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百文网手机站

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3-03-01 12:34:23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励志人物故事

励志人物故事1

  王志千,1984年4月9日生,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飞行员。

励志人物故事

  早年经历

  王志千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20xx年考入川航艺术团参加舞蹈上演,同时成为一名空姐。自成为空姐之始,她就有了一颗想飞的心,她对飞机驾驶舱充斥好奇,一有机会就会问飞行员对于那些不拘一格的仪表的用途,还常常应用业余时间从各种道路了解飞机知识。

  学习飞行

  20xx年,王志千报考川航飞行员,并被选中,被川航送

  往美国学习飞行。在美国学习的两年,王志千克服了一系列的艰苦与妨碍。由于跨行业,学跳舞专业的王志千一切都要重来,“刚开始,我完全不晓得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只有课后付出更多的尽力去补习和预习作业。”战胜了语言上的难关,王志千终于在美国顺利考取了飞行私人驾照和商用驾照。

  随后她又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用半年时间考过了海内的驾照,最后又花了2个多月时间改装飞空客,而后跟机100个小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空客飞行员。作为拿到空客飞行驾照中国第一名女飞行员,空客中国总裁亲身为她颁发毕业证书。“当上飞行员的过程真得很长。”今年6月,王志千回到川航,经由2年的时间,从一名空姐顺利成为了一名及格的女飞行员。

  穿上制服的那天,她也忍不住夸了自己一句“我真帅”!王志千在男儿“统治”的蓝天里争夺到一片属于女性的天空。

  女人的美丽老是比她的阅历更吸惹人。王志千的生成丽质对造成她今天的成就有多大影响,切实难以定论,但能够确定的是,王志千自己并不以本人的英俊为阶梯,不论是做空姐仍是做飞翔员,王志千都是脚踏实地地去做。“男生能做的,我也能做!”这句话,我是信任的,究竟开飞机靠的是手,可不是脸蛋。

  王志千:一个人的舞台,要么很高,要么更高

  20xx年12月的一天,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大厅内,一位身穿飞行员制服的年轻靓丽女子吸引了不少乘客好奇的眼光;随后,这位女飞行员便呈现在了川航的对外宣扬画中,漂亮、老练、清纯的形象让她在清一色的男飞行员中显得分外凸起。

  她叫王志千,是我公民航内部培育出的第一名在岗女飞行员,也是空客公司和川航在中国结合造就的第一位空客女飞行员。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这个原认为自己会献身艺术的川妹子,现在终于实现梦想,展开残暴的银翼,在蓝天与地平线间的辽阔天地自在飞翔。

  炸锅了,俏丽空姐要当飞行员

  1986年1月28日,才两岁多点的王志千被父亲抱在怀里,和大人们一起目击了人类挑战宇宙巨大举动的失败全进程。按理说,两岁多的小女孩应当对这种事没有什么记忆,可逐步长大的王志千的脑海里却始终残留着“挑衅号”出事时的印象。

  从小身体苗条的王志千在父母的部署下,学起了舞蹈,并成为海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

  20xx年,当时四川航空公司要创办一个川航艺术团,到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来招工。王志千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想起了始终深藏在心坎的梦想——飞上蓝天。第二天一早,王志千偷偷地报了名。没想到一切顺利,王志千胜利地接到了录取告诉书。

  借着川航艺术团这块跳板,2年后,18岁的王志千踏上了川航的飞机舱,成为了一名空姐。工作之余,王志千最爱好缠着其余的飞行员求教飞行知识:假设自己要是作为飞行员,在飞行中碰到这些难题又该如何处置。

  大家对这个年青的小妹妹总是很关照,简直是有问必答,但也有人好奇地问她,女孩子为什么还想要懂得这些常识。王志千没有正面答复,她总是自豪地说:“我要是做飞行员,必定不比你们差。”没人把她的话认真,但王志千却真的有了这个主意。

  让王志千没想到的是,机遇居然真的来了。20xx年,四川航空公司开始招收飞行员,内部人员也可以报名。刚下飞机的王志千一听到这个新闻,连午饭都来不迭吃,立刻跑到公司人事部征询报名事宜。

  据说“空想飞行员”王志千真的跑去报名参加飞行员考试,川航内部跟她家里就炸了锅,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这时,乘务组也找到了王志千,告诉她公司预备让她担负乘务长,这象征着明白的事业提升空间。但王志千谢绝了公司的好心,她要凭自己的实力去闯一闯,她相信自己能行。

  公司高层对王志千的报考看法很快批下来了,批准王志千参加飞行员报名考试,但所有尺度都与男性飞行员雷同,没有任何政策上的关照。

  繁忙的招生考试很快就开端了,王志千等川航内部员工与众多社会报名职员一起,开始了马拉松式报名测验。通过身材测验、政治审查、文明素质考试、机警机动反映等一系列检测后,有50名幸运儿可以加入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测验,王志千成为了这50人中的一员。

  三个月的培训时光飞个别地从前了,通过英语、心理考试、体检等关口,50人中只有5人成为最后的荣幸者,王志千又成为了这5人中的一员。

  到美国去学开飞机

  因为这次招飞是川航与美国空客公司联合培养,王志千等5人须前往美国TULSA航空学校进行动期一年的学习。

  出国学习的高兴还没过,一座泰山就当头压来:要想去美国学飞,首先英语要过托福考试一关。固然作为空姐,王志千也会一些简略的英语对话,但要想在异国他乡生涯,这一点英语底子完整不够。

  于是,短期内攻克英文就成了王志千的重要义务。天天凌晨6点准时起床,头扎“必胜”头巾背一个半小时单词,英语磁带与大量的托福习题集更是王家的“熟客”。晚上9点,再来一小时的单词坚固训练。密集轰炸三个月之后,王志千的英文程度呈直线回升,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

  出国之旅最后在签证的关卡上产生了一点小问题。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官员迟疑地看着年轻漂亮的王志千,又看一眼她的申请理由竟然是“到美国学飞行”,不禁得分内怀疑。在他的眼里,一个美女要到国外学飞行,真实 未审难以相信,随即予以拒签。王志千傻了眼,没想到有一日,漂亮的形状竟然也会成为麻烦。幸好,后因由公司露面担保,王志千终于拿到了前往美国的签证。

  王志千就读的学校就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读的TULSA航空学校,在这里,她和搭档们一共呆了13个月。美国的学校采取的是全英语教学,王志千虽然考过了托福,但一进入全英文环境,立即就显得不够用。一堂课下来,最多能清楚非常之一二的内容。

  时间不等人,懂得课堂内容成为王志千的事不宜迟。每次下课后,她都主动找到教学,用结结巴巴的英语把自己的所有疑难都全体倒出来。美国的学校采用的是主动式教养方式,你如果自动向老师发问,老师会尽可能给你回答,就算无奈当场回答,也会给你指引方向;相反,假如对问题装疯卖傻,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一个礼拜后,教授给王志千安排了一个读书报告,请求她假设自己当初已经是一个飞行员,做出具体的飞行打算。和王志千合住统一间宿舍的是个名叫珍妮的美国女孩,这天下课回来,珍妮看到王志千愁眉不展地坐在书桌前,问明确了她的懊恼后,珍妮哈哈大笑地说:“漂亮的王,你不要担忧,美国人重视的是自己独破操作的才能,你只有尽你能力去做了,别管成果做得怎么,老师心里自有分数。”

  这话解开了王志千的心结,在浏览了大批材料后,王志千交上了一份虽不完善,但已经努力的读书讲演。在课堂上,传授当场表彰了王志千,以为她的呈文是独一一个有自己观点的。

  王志千学着和同窗、老师用英文交换,每天把自己浸泡在英文环境中,不到一个月后,她就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她也学着主动提问,甚至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和老师开展争辩。

  每次的实际操作,她都主动提出当老师的帮手,也时常把脸弄得像花猫一样,惹得同学们开心大笑。男学员提示她,留神维护自己美丽的脸,王志千自己却绝不在乎,一边用袖子擦着汗水说:“不要紧,我是来学飞行,不是学美容的。”

  飞行员看似轻松,但没有充分的精神与膂力也是吃不消的,所以学员们的力气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王志千作为唯一的亚洲女性,与其他男学员一比,身形就显得格外娇小,人家能轻松地做15个蝴蝶夹胸,她连5个都难以完成。从此当前,学校的飞行员力量练习区里,一个东方女子时常单独在这里进行着艰难的气力训练。哑铃、杠铃、深蹲器,跑步机。

  在一次持续性俯卧撑考试里,王志千在1小时内做了濒临3000个,比世界纪录3669个也少不了多少个,把不少本国学生镇住了,他们每当谈起“中国娃娃”时,都是面带敬仰的神色,竖起拇指。

  飞起来了,国内首位民航女飞行员横空降生

  对妄想成为飞行员的人而言,首次单飞是人生的转折点,而王志千的首次单飞之旅格外平稳。

  王志千现在都还记得,一个气象略带阴森的下战书,学校忽然发来通知,第二天一早上天单飞。兴奋、缓和,千万般味道涌上心头。辗转反侧的王志千直到清晨五点左右才沉沉睡去。叮当乱响的闹钟把脑袋一阵发晕的王志千叫醒时,时间已是7点30分,间隔王志千首次单飞时间只有半小时。

  因为昨晚没有休息好,一上飞机,王志千就感到脑袋一阵眩晕,理智告诉她,这样的状况上天一定十分危险。虽然首次单飞就打退堂鼓会给校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但王志千已顾不得很多,她要以一个飞行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王志千武断告知教师说,自己没有完全筹备好,请容许来日单飞。

  美国教员认为她已经具备单飞的能力,现在的状态是常见的飞行胆怯,因而没有同意,王志千只得开始进行起落操作。在教员的率领下,进行了三个起落,而三个起落都不标准,这证实驾驶员确实不在状态。王志千还是保持自己的意见,并且阐明自己昨晚因高兴而失眠,导致今天状态不佳,教员最后赞成了她第二天再单飞的恳求。

  果然,第二天,精力丰满的王志千纯熟地操作着教练机,很顺利地飞上了蓝天。摘取幻想的快感让王志千在空中禁不住为自己大声欢呼,王志千太棒了!

  真正飞上蓝天之后,王志千对天空的憧憬就更加痴迷了,她总是一有空就到学校的飞行治理部分,软磨硬泡更多的上机机会。同时,王志千还收罗了一大堆的飞机模型,没事的时候就在宿舍里模仿飞机起落与飞行,训练遇到各种突发状态的紧迫处理措施。

  恰是这种痴迷与癫狂的寻求,让王志千率先考完了私家驾照、商用驾照和仪表实践三大考试,成为这一届最早实现所有课程的学生。

  20xx年6月,王志千和另外4名中国学员一起完成了留学课业回国。回国之后的王志千并没有休息,而是一鼓作气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用了半年时间考我国的私照、商照和英语。

  作为首批与空客公司联合培养的飞行员,王志千又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空客飞行实习。看着这个娇滴滴的中国小女人,美国飞行员们眼睛里一开始投射的是不信赖的目光。

  有了出国留学的经验,王志千没有多说什么,她只是简单地指出美方飞行员几个飞行为作上的失误,以及在空中客车内部的救生装备放置地点不当。没有长时间的飞行教训,没有对空客一目了然,是相对无法作出这些评估的,王志千再一次博得了敬服的目光。

  跟机飞行100小时后,王志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空客飞行员。作为拿到空客飞行驾照的中国第一名女飞行员,空客中国总裁亲自为她颁发了毕业证书。

  20xx年12月15日,王志千驾空客321从成都飞北京,开始了自己的“童贞航”。

  如今的王志千已经是川航的著名飞行员,但她有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中国首位空客女机长。

励志人物故事2

  苏北先生说汪曾祺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天真。的确,汪老的天真无处不在。

  到香港访问,“临离香港,被一个记者拉住,问我对于香港的观感。我说我在香港听到了斑鸠和蟋蟀,觉得很亲切。她问我斑鸠是什么,我只好摹仿斑鸠的叫声,她连连点头。”

  每次读这段文字,我总被汪老的天真折服,香港可记住的东西很多,老人却记住了斑鸠和蟋蟀,且孩儿味十足,一本正经地学斑鸠叫,这是何等心境!

  林斤澜常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从哪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林斤澜又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肯定地说:“不,认真的,他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事后林斤澜问汪曾祺,汪曾祺说:“我只记住这一个电话号码。”又问:“那你自己家的不记得?”他断然答道:“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太可笑,妙在汪老的回答,宛如相声里的`“底儿”,一派天真盎然。

  汪曾祺到家乡某企业参观,负责人请他留言。汪曾祺接过留言薄,当看到一位女作家的名字时,竟脱口骂道:“什么鸟人!她也配留言,有她留言,我不留言。”后看到白桦和茹志娟的名字后,他才点头说:“白桦、茹志娟,都是好人。他们留了言,我也凑个热闹吧。”嫉恶如仇,嬉笑怒骂;性情所致,皆出于本真。

  与孙女相嬉,孙女在他稀疏的白头发上梳起了小辫,别人呵斥孙女,他却说:“你们管得着吗?我就愿意这么玩!”小孩子看到他在写文章,断然喝道:“让我看看。”他受宠若惊地呈上,小孩子磕磕巴巴地读完,垂手而立的汪先生谦虚相询,却只得个“不怎么样”,先生眼睛汪然地接过来,好不伤感……

  当代文坛对汪曾祺先生有个普遍的评价:亲切温润,善解人意,不失可爱。尤其是“不失可爱”的天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励志人物故事3

  当你被迫给猫铲屎时,一群人正走过草地青青,跨过流水淙淙,登雪山,过溜索,到处找屎铲。

  他们想找到这样一种粪便:大小、形状与红薯相近,表面闪着绿色的光泽,轻轻掰开,能闻到一股竹叶的清香。如果幸运,遇到还冒着热气的,他们会激动得扑上去!

