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百文网手机站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10-07 09:30:39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精选】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女儿出生后是我一手一脚带大的,我一边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教育,说起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说什么好,也就几个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最可人之处不是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是在于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都有种动力去挑战,平时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表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没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远胜于斥责和打骂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让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师、父母和身边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些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实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最后一点是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强求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不让孩子有所负担,否则会妨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应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最后要谢的是老师们,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你们的教育远远胜过于父母。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儿女的父母,老师眼里的家长。所以,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把父母做好和怎样把家长当好,同各位讲讲自己的心得。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个人认为孩子听不听话、乖不乖巧,与父母称不称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下面我对孩子教育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这些看法和感受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始终是二位一体,有时候是不分彼此的,没有界线。

  先说说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一、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个人认为这是所有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等。习惯一经养成,常常会陪伴孩子的一生。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终生,坏的习惯改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要善始善终,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大人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放纵;大人不痛快的时候,就小题大作,拿孩子撒气。

  第二、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且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学习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兴趣。我认为孩子能一直对学习保持兴趣,才是学习的关键。

  当然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为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让孩子保持旺盛的兴趣服务。在小学低年级中多花点儿功夫,将来会让大人省心很多。

  第三、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做危险动作,不猛跑,不追跑打闹、不乱扔东西。孩子毕竟是好动的,在自由休息的时候,跑、玩的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很重要。对学校的安全教育要切记。

  接下来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和家长的问题?

  第一,要疼爱孩子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问题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该怎样疼爱孩子?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对孩子的爱,化成一种以责任为内容的教育,教育孩子对亲人、对社会要尽责任。

  第二,要熟悉孩子

  从性格修养来说,孩子们有内向,有活泼;有张扬;有急躁,有沉稳;从心理素质来讲,有刚强,能承受屈辱和压力;有脆弱;有自信,有自卑;从兴趣能力上讲,有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有兴趣单一,知识面窄;有的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从家庭环境来说,有的家境宽裕,有的家境困难……。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做父母的,要尽可能地关注、熟悉自己的孩子,善于探索、总结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我们大家应该明白,我们跟自己的孩子,除了是亲子关系外,还应该是朋友关系、兄弟姊妹关系!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应该经常同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应该知道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应该经常跟任课老师他们保持联系,经常观察孩子心理变化……等等,如果没做到这些,我们还不能算称职的父母和家长!

  第三,要宽容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家长,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切不可全责备。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进取心、责任心、同情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

  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同孩子朝夕相处,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不能在教育孩子时是一套,自己行动时又是另一套。如果我们自己斤斤计较,却要求孩子宽以待人;我们自己从不读书看报,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我们自己打牌赌博,却要求孩子不上网玩游戏;我们自己用钱大手大脚,却要求孩子勤俭节约……那是绝对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有事应该和孩子商量着干,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显示,仅在北京一地,就有七成孩子正在接受隔代教育。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已经成了特有的中国式教育,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统计,北京市0~3岁孩子的入托率仅为12%。

  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带孩子,这是不少城市家庭中的常见现象。虽然爷爷奶奶带孩子让爸爸妈妈似乎省心又安心,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妈妈才发现操心的事情又来了。

  由于隔代教育,被过度宠爱的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因为孩子的问题,又导致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怎样才能让隔代教育趋于和谐?

  三代人的三种声音

  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您这样做对孩子不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爸爸妈妈说,你也是我带大的,不也挺好的;孩子会说,哎呀,我该听谁的?

  类似这样的情景剧,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上演着,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孩子的父母同老人们或多或少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卢勤认为,家里有老人是孩子们的幸福,也是儿女和儿孙的幸福。一家老少三代,看法不同,处事方式不同,产生矛盾很正常。

  有一些家庭,原来父母都生活在农村,后来进城工作了,但孩子还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带着。这些孩子稍微大点就会被带到城里来,不是自己带的孩子,可能跟父母的感情就差点,对爷爷奶奶就多了一份留恋。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个规律,谁带的.孩子谁护着。如果说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最不爱听的就是父母的挑剔,你只要一说孩子有什么毛病,爷爷奶奶就会生气,认为是说他们呢。如果是爸爸妈妈带的孩子,自己说行,但是爷爷奶奶一说,就不高兴了。我的孩子我教育,你还说三道四,你的方法不可以,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孩子对于大人之间的矛盾也感到很苦恼很无奈。

  “现在,可能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多于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么能够一致起来,共同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环境,这才是矛盾的焦点。”

