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百文网手机站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6 12:01:35 美术 我要投稿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美术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师美术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通用11篇)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1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和最具成效的科学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我重点突出“特长”二字。特长就是高于普通学生的能力,在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养,为向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人才奠定下雄厚的美术基础。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师生角色互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错觉。教师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觉,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1.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艺术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多方面感觉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低垂的杨柳,秋天里的片片枫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东西,它们就在我们的眼下,当我们有一天尝试去发现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就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

  二、摆正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针对美术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美轻文”。针对这一倾向,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偏低,对专业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比之艺术专业的学习劲头就显得松松垮垮,热情偏淡。他们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部分美术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课前无预习,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会做笔记,因怕难不愿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答案,平时不刻苦、临考抱佛脚,学习主动性不强,专业与文化、休息与学习时间配置不当等。二是社会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使不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只要专业成绩优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课成绩上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

  针对以上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艺术院校的招生形式。如今艺术院校招生,文化课录取分数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过分地强调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同时列举学生身边每年都有专业特别出色的学生只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被淘汰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转变对文化课的认识,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2.跟学生一起分析,讲明道理,使他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思维方式、课程能力上要求侧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学好文化课会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美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就会受到局限。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真正步入艺术殿堂,必须是“专业+文化=成功”,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础,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底蕴,才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艺术中放飞。“光会画画只能是个画匠,绝对不会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意识,增强学好文化课的信心,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3.寻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的统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的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文化课成绩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美术教学应联系实际

  美术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在美术教学中,不应光念书本,因为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死板。我采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在画写生和记忆画等课业中从选择学习用具、玩具、水果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在创作画课业中,围绕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学生可能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来进行命题;在艺术设计课业中,开展实用物品的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地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动手动脑。另外,在工艺制作的用材上尽可能生活化,除纸工、泥工等手工常用材料外,还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锻炼学生从平凡之中发现美的本领,从而达到因材施艺、变废为宝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将眼、脑、手协调配合与珍爱美、崇尚美的心灵相结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既能很快地理解美术的真谛,又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从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增强了审美、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2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六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3

  教学中学作业多,课余时间少,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2、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在进行美术欣赏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4

  艺术教肓是实施美肓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呢?目前幼儿园的绘画活动还存在几个不足。

  一、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力求实现幼儿自主地可持续发展,技法是表现想象创造的手段。

  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想象创造结果的需要,教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但是正如报告中提到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力求实现幼儿自主地可持续发展。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例如:在活动“可爱的小鸡”中,首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从鸡蛋画出一只小鸡,然后可以鼓励启发幼儿吃虫子的小鸡怎么画?抬着头的小鸡怎么画?小鸡的一家怎么画?小鸡幼儿园怎么画?或者教师讲一个关于小鸡的故事看看幼儿怎么表现?等等。不要把幼儿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

  二、正确对待幼儿绘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由于受到绘画技能的限制,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需要老师的仔细分析与认真对待。比如,有的孩子在绘画时色彩单一。我们班级有一位小女孩,她在绘画过程中不爱换笔,从头至尾都使用一种颜色:黄色。即便是在黄色的手工纸上作画,她还是不会变换色彩。当你引导她换一种颜色的时候,她会说:“我就喜欢这个颜色!”面对这种情况,我分析,由于这个孩子比较内向,她偏爱黄色,认为黄色是最漂亮的颜色,即使引导她去换一个颜色,她也会认为这个颜色够漂亮了。所以无论你怎样说,她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可是面对孩子技能上出现的问题,你不能说“你这颜色不好看!”“你怎么老用一个颜色啊?”“看老师怎么画的!”“赶紧换个颜色!”这样说都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于是我设计一些有利于提高孩子用色绘画的活动,如“笔宝宝跳舞”让每支小笔都来跳舞;“神奇的七色花”,看看谁的花儿颜色最漂亮;“会变的颜色”,用水粉的三原色调出多种色彩。让孩子对色彩获得美感体验,提高她的用色能力。