  不错,这就是传说中“最香的动物大便”熊猫屎!也只有这种公认的“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才能让人争相铲屎。有外国媒体说:“熊猫宝宝打个喷嚏,1。5亿人的心都痛了。”

  这一次,充当“铲屎官”的是大熊猫重点种群常态化监测项目的野外调查队员。20xx年5月起,这群“最有味道的人”一连数月在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地毯式搜索,想要寻找新鲜的熊猫粪便,从中提取DNA,为每只大熊猫办张“身份证”。

  这种曾经的食肉动物改变了口味,却还没进化出草食性的肠胃,吃了不消化,又得紧锣密鼓地把夹杂着竹竿和竹叶的粪便排出来,一天就得二三十斤。

  沿着以往普查中发现的大熊猫生存区域仔细翻找“每天都可以找到几十上百坨粪便,都不新鲜,不符合DNA提取标准”。一位调查队员说。

  每当发现热气腾腾的熊猫粪便,研究者都会小心翼翼地戴着手套捡起、收好,兴奋地用GPS进行定位,详细记录发现熊猫屎的经纬度、海拔、时间,甚至粪便的长度及直径。

  “新鲜出炉”的粪便上有一层黏液,用乙醇浸泡后,能分离出鲜活的肠壁细胞,从中提取DNA进行鉴定,准确率超过90%。大熊猫的性别、年龄,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都能从中得知。如果“屎期”超出10天,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熊猫屎为研究者提供熊猫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界“热捧”:科学家在熊猫屎里找到能将植物分解为乙醇的细菌。商人用熊猫粪做肥料种出号称具有“抗癌奇效”的`“熊猫茶”。艺术家塑出熊猫屎“维纳斯”,卖出近30万元的天价……

  看起来,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熊猫一样惬意了。今年年初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数字显示,截至20xx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比20xx年完成的第三次调查结果增长了16。8%,栖息地面积也增长了近12%。

  但深入野生熊猫生存区域的研究者知道,熊猫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类活动依然在侵蚀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对于这种胆小的萌物来说,即便只是与人打了个照面,都可能就此远离这片生存区域。

  现有大熊猫栖息地被隔离成33个板块,其中18个种群数量少于10只。这意味着,大熊猫不仅面临着近亲繁殖的危险,一旦再次出现竹子大片开花死亡的情况,它们将无力穿越钢筋水泥,很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对于熊猫,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在见到活体熊猫“苏琳”之后,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长子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成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但也正是他,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度来华猎杀大熊猫。

  研究者明白,对待这种脆弱而可爱的物种,不打扰,是人类最后的温柔。

  几年前,一组卧龙自然保护区饲养员穿熊猫服照顾熊猫宝宝的图片在网上热传。暖心图片的背后是心酸的考虑:让进行野化训练的熊猫宝宝在没有人的环境下长大,让它不习惯看见人、不适应被人触碰,这样放归自然以后,也许有一天,这种戒备会救它的命。

励志人物故事4

  在不少人眼中,满腹经纶的于丹是最受欢迎的“段子大王”和“学术超女”,称得上“中国第一才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于丹是短板多多的小女人。

  于丹生来偏科,一直对数学不感冒。一次在饭桌上,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问于丹:“妈妈,527减107,等不等于527减100加7?”于丹想了想,回答说:“等于啊。”女儿于是就让妈妈算算看。于丹停了筷子认真一算,才知道自己错了。

  于丹的错误惹得在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她却不恼不火,说:“数学计算失误,确实是我的短板,但这个短板至少也带来了两个长板效应。第一,它激励了女儿——女儿会想,连妈妈都被我考下去了,以后我得再接再厉,给她出更多的题。这样一来,她不就更热衷于学习数学了?第二,失误也让我意识到了一点,凡事都别被自己的惯性思维给耽误了。拿今天这件事来说,在对待一件已经认定的`事情上,我稍稍多花了一点功夫去仔细分辨,结果发现它是一个伪命题。长此以往,我会扔掉越来越多的伪命题,烦恼也会越来越少。这样说来,短板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反观短板的态度,说得在场所有人心服口服。

  于丹的方向感极差,在学校里,她经常为找不到图书馆或哪个教学楼而气急败坏。于丹曾去过北极,也曾去过南极,分别见过北极熊和企鹅。一次,在学生面前,她讲到“北极的企鹅”时,底下哄堂大笑。学生们纷纷起哄:“企鹅是南极的!”陷入尴尬的于丹非但没有为自己争辩,反而谦虚地承认:“不得不说,方向感差也是我的一个短板,但这个短板也经常带给我欢乐。比如,当我站在南极点时,我终于可以肯定地说:我40多年都找不着北,但此刻,我往任何一个方向它都是北!”

  于丹这次谦虚而幽默地对待短板的态度,同样也让学生们折服。

  偏科、糊涂,对待这些短板,于丹从不避讳。于丹曾说丈夫娶她完全是“收容”她,主持人杨澜曾对她超差的方向感百思不得其解,却实在佩服她老能记住一些故事,信口拈来就是一个又一个富有深意的段子。这次,于丹照样搬出自己的短板进行解释:“你想想,我是个连家门都记不住的人,可想而知,我大脑里腾出的内存空间比你们的都大。既然内存大,如果我再不记住点什么,不就直接被国家‘收容’了吗?”

  的确,一个人不是为了标签而活,你没法较劲地和别人说自己什么事都能做到最好,所以只有接受自己的短板,才有可能真实起来。

励志人物故事5

  建设一座大教堂需要很多熟练的工匠,但只需要很少几个建筑师;类似于这种情况,建立一座科学的大厦需要很多合格的科学家,但只需要很少几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物。

  在科学工作中,各种不同工作者之间的高低差别并不是截然可分的,但是,人们都接受这种观点,即科学家有不同的类别是必要的。

  人们在书籍报刊中读到的科学家们几乎全都是卓越的人物,是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的领袖,不过,这些人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共同体的典型。他们是建筑师,人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从他们那里得到教益和启发,但是,如果认为所有的科学家都是这个样子,或者都应该是这个样子,那就错了。

  一般来说,大部分受人敬重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这一点与其他行业的情况是一样的;当然,他们是他们所在团体中的佼佼者。但是,那些成就格外卓著的科学家——开拓新领域的先驱们——的确共同具有他们的同行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某些特点。

  我认为,这些杰出的人物性格有五大特征:

  第一,他们都有超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一点在所有杰出科学家身上都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都渴望了解已观察到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们以探索精神研究事物,渴望探究未知世界。他们的求知欲联系着创新的激情,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为了满足创造出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独创性东西的强烈愿望——或者是一个新理论,或者是对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二,他们如醉如痴地热衷于自己的工作。他们从自己的工作中享受到真正的乐趣,为自己的工作进展而激动万分。这种近乎狂热的情绪很有感染力,它们可以成为研究小组鼓舞人心的领导和导师。

  第三,他们都有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作为领袖人物,对于问题的看法都来自自己对于证据的判断,而不过多地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观点充满信心,并具有总是对问题提出疑问的习惯。有时候,他们会给人留下过分傲慢或骄傲自大的印象,显得对别人的观点不够尊重。在遇到一些似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或者同事们的劝阻,或者批评意见时,他们常常十分执拗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萨宾(美国病毒学家)博士曾经说过:“无论你何等聪慧,如果你没有学会在挫折中生活,那你就不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他指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能要经受一百次失败才能得到一次成功,而一个平庸的科学家要想得到一次成功,也许必须经受一千次失败。创新需要勇气,甚至需要有点儿造反精神。当科学家遭到激烈反对、辱骂甚至迫害的时候,他们的勇气就来自于自己坚定的科学信念。所以,真正的革新家有时是很孤立的,是一个“孤独者”。

  第四,他们喜欢并有能力长时间艰苦工作,他们常常没有时间顾及家庭生活,也没有时间消遣、娱乐。据说,目前美国一些杰出的科学家一般都每周工作一百二十个小时。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献身于工作,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正像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探险家一样,他们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驱动,但丝毫没有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动机。

  第五,他们有强烈的荣誉感,勇于为自己的成功去争取和得到荣誉。他们认为,如果做出了一项发现,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发表这一结果的优先权,以及得到人们对这一优先权的认可。如果这一发现得到同行们的重视,那就是很高的奖赏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很有感情,常常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想法。少数人——绝不是全部,恐怕也不会是最伟大的——有一种狭隘、敏感的女人脾气,他们满怀猜忌地保护着对他们的创造和对他们的那一点儿荣誉的要求。

  当然,对于杰出的科学家,我们还能列出许多其他的特点来,诸如他们有造福人类的良好愿望,有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理想,他们有竞争力,有理智而活跃的想象力,等等,但是,这些特征在科学界之外的领袖人物身上也常常能见到。科学家常常会表现出音乐才能,这可能与科学本身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有关。

励志人物故事6

  20xx年11月18日,著名演员赵薇接受了凤凰卫视资讯台的采访。

  当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田歌准备提最后一个问题,一个很刁难的问题。她担心,这个难题可能引起赵薇粉丝的不满。为了使采访的气氛更融洽,她笑着声明:“这是导演组提出的问题,与我无关,我不负责任。”

  赵薇也笑着判断:“那一定是个很辣的问题。”

  田歌说:“这是一个很风趣的问题,听好了: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了下面4个男人,你会从中选择谁。他们是:一、赵本山,二、葛优,三、郭德纲,四、小沈阳。”话音刚落,观众哄堂大笑。

  “哎呀,这实在是太难答了。”赵薇一边感叹,一边思考。过了片刻,她说:“我可能会选择赵本山吧。”

  没想到,谁也没想到,年轻的赵薇会选择与年过半百的赵本山在一起生活。观众显然不理解,田歌也感到很惊讶,情不自禁地说:“啊?为什么?”

  赵薇慢条斯理地说:“首先,赵本山很幽默,很风趣,肯定不会让我闷;第二,他成熟,有智慧,可以让我思考问题,度过寂寞的'长日子;第三,我们都姓赵,很亲切。”

  田歌立刻接下话,提醒道:“第四,他可是个工作狂。”

  “没关系,我也是。”赵薇满不在乎地说。

  面对这个十分刁难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回答得顺理成章,也许是因为回答得可以自圆其说,也许是因为“都姓赵,很亲切”的理由无人可比,也许是因为回答属于“冷幽默”,也许是因为回答化解了大家的担心……总之,赵薇的妙答辣问,赢得了观众的开心欢笑和热烈掌声。

励志人物故事7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励志人物故事8

  马季是相声界的大师,深受观众的喜爱。在1984年的春节晚会上,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成为经典,内容主要是对虚假广告给予讽刺,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晚会直播结束时,大家都卸了妆,上了门口的客车,准备一起去饭店庆功。出发前,清点人数时,发现唯独少了马季。导演黄一鹤便进去找人,却发现马季还在里面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还拿着话筒说相声,导演一时看不明白,不知道马季的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事后才明白,原来是马季在跟一个热线观众互动,这个观众自称是首钢的工人,马季在春晚台上说相声的那段时间,他正在高炉的岗位上值班,后来听同事讲马季表演真精彩,所以这位工人就急忙打了,晚会结束后,热线工作人员早就离开了,由于是大过年的,马季不想让人家失望,便多起事来接了电话,首钢工人听出是马季的声音,便恳求马季再说一遍春晚时说的相声,马季一点也没有推辞,于是就出现了黄一鹤看到的那一幕。

  这个电话马季接了十多分钟,那时马季在春晚集主持与表演于一身,他又接近耳顺之年,再加上身体肥胖,春晚结束后,马季早已精疲力尽。可他为了一个陌生观众在新年里的小小愿望,又强撑身体,对着话筒重新表演。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马季就是用行动一步一步走上成功的舞台,他用行动诠释了大师的修为,当之无愧为一代相声界泰斗。

  大师的心中始终有他人,始终拥有一颗善良、宽容、豁达的心,如果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多多学习大师,相信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励志人物故事9

  这是一个会计的故事。

  韩颖离开工作了9年的海洋石油总公司,丢掉铁饭碗,正式加入了惠普(中国)公司,在财务部工作。

  那年,她已经34岁,面对异议,她说:人生什么时候改变都不会晚。

  一进惠普公司。韩颖就来了次大动作。

  那是80年代末,员工没有工资卡,每次发放工资都由两个人手工完成。同事负责点钱,韩颖负责核实。300多人的工资,当时又没有百元大票,厚厚一叠钞票,一个一个核实,数得她头晕眼花。韩颖暗自想,每年每月都如此发工资,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有什么办法呢?

  又是紧张的一天。下班了,韩颖疲惫不堪。路过公司附近的一间银行时,她突然灵光一闪。次日一大早。韩颖找到银行负责人,希望能为公司300多位员工开户。

  “我将每月的工资总数直接存到银行,员工凭折子领取工资。”

  负责人有些犹豫。

  韩颖道:“这样银行会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好事啊。”

  负责人经不起她的再三劝说,终于点了头。

  第二个月发工资的日子到了,韩颖兴奋地在财务部外面贴了张告示,告诉大家今后领工资不用排队等候了,直接拿着折子,到下面的银行领取就行。

  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每个拿到折子的员工似乎都不太满意,在财务科外站着,面有愠色地议论纷纷。韩颖心里正忐忑不安,直属领导传人来找她了。

  一跨进办公室,她就被批评了一顿,领导说她犯了两大错误:一是为自己轻松,让300多个员工自己取钱,自私;二是贴大字报搞宣传,不经上级同意就擅自行事,放肆。领导声色俱厉地让她回去检讨自己。

  韩颖回到财务室,努力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

  正在这时,上层的外方领导也传话来了。韩颖进去,看见对方赞许的笑脸。他肯定地说:“你改写了公司5年手发工资的历史,这种勇气和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嘉奖!”

