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师 百分网手机站

锅炉燃烧基础知识(3)

时间:2017-06-06 15:54:17 环境评价师 我要投稿

锅炉燃烧基础知识大全

  31.

  燃油设备为什么

  都需要有可靠的接地?

  燃料油是不良导体,在与空气、钢铁、布料等发生摩擦时,会产生静电,静电荷在油面上积聚,能产生很高的电压。一旦放电,就会产生火花,从而有可能引起油的燃烧与爆炸。为了防止事故发生,所有贮油、输油管线和设备,都必须有可靠的接地。马路上行驶的油罐车,下面拖一根链与地面接触,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产生静电电压的高低,与油的流速、管道的材料和粗糙度、空气湿度及油中杂质含量有关。流速高、湿度低、管道粗糙度大,都使产生的静电电压高。因此,输油管线除了要有可靠的接地外,还要控制油速不能太高,保持管道内壁光滑。

  32.

  燃料油中灰分含量极少,

  可以不考虑其危害吗?

  燃料油中灰分含量确实很少,重油的质量指标规定:Aar≤0.3%,燃料油的实际灰分量一般不超过渡0.05%。灰分含量虽低,但对电厂锅炉的危害依然存在,甚至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

  (1)灰分对油喷嘴产生磨损,影响雾化质量。

  (2)燃油中的灰分含有钒、钠等碱金属元素,会在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高温受热面管上形成高温粘结灰。

  (3)燃油炉的高温积灰中,有较多的五氧化二钒及由钠形成含硫酸的复盐,它们都能破坏金属表面的氧化保护膜,从而在过热器和再热器上发生高温腐蚀。

  (4)燃油中的灰分在低温受热面上沉积,除使受热面低温腐蚀加剧外,还有可能堵塞空气预热器管,严重时会因通风阻力大、风量不足而影响电厂锅炉出力。

  33.

  为什么燃油炉的积灰

  有时可能比煤粉炉还严重?

  燃料油中灰分虽然很少,但有时燃油炉的积灰情况却可能比煤粉炉还严重,尤其是燃烧含硫量较高的重油时会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

  (1)燃油灰分中有钒、钠等碱性金属元素,燃烧过程中形成低熔点氧化物,粘附于高温受热面上其粘性很强,促使其它灰粒也很快粘附上去。

  (2)燃油中含硫量高时,低温腐蚀加剧,潮湿的受热面管表面使灰粒易于粘附上去。同时,燃油灰分中的钙先生成氧化钙,再与三氧化硫生成硫酸钙,可形成很牢固的积灰层。

  (3)当燃烧不良时,会产生大量炭黑粒子,碳黑很细,吸附性强,容易吸附于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管壁上。

  (4)燃料油燃烧后生成的灰粒很细,易吸附于受热面上。它不象煤粉炉有较多的粗灰粒,不仅自身不易于吸附受热面上,还会因有较大的冲击动能,将已吸附上的细灰粒冲刷掉,不易形成厚的积灰层。

  34.

  什么是燃烧?什么是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所谓燃烧,是指燃料中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强烈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实质上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氧化反应,只是这种氧化反应应强烈到光放热的程度。

  燃烧后的燃烧产物中不再含有可燃物质,即灰渣中没有剩余的固体可燃物,烟气中没有可燃气体存在时,称完全燃烧。

  燃烧后的燃烧产物中还有剩余的可燃物存在时,称为不完全燃烧。

  35.

  什么是自燃与点燃?

  所谓自燃,就是可燃物与空气的混物,由于温度升高或其它条件变化,在没有明火接近的情况下,而自动着火燃烧。例如,储煤场的堆煤、煤粉仓内的煤粉有时就会自燃。在大气温度下,煤也能进行缓慢地氧化,析出少量热量,如果散热条件不好,温度逐渐升高。温度的升高,促进氧化过程的加强,析出的热量更多,温度升高更快,当达到足够高的温度时,而自动着火燃烧,这就是自燃形成的过程。出现自燃时的温度,称自燃温度或自燃点,也叫着火温度。

  着火的另一种方式是点燃。所谓点燃,是利用明火将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引燃。电厂锅炉的燃烧都是点燃的。

  36.