  三、留给幼儿广阔的想象创造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幼儿广阔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幼儿在美术创造上往往表现的最大胆和最有活力,他们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像。他们会把生气的人脸涂成黑色,把爸爸的胡子表现的特别明显与夸张,把要拿东西的手画得比身子还长------这就是幼儿自己想象创造的结果,教师不能简单的用对或错、好与坏来评价孩子的想法。自由想象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随心所欲,大胆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画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儿童画。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5

  学期过半,高一美术期中考试安排了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参加考试人数为160人,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1、总体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构图适中、比例适当、作画步骤正确,明暗关系尚可。

  2、三个美术班发展较为平衡,各分数段人数相近。其中,个别后进美术生及基础较弱的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3、部分学生美术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

  针对美术考生的队伍在逐年增加,美术高考的难度不断加强,美术高考时间提前等等,高一学生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美术高考形式。

  高一美术备课组的今后打算:

  1、认真完成学校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布置的相关教学任务。继续做好推磨听课和集体备课。

  2、加强美术教学管理,端正学生美术学习态度,提高美术学习兴趣,明确美术学习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3、在美术教学中强调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使班级能有一部分想学、好学、乐学的学生,并能带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美术学习氛围。

  4、各班落实好美术较弱学生名单,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美术水平。

  5、美术教师继续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重视美术与文化的齐发展,减少偏科现象的发生。

  6、继续推行分层次教学,提高班级美术整体水平。

  7、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积极与美术同行交流,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及时准确的了解美术高考信息,为美术高考打好扎实的基础。

  8、及时对班级美术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6

  1、教材的整体化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2、倡导了自主参与、思考创造的学习方式。

  3、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配合默契。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小孩子们身上更是蕴含了许多成人想象不到的能力,只是平时我们成人包办、代替的太多,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我们"不认为"他们行。让孩子们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枝叶,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7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1)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比如在五年级《桥》这一课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欣赏桥梁(家乡的桥;世界名桥等)设置问题:怎样让一张纸能承受最大的重量?这个问题应该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再引导他们通过类似物理实验的小制作,师生通过实际制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共同得出结论。此过程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以往课堂教学的结束时,我们一般只展示个别优秀的学生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向其看齐。但这种牺牲多数鼓励少数的做法,常常使学生滋生一种与己无关的心理。如果老师能进行合理的诱导,让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高。

  要激发的创造潜能,布置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而不感到艰难,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四年级《看花灯》一课,教材要求临摹。作业中,我按四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a.完全照教材上临摹;b.临摹外形,自己可以重新设计颜色;c.临摹外形,给花灯设计花纹和颜色;d.也可以适当改变外形或重新设计。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评价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自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延续。

  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但有时往往最高的评价总是集中在几个最出色的学生身上,从而使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为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作业评价时我以鼓励为主。每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可以得“优”的等第。如上面作业设计的层次是由易到难的,但无论学生选择哪个层次的作业都有得到最佳成绩的机会。这样的评价方法激发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对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来说,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完善其教学方法,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8

  总体上看,这堂课的实际效果基本上体现出了预先设计的意图: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不错,回答问题积极,思想活跃,精力集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并进行了情感教育,效果不错。

  我对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1、教材的整体化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2、倡导了自主参与、思考创造的学习方式。

  3、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配合默契。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小孩子们身上更是蕴含了许多成人想象不到的能力,只是平时我们成人包办、代替的太多,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我们"不认为"他们行。让孩子们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枝叶,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9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它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上星期二下午我讲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这是一节自读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目的,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能力素养。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课文之后,我提出了问题:你认为莎利文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生:我认为是莎利文老师的耐心细致,不怕挫折的精神。她教海伦识字,比如教“水”字,一遍又一遍地在海伦手中写着,直到海伦懂得为止。

  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莎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她是真诚地想帮海伦,所以想尽办法教育海伦。当海伦失去信心发脾气时,她耐心地引导、启发她......

