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函数与方程答题思路高考数学复习

时间:2021-06-23 11:44:03 数学 我要投稿

函数与方程答题思路高考数学复习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答题思路高考数学复习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例3 若曲线y=2x+1与直线y=b没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分析:本题从方程的角度出发可直接作出方程y=2x+1的方程y=b的图像,观察即可得出结论,也可将“曲线y=2x+1与直线y=b没有公共点”转化为判断方程b=2x+1何时无解的问题。

  解:因为函数y=2x+1的值域为(1,+∞),所以当b≤1,即-1≤b≤1时,方程b=2x+1无解,即曲线y=2x+1与直线y=b没有公共点。

  例4 设函数f(x)=log2(2x+1)的反函数为y=f-1(x),若关于x的方程f-1(x)=m+f(x)在[1,2]上有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求出函数f(x)的反函数f-1(x)=log2(2x-1),可将方程转化为m=log2(2x-1)-log2(2x+1),于是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y=log2(2x-1)-log2(2x+1),x∈[1,2]的值域。

  解:由已知f-1(x)=log2(2x-1),所以f-1(x)=m+f(x)化为m=log2(2x-1)-log2(2x+1),令y=log2(2x-1)-log2(2x+1),x∈[1,2],则y=log2■=log2(1-■),此函数在[1,2]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值域为[log2■,log2■],于是m的取值范围为[log2■,log2■,]。

  1.在中学我们只研直圆柱、直圆锥和直圆台。所以对圆柱、圆锥、圆台的旋转定义、实际上是直圆柱、直圆锥、直圆台的定义。

  这样定义直观形象,便于理解,而且对它们的性质也易推导。

  对于球的定义中,要注意区分球和球面的概念,球是实心的。

  等边圆柱和等边圆锥是特殊圆柱和圆锥,它是由其轴截面来定义的,在实践中运用较广,要注意与一般圆柱、圆锥的区分。

  2.圆柱、圆锥、圆和球的性质

  (1)圆柱的性质,要强调两点:一是连心线垂直圆柱的底面;二是三个截面的性质——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圆;轴截面是一个以上、下底面圆的直径和母线所组成的矩形;平行于轴线的截面是一个以上、下底的圆的弦和母线组成的矩形。

  (2)圆锥的性质,要强调三点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圆的性质:

  截面圆面积和底面圆面积的比等于从顶点到截面和从顶点到底面距离的平方比。

  ②过圆锥的顶点,且与其底面相交的截面是一个由两条母线和底面圆的弦组成的等腰三角形,其面积为:

  易知,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不大于轴截面的顶角(如图10-20),事实上,由BC≥AB,VC=VB=VA可得∠AVB≤BVC.

  由于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不大于轴截面的顶角。

  所以,当轴截面的顶角θ≤90°,有0°<α≤θ≤90°,即有

  当轴截面的顶角θ>90°时,轴截面的面积却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若90°≤α<θ<180°时,1≥sinα>sinθ>0.

  ③圆锥的母线l,高h和底面圆的半径组成一个直径三角形,圆锥的有关计算问题,一般都要归结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特别是关系式

  l2=h2+R2

  (3)圆台的性质,都是从“圆台为截头圆锥”这个事实推得的,但仍要强调下面几点:

  ①圆台的母线共点,所以任两条母线确定的截面为一等腰梯形,但是,与上、下底面都相交的截面不一定是梯形,更不一定是等腰梯形。

  ②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将圆台的高分成距上、下两底为两段的截面面积为S,则

  其中S1和S2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

  的截面性质的推广。

  ③圆台的母线l,高h和上、下两底圆的半径r、R,组成一个直角梯形,且有

  l2=h2+(R-r)2

  圆台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梯形。

  (4)球的性质,着重掌握其截面的性质。

  ①用任意平面截球所得的截面是一个圆面,球心和截面圆圆心的连线与这个截面垂直。

  ②如果用R和r分别表示球的半径和截面圆的半径,d表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则

  R2=r2+d2

  即,球的半径,截面圆的半径,和球心到截面的距离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有关球的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面积

