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1-07 10:26:04 数学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多边形

  1、多边形的概念: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在定义中应注意: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多边形。

  2、多边形的分类:

  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

  凸多边形 凹多边形 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

  (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推论:(1)内角和与边数成正比:边数增加,内角和增加;边数减少,内角和减少。每增加一条边,内角的和就增加180°(反过来也成立),且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须是180°的整数倍。

  (2)多边形最多有三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

  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4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5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6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而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知识点与题型总结:

  1、由点找坐标:

  A点的坐标记作A( 2,1 ),规定: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2、由坐标找点:例找点B( 3,-2 ) ?

  由坐标找点的方法:先找到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点,然后过这两点分别作x轴与y轴的垂线,垂线的交点就是该坐标对应的点。

  各象限点坐标的符号:

  ①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 0,y > 0 ;

  ②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 0,y > 0 ;

  ③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 0,y < 0 ;

  ④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 0,y < 0 。

  典型例题:

  例1、点P的坐标是(2,-3),则点P在第四象限。

  例2、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则点P在第一或三象限。

  例3、若点A的坐标为(a^2+1, -2–b^2) ,则点A在第四象限。

  4、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①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②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③原点(0,0)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例4、点P(x,y )满足xy = 0,则点P在x轴上或y轴上。 .

  5、与坐标轴平行的两点连线:

  ①若AB‖ x轴,则A、B的纵坐标相同;

  ②若AB‖ y轴,则A、B的横坐标相同。

  例5、已知点A(10,5),B(50,5),则直线AB的位置特点是(A )

  A、与x轴平行B、与y轴平行C、与x轴相交,但不垂直D、与y轴相交,但不垂直

  6、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①若点P在第一、三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②若点P在第二、四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例6、已知点A(2a+1,2+a)在第二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的坐标。

  解:由条件可知:2a+1 +(2+a)=0,解得a = -1,

  ∴ A(-1,1)。

  例7、已知点M(a+1,3a-5)在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试求M的坐标。

  解:当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解得:a=3 ∴ M(4,4)

  当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0,

  解得:a=1 ∴ M(2,-2)

  ∴M的坐标为(4,4)或(2,-2)

  7、关于坐标轴、原点的对称点:

  ①点(a,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 -b );

  ②点(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 -a , b );

  ③点(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a , -b )。

  例8、已知点A(3a-1,1+a)在第一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解:由条件得:3a-1=1+a解得:a=1,∴ A(2,2),

  ∴ 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2)。

  8、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①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y∣;

  ②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x∣。

  例9、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1,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

  答案:(1,2)、(1,-2)、(-1,2)、(-1,-2) 。

  三、知识拓展与提高:

  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0,1),B(8,5),点P在x轴上,则PA + PB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作点A(0,1)关于x轴的对称点A'(0,-1),连接A'B与x轴交于点P,

  则A'B路径最短,即PA + PB最小。

  根据勾股定理得:A'B = √[(1+5)^2 + 8^2] = 10 。

  ∴PA + PB的最小值是10 。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的方法

  多做练习题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多做练习,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

  课后总结和反思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7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我们把它们的和与n之商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中位数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

  一般地,如果两条线互相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也可以简单的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判定平行线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也可以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其他两条可以简单说成: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8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第十三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9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即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8.分式的乘方:.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a0=1(a≠0), a-n= (a≠0);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

  (3)公式:,;

  (4)公式:(-1)-2=1,(-1)-3=-1.

  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

  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

  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

  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平方数,(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2.平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为和.注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

  4.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

  5.三个重要非负数:a2≥0 ,|a|≥0,≥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

  6.两个重要公式:

  (1) ; (a≥0)

  (2) .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立方数;(2)a的立方根表示为;即把a开三次方.

  8.立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

  (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9.立方根的特性:.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

  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12.实数的分类:(1) (2) .

