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百文网手机站

初中物理知识迁移教育论文

时间:2021-08-04 18:30:15 物理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知识迁移教育论文

  摘 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影响,新学习的知识对原有的认知结构也有着反作用。凡对学习有利、起促进作用的都可称为正迁移;凡是对学习不利、起阻碍作用的都可称为负迁移。研究迁移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或创造正迁移,削弱或避免负迁移。在物理教学中迁移的应用极其广泛,有其实际运用价值,本文简述了在物理教学中知识迁移是怎么产生的。

初中物理知识迁移教育论文

  关键词:物理知识 迁移 价值 产生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概念、公式无一没有迁移的作用,只有通过迁移,才能使已有知识的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他们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用于解答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迁移以便排除干扰,促成知识、技能的迁移。那么知识迁移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知识内容之间要有共同因素。迁移总是以先前获得的知识为前提的,各种知识、技能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因素可促成迁移,这些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基本条件。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越多,实现正迁移就越明显;基础知识的适用性越广泛,它的迁移范围就越大。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物理公式,基本都是有三个物理量的,如果学生理解了其中一个公式的基本运用,那么对于其他公式的运用也就能灵活变通了,他们知道求出其中一个物理量,必须要通过题意找出其他两个物理量。用的只是不同的物理公式,只不过这个公式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不同而已,其实解题方法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数学方法都是一样的。比如在初三讲到密度公式的运用时,很多同学不会想到它和初二学的欧姆定律运用方式是基本一样的,学生就是没能把原有的已经掌握的解题技能和方法迁移过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现象,改变教授新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更灵活地回忆;向学生说明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应用知识,并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理解了这一点,顺利实现迁移,才能实现解题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其次,学生要具有概括能力及水平。原有知识及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正迁移实现的重要条件,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概括能力就是指同类事物的本质经归纳、综合以后,又用于理解认识同类事物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的水平决定着迁移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比如在建立对一个物理概念的了解过程中,往往是要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而实验必定包含着不少相关的物理数据,学生如果能从相关物理数据进行归纳,抽象、概括出这个概念所包含的相关物理共同点,那么就实现了对由物理现象到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也就实现了迁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物体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实验,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因此,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概括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影响迁移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但由于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有知识仍然不能迁移。一些分析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解复合问题时最容易发生困难,这类学生思考问题没有顺序性、计划性,缺乏灵活性,只能用习惯的方式生搬定理、硬套公式,因此已有经验的迁移效果差。而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思维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分析问题透彻、迅速、准确,能通过各种途径去考虑问题,这样,已有的经验就能有效地迁移,从而揭示新课题的本质。所以说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实现有效迁移的重要因素。

  最后,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学生的信心、情绪、应用知识的准备状态中,尤以知识的准备状态对迁移影响最显著,在物理学中,知识的准备包括物理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学生课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打下坚实知识基础的前提,因为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是迁移的基础,基础知识就是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联系、对新知识的抽象概括有固定的作用、对新知识的同化有奠基作用的成分。基础知识越扎实牢固、越清晰、越稳定,则越有利于迁移的发生。知识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以预先肯定的态度来解答新问题,称之为定势或心向。定势影响着解决新问题时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体现为解题时能少走弯路,化难为易,迅速得出正确结果;有时还会有碍于问题的解决,对思维的发散起着限制作用,趋向用固定的方法解答问题。定势常常表现为具有负迁移效果,例如在考试的紧张气氛中,学生的信心和情绪往往欠佳,相当数量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怯场,使思考失去了灵活性,导致思维僵化,慌不择路,多反映为定势毛病,定势表现出负迁移的干扰影响;定势也可以产生正迁移的效果,它的积极作用是指学生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在条件不变时,便可迅速地感知对象、产生联想,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定势将使学生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乔际平.物理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初中物理知识迁移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物理知识迁移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知识难点的突破论文12-28

