70%以上内容都在记载萤火虫的培育过程。透过显微镜拍摄的萤火虫,从虫卵到幼虫,再到成虫,不同的阶段呈现粉色、紫色、橙色等,美丽得像一幅幅抽象画。现在还在上大二的她,是湖北医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指导老师陈绚丽的带领下,渐渐接触到萤火虫培育技术。一开始,她对这些小虫子很恐惧,但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小家伙。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王莹莹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萤火虫主要吃螺蛳、蜗牛、贝类等,位于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城市里没有萤火虫是因为空气、光电、声音等污染,让它们没有生存空间。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从虫卵到成虫整个生命周期为一年,而萤火虫成虫的寿命只有短短五六天。成年雄虫在这短暂的生命里抓紧时间利用发光讯号招徕雌虫,雌虫也以发光形式回应,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大自然闪烁的光影美景。

  众所周知,萤火虫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然而,去年底,王莹莹所在的医药学院出名了,原因就是他们实验室研发出了萤火虫卵冻技术,实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萤火虫。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科普为主商业为辅,闪闪亮光带来财富

  “除了卵冻技术,我们还可以人工培育,在室内繁育萤火虫。另外,可以生态复育,就是在萤火虫稀少或消失的区域引入适宜品种,复育成生态景观地。”王莹莹对记者说。

  一个偶然的念头,让她有了新思路:淘宝上一只野外捕捉的萤火虫能卖四五元,而日本水生幼虫一年能创造100亿元产值。如果能将这一先进成果向市场转化,岂不是既能做科普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结果得到一致认同。今年初,由王莹莹发起成立了精灵生态旅游开发公司,15名同学和老师都成为公司股东。暑假时,公司在武当山举行了萤火虫放飞主题活动,短短两个晚上,就吸引了三四千人参观体验。“一张门票卖10元,相对于几万元的收入,其实我们更满足于初次创业的兴奋。”王莹莹说。

  目前,公司已设计出萤火虫灯笼、萤火虫树以及类似观赏鱼的萤火虫生态缸等工艺品,同时配合生态造景,与博物馆、科教馆及景区达成合作。他们的创业计划也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项目。“未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设想,比方说将项目嫁接进婚礼、咖啡馆等。”尽管公司运营还不成熟,但王莹莹很淡然,“以科普为主,开拓市场赚钱将水到渠成”。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6

  JK罗琳她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那时她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长大后,她喜欢上了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怀着美丽的梦幻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回到了英国,牺身于爱丁堡一间寒冷无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有一段时间,她疯狂地写作,写自己的遭遇,写人间百态,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写了。她希望多发表文章,能以此能改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那些成名的作家一样,随便写点文字,大笔稿费就自动送到家了。但现实很残酷,一年间她仅发表了7篇文章,其中三篇没有稿费,只给她几本刊物。

  没有人知道她当时的郁闷,她没有人知道她的`颓废,她觉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实在太窘迫。她原本就是一个爱美的女子,正值青春,她渴望穿时尚华丽的衣服,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每当年幼时那些斑斓芬芳的梦想再次涌现时,她都难过得哭了。

  24岁那年,她从曼彻斯特到伦敦旅游,这次行程改变了她的一生。当行驶的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时,她看见外面有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穿过车窗对着她微笑。她微笑很可爱,很调皮,一下子抓住了她心,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微笑,竟然十分熟悉。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念头:以这个小巫师创作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虚构的,把自己多彩的梦幻融入进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人展示另一个世界。

  接下来,她开始动笔。为了节省家里的暖气费,她总是呆在小咖啡馆里写作,由于没钱买纸张,她只有把故事写在捡来的小纸片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尽管写作很辛苦,但她没有退缩,因为她不甘心领取救济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经历了伤害和磨难,她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吃饭。

  小说完成后,她把它寄给了她几家出版社,但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愿意接受。那时,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的生活极其艰辛,当然没有钱自费出版了。后来,一个家濒临倒闭的小出版社冒险出版了这部小说;再后来,美国一个不入流的小制片人觉得这部小说的故事不错,便把它搬上了荧幕。

  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的时间后,她的小说长期占据了世界畅销书榜首的位置,那家小出版社起死回生声誉大震,以小说拍摄的电影风靡全球,那个不入流的制片人也因此跻身一流的制片人行列。