  那一天,成为韩颖职场生涯的转折点,她因此被评为惠普公司年度优秀职员。在大会上,她意气风发地说:“好的设想常常被扼杀在摇篮里,但这绝对不是你变得平庸的真正原因。永远不要害怕改变,改变里就有契机,它会让你成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只要你是一只绩优股,投资者总会认识你,认可你,并且长久地支持你。”

  再回头,让我们看看韩颖迄今为止的人生履历表:

  她15岁下乡,24岁招工回城,分在天津渤海石油公司运输大队做汽车修理工。五十铃轮胎与她肩膀同高,累得她筋疲力尽。回到家,她仍抓紧时间学习会计学,并因业绩突出被调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她27岁进入厦门大学学习西方会计专业,在3年的学习期间还编译了一本140万字的英汉、汉英双解会计词典,是当时国内第一本西方会计工具书。

  她34岁进入惠普(中国)公司,38岁出任公司中国区财务经理,41岁任公司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和业务发展总监,47岁当选亚洲最佳CFO,去年成为英国著名的杂志《ASIACFO》的`封面人物,被该杂志评为“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是此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中国第一人。

  韩颖改变的不只是银行折子的功用,而是自己的一生。她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公司送给她的梅花图,书写着遒劲有力的4个大字:“傲骨生香”。

  何来傲骨?是十分的努力成就了十分自信,才酿就这份洒脱和芬芳。正如杨澜所说:“优秀女人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手中的权力,而是来自她们的意志与智慧。她们与很多人的差异是:勇于优秀——Darettoexcel。”

励志人物故事10

  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年轻时就诗才不凡,随着诗名渐大,有诗集要出版,他趋请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先生为他的诗集写序。梁实秋答应了。不久,序写好了,是一首分三段的诗,梁实秋让余光中去拿。去拿时,余光中一看,序诗与诗集内容没什么关联。当时,年少气盛的余光中把序退还给了梁实秋。

  以梁实秋的文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大为生气的'吧。可是,梁实秋反倒没生气,对余光中说:“我的诗写得是不怎么好。这样吧,诗集出来了,我写篇书评。”余光中的诗集出版后,梁实秋写了诗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后来,余光中谈起此事无限感叹地说:“我想,如果我的学生这样,马上训斥一顿,一脚踢他出去。老一辈的修养和气度,教人佩服啊。”

  气度并非人人都会拥有,它是一种学问,一种修养,一种谦虚的美德,拥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品质,是智者的胸怀,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

励志人物故事11

  同一天登上两岸三地媒体的头条,2008年之后江南春只有那么一次上的还是娱乐版因为和凤凰卫视女主播陈玉佳结婚。除了新娘已经怀孕,各大媒体都将爆点落在江南春的身家上,在各种版本的描述里,从60亿到300亿不等。

  事实上,结婚前的一年,是江南春从商以来最纠结的日子。那一年他的分众接二连三地遭遇冲击,股价一度从60美元跌至不足5美元;也是那一年他交出了CEO的大印,无视所有媒体的追问和猜测,关了手机,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如今看来,那一年他至少收获了爱情。

  当年勇

  早上,七点五十分,青年诗人醒来/把腰带束紧,毛衣穿好/眼睛暂时还不能回到现实/但阳光显然过于刺眼

  写这首诗时,江南春还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夏雨诗社社长,偶尔在学校的舞会上用诗人的身份邀请女孩子跳舞。若干年后,他已经不再写诗,在很多人眼中,他如果不开口,不暴露上海口音,身材和面相分明就是一个北方人。他说,写诗就像长青春痘,自己已经过了那个时期,经商是骨子里的选择。

  创办分众那年,江南春才30岁,不做诗人了,早上也醒来得更早,6点起床,9点到公司,一直忙到夜里一两点,从来不休周末。关于他的忙,有几个著名的段子:其一是,他的衣柜里只有衬衣,没有一件休闲服,鞋子进水了也没时间补;其二是,他的唯一休闲是足底按摩,因为做足底按摩的时候还能够打电话,谈事情;其三就是,他异常喜欢拜见客户,无论是创始之初,还是上市之后都亲自到场。这一风格,曾经也成为CEO界的典范,几乎所有行业的销售人员都酸溜溜地说过,人家分众业绩好是因为大老板陪着见客户。

  那时候的市场还没有微博,没有3G手机,没有平板电脑,等电梯等地铁等飞机都只能干等;那时候也正值经济周期中熊市向牛市的转换点,因此,分众的出现立刻被冠以新媒体之名,沉寂多时的风险投资商犹如鲨鱼嗅到了血腥味。在中国,要证明一个东西火不火,就看市场上多长时间会有它的山寨版,有多少种山寨版。20032005年,分众只用了三年时间便走完了从创立到美国上市的道路,而这三年里分众的模仿者们创造了另一个奇迹:公交车、停车场、医院、美容院甚至酒店厕所,人们目之所及之处,处处有广告,不少中小型户外广告公司从诞生第一天起,目标就是被分众收购。

  约他们谈谈价钱。这是江南春那段时间的口头禅。他的那份气粗,不仅源自财大2007年,分众的市值一度超过新浪、搜狐、凤凰卫视、白马等四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最高达到80余亿美元,也因为分众此前成功地完成了两单收购以1.83亿美元收购框架传媒,从而控制了电梯平面广告媒体90%的市场份额;以3.25亿美元的价格换得聚众传媒100%的股权,从而成为楼宇LCD广告的垄断者,保持二者的定价权,一直延续到今天。

  流年

  如果今天还有人问我楼宇电视会怎么样,我已经很不愿意回答了。2007年7月,江南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生活圈媒体的`概念让中国人耳目一新,但这种基于物理空间的商业模式却不太合华尔街投资者们的口味,面对分众每年50%以上的利润增长,他们依旧在分析报告中写下:想象空间有限。于是,江南春迅速地换了一个概念横跨户外、手机、互联网三大领域,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这一次,华尔街笑了,不断地给出买进、增持评价。

  本来,这只是江南春为华尔街量身定做的一个梦,谁知说着说着,他自己也陶醉于其中。速度快到了立竿见影,今天收购合同签下去,明天报表就并进来,股价就上涨。江南春回忆自己的那一阶段,简直就像着了魔。收购,是最耗费心力的一环,其实我不是一个果断的人,很多事情都反复犹豫,他说,就像一个人到了一个位置,下来了就觉得损失了形象,要维持形象,就要不断地付出代价。

  仅2007年一年,分众就将8家数字户外、10家手机广告公司和6家互联网广告公司纳入囊中。那时他自己都不清楚分众到底拥有或者参股多少家公司,他只知道再也没有让分众寝食难安的公司了。

  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率将超过50%。易观国际分析师曾经如此展望分众的2008年。

  可惜,2008年对于分众而言,是流年:315晚会曝光了垃圾短信,分众无线及旗下所有公司首当其冲;汶川地震导致大量的广告客户在一段时间内暂停投放;收购时被寄予厚望的玺诚传媒,不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收益,还让分众花了2亿美元重组其业务;好不容易挨到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来了。

  从零开始

  分众不会再谈什么数字媒体集团。2010年2月8日,在分众的年会上,江南春对着800多名员工这样说。在长达24页的PPT最后,他用最大号的字体写道:第八年,我们从零开始。

  这是江南春重返分众CEO一年后的表态。事实上,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分众史上最黑色的那一段时期,恰好是江南春退下CEO的时期。那时,虽然分众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冲击,江南春却始终无视一切媒体的追问和猜测。直到2009年初,为了配合分众与新浪合并大计,他才突然复出,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合并未被商务部批准。

  离开的那段时间,到底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江南春极少提起。总之在人们眼中,回来之后的江南春确实不一样了。他开始重视员工培训;要求每个主管在属下员工生日的当天亲自送上蛋糕;在成立7年后,终于办起了内刊;甚至还在公司内部设立了咖啡吧,并长期免费供应水饺和点心。

  现在,大家都知道,江南春一周工作四天,周五飞台中,下周一再回来。飞机一落地,他就关机,几乎没人认识他。周末,他与太太一起穿休闲服,到夜市吃饭,只用500台币就可心满意足。江南春说,他就这样强制性地慢下来了。分众也慢下来了。过去这两年,分众的重心重新回归到楼宇、框架和卖场广告联播网上。除了新进入影院内的电影映前广告市场,分众放弃了加油站数字广告屏和世博园周围的广告刷屏机等机会尽管资本市场认为是个不错的概念,但这一次江南春认为,还不到时候。

励志人物故事12

  狄拉克是英国物理学家与应用数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以沉默寡言出名。

  一位和狄拉克在剑桥大学共事多年的物理学家说,如果要和狄拉克讨论问题,最好是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不要有枝枝节节的废话,而狄拉克通常会看天花板5分钟,然后转看窗外5分钟,再回答“是”或“不是”,非常简洁。

  曾给爱因斯坦当助手的波兰物理学家英费尔德1933年去剑桥大学做研究,狄拉克的导师建议英费尔德去和狄拉克做正电子研究,于是英费尔德来到狄拉克在圣约翰学院的办公室。

  狄拉克微笑着开门,请他坐下,一言不发地看他。英费尔德用结巴的英语表示自己的英文不是太流利,他想这样狄拉克会开始讲话了。

  可是狄拉克仍微笑不语地看着他,英费尔德很尴尬,于是就直接说:“我想做正电子的研究,你不会反对和我合作吧?”狄拉克回答:“不!”就没有再讲话。

  英费尔德提出一个问题,拿起笔要写一个公式,问狄拉克的意见。狄拉克讲了一句只有5个词的'英语句子。英费尔德后来花了两天时间才明白这句子的意义。

  最后英费尔德想要告辞,就问:“如果我的研究有困难,你不介意我再麻烦你吧?”

  狄拉克说:“不!”

  英费尔德十分沮丧——怎么这个人这么难以沟通。

  有一次,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到狄拉克家里讨论物理问题,他的英语讲得不好,用一半法语一半英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表达自己所想,狄拉克静静地听着,却没有什么表示。

  过了一会儿,狄拉克的妹妹进入房间,用法语和哥哥交谈。这位访客发现,狄拉克用很流利正确的法语与妹妹交谈,他大吃一惊。原来从小到大,狄拉克的父亲要他们在家里讲法语,长大之后,兄妹交谈都是用法语。这位访客很生气地说:“为什么你不告诉我你会讲法语?你害我花了许多力气用英语和你交谈。”狄拉克简短地说:“你从来没有问我。”

  有一次,一个外国的访问学者拜访狄拉克,之后和他一起在学院共进晚餐。访客为了打破沉默,就对身旁的狄拉克说:“今天外面风很大。”狄拉克听他这么说之后,就站起来走开。访客想:“糟了,我这样谈天气的话,一定令他觉得无聊,他走了。”只见狄拉克打开门,把头伸出去,过一会儿转身回来,坐回他的椅子,说:“是的!”原来他为了验证这话是否正确,在观察之后才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就是那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信服者。

励志人物故事13

  文笔好,有头脑——这是郭敬明被喜欢的理由。

  事实上,一旦跟这个精致小生面对面接触,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混合着文人气质和优雅范儿的作家兼商人,其成功并不仅仅源于幸运。

  郭敬明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永远都是一副娱乐明星式的穿戴;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会彬彬有礼地问候致意。跟媒体打交道时,他会热情地滔滔不绝,也会精明地闪烁其词——在面对公众的任何场合,这个27岁的年轻人似乎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言谈举止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经常“被封面”的他,很注重穿衣细节,也习惯了为自己挑选配饰,所以生活总被各色奢侈品包围着。笔记本是爱马仕的,手提包是LV的,就连小熊钥匙扣也是PRADA的。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几乎不用笔写字的人,要买一个四位数的爱马仕笔记本……四爷我的钱包大概有十几个,这个是我放在书架上没有用的,随手拿来拍照应付一下新栏目,早知道,我就拿我的纯黑色的PRADA钱包了……输给安东尼。我恨!”

  在员工们看来,这个还带着孩子气的“郭总”很有亲和力,会把整个工作室的氛围调节得轻松活跃。

  现在,郭敬明除了写书之外,主要精力放在《最小说》和《最漫画》的编辑上。他现在的工作室是一个300平方米的大编辑部,有Swarovski水晶灯,装潢极富现代感,穿着时尚的年轻员工们穿梭其间。

  郭敬明每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舒适、小资的氛围里,编着童话般的畅销书和精美的漫画,赚着更多的钱,畅想着公司上市的那一天。

  这一切来得太快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郭敬明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从《诗经·鲁颂》中摘了“敬明”二字,作为孙子的名字,意为“品德光耀”。

  不过郭敬明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四川自贡的工薪阶层,家里有些书,但并不多,父母也从未刻意培养他文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只是,郭敬明说:“如果我问他们要零花钱买课外书的话,他们从来不会拒绝。”

  也许正是这种宽容的.家庭氛围,让郭敬明可以自由地呼吸。他攒零花钱,买喜欢的《少年文艺》,还有安徒生,丹麦那个遥远国度的童话故事。

  “我觉得我的写作可能更多的还是受小时候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影响。”他说,“他的童话不同于一般的童话,他的文字像月光一样清冷,很美,有时候又很凄凉。他的《海的女儿》、《冰雪女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都很唯美,因为我小时候读过太多安徒生童话,所以不经意间就会受到他的影响。”

  他从小就对文字敏感。小时候,他的语文和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使他有信心尝试着投稿。1997年读初中二年级时,他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处女诗作《孤独》。“那时候觉得写诗简单,当然现在知道不简单了,那时候就觉得诗歌短,而且也比较流行。”

  那一次的投稿经验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但他又觉得诗歌的篇幅太短,讲故事的冲动让他开始写散文和小说,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而且还连续参加了两届。“因为我得奖那年是读高二,当时规定,如果是高三毕业生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并且得到一等奖的话,考大学就会得到一些照顾,但必须是高三。第二年我又参加了新概念作文比赛,但这个一等奖最后也没加分。”

  高三那一年,他写出了《幻城》,最初只是一个短篇,很短,他当时根本没预料到,这样一个短篇,居然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2003年,在短篇《幻城》基础上写的长篇玄幻小说《幻城》出版了,2003年1月底上市至当年的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至今已卖出130多万册)。这一切,来得太快,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幻城》带给他近百万的收入,以及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知名度。

  他说:“17岁时候的自己无限勇敢。”

  创业并非一蹴而就

  坐在公司会客室沙发上的郭敬明,看上去更像个大学生,他身材瘦小,染成黄色的头发扫过额头,脸颊和肩膀与前两年相比越发清瘦了。这个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的小老板,已是中国最富有的作家之一。

  身兼最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副总编辑等多重头衔的郭敬明,常常在图书排行榜上占据半壁江山,进账如流水。短短几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像热带植物一样飞快成长,原来在静安寺和大连路的办公室都已容纳不下不断增多的员工——从最初几个人的工作室,到每年为长江文艺贡献四五亿图书码洋的出版公司,郭敬明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就像几乎所有创业者的发展轨迹一样,郭敬明如今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

  《幻城》的成功并未让他安于现状。在一款名叫《仙境传说》的网络游戏中,他结识了身在大庆的高三学生Hansy。Hansy擅长设计,自己有一个站,郭敬明看过,很欣赏,因此成为好友。

  那段时间的某一天,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常晶邀郭敬明一起吃饭。席间,郭敬明有意无意地说起:“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可以帮助朋友一起发表作品。”听者有心,很快,春风文艺决定出资和郭敬明合作,在青春文学出版物上做一些尝试。

  2004年6月6日,这一天,是郭敬明21岁的生日,也是他和Hansy、痕痕等5位朋友一起开始创业的日子。他们成立了“岛”工作室,英文名为“I5land”。

  《岛》系列的成功,为郭敬明赚得了事业历程中的第一桶金。他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因为比较喜欢出版这个行业,希望把我的理念推广出去,我觉得中国的出版业在很多方面其实还很传统,虽不能说落后,但缺少适量新鲜的血液。我希望能有更多更新鲜的东西出来”。

  他说:“只要好的设计再加上优秀的文章,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阅读上的享受,就肯定能做好。”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尽管那时候并没有多少资金。