  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

  三角形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平分∠BAC

  ∴∠BAD=∠CAD

  (2) ∵∠BAD=∠CAD

  ∴AD是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 BD = CD

  (2) ∵ BD = CD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是ΔABC的高

  ∴∠ADB=90°

  (2) ∵∠ADB=90°

  ∴AD是ΔABC的高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BC>AC

  ∴……………

  (2) ∵ AB-BC<ac< p="">

  ∴……………

  5.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 AB = AC

  (2) ∵AB = AC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

  (2) ∵AB=BC=A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图)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如图)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 (2) (3)(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180°

  ∴…………………

  (2) ∵∠C=90°

  ∴∠A+∠B=90°

  (3) ∵∠ACD=∠A+∠B

  ∴…………………

  (4) ∵∠ACD >∠A

  ∴…………………

  8.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C=90°

  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CA=CB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90° CA=CB

  1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如图)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ΔEFG

  ∴ AB = EF ………

  (2) ∵ΔABC≌ΔEFG

  ∴∠A=∠E ………

  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ASA”“AAS”“SSS”“HL”. (如图)

  (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AB = EF

  ∵ ∠B=∠F

  又∵ BC = FG

  ∴ΔABC≌ΔEFG

  (2) ………………

  (3)在RtΔABC和RtΔEFG中

  ∵ AB=EF

  又∵ AC = EG

  ∴RtΔABC≌RtΔEFG

  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如图)

  (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OC平分∠AOB

  又∵CD⊥OA CE⊥OB

  ∴ CD = CE

  (2) ∵CD⊥OA CE⊥OB

  又∵CD = CE

  ∴OC是角平分线

  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EF垂直平分AB

  ∴EF⊥AB OA=OB

  (2) ∵EF⊥AB OA=OB

  ∴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

  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

  (2)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PA = PB

  (2) ∵PA = PB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图)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如图)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是60°.(如图)

  (1) (2) (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 AC

  ∴∠B=∠C

  (2) ∵AB = AC

  又∵∠BAD=∠CAD

  ∴BD = CD

  AD⊥BC

  ………………

  (3)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 =60°

  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如图)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3)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如图)

  (1) (2)(3) (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B=∠C

  ∴ AB = AC

  (2) ∵∠A=∠B=∠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3) ∵∠A=60°

  又∵AB = A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4) ∵∠C=90°∠B=30°

  ∴AC = AB

  17.关于轴对称的定理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图)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

  ∴ΔABC≌ΔEGF

  (2)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

  ∴OA=OE MN⊥AE

  18.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如图)

  (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a2+b2=c2

  (2) ∵a2+b2=c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19.RtΔ斜边中线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如图)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是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D是AB的中点

  ∴CD = AB

  (2) ∵CD=AD=BD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基本概念: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

  二常识:

  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

  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

  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AB,BE⊥CA,则CD?AB=BE?CA.

  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

  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CB=CD?AB ; (2)∠1=∠B,∠2=∠A .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SSA”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

  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5.会用尺规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

  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

  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

  ①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一举多得;

  ③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

  (2)已知角平分线.(若BD是角平分线)

  ①在BA上截取BE=BC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②过D点作DE‖BC交AB于E,构造等腰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中线(若AD是BC的中线)

  ①过D点作DE‖AC交AB于E,构造中位线;

  ②延长AD到E,使DE=AD

  连结CE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③ ∵AD是中线

  ∴SΔABD= SΔADC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面积)

  (4)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①作等腰三角形ABC底边的中线AD

  (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构造全

  等三角形;

  ②作等腰三角形ABC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

  新的等腰三角形.

