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美术教学随笔散文

时间:2021-08-31 12:29:17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随笔散文

  美术教学随笔(一)

美术教学随笔散文

  提起美术课,学生们都会说:美术用具太多了;准备材料太麻烦;总是忘了带用具。老师们会说:不带用具的学生多;美术课难组织;有些学生怕花钱不买材料影响教学等问题。因为美术课的材料不是统一配备的,学生自己购买准备,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如何解决这些烦恼,让美术课上的轻松,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这里同各位进行交流。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实物导入

  实物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有时,千言万语的,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在上《标志设计》这一课时,我取出学生常见的标志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2、运用谜语导入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3、运用故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学随笔(二)

  每当有人问我,你是教什么学科的,我说自己是教美术的,一听说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临摹一张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是啊,回忆以前,我小时候教我们美术的老师,的确有这样的感觉。如今,轮到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其中的感受就不是这样了。现在的美术课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已经展开。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到底怎样才算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呢?下面,根据本人实践教学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下。

  1.认真钻研美术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相对而言比较封闭,教师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连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对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自觉广泛的开发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如今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美术新课标》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是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前必做的功课。教师可以对美术教科书作适当的"裁剪",不过究竟是取是舍,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

  2.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后,要富有创造力的进行教学设计。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老师教1学生不敢2,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新课标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于是要求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学方法上力求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

  美术教育随笔(三)

  听了一节美术课,我感触很大,不由得想起了台湾的一位女画家、诗人关于美术教育的真知卓见。

  席慕容的散文不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爱情、友情、亲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品味生活,而且还在她的教学领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见解。她在许多文章中,都以自己多年从事美学教育的实践为题材,阐述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比如,在《几何惊梦》中,她写自己总是因为害怕理科类考试,几度从梦中惊醒。在梦中,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她紧张地张口结舌,无法出声,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着她,使她在梦里直发抖。哪个时候,理科成绩好,才能成为同学羡慕的好学生,而文科再好,在班上也抬不起头来。记得一次她得了全初三国文阅读检测第一名,老师用一种很惋惜的`口吻说:"可惜呀!国文那么通,怎么物理就那么不通呢?"

  席慕荣中学时代的美术绘画就达到了令同学们叹为观止的地步,二十年后还有人能因为她的画而记得她的名字,记得她画满画儿的数学课本,她这些亲身经历和深刻的体验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教育工作者不应该用一种尺度来衡量学生,不能用一个模子来塑造学生,应该允许学生们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宽松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学习品质。

  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应试教育"已害人至深。像席慕荣这样有文采和艺术天分的学生,差一点被老师的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而扼杀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今全面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是多么的开明和公正,具有人文性啊!回首往事,历史的巨轮转瞬之间,已辗过了几十年,教育理论的落后,还要引发多少的无奈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吗?

  席慕荣还在《美术教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其实美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画画儿这么一种单调的方法,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透过这颗心她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趣和美丽的现象,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班孩子中没有一个是牺牲者。因为,让身体健康的活着,和心理健康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

  席慕荣在这篇散文中反复强调,教师要端正教育的出发点,方向和运用正确的方法,使教育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她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理念,在今天的其他任何课程教育中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美术教学随笔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学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感谢朋友散文作文故事日志随笔07-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8-28

美术教学总结06-01

美术教学总结精选10-01

美术教学总结10-09

美术教学总结07-28

美术教学论的教学总结08-07

培根散文随笔选集中英阅读10-25

英语阅读的教学随笔10-08

作文教学随笔10-13

美术教学随笔散文

  美术教学随笔(一)

美术教学随笔散文

  提起美术课,学生们都会说:美术用具太多了;准备材料太麻烦;总是忘了带用具。老师们会说:不带用具的学生多;美术课难组织;有些学生怕花钱不买材料影响教学等问题。因为美术课的材料不是统一配备的,学生自己购买准备,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如何解决这些烦恼,让美术课上的轻松,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这里同各位进行交流。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实物导入

  实物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有时,千言万语的,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在上《标志设计》这一课时,我取出学生常见的标志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2、运用谜语导入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3、运用故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术教学随笔(二)

  每当有人问我,你是教什么学科的,我说自己是教美术的,一听说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临摹一张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是啊,回忆以前,我小时候教我们美术的老师,的确有这样的感觉。如今,轮到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其中的感受就不是这样了。现在的美术课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已经展开。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到底怎样才算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呢?下面,根据本人实践教学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下。

  1.认真钻研美术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相对而言比较封闭,教师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连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对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自觉广泛的开发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如今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美术新课标》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是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前必做的功课。教师可以对美术教科书作适当的"裁剪",不过究竟是取是舍,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

  2.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后,要富有创造力的进行教学设计。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与训练,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老师教1学生不敢2,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新课标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于是要求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学方法上力求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

  美术教育随笔(三)

  听了一节美术课,我感触很大,不由得想起了台湾的一位女画家、诗人关于美术教育的真知卓见。

  席慕容的散文不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爱情、友情、亲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品味生活,而且还在她的教学领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见解。她在许多文章中,都以自己多年从事美学教育的实践为题材,阐述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比如,在《几何惊梦》中,她写自己总是因为害怕理科类考试,几度从梦中惊醒。在梦中,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她紧张地张口结舌,无法出声,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着她,使她在梦里直发抖。哪个时候,理科成绩好,才能成为同学羡慕的好学生,而文科再好,在班上也抬不起头来。记得一次她得了全初三国文阅读检测第一名,老师用一种很惋惜的`口吻说:"可惜呀!国文那么通,怎么物理就那么不通呢?"

  席慕荣中学时代的美术绘画就达到了令同学们叹为观止的地步,二十年后还有人能因为她的画而记得她的名字,记得她画满画儿的数学课本,她这些亲身经历和深刻的体验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教育工作者不应该用一种尺度来衡量学生,不能用一个模子来塑造学生,应该允许学生们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宽松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学习品质。

  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应试教育"已害人至深。像席慕荣这样有文采和艺术天分的学生,差一点被老师的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而扼杀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今全面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是多么的开明和公正,具有人文性啊!回首往事,历史的巨轮转瞬之间,已辗过了几十年,教育理论的落后,还要引发多少的无奈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吗?

  席慕荣还在《美术教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其实美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画画儿这么一种单调的方法,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透过这颗心她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趣和美丽的现象,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班孩子中没有一个是牺牲者。因为,让身体健康的活着,和心理健康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

  席慕荣在这篇散文中反复强调,教师要端正教育的出发点,方向和运用正确的方法,使教育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她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理念,在今天的其他任何课程教育中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