  (1)圆柱、圆锥、圆台和多面体一样都是可以平面展开的。

  ①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求其侧面积的基本依据。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底面图的周长和母线长组成的一个矩形。

  ②圆锥和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由两条母线长和底面圆的周长组成的扇形,其扇形的圆心角为

  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由两条母线长和上、下底面周长组成的扇环,其扇环的圆心角为

  这个公式有利于空间几何体和其侧面展开图的互化

  显然,当r=0时,这个公式就是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所以,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是圆台相关角的特例。

  (2)圆柱、圆锥和圆台的侧面公式为

  S侧=π(r+R)l

  当r=R时,S侧=2πRl,即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当r=0时,S侧=rRl,即圆锥的面积公式。

  要重视,侧面积间的这种关系。

  (3)球面是不能平面展开的图形,所以,求它的面积的方法与柱、锥、台的方法完全不同。

  推导出来,要用“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知识,课本上不能算是一种证明。

  求不规则圆形的度量属性的常用方法是“细分——求和——取极限”,这种方法,在学完“微积分”的相关内容后,不证自明,这里从略。

  4.画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直观图的方法——正等测

  (1)正等测画直观图的要求:

  ①画正等测的X、Y、Z三个轴时,z轴画成铅直方向,X 轴和Y轴各与Z轴成120°。

  ②在投影图上取线段长度的方法是:在三轴上或平行于三轴的线段都取实长。

  这里与斜二测画直观图的方法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2)正等测圆柱、圆锥、圆台的直观图的区别主要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

  用正等测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圆形时,将X轴画成水平位置,Y轴画成与X轴成120°,在投影图上,X轴和Y轴上,或与X轴、Y轴平行的线段都取实长,在Z轴上或与Z轴平行的线段的画法与斜二测相同,也都取实长。

  5.关于几何体表面内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柱、锥、台的表面都可以平面展开,这些几何体表面内两点间最短距离,就是其平面内展开图内两点间的线段长。

  由于球面不能平面展开,所以求球面内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这个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长。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旋转体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高考数学复习:浅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要点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有两条复习路线,一条是跟着老师走,另外一条是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90%以上的知识点。

  二、复习的原则

  1. 夯实基础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 立足教材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以《考试说明》为根本,弄清高考知识点及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一轮复习,做到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

  3. 以学生为主

  不重视数学的阅读理解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三、注重反思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走向理性思维。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解的题目并不少,但是不少的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只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课后解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以领悟各学科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在数学学科中通过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变式,一题多变的系列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还能将形似神不似的题目并列在一起比较,求同存异,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掌握了整个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及基本的解题方法,所以在对问题的解决中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呈现思维的发散性,放开无法收拢理顺现象。为引导思维的收敛,在复习时,要将很多例题有目的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可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会解题的通则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系统性,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解题策略的选择与判断

  总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既要注意构建巩固每个知识板快及他们的联系,同时也应该注处理好“源”与“本”的联系,例、习题的安排应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由点串线,由线组面,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在复习中应紧密和把基本知识和生活背景、社会现实,特别是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常用常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转化后进生

  (1)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2)做好复习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学的东西

  做好及时的复习,学完一个单元后做好单元小结;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形成自己的错题库,分析错误原因并独立写出正确答案;对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要重点复习,而对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直到弄懂为止,绝不欠债.

  (3)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不以做题多少论英雄”.

  重要的不在于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要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做一定量的练习,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

  (4)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从而达到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目的.