  煤粉炉内的火焰

  是怎样保持稳定的?

  煤粉电厂锅炉一般要求煤粉气流在离开燃烧器出口200——300mm处开始着火。如果着火距离太近,会烧坏燃眉之急烧器;而距离太远,又可能引起脱火,即灭火。流动着的煤粉气流点燃的火焰如何才能稳定在所要求的位置呢?这就要求煤粉气流度与火焰传播速度相配合,并为气流的着火提供足够的着火热源。

  煤粉气流点燃后,火焰以一定的速度向未着火的一端传播,这个速度称火焰传播速成度。如果火焰传播速成度与气流速度相等,火焰就能保持稳定。如果气流速度低于火焰传播速成度,火焰将传播到燃烧器内,这种情况称回火。如果气流速度高于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将被“吹走”,后来的气流就不能着火,这种情况称为脱火,即灭火。

  无论是回火或脱火都是所不希望的。而电厂锅炉燃烧器出口气流速度,一般已超过脱火极限,火焰自身难以保持稳定。煤粉气流必须从其它方面获得热量,使它加热到着火温度,才能连续着火,维持火焰稳定。这一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火焰辐射及高温烟气向气流根部回流。

  37.

  燃料燃烧过程分哪几个

  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燃料从入炉内开始到燃烧完毕,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 着火前准备阶段从燃料入炉至达到着火温度这一阶段称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内,要完成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燃料与空气混合物达到着火温度。显然,这一阶段是吸热过程,热量来源是火焰辐射及高温烟气回流。影响准备阶段时间长短的因素除燃烧器本身外,主要是炉内热烟气为煤粉气流提供热量的强弱,煤粉气流的数量、温度、浓度、挥发分含量及煤粉细度等。

  (2) 燃烧阶段当达到着火温度后,挥发分首先着火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焦炭被加热到较高温度而开始燃烧。燃烧阶段是强烈的放热过程,温度升高较快,化学反应强烈,这时碳粒表面往往会出现缺氧状态。强化燃烧阶段的关键是加强混合,使气流强烈扰动,以便向碳粒表面提供氧气,而将碳粒表面的二氧化碳扩散出去。

  (3) 燃尽阶段主要是将燃烧阶段未燃尽的碳烧完。燃尽阶段剩余的碳虽然不多,但要完全燃尽却很困难,主要是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完全燃烧的因素,如少量的固定碳被灰包围着;氧气浓度已较低;气流的扰动渐趋衰减;炉内温度在逐步降低。如果燃料的挥发分低、灰分高、煤粉粗、炉膛容积小,完全燃尽将更困难。据试验,对细度R90=5%的煤粉,其中97%的可燃物可在25%的时间内燃尽,而其余3%的可燃物却要75%的时间才能燃尽。这也是实际电厂锅炉中不可能使可燃物彻底燃尽的基本原因。

  38.

  什么是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与哪因素有关?

  燃烧速度反映单位时间烧去可燃物的数量。由于燃烧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燃烧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速度以及氧和可燃物的接触混合速度。前者称化学反应速度,也称化学条件;后者称物理混合速度,也称物理条件。

  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空间的压力、温度、反应物质浓度有关,且成正比。对于电厂锅炉的实际燃烧,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炉内温度,炉温高,化学反应速度快。

  燃烧速度除与化学反应速度有关外,还取决气流向碳粒表面输送氧气的快慢,即物理混合速度。而物理混合速度取决于空气与燃料的相对速度、气流扰动情况、扩散速度等。

  化学反应速度、物理混合速度是相互关联的,对燃烧速度均起制约作用。例如,高温条件下应有较高的化学反应速度,但若物理混合速度低,氧气浓度下降,可燃物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结果燃烧速度也必然下降。因此,只有在化学条件和物理条件都比较适应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快的燃烧速度。

  39.