  (5)其它

  ①作等边三角形ABC

  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

  ②作CE‖AB,转移角;

  ③延长BD与AC交于E,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④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⑤延长BC到D,使CD=BC,连结AD,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

  ⑥若a‖b,AC,BC是角平

  分线,则∠C=90°.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0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1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1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初二数学求定义域口诀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2-07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31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1-2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16

数学上册知识点08-02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7-03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7-17

八年级上册重要的数学知识点11-02

数学八年级上册“近似数”知识点07-26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多边形

  1、多边形的概念: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在定义中应注意: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多边形。

  2、多边形的分类:

  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

  凸多边形 凹多边形 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

  (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推论:(1)内角和与边数成正比:边数增加,内角和增加;边数减少,内角和减少。每增加一条边,内角的和就增加180°(反过来也成立),且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须是180°的整数倍。

  (2)多边形最多有三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

  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4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5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6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而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知识点与题型总结:

  1、由点找坐标:

  A点的坐标记作A( 2,1 ),规定: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2、由坐标找点:例找点B( 3,-2 ) ?

  由坐标找点的方法:先找到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点,然后过这两点分别作x轴与y轴的垂线,垂线的交点就是该坐标对应的点。

  各象限点坐标的符号:

  ①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 0,y > 0 ;

  ②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 0,y > 0 ;

  ③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 0,y < 0 ;

  ④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 0,y < 0 。

  典型例题:

  例1、点P的坐标是(2,-3),则点P在第四象限。

  例2、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则点P在第一或三象限。

  例3、若点A的坐标为(a^2+1, -2–b^2) ,则点A在第四象限。

  4、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①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②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③原点(0,0)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例4、点P(x,y )满足xy = 0,则点P在x轴上或y轴上。 .

  5、与坐标轴平行的两点连线:

  ①若AB‖ x轴,则A、B的纵坐标相同;

  ②若AB‖ y轴,则A、B的横坐标相同。

  例5、已知点A(10,5),B(50,5),则直线AB的位置特点是(A )

  A、与x轴平行B、与y轴平行C、与x轴相交,但不垂直D、与y轴相交,但不垂直

  6、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①若点P在第一、三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②若点P在第二、四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例6、已知点A(2a+1,2+a)在第二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的坐标。

  解:由条件可知:2a+1 +(2+a)=0,解得a = -1,

  ∴ A(-1,1)。

  例7、已知点M(a+1,3a-5)在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试求M的坐标。

  解:当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解得:a=3 ∴ M(4,4)

  当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时,a+1+(3a-5 )=0,

  解得:a=1 ∴ M(2,-2)

  ∴M的坐标为(4,4)或(2,-2)

  7、关于坐标轴、原点的对称点:

  ①点(a,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 -b );

  ②点(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 -a , b );

  ③点(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a , -b )。

  例8、已知点A(3a-1,1+a)在第一象限的平分线上,试求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解:由条件得:3a-1=1+a解得:a=1,∴ A(2,2),

  ∴ 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2)。

  8、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①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y∣;

  ②点( x, y )到x轴的距离是∣x∣。

  例9、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1,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

  答案:(1,2)、(1,-2)、(-1,2)、(-1,-2) 。

  三、知识拓展与提高:

  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0,1),B(8,5),点P在x轴上,则PA + PB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作点A(0,1)关于x轴的对称点A'(0,-1),连接A'B与x轴交于点P,

  则A'B路径最短,即PA + PB最小。

  根据勾股定理得:A'B = √[(1+5)^2 + 8^2] = 10 。

  ∴PA + PB的最小值是10 。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的方法

  多做练习题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多做练习,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

  课后总结和反思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

  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

  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7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我们把它们的和与n之商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中位数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

  一般地,如果两条线互相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也可以简单的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判定平行线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也可以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其他两条可以简单说成: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8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第十三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9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即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8.分式的乘方:.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a0=1(a≠0), a-n= (a≠0);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

  (3)公式:,;

  (4)公式:(-1)-2=1,(-1)-3=-1.

  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

  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

  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

  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平方数,(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2.平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为和.注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

  4.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

  5.三个重要非负数:a2≥0 ,|a|≥0,≥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

  6.两个重要公式:

  (1) ; (a≥0)

  (2) .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立方数;(2)a的立方根表示为;即把a开三次方.

  8.立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

  (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9.立方根的特性:.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

  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12.实数的分类:(1) (2) .

