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

时间:2021-07-04 18:35:30 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

  今天听了3节《加法运算律》的课,感受颇深。三位老师教学风格各具特色。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

  顾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先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通过提问列出算式,观察分析算式特点,从而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接着通过研学单,让学生探索加法结合律,得出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顾老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让学生用不同的算式表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为了清楚的展示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老师希望得出(28+17)+23和28+(17+23),可是,后面一个算式很少有学生会在17+23上加括号,只会把17+23放到前面去加,顾老师机智地说:“如果改变它们的位置,可以怎样写?”这样,一下就得到了28+(17+23)。整堂课,环环相扣,深入浅出,扎实有效。

  马老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先教学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列出的算式,找出算式的特点,从而推出猜想:无论怎样交换三个数的位置,和不变。进而通过举例验证算式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三个数相加,无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为了让学生记住算式的这一规律,马老师还和学生做起了手指游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记住加法结合律,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整堂课,马老师关注学法的渗透:观察分析—推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换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袁老师的课,风趣,幽默,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具体表现在:(1)上课起立,学生的凳子噼啪响,袁老师幽默地说:“没事,就当凳子在为我们鼓掌。”(2)一位学生再举加法结合律的例子时,出现了小数7.65,可是这个孩子在读小数时,读成了七点六点五,其他孩子都在笑,孩子表现出了尴尬,但袁老师却幽默地说:“没事,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数字有用呢!”这样的一句话,不仅为这个孩子化解了尴尬,同时还鼓励了那些有想法但不太敢发言的同学,让他们明白,有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就算说错也没有关系,老师会补充的。从而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孩子们是相当喜欢的.。

  其次,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得很到位,(1)在举加法交换律的例子进行验证时,前两个孩子都举了整数的例子,袁老师想要让孩子举出分数、小数的例子,引导说:“这两个同学都和袁老师一样,举的是整数的例子,还有不一样的吗?”简单精炼的反问,让学生一下子想到了举分数或小数的例子。(2)在讲到加法结合律时,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看圆圈里能否填上等号时,袁老师说:“怎么?不高兴算了?为什么?”一句反问,一下引导孩子找到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而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总之,三堂课各具特色,值得我去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相关文章: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的教学教案12-11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03-15

小学数学评课稿模板02-18

小学数学的评课稿范文05-15

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01-26

小学数学《左右》的评课稿07-11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减的简便运算》评课稿07-11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09-26

数学复习课评课稿07-11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

  今天听了3节《加法运算律》的课,感受颇深。三位老师教学风格各具特色。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评课稿

  顾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先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通过提问列出算式,观察分析算式特点,从而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接着通过研学单,让学生探索加法结合律,得出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顾老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让学生用不同的算式表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为了清楚的展示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老师希望得出(28+17)+23和28+(17+23),可是,后面一个算式很少有学生会在17+23上加括号,只会把17+23放到前面去加,顾老师机智地说:“如果改变它们的位置,可以怎样写?”这样,一下就得到了28+(17+23)。整堂课,环环相扣,深入浅出,扎实有效。

  马老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先教学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列出的算式,找出算式的特点,从而推出猜想:无论怎样交换三个数的位置,和不变。进而通过举例验证算式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三个数相加,无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为了让学生记住算式的这一规律,马老师还和学生做起了手指游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记住加法结合律,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整堂课,马老师关注学法的渗透:观察分析—推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换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袁老师的课,风趣,幽默,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具体表现在:(1)上课起立,学生的凳子噼啪响,袁老师幽默地说:“没事,就当凳子在为我们鼓掌。”(2)一位学生再举加法结合律的例子时,出现了小数7.65,可是这个孩子在读小数时,读成了七点六点五,其他孩子都在笑,孩子表现出了尴尬,但袁老师却幽默地说:“没事,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数字有用呢!”这样的一句话,不仅为这个孩子化解了尴尬,同时还鼓励了那些有想法但不太敢发言的同学,让他们明白,有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就算说错也没有关系,老师会补充的。从而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孩子们是相当喜欢的.。

  其次,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得很到位,(1)在举加法交换律的例子进行验证时,前两个孩子都举了整数的例子,袁老师想要让孩子举出分数、小数的例子,引导说:“这两个同学都和袁老师一样,举的是整数的例子,还有不一样的吗?”简单精炼的反问,让学生一下子想到了举分数或小数的例子。(2)在讲到加法结合律时,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看圆圈里能否填上等号时,袁老师说:“怎么?不高兴算了?为什么?”一句反问,一下引导孩子找到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而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

  总之,三堂课各具特色,值得我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