  她叫J·K·罗琳,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连出版七部,每部都引起轰动,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已被翻译成63种语言,在全世界的发行量已经超过4亿,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在成功面前,J·K·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3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创作了两部小说,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5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如今,J·K·罗琳时常出现在各种晚会上,她已不再年轻,在岁月的磨砺中,她的面庞留下了沧桑。可是,透过岁月清晰的刻痕,你会发现,她的目光是那么清澈,她的笑容是那么纯真。她长得并不美,可她有孩子般的天真,成就了另一种美。她说:“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痛苦,敏感、纤细、难堪、害羞、冒失、煎熬,这都是要经历的过程,它们都是成长所必备的无素。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值得我们去尝试。”

  是的,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在经历挫折与打击后,我们才能更加体会到生命的真味,去让自己的心灵开出一朵芬芳的花!曾经有过黯淡,但双眸依然闪光;曾经有过杂乱,但一路奔跑成长,这就是人生最好的铭记。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7

  今年35岁的潘远香是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村民,她3岁时因病致双下肢瘫痪,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曾自卑和哀怨过,但擦干眼泪后,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她艰难求学和创业,创建了一个养殖场,还要带动村民致富。她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潘远香说。

  近日,记者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实地采访了这位自强不息的“爬行女强人”和她的养殖场。

  祸从天降 小女孩学会坚强

  潘远香的犇犇肉牛养殖场位于大乘镇正直村石明组,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记者赶到这里时,潘远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尽管之前当地有关部门作了介绍,但初见潘远香还是带给了记者强烈的震撼:她的下肢严重萎缩,只有上半身能够活动,要挪动身躯必须靠双手爬行。她此时正坐在地上,费力地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里后,她又使用双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进入养殖场内后,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样,和场内的西门塔尔牛说话,并一一为它们喂草料。

  就是这样一个潘远香,却建起年产值超4百万元肉牛养殖场。

  3岁时,潘远香因高烧不止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经医生抢救命保住了但却不能直立行走。后经检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慎打坏坐骨神经。从此,潘远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从5岁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动的她,便在家厨房负责烧火煮猪食。至此再没单独“行动”过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学会了爬行。“在一次烧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喷出来,把旁边一堆柴火点燃了,把我吓着了就摔了个跟头,然后我下意识的往外头爬。”

  学会爬行的潘远香很兴奋,她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废人。从此,她开始试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尽力学会自己做家务。为了读书,她坚持爬行上学。“夏天地面很烫,手掌心几乎全是泡,冬天两只手全是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肿得像泡粑。”潘远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编手套,由于技术不过关还没到校就磨破了。“那时候家里穷,下雨天手上沾满了泥,只能到校前两手搓搓就算了。”

  10岁才勉强上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对于潘远香而言,都比常人艰难许多。别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却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艰难念完小学和初中,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但继续上学却成了难事,无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学校拒之校外。但潘远香并不服输,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高场职中的一位招生老师答应让她入学,还为她争取到了特殊照顾。当年,潘远香的事情经媒体报道,迎来不少好心捐助,为她省去了三年的学费。

  生活磨砺 “爬行女”乐观面对

  潘远香2003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又去学习了电脑和会计知识。2005年开始和人一起做家装,她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做熟人的活以及他们介绍的家装,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一点钱。”

  潘远香说,她2006年尝试养鸭,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亏了几万元,都是借的,压力太大了。”正当她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她当年成家了。原本应该沉浸在婚姻的喜庆之中,丈夫却在她怀孕期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谈到这里时,潘远香神情显得非常凝重。“儿子现在9岁了,送在我妹妹那里读书。家庭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现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养殖场。”潘远香对于家庭的变故不愿多谈。“儿子出生后过得十分艰苦,我的身体情况不好,连背他都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孩子慢慢长大,也十分健康,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这个残疾妈妈给他带来了自卑情绪。我必须学会坚强和乐观,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须搞好自己的养殖场,让孩子今后以妈妈为骄傲。”潘远香说话间透露出坚毅。

  艰难创业 残疾身躯撑起一片天

  儿子2岁时,潘远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几年时间里,潘远香搞装修、养鸡鸭,事业上最终都没有起色,还负了债。“受到打击,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上天已经对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担。”潘远香说,她又重回原点,脚踏实地重新从事自己的装修行业,其它的就不要去乱想了。

  2012年,她开始四处了解和学习肉牛养殖,还专门请教了畜牧部门专家。说干就干,在亲朋好友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场2013年在她老家动工建设。“现在已投入了200多万,除了养殖场建设外,肉牛的本钱很大。”潘远香说,养殖场目前有42头肉牛,还有75头分给了屏山的农户喂养。