  (5)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证明,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提高兴致.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观察与认识

  对我们身边事物的注意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事物的性质,是经过观察才被认识的;也有许多事物的规律,是首先通过观察才逐步被发现的。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时,是如何观察的。

  图1

  图1中上部的四个面孔是正确的面孔,那么要分辨图1下部的48个面孔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必须要进行认真的观察。

  图2中有几个同心圆,还有4条线AB、BC、CD、AD。要想判断这4条线是直的还是弯的,你也得设法观察。

  图2

  图3和图4分别是由4张画组成的,面且图3和图4中都有一张和其他几张不是同一类。要想从4张画中找出一张,你也需要观察。

  图3

  图4

  图5中左面应有9个符号,现在缺一个。如果你想从右面的4个符号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符号,然后把这个符号填到左面打问号的地方,你还是应该先进行观察。

  对于图6和图7,如果要求你只能移动两根火柴就把图6中的图形拼成7个正方形,只能移动两根火柴就把图7中的图形拼成6个正方形,当然仍然先进行观察。

  图6 图7

  对于下列多项式

  1/4x-0.3y-1/2x+0.3y

  要想合并同类项,你必须先观察哪几项是同类项。

  学习数学,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高中政治

  数学学习的障碍及其消除法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地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如下一些:

  ①"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

  ②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

  ③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④数学学科价值还未真正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

  ⑤教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⑥学法指导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储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 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

  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一、指导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特别注意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二、指导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三、指导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数列的基本概念与等差数列

  一. 教学内容:数列的基本概念与等差数列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 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4. 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5.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6.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三. 本周要点:

  4,5,6,7,8,9,10. ①

  1, , , , ,…. ②

  1,0.1,0.01,0.001,0.0001,…. ③

  1,1.4,1.41,1.414,…. ④

  -1,1,-1,1,-1,1,…. ⑤

  2,2,2,2,2,…. ⑥

  观察这些例子,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 ,其中 的第n项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

  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来看,数列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对于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其函数解析式画出其对应图象,看来,数列也可根据其通项公式画出其对应图象,下面同学们练习画数列①,②的图象,并总结其特点。

  5. 数列的图像都是一群孤立的点。

  6. 数列有三种表示形式:列举法,通项公式法和图象法。

  7.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①是有穷数列。

  8.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二)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等差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 a与b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

  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看来,4. 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 n=p q,则, (m, n, p, q ∈N )

  但通常 ①由 推不出m n=p q ,②

  5.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 (1) (2)

  公式二又可化成式子:若 。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面数列

  解:(1)

  例2.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 ,- .

  解:

  (1)项1=2×1-1 3=2×2-1 5=2×3-1 7=2×4-1

  ↓ ↓ ↓ ↓

  序号 1 2 3 4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

  ∴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2)序号:1 2 3 4

  ↓ ↓ ↓ ↓

  项分母:2=1 1 3=2 1 4=3 1 5=4 1

  ↓ ↓ ↓ ↓

  项分子: 22-1 32-1 42-1 52-1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例3.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n=20 高中英语,得⑵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 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例4. 在等差数列 ,求 , ,

  解法一:∵ , ∴解法二:∵ ∴

  小结:第二通项公式 【模拟】

  1、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 5, 9, 17, 33,……;

  (2) , }中,(1)已知 =19,求 与d;(2)已知 =3,求 。

  4、在等差数列 , 中, 若 =2n+1;

  (2) = ;

  (4)将数列变形为1+0, 2+1, 3+0, 4+1, 5+0, 6+1, 7+0, 8+1, ……,

  ∴ =(-1) n(n+1)

  2、(1)解:根据题意可知: =3,d=7-3=4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4n-1(n≥1,n∈N*)

  ∴ =10 (n-1)×(-2),即:<1 12="-28.</p" 20="" style="'width:14.25pt;" 2n="">=2,d=9-2=7.

  令- n =-20,解得n=

  因为- n =-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3、解:(1)由题意得: 解之得:

  (2)解法一:由题意可得: , 解之得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3d,∴ =3 3×(-1)=0.