  师: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点燃了海伦智慧的火花,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使海伦成为著名的成功残疾人士,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此时,播放CD童声合唱《爱的奉献》,会唱的学生打着拍子,齐声高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感人的音乐声在教室里飘扬,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了共鸣。

  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爱的理解,调动你的语言积累,以“爱”为话题,说一句最美的话,长短不限。老师先说一句:爱是阳光,哺育我们成长。)

  生:爱是一把火,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是一杯清茶,令人温馨。

  爱是一件毛衣,可以抵御风寒。(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下课时间到了,还有很多学生举手想发言。)

  〔分析与反思〕新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注意发挥语文教材“活”与“美”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升,自认为这节课较为成功。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10

  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使用案例书写的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可以促进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撰写教学案例中,思考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为什么”,今后的教学“如何做”等问题,有助于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

  关于教学案例的写作提出以下建议作参考:

  1、教学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的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学案例必须蕴含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教学冲突。由于这种案例是对具体的或某种意外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既不同于教学之前“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3、案例可以反映教师心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面试自我介绍 ) 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4、案例写作一般包括标题、问题的提出、材料的分析、选择的方法、提出的建议、个人的评价等等。教学案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教师本人反思课堂教学的“教学事件”,也可以是观察他人教学过程的“教学事件”,在叙述“教学事件”时除了“白描”以外,还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11

  美术是门有魅力的学科,优秀的美术教师也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其实个人魅力包括很多方面的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则是一个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知识、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享受到美术教学的幸福。

  一、 有智慧的美术老师要有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学科自身限制,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差距,仍然没有摆脱“落后”的位置。镜头一:已打过上课铃数分钟,孩子们各忙各的,有的在写数学作业,有的在忙学习用品,有的在忙着寻找美术书,似乎还顾及着美术老师残存的“面子”,有的举着手,皱着眉冲刺状,估计下课还没上厕所??等学生都安定下来一堂课已过去了十分钟。

  镜头二:新课讲完了,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美术作业,进来了一位主课老师问,我来找两个学生订正下作业可以吗?不容分说便把孩子叫到身边,给孩子讲解作业要点。

  这些场景我想大多数美术老师会有些“似曾相识”吧!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还会有怎样的教学激情呢?有的美术老师面对这样的现实,顺其自然,不可置否;有的逆来顺受,习以为常;有的“反抗”过,可又沉默了……美术老师主观上的不重视,行为上的不作为,也造成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自己都不把美术当回事,还有谁还会在乎。为什么我们不能打起精神,重新审视我们的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满怀斗志,就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我想作为美术老师自己要有一种信念,我的课堂我做主,自己要把自己的学科当回事。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总是提早到课堂,用行动给予学生我很重视的心理暗示。不需要说什么,讲什么,课前提前五分钟到教室,在班上走一走,摸摸孩子的脑袋,帮孩子整理整理美术用品,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快上课了,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的吗?”其他老师看你这种架势,就知道你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八成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了,多半会给你个面子,赶快收尾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老师们都知道了你的“固执”,自然不会占用美术课的时间。你的“重视”让孩子感受到了,别的老师也认同了你的“重视”,谁还会不重视呢?我认为一名美术教师要真正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人的教学智慧。

  二、有追求的美术老师会把美术课堂当成自己成长的训练场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规矩和模式,无非就是讲授一操作一交流三段式。所谓公开课和“榜样”也就离不开这三段模式。这种“三段式”其实是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所致,如果教学过程设计为此“三段式”所困,即使在某一段中有所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大的创新作为。如果每天的课堂,我们认真思考,认真准备,我想我们总会给自己留下点儿什么。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自己成长的训练场,就是自己成功的加油站,就是自己快乐人生的催化剂。

