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百文网手机站

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1-07-02 15:28:41 物理 我要投稿

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知识点汇总1

  1.电压表

物理知识点汇总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Ω。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物理知识点汇总2

  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物理知识点汇总3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 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 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 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物理知识点汇总4

  物质的三态: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物质的三种状态有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等,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没有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流动性。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

  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 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1、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熔化吸热:解暑,冰块熔化。最常见的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应用有制冷剂的使用,如液氮,干冰(c2)等;

  凝固放热:在没有电冰箱的菜窖里,农民放上几桶水,让其凝固成冰,从而达到致冷的效果,让菜不易冻坏。水泥凝固会使水泥变形。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时要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升华吸热来获得较低的温度。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

  (一)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物理知识点汇总5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希望上面对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物理知识点汇总6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频率决定音调。物体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

  音调

  解析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响度增加而上升。

  音调的高低还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因为发声体的结构影响了声音的频率。

  大体上,20xx 赫兹以下的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的增加而下降,3000 赫兹以上高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的增加而上升。

  对音调可以进行定量的判断。音调的单位称为美(mel):取频率1000赫兹、声压级为40 分贝的纯音的音调作标准,称为1000 美,另一些纯音,听起来调子高一倍的称为20xx 美,调子低一倍的称为500 美,依此类推,可建立起整个可听频率内的音调标度。这样得到的声压级40 分贝的纯音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见下表:

  音调高:轻,短,细

  音调低:重,长,粗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物理知识点汇总7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因此同学们要经常锻炼以保持优美的音色。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之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音色,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记忆了。

  音色

  重点定义

  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上面的内容是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音色,希望同学们要经常锻炼身体以保持优美的音色。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初中物理讯息尽在。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物理知识点汇总8

  电荷:

  1. 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希望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物理电和磁知识点详解

  关于物理中电和磁的知识点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相信可以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

  电和磁:

  一. 磁现象

  1. 磁性(又称吸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S),北极(N).

  3. 磁铁的指向性:

  磁体自由转动静止后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叫它的指向性。

  4. 磁极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北极指向南极。

  9. 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10.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1.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12.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二. 电生磁

  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导体周围的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上面对物理中电和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吧。

  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详解

  下面是对物理中关于电功率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知识,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

  电功率:

  一. 电能

  1. 电能的产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 电能的利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3.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两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W·h=3.6×106J。

  4. 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5. 电能表的相关参数:220V——额定电压是220伏;10(20)A——额定电流是10安,短时间内电流允许超过10安,但不能超过20安;50HZ——在频率为50赫的交流电电路中使用;600revs/kw·h——电能表上的转盘每转过600转,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

  二. 电功(W)

  1.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能量转化: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4. 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一样,都是焦(J)。

  三. 电功率(P)

  1. 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电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符号是:KW。换算关系为:1KW=1000W。

  3. 定义:用电器在1s(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

  4. 定义式:P=W/t

  W——消耗的电能多少(电流所做的功)——焦(J)或千瓦时(kW·h)

  t—— 所用的时间 —— 秒(s)或小时(h)

物理知识点汇总9

  高三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如下: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a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关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由力引起,在经典力学中因为牛顿第二定律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惯性参考系中的某个参考系的加速度在该参考系中表现为惯性力。加速度也与多种效应直接或间接相关,比如电磁辐射。

  在本页面中会多次用到“质点”这一物理概念。简单地说,当被研究的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对实验造成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把这个物体抽象成一个有质量但不存在大小、形状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特征,我们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

  名称: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 :a=Δv/Δt

  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 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因受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体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区的同一高度,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当物体距地面高度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g变化不大。而离地面高度较大时,重力加速度g数值显著减小,此时不能认为g为常数

  距离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由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了物体绕地轴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将随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变大。地理南北两极处的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0,需要的向心力也为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的重力加速度也达到最大。

  由于g随纬度变化不大,因此国际上将在纬度45°的海平面精确测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在解决地球表面附近的问题中,通常将g作为常数,在一般计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论分析及精确实验都表明,随纬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逐渐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广州g=9.788m/s^2

  武汉g=9.794m/s^2

  上海g=9.794m/s^2

  东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纽约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极地区g=9.832m/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1.62 m/s^2,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匀加速直线动动的公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v0+vt)/2

  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 V末^2 - V初^2 = 2as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v初+v末)/2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v末^2+v初^2)/2]^(1/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5)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6)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1/2):……:n^(1/n)

  (7)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8)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

  物体运动时,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则处于加速状态。若加速度大于零,则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于零,则为负加速(即速度减至0后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号不同于数学中的符号,在+、-号只代表是的标量,在物理中+、-号部分代表单纯的标量,还有部分还代表的像方向啦什么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 曲线加速运动

  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时候,物体也有可能做曲线运动。比如,当你把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用力抛出时,你会发现,这个物体离开桌面以后,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落在了地上。

  物体在出手以后,受到的只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变。但是物体由于惯性还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运动。这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物体就会往力的方向偏转,划过一条往地面方向偏转的曲线。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重力大小不变,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变。物体仍然做的是匀加速运动,但不过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 - 小问题——加速度单位的来历

  根据我们高中的课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 因为速度(v)的单位是m/s,时间(t)的单位是s,于是将m/s 与 s 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单位: m/s^2.