  “岛”工作室的成员在上海闸北区租了一套14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公寓房作为工作室,吃住都在那儿。工作之余,吃饭、K歌,是郭敬明和朋友们最大的乐趣;但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对于文字、插图和版式,郭敬明很苛刻,甚至追求极度完美,这让他的合作伙伴及员工都倍感压力。现任最世文化公司副总经理的痕痕至今还记得,一天晚上,他听到有人在啜泣,扭头一看竟是小四(郭敬明的昵称),他一边哭一边抱怨:“事情那么多,那么忙,而自己写东西的状态也没有,这一切何必何必……”

  还好,《岛》甫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快从最初的四五万份飙升到每期20万份,给合作双方都带来滚滚的财源。当年,郭敬明就被中国《福布斯》选入名人排行榜,位列第94名。

  郭敬明很快显露出一个优秀出版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敏锐的市场嗅觉,对图书视觉样式的准确判断,以及不可或缺的敬业精神。痕痕说:“当时我们只能一个人作图,一个人排版,小四约稿写稿,我审稿。常常通宵排版,通宵打印。

  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郭敬明共同投资,在“岛”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敬明和他的伙伴们,也从吃住工作一体的公寓里搬了出来,搬进商务楼17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当年10月,与长江文艺合作的《最小说》开始试刊。他说:“我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有成功的把握。”

  2005年,他第二次被中国《福布斯》选进了该刊“名人榜”的第92名,这个排名比上一年前进了2名,让他很高兴。

  他是双子座,而且是AB血型,性格中有多面性。在KTV里,听着《掌声响起来》那首老歌,他会勾着痕痕的脖子说:“我要哭了。”

  他的图书赢得了粉丝们的尖叫,但有时也会听到负面的讥讽与批评。对于这些,他表面上云淡风轻不以为意,其实,压力都积在心里。他有一次跟痕痕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只看到我的不好,却不会看到我做过什么?我做这些真的已经很累了。”

  说这话时,眼泪已经把眼眶撑满了。

  有时候,他又会变成一个“暴君”。为了追求完美,他会撕下脸皮大声呵斥:“没有一篇稿子是满意的!”“这次的初审质量都非常差!”“看了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

  他说大部分的情景都是他歇斯底里地发飙,音量放大到全公司人都能听见,而痕痕只是安静地听着,也不太说话。这位跟郭敬明并肩战斗了8年的女孩,有时不得不忍受着郭敬明的坏脾气。

  这种坏脾气,为日后的公司地震埋下了伏笔。

  2007年,在《最小说》发行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一场内部的风暴正在酝酿。柯艾公司的元老、时任柯艾公司美术总监的Hansy因不满郭敬明的一些做法而选择离开,连同原本在柯艾公司的晴天、不二等人一起创办了《Alice》杂志。2010年,《Alice》和世纪文景的合作以停止告终,Hansy重新回到了郭敬明身边,负责笛安主编的《文艺风赏》杂志的设计。

  一边争议着,一边接受着

  从最初的5个人起步,到现在30多个员工、两个分部的规模,郭敬明的最世公司运营良好,事业蒸蒸日上。

  《最小说》占据中国青春文学杂志市场1/3的份额,“郭敬明”这三个字,也已成为一个烫金招牌,而他手下的20多位作家也是背靠“郭敬明”这棵大树好乘凉。

  虽然签了那么多作家,但郭敬明说他的选择标准还是很严格。“写得好是第一位的,在写得好的前提下,还需要好的机遇和平台。我们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把这个作品尽可能地推广出去,但这个作品是否受欢迎归根结底还要看作品本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司虽然签约了七八十个作家,也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很受欢迎的原因。”

  2010年,柯艾公司更名为“最世”,郭敬明的解释是:“因为经营的范围扩大了。”具体的“经营范围”,他并未详细透露。柯艾公司并未撤销,而是作为一个分部继续存在。

  一般情况下,郭敬明上午会在大连路的柯艾分部,下午赶到公司总部。事实上,他现在在上海的时间一个月不过就是10天左右,其他时间都在外地签售,做节目。

  2010年,郭敬明以2300万的收入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次席,自2006年以850万人民币入选该排行榜(排名第五)以来,这已是他第5次进榜,其中,2007年和2008年甚至荣登榜首。

  从以江姐和恐龙闻名的自贡只身来到上海,财富对他来说,已经不成为一个压迫性的问题。他说:“8年前的自己,受不了分离,受不了孤单,受不了成长……”而现在,差不多什么都有了。

  他在生活上随性而为,晒出汤臣一品的豪宅也无所谓;他身上从来不缺话题,面对争议,他已不像出道之初那样焦虑和紧张。

  很快将“三十而立”的郭敬明正抓紧青春的尾巴,步步为营。这就是郭敬明,一个在商业和文学间扮演着多重角色的年轻人。他在商业上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拥有实现梦想的个人与团队,他当然也正在书写着一段中国青春文学出版的梦幻神话。

励志人物故事14

  

  关汉卿给我的感觉是热闹与寥落两个极端的混合体。这一刻,如此寥落,世态苍凉,万古一灯,枯坐在茶楼的曲家在万籁俱寂之时,听着曲子,想想那个渺远的元代,总会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实在是白驹过隙,转眼就是黄花落地,虚空来袭,躲不过风雨也躲不过沟沟坎坎。而在下一刻,这种寂寥又迅猛地变成了大开大合的热闹,一时间锣鼓震天响、杯盏往来、笙歌不息,让我有恍在梦中的感觉。

  关汉卿的人生即是如此,悲剧喜剧、低潮和高潮说来就来,他并不觉得突兀,也不感到尴尬。他觉得自己是从这俗世里来,终究还是要回到俗世里去,所以心下这么想着,也就不那么难过了。在那个热闹的世界里,人间苦恼再多,却也是可以有一些快乐的。

  有了这样的心态,关汉卿也就不会孤独。他不道东西长短,也无心搬弄是非,嚼旧话头。那或艳丽或哀戚的传说,在他的笔下都是香烟缭绕的大殿中央上演的唯美传说,演到凄凉之处,若是同在一个屋檐下,雨水啪嗒啪嗒滴下来,人儿就一同入戏了。戏里的人上东山看闲花,台上的人吊着嗓子唱尽悲伤。

  整个世界,包括元大都在内,都是他生命的风尘场,在那里可以目睹人间万象,以及不同命运的人物或戏剧化的事情。他懂得忙里偷闲,懂得穷快活,杂耍般的生活经历,让他的生命格外的饱满。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关汉卿“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就在元大都的深巷中,他“旧酒投,新醅泼”,油灯下为这些萍水相逢的人抒写着万千故事,解读那风尘之中难于驾驭的命运。他的戏本子写的是喋喋不休的鸡毛蒜皮事,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写江湖上人物,写凡间的苦楚,洒脱不羁的性情。那一片断壁残垣、瓦砾废墟,在他的笔下就是万古的苍凉。日月悬于天地之中,清浊、忠奸,便是那朗朗乾坤下透亮的镜子,世间百态皆在其中。而那率性而深情的剧里人生,则更是悲慨之气溢满全卷。

  然而,关汉卿却又是极有性情的。在最初写《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的时候,他这样写道:“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句话让我觉得,就算是俗,他也俗出味道和性情来了。

  

  这个在生活中滑稽、自嘲的元代人,他的杂剧有着惊人的深刻与看穿世间冷暖的透彻。关汉卿的句子看起来是浅陋的,但却是他对生活的真实理解。他满脸沧桑看着台上台下,却没有谁能知道他的苦衷。或者说人间的甘苦、困顿,对于关汉卿来说都是一样的,他具备这样一种精神和消融苦难的力量。

  古代人晴耕雨读,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古典场景之一。关汉卿在这首曲子里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耕讀生涯中,一个人的风轻云淡。清朗的天地之间,一个人在田地里劳作,风吹过来,草木的清香沾满衣襟,这份闲适是非常难得的。但关汉卿退隐人间,却并没有着急去扮演隐士的.角色,他要出演的是他自己,没有粉饰的人生,没有雕琢的情节,这是他的本色。他的歌词和宾白都是如此有趣,以致在他高兴的时候自己也披挂上阵、粉墨登场,在欢呼和人潮之中为这世间的沧桑所感动而垂泪。因为长期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关汉卿已经忘记所谓的身份、名份,他要的只是在这个剧本的高潮说出那满腔的心事,与昨天一起喝酒的那个朋友拱手问候。他嫉恶如仇,铁骨铮铮,伏案草书,写闺阁秘事、写国难当头、写天地乾坤与人间冷暖痴情意,出入街头里巷,与这些老友一同登场,那人生最紧要的剧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为了这一个时刻的来临。

  了解关汉卿的这份心思,便不难读懂他的曲子。

  南亩耕,东山卧。关汉卿似乎想到了三国时代南阳的诸葛孔明,陶潜的南山菊花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那天地间的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是银灯下的琉璃光影,玄远而神秘。但是前朝已经过去,他现在是金朝遗民,生活在元大都,那绿草窗下,峨眉淡了,笔墨疏了,可以采菊、耕读的土地已经找不到了。他混迹在街巷里,却有着冷峻的心灵世界,目光时时注视着人间,而不是朝向虚空之处。看到这天宇之下,人间的繁华与悲凉,冷漠与哀伤,勘贤愚枉他都会感到不可抑止的悲痛,而虚度光阴,他亦会倍加焦灼。

  在关汉卿的杂剧里,他见识过那么多人生的悲剧,那么深的嗔怒,不可控制的情绪,无法化解的恩怨,以及官场权力游戏角逐的荒诞,已经对病痛、哀伤这样的人生有了超脱的视角。不过,所幸他并没有变得狡猾或者按照遁入空门的教诲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只是按部就班,喝酒就是喝酒,吵架就是吵架,琐碎的事情对于他也是一种幸福。至于他是否能够找到那座云雾缭绕的青山,是否能够乘云而去,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关汉卿的戏剧人生就是这样启幕,唱腔一开始就是俗得要命,但却不是鄙俗,而是与人群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最终不再分辨你我的和光同尘。他时而登场,穿的是布衣,演的是三等角色,台上走一圈,读者和看官眼花缭乱,仔细分辨,侧身倾听,却会怦然心动。正待你追问他今生将何去何从,豁然间,唱腔滚落,他人仿佛是已经云游归来,台下就是围拢着的众人。如果你此刻已经对人生这个唱本感到厌倦,不妨坐下来听听这个浪子怎么吟唱、又怎么地让人泪下。

  

  南山的菊花已经谢了,此时是元代了,时光从古到今都是那样悠悠然地翻过。蹒跚地走着,迷惘之时,那唱腔从人生荒凉的废墟上面飘来,此刻的山,已经苍老,此时的人已经满头白发。那躬耕南亩的古人,就当作是古人留下的一个传奇之地吧,关汉卿寻找他的一亩三分地,来到这荒芜之中,立身于当朝的旷野,“闲将往事思量过”,那似雾非烟的往事,莽苍苍一片,没有泪水和曲谱,只能靠着那点倔强的性情去猜度。

  如果能在某处寻找几块闲田,关汉卿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个模样。罢扫蛾眉、净洗粉脸、卸下云鬟的女子已经孤独地离去,淡妆不用画蛾眉,粗茶淡饭的女子却是深明人生大义。在剧中人哭到地老天荒,没有光明的救赎,只有一折一折的剧演下来,漫长的人生以及碎碎的剧情。

  昔时的关汉卿已经知道,世间再无这样的诗意之地,躬耕南亩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如今想再“躬耕南亩”,心中的桃源已经不存在了,宁静一旦被打破,生命的意义也就陷入困境。“南亩耕,东山卧”,南亩早是传说中的故事了,想出世就要渡江、撑船,想入得那山水佳境就要作出一定的割舍。

  关汉卿本人平生倒是从没想过一朝成为封疆大吏,但躬耕南亩,醉卧东山,却也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并不是说关汉卿没有了那种大智大勇的魄力,他只是独辟蹊径,在人生的这堵墙上打开了另一扇门。他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不会像心灵受到伤害意在宦海的士子那样脆弱。

  对于关汉卿来说,生活就是他的剧场,此世便是彼岸。他不会盲目寻求所谓的救赎,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吹拉弹唱,看起来无所不能,嚷着要寻找那个可以隐居的南山,但他的心是岿然不动的。

  他一个人在酒楼上看南来北往的客人,嘈杂与喧腾的大街上,他感觉到自己对编织故事的剧本已经深感厌倦。已经过了对所谓的功名、天命、佛老的念叨的年岁,他只想安静地喝完这杯酒,投入这众人的欢腾之中。

  他昼夜危坐如山,却又懂得这欢腾的难得,将自己的孤独和悲凉融化在这人海中,是远比在冷清的书斋里写所谓的曲剧更为有趣的事情。生命对于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和街肆里的陌生人杯盏往来,与素昧平生、萍水相逢的客人击鼓传花,在那最热闹最狂热的时候,加入歌舞的行列。在酒未醒之前,从不期待黎明会到来,将美好的时光带走。

励志人物故事15

  人活着最需要什么?大约,只有将死的时候才看得最清吧。

  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就从别人的死里获得了生的经验。明亡之后,他选择了隐居。据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雪交亭枯坐,一坐就是好长时间,连天色将晚都浑然不觉。疲倦的时候,就到田垄之间走走,走累了,就回来坐坐。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清寂地过。

  有一件家具可以作为佐证。他所趴的那张桌子,日久天长,竟然留下了双肘的印痕。

  黄宗羲说,他是个死过好多次的人。清政府悬赏捉拿过他两次,指明要逮捕他一次,他被围困在城里一次,被揭发谋反两三次,另外,还有一次差点在沙地里气绝。真可谓九死一生。

  黄宗羲为什么要讲这些呢?他故意绕个弯子,谈及历史上的两个人,一个是秦相李斯,一个是西晋的名士陆机。李斯将要被腰斩的时候,回过头来对二儿子说:“我多想跟你一块儿牵着猎狗,到咱们上蔡县的东门去打野兔啊。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陆机临死的时候,也曾经感叹说:“唉,华亭的鹤鸣声,从此再也听不到了。”

  黄宗羲觉得,李斯和陆机临死时所遗憾不能做到的.,他现在都可以做到,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运吗?他接着说:“不自爱惜,而费之于庆吊吉凶之间,九原可作,李斯、陆机其不以吾为怪乎!”意思是,如果我还把人生浪费在琐碎之事中,而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李斯和陆机若能死而复生,一定会笑话我的。

  对于人生,有的人看不明白,有的人看明白了而做不到。黄宗羲大概就是那个既看得透彻又活得清醒的人吧。

《励志人物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励志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人物故事02-22