  一堂小学低年级美术课我捧出一个小玻璃水缸放在投影仪上。投影仪一开,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群游动着的小蝌蚪。小蝌蚪的身体通过投影,反射到屏幕上的影子或清晰,或模糊。它们扭动着小尾巴,或聚或散,犹如一幅变动着的水墨画。孩子们先是一愣,接着完全被屏幕上活生生的画面吸引了。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此时在黑板上用工整的楷体字写上了本课的课题──成群结队的小动物。这种使孩子们眼前一亮的、活的、生动的教具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以后课程的进行就始终洋溢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气氛,屏幕上不断变换着的“活”的画面,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成群结队的小动物们聚散疏密的自然美。很直观、很容易地理解了点的疏密、对比所体现的节奏和形式美感。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为《中国画──梅雀图》,中国画是传统艺术,但对于孩子来说,虽然见过,但到底如何画,还是非常陌生的。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画,还要使学生了解梅花的枝干组织,疏密穿插关系,即“出枝”方法等深一层次的形式美法则。在此之前,不少美术教师也上过这堂课,但难免会使学生陷入机械临摹,一知半解的境地,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操作积极性。我在上课时从容地拿出一把枯枝,挑出一根较粗的在投影仪上一放,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梅”的主干,再加上几根较细的,于是“梅”的枝条也形成了??我边讲边拨弄着那些小枝条,把梅的出枝规律分析得清清楚楚。接着,又让学生上讲台摆弄树枝,并引发各组学生讨论:怎样“摆”枝干,梅树才是最美的?中国画梅花出枝的疏密、长短、穿插、曲直等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就在这种愉快而热烈的树枝游戏中进行着。当学生在画梅时,那种大胆和自信,俨然已成了熟练的中国花鸟画家了。

  这两堂美术课学生均能自主学习、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而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源于我创造性地运用教具。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堂生动的美术课就是美术教师的艺术作品。一个活的教具,一种生动的教学手段的发明使用,往往是一位教师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结晶。课堂是老师的战场,是诗与画的具体结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新鲜的滋味,是一位老师对教材、生活、学生咀嚼玩味后的行为艺术和转变为学生所得的方式。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让学生听到花开的声音,让自己也听到成长得声音。这样的课堂,才会越上越好,越上越新,才是属于自己真正的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课堂。

  三、有思想的美术老师要有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很难带出一帮爱读书的学生,一个没有书香底蕴的老师,专业成长将会乏力,自身发展后劲将会严重不足,课堂教学也会缺少灵气与智慧。我认为,小学美术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博古通今的“杂家”,上课也要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大将风度,要能撒得开,收得住。那如何才能达到这样境界?我想,只有读书。

  在教学之余我经常读一些教育理论著作、专业刊物,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威教育名篇》、《叶圣陶教育文集》、《小学新课程教学论》等。书中最新的教育理论,像源头的活水一样,不断地丰富我的知识,开阔我的眼界,改变着我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读着这些鲜活的理论,我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理论知识的“内存”逐步升级的同时,我越来越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这些理论。我渐渐成为一个有心人,大至教材设置,小至某个环节,都会让我联想到所学所思所想的一些理论,都会让我的心有所动、有所感。记得教二年级《感觉肌理》一课时,我突然想到《小学新课程教学论》中提出的观点:作为老师可以对教育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选择、组合、控制和改善,实现教学的最佳状态。受到书中教学理念的启示我决定把孩子带出教室。孩子们快乐地飞出了教室,在学校花圃的小道上,新奇地用小脚感觉鹅卵石的清凉和多姿。在绿树下,孩子们一个个俨然成了鉴赏家,像在欣赏一件件稀世珍宝一样,有的还伸出小手,细细地抚摸树皮。原本抽象的概念在孩子们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形象起来。他们纷纷动手,争着用纸对着树皮、地面磨印,把物体的肌理表现出来。看到孩子们脸上天使般的笑容,我不由感慨书的力量,是它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课堂焕发出活力。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通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老师美术教学反思03-19

