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 百分网手机站

水产品物流管理的集约化

时间:2018-05-07 13:18:38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水产品物流管理的集约化

  物流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1901年,美国人约翰.F.格鲁维尔(John.F.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人类认识物流的序幕。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从供应链的角度诠释了物流的内涵和物流管理的内容,为农产品流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拓宽了视野。

  水产品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需求为导向,采用现代的物流手段和物流运作方式使水产品物质实体通过捕捞、冷冻运输、流通加工、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与信息等物流活动,以实现水产品物质实体从渔户到消费者的物理性流动。水产品物流不但涉及到水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及销售等诸多环节,更强调其物理性运动中采用的物流手段和运作方式。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流通效率比其他渔业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本文针对不同历史阶段我国水产品物流管理的重点和物流组织模式进行分析,从质量安全和供应链视角界定水产品物流管理演进路径,为我国水产品物流管理路径改进提供依据。

  一、水产品物流管理演变路程及特征

  水产品物流管理效率的不断改进,是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以水产品供应链增值和总成本最低为目的,通过不断优化管理重点和组织模式来实现的,其演进路径是由单一物流功能管理阶段、综合管理阶段发展为供应链管理阶段。同时,在产品质量安全和供应链效率的驱动下,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以农贸市场为主导的单一物流功能管理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水产品捕捞和养殖业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初期,港口码头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为水产品集散的主要场所。水产品流通主要以农贸市场为主体,为水产品养殖户、捕捞渔民、个体商贩、水产品经销商、零售商为市场交易主体和水产品物流主体,交易方式以现货和现场交易为主,水产品物流以渔户、渔业公司等自营为主。此阶段,港口码头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是水产品集散的主要场所。这种流通模式对水产品流通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交易场所大多是在传统市场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交易方式单一落后、交易信息传递随机性强,一般无固定客户,卖家之间多采取对手交易,各交易主体缺乏协调合作。绝大部分水产品的物流活动是通过渔户、渔业公司的自备车辆和自建仓库完成的,物流规模小、效率低、损失大、成本较高,且严重影响了水产品流通半径和辐射范围。此外,由于大部分农贸市场交易品种较多,基础设施简陋,物流运输条件差,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落后,装卸搬运配送等大都停留在自发、孤立、手工阶段,严重制约了水产品的快速、安全流通及水产品增值。由于渔户、渔业公司或个体小商贩自营物流模式的存在,物流主体仅对某一环节的物流活动负责,因此,这一阶段,水产品的物流管理仅局限于运输车辆选择、运输路线优化、产品冷冻储存等单一物流功能的管理。同时,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水产品生产者出于追求利润而自建的冷藏库,缺乏相关的质量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

  2、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综合物流管理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各类区域性、小规模集贸市场面临的水产品全国性流通但无力组织大规模异地分销的困难,政府依据各地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并兴建了水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中转地水产品批发市场、消费地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水产品批发市场是专业从事水产品批量集散活动的场所并为水产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汇集了水产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以产生一定的集约效应和联动效应,具有链接产销、带动生产、服务消费的功能。此后,批发市场在国内水产品流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承担着80%以上的水产品流通,逐渐形成了以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农贸市场、零售超市等为辅的水产品流通模式。批发市场的交易仍然是以水产品现场、现货交易为主,同时为大批量水产品的集散提供交易的场所和结算等相关服务,通过提供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信息情报等相关物流服务而使水产品实现价值增值,降低水产品交易费用。这一阶段,水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批发市场中从事水产品物流的商人90%以上是个体商贩、个体经营组织,“小规模、大群体”仍然是水产品物流主体的典型特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经营不稳定。尽管水产品批发市场能够提供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和加工等物流服务,但由于市场流通主体发育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导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进驻水产品批发市场,因此,以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水产品物流模式下,大多数个体渔户、商贩等依然采用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为辅的模式。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从单一的冷藏库建设,扩展到水产品的冷藏链阶段,即注重冷库、冷藏车和恒温设备的结合以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将制冷技术、保鲜技术等冷链管理技术应用到水产品物流质量管理中。这一阶段,成立了相关的水产品质量监督机构,分别在水产品养殖、冷藏运输、生产加工等环节强制实施GMP(良好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批发市场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市场机制。

  3、水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

  2000年以后,供应链管理思想贯穿于水产品物流管理中,逐渐形成了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水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以冷链物流中心为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前者是基于单个企业在行业内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而后者是由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功能不断完善,升级为大型冷链物流中心而形成的。其中,冷链物流中心通过与水产品捕捞或养殖基地、水产品经销企业、渔业合作社、渔业协会等供应链主体链接,形成集水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储存保鲜、配送及提供市场信息于一体的供应链物流系统。除具备作为交易中心的基本交易功能外,冷链物流中心的商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水产品物流管理的集约化