  角色颠倒体验责任

  杨家亮是五年级的学生,在过节时,他和爸爸在家里,为了学习的事情上演了一场“撕书”大战。

  那天中午,我想要出去玩,奶奶怎么拦也拦不住。我在外边玩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晚上六点多我回家了,而在我回来之前,爸爸已经回来了。一进门,奶奶小声对我说,你爸回来了。我就做好了两种心理准备:一个是挨打的准备,另外一个就是赶快写作业的准备。

  一见到爸爸,他就跟我嚷嚷,然后就把我的书给撕了。他撕书的时候我就躲起来了,奶奶挡在门外,不让我爸爸进去。

  在北京电视台《谁在说》的节目现场,杨家亮的爸爸也来了,他很苦恼:“在家庭教育当中,我总感觉自己是个敌人,对孩子来讲,我是敌人,对于老人来讲,我还是敌人。孩子在防范我,因为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纠正。当我纠正的时候,他就跟我发生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肯定要回避你;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肯定要保护孩子,说我怎么这么唠叨,说我对孩子太严厉,她接受不了。有时我也很无助。”

  杨家亮的爸爸也承认,发生撕书事件,如果没有孩子奶奶的出现,撕书事件只能继续,后果将如何,自己也不清楚,“我也不想那么做,但事情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办法,控制不了,撕书我也挺后悔的”。

  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卢勤开出了处方:委托。“可以将爷爷奶奶拜托给孩子,让孩子去照顾爷爷奶奶。”

  有件事会给大家启发。原来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儿子满口答应了。

  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立刻发生了变化,从让妈妈关心儿子,变成儿子关心妈妈,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有了。

  其实,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让孩子关心老人,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这孩子就交给您照顾了,老人的心理负担重了,有时会着急上火,这也影响他们的健康,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他们来照顾老人。

  老人有快乐的心态,爸爸有快乐的阳光,孩子就有非常温馨的家。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另外,孩子让爷爷奶奶带,父母回来也别老挑孩子的毛病,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两面性。

  发挥正面力量

  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的霍爷爷,也阐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在他看来,老人并不是累赘,隔代教育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一种正面力量。老人们在上班时候没有能力帮着带孩子,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有条件帮助孩子,大家都有这种能力。

  在鼓励认可孩子优点的同时,作为老人,应该看到孩子的缺点,并严厉地指出来,因为包庇孩子的缺点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他们。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有一个原则: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以前,他也试过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某个孩子,结果孩子的心理就承受不了。现在,所有孩子的缺点一律不在家人面前提,更不在外人面前提。

  他给每个孙子孙女都建立了一个“功过簿”,将孩子的优点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受到表扬了,记录下来,做了好事了,记录下来,有什么缺点,同样也记录下来,做错事情了,也不能豁免,统统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慢慢会改掉缺点,在自己的“功过簿”上用实际行动写下更多更好的内容。

  老人要真正学会鼓励,在鼓励的基础上有艺术地批评孩子,隔代教育能成为一股正面、积极的力量!

  从事多年儿童教育的《父母必读》主编杜迪芳也表示,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做到三点:第一,不要把社会角色带回到家中。比如在社会上你是什么领导,或者你掌管着一些什么东西,或者自己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把这些情形迁移到家庭里,可能会造成一些冲突。第二,父母不要过分依赖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度依赖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人们常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父母不尽责任,将其推给老人,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成熟。第三,统一家庭价值观。作为父母,结婚后,其实是在延续着各自家里原来的文化。有时候,看起来是对孩子问题的冲突,可能都会反映到自己原来家庭里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双方多接纳对方的文化,包容对方的价值观,这样冲突也会减少。

  衡量利弊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繁忙,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机会少,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工作能把它干下去,就要付出很大努力。孩子确实有时没人管。孩子回家一推门,屋里冷冷清清的,一点儿人气儿都没有,孩子孤独的心就会越发孤独。如果家里有老人,当父母繁忙的时候,老人就能成为孩子的一个伙伴。这个最大的优势。

  劣势就是很多父母把孩子扔给老人就什么都不管了。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深厚,而同父母的感情比较远,将来长大后,容易和父母产生情感的隔阂。因此,爸爸妈妈要多和孩子在一起,老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另外,老人对孩子的品德比较注意,但爸爸妈妈比较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方面比较忽视。这点父母应该多向老人学习。但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因为他们养孩子的时候,经济条件没有现在优越,内心有种愧疚感,希望在孙子辈上补偿,会加倍宠爱自己隔辈的孩子。替孩子收拾书包、帮孩子叠被子、送孩子上学、给孩子做事情……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因此老人带孩子时,绝对不能溺爱,而应当严格要求孩子。有规矩的孩子将来就会有好习惯,走向社会就可以生存。

  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应当掂量好利弊,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精选】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精选】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02-26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02-26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1篇)12-26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1篇)02-25