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安全教育论文01-01

初中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01-13

浅谈高中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教育论文01-03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01-26

初中物理知识:自行05-27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06-18

初中物理知识小结03-01

初中物理知识:电流02-17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初中物理知识迁移教育论文

  摘 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影响,新学习的知识对原有的认知结构也有着反作用。凡对学习有利、起促进作用的都可称为正迁移;凡是对学习不利、起阻碍作用的都可称为负迁移。研究迁移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或创造正迁移,削弱或避免负迁移。在物理教学中迁移的应用极其广泛,有其实际运用价值,本文简述了在物理教学中知识迁移是怎么产生的。

初中物理知识迁移教育论文

  关键词:物理知识 迁移 价值 产生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概念、公式无一没有迁移的作用,只有通过迁移,才能使已有知识的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他们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用于解答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迁移以便排除干扰,促成知识、技能的迁移。那么知识迁移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知识内容之间要有共同因素。迁移总是以先前获得的知识为前提的,各种知识、技能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因素可促成迁移,这些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基本条件。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越多,实现正迁移就越明显;基础知识的适用性越广泛,它的迁移范围就越大。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物理公式,基本都是有三个物理量的,如果学生理解了其中一个公式的基本运用,那么对于其他公式的运用也就能灵活变通了,他们知道求出其中一个物理量,必须要通过题意找出其他两个物理量。用的只是不同的物理公式,只不过这个公式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不同而已,其实解题方法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数学方法都是一样的。比如在初三讲到密度公式的运用时,很多同学不会想到它和初二学的欧姆定律运用方式是基本一样的,学生就是没能把原有的已经掌握的解题技能和方法迁移过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现象,改变教授新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更灵活地回忆;向学生说明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应用知识,并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理解了这一点,顺利实现迁移,才能实现解题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其次,学生要具有概括能力及水平。原有知识及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正迁移实现的重要条件,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概括能力就是指同类事物的本质经归纳、综合以后,又用于理解认识同类事物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的水平决定着迁移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比如在建立对一个物理概念的了解过程中,往往是要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而实验必定包含着不少相关的物理数据,学生如果能从相关物理数据进行归纳,抽象、概括出这个概念所包含的相关物理共同点,那么就实现了对由物理现象到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也就实现了迁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物体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实验,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因此,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概括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影响迁移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但由于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有知识仍然不能迁移。一些分析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解复合问题时最容易发生困难,这类学生思考问题没有顺序性、计划性,缺乏灵活性,只能用习惯的方式生搬定理、硬套公式,因此已有经验的迁移效果差。而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思维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分析问题透彻、迅速、准确,能通过各种途径去考虑问题,这样,已有的经验就能有效地迁移,从而揭示新课题的本质。所以说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实现有效迁移的重要因素。

  最后,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学生的信心、情绪、应用知识的准备状态中,尤以知识的准备状态对迁移影响最显著,在物理学中,知识的准备包括物理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学生课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打下坚实知识基础的前提,因为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是迁移的基础,基础知识就是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联系、对新知识的抽象概括有固定的作用、对新知识的同化有奠基作用的成分。基础知识越扎实牢固、越清晰、越稳定,则越有利于迁移的发生。知识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以预先肯定的态度来解答新问题,称之为定势或心向。定势影响着解决新问题时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体现为解题时能少走弯路,化难为易,迅速得出正确结果;有时还会有碍于问题的解决,对思维的发散起着限制作用,趋向用固定的方法解答问题。定势常常表现为具有负迁移效果,例如在考试的紧张气氛中,学生的信心和情绪往往欠佳,相当数量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怯场,使思考失去了灵活性,导致思维僵化,慌不择路,多反映为定势毛病,定势表现出负迁移的干扰影响;定势也可以产生正迁移的效果,它的积极作用是指学生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在条件不变时,便可迅速地感知对象、产生联想,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定势将使学生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乔际平.物理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