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修车铺的故事散文

时间:2021-07-24 15:09:30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修车铺的故事散文

  修车铺是个温暖的地方,路人修车补气,躲风避雨,歇脚小憇,俨然成了一处人生旅途的标记。修车铺生发了许多故事令人难忘。修车铺还出了位艺术家。

修车铺的故事散文

  ——题记

  一

  修车铺座落于村东路北,112国道西。四五十年前也许还没分国道省道什么的。

  修车铺很小,只有两间房,座北朝南,南留门,有两个小窗户,进门西侧是土炕,下面砌个土炉子,东侧北侧摆着木架放着修车零件。房子四墙土坯垒成,房顶苫的是茅草。房前栽棵木杆,上面挂个自行车轮胎,为修车招幌。天气好时在房前空场修车补气的,天不好则在房内干活。

  印象中,最早是个外村人在此修车,姓汤,是十多里远的朱官屯村人。五六十岁的样子,人长的粗实高大,大头大脸,憨厚朴实。那时没人称师傅,有人称老汤,有人称兄弟,也有人称叔或伯。汤师傅人缘好,大人孩子待他如村人,自行车打气包括拧几下轴上镙丝,紧紧车辐条“拿拿龙”等只要不换零件就都不收钱。汤师傅平时一人吃住在铺内,于是,村人吃新鲜饭时便总会端过去些,再时间长了,哪怕是烀白薯也许拿去两块,免得他炊锅弄灶的一个人麻烦。修车铺方便了路人和村人,也成了招人的地方,包括孩子。

  二

  国道原来是砂石路,叫“垫道”。往南过丰润县去了唐山,往北过兴隆奔了塞外更远的承德……路上汽车主要有长春产的解放牌汽车,还有略小点的“嘎斯”和“130双排座”,还有客车,早晨从遵化县城发过来去唐山,傍晚又从唐山返回遵化城。客车来回会在修车铺旁停一下,且有站牌竖在路旁,上面写着我村的名字,是个停靠站。下车人少,上车人多,那车其实已经满员,硬往上挤,有时多人在站等侯,师傅犯怵,知道没人下车,便从截车人身边驶过,减了速度,虚晃一下,脚踩油门跑来。后来,候车人聪明起来,站牌路间一人招手,等骗了客车停稳以后,藏在路沟的人陆续爬上来,提箱弄包的往车里挤。以后就用双节车了——两节间有转盘,外观像绿布包着弹簧,车悠悠颤颤,拐起弯来似蜈蚣。

  道上还有拖拉机驶过,胶轮的,最早的是“老波”,波兰产的,声音惊天动地,空气也跟着抖。后来有“东方红”拖拉机,洛阳产的,五十五马力和四十马力不等,也有邢台产的,马力较小,再后来又有了手扶拖拉机。拖拉机农忙务农,农闲拉脚挣钱。驶过的骡马车大多是拉脚的,有的牲口屁股下挂着粪兜,图了卫生环境,也为了不白搭粪。

  自行车也不少,有飞鸽牌,有永久牌,有红旗牌,唐山大地震后生产一种燕山牌自行车也热销好长时间,因为买辆车子于百姓家绝非易事,一是没钱,二是没自行车票。自行车有两种显得特别,一种是“钻石”牌,德国产的,脚倒闸,前有手闸,翘把,拉铃一声响,清脆悠扬,黑架子,黑车圈,架头有蓝漆,搬着轻便,骑着省劲,据说是二战后德国用造坦克机枪材料加工的。车主往往是有身份的人——工委、公社书记,供销社主任,粮库主任等脱产干部。另一种自行车,没名没牌——自己攒的,车架子车把是灰白色铁管,安俩轱辘,没铃没闸,顺口溜贴切——“水管架子大免裆,屁股后边载两筐,没有闸用脚蹚,没有铃铛喊借光”。这种车子都是载货运东西的,骑者往往是弯腰撅屁股,光着膀子,出着汗,肩上搭条毛巾。

  三

  公路展开了外面世界的窗口,车辆行人由此过往,不知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像河中流过的水,天上游过的云,匆匆邂逅,又忙忙分别,阵风般刮过村口,彼此不曾留下一点印象。身在修车铺不但看各种汽车拖拉机马车自行车,看外地外村的人,也能看怎样修自行车,而且,还有很多遗下的废件简直是宝贝。