  据潘远香介绍,养殖场今年的计划是出栏200头肉牛,产值400万左右。今后,她还将建一个肉牛屠宰场,形成一条产业链,直接面向市场。“预计6月就有一批肉牛上市,前来预购的很多,目前供不应求。”

  潘远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带动附近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养殖场今后繁殖的小牛将送给乡亲们喂养,我提供技术和饲料支持,并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长期在8—10月之间,乡亲们每头牛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告诉记者,?如今,肉牛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他们走上了养殖场加养殖户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良好。

  潘远香的想法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58岁的村民潘洪清说,潘远香虽然残疾,但干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养殖场的时候,我和其他村民经常来帮忙,我还借了2万元给她。我今后也准备养几头牛,这样既能照顾家里,每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不必出门打工了。”

  学驾驶开车梦今年能实现

  在潘远香的家中,她购置了一台安装在汽车上的残疾人操作设备。“开车也是我的梦想”,潘远香说。

  其实潘远香从小读书、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读高场职中。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等她长大了,随便摆个摊摊,找个人家嫁了。但是在潘远香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努力过上好日子。

  潘远香说,从小一个亲戚要经常骑摩托车进城,那个时候他很喜欢进城去,因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虽然她身体残疾,却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没有感觉到自卑。”潘远香谈到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时候说。潘远香说,她还在上海学习驾校,能够开车也是她的梦想,也许今年就能实现。

  据屏山县残联负责人介绍,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23名周边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潘远香身残志坚,自强创业,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将自立、自强的道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潘远香是残疾人创业中的典型,市县对她的养殖场都十分重视,并给予了政策支持。目前,省市县残联打算将潘远香的自强创业事迹在全国相关会议上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将联系畜牧等部门,为潘远香的养殖场提供支持和帮助。”该负责人说。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8

  格力女王大权独揽的“董时代”。

  脚踩高跟鞋,身着紧身及膝蓝色花纹改良旗袍,头发盘起,姿态婀娜却满脸刚毅。她在人群的簇拥下快步走来,女王般的气场令会场瞬时安静。

  2012年8月28日下午2点,董明珠率领她的新部属齐齐亮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000651.SZ)2012年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自5月25日以来,她独挑大梁,身兼格力集团董事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及总裁三职,格力正式进入权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时代”。

  她当天的打扮赢得了在场男士的赞美。但婉约的打扮无法掩盖她好斗、强悍的性情。她的竞争对手们都怕她,有同行甚至这样评价:以前觉得追上格力可能还有点希望,如今董明珠掌权,追格力彻底没希望了。

  当然,人们对大权在握的“董明珠时代”也充满了疑虑:她是否依然会坚持对工业精神和技术创新的追求?能否超越她的前任朱江洪,带领格力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她最终会将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带向何方?

  董明珠主政,肯定不一样

  5月25日,珠海市国资委空降周少强担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兼总裁,并提名其为格力电器董事候选人。但因中小股东的否决票,周少强未获股东大会通过而落选。

  根据格力电器在深交所发布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并续聘其为公司总裁。同时,黄辉、庄培、望靖东等公司副总裁均获得续聘,格力电器高层管理团队大局上保持了稳定和延续。

  朱、董留一,就不会出问题

  投资者代表市场选择了董明珠,这被视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进步。

  格力电器一位董事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最后的结果,大家确实都没料想到,但又能预感到会发生一些事情。”那天会场上的争论非常激烈,火药味极重,气氛很紧张。

  上述董事进一步指出:“格力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他们希望企业持续发展,而不希望倒退,从这个角度看,这个结果也很正常。”

  董明珠顺利地接过了她的前任、曾经最默契的拍档朱江洪手中的权杖。

  格力电器平稳过渡,旗下的大多数员工几乎没有感觉到交接班的变化。他们认为,只要朱江洪和董明珠任何一个还在,格力就不会出问题。

  “这就像两个人坐在同一个车里,突然有一个人要下车,没换挡,没有交接环节,至少我感受不到。”格力电器副总裁、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技术部门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中国的电器行业,朱江洪与董明珠的配合被视为“绝配”。按原来的分工,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强调工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长于营销,主抓市场和财务。两人默契配合,成就了格力电器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在格力集团副董事长鲁君驷看来,“无论是营销还是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营销可能会更强,技术创新将持续发展。”