美术我的老师教学反思09-10

我的老师美术的教学反思09-10

我的老师的美术教学反思03-06

中学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03-16

美术老师课堂教学反思03-10

小学美术老师工作反思03-17

美术绘画教学的教学反思11-18

五年级美术老师教学反思03-10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美术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师美术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通用11篇)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1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和最具成效的科学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我重点突出“特长”二字。特长就是高于普通学生的能力,在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养,为向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人才奠定下雄厚的美术基础。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师生角色互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错觉。教师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觉,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1.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艺术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多方面感觉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低垂的杨柳,秋天里的片片枫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东西,它们就在我们的眼下,当我们有一天尝试去发现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就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

  二、摆正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针对美术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美轻文”。针对这一倾向,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偏低,对专业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比之艺术专业的学习劲头就显得松松垮垮,热情偏淡。他们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部分美术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课前无预习,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会做笔记,因怕难不愿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答案,平时不刻苦、临考抱佛脚,学习主动性不强,专业与文化、休息与学习时间配置不当等。二是社会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使不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只要专业成绩优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课成绩上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

  针对以上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艺术院校的招生形式。如今艺术院校招生,文化课录取分数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过分地强调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同时列举学生身边每年都有专业特别出色的学生只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被淘汰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转变对文化课的认识,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2.跟学生一起分析,讲明道理,使他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思维方式、课程能力上要求侧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学好文化课会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美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就会受到局限。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真正步入艺术殿堂,必须是“专业+文化=成功”,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础,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底蕴,才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艺术中放飞。“光会画画只能是个画匠,绝对不会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意识,增强学好文化课的信心,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3.寻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的统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的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文化课成绩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美术教学应联系实际

  美术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在美术教学中,不应光念书本,因为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死板。我采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在画写生和记忆画等课业中从选择学习用具、玩具、水果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在创作画课业中,围绕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学生可能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来进行命题;在艺术设计课业中,开展实用物品的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地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动手动脑。另外,在工艺制作的用材上尽可能生活化,除纸工、泥工等手工常用材料外,还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锻炼学生从平凡之中发现美的本领,从而达到因材施艺、变废为宝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将眼、脑、手协调配合与珍爱美、崇尚美的心灵相结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既能很快地理解美术的真谛,又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从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增强了审美、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2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六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3

  教学中学作业多,课余时间少,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2、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在进行美术欣赏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4

  艺术教肓是实施美肓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呢?目前幼儿园的绘画活动还存在几个不足。

  一、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力求实现幼儿自主地可持续发展,技法是表现想象创造的手段。

  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想象创造结果的需要,教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但是正如报告中提到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力求实现幼儿自主地可持续发展。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例如:在活动“可爱的小鸡”中,首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从鸡蛋画出一只小鸡,然后可以鼓励启发幼儿吃虫子的小鸡怎么画?抬着头的小鸡怎么画?小鸡的一家怎么画?小鸡幼儿园怎么画?或者教师讲一个关于小鸡的故事看看幼儿怎么表现?等等。不要把幼儿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

  二、正确对待幼儿绘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由于受到绘画技能的限制,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需要老师的仔细分析与认真对待。比如,有的孩子在绘画时色彩单一。我们班级有一位小女孩,她在绘画过程中不爱换笔,从头至尾都使用一种颜色:黄色。即便是在黄色的手工纸上作画,她还是不会变换色彩。当你引导她换一种颜色的时候,她会说:“我就喜欢这个颜色!”面对这种情况,我分析,由于这个孩子比较内向,她偏爱黄色,认为黄色是最漂亮的颜色,即使引导她去换一个颜色,她也会认为这个颜色够漂亮了。所以无论你怎样说,她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可是面对孩子技能上出现的问题,你不能说“你这颜色不好看!”“你怎么老用一个颜色啊?”“看老师怎么画的!”“赶紧换个颜色!”这样说都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于是我设计一些有利于提高孩子用色绘画的活动,如“笔宝宝跳舞”让每支小笔都来跳舞;“神奇的七色花”,看看谁的花儿颜色最漂亮;“会变的颜色”,用水粉的三原色调出多种色彩。让孩子对色彩获得美感体验,提高她的用色能力。