励志人物关汉卿的故事07-08

狄青的励志人物故事07-21

创业励志人物故事06-22

大人物的败笔励志人物故事07-25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08-24

和平间谍励志人物故事07-25

智答的励志人物故事07-25

最新人物励志故事07-25

励志人物故事

励志人物故事1

  王志千,1984年4月9日生,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飞行员。

励志人物故事

  早年经历

  王志千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20xx年考入川航艺术团参加舞蹈上演,同时成为一名空姐。自成为空姐之始,她就有了一颗想飞的心,她对飞机驾驶舱充斥好奇,一有机会就会问飞行员对于那些不拘一格的仪表的用途,还常常应用业余时间从各种道路了解飞机知识。

  学习飞行

  20xx年,王志千报考川航飞行员,并被选中,被川航送

  往美国学习飞行。在美国学习的两年,王志千克服了一系列的艰苦与妨碍。由于跨行业,学跳舞专业的王志千一切都要重来,“刚开始,我完全不晓得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只有课后付出更多的尽力去补习和预习作业。”战胜了语言上的难关,王志千终于在美国顺利考取了飞行私人驾照和商用驾照。

  随后她又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用半年时间考过了海内的驾照,最后又花了2个多月时间改装飞空客,而后跟机100个小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空客飞行员。作为拿到空客飞行驾照中国第一名女飞行员,空客中国总裁亲身为她颁发毕业证书。“当上飞行员的过程真得很长。”今年6月,王志千回到川航,经由2年的时间,从一名空姐顺利成为了一名及格的女飞行员。

  穿上制服的那天,她也忍不住夸了自己一句“我真帅”!王志千在男儿“统治”的蓝天里争夺到一片属于女性的天空。

  女人的美丽老是比她的阅历更吸惹人。王志千的生成丽质对造成她今天的成就有多大影响,切实难以定论,但能够确定的是,王志千自己并不以本人的英俊为阶梯,不论是做空姐仍是做飞翔员,王志千都是脚踏实地地去做。“男生能做的,我也能做!”这句话,我是信任的,究竟开飞机靠的是手,可不是脸蛋。

  王志千:一个人的舞台,要么很高,要么更高

  20xx年12月的一天,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大厅内,一位身穿飞行员制服的年轻靓丽女子吸引了不少乘客好奇的眼光;随后,这位女飞行员便呈现在了川航的对外宣扬画中,漂亮、老练、清纯的形象让她在清一色的男飞行员中显得分外凸起。

  她叫王志千,是我公民航内部培育出的第一名在岗女飞行员,也是空客公司和川航在中国结合造就的第一位空客女飞行员。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这个原认为自己会献身艺术的川妹子,现在终于实现梦想,展开残暴的银翼,在蓝天与地平线间的辽阔天地自在飞翔。

  炸锅了,俏丽空姐要当飞行员

  1986年1月28日,才两岁多点的王志千被父亲抱在怀里,和大人们一起目击了人类挑战宇宙巨大举动的失败全进程。按理说,两岁多的小女孩应当对这种事没有什么记忆,可逐步长大的王志千的脑海里却始终残留着“挑衅号”出事时的印象。

  从小身体苗条的王志千在父母的部署下,学起了舞蹈,并成为海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

  20xx年,当时四川航空公司要创办一个川航艺术团,到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来招工。王志千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想起了始终深藏在心坎的梦想——飞上蓝天。第二天一早,王志千偷偷地报了名。没想到一切顺利,王志千胜利地接到了录取告诉书。

  借着川航艺术团这块跳板,2年后,18岁的王志千踏上了川航的飞机舱,成为了一名空姐。工作之余,王志千最爱好缠着其余的飞行员求教飞行知识:假设自己要是作为飞行员,在飞行中碰到这些难题又该如何处置。

  大家对这个年青的小妹妹总是很关照,简直是有问必答,但也有人好奇地问她,女孩子为什么还想要懂得这些常识。王志千没有正面答复,她总是自豪地说:“我要是做飞行员,必定不比你们差。”没人把她的话认真,但王志千却真的有了这个主意。

  让王志千没想到的是,机遇居然真的来了。20xx年,四川航空公司开始招收飞行员,内部人员也可以报名。刚下飞机的王志千一听到这个新闻,连午饭都来不迭吃,立刻跑到公司人事部征询报名事宜。

  据说“空想飞行员”王志千真的跑去报名参加飞行员考试,川航内部跟她家里就炸了锅,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这时,乘务组也找到了王志千,告诉她公司预备让她担负乘务长,这象征着明白的事业提升空间。但王志千谢绝了公司的好心,她要凭自己的实力去闯一闯,她相信自己能行。

  公司高层对王志千的报考看法很快批下来了,批准王志千参加飞行员报名考试,但所有尺度都与男性飞行员雷同,没有任何政策上的关照。

  繁忙的招生考试很快就开端了,王志千等川航内部员工与众多社会报名职员一起,开始了马拉松式报名测验。通过身材测验、政治审查、文明素质考试、机警机动反映等一系列检测后,有50名幸运儿可以加入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测验,王志千成为了这50人中的一员。

  三个月的培训时光飞个别地从前了,通过英语、心理考试、体检等关口,50人中只有5人成为最后的荣幸者,王志千又成为了这5人中的一员。

  到美国去学开飞机

  因为这次招飞是川航与美国空客公司联合培养,王志千等5人须前往美国TULSA航空学校进行动期一年的学习。

  出国学习的高兴还没过,一座泰山就当头压来:要想去美国学飞,首先英语要过托福考试一关。固然作为空姐,王志千也会一些简略的英语对话,但要想在异国他乡生涯,这一点英语底子完整不够。

  于是,短期内攻克英文就成了王志千的重要义务。天天凌晨6点准时起床,头扎“必胜”头巾背一个半小时单词,英语磁带与大量的托福习题集更是王家的“熟客”。晚上9点,再来一小时的单词坚固训练。密集轰炸三个月之后,王志千的英文程度呈直线回升,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

  出国之旅最后在签证的关卡上产生了一点小问题。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官员迟疑地看着年轻漂亮的王志千,又看一眼她的申请理由竟然是“到美国学飞行”,不禁得分内怀疑。在他的眼里,一个美女要到国外学飞行,真实 未审难以相信,随即予以拒签。王志千傻了眼,没想到有一日,漂亮的形状竟然也会成为麻烦。幸好,后因由公司露面担保,王志千终于拿到了前往美国的签证。

  王志千就读的学校就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读的TULSA航空学校,在这里,她和搭档们一共呆了13个月。美国的学校采取的是全英语教学,王志千虽然考过了托福,但一进入全英文环境,立即就显得不够用。一堂课下来,最多能清楚非常之一二的内容。

  时间不等人,懂得课堂内容成为王志千的事不宜迟。每次下课后,她都主动找到教学,用结结巴巴的英语把自己的所有疑难都全体倒出来。美国的学校采用的是主动式教养方式,你如果自动向老师发问,老师会尽可能给你回答,就算无奈当场回答,也会给你指引方向;相反,假如对问题装疯卖傻,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一个礼拜后,教授给王志千安排了一个读书报告,请求她假设自己当初已经是一个飞行员,做出具体的飞行打算。和王志千合住统一间宿舍的是个名叫珍妮的美国女孩,这天下课回来,珍妮看到王志千愁眉不展地坐在书桌前,问明确了她的懊恼后,珍妮哈哈大笑地说:“漂亮的王,你不要担忧,美国人重视的是自己独破操作的才能,你只有尽你能力去做了,别管成果做得怎么,老师心里自有分数。”

  这话解开了王志千的心结,在浏览了大批材料后,王志千交上了一份虽不完善,但已经努力的读书讲演。在课堂上,传授当场表彰了王志千,以为她的呈文是独一一个有自己观点的。

  王志千学着和同窗、老师用英文交换,每天把自己浸泡在英文环境中,不到一个月后,她就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她也学着主动提问,甚至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和老师开展争辩。

  每次的实际操作,她都主动提出当老师的帮手,也时常把脸弄得像花猫一样,惹得同学们开心大笑。男学员提示她,留神维护自己美丽的脸,王志千自己却绝不在乎,一边用袖子擦着汗水说:“不要紧,我是来学飞行,不是学美容的。”

  飞行员看似轻松,但没有充分的精神与膂力也是吃不消的,所以学员们的力气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王志千作为唯一的亚洲女性,与其他男学员一比,身形就显得格外娇小,人家能轻松地做15个蝴蝶夹胸,她连5个都难以完成。从此当前,学校的飞行员力量练习区里,一个东方女子时常单独在这里进行着艰难的气力训练。哑铃、杠铃、深蹲器,跑步机。

  在一次持续性俯卧撑考试里,王志千在1小时内做了濒临3000个,比世界纪录3669个也少不了多少个,把不少本国学生镇住了,他们每当谈起“中国娃娃”时,都是面带敬仰的神色,竖起拇指。

  飞起来了,国内首位民航女飞行员横空降生

  对妄想成为飞行员的人而言,首次单飞是人生的转折点,而王志千的首次单飞之旅格外平稳。

  王志千现在都还记得,一个气象略带阴森的下战书,学校忽然发来通知,第二天一早上天单飞。兴奋、缓和,千万般味道涌上心头。辗转反侧的王志千直到清晨五点左右才沉沉睡去。叮当乱响的闹钟把脑袋一阵发晕的王志千叫醒时,时间已是7点30分,间隔王志千首次单飞时间只有半小时。

  因为昨晚没有休息好,一上飞机,王志千就感到脑袋一阵眩晕,理智告诉她,这样的状况上天一定十分危险。虽然首次单飞就打退堂鼓会给校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但王志千已顾不得很多,她要以一个飞行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王志千武断告知教师说,自己没有完全筹备好,请容许来日单飞。

  美国教员认为她已经具备单飞的能力,现在的状态是常见的飞行胆怯,因而没有同意,王志千只得开始进行起落操作。在教员的率领下,进行了三个起落,而三个起落都不标准,这证实驾驶员确实不在状态。王志千还是保持自己的意见,并且阐明自己昨晚因高兴而失眠,导致今天状态不佳,教员最后赞成了她第二天再单飞的恳求。

  果然,第二天,精力丰满的王志千纯熟地操作着教练机,很顺利地飞上了蓝天。摘取幻想的快感让王志千在空中禁不住为自己大声欢呼,王志千太棒了!

  真正飞上蓝天之后,王志千对天空的憧憬就更加痴迷了,她总是一有空就到学校的飞行治理部分,软磨硬泡更多的上机机会。同时,王志千还收罗了一大堆的飞机模型,没事的时候就在宿舍里模仿飞机起落与飞行,训练遇到各种突发状态的紧迫处理措施。

  恰是这种痴迷与癫狂的寻求,让王志千率先考完了私家驾照、商用驾照和仪表实践三大考试,成为这一届最早实现所有课程的学生。

  20xx年6月,王志千和另外4名中国学员一起完成了留学课业回国。回国之后的王志千并没有休息,而是一鼓作气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用了半年时间考我国的私照、商照和英语。

  作为首批与空客公司联合培养的飞行员,王志千又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空客飞行实习。看着这个娇滴滴的中国小女人,美国飞行员们眼睛里一开始投射的是不信赖的目光。

  有了出国留学的经验,王志千没有多说什么,她只是简单地指出美方飞行员几个飞行为作上的失误,以及在空中客车内部的救生装备放置地点不当。没有长时间的飞行教训,没有对空客一目了然,是相对无法作出这些评估的,王志千再一次博得了敬服的目光。

  跟机飞行100小时后,王志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空客飞行员。作为拿到空客飞行驾照的中国第一名女飞行员,空客中国总裁亲自为她颁发了毕业证书。

  20xx年12月15日,王志千驾空客321从成都飞北京,开始了自己的“童贞航”。

  如今的王志千已经是川航的著名飞行员,但她有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中国首位空客女机长。

励志人物故事2

  苏北先生说汪曾祺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天真。的确,汪老的天真无处不在。

  到香港访问,“临离香港,被一个记者拉住,问我对于香港的观感。我说我在香港听到了斑鸠和蟋蟀,觉得很亲切。她问我斑鸠是什么,我只好摹仿斑鸠的叫声,她连连点头。”

  每次读这段文字,我总被汪老的天真折服,香港可记住的东西很多,老人却记住了斑鸠和蟋蟀,且孩儿味十足,一本正经地学斑鸠叫,这是何等心境!

  林斤澜常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从哪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林斤澜又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肯定地说:“不,认真的,他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事后林斤澜问汪曾祺,汪曾祺说:“我只记住这一个电话号码。”又问:“那你自己家的不记得?”他断然答道:“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太可笑,妙在汪老的回答,宛如相声里的`“底儿”,一派天真盎然。

  汪曾祺到家乡某企业参观,负责人请他留言。汪曾祺接过留言薄,当看到一位女作家的名字时,竟脱口骂道:“什么鸟人!她也配留言,有她留言,我不留言。”后看到白桦和茹志娟的名字后,他才点头说:“白桦、茹志娟,都是好人。他们留了言,我也凑个热闹吧。”嫉恶如仇,嬉笑怒骂;性情所致,皆出于本真。

  与孙女相嬉,孙女在他稀疏的白头发上梳起了小辫,别人呵斥孙女,他却说:“你们管得着吗?我就愿意这么玩!”小孩子看到他在写文章,断然喝道:“让我看看。”他受宠若惊地呈上,小孩子磕磕巴巴地读完,垂手而立的汪先生谦虚相询,却只得个“不怎么样”,先生眼睛汪然地接过来,好不伤感……

  当代文坛对汪曾祺先生有个普遍的评价:亲切温润,善解人意,不失可爱。尤其是“不失可爱”的天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励志人物故事3

  当你被迫给猫铲屎时,一群人正走过草地青青,跨过流水淙淙,登雪山,过溜索,到处找屎铲。

  他们想找到这样一种粪便:大小、形状与红薯相近,表面闪着绿色的光泽,轻轻掰开,能闻到一股竹叶的清香。如果幸运,遇到还冒着热气的,他们会激动得扑上去!