  4、解:由题意可知

  解之得 ,即这个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

  或由题意可得: ,即:31=10 7d

  可求得d=3,再由

《函数与方程答题思路高考数学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函数与方程答题思路高考数学复习】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答题思路10-11

数学高考函数方程题及答案04-15

高考数学复习和答题策略04-21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之主要解题思路06-30

2018高考数学如何复习答题方法09-07

高考物理答题思路总结03-31

2017广东高考数学函数概念复习讲义09-20

高考数学直线与方程复习知识点07-15

2016高考数学复习之导数的解题思路11-13

函数与方程答题思路高考数学复习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答题思路高考数学复习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例3 若曲线y=2x+1与直线y=b没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分析:本题从方程的角度出发可直接作出方程y=2x+1的方程y=b的图像,观察即可得出结论,也可将“曲线y=2x+1与直线y=b没有公共点”转化为判断方程b=2x+1何时无解的问题。

  解:因为函数y=2x+1的值域为(1,+∞),所以当b≤1,即-1≤b≤1时,方程b=2x+1无解,即曲线y=2x+1与直线y=b没有公共点。

  例4 设函数f(x)=log2(2x+1)的反函数为y=f-1(x),若关于x的方程f-1(x)=m+f(x)在[1,2]上有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求出函数f(x)的反函数f-1(x)=log2(2x-1),可将方程转化为m=log2(2x-1)-log2(2x+1),于是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y=log2(2x-1)-log2(2x+1),x∈[1,2]的值域。

  解:由已知f-1(x)=log2(2x-1),所以f-1(x)=m+f(x)化为m=log2(2x-1)-log2(2x+1),令y=log2(2x-1)-log2(2x+1),x∈[1,2],则y=log2■=log2(1-■),此函数在[1,2]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值域为[log2■,log2■],于是m的取值范围为[log2■,log2■,]。

  1.在中学我们只研直圆柱、直圆锥和直圆台。所以对圆柱、圆锥、圆台的旋转定义、实际上是直圆柱、直圆锥、直圆台的定义。

  这样定义直观形象,便于理解,而且对它们的性质也易推导。

  对于球的定义中,要注意区分球和球面的概念,球是实心的。

  等边圆柱和等边圆锥是特殊圆柱和圆锥,它是由其轴截面来定义的,在实践中运用较广,要注意与一般圆柱、圆锥的区分。

  2.圆柱、圆锥、圆和球的性质

  (1)圆柱的性质,要强调两点:一是连心线垂直圆柱的底面;二是三个截面的性质——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圆;轴截面是一个以上、下底面圆的直径和母线所组成的矩形;平行于轴线的截面是一个以上、下底的圆的弦和母线组成的矩形。

  (2)圆锥的性质,要强调三点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圆的性质:

  截面圆面积和底面圆面积的比等于从顶点到截面和从顶点到底面距离的平方比。

  ②过圆锥的顶点,且与其底面相交的截面是一个由两条母线和底面圆的弦组成的等腰三角形,其面积为:

  易知,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不大于轴截面的顶角(如图10-20),事实上,由BC≥AB,VC=VB=VA可得∠AVB≤BVC.

  由于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不大于轴截面的顶角。

  所以,当轴截面的顶角θ≤90°,有0°<α≤θ≤90°,即有

  当轴截面的顶角θ>90°时,轴截面的面积却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若90°≤α<θ<180°时,1≥sinα>sinθ>0.

  ③圆锥的母线l,高h和底面圆的半径组成一个直径三角形,圆锥的有关计算问题,一般都要归结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特别是关系式

  l2=h2+R2

  (3)圆台的性质,都是从“圆台为截头圆锥”这个事实推得的,但仍要强调下面几点:

  ①圆台的母线共点,所以任两条母线确定的截面为一等腰梯形,但是,与上、下底面都相交的截面不一定是梯形,更不一定是等腰梯形。

  ②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将圆台的高分成距上、下两底为两段的截面面积为S,则

  其中S1和S2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

  的截面性质的推广。

  ③圆台的母线l,高h和上、下两底圆的半径r、R,组成一个直角梯形,且有

  l2=h2+(R-r)2

  圆台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梯形。

  (4)球的性质,着重掌握其截面的性质。

  ①用任意平面截球所得的截面是一个圆面,球心和截面圆圆心的连线与这个截面垂直。

  ②如果用R和r分别表示球的半径和截面圆的半径,d表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则

  R2=r2+d2

  即,球的半径,截面圆的半径,和球心到截面的距离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有关球的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面积