  然而,在外界眼中,董明珠长于营销,而不专于技术。人们担心,朱江洪离开后,董明珠是否依然坚持对工业精神和技术创新的追求。

  “格力技术的研发是格力发展的基石,在格力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手。目前为止,团队还在,政策机制没有改变,大方向也没改变,只要这些都没变,起码反向的变化是没有的。当然,现在可能更多地提出了创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这意味着将来只会走得更好。”格力电器主管技术的副总裁黄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黄辉此次升任董事,这被解读为格力电器未来对技术的考量。

  从技术原理到消费者导向

  董明珠上任之后,对黄辉所管辖的部门提出了三点要求:技术研发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产品开发的概念一定要新颖,产品必须要有灵魂和内涵;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原创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设计。

  董明珠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她希望格力在技术领域有突破性和创造性,你的产品要能给别人带来一种新的感受,甚至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在望靖东看来,董明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平时的穿衣打扮,很自然地也体现在对产品的要求上。

  格力电器工业设计中心部长吴欢龙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朱总(朱江洪)的要求已经很高了,现在董总(董明珠)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在市场上看到过太多优秀的产品,这意味着她对时尚和品味的要求更高。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的眼神很犀利,望一眼,几秒钟之内,她就能指出问题的要害。当然,她的表达方式也比较严厉。

  8月28日临时股东大会那天,与新管理层一起亮相的还有格力的系列新产品。董明珠特意提醒各位股东注意产品外观设计上的新变化——“我们的产品不仅注重质量,也注重美观”。

  这些产品被她否了很多次,不符合她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做修改。“有时候我们觉得可以了,但她觉得还不行。她是理想主义者,最终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做成功了。”望靖东对她是十分敬佩的。

  吴欢龙说,“朱总是带着技术原理的色彩去考虑产品的开发,董总则带有更多消费者的色彩。产品的目标是消费者,这无可厚非。”

  习惯了朱江洪的温和与包容,吴欢龙们必须要开始慢慢适应董的严苛。“董明珠试图贯彻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工业精神,我们从追求很好转向了追求极致。”

  黄辉坦言,在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岗位上工作,不可能没有压力。不过,这对于做技术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别人老是问,你们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多少,其实我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格力在研发上的投入从不封顶。

  不封顶的投入卓有成效。黄辉声称,他们已经解决了稀土的替代问题,“全世界只有格力解决了,这意味着成本大幅度降低,格力空调的价格摆脱了稀土价格的影响。”去年,在稀土价格暴涨的时候,做一台空调所需的稀土等同于一台压缩机的价格,空调厂商苦不堪言。

  黄辉像朱江洪一样痴迷于技术,在格力服务了20年。董明珠对他十分尊敬。黄辉说,他希望有一天,人们谈到格力,就谈到格力的技术。

  大权独揽的“董时代”

  要靠技术,但不能只靠技术。董明珠始终认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管理,如果没有优秀的管理就不可能有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谈,“管理不达标,没有规矩怎么可能有优秀的人才?”

  2001年,董明珠当上格力电器总经理后,曾在公司内部发起过一次“整风运动”。那时,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董明珠大刀阔斧地调整干部,整顿干部作风。十余年后的今天,已经是董事长的她,依然觉得每一个干部必须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因为她认为,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时间的不断推移,干部队伍的自我约束面临更多的问题。

  “我永远是对的”

  董明珠提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的12字管理方针。这个方针针对的是拥有权力的干部队伍,“容易犯错误的往往是手上有权力的人,而不是工人。”

  董明珠要求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戴上党徽,接受大家的监督。“我认为党员就应当要起先锋模范的作用,接受大家的监督。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共产党员,起带头作用。”

  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在白色衬衫上别上了党徽。“上班期间戴,出去办事也戴,有时下了班也懒得取。很多人讶异,你们这几天搞活动吗?”有一天照镜子,望靖东觉得,戴习惯了其实还蛮好看的。

  董明珠说:“有的干部权力太大,利用公家的权力为私人谋利,这在公司当中自然形成很坏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发现一个杀一个,格杀勿论,绝不手软。

  然而,按照这个逻辑演绎,权力高度集中、最容易犯错的恰恰是董明珠本人,这也正是大股东与外界所担忧的。珠海市国资委拟派国资委副主任周少强过来当总裁,实际上也是希望能起到分权、制衡的作用。