  燃料迅速而完全燃烧

  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燃烧能迅速而又完全燃烧的基本条件主要有:

  (1)相当高的炉膛温度温度是燃烧化学反应的基本条件,对燃料的着火、稳定燃烧、燃尽均有重大影响,维持炉内适当高的温度是至重要的。当然,炉内温度太高时,需要考虑电厂锅炉的结渣问题。

  (2)适量的空气供应适量的空气供应,是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它是燃烧反应的原始条件。空气供应不足,可燃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也就不能达到完全燃烧。但空气量过大,又会导致炉温下降及排烟损失增大。

  (3)良好的混合条件混合是燃烧反应的重要物理条件。混合使炉内热烟气回流对煤粉气流进行加热,以使其迅速着火。混合使炉内气流强烈扰动,对燃烧阶段向碳粒表面提供氧气,向外扩散二氧化碳,以及燃烧后期促使燃料的燃尽,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4)足够的燃烧时间燃料在炉内停留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可燃物的高度燃尽,这就要求有足够大的炉膛容积。炉膛容积与电厂锅炉容量成正比。当然炉膛容积也与燃料燃烧特性有关,易于燃烧的燃料,炉膛容积可相对小些。比如相同容量的电厂锅炉,燃油炉的炉膛容积要比煤粉炉的小,而烧无烟消云散煤的炉膛容积要比烧烟煤的炉膛容积稍大些。

  40.

  什么是煤粉炉的

  一、二、三次风?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在煤粉中,一次风是通过管道输送煤粉进炉膛的那部分空气。它可以是热空气,也可以是制粉系统的乏气。它的作用除了维持一定的气粉混合物浓度以便于输送外,还要为燃料在燃烧初期提供足够的氧气。

  二次风是通过燃烧器的单独通道送入炉膛的热空气,进入炉膛后才逐渐和一次风相混合。二次风为碳的燃烧提供氧气,并能加强气流的扰动,促进高温烟气的回流,促进可燃物与氧气的混合,为完全燃烧提供条件。

  在燃用不易着、燃烧稳定性差的无烟煤、贫煤或其它高水分一次风。这时,制粉系统的乏气通过单独的管道与喷口,直接喷送到炉膛称为三次风。三次风内约含10%左右的细煤粉,风量约占总风量的15%左右。某些电厂锅炉因某种用途通过专用喷口入炉膛的热风,也称三次风。

  41.

  什么是着火热?

  对粉炉来说,将煤粉气流加热至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称着火热。着火热也就是燃烧准备阶段所需的热量。着火热的大小与一次风量的大小、一次风温的高低以及燃料着火温度的高低等有关。煤的挥发分含量高,着火温度低,所需着火热少。着火热的来源,主要是炉内火焰辐射热及高温烟气的回流加热。

  为了使燃烧迅速着火,一方面要迅速提供着火热,一方面要设法减小着火热需要量,其基本措施是:

  (1)从煤粉气流初始温度考虑,应采用热风送粉,即提高一次风的温度。

  (2)从减小煤粉由加热到着火所需的热量考虑,适当提高一次风中的煤粉浓度,即采用较低的一次风率。

  (3)从为煤粉气流提供热量条件考虑,要设法提高燃烧区域的温度;以及加强热烟气的回流。

  (4)采用较细煤粉及较低的一次风速。

  42.

  一次风率与一次风温

  对燃烧过程有何影响?

  一次风量占总风量的百分数称一并次风率。一次风率的大小,涉及到需要着火热的多少,从而影响着火的迟早。一般确定一次风率时,一方面考虑要有一个合适的风粉比例,以便获得较大的火焰传播速度,利于稳定着火;另一方面要考虑一次风所提供的氧气,能满足挥发分着火燃烧的需要。因此,一次风率应主要根据挥发分含量多少来确定,挥发低的煤,一次风率应小些。

  一次风温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所需着火热的多少。一次风温高,减小着火热需要量,从而可加快燃料的着火。由于挥发分含量影响着火的迟早,一次风温要根据挥发分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挥发分高的煤,可采用较低的一次风温,若一次风温太高,由于着火点太靠近燃烧器,而有可能烧坏燃烧器。挥发分低的煤,则应采用较高的一次风温,如无烟煤、劣质烟煤及某些贫煤,应采用热风送粉。

  43.