  物流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1901年,美国人约翰.F.格鲁维尔(John.F.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人类认识物流的序幕。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从供应链的角度诠释了物流的内涵和物流管理的内容,为农产品流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拓宽了视野。

  水产品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需求为导向,采用现代的物流手段和物流运作方式使水产品物质实体通过捕捞、冷冻运输、流通加工、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与信息等物流活动,以实现水产品物质实体从渔户到消费者的物理性流动。水产品物流不但涉及到水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及销售等诸多环节,更强调其物理性运动中采用的物流手段和运作方式。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流通效率比其他渔业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本文针对不同历史阶段我国水产品物流管理的重点和物流组织模式进行分析,从质量安全和供应链视角界定水产品物流管理演进路径,为我国水产品物流管理路径改进提供依据。

  一、水产品物流管理演变路程及特征

  水产品物流管理效率的不断改进,是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以水产品供应链增值和总成本最低为目的,通过不断优化管理重点和组织模式来实现的,其演进路径是由单一物流功能管理阶段、综合管理阶段发展为供应链管理阶段。同时,在产品质量安全和供应链效率的驱动下,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以农贸市场为主导的单一物流功能管理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水产品捕捞和养殖业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初期,港口码头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为水产品集散的主要场所。水产品流通主要以农贸市场为主体,为水产品养殖户、捕捞渔民、个体商贩、水产品经销商、零售商为市场交易主体和水产品物流主体,交易方式以现货和现场交易为主,水产品物流以渔户、渔业公司等自营为主。此阶段,港口码头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是水产品集散的主要场所。这种流通模式对水产品流通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交易场所大多是在传统市场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交易方式单一落后、交易信息传递随机性强,一般无固定客户,卖家之间多采取对手交易,各交易主体缺乏协调合作。绝大部分水产品的物流活动是通过渔户、渔业公司的自备车辆和自建仓库完成的,物流规模小、效率低、损失大、成本较高,且严重影响了水产品流通半径和辐射范围。此外,由于大部分农贸市场交易品种较多,基础设施简陋,物流运输条件差,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落后,装卸搬运配送等大都停留在自发、孤立、手工阶段,严重制约了水产品的快速、安全流通及水产品增值。由于渔户、渔业公司或个体小商贩自营物流模式的存在,物流主体仅对某一环节的物流活动负责,因此,这一阶段,水产品的物流管理仅局限于运输车辆选择、运输路线优化、产品冷冻储存等单一物流功能的管理。同时,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水产品生产者出于追求利润而自建的冷藏库,缺乏相关的质量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

  2、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综合物流管理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各类区域性、小规模集贸市场面临的水产品全国性流通但无力组织大规模异地分销的困难,政府依据各地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并兴建了水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中转地水产品批发市场、消费地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水产品批发市场是专业从事水产品批量集散活动的场所并为水产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汇集了水产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以产生一定的集约效应和联动效应,具有链接产销、带动生产、服务消费的功能。此后,批发市场在国内水产品流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承担着80%以上的水产品流通,逐渐形成了以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农贸市场、零售超市等为辅的水产品流通模式。批发市场的交易仍然是以水产品现场、现货交易为主,同时为大批量水产品的集散提供交易的场所和结算等相关服务,通过提供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信息情报等相关物流服务而使水产品实现价值增值,降低水产品交易费用。这一阶段,水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批发市场中从事水产品物流的商人90%以上是个体商贩、个体经营组织,“小规模、大群体”仍然是水产品物流主体的典型特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经营不稳定。尽管水产品批发市场能够提供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和加工等物流服务,但由于市场流通主体发育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导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进驻水产品批发市场,因此,以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水产品物流模式下,大多数个体渔户、商贩等依然采用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为辅的模式。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从单一的冷藏库建设,扩展到水产品的冷藏链阶段,即注重冷库、冷藏车和恒温设备的结合以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将制冷技术、保鲜技术等冷链管理技术应用到水产品物流质量管理中。这一阶段,成立了相关的水产品质量监督机构,分别在水产品养殖、冷藏运输、生产加工等环节强制实施GMP(良好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批发市场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市场机制。

  3、水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

  2000年以后,供应链管理思想贯穿于水产品物流管理中,逐渐形成了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水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以冷链物流中心为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前者是基于单个企业在行业内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而后者是由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功能不断完善,升级为大型冷链物流中心而形成的。其中,冷链物流中心通过与水产品捕捞或养殖基地、水产品经销企业、渔业合作社、渔业协会等供应链主体链接,形成集水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储存保鲜、配送及提供市场信息于一体的供应链物流系统。除具备作为交易中心的基本交易功能外,冷链物流中心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