  权力过大确实容易犯错误,但容易犯错误不代表就一定会犯错误。你的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任何时候决策,你要考虑你背后的股民利益、员工利益,这些东西如果能够随时随地记住,就不会作错误的决策。”董明珠说,她每天都在反思,头脑很清醒。

  她有很强的道德优越感,甚至可以说是精神上的洁癖。董明珠从不认为自己需要监督,只因为她自身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并自信不会滥用权力。她曾说:“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董明珠不好糊弄

  包括望靖东在内,董明珠的下属都怕她。所谓怕,一方面是对她很敬畏,另一方面,因为她的要求很严格,你达不到她的要求,心里就有压力。

  “可能我的原则性太强了。”董明珠“自我检讨”说,“我有一个毛病,他们想讲什么事,我一看基本都知道。”

  “她的洞察力和观察力非常强,和你聊几句,就能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董明珠原来的秘书何滔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他们都怕她,她知道。“每次他们来办公室找我之前,都要做好功课。做好了功课,敲我办公室的门之前,还要喘口气,常常紧张得还没讲完就走了。你不能听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要判断。”董明珠很不好糊弄,她最讨厌撒谎的人,“一个人只要说谎,他就可以做一个不忠诚于企业的人,在小事上说谎的人,在承担大事的时候也会。你可以不做,但不能对我说谎。”

  她说,她唯一要做的是把干部队伍带好。“我的责任是为那些想做事业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和环境,最起码给努力工作的人公平公正的机会。在格力的环境里,我们不容许偷鸡摸狗、弄虚作假的人存在。”

  她认为,领导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因为不公平的政策,一定会带来不公平的结果。那些很会在你面前表现的人得到提拔,那些很卖力工作却没到你面前表现的人得不到公正对待,这样的环境很糟糕,对企业是巨大的伤害。不公平、不公正的环境和人才机制,只能培养又奸又猾的人。“为什么我要提这12字方针,就是为了渗透这种公平公正的文化。”

  董明珠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观音要考验三只猴子,中间摆了水果,三只猴子都想去拿,但一拿就被大雨淋。雨停了,又去拿,又被淋。雨又停了,但只有一只猴子敢再去拿了,另外两只猴子于是都打它,不让它去拿。这时候,来了一只新猴子,它看到老的猴子都不拿,它于是也不拿。

  “这就是文化。”董明珠很受启发,决定加快速度,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传承下去。

  “我随时准备退休。”

  2008年,曾有媒体这么问董明珠:你可以一个人来面对格力、领导格力吗?当时她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突然,因为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4年后,她终于一个人领导格力了。

  她没有私心,也不会蛮干

  同一个问题,格力集团副董事长鲁君驷如是回答:董明珠已经完全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在鲁君驷看来,董明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企业家:有很执着的敬业精神,舍弃了一切奉献企业,对企业没有私心,拥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过往的业绩很显赫。

  董明珠多年的朋友、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谢惠刁对此亦深信不疑。“这么多年的交往,可以判断这个人很廉洁,她没有亲人在格力,也很少朋友。”谢惠刁感慨,董明珠为格力付出了太多,“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格力。她已经这么成功了,还经常出差,一有时间就去看市场。”在董明珠的极力推销下,谢惠刁旗下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二期全用了格力空调。

  董明珠几乎没什么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鲁君驷坦言,很难找到一个像她这么投入的人了。

  在董明珠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一幅字:“献身企业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杰”。这是朱江洪在2005年送给董明珠的生日贺礼。

  “朱董”配的默契一直为业界称道。朱江洪扮演的角色始终温和、包容;董明珠扮演的角色多数时候咄咄逼人、强势霸道。两人性格上互为补充,配合默契。有同行说,遇到董明珠是朱江洪的福气,遇到朱江洪是董明珠的运气。有竞争对手说,两人要是吵架或者有一个生病或退休就好了。

  如今,有一个人真的退休了,调和的那个角色没有了。

  董明珠说,她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因为责任重大。“不当董事长的时候,从法律上说,很多事情不需要直接去面对,但现在我必须要直接去面对了。”

  有人担心,没有了朱江洪的缓冲,董明珠强势的性格能否妥善处理与珠海国资委的关系?在望靖东看来,董明珠处理事情是很讲策略和艺术的。多年以来,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还是企业外部销售团队的管理,如果不讲究策略和方法,不可能管理好。这么多的专卖店,她能把原来的一盘散沙捏成一个管理体系,没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策略,光靠强势是不可能实现的。“她非常智慧,强势只是体现她在原则面前不让步的那一面。”

