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百文网手机站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2 08:43:51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感谢谢校长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和进步的平台。

  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刘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故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授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认识到了家长所承载的责任有多么大。

  刘老师首先讲了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的好多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在幸福中前行。

  刘老师还讲到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赏识,不要一味的批评,但也不能不切实际的表扬。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苛责孩子,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加以指导,同时要积极和老师沟通,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彻底卸掉孩子心理上自卑的巨石,这样的孩子潜能就能爆发。

  同时讲到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要盲目跟风,把孩子送出去住校,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解除相互的误解,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再次感谢学校、刘老师给了我这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将把刘老师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到我的实际生活中,并渗透贯彻到今后对孩子的教育当中。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2

  根据这次报告精神,结合我们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经过认真的反思,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心爱护,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我们双方从事的工作性质,不能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从上托儿所开始就在学校全托,现在一年级了也几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顾。更为严重的是,双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绪控制,在家里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冲突,给孩子一种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觉,也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这一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也是无法弥补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性。对此,现在我们得做到及时的纠正,首先,双方做了沟通,彼此理解对方,解除相互间的误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双亲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为战,使孩子无所适从。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溺爱。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学会处理一些基本的事务,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的意见可以不重视,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把孩子当回事,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自尊。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伙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爱的归属感,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至关重要。同时要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学会宽容和。

  四、锲而不舍,强化孩子的素质教育

  要强化自立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学会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艰辛,因此,我们要从小刻意地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对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于答应,要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本身就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可以促进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提供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要选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培养孩子“深读”的习惯。

  由于我的专业知识有限,以上这些体会非常浮浅,本人建议,由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整体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3

  当我听了县张局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忽然使我眼前豁然开朗了,他那简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动的语言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也让我从家庭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近三小时的讲座让我领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二、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有过多的禁令束缚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责怪孩子,更不要打骂体罚孩子,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乐。

  其次,在游戏中,要让孩子尽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时候,而现在的孩子好象丢失了尽兴玩耍的条件和勇气,他们在玩耍的同时担心父母的责骂。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得尽兴,玩得快乐呢?首先,我们要拥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察他们的需要,归还他们游戏的权利,创造有趣的空间和环境,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给他们青春的回忆录上画下童年的天蓝色和快乐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幼儿年龄虽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严,也是独立的人,应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从而以全身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快乐,因而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最后,允许孩子犯“错误”。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而那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三、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一)、学会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种玩具找不到时,家长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而要借此机会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问孩子:“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虽小,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可以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为家长一定要坚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劳。

  (三)、自我服务劳动

  自我服务劳动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作为学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务劳动的要求是: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能穿脱衣服,系鞋带;学会削铅笔、包书皮;能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

  总之,教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就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周四受邀参加了xx县xx小学杜主任主讲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杜老师围绕“用心呵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主题,深入简出的阐述了孩子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听完了杜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孩子到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这些都要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也离不开学校给家长的培训。自己也通过和老师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谢xx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进步的平台。正是因为你们的不辞辛劳,无私付出,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培训讲座,真正的体现了老师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以及家庭的温馨、和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疲劳是孩子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正确面对和处理这种现象,使孩子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

  一、家长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

  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会逐步把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家长应积极配合。报名参加各种小班,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

  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是不论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二是征得老师的帮助,学校配合起来做工作,光靠家长是不行的。

  三、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分段学习,间隔10-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

  四、合理营养,保证睡眠

  多数家庭不存在经济问题,但是如何合理营养却是许多家长注意不到的。

  总而言之,克服学习疲劳的问题,需要家长掌握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5

  通过听了老师的讲座,颇有收获,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也让我对整体把握教材有了个全新的认识。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数学学习是整体过程。

  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的。

  三、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三年级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除了安排“测量,时分秒”两个单元以外,重点编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个主要内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使学生懂得列竖式计算时,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学会怎样进行计算以及余数的表示形式,能解决在平均分分不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有余数的除法。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安排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重点引导学生在笔算时,怎样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运算。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简单的分数计算。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此次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法、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后,自己充分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6

  10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永吉县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聆听了赵刚教授《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教育》和崔宇教授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让我对于我的教育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对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望子成龙”型。

  B、“重视分数”型。

  C、“顺其自然”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经过两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对于家庭教育,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但是,从这两天的讲座中,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会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身为母亲的我,不仅在学校教育学生,回到家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这次家庭教育专家培训的学习是几代人都享不尽的充电之旅。

  聆听武校长的家庭教育讲座,我颇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个事例,尤其令我感触深刻。

  武校长讲到,电力工程队在深山中架设电缆时,由于沟深壑险,把电缆线从一座山梁扯到对面的山梁上去,极为不便。聪明的施工人员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放飞风筝,让风筝落在对面山梁上。然后,把“风筝线”逐渐变得粗起来。当“风筝线”粗到足以承受电缆的重量时,最后顺利地把电缆牵引过去。

  这个聪明办法令人拍案称奇,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细细的风筝线能成功地牵引电缆吗?地球人都知道,当然不能!