  (1)圆柱、圆锥、圆台和多面体一样都是可以平面展开的。

  ①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求其侧面积的基本依据。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底面图的周长和母线长组成的一个矩形。

  ②圆锥和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由两条母线长和底面圆的周长组成的扇形,其扇形的圆心角为

  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由两条母线长和上、下底面周长组成的扇环,其扇环的圆心角为

  这个公式有利于空间几何体和其侧面展开图的互化

  显然,当r=0时,这个公式就是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所以,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是圆台相关角的特例。

  (2)圆柱、圆锥和圆台的侧面公式为

  S侧=π(r+R)l

  当r=R时,S侧=2πRl,即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当r=0时,S侧=rRl,即圆锥的面积公式。

  要重视,侧面积间的这种关系。

  (3)球面是不能平面展开的图形,所以,求它的面积的方法与柱、锥、台的方法完全不同。

  推导出来,要用“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知识,课本上不能算是一种证明。

  求不规则圆形的度量属性的常用方法是“细分——求和——取极限”,这种方法,在学完“微积分”的相关内容后,不证自明,这里从略。

  4.画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直观图的方法——正等测

  (1)正等测画直观图的要求:

  ①画正等测的X、Y、Z三个轴时,z轴画成铅直方向,X 轴和Y轴各与Z轴成120°。

  ②在投影图上取线段长度的方法是:在三轴上或平行于三轴的线段都取实长。

  这里与斜二测画直观图的方法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2)正等测圆柱、圆锥、圆台的直观图的区别主要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

  用正等测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圆形时,将X轴画成水平位置,Y轴画成与X轴成120°,在投影图上,X轴和Y轴上,或与X轴、Y轴平行的线段都取实长,在Z轴上或与Z轴平行的线段的画法与斜二测相同,也都取实长。

  5.关于几何体表面内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柱、锥、台的表面都可以平面展开,这些几何体表面内两点间最短距离,就是其平面内展开图内两点间的线段长。

  由于球面不能平面展开,所以求球面内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这个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长。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旋转体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高考数学复习:浅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要点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有两条复习路线,一条是跟着老师走,另外一条是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90%以上的知识点。

  二、复习的原则

  1. 夯实基础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 立足教材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以《考试说明》为根本,弄清高考知识点及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一轮复习,做到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

  3. 以学生为主

  不重视数学的阅读理解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三、注重反思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走向理性思维。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解的题目并不少,但是不少的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只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课后解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以领悟各学科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在数学学科中通过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变式,一题多变的系列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还能将形似神不似的题目并列在一起比较,求同存异,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掌握了整个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及基本的解题方法,所以在对问题的解决中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呈现思维的发散性,放开无法收拢理顺现象。为引导思维的收敛,在复习时,要将很多例题有目的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可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会解题的通则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系统性,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解题策略的选择与判断

  总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既要注意构建巩固每个知识板快及他们的联系,同时也应该注处理好“源”与“本”的联系,例、习题的安排应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由点串线,由线组面,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在复习中应紧密和把基本知识和生活背景、社会现实,特别是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常用常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转化后进生

  (1)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2)做好复习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学的东西

  做好及时的复习,学完一个单元后做好单元小结;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形成自己的错题库,分析错误原因并独立写出正确答案;对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要重点复习,而对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直到弄懂为止,绝不欠债.

  (3)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不以做题多少论英雄”.

  重要的不在于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要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做一定量的练习,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

  (4)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从而达到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目的.