  不错,这就是传说中“最香的动物大便”熊猫屎!也只有这种公认的“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才能让人争相铲屎。有外国媒体说:“熊猫宝宝打个喷嚏,1。5亿人的心都痛了。”

  这一次,充当“铲屎官”的是大熊猫重点种群常态化监测项目的野外调查队员。20xx年5月起,这群“最有味道的人”一连数月在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地毯式搜索,想要寻找新鲜的熊猫粪便,从中提取DNA,为每只大熊猫办张“身份证”。

  这种曾经的食肉动物改变了口味,却还没进化出草食性的肠胃,吃了不消化,又得紧锣密鼓地把夹杂着竹竿和竹叶的粪便排出来,一天就得二三十斤。

  沿着以往普查中发现的大熊猫生存区域仔细翻找“每天都可以找到几十上百坨粪便,都不新鲜,不符合DNA提取标准”。一位调查队员说。

  每当发现热气腾腾的熊猫粪便,研究者都会小心翼翼地戴着手套捡起、收好,兴奋地用GPS进行定位,详细记录发现熊猫屎的经纬度、海拔、时间,甚至粪便的长度及直径。

  “新鲜出炉”的粪便上有一层黏液,用乙醇浸泡后,能分离出鲜活的肠壁细胞,从中提取DNA进行鉴定,准确率超过90%。大熊猫的性别、年龄,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都能从中得知。如果“屎期”超出10天,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熊猫屎为研究者提供熊猫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界“热捧”:科学家在熊猫屎里找到能将植物分解为乙醇的细菌。商人用熊猫粪做肥料种出号称具有“抗癌奇效”的`“熊猫茶”。艺术家塑出熊猫屎“维纳斯”,卖出近30万元的天价……

  看起来,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熊猫一样惬意了。今年年初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数字显示,截至20xx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比20xx年完成的第三次调查结果增长了16。8%,栖息地面积也增长了近12%。

  但深入野生熊猫生存区域的研究者知道,熊猫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类活动依然在侵蚀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对于这种胆小的萌物来说,即便只是与人打了个照面,都可能就此远离这片生存区域。

  现有大熊猫栖息地被隔离成33个板块,其中18个种群数量少于10只。这意味着,大熊猫不仅面临着近亲繁殖的危险,一旦再次出现竹子大片开花死亡的情况,它们将无力穿越钢筋水泥,很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对于熊猫,人类的感情是复杂的。在见到活体熊猫“苏琳”之后,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长子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成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但也正是他,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度来华猎杀大熊猫。

  研究者明白,对待这种脆弱而可爱的物种,不打扰,是人类最后的温柔。

  几年前,一组卧龙自然保护区饲养员穿熊猫服照顾熊猫宝宝的图片在网上热传。暖心图片的背后是心酸的考虑:让进行野化训练的熊猫宝宝在没有人的环境下长大,让它不习惯看见人、不适应被人触碰,这样放归自然以后,也许有一天,这种戒备会救它的命。

励志人物故事4

  在不少人眼中,满腹经纶的于丹是最受欢迎的“段子大王”和“学术超女”,称得上“中国第一才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于丹是短板多多的小女人。

  于丹生来偏科,一直对数学不感冒。一次在饭桌上,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问于丹:“妈妈,527减107,等不等于527减100加7?”于丹想了想,回答说:“等于啊。”女儿于是就让妈妈算算看。于丹停了筷子认真一算,才知道自己错了。

  于丹的错误惹得在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她却不恼不火,说:“数学计算失误,确实是我的短板,但这个短板至少也带来了两个长板效应。第一,它激励了女儿——女儿会想,连妈妈都被我考下去了,以后我得再接再厉,给她出更多的题。这样一来,她不就更热衷于学习数学了?第二,失误也让我意识到了一点,凡事都别被自己的惯性思维给耽误了。拿今天这件事来说,在对待一件已经认定的`事情上,我稍稍多花了一点功夫去仔细分辨,结果发现它是一个伪命题。长此以往,我会扔掉越来越多的伪命题,烦恼也会越来越少。这样说来,短板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反观短板的态度,说得在场所有人心服口服。

  于丹的方向感极差,在学校里,她经常为找不到图书馆或哪个教学楼而气急败坏。于丹曾去过北极,也曾去过南极,分别见过北极熊和企鹅。一次,在学生面前,她讲到“北极的企鹅”时,底下哄堂大笑。学生们纷纷起哄:“企鹅是南极的!”陷入尴尬的于丹非但没有为自己争辩,反而谦虚地承认:“不得不说,方向感差也是我的一个短板,但这个短板也经常带给我欢乐。比如,当我站在南极点时,我终于可以肯定地说:我40多年都找不着北,但此刻,我往任何一个方向它都是北!”

  于丹这次谦虚而幽默地对待短板的态度,同样也让学生们折服。

  偏科、糊涂,对待这些短板,于丹从不避讳。于丹曾说丈夫娶她完全是“收容”她,主持人杨澜曾对她超差的方向感百思不得其解,却实在佩服她老能记住一些故事,信口拈来就是一个又一个富有深意的段子。这次,于丹照样搬出自己的短板进行解释:“你想想,我是个连家门都记不住的人,可想而知,我大脑里腾出的内存空间比你们的都大。既然内存大,如果我再不记住点什么,不就直接被国家‘收容’了吗?”

  的确,一个人不是为了标签而活,你没法较劲地和别人说自己什么事都能做到最好,所以只有接受自己的短板,才有可能真实起来。

励志人物故事5

  建设一座大教堂需要很多熟练的工匠,但只需要很少几个建筑师;类似于这种情况,建立一座科学的大厦需要很多合格的科学家,但只需要很少几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物。

  在科学工作中,各种不同工作者之间的高低差别并不是截然可分的,但是,人们都接受这种观点,即科学家有不同的类别是必要的。

  人们在书籍报刊中读到的科学家们几乎全都是卓越的人物,是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的领袖,不过,这些人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共同体的典型。他们是建筑师,人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从他们那里得到教益和启发,但是,如果认为所有的科学家都是这个样子,或者都应该是这个样子,那就错了。

  一般来说,大部分受人敬重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这一点与其他行业的情况是一样的;当然,他们是他们所在团体中的佼佼者。但是,那些成就格外卓著的科学家——开拓新领域的先驱们——的确共同具有他们的同行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某些特点。

  我认为,这些杰出的人物性格有五大特征:

  第一,他们都有超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一点在所有杰出科学家身上都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都渴望了解已观察到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们以探索精神研究事物,渴望探究未知世界。他们的求知欲联系着创新的激情,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为了满足创造出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独创性东西的强烈愿望——或者是一个新理论,或者是对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二,他们如醉如痴地热衷于自己的工作。他们从自己的工作中享受到真正的乐趣,为自己的工作进展而激动万分。这种近乎狂热的情绪很有感染力,它们可以成为研究小组鼓舞人心的领导和导师。

  第三,他们都有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作为领袖人物,对于问题的看法都来自自己对于证据的判断,而不过多地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观点充满信心,并具有总是对问题提出疑问的习惯。有时候,他们会给人留下过分傲慢或骄傲自大的印象,显得对别人的观点不够尊重。在遇到一些似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或者同事们的劝阻,或者批评意见时,他们常常十分执拗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萨宾(美国病毒学家)博士曾经说过:“无论你何等聪慧,如果你没有学会在挫折中生活,那你就不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他指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能要经受一百次失败才能得到一次成功,而一个平庸的科学家要想得到一次成功,也许必须经受一千次失败。创新需要勇气,甚至需要有点儿造反精神。当科学家遭到激烈反对、辱骂甚至迫害的时候,他们的勇气就来自于自己坚定的科学信念。所以,真正的革新家有时是很孤立的,是一个“孤独者”。

  第四,他们喜欢并有能力长时间艰苦工作,他们常常没有时间顾及家庭生活,也没有时间消遣、娱乐。据说,目前美国一些杰出的科学家一般都每周工作一百二十个小时。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献身于工作,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正像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探险家一样,他们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驱动,但丝毫没有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动机。

  第五,他们有强烈的荣誉感,勇于为自己的成功去争取和得到荣誉。他们认为,如果做出了一项发现,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发表这一结果的优先权,以及得到人们对这一优先权的认可。如果这一发现得到同行们的重视,那就是很高的奖赏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很有感情,常常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想法。少数人——绝不是全部,恐怕也不会是最伟大的——有一种狭隘、敏感的女人脾气,他们满怀猜忌地保护着对他们的创造和对他们的那一点儿荣誉的要求。

  当然,对于杰出的科学家,我们还能列出许多其他的特点来,诸如他们有造福人类的良好愿望,有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理想,他们有竞争力,有理智而活跃的想象力,等等,但是,这些特征在科学界之外的领袖人物身上也常常能见到。科学家常常会表现出音乐才能,这可能与科学本身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有关。

励志人物故事6

  20xx年11月18日,著名演员赵薇接受了凤凰卫视资讯台的采访。

  当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田歌准备提最后一个问题,一个很刁难的问题。她担心,这个难题可能引起赵薇粉丝的不满。为了使采访的气氛更融洽,她笑着声明:“这是导演组提出的问题,与我无关,我不负责任。”

  赵薇也笑着判断:“那一定是个很辣的问题。”

  田歌说:“这是一个很风趣的问题,听好了: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了下面4个男人,你会从中选择谁。他们是:一、赵本山,二、葛优,三、郭德纲,四、小沈阳。”话音刚落,观众哄堂大笑。

  “哎呀,这实在是太难答了。”赵薇一边感叹,一边思考。过了片刻,她说:“我可能会选择赵本山吧。”

  没想到,谁也没想到,年轻的赵薇会选择与年过半百的赵本山在一起生活。观众显然不理解,田歌也感到很惊讶,情不自禁地说:“啊?为什么?”

  赵薇慢条斯理地说:“首先,赵本山很幽默,很风趣,肯定不会让我闷;第二,他成熟,有智慧,可以让我思考问题,度过寂寞的'长日子;第三,我们都姓赵,很亲切。”

  田歌立刻接下话,提醒道:“第四,他可是个工作狂。”

  “没关系,我也是。”赵薇满不在乎地说。

  面对这个十分刁难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回答得顺理成章,也许是因为回答得可以自圆其说,也许是因为“都姓赵,很亲切”的理由无人可比,也许是因为回答属于“冷幽默”,也许是因为回答化解了大家的担心……总之,赵薇的妙答辣问,赢得了观众的开心欢笑和热烈掌声。

励志人物故事7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励志人物故事8

  马季是相声界的大师,深受观众的喜爱。在1984年的春节晚会上,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成为经典,内容主要是对虚假广告给予讽刺,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晚会直播结束时,大家都卸了妆,上了门口的客车,准备一起去饭店庆功。出发前,清点人数时,发现唯独少了马季。导演黄一鹤便进去找人,却发现马季还在里面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还拿着话筒说相声,导演一时看不明白,不知道马季的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事后才明白,原来是马季在跟一个热线观众互动,这个观众自称是首钢的工人,马季在春晚台上说相声的那段时间,他正在高炉的岗位上值班,后来听同事讲马季表演真精彩,所以这位工人就急忙打了,晚会结束后,热线工作人员早就离开了,由于是大过年的,马季不想让人家失望,便多起事来接了电话,首钢工人听出是马季的声音,便恳求马季再说一遍春晚时说的相声,马季一点也没有推辞,于是就出现了黄一鹤看到的那一幕。

  这个电话马季接了十多分钟,那时马季在春晚集主持与表演于一身,他又接近耳顺之年,再加上身体肥胖,春晚结束后,马季早已精疲力尽。可他为了一个陌生观众在新年里的小小愿望,又强撑身体,对着话筒重新表演。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马季就是用行动一步一步走上成功的舞台,他用行动诠释了大师的修为,当之无愧为一代相声界泰斗。

  大师的心中始终有他人,始终拥有一颗善良、宽容、豁达的心,如果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多多学习大师,相信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励志人物故事9

  这是一个会计的故事。

  韩颖离开工作了9年的海洋石油总公司,丢掉铁饭碗,正式加入了惠普(中国)公司,在财务部工作。

  那年,她已经34岁,面对异议,她说:人生什么时候改变都不会晚。

  一进惠普公司。韩颖就来了次大动作。

  那是80年代末,员工没有工资卡,每次发放工资都由两个人手工完成。同事负责点钱,韩颖负责核实。300多人的工资,当时又没有百元大票,厚厚一叠钞票,一个一个核实,数得她头晕眼花。韩颖暗自想,每年每月都如此发工资,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有什么办法呢?

  又是紧张的一天。下班了,韩颖疲惫不堪。路过公司附近的一间银行时,她突然灵光一闪。次日一大早。韩颖找到银行负责人,希望能为公司300多位员工开户。

  “我将每月的工资总数直接存到银行,员工凭折子领取工资。”

  负责人有些犹豫。

  韩颖道:“这样银行会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好事啊。”

  负责人经不起她的再三劝说,终于点了头。

  第二个月发工资的日子到了,韩颖兴奋地在财务部外面贴了张告示,告诉大家今后领工资不用排队等候了,直接拿着折子,到下面的银行领取就行。

  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每个拿到折子的员工似乎都不太满意,在财务科外站着,面有愠色地议论纷纷。韩颖心里正忐忑不安,直属领导传人来找她了。

  一跨进办公室,她就被批评了一顿,领导说她犯了两大错误:一是为自己轻松,让300多个员工自己取钱,自私;二是贴大字报搞宣传,不经上级同意就擅自行事,放肆。领导声色俱厉地让她回去检讨自己。

  韩颖回到财务室,努力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

  正在这时,上层的外方领导也传话来了。韩颖进去,看见对方赞许的笑脸。他肯定地说:“你改写了公司5年手发工资的历史,这种勇气和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嘉奖!”

