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百分网手机站

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

时间:2018-04-11 08:21:31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找到对自己认知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身的问题,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观护对象小周,男,17岁,上海某职业学校学生。周某伙同他人,对被害人进行敲诈勒索,后获得1700元,因违法犯罪情节较轻,未满18周岁,从检察院取保候审后,来到我镇青少年事务社工点,进行观护帮教。

  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母收入较低,每人每月2000多元,还要供服务对象读书,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夫妻感情较差,经常发生口角或肢体上的冲突,家庭矛盾激烈。

  家庭关系:服务对象与父亲的关系尚好,但是因为父母夫妻关系紧张,服务对象很少与家人沟通,而是选择网络和同伴支持。

  社交情况:由于服务对象为人讲义气,肯为大家办事,所以校园里有几个铁哥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很吃得开。

  社会支持系统:服务对象的老师较为关心其学业,几次推荐服务对象参加实习,给予服务对象就业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服务对象有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大家经常一起讨论毕业后的方向。青少年事务社工和虹口检察院未检科一直很关心服务对象的情况,并联合提供服务。

  二、问题评估

  1、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1)服务对象是家中独子,父母和长辈们非常疼爱他,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他有求必应。服务对象从小学习成绩中下,家人都认为读书太辛苦,没有必要,所以服务对象整天无心学业,最终被学校分流到了某职校。服务对象的父母和长辈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一直缺少正确的引导以及约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父母和长辈一直无条件提供金钱物资,致使其没有生活压力。服务对象自认状态很好,但生活没有计划,而且性格冲动,有明显的从众心理,特别讲义气,经不起诱惑。他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比较片面,却没有自知。

  (2)服务对象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的基本三角关系是有缺陷的。父亲对他的生存姿态是讨好,特别是在经济上基本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儿子,致使服务对象获得金钱过于容易。而母亲的生存姿态是责备,大叫大嚷地表达出自己的挑剔苛责,来维护自己的形象。这样的家庭环境也致使服务对象要么运用同样的方式互动,要么就是打岔,甚至直接一走了之,而服务对象也把这种应对方式运用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

  (3)服务对象时常出入酒吧和网吧等夜间营业场所,其中人员复杂,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让青少年事务社工更担心的是服务对象的精神面貌,脸色灰暗,没有年轻人的朝气。

  2、理论依据

  (1)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知和对事的见解等。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或错误认知直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

  (2)家庭是每个人的原出发点。长期家庭环境的不健康直接导致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出现功能不良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合理的生存状态也因此产生。从小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但父母及长辈仍旧溺爱,并且在金钱上给予满足,直接忽视了服务对象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社会工作者要打破这个讨好型的模式,引导服务对象与家人的良性沟通,把自己当前的渴望和向往通过合理的聚到输送出来。

  三、目标设定

  1、服务目标:

  总目标: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己,修正不良行为,顺利渡过观护期。

  分目标:

  (1)通过家庭治疗模式,做好父母与子女的良好沟通,引导家人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共同进行观护帮教。

  (2)通过认知治疗,帮助服务度对象发现自我,重新强化自身认知,寻找自身价值,更务实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3)引导服务对象建立理性的处事能力,提高服务对象法制观念,避免因冲动或受骗走上违法道路。

  2、具体行动计划:

  (1)督促服务对象父母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对其行为进行适当约束。

  (2)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会活动,增强自我保护和守法意识,逐步脱离不良群体社交圈。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签订观护协议

  虹口检察院胡检察官召集观护社工和观护对象及其监护人召开了观护会议,这也是青少年事务社工第一次接触服务对象。只见服务对象低着头,两眼无神地走进我们青少年事务社工点,整个观护会议,服务对象一言不发,青少年事务社工感到其一直沉浸在对事件的惶恐和无助中。

  青少年事务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家庭资料以及社会经历之后,走访了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居委会,从侧面了解服务对象现在在社区的表现以及他家庭的情况。每次见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对象话语间都有所保留,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正常反应,社会工作者要做的是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当服务对象讲到小时候自己有一次被同学欺负,但是无人倾诉时,显得异常委屈,言语间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长期积压的情绪得到了抒发。

  在接下来的观护期间,青少年事务社工为小周设定了观护目标,希望帮助小周提高法律意识,认清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谨慎交友,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