  董明珠甚至不认为这会成为问题。“市场决定了企业的胜负,而不是国资委。心要用在产品上去,不要顾忌自己的乌纱帽。至于妥协,非原则性的没必要计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大多数时候,她都敢于并且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她强势,但公正,没有私心。“她的强势有她的道理,这么大的企业需要决策果断、一锤定音的人,也需要有人敢于承担责任。”望靖东说。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9

  一个残疾小女孩成为博士的故事

  初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的林荫道上铺满落叶,一辆轮椅缓缓行来。椅上的年轻女性身着橘红色上衣,近视镜后的目光睿智沉静。她,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女教师侯晶晶博士。

  理想与奋斗照亮人生

  侯晶晶的老家在安徽马鞍山,1986年,11岁的她突遭厄运,一次误诊让这个小女孩不幸双腿瘫痪。惊愕、愤怒、绝望,幼小的侯晶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是父母的悉心关怀让侯晶晶逐渐恢复了平静,病痛减轻后的侯晶晶对父母说:“把我的书包拿来吧,我想看书!”出院后,侯晶晶开始自学初中、高中的课程。邻居悄悄劝她的父母:“让孩子学点手艺吧,还可以为家里挣些钱,读书对她来说有多大用处?”侯晶晶的父母回答:“孩子喜欢学习就让她学,知识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

  侯晶晶先后完成了英语专业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课程,她的目标渐渐清晰:“我活着不能成为别人的负担!既然不能做体力活,那我就从事脑力劳动。”1998年,侯晶晶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之后,侯晶晶又以研究方向总分第一考取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师大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走得更远一些,为社会服务的内容更多一些。”侯晶晶这样解释自己执着的求学历程。

  2004年,完成博士学位的侯晶晶在南京师范大学留校任教,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着深深的思考:“像我这样受教育过程比较特别的人对教育事业更热爱、更有感情,我有深切的感受,教育对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种巨大的拯救、唤醒的力量!”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0

  很励志的女画家

  温素洁习画,可以写成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 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以务农为生,而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画一些漂亮的东西。上了初中,终于有了美术课,美术老师就成了我的偶像。我认真听课,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几乎都认真写下。很可惜一周只有一节美术课,并且到后来也取消了,所以在我15岁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当时不被父母理解的决定,那就是毅然辍学开始拜师学习画画。”温素洁在向《投资者报》讲述自己这段历史时语调很平淡,但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姑娘。

  2003年,她拜河南商丘当地的文化站长为师,从此走上了要当一位女画家的求索道路。“我学画画的早期,大量临摹黄胄的速写和国画,后来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在河南商丘办美术补习班,我才有幸学习素描、速写、水粉、油画等基础课程。”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为了学习画画只能壮着胆子出去卖画,就这样,依靠断断续续卖画取得的收入,我一坚持就是10年。”

  “我爸爸那时候告诉我,画画是公主、宰相的女儿才能做的,你一个农村孩子学什么画画?在农村学画画有多么难,恐怕没人想象得到。”温素洁称,“因为学画画,过年过节我从来不串亲戚,因为所有的亲戚没有理解和支持我的,相反他们会数落我、侮辱我,甚至侮辱我的父母,总感觉我的爸爸妈妈养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女儿。”

  在温素洁辍学学习绘画后的两年里,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但是温素洁却不为所动。她相信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我始终认为,年轻时外出靠体力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资。当时外出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工厂打工的同乡有时也拿回来一些工厂的招工简章。可是那上面几乎都写着,‘只招18~26岁的’。可人要活很久,到26岁以后你能去干什么,以后靠什么生存?”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当时自己的亲人与朋友经常劝我出去打工,但我也总是回答他们,‘让我去打工,比给自己几个耳光还让我难受’。”

  不出去打工,但又要维持生计和画画的学业,怎么办?于是想到了卖画。“ 我第一次出去卖画是16岁,当时卖了一幅我的启蒙老师创作的作品,钱不多,200元,但这是我在绘画上赚到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温素洁称,之后,她就陆陆续续去郑州、开封、商丘,以卖画为生。

  就这样,温素洁终于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了事业,并且终于靠书画维持了自己的生活。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1

  张惠斌的关门女弟子

  “我的亲传女弟子学画数年来意志执着坚定,不惧任何艰辛,感动了神灵。在艺术上取得了飞跃的进步,她对中国笔墨的迷恋程度非常人可比拟。愿素洁坚持一生磨练,我相信最终成就非同小可。”这是已故著名画家张惠斌对自己这位关门女弟子亲笔写下的评语。