  那一天,成为韩颖职场生涯的转折点,她因此被评为惠普公司年度优秀职员。在大会上,她意气风发地说:“好的设想常常被扼杀在摇篮里,但这绝对不是你变得平庸的真正原因。永远不要害怕改变,改变里就有契机,它会让你成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只要你是一只绩优股,投资者总会认识你,认可你,并且长久地支持你。”

  再回头,让我们看看韩颖迄今为止的人生履历表:

  她15岁下乡,24岁招工回城,分在天津渤海石油公司运输大队做汽车修理工。五十铃轮胎与她肩膀同高,累得她筋疲力尽。回到家,她仍抓紧时间学习会计学,并因业绩突出被调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她27岁进入厦门大学学习西方会计专业,在3年的学习期间还编译了一本140万字的英汉、汉英双解会计词典,是当时国内第一本西方会计工具书。

  她34岁进入惠普(中国)公司,38岁出任公司中国区财务经理,41岁任公司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和业务发展总监,47岁当选亚洲最佳CFO,去年成为英国著名的杂志《ASIACFO》的`封面人物,被该杂志评为“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是此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中国第一人。

  韩颖改变的不只是银行折子的功用,而是自己的一生。她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公司送给她的梅花图,书写着遒劲有力的4个大字:“傲骨生香”。

  何来傲骨?是十分的努力成就了十分自信,才酿就这份洒脱和芬芳。正如杨澜所说:“优秀女人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手中的权力,而是来自她们的意志与智慧。她们与很多人的差异是:勇于优秀——Darettoexcel。”

励志人物故事10

  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年轻时就诗才不凡,随着诗名渐大,有诗集要出版,他趋请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先生为他的诗集写序。梁实秋答应了。不久,序写好了,是一首分三段的诗,梁实秋让余光中去拿。去拿时,余光中一看,序诗与诗集内容没什么关联。当时,年少气盛的余光中把序退还给了梁实秋。

  以梁实秋的文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大为生气的'吧。可是,梁实秋反倒没生气,对余光中说:“我的诗写得是不怎么好。这样吧,诗集出来了,我写篇书评。”余光中的诗集出版后,梁实秋写了诗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后来,余光中谈起此事无限感叹地说:“我想,如果我的学生这样,马上训斥一顿,一脚踢他出去。老一辈的修养和气度,教人佩服啊。”

  气度并非人人都会拥有,它是一种学问,一种修养,一种谦虚的美德,拥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品质,是智者的胸怀,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

励志人物故事11

  同一天登上两岸三地媒体的头条,2008年之后江南春只有那么一次上的还是娱乐版因为和凤凰卫视女主播陈玉佳结婚。除了新娘已经怀孕,各大媒体都将爆点落在江南春的身家上,在各种版本的描述里,从60亿到300亿不等。

  事实上,结婚前的一年,是江南春从商以来最纠结的日子。那一年他的分众接二连三地遭遇冲击,股价一度从60美元跌至不足5美元;也是那一年他交出了CEO的大印,无视所有媒体的追问和猜测,关了手机,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如今看来,那一年他至少收获了爱情。

  当年勇

  早上,七点五十分,青年诗人醒来/把腰带束紧,毛衣穿好/眼睛暂时还不能回到现实/但阳光显然过于刺眼

  写这首诗时,江南春还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夏雨诗社社长,偶尔在学校的舞会上用诗人的身份邀请女孩子跳舞。若干年后,他已经不再写诗,在很多人眼中,他如果不开口,不暴露上海口音,身材和面相分明就是一个北方人。他说,写诗就像长青春痘,自己已经过了那个时期,经商是骨子里的选择。

  创办分众那年,江南春才30岁,不做诗人了,早上也醒来得更早,6点起床,9点到公司,一直忙到夜里一两点,从来不休周末。关于他的忙,有几个著名的段子:其一是,他的衣柜里只有衬衣,没有一件休闲服,鞋子进水了也没时间补;其二是,他的唯一休闲是足底按摩,因为做足底按摩的时候还能够打电话,谈事情;其三就是,他异常喜欢拜见客户,无论是创始之初,还是上市之后都亲自到场。这一风格,曾经也成为CEO界的典范,几乎所有行业的销售人员都酸溜溜地说过,人家分众业绩好是因为大老板陪着见客户。

  那时候的市场还没有微博,没有3G手机,没有平板电脑,等电梯等地铁等飞机都只能干等;那时候也正值经济周期中熊市向牛市的转换点,因此,分众的出现立刻被冠以新媒体之名,沉寂多时的风险投资商犹如鲨鱼嗅到了血腥味。在中国,要证明一个东西火不火,就看市场上多长时间会有它的山寨版,有多少种山寨版。20032005年,分众只用了三年时间便走完了从创立到美国上市的道路,而这三年里分众的模仿者们创造了另一个奇迹:公交车、停车场、医院、美容院甚至酒店厕所,人们目之所及之处,处处有广告,不少中小型户外广告公司从诞生第一天起,目标就是被分众收购。

  约他们谈谈价钱。这是江南春那段时间的口头禅。他的那份气粗,不仅源自财大2007年,分众的市值一度超过新浪、搜狐、凤凰卫视、白马等四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最高达到80余亿美元,也因为分众此前成功地完成了两单收购以1.83亿美元收购框架传媒,从而控制了电梯平面广告媒体90%的市场份额;以3.25亿美元的价格换得聚众传媒100%的股权,从而成为楼宇LCD广告的垄断者,保持二者的定价权,一直延续到今天。

  流年

  如果今天还有人问我楼宇电视会怎么样,我已经很不愿意回答了。2007年7月,江南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生活圈媒体的`概念让中国人耳目一新,但这种基于物理空间的商业模式却不太合华尔街投资者们的口味,面对分众每年50%以上的利润增长,他们依旧在分析报告中写下:想象空间有限。于是,江南春迅速地换了一个概念横跨户外、手机、互联网三大领域,中国最大的数字媒体集团。这一次,华尔街笑了,不断地给出买进、增持评价。

  本来,这只是江南春为华尔街量身定做的一个梦,谁知说着说着,他自己也陶醉于其中。速度快到了立竿见影,今天收购合同签下去,明天报表就并进来,股价就上涨。江南春回忆自己的那一阶段,简直就像着了魔。收购,是最耗费心力的一环,其实我不是一个果断的人,很多事情都反复犹豫,他说,就像一个人到了一个位置,下来了就觉得损失了形象,要维持形象,就要不断地付出代价。

  仅2007年一年,分众就将8家数字户外、10家手机广告公司和6家互联网广告公司纳入囊中。那时他自己都不清楚分众到底拥有或者参股多少家公司,他只知道再也没有让分众寝食难安的公司了。

  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率将超过50%。易观国际分析师曾经如此展望分众的2008年。

  可惜,2008年对于分众而言,是流年:315晚会曝光了垃圾短信,分众无线及旗下所有公司首当其冲;汶川地震导致大量的广告客户在一段时间内暂停投放;收购时被寄予厚望的玺诚传媒,不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收益,还让分众花了2亿美元重组其业务;好不容易挨到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来了。

  从零开始

  分众不会再谈什么数字媒体集团。2010年2月8日,在分众的年会上,江南春对着800多名员工这样说。在长达24页的PPT最后,他用最大号的字体写道:第八年,我们从零开始。

  这是江南春重返分众CEO一年后的表态。事实上,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分众史上最黑色的那一段时期,恰好是江南春退下CEO的时期。那时,虽然分众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冲击,江南春却始终无视一切媒体的追问和猜测。直到2009年初,为了配合分众与新浪合并大计,他才突然复出,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合并未被商务部批准。

  离开的那段时间,到底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江南春极少提起。总之在人们眼中,回来之后的江南春确实不一样了。他开始重视员工培训;要求每个主管在属下员工生日的当天亲自送上蛋糕;在成立7年后,终于办起了内刊;甚至还在公司内部设立了咖啡吧,并长期免费供应水饺和点心。

  现在,大家都知道,江南春一周工作四天,周五飞台中,下周一再回来。飞机一落地,他就关机,几乎没人认识他。周末,他与太太一起穿休闲服,到夜市吃饭,只用500台币就可心满意足。江南春说,他就这样强制性地慢下来了。分众也慢下来了。过去这两年,分众的重心重新回归到楼宇、框架和卖场广告联播网上。除了新进入影院内的电影映前广告市场,分众放弃了加油站数字广告屏和世博园周围的广告刷屏机等机会尽管资本市场认为是个不错的概念,但这一次江南春认为,还不到时候。

励志人物故事12

  狄拉克是英国物理学家与应用数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以沉默寡言出名。

  一位和狄拉克在剑桥大学共事多年的物理学家说,如果要和狄拉克讨论问题,最好是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不要有枝枝节节的废话,而狄拉克通常会看天花板5分钟,然后转看窗外5分钟,再回答“是”或“不是”,非常简洁。

  曾给爱因斯坦当助手的波兰物理学家英费尔德1933年去剑桥大学做研究,狄拉克的导师建议英费尔德去和狄拉克做正电子研究,于是英费尔德来到狄拉克在圣约翰学院的办公室。

  狄拉克微笑着开门,请他坐下,一言不发地看他。英费尔德用结巴的英语表示自己的英文不是太流利,他想这样狄拉克会开始讲话了。

  可是狄拉克仍微笑不语地看着他,英费尔德很尴尬,于是就直接说:“我想做正电子的研究,你不会反对和我合作吧?”狄拉克回答:“不!”就没有再讲话。

  英费尔德提出一个问题,拿起笔要写一个公式,问狄拉克的意见。狄拉克讲了一句只有5个词的'英语句子。英费尔德后来花了两天时间才明白这句子的意义。

  最后英费尔德想要告辞,就问:“如果我的研究有困难,你不介意我再麻烦你吧?”

  狄拉克说:“不!”

  英费尔德十分沮丧——怎么这个人这么难以沟通。

  有一次,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到狄拉克家里讨论物理问题,他的英语讲得不好,用一半法语一半英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表达自己所想,狄拉克静静地听着,却没有什么表示。

  过了一会儿,狄拉克的妹妹进入房间,用法语和哥哥交谈。这位访客发现,狄拉克用很流利正确的法语与妹妹交谈,他大吃一惊。原来从小到大,狄拉克的父亲要他们在家里讲法语,长大之后,兄妹交谈都是用法语。这位访客很生气地说:“为什么你不告诉我你会讲法语?你害我花了许多力气用英语和你交谈。”狄拉克简短地说:“你从来没有问我。”

  有一次,一个外国的访问学者拜访狄拉克,之后和他一起在学院共进晚餐。访客为了打破沉默,就对身旁的狄拉克说:“今天外面风很大。”狄拉克听他这么说之后,就站起来走开。访客想:“糟了,我这样谈天气的话,一定令他觉得无聊,他走了。”只见狄拉克打开门,把头伸出去,过一会儿转身回来,坐回他的椅子,说:“是的!”原来他为了验证这话是否正确,在观察之后才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就是那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信服者。

励志人物故事13

  文笔好,有头脑——这是郭敬明被喜欢的理由。

  事实上,一旦跟这个精致小生面对面接触,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混合着文人气质和优雅范儿的作家兼商人,其成功并不仅仅源于幸运。

  郭敬明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永远都是一副娱乐明星式的穿戴;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会彬彬有礼地问候致意。跟媒体打交道时,他会热情地滔滔不绝,也会精明地闪烁其词——在面对公众的任何场合,这个27岁的年轻人似乎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言谈举止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经常“被封面”的他,很注重穿衣细节,也习惯了为自己挑选配饰,所以生活总被各色奢侈品包围着。笔记本是爱马仕的,手提包是LV的,就连小熊钥匙扣也是PRADA的。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几乎不用笔写字的人,要买一个四位数的爱马仕笔记本……四爷我的钱包大概有十几个,这个是我放在书架上没有用的,随手拿来拍照应付一下新栏目,早知道,我就拿我的纯黑色的PRADA钱包了……输给安东尼。我恨!”

  在员工们看来,这个还带着孩子气的“郭总”很有亲和力,会把整个工作室的氛围调节得轻松活跃。

  现在,郭敬明除了写书之外,主要精力放在《最小说》和《最漫画》的编辑上。他现在的工作室是一个300平方米的大编辑部,有Swarovski水晶灯,装潢极富现代感,穿着时尚的年轻员工们穿梭其间。

  郭敬明每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舒适、小资的氛围里,编着童话般的畅销书和精美的漫画,赚着更多的钱,畅想着公司上市的那一天。

  这一切来得太快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郭敬明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从《诗经·鲁颂》中摘了“敬明”二字,作为孙子的名字,意为“品德光耀”。

  不过郭敬明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四川自贡的工薪阶层,家里有些书,但并不多,父母也从未刻意培养他文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只是,郭敬明说:“如果我问他们要零花钱买课外书的话,他们从来不会拒绝。”

  也许正是这种宽容的.家庭氛围,让郭敬明可以自由地呼吸。他攒零花钱,买喜欢的《少年文艺》,还有安徒生,丹麦那个遥远国度的童话故事。

  “我觉得我的写作可能更多的还是受小时候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影响。”他说,“他的童话不同于一般的童话,他的文字像月光一样清冷,很美,有时候又很凄凉。他的《海的女儿》、《冰雪女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都很唯美,因为我小时候读过太多安徒生童话,所以不经意间就会受到他的影响。”

  他从小就对文字敏感。小时候,他的语文和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使他有信心尝试着投稿。1997年读初中二年级时,他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处女诗作《孤独》。“那时候觉得写诗简单,当然现在知道不简单了,那时候就觉得诗歌短,而且也比较流行。”

  那一次的投稿经验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但他又觉得诗歌的篇幅太短,讲故事的冲动让他开始写散文和小说,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而且还连续参加了两届。“因为我得奖那年是读高二,当时规定,如果是高三毕业生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并且得到一等奖的话,考大学就会得到一些照顾,但必须是高三。第二年我又参加了新概念作文比赛,但这个一等奖最后也没加分。”

  高三那一年,他写出了《幻城》,最初只是一个短篇,很短,他当时根本没预料到,这样一个短篇,居然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2003年,在短篇《幻城》基础上写的长篇玄幻小说《幻城》出版了,2003年1月底上市至当年的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至今已卖出130多万册)。这一切,来得太快,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幻城》带给他近百万的收入,以及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知名度。

  他说:“17岁时候的自己无限勇敢。”

  创业并非一蹴而就

  坐在公司会客室沙发上的郭敬明,看上去更像个大学生,他身材瘦小,染成黄色的头发扫过额头,脸颊和肩膀与前两年相比越发清瘦了。这个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的小老板,已是中国最富有的作家之一。

  身兼最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副总编辑等多重头衔的郭敬明,常常在图书排行榜上占据半壁江山,进账如流水。短短几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像热带植物一样飞快成长,原来在静安寺和大连路的办公室都已容纳不下不断增多的员工——从最初几个人的工作室,到每年为长江文艺贡献四五亿图书码洋的出版公司,郭敬明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就像几乎所有创业者的发展轨迹一样,郭敬明如今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

  《幻城》的成功并未让他安于现状。在一款名叫《仙境传说》的网络游戏中,他结识了身在大庆的高三学生Hansy。Hansy擅长设计,自己有一个站,郭敬明看过,很欣赏,因此成为好友。

  那段时间的某一天,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常晶邀郭敬明一起吃饭。席间,郭敬明有意无意地说起:“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可以帮助朋友一起发表作品。”听者有心,很快,春风文艺决定出资和郭敬明合作,在青春文学出版物上做一些尝试。

  2004年6月6日,这一天,是郭敬明21岁的生日,也是他和Hansy、痕痕等5位朋友一起开始创业的日子。他们成立了“岛”工作室,英文名为“I5land”。

  《岛》系列的成功,为郭敬明赚得了事业历程中的第一桶金。他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因为比较喜欢出版这个行业,希望把我的理念推广出去,我觉得中国的出版业在很多方面其实还很传统,虽不能说落后,但缺少适量新鲜的血液。我希望能有更多更新鲜的东西出来”。

  他说:“只要好的设计再加上优秀的文章,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阅读上的享受,就肯定能做好。”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尽管那时候并没有多少资金。