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03-03

初中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12-02

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02-24

家庭教育孩子的简短心得体会(精选14篇)02-10

初中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12-02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03-04

【精选】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女儿出生后是我一手一脚带大的,我一边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教育,说起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说什么好,也就几个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最可人之处不是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是在于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都有种动力去挑战,平时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表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没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远胜于斥责和打骂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让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师、父母和身边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些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实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最后一点是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强求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不让孩子有所负担,否则会妨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应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最后要谢的是老师们,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你们的教育远远胜过于父母。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儿女的父母,老师眼里的家长。所以,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把父母做好和怎样把家长当好,同各位讲讲自己的心得。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个人认为孩子听不听话、乖不乖巧,与父母称不称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下面我对孩子教育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这些看法和感受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始终是二位一体,有时候是不分彼此的,没有界线。

  先说说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一、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个人认为这是所有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等。习惯一经养成,常常会陪伴孩子的一生。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终生,坏的习惯改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要善始善终,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大人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放纵;大人不痛快的时候,就小题大作,拿孩子撒气。

  第二、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且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学习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兴趣。我认为孩子能一直对学习保持兴趣,才是学习的关键。

  当然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为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让孩子保持旺盛的兴趣服务。在小学低年级中多花点儿功夫,将来会让大人省心很多。

  第三、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做危险动作,不猛跑,不追跑打闹、不乱扔东西。孩子毕竟是好动的,在自由休息的时候,跑、玩的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很重要。对学校的安全教育要切记。

  接下来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和家长的问题?

  第一,要疼爱孩子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问题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该怎样疼爱孩子?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对孩子的爱,化成一种以责任为内容的教育,教育孩子对亲人、对社会要尽责任。

  第二,要熟悉孩子

  从性格修养来说,孩子们有内向,有活泼;有张扬;有急躁,有沉稳;从心理素质来讲,有刚强,能承受屈辱和压力;有脆弱;有自信,有自卑;从兴趣能力上讲,有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有兴趣单一,知识面窄;有的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从家庭环境来说,有的家境宽裕,有的家境困难……。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做父母的,要尽可能地关注、熟悉自己的孩子,善于探索、总结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我们大家应该明白,我们跟自己的孩子,除了是亲子关系外,还应该是朋友关系、兄弟姊妹关系!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应该经常同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应该知道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应该经常跟任课老师他们保持联系,经常观察孩子心理变化……等等,如果没做到这些,我们还不能算称职的父母和家长!

  第三,要宽容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家长,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切不可全责备。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进取心、责任心、同情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

  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同孩子朝夕相处,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不能在教育孩子时是一套,自己行动时又是另一套。如果我们自己斤斤计较,却要求孩子宽以待人;我们自己从不读书看报,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我们自己打牌赌博,却要求孩子不上网玩游戏;我们自己用钱大手大脚,却要求孩子勤俭节约……那是绝对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有事应该和孩子商量着干,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显示,仅在北京一地,就有七成孩子正在接受隔代教育。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已经成了特有的中国式教育,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统计,北京市0~3岁孩子的入托率仅为12%。

  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带孩子,这是不少城市家庭中的常见现象。虽然爷爷奶奶带孩子让爸爸妈妈似乎省心又安心,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妈妈才发现操心的事情又来了。

  由于隔代教育,被过度宠爱的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因为孩子的问题,又导致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怎样才能让隔代教育趋于和谐?

  三代人的三种声音

  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您这样做对孩子不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爸爸妈妈说,你也是我带大的,不也挺好的;孩子会说,哎呀,我该听谁的?

  类似这样的情景剧,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上演着,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孩子的父母同老人们或多或少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卢勤认为,家里有老人是孩子们的幸福,也是儿女和儿孙的幸福。一家老少三代,看法不同,处事方式不同,产生矛盾很正常。

  有一些家庭,原来父母都生活在农村,后来进城工作了,但孩子还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带着。这些孩子稍微大点就会被带到城里来,不是自己带的孩子,可能跟父母的感情就差点,对爷爷奶奶就多了一份留恋。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个规律,谁带的.孩子谁护着。如果说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最不爱听的就是父母的挑剔,你只要一说孩子有什么毛病,爷爷奶奶就会生气,认为是说他们呢。如果是爸爸妈妈带的孩子,自己说行,但是爷爷奶奶一说,就不高兴了。我的孩子我教育,你还说三道四,你的方法不可以,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孩子对于大人之间的矛盾也感到很苦恼很无奈。

  “现在,可能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多于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么能够一致起来,共同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环境,这才是矛盾的焦点。”