物理知识点汇总10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物理知识点01-19

高考物理知识点11-15

初中的物理知识点08-09

《透镜》物理知识点05-09

物理《电场》知识点05-14

物理动量的知识点05-22

物理磁场知识点08-10

电压的物理知识点06-18

物理变阻器知识点06-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知识点汇总1

  1.电压表

物理知识点汇总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Ω。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物理知识点汇总2

  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物理知识点汇总3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 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 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 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物理知识点汇总4

  物质的三态: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物质的三种状态有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等,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没有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流动性。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

  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 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1、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熔化吸热:解暑,冰块熔化。最常见的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应用有制冷剂的使用,如液氮,干冰(c2)等;

  凝固放热:在没有电冰箱的菜窖里,农民放上几桶水,让其凝固成冰,从而达到致冷的效果,让菜不易冻坏。水泥凝固会使水泥变形。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时要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升华吸热来获得较低的温度。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

  (一)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物理知识点汇总5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希望上面对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物理知识点汇总6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频率决定音调。物体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

  音调

  解析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响度增加而上升。

  音调的高低还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因为发声体的结构影响了声音的频率。

  大体上,20xx 赫兹以下的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的增加而下降,3000 赫兹以上高频纯音的音调随响度的增加而上升。

  对音调可以进行定量的判断。音调的单位称为美(mel):取频率1000赫兹、声压级为40 分贝的纯音的音调作标准,称为1000 美,另一些纯音,听起来调子高一倍的称为20xx 美,调子低一倍的称为500 美,依此类推,可建立起整个可听频率内的音调标度。这样得到的声压级40 分贝的纯音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见下表:

  音调高:轻,短,细

  音调低:重,长,粗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物理知识点汇总7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因此同学们要经常锻炼以保持优美的音色。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之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音色,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记忆了。

  音色

  重点定义

  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上面的内容是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音色,希望同学们要经常锻炼身体以保持优美的音色。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初中物理讯息尽在。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物理知识点汇总8

  电荷:

  1. 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希望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物理电和磁知识点详解

  关于物理中电和磁的知识点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相信可以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

  电和磁:

  一. 磁现象

  1. 磁性(又称吸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S),北极(N).

  3. 磁铁的指向性:

  磁体自由转动静止后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叫它的指向性。

  4. 磁极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北极指向南极。

  9. 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10.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1.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12.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二. 电生磁

  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导体周围的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上面对物理中电和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吧。

  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详解

  下面是对物理中关于电功率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知识,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

  电功率:

  一. 电能

  1. 电能的产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 电能的利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3.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两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W·h=3.6×106J。

  4. 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5. 电能表的相关参数:220V——额定电压是220伏;10(20)A——额定电流是10安,短时间内电流允许超过10安,但不能超过20安;50HZ——在频率为50赫的交流电电路中使用;600revs/kw·h——电能表上的转盘每转过600转,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

  二. 电功(W)

  1.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能量转化: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4. 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一样,都是焦(J)。

  三. 电功率(P)

  1. 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电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符号是:KW。换算关系为:1KW=1000W。

  3. 定义:用电器在1s(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

  4. 定义式:P=W/t

  W——消耗的电能多少(电流所做的功)——焦(J)或千瓦时(kW·h)

  t—— 所用的时间 —— 秒(s)或小时(h)

物理知识点汇总9

  高三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如下: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a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关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由力引起,在经典力学中因为牛顿第二定律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惯性参考系中的某个参考系的加速度在该参考系中表现为惯性力。加速度也与多种效应直接或间接相关,比如电磁辐射。

  在本页面中会多次用到“质点”这一物理概念。简单地说,当被研究的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对实验造成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把这个物体抽象成一个有质量但不存在大小、形状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特征,我们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

  名称: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 :a=Δv/Δt

  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 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因受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体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区的同一高度,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当物体距地面高度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g变化不大。而离地面高度较大时,重力加速度g数值显著减小,此时不能认为g为常数

  距离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由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了物体绕地轴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将随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变大。地理南北两极处的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0,需要的向心力也为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的重力加速度也达到最大。

  由于g随纬度变化不大,因此国际上将在纬度45°的海平面精确测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在解决地球表面附近的问题中,通常将g作为常数,在一般计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论分析及精确实验都表明,随纬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逐渐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广州g=9.788m/s^2

  武汉g=9.794m/s^2

  上海g=9.794m/s^2

  东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纽约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极地区g=9.832m/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1.62 m/s^2,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匀加速直线动动的公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v0+vt)/2

  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 V末^2 - V初^2 = 2as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v初+v末)/2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v末^2+v初^2)/2]^(1/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5)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6)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1/2):……:n^(1/n)

  (7)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8)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

  物体运动时,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则处于加速状态。若加速度大于零,则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于零,则为负加速(即速度减至0后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号不同于数学中的符号,在+、-号只代表是的标量,在物理中+、-号部分代表单纯的标量,还有部分还代表的像方向啦什么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 曲线加速运动

  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时候,物体也有可能做曲线运动。比如,当你把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用力抛出时,你会发现,这个物体离开桌面以后,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落在了地上。

  物体在出手以后,受到的只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变。但是物体由于惯性还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运动。这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物体就会往力的方向偏转,划过一条往地面方向偏转的曲线。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重力大小不变,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变。物体仍然做的是匀加速运动,但不过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 - 小问题——加速度单位的来历

  根据我们高中的课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 因为速度(v)的单位是m/s,时间(t)的单位是s,于是将m/s 与 s 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单位: m/s^2.

物理知识点汇总10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物理知识点01-19

高考物理知识点11-15

初中的物理知识点08-09

《透镜》物理知识点05-09

物理《电场》知识点05-14

物理动量的知识点05-22

物理磁场知识点08-10

电压的物理知识点06-18

物理变阻器知识点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