  日子穷蹇时,什么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玩具,蜘蛛网制成罩罩蜻蜓,一根马尾拴高梁秸杆上圈成套套知了,一块石头凿圆了当球踢,一根铁条一头磨成尖固定在木杆上去河边扎青蛙,下雨后,挖块路泥摔“娃娃堵”,几块猪或羊的脚骨“抓大把儿”,几块薄石片往几米远的地坑里扔“入窑坑儿”,实在没玩的了,一个人蒙上眼睛抓别人“抠猫会”,石片往坑塘一扔,擦着水面跑,落下圈圈水波,涟漪一串,慢慢扩展散去,叫“打片瓦”。修车铺里有很多制玩具的材料,破内胎,铰成长条儿,系在Y字型树杈上就成了弹弓,打鸟射禽乐趣顿生;废链条卸下几截儿,装在八号铁条弯就的枪形架上,套上轮胎条有了松紧度,填了火药(火柴头上药)一扣“板机”便会弄出“铛”的响声,那叫烟火枪,是男孩子手里最牛最神气的.自制玩具;废钢珠是装嵌于木质尜尜底部不可替代的必需品,钢珠,叫“珠子粒”是自行车前后轴及脚底中轴和前把中部转动节点的零件,与黄油一混合,起润滑转动作用。嵌了珠粒的尜尜,冰上一撒,光滑无比,鞭子一抽,久转不停;换下来的马车内胎,汤师傅用胶水和内胎补丁粘补好,放到坑塘,是最好的救生玩具,几个赤裸顽童在水里一泡就是半天。

  不知修车人汤师傅年老了去了哪里,回老家,仰或其它一隅?不过他的来临,给我的童年充填了很多快乐的记忆。现在想来,他年龄早该超百岁,也许不在了人世。想起这,总是心情凝重,祈祝老人家永安。

  四

  汤师傅走后,修车人换了村人,岁月中,换了很多位。也是在那时,国道铺了沥青,路面光滑起来。修车人迎来送往,经冬复春,都有各自经历,各自故事。

  其中有一位年轻小伙叫龙树,机灵聪慧,颇具艺术想像与天才,那时候已实行“样板戏”,各种剧照贴遍了神州大地城市农村。闲暇时龙树便研墨铺纸地画起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等英雄人物,久之功夫渐长,便大胆贴在修车铺内墙上,很多幅,也醒目,进屋抬眼就能望见,谁见了谁都会夸上几句。

  一日,一位穿着整齐的人修车时见了人物画,便问,那胸有朝阳的杨子荣是你画的?得到肯定答复后又问,手举红灯李玉和也是?沙家浜养伤的郭建光呢?知道都出于修车人之手时,来人就叫他现场画了两幅。修完车,人走也带走了画。

  不久,龙树就被安排在县电影队上班去了。放电影,画幻灯片,且渐渐成熟,挑起了大梁,成了县域艺术家。他的天赋得以施展,找到了人生支点,生命之花绽放,价值在才艺展示中闪光。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尽到辉煌。现在已退休安度晩年。

  原来那路过的修车人是县文化部门的领导,慧眼识珠,成了龙树的伯乐。龙树是我张氏族里的哥哥,我很钦佩他的才艺,也更为他的幸运赞叹——自己为自己赢得的机会和社会的承认。当然,那位素昧平生的伯乐成了他生命中的真正贵人,龙树化个人感恩为动力源泉,报答社会,报答人生机遇,报答贵人,用虔诚的追求与信念和勤奋的劳动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事业。二人演绎了一段“伯乐识马,骏马奔腾”的佳话。后来岁月中,每当村人说起此事,总会为那位无私的文化干部竖起大姆指!