  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家长恰恰忽略了那个让“‘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由这件我联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相关文章:

关于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2-08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0篇02-27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1篇03-03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8篇)02-26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8篇02-26

听家庭教育讲座家长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05-10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汇编8篇)03-05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合集10篇)02-27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集锦9篇)02-27

听家庭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4篇)12-08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感谢谢校长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和进步的平台。

  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刘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故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授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认识到了家长所承载的责任有多么大。

  刘老师首先讲了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的好多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在幸福中前行。

  刘老师还讲到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赏识,不要一味的批评,但也不能不切实际的表扬。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苛责孩子,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加以指导,同时要积极和老师沟通,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彻底卸掉孩子心理上自卑的巨石,这样的孩子潜能就能爆发。

  同时讲到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要盲目跟风,把孩子送出去住校,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解除相互的误解,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再次感谢学校、刘老师给了我这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将把刘老师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到我的实际生活中,并渗透贯彻到今后对孩子的教育当中。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2

  根据这次报告精神,结合我们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经过认真的反思,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心爱护,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我们双方从事的工作性质,不能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从上托儿所开始就在学校全托,现在一年级了也几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顾。更为严重的是,双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绪控制,在家里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冲突,给孩子一种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觉,也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这一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也是无法弥补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性。对此,现在我们得做到及时的纠正,首先,双方做了沟通,彼此理解对方,解除相互间的误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双亲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为战,使孩子无所适从。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溺爱。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学会处理一些基本的事务,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的意见可以不重视,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把孩子当回事,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自尊。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伙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爱的归属感,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至关重要。同时要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学会宽容和。

  四、锲而不舍,强化孩子的素质教育

  要强化自立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学会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艰辛,因此,我们要从小刻意地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对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于答应,要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本身就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可以促进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提供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要选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培养孩子“深读”的习惯。

  由于我的专业知识有限,以上这些体会非常浮浅,本人建议,由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整体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3

  当我听了县张局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忽然使我眼前豁然开朗了,他那简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动的语言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也让我从家庭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近三小时的讲座让我领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二、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有过多的禁令束缚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责怪孩子,更不要打骂体罚孩子,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乐。

  其次,在游戏中,要让孩子尽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时候,而现在的孩子好象丢失了尽兴玩耍的条件和勇气,他们在玩耍的同时担心父母的责骂。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得尽兴,玩得快乐呢?首先,我们要拥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察他们的需要,归还他们游戏的权利,创造有趣的空间和环境,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给他们青春的回忆录上画下童年的天蓝色和快乐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幼儿年龄虽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严,也是独立的人,应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从而以全身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快乐,因而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最后,允许孩子犯“错误”。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而那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三、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一)、学会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种玩具找不到时,家长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而要借此机会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问孩子:“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虽小,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可以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为家长一定要坚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劳。

  (三)、自我服务劳动

  自我服务劳动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作为学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务劳动的要求是: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能穿脱衣服,系鞋带;学会削铅笔、包书皮;能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

  总之,教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就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周四受邀参加了xx县xx小学杜主任主讲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杜老师围绕“用心呵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主题,深入简出的阐述了孩子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听完了杜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孩子到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这些都要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也离不开学校给家长的培训。自己也通过和老师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谢xx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让家长提高进步的平台。正是因为你们的不辞辛劳,无私付出,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培训讲座,真正的体现了老师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以及家庭的温馨、和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疲劳是孩子在连续学习之后出现的一种生理、心理异常状态,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正确面对和处理这种现象,使孩子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

  一、家长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

  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会逐步把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家长应积极配合。报名参加各种小班,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

  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是不论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二是征得老师的帮助,学校配合起来做工作,光靠家长是不行的。

  三、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分段学习,间隔10-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

  四、合理营养,保证睡眠

  多数家庭不存在经济问题,但是如何合理营养却是许多家长注意不到的。

  总而言之,克服学习疲劳的问题,需要家长掌握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也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5

  通过听了老师的讲座,颇有收获,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也让我对整体把握教材有了个全新的认识。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数学学习是整体过程。

  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的。

  三、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三年级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除了安排“测量,时分秒”两个单元以外,重点编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个主要内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使学生懂得列竖式计算时,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学会怎样进行计算以及余数的表示形式,能解决在平均分分不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有余数的除法。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安排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重点引导学生在笔算时,怎样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运算。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简单的分数计算。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此次培训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法、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后,自己充分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6

  10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永吉县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聆听了赵刚教授《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教育》和崔宇教授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让我对于我的教育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对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望子成龙”型。

  B、“重视分数”型。

  C、“顺其自然”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经过两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对于家庭教育,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但是,从这两天的讲座中,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会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身为母亲的我,不仅在学校教育学生,回到家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这次家庭教育专家培训的学习是几代人都享不尽的充电之旅。

  聆听武校长的家庭教育讲座,我颇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个事例,尤其令我感触深刻。

  武校长讲到,电力工程队在深山中架设电缆时,由于沟深壑险,把电缆线从一座山梁扯到对面的山梁上去,极为不便。聪明的施工人员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放飞风筝,让风筝落在对面山梁上。然后,把“风筝线”逐渐变得粗起来。当“风筝线”粗到足以承受电缆的重量时,最后顺利地把电缆牵引过去。

  这个聪明办法令人拍案称奇,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细细的风筝线能成功地牵引电缆吗?地球人都知道,当然不能!

  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家长恰恰忽略了那个让“‘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由这件我联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