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上里古镇水流长散文

时间:2021-05-28 20:01:44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上里古镇水流长散文

  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上里古镇水流长散文

  这是古人描写的上里。双桥,一拱一平。平为高桥,拱是二仙桥,都是清代的古桥。二水,比古桥还古。二水,虽然不像江西赣州的贡江、章江那样汇合成赣江而留下赣州八景,播下闻名天下的赣江文化,却也流淌着汉代以前的羌人文化,流淌着汉代以后的汉羌文化,流淌着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

  平乐古镇与上里古镇很近,只是各自属于成都和雅安。上里古镇在雅安。雅安的“三雅”,即“雅女,雅鱼,雅雨”是著名的。尤其是“雅雨”,天漏了,“女娲补天”又没有补全的地方,执着充沛、淳朴无私的雨水,带动了这片土地的植物与动物。

  人也不能列外,无不与雨相关,植物青春无限,人更青春无限。

  应该说当年红军的第四方面军很会选地方,从川东一直西向,就在邛崃和雅安这一带建立了根据地。四方面军先到这里,中央红军后从更西的金沙江、大渡河北上。四方面军在这里,将西昌、雅安、康定与成都一隔,对中央红军跳出围追堵截是很有利的。1935年11月,上里古镇与中里古镇、下里古镇都驻扎过红军,还把雅安县委建立在中里。4个多月的时间,红军书写了大量的标语,因为刻在石牌、石坊、石碑、石板、石壁上,上中下里共有70多幅保留了下来,上里古镇有40多条。

  这些文字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却是历史书写的顽强。

  四川的美食,有“红军餐馆”和“红军菜”在上里古镇增添色彩。当然,四川的美食与红军色彩在这里有互补。这里的“红军菜”,不是野菜,是新鲜而水灵灵的蔬菜。有“雅雨”吗,怎么能够不让蔬菜水灵灵呢?“大肉哒哒面”,是上里古镇的美食之一。面条,是现场手工的,还要在案板上甩得身影飞舞,声音也传给了吃客,传递到了古街上。调料有点接近“红烧牛肉面”,只是一碗面上,不是牛肉,而是两大砣肥肥的猪肉。

  上里古镇,因两条小溪环抱,与江西古老的赣州媲美。上里古镇,因历史悠久而留下古戏台。据说这戏台不同凡响,川剧的'发源、发展,这个戏台起了很大的作用。

  古镇的戏台作用如此之大,是与其经济、文化密切相连的。

  康熙三十二年,即1693年,韩家祖先随“湖广填四川”大潮,从陕西泾阳县迁徙来到四川雅安的上里古镇。韩家祖先很有经济头脑,不只是人来了,还带来了陕西的布匹。第一桶金,是很关键的。一个店,可以若干个店。一种商品,可以发展成更多的商品。后来的韩家,在四川的自贡收购了十几口盐井。由行商布匹到坐商生产盐巴,是一个质的飞越。韩家除了这些,同时经营有丝绸、木材、茶叶等。生意不但在四川,还发展到了江浙。

  其它可以流失,文化留痕崖刻。韩家出了两个进士,就不单纯是钱多了。

  “陈家的谷子,张家的碇子,许家的女子,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这些古镇流行的民间语言,分别代表粮食多,武艺强,姑娘美,官宦高,家庭福。听到了而今民间的这些语言,就听到了数不清的民间故事。古戏台曾经锣鼓敲得山响,演员的身影或雄性或妩媚,川剧的高腔响遍古镇就顺理成章了。

  有游客说,当年四方面军在这里驻扎,吃上这样水灵灵的蔬菜,吃上这样香喷喷又富有营养的面条,和当地百姓一起杀年猪、看川戏,倘若不是几大红军为了国家民族的希望,统一的信念,一致的军事行动,可能有点不愿离开。

【上里古镇水流长散文】相关文章:

独行古镇优美散文04-21

古镇遐想优美散文06-17

消失的古镇情感散文07-16

似是春水流散文06-27

似水流年的散文07-03

古镇,水乡散文随笔03-19

消失的古镇散文随笔07-04

似水流年随笔散文07-03

追忆似水流年-经典散文07-13

喝着水流泪的伤感散文07-2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上里古镇水流长散文

  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上里古镇水流长散文

  这是古人描写的上里。双桥,一拱一平。平为高桥,拱是二仙桥,都是清代的古桥。二水,比古桥还古。二水,虽然不像江西赣州的贡江、章江那样汇合成赣江而留下赣州八景,播下闻名天下的赣江文化,却也流淌着汉代以前的羌人文化,流淌着汉代以后的汉羌文化,流淌着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

  平乐古镇与上里古镇很近,只是各自属于成都和雅安。上里古镇在雅安。雅安的“三雅”,即“雅女,雅鱼,雅雨”是著名的。尤其是“雅雨”,天漏了,“女娲补天”又没有补全的地方,执着充沛、淳朴无私的雨水,带动了这片土地的植物与动物。

  人也不能列外,无不与雨相关,植物青春无限,人更青春无限。

  应该说当年红军的第四方面军很会选地方,从川东一直西向,就在邛崃和雅安这一带建立了根据地。四方面军先到这里,中央红军后从更西的金沙江、大渡河北上。四方面军在这里,将西昌、雅安、康定与成都一隔,对中央红军跳出围追堵截是很有利的。1935年11月,上里古镇与中里古镇、下里古镇都驻扎过红军,还把雅安县委建立在中里。4个多月的时间,红军书写了大量的标语,因为刻在石牌、石坊、石碑、石板、石壁上,上中下里共有70多幅保留了下来,上里古镇有40多条。

  这些文字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却是历史书写的顽强。

  四川的美食,有“红军餐馆”和“红军菜”在上里古镇增添色彩。当然,四川的美食与红军色彩在这里有互补。这里的“红军菜”,不是野菜,是新鲜而水灵灵的蔬菜。有“雅雨”吗,怎么能够不让蔬菜水灵灵呢?“大肉哒哒面”,是上里古镇的美食之一。面条,是现场手工的,还要在案板上甩得身影飞舞,声音也传给了吃客,传递到了古街上。调料有点接近“红烧牛肉面”,只是一碗面上,不是牛肉,而是两大砣肥肥的猪肉。

  上里古镇,因两条小溪环抱,与江西古老的赣州媲美。上里古镇,因历史悠久而留下古戏台。据说这戏台不同凡响,川剧的'发源、发展,这个戏台起了很大的作用。

  古镇的戏台作用如此之大,是与其经济、文化密切相连的。

  康熙三十二年,即1693年,韩家祖先随“湖广填四川”大潮,从陕西泾阳县迁徙来到四川雅安的上里古镇。韩家祖先很有经济头脑,不只是人来了,还带来了陕西的布匹。第一桶金,是很关键的。一个店,可以若干个店。一种商品,可以发展成更多的商品。后来的韩家,在四川的自贡收购了十几口盐井。由行商布匹到坐商生产盐巴,是一个质的飞越。韩家除了这些,同时经营有丝绸、木材、茶叶等。生意不但在四川,还发展到了江浙。

  其它可以流失,文化留痕崖刻。韩家出了两个进士,就不单纯是钱多了。

  “陈家的谷子,张家的碇子,许家的女子,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这些古镇流行的民间语言,分别代表粮食多,武艺强,姑娘美,官宦高,家庭福。听到了而今民间的这些语言,就听到了数不清的民间故事。古戏台曾经锣鼓敲得山响,演员的身影或雄性或妩媚,川剧的高腔响遍古镇就顺理成章了。

  有游客说,当年四方面军在这里驻扎,吃上这样水灵灵的蔬菜,吃上这样香喷喷又富有营养的面条,和当地百姓一起杀年猪、看川戏,倘若不是几大红军为了国家民族的希望,统一的信念,一致的军事行动,可能有点不愿离开。

【上里古镇水流长散文】相关文章:

独行古镇优美散文04-21

古镇遐想优美散文06-17

消失的古镇情感散文07-16

似是春水流散文06-27

似水流年的散文07-03

古镇,水乡散文随笔03-19

消失的古镇散文随笔07-04

似水流年随笔散文07-03

追忆似水流年-经典散文07-13

喝着水流泪的伤感散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