  温素洁的这位恩师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并没有得到过名师传授,完全依靠的是勤奋和悟性,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画过油画、连环画、年画、版画、水彩画,还有大量速写。也许是相似的经历,也许是温素洁做人做事的认真和灵性,2008年温素洁一个人来到北京,与张惠斌结识后便一见如故,深感投缘。

  “北京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真正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鼓起勇气来到北京的是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年轻的心是一样的。孙少平当时想出去闯荡的想法和我20岁时的想法惊人的相似,所以看完《平凡的世界后》,我震惊了,并且很快就决定到北京闯荡。

  “2008年我一个人来到北京,认识了我一直崇拜的画家张惠斌。他的画廊是我经常待一天的地方。”温素洁回忆道,来到北京后自己仍然以卖画为生。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画不好卖,为了节省开支,当时自己租住在一个楼梯下面的小房间,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去。“我回老家的时候兜里仅剩下49块钱,只够一张单程火车票。我永远记得回家那天自己在火车站哭成了泪人儿。”温素洁至今回想起那时的情形,依然还有些伤感。

  然而,上帝总是会赐给世人渴望的机会。在温素洁回家后不久,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张惠斌老师打来的,让她去北京跟他学画画。

  “这对我的人生来说真的是戏剧性的一幕,也是上天给我的恩赐。”温素洁称,接到电话后,她不假思索地就买了当天开往北京的火车票,然后在北京租了一个六七平米的地下室,从此开始了跟随张惠斌学习绘画的宝贵时光。

  “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我才知道老师找到我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我一个人在北京租住在别人楼梯下面的小房子里,并且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生活了两年多,而且隔三差五地去恩师的画廊观摩,一待就是一天。”温素洁这种为了画画不顾一切的精神让张惠斌老师有种“似曾相识”的触动。也正是因为在温素洁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张惠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画法教给温素洁,不仅每天亲自给温素洁示范各种画法,又在2011年帮温素洁考入北京画院进修。

  “我是太喜欢画画了,在很落后的河南农村长大,顶着全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北京求学,因为要生存,就走上画商品画的路。我有今天,可以说完全是张惠斌老师救了我。”温素洁心存感激地表示。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2

  纪清远印象中的“蹭画生”

  “我第一次关注温素洁,是由于她身上那股对画画锲而不舍的劲头。比如,为了让自己的人物画的基础打得更牢,她经常到其他人物画辅导班“蹭画”,硬是挤进去偷学。”著名画家纪清远这样评价温素洁。

  “温素洁画人物画,深得著名人物画家张惠斌先生造型严谨、笔墨流畅、色彩淡雅别致的影响和真传。为了加强她对人物结构关键之处的理解和正确表现,张惠斌先生又介绍温素洁跟我学习速写。她也确实进步很大。”纪清远称,温素洁除了入迷一般练习速写,还深深懂得自己与那些经过院校人物画专业训练的画家的最大差距,那就是没有学习过透视、解剖、结构等造型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温素洁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去图书馆及其他人物画辅导班偷学。

  “2013年3月20日,这是我最悲痛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的恩师张惠斌老师永远安息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导。我也会像他那样把绘画当作自己一生的奋斗和追求,把他独特的绘画技巧永远传承和发扬下去。”提起自己的恩师,温素洁的双眼含着泪花。

  恩师的逝去,让温素洁低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她又振作起来,继续投身于研习绘画。“经过十几年的绘画旅程,中国笔墨在我的生活里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好,它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责任,要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去热爱我们的国粹。中国画是历史留下的丰厚遗产,值得全世界人们重视、继承和发扬。”温素洁侃侃而谈,“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用线条来表现,它的每一点每一笔都有表现力。虚实问题对于中国画也比西洋画重要。中国画的‘虚’为留白,西洋画则仍为色彩。从一定程度上讲,留白比填色更难。这一切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

  在温素洁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她的爱好是中国传统的笔墨(国画)。“对画的爱分几种,有喜欢、有热爱、有痴迷。毫无疑问,我对中国笔墨是无比痴迷的。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盒墨汁,能把我关在画室十几年,十几年后这种痴迷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强烈,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魅力,这就是美的魅力。”温素洁称,“作为艺术家,要热爱生活、对美的事物拥有敏感的嗅觉,能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并将其记录下来。这就是创作灵感,就是生活感受与自我情趣迸发出的火花。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并不是艺术,创作是生活的升华,而不是照搬生活和简单拼凑,要发挥想象力,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绘画作品的意境之美和笔墨之美。中国画以我国所特有的绢、宣纸、毛笔和墨,绘景抒情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得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作为一个画家,温素洁希望把自己的每幅作品都创作成精品,这既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 篇13