  (5)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证明,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提高兴致.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观察与认识

  对我们身边事物的注意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事物的性质,是经过观察才被认识的;也有许多事物的规律,是首先通过观察才逐步被发现的。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时,是如何观察的。

  图1

  图1中上部的四个面孔是正确的面孔,那么要分辨图1下部的48个面孔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必须要进行认真的观察。

  图2中有几个同心圆,还有4条线AB、BC、CD、AD。要想判断这4条线是直的还是弯的,你也得设法观察。

  图2

  图3和图4分别是由4张画组成的,面且图3和图4中都有一张和其他几张不是同一类。要想从4张画中找出一张,你也需要观察。

  图3

  图4

  图5中左面应有9个符号,现在缺一个。如果你想从右面的4个符号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符号,然后把这个符号填到左面打问号的地方,你还是应该先进行观察。

  对于图6和图7,如果要求你只能移动两根火柴就把图6中的图形拼成7个正方形,只能移动两根火柴就把图7中的图形拼成6个正方形,当然仍然先进行观察。

  图6 图7

  对于下列多项式

  1/4x-0.3y-1/2x+0.3y

  要想合并同类项,你必须先观察哪几项是同类项。

  学习数学,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高中政治

  数学学习的障碍及其消除法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地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如下一些:

  ①"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

  ②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

  ③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④数学学科价值还未真正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

  ⑤教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⑥学法指导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储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 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

  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一、指导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特别注意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二、指导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三、指导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数列的基本概念与等差数列

  一. 教学内容:数列的基本概念与等差数列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 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4. 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5.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6.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三. 本周要点:

  4,5,6,7,8,9,10. ①

  1, , , , ,…. ②

  1,0.1,0.01,0.001,0.0001,…. ③

  1,1.4,1.41,1.414,…. ④

  -1,1,-1,1,-1,1,…. ⑤

  2,2,2,2,2,…. ⑥

  观察这些例子,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 ,其中 的第n项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

  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来看,数列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对于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其函数解析式画出其对应图象,看来,数列也可根据其通项公式画出其对应图象,下面同学们练习画数列①,②的图象,并总结其特点。

  5. 数列的图像都是一群孤立的点。

  6. 数列有三种表示形式:列举法,通项公式法和图象法。

  7.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①是有穷数列。

  8.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二)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等差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 a与b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

  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看来,4. 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 n=p q,则, (m, n, p, q ∈N )

  但通常 ①由 推不出m n=p q ,②

  5.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 (1) (2)

  公式二又可化成式子:若 。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面数列

  解:(1)

  例2.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 ,- .

  解:

  (1)项1=2×1-1 3=2×2-1 5=2×3-1 7=2×4-1

  ↓ ↓ ↓ ↓

  序号 1 2 3 4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

  ∴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2)序号:1 2 3 4

  ↓ ↓ ↓ ↓

  项分母:2=1 1 3=2 1 4=3 1 5=4 1

  ↓ ↓ ↓ ↓

  项分子: 22-1 32-1 42-1 52-1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例3.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n=20 高中英语,得⑵由得数列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 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例4. 在等差数列 ,求 , ,

  解法一:∵ , ∴解法二:∵ ∴

  小结:第二通项公式 【模拟】

  1、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 5, 9, 17, 33,……;

  (2) , }中,(1)已知 =19,求 与d;(2)已知 =3,求 。

  4、在等差数列 , 中, 若 =2n+1;

  (2) = ;

  (4)将数列变形为1+0, 2+1, 3+0, 4+1, 5+0, 6+1, 7+0, 8+1, ……,

  ∴ =(-1) n(n+1)

  2、(1)解:根据题意可知: =3,d=7-3=4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4n-1(n≥1,n∈N*)

  ∴ =10 (n-1)×(-2),即:<1 12="-28.</p" 20="" style="'width:14.25pt;" 2n="">=2,d=9-2=7.

  令- n =-20,解得n=

  因为- n =-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3、解:(1)由题意得: 解之得:

  (2)解法一:由题意可得: , 解之得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3d,∴ =3 3×(-1)=0.

  4、解:由题意可知

  解之得 ,即这个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

  或由题意可得: ,即:31=10 7d

  可求得d=3,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