  实际上,那时路边房子很少,于是,修车铺,也成了乡村人接送等待亲人的站脚地,成了四庄八村人们风雨中的牵挂,更是通向外面世界的纽带与连接。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修车铺也早已成了人们永久的记忆,但修车铺走出的艺术家龙树还在,身板硬朗地生活每一天。

《修车铺的故事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修车铺的故事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修车铺的作文03-10

雨后的修车铺作文09-13

老字号义务修车铺学作文01-11

故事里的故事优美散文03-21

优美散文:故事07-19

春的故事散文07-26

雨中的故事散文06-09

同座散文故事06-09

过去的故事_散文06-09

修车铺的故事散文

  修车铺是个温暖的地方,路人修车补气,躲风避雨,歇脚小憇,俨然成了一处人生旅途的标记。修车铺生发了许多故事令人难忘。修车铺还出了位艺术家。

修车铺的故事散文

  ——题记

  一

  修车铺座落于村东路北,112国道西。四五十年前也许还没分国道省道什么的。

  修车铺很小,只有两间房,座北朝南,南留门,有两个小窗户,进门西侧是土炕,下面砌个土炉子,东侧北侧摆着木架放着修车零件。房子四墙土坯垒成,房顶苫的是茅草。房前栽棵木杆,上面挂个自行车轮胎,为修车招幌。天气好时在房前空场修车补气的,天不好则在房内干活。

  印象中,最早是个外村人在此修车,姓汤,是十多里远的朱官屯村人。五六十岁的样子,人长的粗实高大,大头大脸,憨厚朴实。那时没人称师傅,有人称老汤,有人称兄弟,也有人称叔或伯。汤师傅人缘好,大人孩子待他如村人,自行车打气包括拧几下轴上镙丝,紧紧车辐条“拿拿龙”等只要不换零件就都不收钱。汤师傅平时一人吃住在铺内,于是,村人吃新鲜饭时便总会端过去些,再时间长了,哪怕是烀白薯也许拿去两块,免得他炊锅弄灶的一个人麻烦。修车铺方便了路人和村人,也成了招人的地方,包括孩子。

  二

  国道原来是砂石路,叫“垫道”。往南过丰润县去了唐山,往北过兴隆奔了塞外更远的承德……路上汽车主要有长春产的解放牌汽车,还有略小点的“嘎斯”和“130双排座”,还有客车,早晨从遵化县城发过来去唐山,傍晚又从唐山返回遵化城。客车来回会在修车铺旁停一下,且有站牌竖在路旁,上面写着我村的名字,是个停靠站。下车人少,上车人多,那车其实已经满员,硬往上挤,有时多人在站等侯,师傅犯怵,知道没人下车,便从截车人身边驶过,减了速度,虚晃一下,脚踩油门跑来。后来,候车人聪明起来,站牌路间一人招手,等骗了客车停稳以后,藏在路沟的人陆续爬上来,提箱弄包的往车里挤。以后就用双节车了——两节间有转盘,外观像绿布包着弹簧,车悠悠颤颤,拐起弯来似蜈蚣。

  道上还有拖拉机驶过,胶轮的,最早的是“老波”,波兰产的,声音惊天动地,空气也跟着抖。后来有“东方红”拖拉机,洛阳产的,五十五马力和四十马力不等,也有邢台产的,马力较小,再后来又有了手扶拖拉机。拖拉机农忙务农,农闲拉脚挣钱。驶过的骡马车大多是拉脚的,有的牲口屁股下挂着粪兜,图了卫生环境,也为了不白搭粪。

  自行车也不少,有飞鸽牌,有永久牌,有红旗牌,唐山大地震后生产一种燕山牌自行车也热销好长时间,因为买辆车子于百姓家绝非易事,一是没钱,二是没自行车票。自行车有两种显得特别,一种是“钻石”牌,德国产的,脚倒闸,前有手闸,翘把,拉铃一声响,清脆悠扬,黑架子,黑车圈,架头有蓝漆,搬着轻便,骑着省劲,据说是二战后德国用造坦克机枪材料加工的。车主往往是有身份的人——工委、公社书记,供销社主任,粮库主任等脱产干部。另一种自行车,没名没牌——自己攒的,车架子车把是灰白色铁管,安俩轱辘,没铃没闸,顺口溜贴切——“水管架子大免裆,屁股后边载两筐,没有闸用脚蹚,没有铃铛喊借光”。这种车子都是载货运东西的,骑者往往是弯腰撅屁股,光着膀子,出着汗,肩上搭条毛巾。