  一、二次风速根据什么确定?

  煤粉气流离开燃烧器出口时的一次风速,对着火程有明显的影响,一次风速过高,会使着火距离拉长,使燃烧不稳,严重时会造成灭火。一次风速过低时,不仅引起着火过早,使燃烧器喷口过热烧坏,也易造成煤粉管道堵塞。

  最适宜的一次风速与燃用煤种和燃烧器型式有关,一般挥发分高的煤,因其着火点低,火焰传播速度快,一次风速应高些;挥发分低的煤,一次风速则应低些。直流燃烧器的一次风速一般要比旋流燃烧器的一次风速稍高些。

  二次风速一般要比一次风速高些,这一方面是要求二次风对一次风应起引射作用,另一方面涉及到一、二次风混合迟早以及燃烧期间,特别是燃烧后期,气流扰动的强弱程度。二次风速高,一、二次风混合较迟;二次风速低,一、二次风混合将提前。从燃烧角度考虑,二次风应在煤粉气流着火后、燃烧迅速发展需要大量氧气时,开始与一次风混合,且宜分批混入。

  若一、二次风混合太早,相当于增大了一次风量,对燃料的着火不利。若一、二次风混合太迟,会使着火后的燃烧缺氧,对燃烧过程的迅速发展不利。故二次风速的高低,应根据燃料着火、燃烧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即根据燃煤挥发分含量的多少以及燃烧器的型式来确定。

  一、二次风速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44.

  三次风从什么位置喷入炉膛较合适?

  三次风是制粉系统的乏气。它的特点是含有少量的细煤粉身碎骨,温度较低,且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自着火燃烧条件不好。目前,三次风喷入炉膛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主燃烧器的下部送入炉膛,另一种是从主燃烧器的上部送入炉膛。

  三次风从主燃烧器下部送入炉膛时,低温的三次风会使主燃烧器燃烧区域的温度降低,对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不利。三次风从主燃烧器上部送入炉膛时,对主燃烧器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影向较小,但对三次风本身燃烧不利,这是因为三次风喷入位置的烟温已开始降低;三次风喷口到炉膛出口的距离较短,使三次风中的煤粉在煤粉大炉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影响煤粉的完全燃烧程度。

  考虑到三次风中的煤粉较细,所需燃烧时间较短,以及从整个电厂锅炉的燃烧大局出发,现在大多数电厂锅炉的三次风是从主燃烧器上部送入炉膛的。

  45.

  三次风的速度为什么都比较高?

  电厂锅炉烟气的粘度特性与其它流体的粘度特性是不相同原,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值也在增大。炉膛中烟气温度很高,其粘度也就比较大。低温的三次风送入炉膛后,只有和高温烟气很好地混合,才能达到着火、燃烧的目的。如果三次风出口流速很低,它就不可能很好地混合到粘度很高的高温烟气中,而很有可能沿炉墙边缘向上流向炉膛出口,由于得不到高温烟气的充分加热,也就达不到良好的完全燃烧,影响电厂锅炉的经济性。只有采用较高的三次风速,它才有充足的动能混合到粘度较高温烟气中,得到高温烟气的充分加热,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因此,一般电厂锅炉的三次风速都设计得比较高,大约为50—60/s。

【锅炉燃烧基础知识大全】相关文章:

1.电工基础知识大全

2.javascript基础知识大全

3.证券基础知识大全

4.音响基础知识大全

5.酒店管理基础知识大全

6.电工操作基础知识大全

7.电工必备基础知识大全

8.维修电工基础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