  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

  三角形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平分∠BAC

  ∴∠BAD=∠CAD

  (2) ∵∠BAD=∠CAD

  ∴AD是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 BD = CD

  (2) ∵ BD = CD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是ΔABC的高

  ∴∠ADB=90°

  (2) ∵∠ADB=90°

  ∴AD是ΔABC的高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BC>AC

  ∴……………

  (2) ∵ AB-BC<ac< p="">

  ∴……………

  5.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 AB = AC

  (2) ∵AB = AC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

  (2) ∵AB=BC=A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图)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如图)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 (2) (3)(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180°

  ∴…………………

  (2) ∵∠C=90°

  ∴∠A+∠B=90°

  (3) ∵∠ACD=∠A+∠B

  ∴…………………

  (4) ∵∠ACD >∠A

  ∴…………………

  8.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C=90°

  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CA=CB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90° CA=CB

  1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如图)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ΔEFG

  ∴ AB = EF ………

  (2) ∵ΔABC≌ΔEFG

  ∴∠A=∠E ………

  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ASA”“AAS”“SSS”“HL”. (如图)

  (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AB = EF

  ∵ ∠B=∠F

  又∵ BC = FG

  ∴ΔABC≌ΔEFG

  (2) ………………

  (3)在RtΔABC和RtΔEFG中

  ∵ AB=EF

  又∵ AC = EG

  ∴RtΔABC≌RtΔEFG

  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如图)

  (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OC平分∠AOB

  又∵CD⊥OA CE⊥OB

  ∴ CD = CE

  (2) ∵CD⊥OA CE⊥OB

  又∵CD = CE

  ∴OC是角平分线

  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EF垂直平分AB

  ∴EF⊥AB OA=OB

  (2) ∵EF⊥AB OA=OB

  ∴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

  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

  (2)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PA = PB

  (2) ∵PA = PB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图)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如图)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是60°.(如图)

  (1) (2) (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 = AC

  ∴∠B=∠C

  (2) ∵AB = AC

  又∵∠BAD=∠CAD

  ∴BD = CD

  AD⊥BC

  ………………

  (3)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 =60°

  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如图)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3)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如图)

  (1) (2)(3) (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B=∠C

  ∴ AB = AC

  (2) ∵∠A=∠B=∠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3) ∵∠A=60°

  又∵AB = AC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4) ∵∠C=90°∠B=30°

  ∴AC = AB

  17.关于轴对称的定理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图)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

  ∴ΔABC≌ΔEGF

  (2)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

  ∴OA=OE MN⊥AE

  18.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如图)

  (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a2+b2=c2

  (2) ∵a2+b2=c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19.RtΔ斜边中线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如图)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是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D是AB的中点

  ∴CD = AB

  (2) ∵CD=AD=BD

  ∴ΔABC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基本概念:

  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

  二常识:

  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

  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

  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AB,BE⊥CA,则CD?AB=BE?CA.

  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

  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CB=CD?AB ; (2)∠1=∠B,∠2=∠A .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SSA”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

  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

  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5.会用尺规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

  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

  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

  ①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一举多得;

  ③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

  (2)已知角平分线.(若BD是角平分线)

  ①在BA上截取BE=BC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②过D点作DE‖BC交AB于E,构造等腰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中线(若AD是BC的中线)

  ①过D点作DE‖AC交AB于E,构造中位线;

  ②延长AD到E,使DE=AD

  连结CE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③ ∵AD是中线

  ∴SΔABD= SΔADC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面积)

  (4)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①作等腰三角形ABC底边的中线AD

  (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构造全

  等三角形;

  ②作等腰三角形ABC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

  新的等腰三角形.

  (5)其它

  ①作等边三角形ABC

  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

  ②作CE‖AB,转移角;

  ③延长BD与AC交于E,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④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⑤延长BC到D,使CD=BC,连结AD,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

  ⑥若a‖b,AC,BC是角平

  分线,则∠C=90°.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0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1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1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初二数学求定义域口诀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