  三、留给幼儿广阔的想象创造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幼儿广阔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幼儿在美术创造上往往表现的最大胆和最有活力,他们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像。他们会把生气的人脸涂成黑色,把爸爸的胡子表现的特别明显与夸张,把要拿东西的手画得比身子还长------这就是幼儿自己想象创造的结果,教师不能简单的用对或错、好与坏来评价孩子的想法。自由想象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随心所欲,大胆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画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儿童画。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5

  学期过半,高一美术期中考试安排了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参加考试人数为160人,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1、总体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构图适中、比例适当、作画步骤正确,明暗关系尚可。

  2、三个美术班发展较为平衡,各分数段人数相近。其中,个别后进美术生及基础较弱的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3、部分学生美术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

  针对美术考生的队伍在逐年增加,美术高考的难度不断加强,美术高考时间提前等等,高一学生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美术高考形式。

  高一美术备课组的今后打算:

  1、认真完成学校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布置的相关教学任务。继续做好推磨听课和集体备课。

  2、加强美术教学管理,端正学生美术学习态度,提高美术学习兴趣,明确美术学习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3、在美术教学中强调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使班级能有一部分想学、好学、乐学的学生,并能带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美术学习氛围。

  4、各班落实好美术较弱学生名单,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美术水平。

  5、美术教师继续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重视美术与文化的齐发展,减少偏科现象的发生。

  6、继续推行分层次教学,提高班级美术整体水平。

  7、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积极与美术同行交流,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及时准确的了解美术高考信息,为美术高考打好扎实的基础。

  8、及时对班级美术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6

  1、教材的整体化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2、倡导了自主参与、思考创造的学习方式。

  3、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配合默契。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小孩子们身上更是蕴含了许多成人想象不到的能力,只是平时我们成人包办、代替的太多,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我们"不认为"他们行。让孩子们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枝叶,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7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1)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比如在五年级《桥》这一课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欣赏桥梁(家乡的桥;世界名桥等)设置问题:怎样让一张纸能承受最大的重量?这个问题应该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再引导他们通过类似物理实验的小制作,师生通过实际制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共同得出结论。此过程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以往课堂教学的结束时,我们一般只展示个别优秀的学生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向其看齐。但这种牺牲多数鼓励少数的做法,常常使学生滋生一种与己无关的心理。如果老师能进行合理的诱导,让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高。

  要激发的创造潜能,布置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而不感到艰难,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四年级《看花灯》一课,教材要求临摹。作业中,我按四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a.完全照教材上临摹;b.临摹外形,自己可以重新设计颜色;c.临摹外形,给花灯设计花纹和颜色;d.也可以适当改变外形或重新设计。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评价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自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延续。

  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但有时往往最高的评价总是集中在几个最出色的学生身上,从而使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为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作业评价时我以鼓励为主。每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可以得“优”的等第。如上面作业设计的层次是由易到难的,但无论学生选择哪个层次的作业都有得到最佳成绩的机会。这样的评价方法激发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对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来说,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完善其教学方法,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8

  总体上看,这堂课的实际效果基本上体现出了预先设计的意图: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不错,回答问题积极,思想活跃,精力集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并进行了情感教育,效果不错。

  我对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1、教材的整体化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2、倡导了自主参与、思考创造的学习方式。

  3、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配合默契。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小孩子们身上更是蕴含了许多成人想象不到的能力,只是平时我们成人包办、代替的太多,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我们"不认为"他们行。让孩子们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枝叶,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9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它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上星期二下午我讲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这是一节自读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目的,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能力素养。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课文之后,我提出了问题:你认为莎利文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生:我认为是莎利文老师的耐心细致,不怕挫折的精神。她教海伦识字,比如教“水”字,一遍又一遍地在海伦手中写着,直到海伦懂得为止。

  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莎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她是真诚地想帮海伦,所以想尽办法教育海伦。当海伦失去信心发脾气时,她耐心地引导、启发她......