  “岛”工作室的成员在上海闸北区租了一套14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公寓房作为工作室,吃住都在那儿。工作之余,吃饭、K歌,是郭敬明和朋友们最大的乐趣;但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对于文字、插图和版式,郭敬明很苛刻,甚至追求极度完美,这让他的合作伙伴及员工都倍感压力。现任最世文化公司副总经理的痕痕至今还记得,一天晚上,他听到有人在啜泣,扭头一看竟是小四(郭敬明的昵称),他一边哭一边抱怨:“事情那么多,那么忙,而自己写东西的状态也没有,这一切何必何必……”

  还好,《岛》甫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快从最初的四五万份飙升到每期20万份,给合作双方都带来滚滚的财源。当年,郭敬明就被中国《福布斯》选入名人排行榜,位列第94名。

  郭敬明很快显露出一个优秀出版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敏锐的市场嗅觉,对图书视觉样式的准确判断,以及不可或缺的敬业精神。痕痕说:“当时我们只能一个人作图,一个人排版,小四约稿写稿,我审稿。常常通宵排版,通宵打印。

  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和郭敬明共同投资,在“岛”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敬明和他的伙伴们,也从吃住工作一体的公寓里搬了出来,搬进商务楼17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当年10月,与长江文艺合作的《最小说》开始试刊。他说:“我决定做一件事,就一定有成功的把握。”

  2005年,他第二次被中国《福布斯》选进了该刊“名人榜”的第92名,这个排名比上一年前进了2名,让他很高兴。

  他是双子座,而且是AB血型,性格中有多面性。在KTV里,听着《掌声响起来》那首老歌,他会勾着痕痕的脖子说:“我要哭了。”

  他的图书赢得了粉丝们的尖叫,但有时也会听到负面的讥讽与批评。对于这些,他表面上云淡风轻不以为意,其实,压力都积在心里。他有一次跟痕痕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只看到我的不好,却不会看到我做过什么?我做这些真的已经很累了。”

  说这话时,眼泪已经把眼眶撑满了。

  有时候,他又会变成一个“暴君”。为了追求完美,他会撕下脸皮大声呵斥:“没有一篇稿子是满意的!”“这次的初审质量都非常差!”“看了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

  他说大部分的情景都是他歇斯底里地发飙,音量放大到全公司人都能听见,而痕痕只是安静地听着,也不太说话。这位跟郭敬明并肩战斗了8年的女孩,有时不得不忍受着郭敬明的坏脾气。

  这种坏脾气,为日后的公司地震埋下了伏笔。

  2007年,在《最小说》发行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一场内部的风暴正在酝酿。柯艾公司的元老、时任柯艾公司美术总监的Hansy因不满郭敬明的一些做法而选择离开,连同原本在柯艾公司的晴天、不二等人一起创办了《Alice》杂志。2010年,《Alice》和世纪文景的合作以停止告终,Hansy重新回到了郭敬明身边,负责笛安主编的《文艺风赏》杂志的设计。

  一边争议着,一边接受着

  从最初的5个人起步,到现在30多个员工、两个分部的规模,郭敬明的最世公司运营良好,事业蒸蒸日上。

  《最小说》占据中国青春文学杂志市场1/3的份额,“郭敬明”这三个字,也已成为一个烫金招牌,而他手下的20多位作家也是背靠“郭敬明”这棵大树好乘凉。

  虽然签了那么多作家,但郭敬明说他的选择标准还是很严格。“写得好是第一位的,在写得好的前提下,还需要好的机遇和平台。我们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把这个作品尽可能地推广出去,但这个作品是否受欢迎归根结底还要看作品本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司虽然签约了七八十个作家,也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很受欢迎的原因。”

  2010年,柯艾公司更名为“最世”,郭敬明的解释是:“因为经营的范围扩大了。”具体的“经营范围”,他并未详细透露。柯艾公司并未撤销,而是作为一个分部继续存在。

  一般情况下,郭敬明上午会在大连路的柯艾分部,下午赶到公司总部。事实上,他现在在上海的时间一个月不过就是10天左右,其他时间都在外地签售,做节目。

  2010年,郭敬明以2300万的收入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次席,自2006年以850万人民币入选该排行榜(排名第五)以来,这已是他第5次进榜,其中,2007年和2008年甚至荣登榜首。

  从以江姐和恐龙闻名的自贡只身来到上海,财富对他来说,已经不成为一个压迫性的问题。他说:“8年前的自己,受不了分离,受不了孤单,受不了成长……”而现在,差不多什么都有了。

  他在生活上随性而为,晒出汤臣一品的豪宅也无所谓;他身上从来不缺话题,面对争议,他已不像出道之初那样焦虑和紧张。

  很快将“三十而立”的郭敬明正抓紧青春的尾巴,步步为营。这就是郭敬明,一个在商业和文学间扮演着多重角色的年轻人。他在商业上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拥有实现梦想的个人与团队,他当然也正在书写着一段中国青春文学出版的梦幻神话。

励志人物故事14

  

  关汉卿给我的感觉是热闹与寥落两个极端的混合体。这一刻,如此寥落,世态苍凉,万古一灯,枯坐在茶楼的曲家在万籁俱寂之时,听着曲子,想想那个渺远的元代,总会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实在是白驹过隙,转眼就是黄花落地,虚空来袭,躲不过风雨也躲不过沟沟坎坎。而在下一刻,这种寂寥又迅猛地变成了大开大合的热闹,一时间锣鼓震天响、杯盏往来、笙歌不息,让我有恍在梦中的感觉。

  关汉卿的人生即是如此,悲剧喜剧、低潮和高潮说来就来,他并不觉得突兀,也不感到尴尬。他觉得自己是从这俗世里来,终究还是要回到俗世里去,所以心下这么想着,也就不那么难过了。在那个热闹的世界里,人间苦恼再多,却也是可以有一些快乐的。

  有了这样的心态,关汉卿也就不会孤独。他不道东西长短,也无心搬弄是非,嚼旧话头。那或艳丽或哀戚的传说,在他的笔下都是香烟缭绕的大殿中央上演的唯美传说,演到凄凉之处,若是同在一个屋檐下,雨水啪嗒啪嗒滴下来,人儿就一同入戏了。戏里的人上东山看闲花,台上的人吊着嗓子唱尽悲伤。

  整个世界,包括元大都在内,都是他生命的风尘场,在那里可以目睹人间万象,以及不同命运的人物或戏剧化的事情。他懂得忙里偷闲,懂得穷快活,杂耍般的生活经历,让他的生命格外的饱满。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关汉卿“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就在元大都的深巷中,他“旧酒投,新醅泼”,油灯下为这些萍水相逢的人抒写着万千故事,解读那风尘之中难于驾驭的命运。他的戏本子写的是喋喋不休的鸡毛蒜皮事,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写江湖上人物,写凡间的苦楚,洒脱不羁的性情。那一片断壁残垣、瓦砾废墟,在他的笔下就是万古的苍凉。日月悬于天地之中,清浊、忠奸,便是那朗朗乾坤下透亮的镜子,世间百态皆在其中。而那率性而深情的剧里人生,则更是悲慨之气溢满全卷。

  然而,关汉卿却又是极有性情的。在最初写《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的时候,他这样写道:“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句话让我觉得,就算是俗,他也俗出味道和性情来了。

  

  这个在生活中滑稽、自嘲的元代人,他的杂剧有着惊人的深刻与看穿世间冷暖的透彻。关汉卿的句子看起来是浅陋的,但却是他对生活的真实理解。他满脸沧桑看着台上台下,却没有谁能知道他的苦衷。或者说人间的甘苦、困顿,对于关汉卿来说都是一样的,他具备这样一种精神和消融苦难的力量。

  古代人晴耕雨读,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古典场景之一。关汉卿在这首曲子里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耕讀生涯中,一个人的风轻云淡。清朗的天地之间,一个人在田地里劳作,风吹过来,草木的清香沾满衣襟,这份闲适是非常难得的。但关汉卿退隐人间,却并没有着急去扮演隐士的.角色,他要出演的是他自己,没有粉饰的人生,没有雕琢的情节,这是他的本色。他的歌词和宾白都是如此有趣,以致在他高兴的时候自己也披挂上阵、粉墨登场,在欢呼和人潮之中为这世间的沧桑所感动而垂泪。因为长期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关汉卿已经忘记所谓的身份、名份,他要的只是在这个剧本的高潮说出那满腔的心事,与昨天一起喝酒的那个朋友拱手问候。他嫉恶如仇,铁骨铮铮,伏案草书,写闺阁秘事、写国难当头、写天地乾坤与人间冷暖痴情意,出入街头里巷,与这些老友一同登场,那人生最紧要的剧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为了这一个时刻的来临。

  了解关汉卿的这份心思,便不难读懂他的曲子。

  南亩耕,东山卧。关汉卿似乎想到了三国时代南阳的诸葛孔明,陶潜的南山菊花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那天地间的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是银灯下的琉璃光影,玄远而神秘。但是前朝已经过去,他现在是金朝遗民,生活在元大都,那绿草窗下,峨眉淡了,笔墨疏了,可以采菊、耕读的土地已经找不到了。他混迹在街巷里,却有着冷峻的心灵世界,目光时时注视着人间,而不是朝向虚空之处。看到这天宇之下,人间的繁华与悲凉,冷漠与哀伤,勘贤愚枉他都会感到不可抑止的悲痛,而虚度光阴,他亦会倍加焦灼。

  在关汉卿的杂剧里,他见识过那么多人生的悲剧,那么深的嗔怒,不可控制的情绪,无法化解的恩怨,以及官场权力游戏角逐的荒诞,已经对病痛、哀伤这样的人生有了超脱的视角。不过,所幸他并没有变得狡猾或者按照遁入空门的教诲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只是按部就班,喝酒就是喝酒,吵架就是吵架,琐碎的事情对于他也是一种幸福。至于他是否能够找到那座云雾缭绕的青山,是否能够乘云而去,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关汉卿的戏剧人生就是这样启幕,唱腔一开始就是俗得要命,但却不是鄙俗,而是与人群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最终不再分辨你我的和光同尘。他时而登场,穿的是布衣,演的是三等角色,台上走一圈,读者和看官眼花缭乱,仔细分辨,侧身倾听,却会怦然心动。正待你追问他今生将何去何从,豁然间,唱腔滚落,他人仿佛是已经云游归来,台下就是围拢着的众人。如果你此刻已经对人生这个唱本感到厌倦,不妨坐下来听听这个浪子怎么吟唱、又怎么地让人泪下。

  

  南山的菊花已经谢了,此时是元代了,时光从古到今都是那样悠悠然地翻过。蹒跚地走着,迷惘之时,那唱腔从人生荒凉的废墟上面飘来,此刻的山,已经苍老,此时的人已经满头白发。那躬耕南亩的古人,就当作是古人留下的一个传奇之地吧,关汉卿寻找他的一亩三分地,来到这荒芜之中,立身于当朝的旷野,“闲将往事思量过”,那似雾非烟的往事,莽苍苍一片,没有泪水和曲谱,只能靠着那点倔强的性情去猜度。

  如果能在某处寻找几块闲田,关汉卿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个模样。罢扫蛾眉、净洗粉脸、卸下云鬟的女子已经孤独地离去,淡妆不用画蛾眉,粗茶淡饭的女子却是深明人生大义。在剧中人哭到地老天荒,没有光明的救赎,只有一折一折的剧演下来,漫长的人生以及碎碎的剧情。

  昔时的关汉卿已经知道,世间再无这样的诗意之地,躬耕南亩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如今想再“躬耕南亩”,心中的桃源已经不存在了,宁静一旦被打破,生命的意义也就陷入困境。“南亩耕,东山卧”,南亩早是传说中的故事了,想出世就要渡江、撑船,想入得那山水佳境就要作出一定的割舍。

  关汉卿本人平生倒是从没想过一朝成为封疆大吏,但躬耕南亩,醉卧东山,却也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并不是说关汉卿没有了那种大智大勇的魄力,他只是独辟蹊径,在人生的这堵墙上打开了另一扇门。他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不会像心灵受到伤害意在宦海的士子那样脆弱。

  对于关汉卿来说,生活就是他的剧场,此世便是彼岸。他不会盲目寻求所谓的救赎,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吹拉弹唱,看起来无所不能,嚷着要寻找那个可以隐居的南山,但他的心是岿然不动的。

  他一个人在酒楼上看南来北往的客人,嘈杂与喧腾的大街上,他感觉到自己对编织故事的剧本已经深感厌倦。已经过了对所谓的功名、天命、佛老的念叨的年岁,他只想安静地喝完这杯酒,投入这众人的欢腾之中。

  他昼夜危坐如山,却又懂得这欢腾的难得,将自己的孤独和悲凉融化在这人海中,是远比在冷清的书斋里写所谓的曲剧更为有趣的事情。生命对于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和街肆里的陌生人杯盏往来,与素昧平生、萍水相逢的客人击鼓传花,在那最热闹最狂热的时候,加入歌舞的行列。在酒未醒之前,从不期待黎明会到来,将美好的时光带走。

励志人物故事15

  人活着最需要什么?大约,只有将死的时候才看得最清吧。

  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就从别人的死里获得了生的经验。明亡之后,他选择了隐居。据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雪交亭枯坐,一坐就是好长时间,连天色将晚都浑然不觉。疲倦的时候,就到田垄之间走走,走累了,就回来坐坐。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清寂地过。

  有一件家具可以作为佐证。他所趴的那张桌子,日久天长,竟然留下了双肘的印痕。

  黄宗羲说,他是个死过好多次的人。清政府悬赏捉拿过他两次,指明要逮捕他一次,他被围困在城里一次,被揭发谋反两三次,另外,还有一次差点在沙地里气绝。真可谓九死一生。

  黄宗羲为什么要讲这些呢?他故意绕个弯子,谈及历史上的两个人,一个是秦相李斯,一个是西晋的名士陆机。李斯将要被腰斩的时候,回过头来对二儿子说:“我多想跟你一块儿牵着猎狗,到咱们上蔡县的东门去打野兔啊。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陆机临死的时候,也曾经感叹说:“唉,华亭的鹤鸣声,从此再也听不到了。”

  黄宗羲觉得,李斯和陆机临死时所遗憾不能做到的.,他现在都可以做到,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运吗?他接着说:“不自爱惜,而费之于庆吊吉凶之间,九原可作,李斯、陆机其不以吾为怪乎!”意思是,如果我还把人生浪费在琐碎之事中,而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李斯和陆机若能死而复生,一定会笑话我的。

  对于人生,有的人看不明白,有的人看明白了而做不到。黄宗羲大概就是那个既看得透彻又活得清醒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