  服务对象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又探讨了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引导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案发前发生的事情,当时出于什么原因和朋友一起去作案,当时是怎么想的。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出于朋友之间的“义气”和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如果当时自己临阵脱逃怕被朋友们看不起。之后反思了自己交友的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思考了对朋友的新的认识。

  青少年事务社工和服务对象分析了几方面交友的注意事项:

  (1)交友应当“亲君子,远小人”: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一益友,如同读一本好书终身受用;交一恶友,则如读一本坏书,很容易诱你走入邪路,甚至是诱你犯罪。倘若不幸与小人为伍,你就上了贼船、交了恶运,生活中就多了一些隐患。因此,交友不可不慎;(2)讲情义但更要重道义:诚然,交友当讲情义,但朋友情义高不过人间道义,高不过法律。一些歪友、损友、邪友等小人之辈,为人处事常悖规则,不讲道义,你若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极易被其利用。即便是朋友,出手相助时也应遵循做人的基本准则。掌控自己,勿受制于人 ;(3)人不应为取悦他人而委屈自己,不应听命于他人而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很多人仿佛生来就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或依傍于他人或听命于他人,却丢失了自己,这是很可悲的。人是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听从自己内心的决断。既不盲动也不盲从,决不做他人的傀儡和走卒。

  (三)激发内在优势,重树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一味地批评和教育有违观护帮教的初衷,对于未成年人的观护帮教还是要从保护、关爱的角度出发,从细节入手。青少年事务社工联系了服务对象居住地居委会,在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带领服务对象参加居委社区活动,引导其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结交新朋友、学习新事物。在一次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中,一个阿婆对服务对象说:“你是哪家的孩子啊,这么懂事,还想到来看望老人,真是不错的小孩。”服务对象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一次次社区服务活动中,服务对象感受到了被关心、被需要,付出爱心的感受,慢慢开始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了反思。为了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动力,青少年事务社工用积极的`方式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发现自身面临困难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同时把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视为优势以肯定和赞赏的方式反馈给他,激发内在的优势动机,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久,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学校老师推荐他参加了餐饮业的实习,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肯定。实习期结束后,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自己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服务对象成功应聘到了“多乐岛”儿童乐园。

  (四)与家人沟通,引导家人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

  服务对象的家庭对他的影响很大,服务对象父母关系紧张,家人之间一直缺少沟通,他都以漠视作为一种阻抗反映。要改变服务对象这样的状态必须先改变他的家庭。

  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和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青少年事务社工又找了服务对象的父亲和母亲进行面谈,希望他们能转变沟通模式,换一个角度感受服务对象的心情,服务对象的父母表示会慢慢改变,也开始关注服务对象的思想。再亲近的人也需要沟通才能知晓对方,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和父母多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渐渐地,青少年事务社工感到服务对象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也不再在夜间出入酒吧和网吧等娱乐场所。

  虹口检察院胡检察官召集观护青少年事务社工、观护对象及其家长又一次召开了观护会议。服务对象剪了一个新的发型,眼神中充满了希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对象的妈妈也握着青少年事务社工的手表示感谢。3个月的观护期很短,目前,小周正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我在心底默默地为他祝福,希望他能充满朝气地走好人生路!

  五、总结评估

  1、剔除标签化的主题,强调正面潜能

  相信青少年正面发展取向与青少年问题的矫治并非排斥,两者可以取长补短,互相结合。观护青少年继续在原学校就读,学业和毕业实习也进行地较顺利,对于观护对象,与物质上的帮扶相比,精神上的自强自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青少年事务社工加强观护对象与其他人的联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成长中的种种挑战,学习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所有的服务结合此次服务对象遇到的危机因素,都是从服务群体的身、心、社各方面平衡发展考虑。

  2、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认知,找到目标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找到对自己认知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身的问题,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同时通过服务对象自己的成功经验,挖掘出他的优势,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认可,重新树立起自信。

  3、以家庭为原点,寻找出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沟通障碍,改变互动方式。

  服务对象与家人的相处方式一直是畸形状态。社会工作者根据家庭治疗的方法,不仅指出了服务对象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指出了其父母需要改变的方向,双管齐下,让双方都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从双方自身出发,学会换位思考和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重新接受对方,重塑家庭角色。

《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1.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2.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分析

3.2017最新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4.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重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