  师: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点燃了海伦智慧的火花,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使海伦成为著名的成功残疾人士,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此时,播放CD童声合唱《爱的奉献》,会唱的学生打着拍子,齐声高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感人的音乐声在教室里飘扬,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了共鸣。

  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爱的理解,调动你的语言积累,以“爱”为话题,说一句最美的话,长短不限。老师先说一句:爱是阳光,哺育我们成长。)

  生:爱是一把火,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是一杯清茶,令人温馨。

  爱是一件毛衣,可以抵御风寒。(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下课时间到了,还有很多学生举手想发言。)

  〔分析与反思〕新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注意发挥语文教材“活”与“美”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升,自认为这节课较为成功。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10

  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使用案例书写的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可以促进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撰写教学案例中,思考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为什么”,今后的教学“如何做”等问题,有助于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

  关于教学案例的写作提出以下建议作参考:

  1、教学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的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学案例必须蕴含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教学冲突。由于这种案例是对具体的或某种意外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既不同于教学之前“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3、案例可以反映教师心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面试自我介绍 ) 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4、案例写作一般包括标题、问题的提出、材料的分析、选择的方法、提出的建议、个人的评价等等。教学案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教师本人反思课堂教学的“教学事件”,也可以是观察他人教学过程的“教学事件”,在叙述“教学事件”时除了“白描”以外,还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老师美术教学反思 篇11

  美术是门有魅力的学科,优秀的美术教师也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其实个人魅力包括很多方面的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则是一个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知识、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享受到美术教学的幸福。

  一、 有智慧的美术老师要有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学科自身限制,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差距,仍然没有摆脱“落后”的位置。镜头一:已打过上课铃数分钟,孩子们各忙各的,有的在写数学作业,有的在忙学习用品,有的在忙着寻找美术书,似乎还顾及着美术老师残存的“面子”,有的举着手,皱着眉冲刺状,估计下课还没上厕所??等学生都安定下来一堂课已过去了十分钟。

  镜头二:新课讲完了,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美术作业,进来了一位主课老师问,我来找两个学生订正下作业可以吗?不容分说便把孩子叫到身边,给孩子讲解作业要点。

  这些场景我想大多数美术老师会有些“似曾相识”吧!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还会有怎样的教学激情呢?有的美术老师面对这样的现实,顺其自然,不可置否;有的逆来顺受,习以为常;有的“反抗”过,可又沉默了……美术老师主观上的不重视,行为上的不作为,也造成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自己都不把美术当回事,还有谁还会在乎。为什么我们不能打起精神,重新审视我们的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满怀斗志,就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我想作为美术老师自己要有一种信念,我的课堂我做主,自己要把自己的学科当回事。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总是提早到课堂,用行动给予学生我很重视的心理暗示。不需要说什么,讲什么,课前提前五分钟到教室,在班上走一走,摸摸孩子的脑袋,帮孩子整理整理美术用品,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快上课了,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的吗?”其他老师看你这种架势,就知道你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八成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了,多半会给你个面子,赶快收尾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老师们都知道了你的“固执”,自然不会占用美术课的时间。你的“重视”让孩子感受到了,别的老师也认同了你的“重视”,谁还会不重视呢?我认为一名美术教师要真正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人的教学智慧。

  二、有追求的美术老师会把美术课堂当成自己成长的训练场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规矩和模式,无非就是讲授一操作一交流三段式。所谓公开课和“榜样”也就离不开这三段模式。这种“三段式”其实是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所致,如果教学过程设计为此“三段式”所困,即使在某一段中有所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大的创新作为。如果每天的课堂,我们认真思考,认真准备,我想我们总会给自己留下点儿什么。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自己成长的训练场,就是自己成功的加油站,就是自己快乐人生的催化剂。