  角色颠倒体验责任

  杨家亮是五年级的学生,在过节时,他和爸爸在家里,为了学习的事情上演了一场“撕书”大战。

  那天中午,我想要出去玩,奶奶怎么拦也拦不住。我在外边玩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晚上六点多我回家了,而在我回来之前,爸爸已经回来了。一进门,奶奶小声对我说,你爸回来了。我就做好了两种心理准备:一个是挨打的准备,另外一个就是赶快写作业的准备。

  一见到爸爸,他就跟我嚷嚷,然后就把我的书给撕了。他撕书的时候我就躲起来了,奶奶挡在门外,不让我爸爸进去。

  在北京电视台《谁在说》的节目现场,杨家亮的爸爸也来了,他很苦恼:“在家庭教育当中,我总感觉自己是个敌人,对孩子来讲,我是敌人,对于老人来讲,我还是敌人。孩子在防范我,因为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纠正。当我纠正的时候,他就跟我发生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肯定要回避你;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肯定要保护孩子,说我怎么这么唠叨,说我对孩子太严厉,她接受不了。有时我也很无助。”

  杨家亮的爸爸也承认,发生撕书事件,如果没有孩子奶奶的出现,撕书事件只能继续,后果将如何,自己也不清楚,“我也不想那么做,但事情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办法,控制不了,撕书我也挺后悔的”。

  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卢勤开出了处方:委托。“可以将爷爷奶奶拜托给孩子,让孩子去照顾爷爷奶奶。”

  有件事会给大家启发。原来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儿子满口答应了。

  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立刻发生了变化,从让妈妈关心儿子,变成儿子关心妈妈,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有了。

  其实,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让孩子关心老人,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这孩子就交给您照顾了,老人的心理负担重了,有时会着急上火,这也影响他们的健康,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他们来照顾老人。

  老人有快乐的心态,爸爸有快乐的阳光,孩子就有非常温馨的家。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另外,孩子让爷爷奶奶带,父母回来也别老挑孩子的毛病,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两面性。

  发挥正面力量

  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的霍爷爷,也阐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在他看来,老人并不是累赘,隔代教育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一种正面力量。老人们在上班时候没有能力帮着带孩子,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有条件帮助孩子,大家都有这种能力。

  在鼓励认可孩子优点的同时,作为老人,应该看到孩子的缺点,并严厉地指出来,因为包庇孩子的缺点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他们。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有一个原则: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以前,他也试过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某个孩子,结果孩子的心理就承受不了。现在,所有孩子的缺点一律不在家人面前提,更不在外人面前提。

  他给每个孙子孙女都建立了一个“功过簿”,将孩子的优点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受到表扬了,记录下来,做了好事了,记录下来,有什么缺点,同样也记录下来,做错事情了,也不能豁免,统统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慢慢会改掉缺点,在自己的“功过簿”上用实际行动写下更多更好的内容。

  老人要真正学会鼓励,在鼓励的基础上有艺术地批评孩子,隔代教育能成为一股正面、积极的力量!

  从事多年儿童教育的《父母必读》主编杜迪芳也表示,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做到三点:第一,不要把社会角色带回到家中。比如在社会上你是什么领导,或者你掌管着一些什么东西,或者自己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把这些情形迁移到家庭里,可能会造成一些冲突。第二,父母不要过分依赖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度依赖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人们常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父母不尽责任,将其推给老人,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成熟。第三,统一家庭价值观。作为父母,结婚后,其实是在延续着各自家里原来的文化。有时候,看起来是对孩子问题的冲突,可能都会反映到自己原来家庭里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双方多接纳对方的文化,包容对方的价值观,这样冲突也会减少。

  衡量利弊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繁忙,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机会少,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工作能把它干下去,就要付出很大努力。孩子确实有时没人管。孩子回家一推门,屋里冷冷清清的,一点儿人气儿都没有,孩子孤独的心就会越发孤独。如果家里有老人,当父母繁忙的时候,老人就能成为孩子的一个伙伴。这个最大的优势。

  劣势就是很多父母把孩子扔给老人就什么都不管了。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深厚,而同父母的感情比较远,将来长大后,容易和父母产生情感的隔阂。因此,爸爸妈妈要多和孩子在一起,老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另外,老人对孩子的品德比较注意,但爸爸妈妈比较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方面比较忽视。这点父母应该多向老人学习。但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因为他们养孩子的时候,经济条件没有现在优越,内心有种愧疚感,希望在孙子辈上补偿,会加倍宠爱自己隔辈的孩子。替孩子收拾书包、帮孩子叠被子、送孩子上学、给孩子做事情……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因此老人带孩子时,绝对不能溺爱,而应当严格要求孩子。有规矩的孩子将来就会有好习惯,走向社会就可以生存。

  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应当掂量好利弊,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