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时间:2021-05-25 18:28:04 数学 我要投稿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的长2厘米、一个鸡蛋的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怀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例如,一位学生家里收到8袋花生,如果出售可以换到多少人民币,就要估计每袋有多少千克,每千克是多少元。又如,一位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墨水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一种以上策略,必须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例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动员编码,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简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班级,区分出男女生,或很快地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一类项目等。

  合理使用教材

  首先在引入情境设计上,若“教教材“可按书上引例直接问“掷骰子后掷出点数是某数的可能性”,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同,然后举一些生活中非常易判断的实例按“一定会发生”、“一定不会发生”、“可能发生”让学生分类,之后给出定义。但这教法属于概念灌输,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若用相关的故事引入,肯定会对学生有吸引力,但难免部分学生觉得别人的故事和自己没关系,以至于开始就游离于课堂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会“用教材”,笔者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亲身参与抽签游戏选择“玩”与“学”。

  教师带如图所示三组签,上面标有“玩”和“学”的字样,学生高兴得抽完签后,自然发现:老师不公平,三组抽签条件不同,抽到“玩”的可能性也不同。教师很自然也很爽快的引出课题,不同条件下,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从而一起感受可能性。接下来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先把引例中不同条件下的事件按发生的可能性分类,然后阅读课本,找到相关概念,很快就可完成本节第一个教学目标――认识事件的分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渗透数学思想,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第二个学习目标中“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这点学生已有初步认识,发展“随机观念”的是本目标教学的难点。认真挖掘教材后领悟到原来的“摸球试验”是一步试验,而“掷骰子试验”是两步甚至更多步试验,首先能让学生接触较复杂的试验情景,进入高一层的学习,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次,这个试验需要学生在每一次掷骰子后求前几次掷出的点数和,依据此数据的大小判断下一步加几得分就不会爆10点且还得高分,而掷出你希望的数据的可能性有多大是你决定继续试验还是停止试验的依据。

  这样,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就需要随机考虑骰子掷出点数从1到6各种可能性的大小,如前面掷出点数和是5,只要下一步掷出点数不是6,就不会爆点,那么此时就需关注掷出点数是6和掷出点数不是6的可能性哪个更大?若前面掷出点数和是9,就需关注下一步掷出是1和不是1的可能性哪个大?用此试验学生在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同时,体验了不确定事件的随机性,即笔者下一步能否继续试验不是一个定论,要随时根据当前结果考虑下一步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决策,这样很自然地学生就可建立随机观念,而随机观念的形成是概率教学的关键,是学生从确定性思维向随机性思维的转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契机。

  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目标09-21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总结09-15

如何实现硬盘对拷08-05

如何实现归并排序10-17

如何实现表格窗口的固定10-24

php如何实现快速排序09-07

如何实现CSS右对齐11-01

如何实现企业的“高绩效”08-14

PHP中多态如何实现08-24

java如何实现汉诺塔10-3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的长2厘米、一个鸡蛋的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怀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例如,一位学生家里收到8袋花生,如果出售可以换到多少人民币,就要估计每袋有多少千克,每千克是多少元。又如,一位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墨水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一种以上策略,必须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例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动员编码,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简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班级,区分出男女生,或很快地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一类项目等。

  合理使用教材

  首先在引入情境设计上,若“教教材“可按书上引例直接问“掷骰子后掷出点数是某数的可能性”,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同,然后举一些生活中非常易判断的实例按“一定会发生”、“一定不会发生”、“可能发生”让学生分类,之后给出定义。但这教法属于概念灌输,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若用相关的故事引入,肯定会对学生有吸引力,但难免部分学生觉得别人的故事和自己没关系,以至于开始就游离于课堂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会“用教材”,笔者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亲身参与抽签游戏选择“玩”与“学”。

  教师带如图所示三组签,上面标有“玩”和“学”的字样,学生高兴得抽完签后,自然发现:老师不公平,三组抽签条件不同,抽到“玩”的可能性也不同。教师很自然也很爽快的引出课题,不同条件下,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从而一起感受可能性。接下来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先把引例中不同条件下的事件按发生的可能性分类,然后阅读课本,找到相关概念,很快就可完成本节第一个教学目标――认识事件的分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渗透数学思想,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第二个学习目标中“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这点学生已有初步认识,发展“随机观念”的是本目标教学的难点。认真挖掘教材后领悟到原来的“摸球试验”是一步试验,而“掷骰子试验”是两步甚至更多步试验,首先能让学生接触较复杂的试验情景,进入高一层的学习,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次,这个试验需要学生在每一次掷骰子后求前几次掷出的点数和,依据此数据的大小判断下一步加几得分就不会爆10点且还得高分,而掷出你希望的数据的可能性有多大是你决定继续试验还是停止试验的依据。

  这样,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就需要随机考虑骰子掷出点数从1到6各种可能性的大小,如前面掷出点数和是5,只要下一步掷出点数不是6,就不会爆点,那么此时就需关注掷出点数是6和掷出点数不是6的可能性哪个更大?若前面掷出点数和是9,就需关注下一步掷出是1和不是1的可能性哪个大?用此试验学生在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同时,体验了不确定事件的随机性,即笔者下一步能否继续试验不是一个定论,要随时根据当前结果考虑下一步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决策,这样很自然地学生就可建立随机观念,而随机观念的形成是概率教学的关键,是学生从确定性思维向随机性思维的转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契机。

  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目标09-21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总结09-15

如何实现硬盘对拷08-05

如何实现归并排序10-17

如何实现表格窗口的固定10-24

php如何实现快速排序09-07

如何实现CSS右对齐11-01

如何实现企业的“高绩效”08-14

PHP中多态如何实现08-24

java如何实现汉诺塔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