  一堂小学低年级美术课我捧出一个小玻璃水缸放在投影仪上。投影仪一开,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群游动着的小蝌蚪。小蝌蚪的身体通过投影,反射到屏幕上的影子或清晰,或模糊。它们扭动着小尾巴,或聚或散,犹如一幅变动着的水墨画。孩子们先是一愣,接着完全被屏幕上活生生的画面吸引了。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此时在黑板上用工整的楷体字写上了本课的课题──成群结队的小动物。这种使孩子们眼前一亮的、活的、生动的教具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以后课程的进行就始终洋溢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气氛,屏幕上不断变换着的“活”的画面,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成群结队的小动物们聚散疏密的自然美。很直观、很容易地理解了点的疏密、对比所体现的节奏和形式美感。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为《中国画──梅雀图》,中国画是传统艺术,但对于孩子来说,虽然见过,但到底如何画,还是非常陌生的。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画,还要使学生了解梅花的枝干组织,疏密穿插关系,即“出枝”方法等深一层次的形式美法则。在此之前,不少美术教师也上过这堂课,但难免会使学生陷入机械临摹,一知半解的境地,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操作积极性。我在上课时从容地拿出一把枯枝,挑出一根较粗的在投影仪上一放,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梅”的主干,再加上几根较细的,于是“梅”的枝条也形成了??我边讲边拨弄着那些小枝条,把梅的出枝规律分析得清清楚楚。接着,又让学生上讲台摆弄树枝,并引发各组学生讨论:怎样“摆”枝干,梅树才是最美的?中国画梅花出枝的疏密、长短、穿插、曲直等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就在这种愉快而热烈的树枝游戏中进行着。当学生在画梅时,那种大胆和自信,俨然已成了熟练的中国花鸟画家了。

  这两堂美术课学生均能自主学习、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而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源于我创造性地运用教具。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堂生动的美术课就是美术教师的艺术作品。一个活的教具,一种生动的教学手段的发明使用,往往是一位教师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结晶。课堂是老师的战场,是诗与画的具体结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新鲜的滋味,是一位老师对教材、生活、学生咀嚼玩味后的行为艺术和转变为学生所得的方式。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让学生听到花开的声音,让自己也听到成长得声音。这样的课堂,才会越上越好,越上越新,才是属于自己真正的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课堂。

  三、有思想的美术老师要有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很难带出一帮爱读书的学生,一个没有书香底蕴的老师,专业成长将会乏力,自身发展后劲将会严重不足,课堂教学也会缺少灵气与智慧。我认为,小学美术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博古通今的“杂家”,上课也要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大将风度,要能撒得开,收得住。那如何才能达到这样境界?我想,只有读书。

  在教学之余我经常读一些教育理论著作、专业刊物,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威教育名篇》、《叶圣陶教育文集》、《小学新课程教学论》等。书中最新的教育理论,像源头的活水一样,不断地丰富我的知识,开阔我的眼界,改变着我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读着这些鲜活的理论,我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理论知识的“内存”逐步升级的同时,我越来越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这些理论。我渐渐成为一个有心人,大至教材设置,小至某个环节,都会让我联想到所学所思所想的一些理论,都会让我的心有所动、有所感。记得教二年级《感觉肌理》一课时,我突然想到《小学新课程教学论》中提出的观点:作为老师可以对教育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选择、组合、控制和改善,实现教学的最佳状态。受到书中教学理念的启示我决定把孩子带出教室。孩子们快乐地飞出了教室,在学校花圃的小道上,新奇地用小脚感觉鹅卵石的清凉和多姿。在绿树下,孩子们一个个俨然成了鉴赏家,像在欣赏一件件稀世珍宝一样,有的还伸出小手,细细地抚摸树皮。原本抽象的概念在孩子们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形象起来。他们纷纷动手,争着用纸对着树皮、地面磨印,把物体的肌理表现出来。看到孩子们脸上天使般的笑容,我不由感慨书的力量,是它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课堂焕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