5.最新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6.最新社会工作者青少年案例分析题

7.青少年社会工作经典案例分析

8.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分析

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找到对自己认知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身的问题,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观护对象小周,男,17岁,上海某职业学校学生。周某伙同他人,对被害人进行敲诈勒索,后获得1700元,因违法犯罪情节较轻,未满18周岁,从检察院取保候审后,来到我镇青少年事务社工点,进行观护帮教。

  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母收入较低,每人每月2000多元,还要供服务对象读书,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夫妻感情较差,经常发生口角或肢体上的冲突,家庭矛盾激烈。

  家庭关系:服务对象与父亲的关系尚好,但是因为父母夫妻关系紧张,服务对象很少与家人沟通,而是选择网络和同伴支持。

  社交情况:由于服务对象为人讲义气,肯为大家办事,所以校园里有几个铁哥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很吃得开。

  社会支持系统:服务对象的老师较为关心其学业,几次推荐服务对象参加实习,给予服务对象就业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服务对象有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大家经常一起讨论毕业后的方向。青少年事务社工和虹口检察院未检科一直很关心服务对象的情况,并联合提供服务。

  二、问题评估

  1、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1)服务对象是家中独子,父母和长辈们非常疼爱他,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他有求必应。服务对象从小学习成绩中下,家人都认为读书太辛苦,没有必要,所以服务对象整天无心学业,最终被学校分流到了某职校。服务对象的父母和长辈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一直缺少正确的引导以及约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父母和长辈一直无条件提供金钱物资,致使其没有生活压力。服务对象自认状态很好,但生活没有计划,而且性格冲动,有明显的从众心理,特别讲义气,经不起诱惑。他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比较片面,却没有自知。

  (2)服务对象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的基本三角关系是有缺陷的。父亲对他的生存姿态是讨好,特别是在经济上基本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儿子,致使服务对象获得金钱过于容易。而母亲的生存姿态是责备,大叫大嚷地表达出自己的挑剔苛责,来维护自己的形象。这样的家庭环境也致使服务对象要么运用同样的方式互动,要么就是打岔,甚至直接一走了之,而服务对象也把这种应对方式运用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

  (3)服务对象时常出入酒吧和网吧等夜间营业场所,其中人员复杂,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让青少年事务社工更担心的是服务对象的精神面貌,脸色灰暗,没有年轻人的朝气。

  2、理论依据

  (1)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知和对事的见解等。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或错误认知直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

  (2)家庭是每个人的原出发点。长期家庭环境的不健康直接导致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出现功能不良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合理的生存状态也因此产生。从小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但父母及长辈仍旧溺爱,并且在金钱上给予满足,直接忽视了服务对象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社会工作者要打破这个讨好型的模式,引导服务对象与家人的良性沟通,把自己当前的渴望和向往通过合理的聚到输送出来。

  三、目标设定

  1、服务目标:

  总目标: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己,修正不良行为,顺利渡过观护期。

  分目标:

  (1)通过家庭治疗模式,做好父母与子女的良好沟通,引导家人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共同进行观护帮教。

  (2)通过认知治疗,帮助服务度对象发现自我,重新强化自身认知,寻找自身价值,更务实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3)引导服务对象建立理性的处事能力,提高服务对象法制观念,避免因冲动或受骗走上违法道路。

  2、具体行动计划:

  (1)督促服务对象父母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对其行为进行适当约束。

  (2)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会活动,增强自我保护和守法意识,逐步脱离不良群体社交圈。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签订观护协议

  虹口检察院胡检察官召集观护社工和观护对象及其监护人召开了观护会议,这也是青少年事务社工第一次接触服务对象。只见服务对象低着头,两眼无神地走进我们青少年事务社工点,整个观护会议,服务对象一言不发,青少年事务社工感到其一直沉浸在对事件的惶恐和无助中。

  青少年事务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家庭资料以及社会经历之后,走访了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居委会,从侧面了解服务对象现在在社区的表现以及他家庭的情况。每次见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对象话语间都有所保留,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正常反应,社会工作者要做的是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当服务对象讲到小时候自己有一次被同学欺负,但是无人倾诉时,显得异常委屈,言语间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长期积压的情绪得到了抒发。

  在接下来的观护期间,青少年事务社工为小周设定了观护目标,希望帮助小周提高法律意识,认清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谨慎交友,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