  清华附中的郭雨齐有着90后女生特有的淡定,瘦瘦高高,话不多,但有自己的想法。今年高考,郭雨齐完成了从高一入学时排名垫底到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排名年级第二的完美逆转。她将自己的蜕变归功于对清华的喜欢、同学的引导及师长的帮助。

  高一考试班级垫底

  郭雨齐高中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她形容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还是以玩为主”,没有在学习上下太大的功夫。她有个爱好是画漫画、插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小有名气。上初中时,老师还常常向郭雨齐的家长“投诉”她上课画漫画。

  到了高中,郭雨齐进入了学校的“龙班”,很多“学霸”们汇集在一起,学习上以玩为主的郭雨齐在高一考试时遭遇了滑铁卢。高一年级大考,她所在的班有40多人,她排名就在40多名。从初中“以玩为主”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过渡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郭雨齐并不适应。她说,那时候的自己不会学习,特别是班里学霸云集,这让她有了危机感。她从内心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好好学习。父亲决定给她报辅导班提高成绩。

  自主学习劳逸结合

  郭雨齐说,经过了同学的“刺激”,她自己“想好好学习”的意愿特别强烈,但是苦于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一对一的辅导对她来说帮助很大。

  从高一开始,郭雨齐便在辅导班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长达3年。她觉得自己的英语非常薄弱,便主攻英语。整个高中三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辅导机构上课,即使没课,她也愿意去上自习或者找老师答疑。最开始,她的英语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学校排名100名左右。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成绩不断提高并得以巩固,20名、10名……在今年的高考中,她的英语分数为132分。郭雨齐的父亲说,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她的英语成绩一直稳定在一个高位。

  学校为郭雨齐制订了复习手册,辅导老师则协助她寻找薄弱点,再进行针对性练习。郭雨齐觉得自己在词汇量方面不足,在一些英语题上,因为世界观不同,无法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思路。英语老师便会重点在这方面给她讲解,同时培养她的猜词能力,让她进步很大。

  “我从不刻意背单词,不会学习到很晚”,郭雨齐说,自己到了高二学习上才“开窍”,找到了方法,也没有一门心思死读书。在高三学习紧张的时候,她偶尔还会画张漫画调节情绪。

  郭雨齐的学习效率很高,她说,班里的同学对她促进很大,她会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往往上课时学到的知识比课下能节省几倍的时间”。同时,她也会利用辅导机构提供的答疑机会进行提高。

  高考超常发挥锁定清华

  今年高考,郭雨齐的总分达到了700分,成为年级第二名,而年级第一则是今年的区理科状元。她形容自己的高考是超常发挥。她在理综上表现突出,考到了288分的高分。对于今年学生们普遍反映的数学难的情况,郭雨齐提前20分钟就做完了题,她认为数学有些简单,自己反而没有太多优势。今年高考,她的数学取得了142分的高分。郭雨齐说,在以往的模拟考中,她总会有一门出现低级错误,这次表现反倒不错。她的父亲说,以郭雨齐平时在班里的成绩冲击清华还是有些悬,但今年北京实行平行志愿,于是父女俩决定试一次。

  郭雨齐有个习惯,考试后不与同学对答案,“考试完了就不想了”,甚至连查分她都不想查。最后,还是学校告诉她,自己的成绩是700分,被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录取。

  谈及上清华,郭雨齐说这是自己的夙愿。上学时,她每天都要从清华经过,同学们也会结伴去清华的图书馆自习,学校的氛围很好,她又对美术感兴趣,因此报考了清华大学,并被最钟爱的建筑专业录取。她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形容高中三年的生活。从班级40多名,一举成为年级第二名,郭雨齐完成了逆袭。她说自己不是“学霸”,“我认为学霸都是死读书的,我不是。”

【女性系列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女性职场励志故事01-25

职场女性励志故事01-25

女性励志文章05-18

女性励志散文06-15

女性的励志名言11-03

女性经典励志名言12-10

经典女性励志的语录08-01

让成功变成系列励志文章11-08

女性减肥励志语录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