  三

  公路展开了外面世界的窗口,车辆行人由此过往,不知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像河中流过的水,天上游过的云,匆匆邂逅,又忙忙分别,阵风般刮过村口,彼此不曾留下一点印象。身在修车铺不但看各种汽车拖拉机马车自行车,看外地外村的人,也能看怎样修自行车,而且,还有很多遗下的废件简直是宝贝。

  日子穷蹇时,什么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玩具,蜘蛛网制成罩罩蜻蜓,一根马尾拴高梁秸杆上圈成套套知了,一块石头凿圆了当球踢,一根铁条一头磨成尖固定在木杆上去河边扎青蛙,下雨后,挖块路泥摔“娃娃堵”,几块猪或羊的脚骨“抓大把儿”,几块薄石片往几米远的地坑里扔“入窑坑儿”,实在没玩的了,一个人蒙上眼睛抓别人“抠猫会”,石片往坑塘一扔,擦着水面跑,落下圈圈水波,涟漪一串,慢慢扩展散去,叫“打片瓦”。修车铺里有很多制玩具的材料,破内胎,铰成长条儿,系在Y字型树杈上就成了弹弓,打鸟射禽乐趣顿生;废链条卸下几截儿,装在八号铁条弯就的枪形架上,套上轮胎条有了松紧度,填了火药(火柴头上药)一扣“板机”便会弄出“铛”的响声,那叫烟火枪,是男孩子手里最牛最神气的.自制玩具;废钢珠是装嵌于木质尜尜底部不可替代的必需品,钢珠,叫“珠子粒”是自行车前后轴及脚底中轴和前把中部转动节点的零件,与黄油一混合,起润滑转动作用。嵌了珠粒的尜尜,冰上一撒,光滑无比,鞭子一抽,久转不停;换下来的马车内胎,汤师傅用胶水和内胎补丁粘补好,放到坑塘,是最好的救生玩具,几个赤裸顽童在水里一泡就是半天。

  不知修车人汤师傅年老了去了哪里,回老家,仰或其它一隅?不过他的来临,给我的童年充填了很多快乐的记忆。现在想来,他年龄早该超百岁,也许不在了人世。想起这,总是心情凝重,祈祝老人家永安。

  四

  汤师傅走后,修车人换了村人,岁月中,换了很多位。也是在那时,国道铺了沥青,路面光滑起来。修车人迎来送往,经冬复春,都有各自经历,各自故事。

  其中有一位年轻小伙叫龙树,机灵聪慧,颇具艺术想像与天才,那时候已实行“样板戏”,各种剧照贴遍了神州大地城市农村。闲暇时龙树便研墨铺纸地画起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等英雄人物,久之功夫渐长,便大胆贴在修车铺内墙上,很多幅,也醒目,进屋抬眼就能望见,谁见了谁都会夸上几句。

  一日,一位穿着整齐的人修车时见了人物画,便问,那胸有朝阳的杨子荣是你画的?得到肯定答复后又问,手举红灯李玉和也是?沙家浜养伤的郭建光呢?知道都出于修车人之手时,来人就叫他现场画了两幅。修完车,人走也带走了画。

  不久,龙树就被安排在县电影队上班去了。放电影,画幻灯片,且渐渐成熟,挑起了大梁,成了县域艺术家。他的天赋得以施展,找到了人生支点,生命之花绽放,价值在才艺展示中闪光。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尽到辉煌。现在已退休安度晩年。

  原来那路过的修车人是县文化部门的领导,慧眼识珠,成了龙树的伯乐。龙树是我张氏族里的哥哥,我很钦佩他的才艺,也更为他的幸运赞叹——自己为自己赢得的机会和社会的承认。当然,那位素昧平生的伯乐成了他生命中的真正贵人,龙树化个人感恩为动力源泉,报答社会,报答人生机遇,报答贵人,用虔诚的追求与信念和勤奋的劳动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事业。二人演绎了一段“伯乐识马,骏马奔腾”的佳话。后来岁月中,每当村人说起此事,总会为那位无私的文化干部竖起大姆指!

  实际上,那时路边房子很少,于是,修车铺,也成了乡村人接送等待亲人的站脚地,成了四庄八村人们风雨中的牵挂,更是通向外面世界的纽带与连接。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修车铺也早已成了人们永久的记忆,但修车铺走出的艺术家龙树还在,身板硬朗地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