  服务对象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又探讨了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引导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案发前发生的事情,当时出于什么原因和朋友一起去作案,当时是怎么想的。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出于朋友之间的“义气”和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如果当时自己临阵脱逃怕被朋友们看不起。之后反思了自己交友的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思考了对朋友的新的认识。

  青少年事务社工和服务对象分析了几方面交友的注意事项:

  (1)交友应当“亲君子,远小人”: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一益友,如同读一本好书终身受用;交一恶友,则如读一本坏书,很容易诱你走入邪路,甚至是诱你犯罪。倘若不幸与小人为伍,你就上了贼船、交了恶运,生活中就多了一些隐患。因此,交友不可不慎;(2)讲情义但更要重道义:诚然,交友当讲情义,但朋友情义高不过人间道义,高不过法律。一些歪友、损友、邪友等小人之辈,为人处事常悖规则,不讲道义,你若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极易被其利用。即便是朋友,出手相助时也应遵循做人的基本准则。掌控自己,勿受制于人 ;(3)人不应为取悦他人而委屈自己,不应听命于他人而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很多人仿佛生来就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或依傍于他人或听命于他人,却丢失了自己,这是很可悲的。人是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听从自己内心的决断。既不盲动也不盲从,决不做他人的傀儡和走卒。

  (三)激发内在优势,重树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一味地批评和教育有违观护帮教的初衷,对于未成年人的观护帮教还是要从保护、关爱的角度出发,从细节入手。青少年事务社工联系了服务对象居住地居委会,在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带领服务对象参加居委社区活动,引导其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结交新朋友、学习新事物。在一次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中,一个阿婆对服务对象说:“你是哪家的孩子啊,这么懂事,还想到来看望老人,真是不错的小孩。”服务对象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一次次社区服务活动中,服务对象感受到了被关心、被需要,付出爱心的感受,慢慢开始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了反思。为了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动力,青少年事务社工用积极的`方式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发现自身面临困难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同时把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视为优势以肯定和赞赏的方式反馈给他,激发内在的优势动机,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久,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学校老师推荐他参加了餐饮业的实习,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肯定。实习期结束后,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自己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服务对象成功应聘到了“多乐岛”儿童乐园。

  (四)与家人沟通,引导家人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

  服务对象的家庭对他的影响很大,服务对象父母关系紧张,家人之间一直缺少沟通,他都以漠视作为一种阻抗反映。要改变服务对象这样的状态必须先改变他的家庭。

  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和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青少年事务社工又找了服务对象的父亲和母亲进行面谈,希望他们能转变沟通模式,换一个角度感受服务对象的心情,服务对象的父母表示会慢慢改变,也开始关注服务对象的思想。再亲近的人也需要沟通才能知晓对方,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和父母多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渐渐地,青少年事务社工感到服务对象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也不再在夜间出入酒吧和网吧等娱乐场所。

  虹口检察院胡检察官召集观护青少年事务社工、观护对象及其家长又一次召开了观护会议。服务对象剪了一个新的发型,眼神中充满了希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对象的妈妈也握着青少年事务社工的手表示感谢。3个月的观护期很短,目前,小周正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我在心底默默地为他祝福,希望他能充满朝气地走好人生路!

  五、总结评估

  1、剔除标签化的主题,强调正面潜能

  相信青少年正面发展取向与青少年问题的矫治并非排斥,两者可以取长补短,互相结合。观护青少年继续在原学校就读,学业和毕业实习也进行地较顺利,对于观护对象,与物质上的帮扶相比,精神上的自强自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青少年事务社工加强观护对象与其他人的联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成长中的种种挑战,学习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所有的服务结合此次服务对象遇到的危机因素,都是从服务群体的身、心、社各方面平衡发展考虑。

  2、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认知,找到目标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找到对自己认知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身的问题,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同时通过服务对象自己的成功经验,挖掘出他的优势,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认可,重新树立起自信。

  3、以家庭为原点,寻找出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沟通障碍,改变互动方式。

  服务对象与家人的相处方式一直是畸形状态。社会工作者根据家庭治疗的方法,不仅指出了服务对象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指出了其父母需要改变的方向,双管齐下,让双方都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从双方自身出发,学会换位思考和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重新接受对方,重塑家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