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幼儿教师招聘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2)

时间:2018-03-04 09:28:54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C。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3.C。解析:《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代表作。

  4.B。解析:3岁以前,幼儿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80%。

  5.A。解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6.C。解析: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7.B。解析:在人类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罗耶提出了认知迁移理论。

  8.B。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提出。

  9.A。解析:代词是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10.D。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11.D。解析: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

  12.B。解析:伸手能够抓到东西是幼儿眼手协调现象出现的主要标志。

  13.B。解析: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期的概念,如2~4岁是幼儿的口语训练期。

  14.A。解析: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15.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6.D。解析: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7.D。解析:概括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18.A。解析: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9.B。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20.D。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二、名词解释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3.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5.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

  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言语信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3)认知策略,指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4)态度,指影响个人对人、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5)动作技能,指通过身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

  2.(1)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2)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3)讲述逻辑性的发展;(4)逐渐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3.(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化(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4.(1)观察力;(2)沟通的能力;(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4)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5)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6)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从思维方式看,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2)4岁前的幼儿思维是非常具体的,需要依靠直观材料和动作进行;4岁后,主要依靠在头脑里的具体形象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2.(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

  (2)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

  (3)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

  (4)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育法规;

  (5)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

  (6)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7)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8)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幼儿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导致幼儿口吃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生理原因;(2)心理原因;(3)模仿。

  其中,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幼儿的口吃更多可能来自模仿。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对自己的言语活动已产生了自我意识,如果经常对他的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其改正,则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不能纠正口吃现象,反而加剧,甚至由此导致孩子不愿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导致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

【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综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2.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模拟题及答案

3.2018年管理咨询师综合考试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4.2017护士资格考试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5.中药综合考试常错试题及答案

6.最新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7.最新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8.2017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